Ⅰ 哪些基金是沒有估值的
估值都是網站自己算的,不是基金公司算的,可信度有限;不同網站算的估值可能差異會很大。沒有估值的基金一般都是新基金沒有數據算不了。凈值則是基金公司公布的,網站抓取而已。
如有不懂之處,真誠歡迎追問;如果有幸幫助到你,請及時採納!謝謝啦!
基金查不出持倉情況可能性有以下幾種情況:
部分指數基金跟蹤的是指數,可能不會顯示持倉
基金處於募集階段和封閉期
投資於國外市場的部分基金持倉
Ⅲ 為何分析系統里很多基金都沒有數據
不知道你用的什麼系統,一般原因是因為基金成立時間短,還不到三個月,所以沒有數據!
在二級市場上只能進行LOF\ETF及封閉基金的交易而不能開放式基金 能看到名稱 但看不到交易
Ⅳ 哪些基金沒有漲跌10%的限制
親,目前還沒有那隻基金可以日漲跌幅超過10%的,基金投資屬於風險投資,只不過風險相對股票、期貨、衍生產品風險小些,日漲幅10%的漲跌限制只針對創業板上市首日的創業板股票和一些還未完成股指改革的ST股票和*ST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按投資標的種類不同分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投資收益與風險成比例,投資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其預期收益自然會高些,但你所承擔的損失風險自然也會高些,由於你的問題不夠具體,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繼續追問哈,我們細細討論,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Ⅳ 我在網上認購了基金,為什麼卻沒有持倉的信息
建信穩定增利債券基金還處於認購階段,
08年6月23日你就可在網上查詢持倉信息。
Ⅵ 基金會不會跌倒最後什麼都沒有了
幾乎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即時基金清盤也不會分文不收。
基金內以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容型居多,而股票市場的勢頭就關系的基金凈值的漲跌,平時多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趁大盤反彈乏力即將結束的時候,拋出基金,將會使自己的損失小,如果不能在牛市結束後拋掉基金,而基金一直下跌則可能面臨清盤。
按證監會要求,清盤必須滿足的條件為:
1.連續六十日持有基金的人數不足一百人。
2.基金資產少於五千萬元。
只要符合其中一條就會清盤,清盤後基金資產按持有人的份額多少的比例分配給持有人,所以不會虧空。
Ⅶ 買了基金,萬一基金經理或公司跑路了,有什麼保障沒有
基金經理是在基金公司才有的,是能夠掌控基金運作的人,你說的是在銀行銷售基金的人,他們自己為了好聽才叫基金經理的。他們具體來講有的是理財經理,有的就是普通的基金銷售,銀行一般除了信用卡部的都不需要跑外,但是想進去很難,而且一定要搞清楚基金經理是什麼,不是一般的銷售人員,是一種高級管理人員的稱謂。
Ⅷ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Ⅸ 哪些基金和外界沒關聯
成立基金就是為了推動社會的發展,和外界沒有關聯就成死基了。不與市場接觸,那麼成立這個基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基金是服務於個人和社會的。
不與外界關聯就沒有任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