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金融方面的書籍
《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這幾本先過一遍基本概念。。。
再推薦一些好的:
1、《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2、《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3、《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閑游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雇、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
4、《日本蠟燭圖技術》 豆瓣評分:9.0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是一項傑出的探索、研究、翻譯成就……他不僅全面周詳、內容豐富,而且文筆流暢、引人入勝。史蒂夫的工作幹得實在漂亮,他將日本的蠟燭圖技術與傳統的西方技術工具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並且用大量的優秀圖例把這個概念清晰地作了說明……我敢擔保,《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將成為有關內容的標准教材。
5、《大而不倒》 豆瓣評分:8.4
《大而不倒》是數十年來最扣人心弦的金融紀實巨著之一。在本書中,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以及本世紀最受尊崇的金融記者之一的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用極其詳盡的、具有權威性的第一手資料為讀者講述了這場將世界逼向崩潰邊緣的經濟危機。
憑借著與金融危機中重要人物的接觸,索爾金再現了這些動盪日子的戲劇性和混亂性,揭露了從未曝光的細節以及詳盡地描述了這些金融界和政界最有權勢的,貪婪且恐懼、損人利己的人,如何決定了世界經濟的命運。
6、《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0
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顧問本傑明·格雷厄姆給予世界的知識和靈感,教你如何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在本書里所提出的「價值投資」這一理念,使許多投資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進而教導他們發展長遠的戰略。自1949年初次出版以來,這本書就一直是股票市場的《聖經》。
7、《行動的勇氣》 豆瓣評分:8.8
美聯儲及美國財政部的同事們,與兩任美國總統一起,頂住了來自難以取悅的國會以及被華爾街所激怒的群眾的批評與壓力,成功地使美國國內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穩定了下來。憑借著創造力和決斷力,他們阻止了一場規模大到難以想像的經濟崩潰的出現,並接著制定出非常規的項目以幫助美國經濟復興,同時也希望這些項目能成為他國學習的模範。
《行動的勇氣》一書詳盡地介紹了白宮的決策過程,對這場危機里的重要參與者的刻畫也入木三分,它詳述並解釋了這場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並從局內人的角度闡述了政府的政策回應。
8、《漫步華爾街》 豆瓣評分:8.4
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地讀者更加渴望利用伯頓·G·馬爾基爾這本書指導他們進行投資——既撫慰人心又極富權威,干貨滿滿又是暢銷書排行榜常青樹。
該書被認為是建立投資組合時要購買學習的第一本書,目前銷量已達150萬冊。除了談及各種投資機會外,還包括了對經濟大蕭條和全球信貸危機的探討,以及對新興市場長期潛力的進一步關注。
該書除了其經典的生命周期投資指南,新增的部分則教會讀者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衍生工具。
最後,讀書只是一方面,也要接觸一些金融的圈子,比如關注雪球這種產出優質內容的公眾號,以及「今融道」這種專門做金融圈社交的APP,打開自己在金融圈的圈子。
2. 粉絲為基金經理組建後援會,基金的影響為何這么大
因為有很多的人都關注著基金的發展,很多人都想從基金中賺到錢,所以會有很多人都進入到了基金的行業,這也就導致了基金的影響力會越來也大,人數的增長就算是一人說一句話規模也非常的大。而且在近期基金也逐漸變得飯圈化,很多人都不是想要去在基金中賺錢,而是哄抬某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基金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投資基金。人一多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說粉絲為基金經理組建後援會。
3. 北京工業大學的知名校友
在下為18級碩士研究生,材料學院的,為大家科普一下吧。
1、李菁。其實學校還是很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比如這位北京的70後,他是中國內地主持人,也是相聲演員。還兼,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北京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快板藝術委員會委員。曾獲全國第二屆快板藝術大賽一等獎
4. 華爾街人物故事
1、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歲(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經歷了美國1929年股災仍能積累幾千萬美元財富的大投資家
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風險投資家,一位曾經征服了華爾街,後又征服了華盛頓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風險投資起家,32歲積累了320萬元的財富,經歷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之後,仍能積累起幾千萬美元的財富。巴魯克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幾位「既賺了錢又保存了勝利果實的大炒家」。
據估計,巴魯克1929年財產最高值可能在2200萬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1931年11的財產清單顯示巴魯克那時的總資產是1600萬美元,其中現金870萬美元,股票369萬美元,債券306萬美元,借貸55萬元。巴魯克留下來的物業價值超過了1400萬美元,一生對各項事業的捐款將近2000萬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巴魯克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也是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說:「巴魯克是能最好把握時機的投資者,他的哲學是,只求做好但不貪婪。他從不等待最高點或最低點。他在弱市中買,在強市中賣。他提倡早買早賣。」
●「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
巴魯克的一個經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華爾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賺錢的秘訣。巴魯克一回到辦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拋出去了。
「群眾永遠是錯的」是巴魯克投資哲學的第一要義。他很多關於投資的深刻認識都是從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來的。比如,巴魯克主張一個非常簡單的標准,來鑒別何時算是應該買入的低價和該賣出的高位:當人們都為股市歡呼時,你就得果斷賣出,別管它還會不會繼續漲;當股票便宜到沒人想要的時候,你應該敢於買進,不要管它是否還會再下跌。人們常常驚異巴魯克的判斷力,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
經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探討群體的病態心理現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寫於1841年。該書是巴魯克最喜歡的一本書。該書目前享有的聲望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巴魯克曾經鼓勵、促成了該書在1932年的再版發行,並且為之撰寫了一篇序言。巴魯克稱贊這本書為研究自於各種經濟活動中的人的心理現象提供了啟示。
2.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享年63歲(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歲的時候開始股票交易,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者。他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四起四落,驚心動魄的戰史,以及他表現出來的驚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們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Livermore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為嚴重的抑鬱症開槍自殺身亡。死時留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的一生是個失敗。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各方公認的經典投資書籍
無論是投機者,還是價值投資者,都認為以Livermore生平為背景的一本書《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憶錄)》是一本投資經典書籍。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因為價值投資者認為的好書,投機者往往不屑一顧,反之亦然。
如果只選10本最經典的投資書籍,相信《股票作手回憶錄》定能入選。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這位隱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們仍然在使用。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經歷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總結概述如下:
(1)賺大錢不是靠個股價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動,也就是說不靠解盤,而靠評估整個市場和市場趨勢。能夠同時判斷正確又堅持不動的人很罕見,Livermore發現這是最難學習的一件事情。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確實了解這一點之後,他才能夠賺大錢。
(2)Livermore的交易系統的精華,是以研究大盤趨勢為基礎。一定要等到大盤上漲時,才開始買進,或者在大盤下跌時,才開始放空。Livermore說世界上最強、最真實的朋友,那就是大盤趨勢。當市場猶疑不決或是上下振盪的時候,Livermore總是呆在場外。Livermore不遺餘力地一再重復這些原則:一廂情願的想法必須徹底消除;假如你不放過每一個交易日,天天投機,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僅有廖廖可數的幾次機會,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這些時機,才可以允許自己下場開立頭寸;在上述時機之外的空當里,你應該讓市場逐步醞釀下一場大幅運動。
(3)操作時一定要追隨領頭羊,其他股票何去何從用不著考慮。你關注的重點應該是那些領頭行業和強勢行業中的領頭股票。領頭羊股票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突破阻力區域、率先創造新的最高價格。要保持思想的靈活性,記住,今天的領頭羊也許不是兩年之後的領頭羊。正如婦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寶的時尚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股票市場也不斷拋棄過去的領頭羊,新領頭羊取代了舊領頭羊的位置。以前牛市中的領頭羊股票很難成為新的牛市中的領頭羊股票,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經濟和商業情況的變化將產生更大預期利潤的新的交易機會。
(4)堅決執行止損規則。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損失控制在10%以內。Livermore說,確保投機事業持續下去的惟一抉擇是,小心守護自己的資本帳戶,決不允許虧損大到足以威脅未來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堅決執行向上的金字塔買入原則。請記住,股票永遠不會太高,高到讓你不能開始買進,也不會低到不能開始賣出。但是在第一筆交易後,除非第一筆出現利潤,否則別做第二筆。Livermore說,如果你的頭筆交易已經處於虧損狀態,就絕不要繼續跟時,絕不要攤低虧損的頭寸。一定要把這個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腦子里。只有當股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才繼續購買更多的股份。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價符合預計向下走時,才一路加碼。Livermore喜歡做空那些價格創新低的股票。
(6)避免購買那些低價的股票。大筆的利潤是在大的價格起伏中獲得的,它通常不會來自那些低價的股票。
3、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歲(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格雷厄姆被喻為「華爾街院長」和「證券分析之父」。作為投資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對投資界的最大貢獻就是將明確的邏輯和理性帶到了微觀基本分析之中,並成為巴菲特等許多成功投資家的啟蒙宗師。與戴維•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資界最經典和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聯手傑羅姆•紐曼創建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並重回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授課直至1956年退休。雖然格雷厄姆的個人資產在1929年的股災遭受重創,但幸運的是,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卻倖存下來,並且開始不斷成長。到1956年結束時,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平均年回報率為17%。
格雷厄姆1948年創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裡增長了超過80倍以上,年均復利增長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來自於他與生俱來的能力及終生與人為善的信念。
美國《紐約時報》(2006年)評出了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就是依據價值分析法在股票長期處於低價時買進,而在價格合適時賣出,「讓別人去賺多餘的利潤」。
格雷厄姆創造了「安全邊際」一詞來解釋他的常識性選股法則,既挑選那些暫時股價跌落,但是長期來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資的安全邊際產生於其購買價格和內在價值之間的差距,兩者差別越大(購入價低於實際價值),就越值得投資,無論從安全還是回報角度來看都是如此。投資界通常將這些情況稱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倍數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
人們經常記得股神巴菲特說過這樣的話:「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其實,這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本人總結的投資要點。
格雷厄姆創造的「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精髓。
「安全邊際」為格雷厄姆的投資要點「第一,不要損失本金,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保障。
4.傑拉爾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歲?(1899年-1975年?)
●安全度過1929年股災的投資家
Gerald M. Loeb於1899年出生於舊金山,1921年開始證券投資,他幾乎終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後來終於成為這家券商的副總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過1929年股災的投資家,他發現1929年股市實際上在9月3日就達到了最高點,這比大崩盤開始幾乎要早了整整2個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資生存戰》(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這樣描述的:我預見到1929年股市見頂,並及時拋空了股票。我能回憶起來的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所有的股票並不是同時達到最高價位。在那年,我不僅不斷變換著手中交易的股票種類,而且股票的數量也在減少。當手中一隻只的股票開始「表現」不佳時,我就轉向其他表現尚佳的股票。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譯本名為《至高無上:來自最偉大證券交易者的經驗》),Gerald M. Loeb被列為5位最偉大證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眾心理
Loeb進入我選的18位最偉大的投資家,可能與我個人的投資偏好與投資哲學有關系。我個人認為,影響股價波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心理因素。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資存亡戰》里就已經明確指出:在日趨成型的股票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眾心理。
Loeb說:「形成證券市場形態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眾心理。」心理狀況驅使人們在某種條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購買一隻股票,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卻又拒絕以10倍及以下PE購買同一隻股票。有時,股票的價值持續幾年被大眾高估,人們一直給出一個比理論估價高出許多的價格。同樣,理論上的價格低估往往也會持續多年。無論自己怎麼想都不重要,因為市場將自己得出股票價值到底是被高估了還是被低估了的結論。
我個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漲與2008年的暴跌,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很難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很難得出股市走勢正常的結論。如果從大眾心理的角度來看,市場走勢則顯得十分正常了。2006-2007年,股票新開戶人數急劇增加,投資者瘋狂地購買股票,如果只根據基本面來分析,歷史估價模型並不支持過高的價格,投資者就會過早退出市場(趙XX同志在3000點即已經基本退出市場就是這樣投資者的代表,當然我並不認為趙同志的操作有什麼不對)。2008年的下跌趨勢形成後,投資者視股票如毒品,瘋狂賣出股票,資金連續大規模地從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銀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長率總體上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以至於大盤跌到歷史最低市盈率時,大家似乎仍不願意入場,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盤最終的底部在哪裡。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是大眾心理。
5.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歲(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偉大的贏利記錄:68年的投資生涯,沒有一年賠過錢
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資生涯中,沒有一年賠過錢。我個人的感覺:這一歷史恐怕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夠打破。巴菲特過去51年的投資生涯中,也有一年是虧損的。
美國「保護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是美國開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華爾街,是美國唯一一個同時在華爾街經歷了1929年大蕭條和1987年股市崩潰的投資家,不僅兩次都免遭損失,而且在大災中取得了驕人收益。
紐伯格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上過商業學校,被業內人士稱為世紀長壽炒股贏家。他的成功不僅是擁有巨大的財富,還有長壽和美滿的家庭。
●羅伊•紐伯格的成功投資十原則
紐伯格從幾百件實際教訓中歸納了十條最重要的法則。在近70年的投資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這十條法則使他受益匪淺。
一、了解自己
紐伯格說:我認為我本身的素質適合在華爾街工作。當我還是B.奧特曼的買家時,我把所有的股票轉換成現金,又把現金轉換股票。對我來講,交易更多出於本能、天分和當機立斷。它不像長期投資需要耐心。在分析過各種紛亂交織的因素後,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決定,那麼,你就是那種適合入市的人。測試一下你的性情、脾氣。你是否有投機心理?對於風險你是否會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誠實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斷時應該是冷靜的、沉著的,沉著並不意味著遲鈍。有時一次行動是相當迅速的。沉著的意思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審慎的判斷。如果你事先准備工作做得好,當機立斷是不成問題的。如果你覺得錯了,趕快退出來,股市不像房地產那樣需要很長時間辦理手續,才能改正。你是隨時可以從中逃出來的。你需要有較多的精力,對數字快速反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識。你應該對你做的事情有興趣。最初我對這個市場感興趣,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我不想輸,我想贏。投資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專業投資,如果你對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沒有對公司及細節進行分析,你最好還是離它遠點。
筆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點來設計的,人性的弱點是很難改變的。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性弱點,才能戰勝自我,才有可能成為股市中10%的贏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資者學習
紐伯格說: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資者,很明顯,他們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們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學習成功的投資者的經驗,但不要盲目追隨他們。因為你的個性,你的需要與別人不同。你可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中選擇適合你本身、適合周圍環境的東西。紐伯格推薦的成功的投資者前幾位是:沃倫•巴菲特、本傑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和吉米•羅傑斯。
筆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資感悟的第一條是「想成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學習」,第三條是「條條道路通羅馬,各種方法都有可能賺錢」,別人成功的方法,不見得適合自己。最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維
紐伯格說:個人投資者對一支股票的影響,有時會讓它上下浮動10個百分點,但那隻是一瞬間,一般是一天,不會超過一個星期。這種市場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稱這樣的市場為「羊市」。有時羊群會遭到殺戮,有時會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時可以幸運地逃脫,保住羊毛。「羊市」與時裝業有些類似。時裝大師設計新款時裝,二流設計師仿製它,千千萬成的人追趕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長。不要低估心理學在股票中的作用,買股票的比賣股票的還要緊張,反之亦然。除去經濟統計學和證券分析因素外,許多因素影響買賣雙方的判斷,一次頭痛這樣的小事就會造成一次錯誤的買賣。在羊市中,人們會盡可能去想多數人會怎樣做。他們相信大多數人一定會排除困難找到一個有利的方案。這樣想是危險的,這樣做是會錯過機會的。設想大多數人是一機構群體,有時他們會互相牽累成為他們自己的犧牲品。
筆者的感悟:我認為心理因素是影響股價波動最重要的因素,投資者的心理波動製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羅斯
耳熟能詳的就不說了
他們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們可以拿錢去烤火,而在於它們對於這個世界偉大的愛
5. ACCA,CISA,FSA,CFA,CFP,PMP誰幫忙用英文解釋下這幾個金融資格職業證書,(不要解釋是什麼的縮寫)
CISA is an audi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ponsored by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 Candidates for the certification must meet requirements set by ISACA。
The CISA cert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78[1] for several reasons:
Develop and maintain a tool that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an indivials' competency in conc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s.
Provide a motivational tool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ors to maintain their skills, and monitor the success of the maintenance programs.
Provide criteria to help aid management in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The first CISA examination was administered in 1981, and registration numbers have grown each year. Over 60,000[1] candidates have earned the CISA designation.
The CISA certification has been recognised with ANSI accreditation, along with the CISM certification- both of these certifications are managed by ISACA. It is one of the few certifications formally approv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 their Information Assurance Technical category (DoD 8570.01-M).
Requirements
Candidates for a CISA certification must pass the examination, agree to adhere to ISACA's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submit evidence of a minimum of five years of professional I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work, and abide by a program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cation.
Substitutions and waivers of such experience may be obtained as follows:[2]
A maximum of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xperience OR one year of financial or operational auditing experience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60 to 120 completed college semester credit hours (the equivalent of an Associate or Bachelor degree)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or two years, respectivel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Two years as a full-time university instructor in a related field (e.g., computer scienc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an be substituted for one yea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ing, control or security experience.
[edit] Examination
The exam consists of 200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hat must be answered within 4 hours. The exam is split between 6 Content Areas as of 2006:
IS Audit Process - 10% of Exam
IT Governance - 15% of Exam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Lifecycle Management - 16% of Exam
IT Service Delivery and Support - 14% of Exam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Assets - 31% of Exam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Disaster Recovery - 14% of Exam
The exam is now offered in 11 languages at more than 200 locations worldwide in June and December.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is a British chartered accountancy body with a global presence that offers the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 (Designatory letters ACCA or FCCA) qualification worldwide.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fastest-growing accountancy bodies with 122,426 members and 325,606 affiliates and students in 170 countries. The Institute's headquarters are in London with the principal administrative office being based in Glasgow. In addition the ACCA has a network of nearly 80 staffed offices and other centres around the world.
The ACCA is a founding member body of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f Accountancy Bodies (CCAB) and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
The term 'Chartered' in ACCA qualification refers to the Royal Charter granted in 1974 by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the United Kingdom.
Since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 is a legally protected term, indivials who describe themselves as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must be members of ACCA and, if they carry out public practice engagements, must comply with additional regulations such as holding a practising certificate, being insured against any possible liability claims and submitting to inspections.
The Association of Authorised Public Accountants (AAPA), one of the British professional bodies for public accountants, has been a subsidiary of ACCA since 1996.
FSA is an independent non-governmental body, quasi-judicial body and a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that regulates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imposed four statutory objectives upon the FSA:
market confidence: maintaining confide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public awareness: promoting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consumer protection: securing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protection for consumers; and
rection of financial crime: recing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possible for a business carried on by a regulated person to be used for a purpose connected with financial crime
[edit] Regulatory principles
The statutory objectives are supported by a set of principles of good regulation which the FSA must have regard to when discharging its functions. These are:
efficiency and economy: the need to use its resources in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conomic way.
role of management: a firm』 senior management is responsible for its activities and for ensuring that its business complies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is principle is designed to guard against unnecessary intrusion by the FSA into firms』 business and requires it to hold senior management responsible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s within firms. Accordingly, firms must take reasonable care to make it clear who has what responsibility and to ensure that the affairs of the firm can be adequately monitored and controlled.
proportionality: The restrictions the FSA imposes on the instry must be proportionate to the benefits that are expected to result from those restrictions. In making judgements in this area, the FS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sts to firms and consumers. One of the main techniques they use is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propose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his approach is shown, in particular, in the differen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pplied to wholesale and retail markets.
innovation: The desirability of facilitating innov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regulated activities. For example, allowing scope for different means of compliance so as not to unly restrict market participants from launching new financial procts and services.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Including the desira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the UK. The FSA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tional aspects of much financial business and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the UK. This involves co-operating with overseas regulators, both to agre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o monitor global firms and markets effectively.
competition: The need to minimise the adverse effects on competition that may arise from the FSA's activities and the desirability of facilitating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firms it regulates. This covers avoiding unnecessary regulatory barriers to entry or business expansion.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consideration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SA's cost-benefit analysis work. Unde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the Treasury, the Office of Fair Trading and the Competition Commission all have a role to play in reviewing the impact of the FSA's rules and practices on competition.
[edit]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
The FSA is accountable to Treasury Ministers, and through them to Parliament. It is operationally independent of Government and is funded entirely by the firms it regulates through fines, fees and compulsory levies. Its Board consists of a Chairman, a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two Managing Directors, and 11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cluding a lead non-executive member, the Deputy Chairman) selected by, and subject to removal by, HM Treasury. Among these, the Deputy Governor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of the Bank of England is an ex officio Board member. This Board decides on overall policy with day-to-day decisions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ff be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xecutive. Th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each headed by a Managing director and having responsibility for one of the following sectors: retail markets, wholesale and institutional markets, and regulatory services.
Its regulatory decisions can be appealed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Tribunal.
HM Treasury decides upon the scope of activities that should be regulated, but it is for the FSA to decide what shape the regulatory regime should take in relation to any particular activities.
The FSA is also provided with advice on 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consumers b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nsumer Panel [2]. This panel describes itself as "An Independent Voice for Consumers of Financial Services". Members of the panel are appointed and can be dismissed by the FSA and emails to them are directed to FSA staf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nsumer Panel will not address indivial consumer complaints.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 is an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 offered by the CFA Institute of USA (formerly known as AIMR) to financial analysts who complete a series of three examinations. Candidate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or equivalent), be in the final year of their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or have at least four years of qualified,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in order to take the exams. In order to become a "CFA Charterholder" candidates must pass all three exams, agree to comply with the code of ethics, pay member es, and have four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deemed acceptable by the CFA Institute. CFA charterholders are also obligated to adhere to a strict 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governing their professional conct
The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designation is a certification mark for financial planners conferred by the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Planners Standards Council in Canada and 18 other organizations affiliated with 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 (FPSB), the international owner of the CFP mark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ceive authorization to use the designation, the candidate must meet ecation, examination, experience and ethics requirements, and pay an ongoing certification fee.[1].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relates specifically to CFP cer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information on CFP certification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please see the FPSB website at http://www.fpsb.org/CM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4&Itemid=110 for a list of affiliate member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websites.
The CFP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is a 10-hour multiple choice exam, divided into one four-hour session (Friday afternoon) and two three-hour sessions (Saturday). The exam includes three major case problems and i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his or her knowledge of the aforementioned areas to financial planning situations. The exam was set as a requirement in 1993 and at that time CFPs were grandfathered without having to pass this exam. [5]
Indivials holding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s pre-approved by the CFP Board (like PhD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ttorney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PA),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Chartered Accountants (CA), Chartered Wealth Managers (AAFM) ), and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s (CFA) are entitled to register for and take the exam without having to complete the ecation requirements by using the CFP-board's challenge status.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properly expressed as the credential PMP. The credentialing agency i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1] PMI). This credential is obtained by gaining a certific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PMI certified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PMP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material comes from the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published most recently in 2007. Most exam questions reference PMI's project quality standards documented in the PMBOK. The PMP credential undergoes rigorous validation by ISO, and the PMBOK methodology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instry standar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and has been adopted as the single standar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by agencies such as NASA.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one of four concentrations offered by PMI in the study of Project Management:
1. CAPM Certified Associ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CAPM Exam
2.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MP Exam
3. PgMP Progra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gMP Exam
4. PMI RMP PMI Risk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his certification is obtained after passing the PMI-RMP Exam
6. 會計人力資源金融
我建議你還是學金融學。
當初我和你一樣困擾,虧得親戚朋友告訴的早,金融學更適合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我說的可能沒有說服力,因為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很難用三言兩語描述得清。
但是後來,我的朋友有的選擇了人力資源,很少人學金融,事實證明學金融的人賺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一個行業里要想鶴立雞群你就要有高於同行人的能力或者魄力,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做了選擇就好好的學,否則就會處於無用之地。
樓上的那位把要害說出來了,如果你想大概的了解就看看他寫的吧。
我的同事目前是普通文員,我問她是什麼專業,她說是人力資源。
僅供參考,謝謝。
7. 索羅斯是誰
索羅斯歐美男士姓名,較為知名的是美國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出生姓名】:出生時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後英語化為喬治·索羅斯)
【民族】:猶太人
【出生地點】: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畢業學校】:1953年,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
【曾經搭檔】:吉姆·羅傑斯
【人生啟蒙者】:索羅斯的老師;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 [編輯本段]人生軌跡喬治·索羅斯號稱「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種超能的力量左右著世界金融市場。他的一句話就可以使某種商品或貨幣的交易行情突變,市場的價格隨著他的言論上升或下跌。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索羅斯曾獲得社會研究新學院、牛津大學、布達佩斯經濟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波倫亞大學(義大利)將最高榮譽──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羅斯先生,以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
索羅斯傳*從交易員做起*————
【1930年】,喬治·索羅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出生,一個中上等級的猶太人家庭,出生時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後英語化為喬治·索羅斯。喬治·索羅斯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強,極其精明,他對幼時的索羅斯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他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向索羅斯灌輸了財富太多對人是一種負擔的觀點。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太重視積累財富,而是將億萬家財投入慈善事業,這不能不說是得益於其父親的影響。
索羅斯在少年時代就盡力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個性堅強。突出,在運動方面比較擅長,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網球。他還常是各種游戲的常勝將軍。索羅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關愛下度過的,非常幸福。
【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時期,全家憑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靠假身份證和較多的庇護所才得以躲過那場劫難。這場戰爭給索羅斯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冒險是對的,但絕不要冒毀滅性的危險。
後來,索羅斯說,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1947年】,秋天,17歲的索羅斯隻身離開匈牙利,准備前往西方國家尋求發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爾尼,爾後馬上又去了倫敦。他原以為在倫敦他會有很好的發展,但很快他就發現這種想法是多麼的錯誤。他在倫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維持生計,生活毫無樂趣可言。索羅斯再也無法忍受處於社會底層的生活,-年以後,他決定通過求學來改變自己的境況。
【1949年】,索羅斯開始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學習。 在倫敦經濟學院,索羅斯雖然選修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ohn Mead)的課程,但他本人卻認為並未從中學到什麼東西。在索羅斯的求學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卡爾·波普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且盡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對於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經一度,貧困幾乎使索羅斯輟學,但倫敦經濟學院的智慧幫助索羅斯戰勝孤獨。讓他在書籍和思想中找到了莫大的樂趣,他還寫了一本書,但沒寫完,就先擱置了,因為畢業將近,無論年輕的索羅斯對未來有多少幻想,都必須謀生。
【1953年】,春天,索羅斯從倫敦經濟學院學成畢業,但這個學位對他毫無幫助,他立刻面臨著如何謀生的問題。他去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一開始,去北英格蘭的海濱勝地銷售手提袋,但他很快發現買賣十分難做,而這次經歷讓他感覺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錢的重要性。他逐漸放棄以前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尋覓一個能夠提供高工資的工作,當索羅斯發現參與投資業有可能掙到大錢時,他就給城裡的各家投資銀行發了一封自薦信,最後Siflger&Friedlandr公司(辛哥爾&弗雷德蘭德公司)聘他做了一個見習生,他的金融生涯從此揭開了序幕。
索羅斯著迷於這個工作,成了一名在黃金股票套匯方面很有專長的交易員,尤其是在利用不同市場差價賺錢方面專長。他開始有了一些小錢,但是倫敦的單調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成長起來的索羅斯了,他決定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一個冒險家的樂園——紐約闖盪一番!
索羅斯帶著他的全部積蓄5000美元來到紐約,他通過熟人的引見,進了F.M.May6r公司(F·M·梅葉公司),當了一名套利交易員,並且從事歐洲證券的分析,為美國的金融機構提供咨詢。當時,很少有人對他的建議感興趣。
雖然在後來,套利已成為最火爆的金融賭博形式之一,但是,在30年之前,它卻是非常蕭條的。沒有人願意投入大額股份,以期從公司的接收股中贏利幾百萬美元。在生活很單調的50年代,像喬治·索羅斯這樣的生意人,只能通過小心翼翼的研究,利用同一種股票在不同市場的微小差價,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來贏利。不過那時,歐洲人只同歐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觸。這種地方觀念使索羅斯有利可圖,使得他在歐洲證券方面大有作為。
【1959年】,索羅斯轉投經營海外業務的Wertheim&Co.公司,繼續從事歐洲證券業務。幸運的是,Wertheim公司是少數幾個經營海外業務的美國公司之一。索羅斯始終是華爾街上很少幾個在紐約和倫敦之間進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員之一。
【1960年】,索羅斯第一次對外國金融市場進行了成功的試驗,鋒芒初現。他經過分析研究發現,由於德國安聯保險公司購置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其股票售價與資產價值相比大打折扣,於是他建議人們購買安聯公司的股票。摩根擔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據索羅斯的建議購買了大量安聯公司的股票。事實證明,果真如索羅斯所料,安聯公司的股票價值翻了3倍,索羅斯因而名聲大震。
【1963年】,索羅斯又開始為Arilhod&S·Bleichrocoer公司(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效力。這家公司比較擅長經營外國證券,這很合索羅斯的胃口,使他的專長能夠得以充分發揮。一開始,他主要是從事國外證券分析。由於他在歐洲形成了聯系網路,而且他能夠講多種歐洲語言,包括法語、德語,索羅斯自然而然地成了在這一領域的開拓者。而索羅斯的僱傭者史蒂芬·凱倫也非常賞識索羅斯,認為他有勇有謀,富於開拓新業務,這正是套利交易所需要的
*黃金搭檔*——
【1967年】,索羅斯憑借他的才能晉升公司研究部的主管。索羅斯現在已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投資分析師,他在不斷地創造自己新的業績。索羅斯的長處就在於他能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全球不同金融市場的動態。他通過對全球局勢的了解,來判斷各種金融和政治事件將對全球各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索羅斯說服Arilhold&S.Bleiehlneoer公司的老闆建立兩家離岸基金——老鷹基金和雙鷹基金,全部交給他進行操作。這兩只基金運作的相當好,索羅斯為公司賺了不少錢。
但真正給索羅斯以後的投資生涯帶來重大轉折的是他遇到了耶魯大學畢業的吉姆·羅傑斯,兩人結成聯手。在他們聯手的10年間,成為華爾街上的最佳黃金搭檔。索羅斯和羅傑斯不願總為他人做嫁衣,他們渴望成為獨立的基金經理。
【1973年】,他們離開了Arilhod&S.Bleichrocder公司,創建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剛開始運作時只有三個人:索羅斯是交易員,羅傑斯是研究員,還有一人是秘書。索羅斯基金的規模雖然並不大,但由於是他們自己的公司,索羅斯和羅傑斯很投入。他們訂了30種商業刊物,收集了1500多家美國和外國公司的金融財務記錄。羅傑斯每天都要仔細地分析研究20份至30份年度財務報告,以期尋找最佳投資機會。他們也善於抓住每一次賺錢機會。例如1972年,索羅斯瞄準了銀行,當時銀行業的信譽非常糟糕,管理非常落後,投資者很少有人光顧銀行股票。然而,索羅斯經過觀察研究,發現從高等學府畢業的專業人才正成為新一代的銀行家,他們正著手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銀行贏利還在逐步上升,此時,銀行股票的價值顯然被市場大大低估了,於是索羅斯果斷地大量介入銀行股票。一段時間以後,銀行股票開始大幅上漲,索羅斯獲得了50%的利潤。
這一年,埃及和敘利亞大舉人侵以色列時,由於以色列的武器裝備技術已經過時,以色列遭到重創,付出了血的代價。索羅斯從這場戰爭聯想到美國的武器裝備也可能過時,美國國防部有可能會花費巨資用新式武器重新裝備軍隊。於是羅傑斯開始和國防部官員和美國軍工企業的承包商進行會談,會談的結果使索羅斯和羅傑斯更加確信是一個絕好的投資良機。索羅斯基金開始投資於諾斯羅普公司、聯合飛機公司、格拉曼公司、洛克洛德公司等握有大量國防部訂貨合同的公司股票,這些投資為索羅斯基金帶來了巨額利潤。
索羅斯的獨特之處在於,在一種股票流行之前,他能夠透過烏雲的籠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為什麼要買或不買。當他發現自己處境不利時,他能走出困境。
而索羅斯除了正常的低價購買、高價賣出的投資招數以外,他還特別善於賣空。而賣空,也是索羅斯公司特別喜愛的招數。其中的經典案例就是索羅斯與雅芳化妝品公司的交易。為了達到賣空的目的,索羅斯以市價每股120美元借了雅芳化妝品公司1萬股股份,一段時間後,該股票開始狂跌。兩年以後,索羅斯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買回了雅芳化妝品公司的1萬股股份。從這筆交易中,索羅斯以每股100美元的利潤為基金賺了100萬美元,幾乎是5倍於投入的贏利。
索羅斯承認他喜歡通過賣空獲勝而贏利,這給他帶來謀劃後的喜悅。公司把賭注下在幾個大的機構上,然後賣空,最後當這些股價猛跌時,公司就賺到了大量的錢。雖然在別人看來,賣空是太大的冒險,但因為索羅斯事前做足了研究和准備工作,因此,他的冒險十有八九都會以勝利而告終。
【1975年】,索羅斯和羅傑斯超群的投資才能和默契的配合,他們沒有一年是失敗的,索羅斯基金呈量子般的增長,到1980年12月31日為止,索羅斯基金增長3365%。與標准普爾綜合指數相比,後者同期僅增長47%。而喬治·索羅斯在這個名字也開始在華爾街社區中引人注目。
【1979年】,索羅斯決定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基金,來源於海森伯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定律。因為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於不確定的狀態,總是在波動。在不確定狀態上下注,才能賺錢。 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索羅斯的事業蒸蒸日上.
【1980年】,更是一個特別值得驕傲的年度,該年度基金增長102.6%,這是索羅斯和羅傑斯合作成績最好的一年。此時,基金已增加到3.81億美元,索羅斯個人也已臍身到億萬富翁的行列。但令人遺憾的是,羅傑斯此時卻決定離開。這對合作達10年之久的華爾街最佳搭擋的分手,多少有點令索羅斯失落。
【1981年】,索羅斯遭受到了他金融生涯的一次大失敗。索羅斯判斷美國公債市場會出現一個較大的上升行情,於是用所借的銀行短期貸款大量購入長期公債。但形勢並未像索羅斯所預料的那樣發展,相反,由於美國經濟保持強勢發展,銀行利率在不斷地快速攀升,已遠遠超過公債利率。這一年,索羅斯所持有的公債每股損失了3個~5個百分點,總計大約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量子基金的利潤首次下降,下降程度達22.9%。大批的投資者棄他而去,帶走了公司近一半的資產約1.93億美元。索羅斯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甚至曾想過要退出市場,去過一種平淡的生活。
*索氏投資理論的誕生*————
索羅斯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來。他開始從哲學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場的運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羅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經濟學理論所愚弄。 傳統的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是具有理性的,其運作有其內在的邏輯性。由於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情況能夠作充分的了解,所以每一隻股票的價格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理性的計算得到精確的確定。當投資者入市操作時,可以根據這種認知理智地挑選出最佳品種的股票進行投資。而股票的價格將與公司未來的收入預期保持理性的相關關系,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設,它假設了一個完美無瑕的、基於理性的市場,也假設了所有的股票價格都能反映當前可掌握的信息。另外,一些傳統的經濟學家還認為,金融市場總是「正確」的。市場價格總能正確地折射或反映未來的發展趨勢,即使這種趨勢仍不明朗。
索羅斯經過對華爾街的考察,發現以往的那些經濟理論是多麼的不切實際。他認為金融市場是動盪的、混亂的,市場中買入賣出決策並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設基礎之上,而是基於投資者的預期,數學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場的。而人們對任何事物能實際獲得的認知都並不是非常完美的,投資者對某一股票的偏見,不論其肯定或否定,都將導致股票價格的上升或下跌,因此市場價格也並非總是正確的、總能反映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它常常因投資者以偏蓋全的推測而忽略某些未來因素可能產生的影響。實際上,並非目前的預測與未來的事件吻合,而是目前的預測造就了未來的事件。所以,投資者在獲得相關信息之後做出的反應並不能決定股票價格。其決定因素與其說是投資者根據客觀數據作出的預期,還不如說是根據他們自己心理感覺作出的預期。投資者付出的價格已不僅僅是股票自身價值的被動反映,還成為決定股票價值的積極因素。
同時,索羅斯還認為,由於市場的運作是從事實到觀念,再從觀念到事實,一旦投資者的觀念與事實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得到自我糾正,市場就會處於劇烈的波動和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市場就易出現「盛——衰"序列。投資者的贏利之道就在於推斷出即將發生的預料之外的情況,判斷盛衰過程的出現,逆潮流而動。但同時,索羅斯也提出,投資者的偏見會導致市場跟風行為,而不均衡的跟風行為會因過度投機而最終導致市場崩潰。
索羅斯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理論後,毫不猶豫地摒棄了傳統的投資理論,決定在風雲變換的金融市場上用實踐去檢驗他的投資理論
【1981年】,1月,里根就任總統。索羅斯通過對里根新政策的分析,確信美國經濟將會開始一個新的"盛——衰"序列,索羅斯開始果斷投資。正如索羅斯所預測的,美國經濟在里根的新政策刺激下,開始走向繁榮。"盛——衰"序列的繁榮期已經初現
【1982年】,夏天,貸款利率下降,股票不斷上漲,這使得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獲得了巨額回報。到1982年年底,量子基金上漲了56.9%,凈資產從1.933億美元猛增至3.028億美元。索羅斯漸漸從1981年的陰影中走出來。
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元表現得越來越堅挺,美國的貿易逆差以驚人的速度上升,預算赤字也在逐年增加,索羅斯確信美國正在走向蕭條,一場經濟風暴將會危及美國經濟。他決定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大大地搏擊一場。他密切關注著政府及其市場的動向。
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解體,原油價格開始下跌,這給美元帶來巨大的貶值壓力。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解體,美國通貨膨脹開始下降,相應地利率也將下降,這也將促使美元的貶值。索羅斯預測美國政府將採取措施支持美元貶值。同時,他還預測德國馬克和日元即將升值,他決定做一次大手筆。
【1985年】,9月,索羅斯開始做多馬克和日元。他先期持有的馬克和日元的多頭頭寸達7億美元,已超過了量子基金的全部價值。由於他堅信他的投資決策是正確的,在先期遭受了一些損失的情況下,他又大膽增加了差不多8億美元的多頭頭寸。
索羅斯一直增加投入,是因為他認為浮動匯率的短期變化只發生在轉折點上,一旦趨勢形成,它就消失了。他要趁其他投機者還沒有意識到這一轉折點之時,利用美元的下跌賺更多的錢。當然,索羅斯增加投人的前提是他深信逆轉已不復存在,因為一旦趨勢逆轉,哪怕是暫時的,他也將擁抱災難。
到了1985年9月22日,事情逐漸朝索羅斯預測的方向發展。美國新任財長詹姆土·貝克和法國、西德、日本、英國的四位財政部部長在紐約的普拉扎賓館開會,商討美元貶值問題。會後五國財長簽訂了《普拉扎協議》。該協議准出通過"更緊密地合作"來"有序地對非美元貨幣進行估價"。這意味著中央銀行必須低估美元價值,迫使美元貶值。
《普拉扎協議》公布後的第一天,美元被宣布從239日元降到222.5日元,即下降了4.3%,這一天的美元貶值使索羅斯一夜之間賺了4000萬美元。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美元繼續貶值。10月底,美元已跌落13%,且美元兌換205日元。
量子基金已由1984年的4.489億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10.03億美元,資產增加了223.4%。索羅斯憑著他當年的驚人業績,在金融世界華爾街地區收入最高的前一百名人物排名上,名列第二位。按照這家雜志的報道,索羅斯在1985年的收入達到了9350萬美元。
【1986年】,9月,美元跌至1美元兌換153日元。索羅斯在這場大手筆的金融行動中前後總計賺了大約1.5億美元。這使得量子基金在華爾街名聲大噪。 1986年還是索羅斯的豐收年,量子基金的財富增加了42.l%,達到15億美元。索羅斯個人從公司中獲得的收入達2億美元。
*失敗的痛苦和意義*————
索羅斯雖然痛恨賠錢,但他卻能夠忍受痛苦。對於其他人而言,犯錯是恥辱的來源;而對於他來說,認識到錯誤則是一件可以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因為在他看來,對於事物的認識缺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伴侶,他不會因為錯誤百出而備感傷心丟臉,他隨時准備去糾正自己的錯誤,以免在曾經跌倒過的地方再度絆倒。他在金融市場上從不感情用事,因為他明白理智的投資者應該是心平氣和的,不能求全責備。正如他經常所說的:「如果你的表現不盡人意,首先要採取的行動是以退為進,而不要鋌而走險。而且當你重新開始時,不妨從小處做起。」當你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時,自責是毫無意義的,重要的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從市場中撤出,盡可能減少損失。只有保存了競爭的實力,你才能夠卷土重來。
索羅斯具有比別人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錯誤的才能。當他發現他的預期設想與事件的實際運作有出入時,他不會待在原地坐以待斃,也不會對於那些該死的出入視而不見,他會進行一次歇斯底里的盤查以期發現錯誤所在。一旦他發現錯誤,他會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圖東山再起。正是因為索羅斯的這一寶貴品質,他才始終能夠在動盪的市場中保存實力。一個投資者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投資者」,關鍵不在於他是否永遠是市場中的大贏家,而在於他是否有承認失敗的勇氣,能否從每一次的失敗中站起來,並且變得更加強大。索羅斯恰恰具備了作為一個「偉大投資者」的素質。這也就是為什麼索羅斯在經歷了1987年10月份的慘敗之後,卻仍能使量子基金1987年的增長率達到14.1%,總額達到18億美元的原因之一。
索羅斯不是那種奉傳統若神明的人,他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市場理論。他認為,金融市場動盪無序,股票市場的運作基礎不是邏輯,而是心理的。跑贏市場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這種群體心理。索羅斯在預測市場走向時,比較善於發現相關市場的相互聯系,這使得他能准確地判斷一旦某一市場發生波動,其他相關市場將會發生怎樣的連鎖反應,以便更好地在多個市場同時獲利。
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上能夠獲得巨額利潤除了依賴於他獨特的市場理論外,還在於他超人的膽略。因為索羅斯認為一個投資者所能犯的最大錯誤並不是過於大膽魯莽,而是過於小心翼翼。雖然有一些投資者也能准確地預期市場走向,但由於他們總是擔心一旦行情發生逆轉,將遭受損失,所以不敢建立大的頭寸。當市場行情一直持續看好,才又後悔自己當初的頭寸太少,坐失賺錢良機。索羅斯一旦根據有關信息對市場作出了預測,就對自己的預測非常自信,當他確信他的投資決策無可指責,那麼建立再大的頭寸都在所不惜。當然要建立巨額的頭寸,需要有超人的膽略和勇氣,否則,他將無法承受由此帶來的巨大壓力。
【1987年】,上帝並非一直垂青索羅斯,在1987年索羅斯遭遇了他的"滑鐵盧"。 根據索羅斯金融市場的「盛——衰"理論,繁榮期過後必存在一個衰退期。他通過有關渠道得知,在日本證券市場上,許多日本公司,尤其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大量購買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為了入市炒作股票,甚至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日本股票在出售時市盈率已高達48.5倍,而投資者的狂熱還在不斷地升溫。因此,索羅斯認為日本證券市場即將走向崩潰。但索羅斯卻比較看好美國證券市場,因為美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在出售時的市盈率僅為19.7倍,與日本相比低得多,美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價格還處於合理的范圍內,即使日本證券市場崩潰,美國證券市場也不會被過多波及。
1987年9月,索羅斯把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從東京轉移到了華爾街。然而,首先出現大崩潰的不是日本證券市場,而恰恰是美國的華爾街。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道·瓊斯平均指數狂跌508石5點,創當時歷史記錄。在接下來的幾星期里,紐約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卻相對堅挺。索羅斯決定拋售手中所持有的幾個大的長期股票份額。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關信息後,借機猛向下砸被拋售的股票,使期貨的現金折扣降了20%。
5000個合同的折扣就達2.5億美元。索羅斯因此而在一天之內損失了2億多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華爾街大崩潰中,據報載,損失了大約6.5億到8億美元。這場大崩潰使量子基金凈資產跌落26.2%,遠大於17%的美國股市的跌幅,索羅斯成了這場災難的最大失敗者。
*打跨英格蘭銀行的人*—————
索羅斯猶如華爾街上的一頭金錢豹,行動極其敏捷,善於捕捉投資良機。一旦時機成熟,他將有備而戰,反應神速。雖然在華爾街,索羅斯是一名大家熟知的高手,但真正讓他為外界所了解的,卻是90年代的兩次大危機,而這兩次危機,索羅斯都是關鍵人物。其一是1992年的英格蘭銀行事件。
【1989年】,11月,東西德統一,在許多人看來,統一的德國將會很快復興和繁榮起來,而1992年2月7日,歐盟12個成員國簽訂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更是讓大家大受鼓舞:一個「大歐洲」的概念即將形成。但索羅斯經過冷靜地分析,卻認為新德國由於重建原東德,必將經歷一段經濟拮據時期。德國將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經濟問題,而無暇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渡過經濟難關,這將對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及貨幣帶來深遠的影響,貨幣聯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果然,條約簽訂不到一年,一些歐洲國家便很難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當時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正陷於重重困難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維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國經濟發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雖然首相約翰·梅傑(John Major)多次強調要維持英鎊,保持其在歐洲貨幣體系的地位,但索羅斯認為這不過是虛張聲勢,他已經在暗暗准備進行進攻之前的准備。
【1992年】,索羅斯抓住時機,成功地狙擊英鎊。這一石破天驚之舉,使得慣於隱於幕後的他突然聚焦於世界公眾面前,成為世界聞名的投資大師。
英鎊在200年來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貨幣,原來採取金本位制,與黃金掛鉤時,英鎊在世界金融市場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才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金本位制而採取浮動制,英鎊在世界市場的地位不斷下降。而作為保障市場穩定的重要機構——英格蘭銀行,是英國金融體制的強大支柱,具有極為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強大的實力。從未有人膽敢對抗這一國家的金融體制,甚至想都未敢想過。
8. 索羅斯是何許人也
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1979年索羅斯在紐約建立了他的第一個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個東歐基金會,又於1987年建立了蘇聯索羅斯基金會。現在他為基金會網路提供資金,這個網路在31個國家中運作,遍及中歐和東歐,前蘇聯和中部歐亞大陸,以及南非,海地,瓜地馬拉和美國。這些基金會致力於建設和維持開放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公共設施。索羅斯也建立了其它較重要的機構,如中部歐州大學和國際科學基金會。
索羅斯曾獲得社會研究新學院、牛津大學、布達佩斯經濟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波倫亞大學(義大利)將最高榮譽——Laurea Honoris Causa授予索羅斯先生,以表彰他為促進世界各地的開放社會所做的努力。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索羅斯信奉的經濟哲學特點
A:不穩定性
經濟理論創立了一個理想世界,即參與者的偏好與機會成本相互獨立,價格由這兩因素作用而達到某一均衡。但是在現實社會,金融市場價格在形成參與者的偏好與機會成本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種本能的相互作用使金融市場存在固有的不穩定性,自由放任主義否認金融市場本身存在不穩定性,並反對任何形式的政府幹預。
不穩定性已大大超出了金融市場的范圍,它影響著人們行為導向的價值觀。在經濟理論誕生以前,人們由一系列道德行為規范所誘導,這些道德行為規范已根植於傳統、宗教與文化之中。但市場價值觀,帶來沖突與對抗,有凌駕於傳統價格觀之勢。廣告、市場營銷、以至包裝都將影響人們的偏好已為常見。隨市場機制不斷擴張影響勢力,人們仍將在原有價值體繫上行為的神話,將越來越難以維持。
開放社會受到基礎價值觀不足的負面影響,並隨機動性與我們開放社會的全球化的提高而進一步惡化。當人們正式生根於他們的的社會,他們必須注意到社會對他們的看法;但是當他們能輕易地遷離時,他們僅僅關注其自己。在全球的文化、宗教與習俗有如此之多的差別,要建立一個共同的基礎也就相當困難。放任自由理念,承繼了自利的行為導向原則,忽視了市場傾向中普遍存在的不穩定性。
B:社會公平
自由放任主義視供給與需求狀況為已給定的,並視政府幹預為最大邪惡,也就極力反對收入的再分配。我可以同意那種對財富的再分配進行的所有嘗試並不是完全有效率的,但是並不認為任何一點嘗試都不去作。財富通過自身的機制進行集中,如何沒有某種機制進行再分配,不公平將變得不可忍受。將財富集中與適者生存相匹配的觀點,否認了通過繼承而獲取財富的事實。
適者生存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一種行動導向原則,在某些方面是有錯誤的,它建立在過時了的進化理論之上,正如經濟學的均衡論建立在牛頓物理學之上一樣。導致物種的變化是變異,變異的發生有著多種極為復雜的方式,而物種與其生存環境及其他物種之間相互影響,這是一種雙向反饋機制。
C:國際關系
在國際關系中,自由主義同樣視適者生存為一種最適宜的導向原則,反對在國際合作中由政府幹預經濟活動。在國際關系中被視為最為強大資源的政府從經濟活動中退出,是一個極大的嘲弄。自由主義的觀點相一致的還有其他一些偽科學、地緣政治學,它們主張國家沒有原則,僅有利益,且這種利益由所具基礎(如地理位置)來決定。這種宿命論是十九世紀科學法的殘余。
D:開放社會的可畏障礙
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不完全的基礎之上,而這種不完全是可以改善的。在開放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與政治安排的改進、文化與生活質量的提高的發展前景是無限的,但是在建立作為一種組織原則的開放社會上卻存在極大的障礙。
首先,開放社會的概念表面上是自相矛盾,如果終極的真理具有不可獲性,我們又如何可以將一種謬誤視為一種真理呢?而對真理的需求也僅是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完全的,如果我們擁有完全的信息,信仰就變得並不必需。信念應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而不是要迫使我們去遵守這一系列的規則,如果我們認識到,信念而不是終極真理只會壓制我們的選擇,我們就更可能忍受其他信念並以我們的經驗而進行修正。大部分人傾於證實他們信念是終極真理,事實上這種證實通常服務於他們自身的判別,由我們自身的失誤而得出的信念蒼白無力。這是一個老於世故的概念,比僅僅的純理論更難以奏效,比如我的國家(或家庭或我自己的興趣)的對與
錯。如果我們的過失是如此不容置疑,緣何仍具有感召力?僅僅能由此產生結論,而最好的判別是成功,事實上,開放社會較封閉社會可能導致更為繁榮、更富革新精神、更令人振奮。但是成功並不是建立一種信念的基礎,因為成功並不能認為一定是正確無誤的一樣。開放社會中,對成功的崇拜已成為一種不穩定因素,因為它決定我們的正誤觀,這在當今開放社會已經發生。以先取得成功作為判別正確與錯誤,是一種極大的危害,特別是以金錢為准,更為甚者認為只要失去了金錢,一切皆已遠去。
但是,這並未所有問題。即使開放社會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但也不致於能有效地保證它得以奏效,開放社會僅僅提供了一套框架,該框架中可以融合各種社會與政治事件的觀點,並沒有對這些事件提供某種固定的結論。如果某種固定的觀點得以提出,這就不可能是一種開放社會。這意味著,在開放社會中人們考慮除自己的信念,也將包融其他人的信念。由開放社會取出的,僅在封閉社會才存在。
另一困難是,採納開放社會作為一種目標,通常的最好達到途徑是間接,這就是我的基金會正做的事情:鼓勵發展教育、文化與多媒體、文明社會、經濟改革等等,這在開放社會也並未普及。具有沖突的觀點與興趣碰撞出無准備的結果,而不是精心設計下的產出,社會在此時將可能變得更為開放。如果給出最為一般的慣例,以允許具有沖突性觀點與利益的人們能共處於同一環境,這種沖突性的觀點與興趣才將產生出一個開放的社會。在成熟的民主政治體系,這類慣例是固定存在的,但在我們全球的開放社會中,他們卻是欠發展的和不充分的。
在目前,我們從全球開放社會中受益,但我們也缺乏必需的規則體系使其得到保護。國際社會在處理蘇聯崩潰中出現的某些新的問題,顯得無能為力。在我的基金的主要活動地區,我可以覺察到關閉的趨勢。隨沖突的升級,歐洲聯盟將轉向閉關自守,美國將獨立無援。
目前我未有準備著手解決這些危機,而僅試圖說明這一難點。我譴責盛行的自由放任態度,它相信在關心公眾利益的同時並不妨礙對私利的追求。我相信開放社會的概念,它需要精心培育以使其奏效,提供更好的導向以便於行動。如果我們同意這一點,我信瘵准備去面對困難,如果我們有理論不同意堅持這一行動方針,但當自由世界如共產主義世界般瓦解時,我們不應袖手旁觀。
給與索羅斯的罵聲和掌聲
A:國際金融界的壞孩子
德國《圖片報》發表「今日焦點人物」文章言:一個人倚仗自己的資金來對付整個國家及其貨幣並獲得了成功。此人就是66歲的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這個國家是泰國,它的貨幣是銖。
現在是不是又要故伎重演呢?像這樣的人是怎樣作好准備來沖擊泰銖這樣的貨幣呢?他如何從銖中獲得幾十億利潤呢?他需要耐心、許多錢(索羅斯可操縱150億馬克基金)和一次經濟危機(就像泰國現在的危機)。
他在泰國故伎重演
泰國這頭小老虎受了傷。此時「國際金融界的壞孩子」出動了。他的做法非常簡單:他只是散布謠言。他的話對全世界投機倒把分子就是金科玉律,謠言在全世界不脛而走。
6月27日的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像索羅斯這樣的大投機家不排除使銖貶值20個或者更多個百分點的可能性。」…這就是對銖宣判了死刑。現在全世界投機家就知道這一點:賣掉銖,賣掉泰國股票。」
而泰國政府卻無能為力。最後的出路是:它在7月2日放開泰銖的匯價(過去是同美元掛鉤),其後果是自由下落。一美元可以買30泰銖(此前是近20銖)。」
索羅斯現在等待泰國銖落到最低點,然後便大量買進泰銖和泰國股票。全世界投機倒把分子都在等待索羅斯發出信號。他一購買,大家都跟著購買,泰銖和股票也跟著上漲。行市上升,交易所的交易贏利便滾滾流入他的私囊。他不顧交易所投機家的大忌而同中央銀行對抗,並且又一次得手。
B:股市天才、業余哲學家和慈善家
「下一次金融危機肯定會到來。問題只在於什麼時間。」這是喬治•索羅斯不久前在紐約宣布的。對於他自己以數以十億計的資金作賭注來對付泰國銖,從而會給危機火上加油,他卻保持沉默。索羅斯量子基金會的經理斯坦利•德魯肯米勒在上周泰國中央銀行宣告屈服之後承認:「 我們贏利了。」
索羅斯聞名於世是在1992年,當時英格蘭銀行不得不向這位匈牙利人俯首稱臣。通過貨幣投機,索羅斯在使他的投資者的財富增加的同時,也為自己聚集了25億美元以上的私人財產。索羅斯正慷慨地把這些錢花出去。他是美國,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地設立的基金會即開放社會研究所在全世界有50多家分支機構,雇員超過1000人。
這位1930年出生的大投機家早在1989年就已經從日常交易中抽身引退。只有在採取向英鎊或泰國銖進攻這樣的大行動時,索羅斯才積極參與。在這種行動中,沒有人願意放棄利用這位老人的辨別力。
重磅炸彈
■將倒「布」進行到底
「我把錢投在我嘴巴所在的地方,」索羅斯如是說。在過去兩年中,索羅斯在各種場合大肆抨擊布希的內政外交,並公開表示與布希的對抗已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去年,索羅斯為了表示對布希發動ICXO伊拉克的抗議,緊急推出了新書《美國的霸權泡沫》。他在書中說道:「當我聽見布希說『不和我們站在一起就是我們的敵人』時,我想起了納粹德國。」為此,他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各種倒「布」團體和個人,至今已出資1600多萬美元。
其中,他向一家反對布希的自由派組織「美國在一起」捐資1000萬美元,用於鼓動選民,使布希輸掉在17個大州的選舉;向一個名為MoveOn.org的機構注資250萬美元,用於在美國各大媒體上大做反「布」廣告,以至於法新社記者曾調侃地說,「布希總統現在即使只看報紙廣告也不得安寧了」。
■經歷坎坷的金融投機商
索羅斯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一個猶太人律師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索羅斯全家因為猶太血統受納粹迫害而隱姓埋名,四處流浪。1944年德國入侵匈牙利時,索羅斯的父親為家人買了偽造的身份證,並出錢找了一個藏身之所,才使一家人倖免於難。1947年,索羅斯來到英國,後憑借勤奮和聰明進入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學習哲學。1956年,他又移居美國,並在1961年成為美國公民。現在,74歲的索羅斯住在紐約郊區。
憑借不可思議的市場洞察力和預見力,索羅斯在各國金融市場上攫取了大量財富,被美國《社會事業投資者》雜志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理財能手」。
1992年9月15日是索羅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日子。在這一天,他對英鎊發難,僅一天時間就賺了9.58億美元,迫使英國退出了歐洲貨幣系統。1997年,他又在亞洲金融市場興風作浪。不過最近兩年,索羅斯的興趣似乎更多地轉到了政治上。
■共和黨人對倒「布」活動非常擔憂
索羅斯對自己很「吝嗇」,對他人卻相當慷慨,是美國最大的慈善家。如果對某個慈善項目感興趣,他會毫不猶豫地提供巨額資助,曾在一天之內掏出1億美元善款。
他曾經表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成為傳奇人物,而不是死後才被記住。認為自己死後還能活在人們心裡的想法是毫無意義的,人只有一次生命。」
為了阻止布希連任,索羅斯幾乎動用了手中的一切社會資源。
共和黨人對索羅斯的倒「布」活動非常擔憂,開始對他進行法律限制,並試圖將他描繪成一個「不切實際的左翼激進分子」和一個不代表主流意識的「妖魔」式人物。但在接受美聯社記者專訪時,索羅斯一再強調:「我認為我是瘋子,不是極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