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大數據時代的三大發展趨勢和投資方向

大數據時代的三大發展趨勢和投資方向

發布時間:2021-04-20 19:13:06

❶ 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前景分析

近年來,全球正大步邁向大數據新時代,數據的高效存儲、處理和分析等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在此背景下,行業大數據得以高速發展,應用於各個領域,根據IDC發布的有關數據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508億元的高點。

全球大數據儲量呈爆發式增長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信息系統採集、處理和積累的數據量越來越多,全球大數據儲量呈爆炸式增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為4.3ZB(相當於47.24億個1TB容量的移動硬碟),2014年和2015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6.6ZB和8.6ZB。近幾年全球大數據儲量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0%,2016年甚至達到了87.21%的增長率。2016年和2017年全球大數據儲量分別為16.1ZB和21.6ZB,2018年全球大數據儲量達到33.0ZB,2019年全球大數據儲量達到41ZB。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行業大數據市場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現在大數據的發展趨勢

主要有幾點發展趨勢:

一是流式架構的更替,最早大數據生態沒有辦法統一批處理和流計算,只能採用Lambda架構,批的任務用批計算引擎,流式任務採用流計算引擎,比如批處理採用MapRece,流計算採用Storm。後來Spark試圖從批的角度統一流處理和批處理,近年來純流架構的Flink異軍突起,由於其架構設計合理,生態健康,近年來發展特別快。

二是大數據技術的雲化,一方面是公有雲業務的成熟,眾多大數據技術都被搬到了雲上,其運維方式和運行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帶來計算和存儲資源更加的彈性變化,另一方面,私有部署的大數據技術也逐漸採用容器、虛擬化等技術,期望更加精細化地利用計算資源。

三是異構計算的需求,近年來在通用CPU之外,GPU、FPGA、ASIC等晶元發展迅猛,不同晶元擅長不同的計算任務,大數據技術開始嘗試根據不同任務來調用不同的晶元,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

四是兼容智能類的應用,隨著深度學習的崛起,AI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數據的技術棧在努力兼容AI的能力,通過一站式的能力來做數據分析和AI應用,這樣開發者就能在一個工具站中編寫SQL任務,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來訓練模型,完成各類數據分析的任務。

❸ 三大改造後的流通體制和現在大數據時代的區別,發展趨勢是什麼

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一課考點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二課考點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機構的特點: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治特點——國與家同治)②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一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2)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第三課考點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郡縣制(秦朝)——郡國並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中央。第四課考點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3、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並無決策權。4、區分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近代內閣制的本質不同: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它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了君主對全國有效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於防止專制獨裁。5、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的標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6、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積極作用: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消極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單元: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第一課考點重點:鴉片戰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1、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是:英國;2、鴉片戰爭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把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3、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於:1840年到1842年;4、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中國人民自發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爭;5、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6、《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關稅協定」等反映了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目的。7、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影響表現在三個變化:(1)社會性質變化:由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3)革命性質變化:由農民革命轉變為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7、鴉片戰爭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8、焚燒圓明園的事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19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9、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過程:(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同樣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標志著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4)(1899——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台灣問題整理:1895年《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歸中國,1949年蔣介石盤據台灣,1950年美國侵朝戰爭把第七艦隊開進中國台灣海峽,1979年全國人大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方針,八十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1990年和1991年海峽兩岸分別建立了兩岸授權的民間團體(海基會、海協會)實行經濟政治對話。1995年江總書記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八項主張,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第二課考點重點:全民族的抗戰1、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建立是由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符合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3、抗日戰爭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和兩條路線,即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片面抗戰路線;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全面抗戰路線。兩個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4、國民黨在抗戰初期認真抗日先後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5、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說明了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日。6、日本侵略者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被日本鬼子殺害。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對中國軍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實確鑿,鐵證如山。7、1940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8、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9、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戰。10、全民族抗戰的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共敵後戰場的配合抗日。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第一課考點重點: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天朝田畝制度》難點:《天朝田畝制度》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1、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等創立的拜上帝教結合了: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思想、農民平均主義;3、1851年,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諸王)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國形成和清朝對峙的局面。6、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組織了北伐、西征、東征7、太平天國革命綱領:早期有《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建國綱領,是幾千年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也是無法實行的空想;後期有《資政新編》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8、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標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10、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的探索;對後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第二課考點重點: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難點:三民主義、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2、第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團體——興中會(1894年)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國同盟會(1905年):政治綱領: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新階段;中國同盟會的性質: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5、辛亥革命爆發的標志和時間: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7、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8、辛亥革命的結局:失敗:(1)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2)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9、辛亥革命的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0、辛亥革命的歷史作用:(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2)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3)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沖擊了幾千年的陳規陋俗,推動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識。(5)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影響了亞洲革命和表現了亞洲的覺醒。(6)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國20世紀三次巨變之一。第三課考點重點:五四風雷;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紅軍的長征難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26、中國近代史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五四運動;27、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建立的上海共產黨組織;28、中共一大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綱領;中共三大決定國共合作;30、標志國共合作形成是:國民黨一大的召開;3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是:南昌起義;32、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33、成為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第四課考點34、制定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洛川會議35、八路軍創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是:聶榮臻建立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36、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第四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一課考點:37、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是: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38、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9、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0、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屆人大周恩來提出的;41、中共領導下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愛國統一戰線;42、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區域自治;第二課考點43、新中國歷史上最大冤案是:劉少奇冤案第三課考點44、香港澳門回歸日分別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45、1990年和1991年台灣與大陸分別成立民間團體進行對話,他們是:台灣的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大陸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第五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第一課考點46、為廢除舊中國屈辱的外交新中國奉行的外交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47、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8、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是:1954年瑞士日內瓦會議;49、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是:1955年萬隆會議;第二課考點50、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聯大26屆會議;51、打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門的事件是:美國乒乓球隊訪華;52、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53、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標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54、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後鄧小平訪問美國;55、日本與中國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第三課考點56、1985年,鄧小平明確提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57、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政策;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是加強了: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政治與經濟聯系;第六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第一課考點59、人類早期主要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和興盛則以:海洋為依託;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經歷過三個重要改革時期,依次分別是: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公元前6世紀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61、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在什麼改革時期:伯利克里改革時期;?第二課考點62、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志是:《十二銅表法》;63、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形成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的《民法大全》;64、羅馬法從形式上可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65:羅馬法從整體結構上可分為:公民法、萬民法等;第七單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第一課考點66、17世紀初統治英國的國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屬於什麼王朝:斯圖亞特王朝;6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起迄時間為:1640年、1688年;68、光榮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國了君主立憲制;69、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標志是: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70、英國政治制度的顯著特點是:責任制內閣;71、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哪三位一體的混合物: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72、英國君主立憲制主要特點是:保留君主,議會掌權;第二課考點73、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時間是:1775年;74、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年憲法;75、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是:「分權與制衡」;76、美國1787年憲法的理論基礎源於: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思鳩的三權分立思想;77、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與權力分別為:國會掌握立法權,總統掌握行政權,聯邦法院掌握司法權;78、美國政體特點是:總統共和制,簡稱總統制;?第三課考點79、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1789年;80、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於:法國大革命時期;81、法國共和制度確立標志:1875年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82、十九世紀中期德國的政治特點是:分裂;83、德意志統一過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國是:普魯士邦國;84、提出「鐵血政策」採用王朝戰爭方式統一德意志的是:普魯士邦國宰相俾斯麥;?第八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課考點85、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在:1825年英國;86、19世紀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人物是:傅立葉、歐文、聖西門;87、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是: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88、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89、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是:《共產黨宣言》;54、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二課考點9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56、1917年3月俄國「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92、1917年11月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93、提出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任務的是:列寧發表的《四月提綱》;94、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十月革命以後建立的蘇俄;95、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十月革命;第三課考點96、建國初鞏固政權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國領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97、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98、一五計劃的特點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99、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00、農業基本實行合作化的時間是:1955年底;第九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一課考點101、奠定二戰後世界兩極格局框架的是:雅爾塔體系;102、冷戰內容包括:政治上的杜魯門主義,經濟上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的北約的建立;103、二戰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表現在:政治上社會主義政權的擴展,經濟上的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立,軍事上的華約組織的建立;第二課考點104、歐共體包括: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05、二戰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是在:1956年到1973年;106、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於:1961年;70、新中國建立後出現三個經濟振興時期是:1949到1957年,1956年到1966年,改革開放以來;第三課考點107、東歐劇變發生時間:1989年;108、蘇聯解體發生時間:1991年;109、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是:波蘭;110、標志蘇聯國家政權性質發生根本性變化,蘇共被排擠出政權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111、歐洲聯盟建立於:1993年底;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表現是:一超多強,一超是美國,多強包括了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必修二。

❹ 大數據發展趨勢是什麼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目前行業競爭格局從規模上看,以小型企業為主導;從地域分布上看,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為主;從行業應用方面看,以金融、醫療健康、政務等為主要類型;從投融資角度看,企業服務、醫療健康、金融等垂直細分領域是融資熱點。

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大數據產業也發展迅速。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對大數據相關企業的調研數據,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16-2019年,短短四年時間,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由2841億元增長到5386億元,增速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根據近年來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增長態勢,2020年大數據行業規模約為6670億元。

❺ 大數據時代有哪些趨勢

數據驅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數據驅動」成為新的全球大趨勢。《政府工作報告》

❻ 大數據發展前景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大數據應用環境和技術相對於美國而言,在整體技術水平、應用環境、國民意識、商業環境、技術廠商、技術平台上面相差超過5年左右。在大數據應用的國家戰略層面落後的也較多。
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上海政府計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通過政府自身投資來建立大數據平台,吸引中小企業將信息系統及數據放到政府主導的數據平台上,政府將利用此平台來挖掘數據信息,提供數據信息報告。另外一個大數據應用是地方政府請一些大數據公司來開發輿情檢測系統,及時了解社會輿論。無論是大數據產業園還是輿情監控。我個人認為沒有抓住大數據優勢的核心,大數據產業園的管理機制和創新動力不足,無法發揮大數據計算的優勢,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投資,效率較低。輿情監控本身就無法發揮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優勢,反而阻礙大數據產業的商業應用。我們應該提供大數據產業優惠政策,在資金、場地、稅收、科研方面提供外部支持,讓企業自身投入到大數據產業建設之中,從企業自身商業需求出發,投入資金來發展大數據產業。
最後總結一下,大數據時代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化,它是一個好的工具,就像計算機一樣,幫助人們提升社會生產效率,了解事物真相,認識客觀規律。重要的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和企業進行科學決策,降低決策風險,加快進入智慧社會。

❼ 未來大數據的五個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越來越智能化,所有的東西都會更加智能,例如在醫院或者診所,放射科的照片已經可以被人工智慧分析;在飛機駕駛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人工智慧在操縱飛機;開車時使用的自動擋也是人工智慧在操作汽車。我們生活中已經有很多方面和人工智慧息息相關。
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為什麼想要人工智慧?因為人工智慧和人的思維是不同的。例如我們為什麼想要人工智慧來開車?因為人工智慧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人在開車的時候可能會突然分神,而人工智慧或者自動駕駛是不會的。
人工智慧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維度上甚至會超越人類的思維方式,我們需要充分運用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發明出不同的AI,不同的模式,來強化我們的視角,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完成人工智慧,但這是很難的。不管在商業模式的角度上,還是在科技的角度上都是很難的。人腦很難復制,所以我們有兩步可以走,第一步就是要發明一個新的思維模式——大腦模式,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第二步就是要找到一種解決方式來使用這種思維模式。
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思維方式比其它的事情更加重要。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第一次人力的解放,而人工智慧又帶來一次人力的解放。很多人擔心在未來會不會有很多工作都不需要人類了,人工智慧會不會替代人類。
所有的工作其實都可以歸為不同的類別,有一些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來做,有些工作機器人就做不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定義人工智慧,而不是被其所替代。我們可以將那些高效率、可重復性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去做,而那些低效率、具有創造性的工作都由我們人類去做,比如人際交往、藝術、科技發明等領域的工作。
我們可以嘗試不僅僅單純地讓人工智慧或者機器人來工作,而是說把人工智慧和人融合在一起,這兩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融合在一起就是強強聯合了。所以未來我們是否能夠成功,就要看人和人工智慧能夠多麼無縫地銜接在一起。
趨勢二:互動
「互聯網正在從知識、信息邁向更加註重體驗。」
我認為未來的技術將會發展的另外一個方向,就是會越來越互動。過去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們生產了桌子,但是桌子與我們人類並沒有很多互動。在未來,我們的整個身體,所有的姿勢和動作都會被轉化成數據,我們與人工智慧會進行互動。人工智慧能夠通過觀察小小的動作、手勢,甚至包括一些微動作、臉部的微表情,做出相應的反應。今後,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動作與機器交流,最終完全進入一種虛擬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虛擬現實。
因此我覺得在智能手機廣泛應用的下一個平台將會是互動式的「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也有兩種形態,一種虛擬形態是類似於你要戴上像手套、眼鏡給你另外一種感覺,戴上這些之後,你會覺得自己是在另外一個時空或環境,這是非常常見的虛擬形態,能夠給人們一種虛擬現實的體驗方式。另外一種是混合式的遠程視載技術、虛擬現實,當你戴上這種眼鏡設備以後,你可以去觸摸身邊虛擬的椅子,你可以將其挪開,這樣的技術可以給你類似於錯覺的感覺,帶你到達一些對於人類來說無法到達的地方,比如水下或者火山裡面。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現在其實會漸漸地遠離充滿有很多知識或者信息的互聯網,而慢慢地邁向一個滿是體驗、更加註重體驗的互聯網。最重要的不是你看了什麼,而是你體驗了什麼。
所有這些技術的成本都在不斷地下降,所有的商品成本都在不斷地下降,但是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體驗。例如,要給孩子找保姆,或者說我們需要看一個話劇,這種體驗的成本在不斷地升高。現在人工智慧或者虛擬現實也在把體驗虛擬化,因此我覺得在未來,虛擬現實將會是最社交化的一種社交媒體,我們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真正地分享我們的體驗。
趨勢三:使用
「人們正從關注「所有權」轉向「使用權」。」
過去我們關注「擁有」,現在我們更加關注是否可以「使用」。例如,優步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但優步自己沒有任何一輛計程車,臉書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但自己沒有任何的內容。
因此在現代的社會,「使用權」已經優於了「所有權」,如果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感覺比真正擁有會更好。例如,滴滴讓我們隨時隨地想用車就可以直接叫車,而不用自己去買一輛車,甚至可以想像在未來,甚至不用買房子,因為可能隨時隨地有這樣的服務提供商給我們提供我們需要的空間。
我們已經實現了從產品向服務的轉換,過去可能關注的是產品本身,但是現在我們更關注產品背後所能提供的服務,也就是服務經濟。未來經濟是按需經濟,人們有需要再生產,如何把產品轉換成服務,然後把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其實我們身邊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做類似的思考。
例如訂閱,作為會員可能並不會賣給你實體的產品,而是出售使用權,如果買產品,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但如果買使用權就可以隨時的更新。所以我們已經慢慢從關注「所有權」轉向「使用權」。
趨勢四:分享
「協調合作、強強聯合讓共享經濟變成可能。」
我們以前說的分享可能僅僅是所謂的分享經濟,分享一輛車的使用權,或者分享那些並非個人所有的東西,但是我想說的是,其實分享遠遠不止這些。
雖然我們在說共享經濟,但是我們現在還只是處在共享經濟非常初期的階段,真正的分享要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簡單的分享。
在未來,所有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能夠被分享的東西都一定會被分享。
因此,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協作。我們需要讓所有的工具、技術協調合作,使其強強聯合。
維基網路是一個線上的網路全書,全球上百萬的人都可以成為這個網路的撰寫人,他們可以撰寫許多詞條。這樣的技術在20年前完全不存在,但是現在,這樣的技術可以讓我們一起合作來完成一部巨大的網上網路全書,它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力量。
趨勢五:流動
「在「流動」的社會,學習能力才是核心能力。」
流動性是這個時代的特徵,數據是流動的,例如新聞、音樂、電影,還有臉書、微博、微信等等這些都是數據的流動。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學過什麼課程,最終都獲得的是資料庫,流動的數據,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的關鍵性,因為所有的信息都是會被追蹤的。
世界更加流動性的的一個方式那就是我們所有的信息都會被追蹤,但是決策可以相應的做出變化。那些可以被跟蹤的事物一定會被追蹤,包括各種數據流、信息流,例如一些定位系統能夠跟蹤每個客戶具體在哪個位置,會買什麼商品,我們也可以通過技術追蹤身體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包括運動、記憶力、血壓水平等。這些信息可以收集起來開出個人化、定製化的處方和治療方案。
第二是關於隱私,那就是配對、連接、偶合,把兩種不同的個體雙向的連接起來,要麼透明,要麼模糊,要麼開放,要麼隱藏。
第三是個性化的設計,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但我會希望公司、朋友把我視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例如我有自己的特長、職責,而我們唯一能夠被視為個性化的方式就是透明化,我就需要向大家開放自己,公開信息,從而他人才能夠給予我們個性化的對待。大多數人會希望更個性化,更獨特一些,所以願意透明一些隱私,在英語當中有句話是「隱私讓位於炫耀」,我們的進化方向就是越來越透明。
最後,其實沒有人知道這些發明對未來的發展是不是有效,例如,攝影、電話等技術被發明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這些技術的好處,最初我們並不知道這個技術會運用用於哪裡,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它,需要與技術進行交互才能發現技術的優缺點。
這些技術需要通過交互的方法我們才能充分了解,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全新的技術,無論多大年齡,所以學習的能力在未來才是最核心的能力。在新技術的學習過程中,忘記過去學的舊的東西,對很多人是非常困難的。
想成為創新的一代要具備哪些能力?
中國現在即將成為一個非常具有創新精神的國家,但是還是缺失一種文化,中國的下一代如果真正的想成為創新的一代要具備以下能力:
1、擁抱失敗的能力。
其實失敗正是創新科學,甚至是藝術的核心所在,通過不斷的失敗不斷的促使你前進,正因為有不斷的失敗才能進步。
2、提問的能力。
好的問題才是人類最大的價值所在,問問題也是創新的驅動力,這是中國的下一代要發展的部分。中國需要普及一種能夠去質問權威的文化,有時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去質疑老師,要質疑某種權威,這樣一種質疑或者問問題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的文化有創新的基因。
3、對於未來要抱有樂觀的心態。
其實真正的進步或者改革都是由樂觀的人創造的,每個技術都會帶來問題,但這些問題可能就是進步的源泉。
未來是什麼樣的呢?可能現在我們還很難相信無人駕駛汽車的運用,或者所有權轉向使用權,難以想像未來的醫學是私人定製化的醫學,或者通過一個眼鏡看到很多的虛擬現實。
但是在過去的這么幾十年中電腦、晶元,以及智能化的設備越來越小,在20年前人們也不會想像這樣的變化發生,我們要相信那些現在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會變成現實,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技能一起協作、強強聯手,人類思考的能力加上機器人的思維能力,我們才能讓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

❽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信息技術產業與各行業領域緊密融合的典型領域,有著旺盛的應用需求、廣闊的應用前景。為把握這一新興領域帶來的新機遇,需要不斷跟蹤研究大數據,不斷提升對大數據的認知和理解,堅持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協同共進,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推動國家、行業、企業對於數據的應用需求和應用水平進入新的階段。

❾ 大數據時代處理數據的三大轉變

大數據時代處理數據的三大轉變
大數據概念的橫空出世,有賴於短短幾年出現的海量數據。據統計,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兩年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都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當然,海量數據僅僅是「大數據」概念的一部分,只有具備4個「V」的特徵,大數據的定義才算完整,而價值恰恰是決定大數據未來走向的關鍵。
大數據發展必備三個條件
大數據的發展需要三個必要條件:數據源、數據交易、數據產生價值的過程。近年來,社交網路的興起、物聯網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誕生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源,奠定了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大數據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則是大批專業級「數據買賣商」的出現,以及圍繞數據交易形成的,貫穿於收集、整理、分析、應用整個流程的產業鏈條。大數據發展的核心,則是使用戶從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中獲得了新的價值,數據價值是帶動數據交易的原動力。
IBM、甲骨文、SAP近年紛紛斥巨資收購數據管理和分析公司,在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帶動下,數據分析技術日漸成熟。2013年6月,愛德華·斯諾登將「棱鏡計劃」公之於眾,「棱鏡門」事件一方面說明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熟;另一方面也佐證了現在阻礙大數據發展的不是技術,而是數據交易和數據價值。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雲計算的落地,雲計算的部署完成又反過來加大了市場對數據創造價值的期待。大數據概念提出之後,市場終於看到了雲計算的獲利方向:各地的一級系統集成商與當地政府合作,建雲數據中心;各大行業巨頭在搭建各自行業的雲平台;IT巨頭想盡辦法申請中國的公有雲牌照。大數據促成了雲計算從概念到落地。藉助於智慧城市概念的普及,雲計算基礎設施已基本准備就緒,一方面完成了大數據應用的硬體基礎;另一方面迫於回收雲計算投資的壓力,市場急需應用部署,大數據恰如雪中送炭,被市場寄予厚望。
現在,問題的核心指向了「數據如何創造價值?」
整合與開放是基石
大數據服務創業公司Connotate對800多名商業和IT主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60%受調查者稱:「目前就說這些大數據投資項目肯定能夠帶來良好回報尚為時過早。」之所以如此,是由於當前大數據缺乏必需的開放性:數據掌握在不同的部門和企業手中,而這些部門和企業並不願意分享數據。大數據是通過研究數據的相關性來發現客觀規律,這依賴於數據的真實性和廣泛性,數據如何做到共享和開放,這是當前大數據發展的軟肋和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2012年美國大選,奧巴馬因數據整合而受益。在奧巴馬的競選團隊中有一個神秘的數據挖掘團隊,他們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幫助奧巴馬籌集到10億美元資金;他們通過數據挖掘使競選廣告投放效率提升了14%;他們通過製作「搖擺州」選民的詳細模型,每晚實施6.6萬次模擬選舉,推算奧巴馬在「搖擺州」的勝率,並以此來指導資源分配。奧巴馬競選團隊相比羅姆尼競選團隊最有優勢的地方:對大數據的整合。奧巴馬的數據挖掘團隊也意識到這個全世界共同的問題:數據分散在過多的資料庫中。因此,在前18個月,奧巴馬競選團隊就創建了一個單一的龐大數據系統,可以將來自民意調查者、捐資者、現場工作人員、消費者資料庫、社交媒體,以及「搖擺州」主要的民主黨投票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不僅能告訴競選團隊如何發現選民並獲得他們的注意,還幫助數據處理團隊預測哪些類型的人有可能被某種特定的事情所說服。正如競選總指揮吉姆·梅西納所說,在整個競選活中,沒有數據做支撐的假設很少存在。
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將「大數據研究」上升為國家意志。一個國家擁有數據的規模和運用數據的能力將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之一就是實現數據的集中共享。
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和相關商業環境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軟體開發者」正在利用跨行業的大數據平台,打造創新價值的大數據應用,而且這一門檻正在不斷降低。因為首先,數據擁有者能夠以微乎其微的成本獲取額外的收入,提高利潤水平;其次,大數據設備廠商需要應用來吸引消費者購買設備,發展合作共贏的夥伴關系勢必比單純銷售設備要有利可圖,一些具有遠見的廠商已經開始通過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入股等方式來扶持這些「軟體開發者」;第三,行業細分市場的數據分析應用需求在不斷加大,對於整個大數據產業鏈來說,創新型的行業數據應用開發者必將是未來整個大數據產業鏈中最為活躍的部分。
未來,有三種企業將在」大數據產業鏈「中處於重要地位:掌握海量有效數據的企業,有著強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企業,以及創新的「軟體開發者」。社交網路、移動互聯網、信息化企業、電信運營商都是海量數據的製造者,Facebook公司手中掌握著8.5億用戶,淘寶注冊用戶超過3.7億,騰訊的微信用戶突破3億,這些龐大用戶群所提供的數據,正在等待時機釋放出巨大商業能量。可以預測,在不久的將來,Facebook、騰訊、電信運營商等海量數據持有者或者自我延伸成為數據分析提供商,或者與IBM、ZTE等企業密切對接成為上下游合作企業,大數據產業鏈將在某個爆發時點到來之際,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成長壯大。
警惕大數據的危害
大數據時代,傳統的隨機抽樣被「所有數據的匯攏」所取代,人們的思維決斷模式,已可直接根據「是什麼」來下結論,由於這樣的結論剔除了個人情緒、心理動機、抽樣精確性等因素的干擾,因此將更精確、更有預見性。不過,由於大數據過於依靠數據的匯集,一旦數據本身有問題,就很可能出現「災難性大數據」,即因為數據本身的問題,而導致錯誤的預測和決策。
大數據的理論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針」,而如果「所有稻草看上去都挺像那根針」呢?過多但無法辨析真偽和價值的信息和過少的信息一樣,對於需要作出瞬間判斷、一旦判斷出錯就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而言,同樣是一種危害。「大數據」理論是建立在「海量數據都是事實」的基礎上,而如果數據提供者造假呢?這在大數據時代變得更有害,因為人們無法控制數據提供者和搜集者本人的偏見。擁有最完善資料庫、最先接受「大數據」理念的華爾街投行和歐美大評級機構,卻每每在重大問題上判斷出錯,這本身就揭示了「大數據」的局限性。
不僅如此,大數據時代造就了一個資料庫無所不在的世界,數據監管部門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如何避免數據泄露對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個人隱私造成傷害?如何避免信息不對等,對困難群體的利益構成傷害?在有效控制風險之前,也許還是讓「大數據」繼續待在籠子里更好一些。
大數據的經濟價值已經被人們認可,大數據的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一旦完成數據的整合和監管,大數據爆發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選好自己的方向,為迎接大數據的到來,提前做好准備。

❿ 大數據時代寵兒 BI發展三個方向

大數據時代寵兒 BI發展三個方向
伴隨著各大軟體廠商的並購舉措,BI成為了企業級軟體領域的香餑餑,加之大數據的驟降,BI(商業智能)必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新寵兒。BI選型專家李凱曾表示,收購只是BI雄起的一個前奏,用戶需求才是關鍵。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醞釀,BI系統將在2013年爆發出厚積薄發的力量。在未來的幾年,BI將趨於更加理性的發展,而不再是跑馬圈地的狂躁,BI總體將呈現出三個方向的延伸:整合、智能、移動。

如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在廣度上有了大范圍的普及,對於某個企業本身,多套信息系統鞍前馬後的支撐企業發展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企業安裝了軟體系統,而且不僅僅是一套,這個現象則導致了企業信息分散的問題。未來的BI將進一步整合其他異構系統,如ERP、CRM等等,實現系統間的集成,以及數據的聯通,以便更好的進行信息的挖掘。甚至可以通過門戶技術,實現企業綜合管理的支撐平台。同時,隨著企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內部數據的支撐,企業會感覺發展有些力不從心,所以BI還要加強對外部信息的整合,避免閉門造車引起的自我萎縮後果。因此,下一代BI系統需要將外部信息融合到內部BI中,實現內網、外網的互聯互通,從而得到更全面、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高標準的產品,往往提供的是傻瓜式的操作。就如,購買IPAD時,你不會發現產品使用說明書一樣,所有的功能操作都體現著人性化和便捷性,BI的發展也會如此。簡單易用將是未來用戶考核BI產品的一個重要指標,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必然成為BI發展的方向,重溝通、高協助、強自動等特性將實現價值信息的自主推送,讓數據信息轉變成為一種能夠影響員工行為動力。同時,數據可視化分析也將成為用戶追求的目標,通過OLAP(聯機分析處理),將數據信息從不同維度進行抽取,藉助於圖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價值,實現在BI系統中,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事件進行模式、對效果進行預測等等。
另外,在各個軟體系統紛紛涉足移動的時節下,BI也必不會落伍,更何況用戶對隨時隨地提交數據、獲取分析報告的需求日益強烈。市場調研機構 Infonetics公司曾預測,2012年全球移動用戶將突破60億,並於2016年接近70億;並且指出,2012年移動寬頻用戶總數同比增長近 50%,達8.46億,這一數字將於2016年增至260億。可見,移動協同應用將成為BI未來的爆發點。隨著移動終端的驟增,以及用戶對移動辦公需求渴望度的提升,移動技術將會突破傳統應用給BI系統注入新鮮血液,實時企業動態管理。
在「雲」山「雲」海、大數據當道的時下,BI正以其潤物無聲的姿態在企業IT的舞台上綻放著其窈窕的身姿,贏得了眾君的追求。
伴隨著各大軟體廠商的並購舉措,BI成為了企業級軟體領域的香餑餑,加之大數據的驟降,BI(商業智能)必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新寵兒。BI選型專家李凱曾表示,收購只是BI雄起的一個前奏,用戶需求才是關鍵。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醞釀,BI系統將在2013年爆發出厚積薄發的力量。在未來的幾年,BI將趨於更加理性的發展,而不再是跑馬圈地的狂躁,BI總體將呈現出三個方向的延伸:整合、智能、移動。
如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在廣度上有了大范圍的普及,對於某個企業本身,多套信息系統鞍前馬後的支撐企業發展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企業安裝了軟體系統,而且不僅僅是一套,這個現象則導致了企業信息分散的問題。未來的BI將進一步整合其他異構系統,如ERP、CRM等等,實現系統間的集成,以及數據的聯通,以便更好的進行信息的挖掘。甚至可以通過門戶技術,實現企業綜合管理的支撐平台。同時,隨著企業的發展,僅僅依靠內部數據的支撐,企業會感覺發展有些力不從心,所以BI還要加強對外部信息的整合,避免閉門造車引起的自我萎縮後果。因此,下一代BI系統需要將外部信息融合到內部BI中,實現內網、外網的互聯互通,從而得到更全面、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高標準的產品,往往提供的是傻瓜式的操作。就如,購買IPAD時,你不會發現產品使用說明書一樣,所有的功能操作都體現著人性化和便捷性,BI的發展也會如此。簡單易用將是未來用戶考核BI產品的一個重要指標,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必然成為BI發展的方向,重溝通、高協助、強自動等特性將實現價值信息的自主推送,讓數據信息轉變成為一種能夠影響員工行為動力。同時,數據可視化分析也將成為用戶追求的目標,通過OLAP(聯機分析處理),將數據信息從不同維度進行抽取,藉助於圖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價值,實現在BI系統中,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事件進行模式、對效果進行預測等等。
另外,在各個軟體系統紛紛涉足移動的時節下,BI也必不會落伍,更何況用戶對隨時隨地提交數據、獲取分析報告的需求日益強烈。市場調研機構 Infonetics公司曾預測,2012年全球移動用戶將突破60億,並於2016年接近70億;並且指出,2012年移動寬頻用戶總數同比增長近 50%,達8.46億,這一數字將於2016年增至260億。可見,移動協同應用將成為BI未來的爆發點。隨著移動終端的驟增,以及用戶對移動辦公需求渴望度的提升,移動技術將會突破傳統應用給BI系統注入新鮮血液,實時企業動態管理。
在「雲」山「雲」海、大數據當道的時下,BI正以其潤物無聲的姿態在企業IT的舞台上綻放著其窈窕的身姿,贏得了眾君的追求。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時代的三大發展趨勢和投資方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