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差價就能賺錢,但問題是並不是你買上基金就能掙錢,如果買上基金出現了虧損,這時候賣出去虧損時無法彌補的,而如果長期持有,根據中國股市的歷史表現,還是很有希望彌補上虧待的。
② 什麼是共同基金它在我國的發展狀況怎樣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6年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封閉式基金總資產達28億美元。
1929年的股市崩潰,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美國基金業。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證券法》(1933年)、《證券交易法》(1934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1940年)。其中,《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通過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戰後,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投資者信心恢復迅速。時至今日,投資基金得到了包括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諸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基金業最發達的國家,基金資產在規模上已超過銀行資產。
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成的。
契約型基金又稱信託型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代表受益人權益的信託人(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而發行受益單位,由經理人依照信託契約從事信託資產管理,由託管人作為基金資產的名義持有人負責保管基金資產。它將受益權證券化,通過發行受益單位,使投資者作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經營成果。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信託契約,沒有基金章程。
契約型基金在具體運作中遵循信託原理,基金管理人、託管人、投資人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通過信託契約加以規范。因此,在國外,這類投資基金在其名稱中一般帶有「信託」字樣,如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稱為證券投資信託,英國和香港地區稱為單位信託等。
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設立的組織架構及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後者也較前者更具靈活性。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最為常見,而契約型基金則在英國較為普遍。
簡單點說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6年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封閉式基金總資產達28億美元。
1929年的股市崩潰,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美國基金業。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證券法》(1933年)、《證券交易法》(1934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1940年)。其中,《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通過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戰後,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投資者信心恢復迅速。時至今日,投資基金得到了包括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諸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基金業最發達的國家,基金資產在規模上已超過銀行資產。
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成的。
契約型基金又稱信託型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代表受益人權益的信託人(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而發行受益單位,由經理人依照信託契約從事信託資產管理,由託管人作為基金資產的名義持有人負責保管基金資產。它將受益權證券化,通過發行受益單位,使投資者作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經營成果。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信託契約,沒有基金章程。
契約型基金在具體運作中遵循信託原理,基金管理人、託管人、投資人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通過信託契約加以規范。因此,在國外,這類投資基金在其名稱中一般帶有「信託」字樣,如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稱為證券投資信託,英國和香港地區稱為單位信託等。
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設立的組織架構及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後者也較前者更具靈活性。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最為常見,而契約型基金則在英國較為普遍。
簡單點說 我們大眾集資交給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的理財專家投資管理此筆金錢,其賺賠的風險則歸投資大眾共同承擔。
由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基金公司)以發行受益憑證的方式,召募社會大眾資金,累積成為一大筆錢後,委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管理並運用其資金於適當之管道,如股票、債券等,當其投資獲利時由投資大眾分享,賠錢時由大眾分攤。
PS:我記得 在我國好像大多的基金採取的是契約型的基金。至於開放式基金還是封閉式基金 是根據基金是否可以贖回來區別滴 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規模不固定,可以隨時根據市場供求情況發行新份額或被投資人贖回的投資基金。投資者投資於開放式基金時,可以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或代理銷售機構(如銀行)申購或贖回。其買賣價格以基金單位資產凈值為基礎,並扣除需繳納的相關費用(如首次認購費、贖回費)。而封閉式基金就不可以的哦
③ 不屬於長期信用工具的是( ) A政府公債 B優先股票 c 共同基金D信用證 是不是選D
長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價證券,主要有債券、股票及長期票據。 信用工具是指以書面形式發行和流通、藉以保證債權人或投資人權利的憑證,是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之間繼續進行資金融通時,用來證明債權的各種合法憑證。以償還期為標准分為長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長期信用工具是指股票和各種期限在1年以上的債券。長期信用工具均具有良好的自由轉讓性,並形成資本市場。所以本題選D
共同基金就是我們所說的證券投資基金,也就是公募基金,只是不同國家叫法不同,在美國就叫共同基金。
若有問題歡迎追問!
④ 什麼是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
1.共同基金的定義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6年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封閉式基金總資產達28億美元.1929年的股市崩潰,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美國基金業。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證券法》(1933年)、《證券交易法》(1934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1940年)。其中,《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通過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戰後,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投資者信心恢復迅速。時至今日,投資基金得到了包括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諸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基金業最發達的國家,基金資產在規模上已超過銀行資產。
在英語中,共同基金 mutualfund 的mutual意為joint(聯合),而fund有holding(控制)之意,即把許多人的錢集中起來進行專業化投資的運作。
共同基金其實就是一類投資公司 investmentcompany 。作為公司,每一個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經理、員工、運作方式和目標等等。基金的投資目標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簡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委託人的資金,並代表他們的利益進行有預設目的投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僱傭投資專業人士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稱他們為投資組合管理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組成團隊來經營基金,有些投資公司甚至委託其他公司或自由投資專業人士來幫助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共同基金是把大量投資者和雇員的錢集中在一起,從而購買各個廠商的股票。以一組投資者的名義購買並由專業投資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管理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的組合。
有兩類共同基金:開放式和封閉式。
開放式共同基金隨時可以以凈資產價值(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凈資產價值是所持全部證券的市場價格除以發行股數。開放式基金的發行股數隨著投資者購買新股或贖回舊股而每日變動。
封閉式共同基金不以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封閉式基金的股份和其他普通股一樣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因此它們的價格不同於凈資產價值。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成的。
契約型基金又稱信託型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代表受益人權益的信託人(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而發行受益單位,由經理人依照信託契約從事信託資產管理,由託管人作為基金資產的名義持有人負責保管基金資產。它將受益權證券化,通過發行受益單位,使投資者作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經營成果。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信託契約,沒有基金章程。
契約型基金在具體運作中遵循信託原理,基金管理人、託管人、投資人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通過信託契約加以規范。因此,在國外,這類投資基金在其名稱中一般帶有「信託」字樣,如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稱為證券投資信託,英國和香港地區稱為單位信託等。
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設立的組織架構及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後者也較前者更具靈活性。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最為常見,而契約型基金則在英國較為普遍。
簡單點說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2.共同基金的優點
①分散投資風險
共同基金的資產較一般投資人來得龐大,故足以將資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中,以達到真正的風險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錯誤的選股,而產生重大的虧損。
②專業操作管理
共同基金公司聘有專業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從事市場研究,對於國內、外的總體、個體投資環境,及個別公司狀況都有深入了解。而且,只要花少許的基金管理費就可享受到專家的服務,可以說是小額投資人的最佳福音。
③最佳節稅管道
(1) 國內基金: 股票型基金買賣價差產生獲利時,依現行法規得以免稅;至於基金配息給投資人時,若此配息的來源是投資標的所產生的,則需納入綜合所得稅,並可依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規定,享有二十七萬元的免稅額。
(2) 海外基金: 我國稅法目前采屬地主義,個人投資海外共同基金,無論是買賣價差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或配息,皆不必納入個人所得中報稅,可以合法節稅。
3.變現性相當靈活
當投資人不想投資時,可隨時選擇退出,贖回國內債券基金的款項,可於申請贖回之次一營業日收到,國內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約一周可拿到款項。不像其他的投資工具,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①小額資金即可投資全球
共同基金是將投資分散於不同之標的,甚至不同的金融市場(區域、國家)。投資人最低只要三仟元(定時定額),就可分享到全球各地區經濟成長的成果。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投資下限小了許多。
②安全性高
共同基金是采保管與經營分開的原則。若基金公司或保管銀行不幸倒閉時,債權人不得對基金資產請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權利,投資人的權益不會因而受到影響。
(Index Fund)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Poor's 500 index)
,日本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發展
美國是指數型基金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先鋒集團率先於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隻指數型基金——先鋒500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型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型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國,指數型基金類型不僅包括廣泛的美國權益指數型基金、美國行業指數型基金、全球和國際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還包括成長型、杠桿型和反向指數型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則是最新開發出的一種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基金特有的上述優勢。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型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180指數型基金也上市發行。然而指數型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型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型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型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歷史與現狀
指數型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威弗銀行(WELLS FARGO BANK)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逐漸開始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這部分指數基金資產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已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現在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特點
目前指數基金有興和、普豐、天元三隻指數基金,就是有指數基金特點的"優化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
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上證綜合指數基金就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指數里的股票,相應地,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表現就會像上證綜合指數一樣波動。
指數基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這兩方面都會對基金的收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這種優點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外,簡化的投資組合還會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頻繁地接觸經紀人,也不用選擇股票或者確定市場時機。
具體來說,指數基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費用低廉。這是指數基金最突出的優勢。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交易成本和銷售費用三個方面。管理費用是指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買賣證券時發生的經紀人傭金等交易費用。由於指數基金採取持有策略,不用經常換股,這些費用遠遠低於積極管理的基金,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FONT>;3%,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復利效應的存在,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2、分散和防範風險。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另一個方面,由於指數基金所釘住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
3、延遲納稅。由於指數基金採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只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資本利得屬於所得納稅的范圍)很少,再加上復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4、監控較少。由於運作指數基金不用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
⑤ 什麼樣的基金是可以長期持有的舉例,謝謝!
在投資理財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短期通常指一年以內,中期為三到五年,五年以上才是長期投資。
長期持有,對基金投資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投資者為了獲取基金凈值的價差收益,頻繁地買入賣出,會大大增加申購、贖回的成本,實際上損害了投資者自己的投資收益。根據基金公司的不同,申購、贖回一隻基金一般要承擔1.5%至2.0%左右的交易費用,這遠高於股票的交易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基金投資組合的投資方式一般會使得基金在短期內的收益可能不如股票,而能在較長的時間內讓基金獲得持續、平穩的收益。
相關統計證明,股票價格總體上具有不斷向上增長的長期歷史趨勢,這也是基金長期投資能夠贏利的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基金管理人還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周期和市場的變化調整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為投資者爭取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長期投資基金並不等於不關心基金。
那麼,應該採用怎樣的頻率監控自己投資的基金呢?對此,市場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建議。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如每周查詢一次基金的損益情況,這樣有助於投資者對基金的表現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時間緊張,也可以每隔更長一段時間全面評估一次自己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和持有基金的業績表現。
對於持有基金的變化,如基金凈值的波動、基金業績排名的先後,投資者要注意區分哪些是正常的市場波動,哪些是會影響自己未來收益的實質性變化。只有當基金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時,投資者才應該做出改變操作策略的決定。
華夏的基金都是不錯的
⑥ 哪種基金適合長期定投
基金定投:
1.每月堅持不低於每月收入的10%~%用於定投。
2.建議定投指數基金或股票基金,不要定投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推薦南方300、南方深證成份指數ETF(後端收費).....
3.挑選名牌大公司的三年以上業績穩定的老基金。老十家基金公司有:華夏、博時、嘉實、南方、國泰、廣發、富國、易方達、大成.....
4.定投最好不要低於一個市場周期,即不低於一個牛熊市的完整過程。最好是從熊市到牛市,不要從牛市到熊市。
其實定投最最好就是連續定投十年以上,每月堅持,不中斷,最好是終身定投。
5.不要太散,最好選一隻到兩只好的基金一直投下去,不要換來換去,也不要太分散。
6.熊市不要害怕而終止定投,相反要加大定投力度,因為可以多多買入籌碼。
牛市可以少定投,但不必終止,絕不要在牛市裡多定投,因為逢高買入的越多,將來被套的幾率就越大。建議在牛市採用隔月定投,即每隔一個月往卡里匯錢,讓其定投交易,另外沒投的月份的錢積累在一邊,待到熊市低價位的時候,再一次性或分批買入,可以多吃進份額,熊市定投照樣進行啊。
7.不要連續三個月停扣款,會自動終止定投協議的,以後還得在開通。
8.長期定投建議選擇:紅利再投資+後端收費。
9.擺正心態,不要動搖,每個月鐵打堅持定投,不要受外界小道消息影響而終止定投。每月只是幾百元,舉手之勞就可以為將來構建美好財務基礎。
⑦ 同一支基金是不是不能長期持有
長期持有與波段操作
基金投資,是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其要性不亞於選擇時機和基金品種。可是就在這如此重要的問題上歷來存在爭議,至今依然無法取得一致。本節力求客觀全面地對這問題作一介紹,供投資者參考。
長期持有
所有基金公司和多數專家都在竭力宣傳「基金要長期持有,只有長期持有才能取得理想的收益」。他
們貶低和排斥波段操作,甚至把波段操作比作妖魔。
長期持有論者的理論基礎是:
1.對未來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誰也不能准確預測。每個人都希望在股市的最高點賣出所有的基金和股票。可是你知道哪裡是高點?哪裡是低點?頻繁進出往往賣個地板價,買在樓頂價。什麼時候才是最佳的買賣時機,這對一個普通投資者而言確實是一個難題。而從長線投資來看,只要整體經濟形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選時就不是主要問題了。
2.長期持有操作成本較低。申購、贖回一個基金一般要承擔1.5%到2.%的交易費用,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較大的成本。而長期持有可以避免頻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減免贖回費用,無形中給了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3.市場不會永遠上漲,也不會永遠下跌。投資周期就像寒暑交替一樣,短期都會有所反復,但市場長期增長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過分看重短線效應,就會錯失盈利機遇,要看到凈值增長的持續性, 樹立長期投資信心,既不要被短期收益誘惑,也不要被一時風險嚇倒。
⑧ 共同基金的優點有哪些
1.手續簡便、大眾交易、節省投資成本
投資基金只要填寫申購、贖回或轉換申請書,即可進行交易,而且如果開立網路交易戶,更可直接在家中透過網路下單,真正做到「閉門家中坐,一指定投資」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共同基金集合眾人資金,小錢即可理大財,最低一萬元即可單筆投資,透過網路更只要三千元就能投資;投資成本也低,像國內基金申購手續費多為1.2%至1.5%間,透過網路如摩根富林明網站,手續費更只要0.6%。基金間轉換手續費更低,贖回也不須費用。
2.把煩惱交給專家,讓財富屬於自己
投資是極為專業的行為,從國家經濟、產業動態、公司展望,環環相扣,都影響股價表現。個人投資人往往受限於時間和專業知識的限制,甚至資訊取得的不便,操作上先天就處於不利地位。
基金則不同。基金不只由專業經理人操作管理,經理人身旁更有龐大的研究團隊,對國內外經濟景氣及各行業、公司的營運和潛力都有深入了解,再根據經理人豐富的經驗及有系統的研判,做成投資決定,投資績效自然比一般人來得優異。投資共同基金,把錢交給專家團隊管理,分享全球利得,正可以解決您投資的煩惱。
3.分散投資風險、聰明賺大錢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是基本投資原則,也常常聽到投資分析師說要分散風險,要把資金作比例的分配,可是投資人手中資金有限,一但分散,可能連一張高價股都買不到,還要如何分散投資。
透過基金就可以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共同基金匯集眾人的資金,集結成為雄厚的資金,可以把投資人的錢分散到各種股票上,某些跌價股票的損失可以因其他股票漲價而抵銷,風險當然可以有效的分散。
4.輕松投資,合法節稅
投資國內基金,賣出封閉型基金時須扣繳千分之一的證券交易稅;開放型基金則由於國內尚未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所以基金獲利免稅,但股利收入則須繳稅。部分基金若有配息,來自股息股利所發出的配息,也要列入個人所得報稅。
至於境外基金,隨著2010年最低稅負制上路,境外基金的資本利得與收益分配均需納入課徵范圍,但兩者加起來必須超過門檻新台幣100萬元,才需要申報「基本所得稅額」。然若一申報戶全年之海外所得合計數未達新台幣100萬元者,則不用計入「基本所得額」。
另外,稅法規定,每位國民每年都有100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度,投資人可以妥善利用這個額度,逐漸將資產轉移給子女,利用購買基金的方式,既可以達到轉移的目的,衍生的獲利又免稅,長期下來,基金凈值成長又讓這筆資產越漲越大,實在是一舉數得。
5.經理與保管分開、投資安全有保障
共同基金的組成及運作建立在「經理與保管分開」的基礎上,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的管理與操作,下達投資的買賣指令,投資人的資金完全由獨立的銀行負責保管,更重要的是,基金資產在保管機構內的帳戶是獨立的,即使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因經營不善倒閉,基金的財產也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除了操作與保管分開外,資金的操作情形必須在季報和年報中揭露,每周的持股情形(各類股占資產的比率)也必須提供給大眾,做到資訊公開的原則。所以投資人除了因基金經理人操作而會有所盈虧外,完全不必擔心資金的安全性。
6.小額投資人的好朋友-定期定額投資法
定期定額投資是指投資人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每一個月,投資固定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不必在乎進場時點,也不必在意市場價格的起伏,時間到了就固定投資。
⑨ 長期擁有基金和短期擁有基金有什麼不同
我想不應該這么比較這要看你買的基金的潛力啊如果舊的基金的凈值在同樣的時期內比新基金漲的快那麼即使份額比新基金少收益也還是會比新基金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