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有哪些基金危機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危機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機與危機之間的間隔表現了一定的規律性。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發生普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以來,隨後發生危機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以及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時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又發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發生一次危機。
㈡ 歷史以來,貨幣基金有過虧損的記錄嗎
貨幣基金虧損,只是個別現象,並僅在個別日子出現過。
如2006年6月8日晚間,回泰達荷銀貨幣基金當日每萬份答基金凈收益為-0.2566元,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6260%,成為年內第一隻當日收益出現負值的基金。
同年6月9日,易方達貨幣基金的日收益也出現負值。當日,易方達貨幣基金的每萬份收益為-0.0409元,7日年化收益率為2.2280%。而泰達荷銀貨幣的每萬份收益在9日則回復了正值,當日每萬份收益回到0.9088元。
連續2天不同的貨幣基金先後出現負值,在貨幣基金的歷史上前所未有。
根據一些業內人士和研究員的分析,貨幣基金的日收益出現負值的來源無非是兩種。一種是投資操作失誤,另一種是主動操作、兌現浮虧。
前者歷史上曾經有過先例,2005年4月,當時剛成立的鵬華貨幣基金由於對交易清算時期的誤解,致使兩筆本應對沖盈虧的交易未能在同一天完成。最終導致當年4月27日,該基金每萬份收益出現負值。
㈢ 貨幣基金歷史出現虧損有哪些
由流動性風險又會引申出理論上的虧損可能。盡管我們一般把貨幣基金看成無風險理財產品,但歷史上的確發生過貨幣基金短期出現虧損的情況。2006年6月8日,泰達荷銀貨幣基金就曾爆出過負收益,該日公布的每萬份基金收益為-0.2566元;但第二天基金收益就回到正值。同一天易方達貨幣基金每萬份收益也出現了負值,到6月12日也回到了正值。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當時恰逢新股密集發行期,由於打新收益率遠高於貨基,導致當天出現了貨基巨額贖回的局面,基金經理為應付大規模贖回,不得不拋售手中的債券,此時又遇上債市低迷,便出現了虧損。
㈣ 私募基金募集失敗怎麼辦
基金募集失敗有什麼後果
基金的募集是指基金管理公司根據有關規定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募集申請文件、發售基金份額、募集基金的行為。
基金募集失敗後,所募集的資金和資金在此期間所產生的利息必須退還基金投資人,其中,資金利率選用銀行同期存款利率
基金募集的步驟
一般分為申請、核准、發售、基金合同生效四個個步驟。原來是(備案、公告)五個步驟。
(一)基金募集申請
申請募集基金應提交的主要文件包括:基金申請報告、基金合同草案、基金託管協議草案、招募說明書草案等。
(二)基金募集申請的核准
國家證券監管機構應當自受理基金募集申請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準的決定。
(三)基金份額的發售
基金管理人應當自收到核准文件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基金份額的發售。基金的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額發售日開始計算,募集期限不得超過3個月。
(四)基金的合同生效
1.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封閉式基金份額總額達到核准規模的80%以上;基金份額持有人人數達到200人以下;開放式基金滿足募集份額總額不少於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基金份額持有人的人數不少於200人。
基金管理人應當自募集期限屆滿之日起10日內聘請法定驗資機構驗資。自收到驗資報告之日起10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交備案申請和驗資報告,辦理基金備案手續。
證監會收到驗資報告和備案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以書面確認;確認之日起,備案手續辦理完畢,基金合同生效。基金收到確認文件次日,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基金募集失敗,基金管理人應承擔責任:
(1)固有財產承擔因募集行為而產生的債務和費用;
(2)在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後30 日內返還投資者已繳納的款項,並加計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基金的募集是指基金管理公司根據有關規定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募集申請文件、發售基金份額、募集基金的行為。基金募集失敗後,所募集的資金和資金在此期間所產生的利息必須退還基金投資人。
㈤ 基金歷史上大跌過么
大跌過的,大約在2O04年的後半年,全國大部基金開始丈跌,我記得當時我家買了幾萬元基金一直套里五六年才回本拿回。
㈥ 歷史上,中國,貨幣基金有虧損本金例子嗎
歷史上,國內貨幣基金有過某一天收益為負的情況,一共最多不超過三次。連續2天為負從未發生過,無論從時間或基金總體個數看,都是極小概率事件
㈦ 歷史上是否有過基金股破產的歷史請賜教
國內還沒有,最基本的一個條件,募集資金少於5000萬了!就該破產了!
㈧ 歷史上有沒有基金或股票跌光的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但存在這種可能,基金可能會清零,股票可能會退市。
㈨ 基金申購失敗的原因
一般申購失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申購的基金須在申購方專支持申購;
2、場外基金需要開通屬對應的基金賬戶,場內基金需要開通股東賬戶或者場內基金戶後才可以購買;
3、產品不在開放期,或過了參與時間;
4、未滿足產品購買起點;
5、操作路徑有誤;
6、目前存在部分分級基金限制場內大額申購的情況。
㈩ 平準基金的失敗案例
日本的平準基金運作並不理想。日本政府曾經為了對抗國際投資基金內的影響,最近十年容間在股市下跌時動用郵政儲蓄基金入市購買股票,以扭轉股市的跌勢。但效果並不明顯。
平準基金切實發揮所期望的效果,關鍵在於平準基金所面對的股票市場是否是一個完善的市場,市場所處階段的宏觀經濟面是否良好,是否支持股市有一個向上的走勢。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平準基金何時介入、如何介入將是個難題,把握不好將會加劇市場的不規范、延緩市場的自我修復與發展時間。結果可能是既不能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又將使平準基金本身虧損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