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油氣管網主幹道總投資多少
「預計『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油氣管網主幹道總投資將達到16000億元,新建10多萬公里管道。」這是6月12日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的中國國際管道大會上得到的最新消息。
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孫全軍表示,隨著「互聯網+」與油氣儲運建設行業的深度融合,建設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網,實現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目標。

目前,管道局運營管理管道30條共1.8萬公里,擔負著東北能源戰略通道、主力原油、成品油管網的運營管理,以及中國首條智能化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任務。「當前,世界能源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高效能源以及新能源加速發展,正在引發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革。中國政府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更加註重綠色低碳發展,明確提出到203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提高到15%左右,加快油氣主幹管網、區域性支線管網和配氣管網建設,完善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輸管道,推進國內油氣管網互聯互通,中國油氣儲運設施建設從數量到質量都將實現飛躍。」孫全軍說道。
② 全球各地區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現狀解析
本書將全球劃分為7 個地區,分別為北美、歐洲、南美、前蘇聯、非洲、亞太、中東,並進行多方面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其中主要從基礎條件、政治經濟環境、油氣資源現狀、油氣法律法規與相關政策、油氣管理體制、國際合作等方面,把握關於全球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的總體的變化趨勢,對於中國的油氣安全和未來的經濟發展和投資決策有著深刻的影響意義。
通過綜合分析各地區域的油氣資源投資環境,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非洲、中東油氣資源豐富,開發潛能大,是中國未來石油資源供應地首選
非洲地區油氣資源豐富,儲量高,石油質量高,成本低,開發潛力大。此外,非洲經濟、對外投資政策以及中非關系日益轉好,對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非常有利;而中東油氣資源蘊藏量巨大,中國與中東地區素以友好往來著稱,政治互信,關系良好,從而使中國的中東石油供應獲得政治上的支撐。因此,中國未來的石油資源供應地,無論是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非洲、中東仍是首選,油氣資源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仍是第一位的。
雖然中非油氣合作有著良好的歷史和前景,但是在世界能源供給格局日趨多樣化的今天,中國與非洲地區的油氣合作面臨著機遇和來自中非雙方內部或外界的挑戰。尤其是局部的武裝沖突和政府頻繁更迭以及不斷蔓延的流行病和傳染病。而中東作為世界石油輸出的主要區域,近年來的動亂嚴重影響到了世界石油供應。利比亞戰爭、「阿拉伯革命」、葉門和敘利亞兩國的內部動亂等政治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國際油氣資源供應、油價和經濟增長,從而影響到整個國際油氣資源投資環境。此外,中東一些國家海關規章尚未明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缺乏透明度,債務嚴重,經濟發展緩慢,還有一些國家至今仍受國際制裁,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投資者積極性。因此,不能忽視非洲、中東油氣資源的投資風險和不利因素,雙方需要進一步發展經貿關系。
(2) 北美、歐洲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北美地區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中國與北美一些國家尤其是與美國的關系一直是一波三折,因此,中國未來的石油資源供應地,無論是從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北美地區都不是首選。中國油氣投資者在同北美一些國家合作中,要多多關注地區的各種新聞動態,靈活應對經濟利益問題,始終秉承和平互惠雙贏的原則。
歐洲雖然各國政局穩定,市場經濟規范完整,競爭相對公平,油氣市場配套的政策、法規等各種制度非常健全,十分適合外資力量進入。但是針對油氣資源市場而言,歐洲油氣資源相對匱乏,市場准入資格要求高,運營成本大,這些運作壁壘又阻止了外資力量的進駐。因此,在對待歐洲油氣市場上,中國應多加考察,把握有利時機,不能盲目決策。
(3) 南美、前蘇聯油氣合作前景廣闊,但未來油氣投資仍任重而道遠
南美自然資源豐富,大部分國家都已成為中國關鍵的原料產地,合作前景廣闊。世界各國的石油公司都在南美各個區內的油氣勘探和開發上激烈競爭,中國油氣企業向成熟地區的石油區塊內滲透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同時,地域距離遠、交通運輸、語言溝通不暢通等問題,在客觀上妨礙了中國與南美國家的了解與交往。此外,南美國家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治安環境不良,部分國家對外油氣政策調整產生的負面影響,使其投資環境不穩定,並有惡化趨勢,直接影響了中國投資信心。因此,中國石油企業進入南美的油氣市場仍將任重而道遠。
前蘇聯地區具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能源基地,擁有雄厚的能源潛力,在全球油氣生產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佔有世界初級能源產品的供應的主要地位。前蘇聯區域內各國自然資源豐富,與中國鄰近,使中國企業進入前蘇聯地區各國進行油氣產業投資具備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前蘇聯地區各國由於國體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蘇聯解體給除俄羅斯以外各國帶來的經濟衰退尚未緩解,個別地區仍有不安定的社會動盪問題。
(4) 亞太天然氣蘊藏量巨大,投資前景光明
亞太地區由於年均天然氣的消費量遠大於產量,所以急需進口,但其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新興的主要天然氣生產國,天然氣產量迅猛增長,並且正在積極尋找國外市場。另外,馬來西亞在東南亞中是重要的油氣生產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居世界第三位。越南的陸海油氣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海域天然氣儲量巨大,比探明的石油儲量更具有前景。因此,亞太地區有望成為中國未來的天然氣資源投資和資源來源的重要地區之一。
③ 三合一油氣合建站投資需要多少錢
只是自己開通三合一的這種企業建站的話,便宜的幾百也有,貴的幾千也有,這種屬於模板建站,單獨開發的比較貴了!
④ 太平洋油氣投資的項目有哪些他們在中國的投資項目多麼
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在中國的開發項目有很多,其中包括在中國開發液化天然氣回接收站和大型天答然氣聯合循環(CCGT)電廠,比如江蘇LNG接收站、廈門東部燃氣電廠、陽江LNG調峰儲氣庫、東亞電力無錫燃氣調峰電廠等。
⑤ 中國在全球油氣資源投資地位和面臨問題
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開始於1992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石內油、中石化和中海容油為核心的中國石油公司體系。它們在全世界參與了50多個國家的70多個油氣項目的勘探和開發。經歷了起步、初步發展和規模擴張的中國石油企業在國際石油資源競爭中逐漸變得積極主動。目前獲得的國外份額油數量不多,效益不明顯,但它的增長勢頭迅猛。近年來,中國石油公司主要以國外並購作為參與國際石油競爭的主要途徑,與以往相比,中國石油公司更加積極地收購國外的油田、氣田等石油資產。
同時,中國在國外油氣投資上有政策上的優勢。我們的祖國是支持石油企業實施「走出去」的堅強後盾;國外油氣投資所需要的資金有國家的外匯儲備作保證;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在影響其他企業的同時,也影響著石油企業,會引起新一輪整合;中國石油企業通過這些年的國外投資,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當然,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還面臨諸多方面問題,包括國外優質石油資源少,不能滿足國內石油需求;有時國外投資的資金相對短缺;起步晚,成本高,競爭激烈。
⑥ 民間個人資本怎樣才能進入國家和民間資本項目
中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是老百姓可以直接或間接向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投資。
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三個重大工程包進行發布了,加強重大工程的建設離不開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第一個是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工程包。這個工程包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加快國家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市場化原則,鼓勵社會投資參與建設,同時,國家對中西部、農村等基礎條件薄弱地區,將安排一定的補助資金,引導帶動地方、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適度超前發展。二是加快跨區輸電、區域主幹電網、城市電網和農村電網建設,增強綜合供電能力。將建設一批遠距離、跨區輸電通道,基本滿足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2020年前的接受外來電力需要,以及水電基地、風電集中開發區跨區外送電力需要。三是加快油氣管網和儲存設施建設,保障油氣資源安全有效供應。
第二個是清潔能源重大工程包。為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今年9月,報請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清潔能源重大工程建設的通知》,提出了今明兩年可開工的26項西南水電和風光電項目。一是西南水電基地開發,目前在建項目進展順利,溪洛渡、向家壩、錦屏等一批大型水電項目投產順利。二是沿海核電工程。按照中央的要求,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啟動一批沿海核電工程。三是風電建設,核准了一批項目並開工建設。四是光伏建設。以創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示範區為抓手,積極探索分布式發電商業運營模式,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完善政策。
第三個是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包。主要內容是加快實施石油、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等勘探開發和礦產資源保障工程,增強油氣及礦產資源供應能力,提高資源保障水平。其中,列入重大工程包的油氣管網和儲氣設施項目有37項,礦產資源保障工程中今明兩年要加快推進13個礦產資源項目,重點涵蓋鐵礦石、銅礦、鋁土礦等礦產品種。
李朴民表示,為了促進投資早到位、早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下一步將進一步明確落實各方責任,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同時,強化重大工程後續項目儲備管理,適時推出其他領域的重大工程包。
⑦ 海外油氣田投資案例分析
此項目是中石油在某國陸上一個新開發油田的建設項目,位於該國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油區與外界溝通的地面公路網路缺乏,從油田外輸站到港口的距離為500km,外輸石油時需繳納管輸費用。經過幾年的勘探已發現石油地質探明儲量1580萬t。1997年,經過與當地政府談判,可以有8年的延遲開發權利,並開發油區12年,同時,中石油可以根據未來油價的高低,選擇小規模開發還是大規模開發,本研究的投資決策點見圖4.28。
圖4.28 油氣開發投資決策點
礦費稅收制合同收入分配公式如下:
石油銷售收入=礦區使用費+油氣生產總成本+應納稅所得+稅後利潤分配。
當地政府所得=礦區使用費+應納稅所得。
承包商所得=稅後利潤分配。
稅收參數。所得稅Ts=30%,當地綜合稅率Tdx=3%,其中具體包括:①超額利潤稅:根據當地稅法規定繳納;②土地稅:根據土地面積和土地等級交納;③財產稅:資產總值的1%;④交通工具稅:根據交通工具的種類和功率計算;⑤其他地方稅。
該項目的建設期為2年,生產期為10年,合計評價期為12年。開發方案有兩種:
1)小規模:油田的設計年生產能力31.2萬t,建設期投資額為7780萬美元,共部署開發井50口(均為生產井),生產期年運營成本為900萬美元。
2)大規模:油田的設計年生產能力達50萬t,建設期需投資14780萬美元,部署開發井80口,生產期年運營成本為1500萬美元。
兩種方案的預測年產油量Q(t)見圖4.29。
圖4.29 評價期內預測年產油量
各參數如下:n=1,T=8,Tq=3%,fs=100%,無風險利率if=8%,凈便利收益δ=3%。1986~2006年WTI原油現貨價格,如圖4.30所示。
圖4.30 1986~2006年WTI原油現貨價格
(據EIA)
由於油氣項目的期權期限為2004年,本節對於油價數據的選取截至2004年。以WTI原油現貨價格作為海外原油基準價格,以12年為一個時間段,根據前文的公式,求得各個滑動時間段內的油價波動率(圖4.31)。
圖4.31 1986~2004年不同時間段內原油價格波動率
其中,1986~1997年間,油價的波動率為0.16。
1997年,國際油價為21美元/桶。利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得到油價的預測走勢(表4.34);以及小規模、大規模開發投資的項目價值,如表4.32和表4.33所示。
表4.32 小規模開發投資的項目價值單位:百萬美元
1997年,原油價格為21美元,小規模開發方案NPV為19.36百萬美元。盡管此時投資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卻不是最佳的,因為此時的期權價值為45.02百萬美元,投資者宜持有此期權,等待更佳的投資時機。第一個可能的最佳時刻出現在2003年,原油價格為54.85美元/桶,油田的開發價值為236.37百萬美元;如果低於此價格,則繼續持有期權。2004年,油氣田期權價值為零,將面臨要麼投資,要麼放棄的決策。理論上,當原油價格在盈虧平衡點18美元/桶(概率極小)以上即可進行投資,當然也包括幾個離散的可能出現的油價情況,如64.36美元/桶,46.74美元/桶,33.94美元/桶,24.64美元/桶等。大規模開發投資方案的項目價值,見表4.33。
表4.33 大規模開發投資的項目價值單位:百萬美元
表4.34 油氣田開發投資的最佳時機和油價臨界值單位:美元/桶
在表4.33中,大規模開發方案的價值要高於小規模開發方案,如2003年可行開發價值為353.27百萬美元,要高於小規模開發的236.37百萬美元。根據表4.32,表4.33中的結果,可以發現兩種方案具有相同的投資最佳時機和油價臨界點,見表4.34。大規模開發方案的盈虧平衡點更高,為21美元/桶。根據兩種方案的投資收益,2003年,如果油價達到54.85美元/桶,應選擇大規模開發方案。2004年,當油價在21美元/桶之上,應選擇大規模開發方案;油價在18~21美元/桶之間,應選擇小規模開發方案;當油價在18美元/桶以下,則應放棄開發。
⑧ 油氣投資決策的靈敏度分析
從第5章全球國家石油投資環境評價結果可知,美國 (計為S1 ) 為最優方案,俄羅斯 ( S2 ) 為次優方案。為了驗證演算法的有效性,對最優方案S1 和次優方案S2 進行靈敏度分析。
6.3.2.1權重靈敏度分析
(1)石油投資環境指標總排序表 (表6.13)
表6.13 石油投資環境評價指標權重
續表
(2) 方案S2 對方案S1 的指標C1,C2,C3,C4,C5,C6 相對准則B1 的邊際權重 (表6.14 )

表6.14 指標C1,C2,C3,C4,C5,C6相對准則B1的邊際權重
(3) 敏感度分析
從表6.14可以看出,每組邊際權重都有一個大於1的數、負數或∞,即邊際權重均不在實際權重允許的取值范圍內,可知全部為不敏感權重。對照方案S1 和方案S2 的指標值,可看到方案S2 的各項指標值均不小於方案S1,因此在實際允許范圍內無論權重如何變化都不能改變方案S2 和S1 的排序。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一致。
6.3.2.2指標靈敏度分析
以石油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第一個准則B1 為例,B1 包含6個二級指標C1,C2,C3,C4,C5,C6,經計算,方案S2 對方案S1 的C1,C2,C3,C4,C5,C6 邊際指標值分別為48.10,25.68,15.73,208.16,305.13,56.42。方案S1 對方案S2 的C1,C2,C3,C4,C5,C6 邊際指標值分別為-683.56,-1.68,365.40,284.32,325.66,36.78。S2方案中,C3 實際的值不可能大於25.68,而當 C1 小於48.10,C3 小於15.73,C4 小於208.16,C5 小於56.42,C6 大於87.34 時,方案的排序會發生變化,S2 將成為最優方案取代S1。因此,對方案S2 而言,C3 戰爭風險是不敏感指標,C1,C2,C4,C5,C6 是敏感指標。同樣,方案S1 中,C2 和C3 在實際中不可能取負數,C4 不可能大於284.32,而當C6 小於88.97時,S2 將取代S1 成為最優方案,故對方案S1 而言,C1,C2,C3,C4,C6為不敏感指標,C5 即政局穩定性與連續性代表敏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