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秋瑾簡介,秋瑾怎麼死的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人,生於福建省廈門。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留學日本後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鞦韆、漢俠女兒,曾用筆名白萍。
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被清兵捕殺,而她的死間接促成辛亥革命。
死因----就義
旋因母喪回紹興,秋瑾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這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乃應邀以董事名義主持校務。遂以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准備起義。
她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1)基金三傑擴展閱讀:
著作
秋瑾精於詩詞,著有《感懷》、《感時》等,其著作輯錄計有《秋瑾詩詞》、《秋女士遺稿》、《秋女烈士遺稿》、《精衛石》(小說)、《秋瑾遺集》、《秋瑾女俠遺集》、《秋瑾史跡》、《秋瑾集》等數種。
體例有:七絕、七律、五絕、五律、五古、七言排律、七古七絕、七律、五言、樂府古詩、斷句、七古、五絕、五言排律…
小說與戲曲
秋瑾死後不久,《小說林》雜志就連續刊出了多種以秋瑾為題材的小說和戲曲。小說有包天笑的長篇連載《碧血幕》,吳梅、龍禪居士的雜劇《軒亭秋》、《碧血碑》、嘯盧的傳奇《軒亭血》等。其他相關題材的小說有靜觀子的《六月霜》、尚武靜觀自得主人的《女銅象》;
紅葉的《十年游學記》、哀民的《軒亭恨》、無生的《軒亭復活記》(後改題《秋瑾再生記》);戲曲有悲秋散人的雜劇《秋海棠》、傷時子、蕭山湘靈子及古越嬴宗季女的的傳奇《蒼鷹擊》、《軒亭冤》、《六月霜》。
中華民國成立前後,進化團和春陽社兩家文明戲劇團首先演出《秋瑾》,隨後新民社、民鳴社、開陽社、啟明社等劇團也相繼上演。
1919年4月,在魯迅著作《吶喊》 的《葯》一文中的夏瑜「夏」與「秋」相對,「瑜」與「瑾」相對,便是影射秋瑾其人。
1936年冬,夏衍寫出了第一個話劇本《自由花》,後在40年代改名為《秋瑾傳》。1940年「三八」婦女節時在延安上演了四幕話劇《秋瑾》。
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中國戲劇舞台更出現一陣「秋瑾熱」:北京京劇院二團的《風雨千秋》、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二團的《秋風秋雨》、浙江歌舞團的《秋瑾》、杭州話劇團的《秋瑾》、江蘇省昆劇團的《鑒湖女俠》、天津市京劇三團的《鑒湖女俠》、安徽蕪湖市梨黃戲劇團的《鑒湖碧血》等。
『貳』 求梁啟超九個子女的介紹
1、梁思順
梁思順(1893年—1966年),字令嫻,詩詞研究專家,梁啟超長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館館員。
生於廣東新會,畢業於日本女子師范學校,編有《藝蘅館詞選》。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參加北京女青年防癆協,後曾任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
2、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清末改革家,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出國,所以梁思成出生於日本東京。
1912年,辛亥革命後,梁思成隨父母從日本回國,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識,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從誡);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識,1962年再婚。

3、梁思永
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梁啟超次子,廣東新會人,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23年梁思永自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畢業赴美留學,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1930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
194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50年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4年4月2日經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0歲。
4、梁思忠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啟超三子,1907年出生於日本,早年在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
在梁啟超所有留學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熱情最高,1927年初梁思忠一度想終止學業回國參加北伐戰爭,但被父親勸阻。20世紀30年代初梁思忠畢業回國,加入國民革命軍。
入伍後,由於留學資歷和傑出才幹,梁思忠很快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駐防上海的十九路軍浴血奮戰,梁思忠表現相當出色。
可惜此後不久,身處前線的梁思忠卻在戰斗中不慎喝了路邊的臟水,結果患上腹膜炎並貽誤治療時機而不幸去世,年僅25歲。
5、梁思庄
梁思庄(1908年-1986年5月20日),梁啟超次女,出生於日本神戶,祖籍廣東新會,著名圖書館學家、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門語言。
梁思庄是梁啟超的次女。1925年,梁思庄隨大姐梁思順與即將在加拿大任總領事的姐夫周希哲一起前往加拿大讀書。後分別獲麥吉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學士學位。
1933年,與丈夫吳魯強結婚。1936年,到北京在燕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建國後,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80年,梁思庄當選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後又任名譽理事。
6、梁思達
梁思達,出生於1912年,男,1935年從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隨即考上該校的碩士研究生,並於1937年取得碩士學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梁啟超四子。
他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抗戰期間曾在重慶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和中國銀行長沙支行任職,1949年調北京國務院外資企業局(後改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書處,後在調研處任統計科科長,兼做內部資料的編輯工作。
他曾經參加中國科學院經濟所《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編寫工作,並於1965年主編了《舊中國機制麵粉工業統計資料》一書。他1972年退休,退休後一直住在北京。
7、梁思懿
梁思懿(1914-1988) ,女,廣東新會人,1914年出生於北京,為梁啟超的第三女,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梁思懿於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醫學預備班,准備三年後進入協和醫學院學醫。後來,為了參加革命,她轉入燕京大學歷史系,並自1935年下半年開始投身於學生運動。
她思想活躍,積極進步,曾任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大隊長,是「一二·九」運動中的學生骨幹,是燕大學生領袖,為「燕京三傑」之一。
8、梁思寧
梁思寧(1916年—2006年),生於上海,是梁啟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讀於南開大學。1937年日軍轟炸南開,她被迫失學。
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響下,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在新四軍123支隊司令部,主要從事宣傳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她與同樣是從青年學生成長為革命幹部的章柯結婚。建國初期,陳毅元帥曾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陳毅元帥所說的梁啟超的女兒即梁思寧。
9、梁思禮
梁思禮(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男,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之子。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
194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學士學位;1947年獲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技術員;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禮曾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他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研製中首次採用新技術,為向太平洋成功發射遠程導彈試驗作出重要貢獻。
他對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闢論述,成為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導者和奠基人。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獎等。其代表作品有《梁思禮文集》、《向太空長征》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思順
『叄』 文斯卡特
給你來個原創的``因為我超級崇拜VC
卡特是北卡畢業的,是麥迪的遠方親戚`因為是中產階級的家庭出身`所以身上沒有一個文身`其身體素質被認同是最接近喬丹的人``1998年進的NBA ` 以第一輪第五順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但隨即就被交換到多倫多猛龍隊,2000年的扣籃大賽可以說就是NBA為了卡特而舉辦的`他也理所應當的擊敗弗老大和他表弟(麥迪)得到冠軍` 全明星四次票王2000、2001、2002、2004年。個人榮譽只有這些值得一提的了``卡特也有綽號`叫做半人半神 還有當初被NIKE封為``放克博士``(FUNK DR)的稱號`就能想想出他當時多NB``他個當時橫空出世的科比成了NBA的一個標志` 他的第一次技術犯規是臭無賴鮑文賜的`` 卡特為人內斂 仗義`` 當時的卡特幾乎扣遍了除了大鯊魚外的全部內線`` 先在的卡特因為傷病的原因少見的當初的飛翔了`他降低了飛行的高度`但是他依然可以靠滯空的優勢待對手落地後將球放入網內`` 而且他最近在苦練360度上籃`
不的不說的是 卡特他還是無法成為一個偉大的領袖``因為他本身就沒有那種精神`` 而在猛龍的最後一賽季因為已經決定離開所以出工不出力`有一場比賽還將已方的戰術安排告訴了對手` 也是他的一大污點``
最近聽說網隊打算兩年內交易掉卡特`為了追逐小皇帝騰出薪金空間``(什麼玩意啊!~)
美國發行量最大的籃球雜志《SLAM》通過調查評出的從古至今最棒的扣籃表演者 第一就是卡特`其中包括了專業聯盟里以及業余街球的有名的扣將``
最後 每一個卡特迷都堅信只有天空是卡特的極限```!!!
『肆』 匯豐晉信基金「一門三傑」是什麼意思
晨星數據顯示,截抄止3月22日,股票型基金襲中,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股票以12.95%的收益高居同類532隻第一,在激進配置型基金中,有匯豐晉信2026周期混合憑借10.63%的業績在93隻基金中穩居第一,普通債券型基金方面,則有匯豐晉信平穩增利債基A、C類分別以1.23%、1.19%的回報位居107隻同類產品第一、二名。不僅如此,這三隻基金長期收益也可圈可點,其中匯豐晉信平穩增利最為出色。晨星數據顯示,截止3月22日,匯豐晉信平穩增利A、C在過去3個月收益分別為5.35%、5.33%、過去6個月分別為7.61%、7.54%、今年以來分別為4.60%、4.59%,均穩居同類基金前3名。匯豐晉信低碳先鋒過去三個月、六個月收益也均在前十分之一,收益超過20%。此外,匯豐晉信2026周期混合也表現出色,過去一年憑借26.81%的收益排名同類91隻產品第二名。
『伍』 你覺得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天才嗎
世界真的有天才嗎?天才是怎麼形成的?
有個很深的感悟,我想大家都有,就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些學習好,有些就狗屁都不是。
我有個同學,很壞,搗蛋,破壞,玩各種方面沒有他不會的,但是成績很好。因為大家都在一起學習,我們學的時候他在玩,我們在玩的時候他還是在玩,不知道為什麼成績好。
等長大後,做了企業領導,帶團隊後才發現,其實天才真的存在。有些人天生的悟性好,同樣一篇文章給天才和給庸才讀,他們日後能應用的都不同,天才能迅速撲捉到文章的核心東西,而且立馬能融會貫通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而庸才要不就是看一遍當看了一個別人的故事,什麼都沒在心裡留下,或者是看了好幾遍仍然不得要領。他們沒法把那些最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上。同理,他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任何的方面都沒有別人快。天才不一樣,他們似乎懂得很多,會的很多,而且迅速掌握迅速融合的能力特別強,所以在我看來差別就在於理解能力和悟性。這兩個特別重要。
其實庸才和天才之間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這些普通人悟性不如天才,但也沒庸才笨,雖然掌握事情比較慢,但做起來不會差,因為我們用勤奮補充自身不足,讀文章一遍不行,十遍,十遍不行一百遍,而且遇到問題是不是拿出來再看再鑽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有些同學特別喜歡看書,尤其小說,但是他們沉迷的只是別人的快感,但有些同學不一樣,喜歡看書,後來當了作家,他們不但看能寫出來,能吸收別人的東西。
我在管理團隊時也會遇到,人是有千差萬別的,他們的文化水平,文化素養,領悟能力都不一樣,當然不能鄙視任何人,都要一視同仁,從做事情角度考慮,雖然我沒上過大學,但我認為大學生普遍理解能力和領悟力比農村剛出來的就強,說話溝通能很順暢,雖然有些脾氣。但是沒上過學,也不看書的,他們的領悟力普遍差點,當然不是全部,有些領悟力比大學生更高。這人跟的接觸,興趣點,環境氛圍都有關系。而且跟後天對自己的塑造很有關系。
人對自我的塑造,包括了性格塑造,人格塑造,和個體素質的提升,見聞思想的擴展。這些都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從農村出來的,有些就說話做事死板到底,有些聰明靈活做事得當。不是因為性格,而是因為對自己後期的鍛造,人要不斷自省,不斷的照鏡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比如你今天跟誰說話了,談判的不好,哪裡不好,回顧下,是別人的話會如何,我應該怎麼做更得當,今天有個事兒沒做好,我應該怎麼做才行。不斷的追問自己,不斷的解決自我。這樣下去你也會成為天才。一般的天才領悟力超群,因為他們的敏感屬性,所以很多時候,敏感的人塑造性更強。自從我創立了程大個小火鍋之後,我一直在追問自己,一直不斷的在反省,在不斷的提升自己,比如說話,溝通,業務能力,理解力,對全局的把控能力,對市場的撲捉能力。所以不斷的反省結果就是不斷的調整自己,以更好的方式應對各種困難,所以才能做的更好。
我相信比我聰明的很多,天才的也很多,但我們以普通人的方式,去做天才做的事豈不更好,更有挑戰性。
『陸』 先生是很高的稱謂,近代史上誰能稱得上先生
在近代,能夠稱得上是先生的人很少,我在這里舉幾個知名的學者,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並且他們的政治思想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第一個是蔡元培、第二個是魯迅、第三個是胡適,現在就來看看,他們為中國近代做出了什麼傑出的貢獻吧。
胡適的文章和魯迅的文章一樣,非常針砭時弊,耐人尋味,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面引起了不少轟動,胡先生的性格比較隨和,文筆流暢,但是卻又是最反對封建主義的。他力求在文學上進行改革,提倡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不過,胡適也犯過不少錯,說出了很多錯誤的政治見解,但是沒有了他,中國人的思想,只會頑固而落後。胡適的功勞,是沒有人可以質疑的。
『柒』 鄧麗君是怎麼死的 是得什麼病死的 是幾幾年死的
據《亞洲周刊》報道,台灣作家平路的新近長篇小說《何日君再來—大明星之死?》,近日在台北書市販售,掀起了有關鄧麗君之死的探討,網路、電台、報紙、雜志等再次熱烈討論多年前鄧麗君在泰國清邁謎樣的猝死! 資深媒體人寇維勇當年由台北聯合報旗下派駐曼谷《世界日報》,當時曾親赴泰國清邁采訪鄧麗君死亡事件。 他在台北飛碟電台節目中公開指出,鄧麗君死亡後,屍體左臉頰上竟遺有一個巴掌紅印。再加上鄧麗君的法國籍男友保羅對女友之死毫不關心,他判斷鄧麗君是被男友氣死的。寇維男說:「平路的考證很有意思。」 由鄧麗君的弟弟鄧長禧擔任執行長的「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表示,「鄧麗君是氣喘發作而死」。平路的《何》書出版之後,該基金會已接獲鄧麗君歌迷的各種反應,該會將一一搜集資料。 鄧麗君的哥哥鄧長富則表示,平路並未和他的家族接觸過。這本書雖然沒有寫出主角是誰,但是,從書中內容,大家都知道是誰,輿論認為這會造成困擾。 台北飛碟電台請了平路和寇維勇談《何》書。寇說,他在1995年4月8日接獲報社電話,要他前往采訪鄧麗君之死。寇維勇說,他抵達現場訪問時,看見鄧住的飯店1502號房?埵郭揭鴩謇A警察和15個便衣探員。他看了鄧麗君的死亡證明,上面記載鄧是在4月8日下午5:30死亡,鄧使用的是貝里斯的護照。 @位女孩說,她聽見鄧麗君死前喊了幾次「媽媽」。當時寇維勇帶著拍立得照相機,看見鄧的男友保羅,卻拍不下去,甚至氣得想用照相機砸他。寇說,鄧的男友穿深綠色短褲,以37步的方式站著,還抖腿,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他在保羅身上看不到一點情人猝死的哀傷。 ^ 因通曉泰語,寇維勇還訪問到參與其事的泰國醫生。這位醫生坦言,鄧的身體狀況很糟,肺、腎都壞了。 後來,寇查訪了保羅當日出外的時間,發現保羅下午4時離開旅館,晚間7時回旅館。酒店經理告訴寇,保羅回到旅館時他告訴保羅鄧已送去醫院,保羅竟回房倒頭大睡。 警察在晚間8時把保羅從床上叫起來。當時那位經理憤然告訴寇:「這個男人不負責任到如此地步。」寇說,鄧麗君在清邁住了一個月,清邁很適合養病,照理說不應該導致氣喘發作。他判斷,鄧麗君生前曾和保羅吵架,鄧麗君是被氣死的。因為鄧死後的屍體,左面頰有一個巴掌的痕跡。 鄧一生命苦,若是這樣死去,實在太可憐了
『捌』 刑事辯護三傑是誰
李貴方律師簡歷
李貴方律師,法學博士(英國利茲大學和美國揚伯翰大學博士聯合培養),德國馬普國際與比較刑法研究所博士後。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全球合夥人,北京大學法律碩士導師,吉林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刑法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李貴方律師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衛生部等政府機關的法律顧問,擔任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國家煙草專賣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國家電力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美國甲骨文(ORACLE)中國公司、康柏中國公司(COMPAQ)、《求是》雜志社等公司企業法律顧問;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法律顧問。
李貴方律師主辦過中國企業應訴美國一次性打火機反傾銷案、中經信公司系列經濟糾紛案、原河南省汝州市市長徐中和特大貪污受賄案、原廣東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虛報注冊資本等罪案、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與香港華閩集團合資糾紛仲裁案,代理財政部應訴行政訴訟等國內外各類訴訟、仲裁案件上百起,被譽為中國刑事辯護三傑之一。
其他兩個不清楚
『玖』 潮州出現過什麼偉大的歷史名人
1、林大春
林大春生於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陽,號石洲,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汕頭市潮陽區)人。 [1-2]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戶部主事、浙江提學。晚年歸老,於1588年(明隆慶二十二年)2月12日離世。
林大春官不顯赫但文名頗著。為人操守高潔,為官廉潔剛正,晚年作為潮州府最為著名的鄉賢之一,積極參與鄉梓事務,對當地社會具有很大的貢獻。代表作品有《井丹集》、《潮陽縣志》等。《明史》「藝文四」收有《井丹集》目。
2、翁萬達
翁萬達(1498年-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明朝中期名將、詩人。潮州府揭陽縣(今汕頭市金平區鮀浦一帶)人。翁萬達出身寒門,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
歷任廣西梧州府知府,陝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銜巡撫陝西,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軍務兼莉糧餉,左副都御史、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職,曾參與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亂,後期統理北方邊防,抗擊蒙古俺答汗侵擾,統邊五六年間,屢立戰功。
又修築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里,烽堠300餘座,使邊境得以安定。後三罷三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逝於回鄉途中。明穆宗時追贈太子少保,謚號「襄敏」。

3、王大寶
王大寶(1094年-1170年),又名王元龜、二龜、二王,海陽縣湯頭村人(今廣東省潮安縣歸湖鎮),宋朝名臣 。早年被選入太學讀書,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中進士 ,廷試第二,成為宋代嶺南唯一的榜眼。
歷任南雄州教授,樞密院計議 ,差監登聞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訴奏稟的衙門)等職。王大寶對儒學頗有研究,尤長於易學,著有《諫垣秦議》、《周易證義》、《毛詩國風證義》、《詩解》、《王元龜遺文》等。後人將他與崔與之、李昴英等同尊為「嶺南六先生」,並被推為「潮州八賢」之首。
4、丁日昌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靜,小名雨生,別名禹生,廣東省豐順縣人。歷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江西萬安、廬陵縣令,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5、鄭大進
鄭大進(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譽捷,號謙基,退谷。生於廣東潮州府揭陽縣梅崗都山美村(今屬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少時有神童之稱。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歷任大名府、河間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浙江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官至直隸總督。任政期間,草除積弊,關心民生,所至頗具政績。
後加授太子少傅銜。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時,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乾隆帝御制墓碑,親撰碑文,賜祭賜葬,追謚勤恪。主要著作有《愛日堂詩文集》和《鄭勤恪公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