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資大師是如何選擇操盤手法
很多人說「做投資;做股票;做期貨只要能賺到錢就是本事,方法並不重要。」個人對這句話表示認同,在任何一個市場只要能賺錢就是王道。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事實上,有些交易者對他們的特殊風格推崇之至,以至於其他任何風格都難入他們的法眼,我沒有這種偏見,任何方法只要有效都是好方法,固執地堅持一種方法,排斥其他所有方法是愚蠢的。
一、趨勢跟蹤
使用這種方法是試圖利用幾個月內的大趨勢進行獲利。趨勢跟蹤這在市場處於歷史高位或低位的時候入市,如果市場逆轉,而且逆轉趨勢維持了幾個星期,他么就會退出。為了准確地判斷出一種趨勢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交易者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許多判斷方法。但是殊途同歸,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類似的特徵。
二、反趨勢交易
當市場沒有形成趨勢時,反趨勢交易者通過與趨勢跟蹤截然相反的策略來賺錢,這類交易者不是在市場創新高的時候買入,而是在價格近新高的時候賣空。他們的理論依據是,新高的突破大多都不會引發市場趨勢,確實就現在的市場而言,絕大多數創新高的突破都很難持續。
三、當日交易
當日交易與其說是一種風格,不如說是短線交易的代表。一個真正的當日交易者總是試圖在每天的交易結束之前退出市場。這樣一來,即使凌晨爆發了負面新聞引發了開盤之後的劇烈變化,他們的頭寸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他們避免了隔夜風險和持倉風險。
而當日交易大致又可分為三種交易模式:套利,搶帽子,頭寸交易
對於新人投資者如何選擇投資方式是一個很慎重的思考,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新人如同一張白紙,若沒有專人指點,若第一部走錯,養成了錯誤的思考方式,後期想要糾正是非常困難的。一樣好的習慣能成就一個人,同樣一個壞的習慣也會毀滅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麼投資培訓機構更願意「教」一張白紙的新型投資人,「新人」的「投資思維」是空白的,「交易理念」更容易植入,而「老人」已經培養出了屬於自己的思維習慣。
歡迎討論,關注,實時分享「干貨」理解,理念方法是基礎,基礎打牢才有機會走得更遠!
㈡ 在投資領域中最高的投資大師年收益是多少
拉瑞. 威廉
1年1萬變成110萬,威廉指標的創始人
㈢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買入出現重大風險事件,人們恐慌中拋售的股票。」這話對么
關鍵是後句,因為恐慌拋售的股票
恐慌而錯拋的股票。
不過這種散戶不學也罷,是不是錯拋,散戶根本不知道。
散戶投資基本面,不可能。
㈣ 投資大師都是什麼學歷
應該都是高學歷的吧,因為那些人都是腦筋好點的人
㈤ 投資大師在做決定之前是如何思考的
10000個人心裡有10001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於投資交易的理解相差甚遠。相同的是,我們都可以向大師們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大師們的「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麼大師們在做決定之前是如何思考的呢?
認真閱讀,思考一下這個例子,學會獨立思考是走向金融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一、1、肯定會輸9000元;
2、5%的機會絕對不會輸,而95%的機會會輸10000元?
二、1、肯定贏9000元;
2、95%的機會贏10000元,而5%的機會什麼都不會贏?
請問您會如何選擇呢?請獨立思考,你思考後得出了怎樣的「產物」支持你的選擇呢?
人門一旦手裡握有利潤時,是如此害怕這些利潤會跑走,以至於在任何極小反轉跡象時就急於獲取肯定盈利部分。即使之前已經制定了「計劃」,他們也不想讓利潤跑走以至於很多投資者和交易機構們都在不停地後悔錯過的大筆利潤,因為他們只獲取了肯定能贏的小利潤部分。
您是如何選擇的呢?
歡迎留言評論,明日揭曉你的「選擇」和大師「選擇」的差異,你離大師只有一個「關注」的距離:)
關注「價值投資」,分享實時「投資真諦」,
㈥ 中國投資大師有哪些
沒有什麼算得上大師的吧?
趙丹陽算嗎?王亞偉算嗎?
纏中說禪很強,不過ta應該不喜歡這種頭銜。
㈦ 為什麼投資大師對科技股很謹慎
巴菲特老爺子不是說過嘛,傳統行業產品、設備,專利啥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很好估算價值,方便投資;但是科技股,一項技術到底好使不好使,到底價值多少,是沒有辦法估量的,這對價值投資很不利,所以對科技股很謹慎。(實際上,巴菲特也說過錯過科技股,使他失去了很多機會,但是作為價值投資大師,他的原則是不碰自己不知道價值的東西——這是原則,雖然我反對不投科技股的論點,但是對於能夠堅持自己原則的投資家,我非常佩服)
㈧ 要成為投資大師應當具備怎樣地心理素質
耐心,最重要的。股票賺的就是個「耐心錢」。
逆向,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保本,投資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你的本金」。
需要做一下投資者教育工作啊,呵呵。
打個比方,所有投資均象硬幣,一面是風險,一面是收益。不幸的是,大多數普通人都在幻想低風險甚至無風險而獲取高收益,當然其中極少數人把這個做為終生奮斗目標,窮其一生來實踐和研究,這極少數人中的極少數人在生命結束之前成功了,我們稱之為「投資大師」。
而大多數人,只能刻薄地稱之為:發夢。
對於金融產品,以低風險經營為特色的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做到保本,低收益,但要知道,這是相對而言的保本,根本沒考慮通貨膨脹或匯率的變化而對本金實際購買價值的巨大影響。慶幸的是,中國老百姓理財意識已覺醒,才有了這幾年股市的洶涌人流。
另一個極端又出現了:投資者眼光越來越高,對年收益的要求也無理由地攀高。可還念念不忘保本。此時希望想到硬幣的另一面。
目前,通行的受各國政府監管的投資品種,基金,私募信託產品,銀行和股市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甚至投連險,均不能在任何合同或宣傳材料上註明保本和收益。這樣才是最尊重資本市場的現實:任何對市場的承諾都是靠不住的,唯一可相信的是已出現的結果。
如果任何人在投資市場上承諾保本或保多少收益之上,在資本主場發達國家,會被認為是騙子或愚蠢的自大狂。在國內不同,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們敢承諾,有能力,是條漢子,擲地有聲。騙子多不是最可悲的事,只能說明我們的天真給了他們最好的造神的土壤,可悲的是天真的人們。
說了這么年,拐回這個簡單但意義非凡的問題。陽光私募基金是投資產品,所以不保本。目前國內近三百隻陽光私募基金尚未滿一年,很巧又橫跨熊牛。大部分收益,去年基本跑贏大盤,今年大多跑輸大盤,09年收益率前十名的,其年收益率均在100%以上,但明天如何,只能等待答案。
如果您還是覺得各種金融產品還是不能達到您的完美追求,建議您耐心等待觀察各種投資工具的成熟,然後再選擇。當然您要是對自己絕對自信,也可以萬事不求人,親自操刀,炒股票,期貨,甚至外盤。對於保本和年收益,你在去問自己了。成功後,也會有人怯怯地向您問上述問題。
有點尖刻,不符合忠厚的國人的敘述習慣,博大家一笑或一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