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上網找了 東航那個已經結束了啊 現在開始晉級賽了啊 你還有其他的期貨比賽消息嗎 謝謝了啊
東航那個還沒開始吧?你可以打電話問問他們客服?
「從「潛龍出淵」到「藍海密劍」,由東航金融主辦的期貨實盤大賽已悄然過去了兩個年頭,當人們還在討論前兩次大賽帶來的經驗時,東航金融在陽光期貨基金的探索道路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項新的三年計劃已經浮出水面,即由東航金融主辦,和訊網、第一財經聯合主辦的「藍海密劍東航金融第三屆期貨實盤大獎賽」將於將於今年9月20日拉開戰幕。」
另外還有「交通銀行杯」2010領航中國期貨大賽。具體期貨公司可以在網上查。
期貨日報實盤大賽賽程設置:
報名時間:2010年4月8日—2010年7月30日
比賽時間:2010年4月19日—2010年8月31日
領航中國期貨實盤精英賽賽程設置:
報名時間:2010年5月28日—2010年11月30日
比賽時間:2010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實盤大賽多數是開發客戶和自身宣傳的手段,肯定會打廣告的,留意下期貨日報之類的媒體一般都會有。
② PP期貨漲停原因,PP期貨擠倉是什麼意思
多頭擠倉:當市場中的倉單已多數掌握在多頭手中,隨著交割日臨近,空頭無法注冊足夠倉單履行交割義務,此時空頭為避免因無法交割而產生的違約只能主動平倉。因空頭主動買平回補,臨近交割日的近期合約價格上漲。
空頭擠倉:當空頭手中掌握了足夠交割的倉單,隨著交割日臨近而價格處於高位,空頭可以選擇實物交割而避免平倉損失,此時投機的多頭只能主動平倉。因多頭主動賣平回補,臨近交割日的近期合約價格下跌。
③ 國儲銅幾年輪換一次
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銅價快速攀升,持續上漲的時間和上漲幅度均超過以往,世界各大機構紛紛預測在此輪上漲之後,國際銅價將步入下跌時期。
中文名
國儲銅事件
實質
過剩銅供應
發生時間
2003年下半年以來
表現
銅價快速攀升
目錄
1國儲拋銅大事
2事件介紹
3事件經過
4事後結論
國儲拋銅大事
編輯
2005年10月30日 國儲局召開會議,就國際銅價問題進行研討。會議之後,國儲局對外宣布,將在近期向市場拋售3萬到5萬噸銅。
2005年11月9日 國儲局的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發布通告,宣布為抑制中國的銅價,中國將向市場拋出一定數量的儲備銅。
2005年11月11日 國儲局聲稱其持有130萬噸庫存,比市場預期的要高出100多萬噸。
2005年11月16日 國儲局第一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計劃出售的2萬噸銅全部售罄。
2005年11月17日 國儲局官員表示,中國交易員劉其兵在倫敦市場上所持有20萬噸空頭頭寸屬於個人行為,該人也不再是政府雇員。
2005年11月23日 國儲局第二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6629噸銅流拍。LME銅價跌至每噸4020美元的兩周低位附近,在尾盤時回升至4098美元。
2005年11月30日 國儲局第三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6100多噸銅流拍。LME銅價創下每噸4270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國儲第三次拋銅壓價的意圖再度落空。
2005年12月7日 國儲局第四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再度遭遇大面積流拍,僅成交3700噸。國際銅價依然逆市上漲,創下期銅百年來最高記錄4466.5美元/噸。[1]
事件介紹
編輯
什麼是國儲銅事件
如英國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預測,2005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10萬多噸的過剩;2004年11月中旬舉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年會上,國際大投資銀行也大多預測2005年銅價會下調,市場將繼續過剩。但實際情況卻是國際銅價的逆市上漲,在2005年11月更是達到期銅市場百年來的最高紀錄,每噸高達4146.65美元。「國儲銅」事件正是發生在有關機構預測國際銅價會下跌,但實際卻持續上漲的時期。
2005年11月9日國家物質儲備局(簡稱國儲局)發布的國家儲備銅競價銷售公布稱:為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的狀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國儲調節中心受國儲局委託,於2005年11月16日拍賣2萬噸國家儲備銅。
在此後短短的一個月內,國儲局舉行了四場現貨銅拍賣會,拍賣起價一次比一次高,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場拍賣起價上海、寧波地區為每噸37140元,但首批100噸的成交價格就達38120元/噸,拍賣價遠高過市場的預期,消息一經傳出,滬銅期貨和LME銅期貨價格便快速上揚。
第四場現貨銅拍賣會上,佔2萬噸拍賣總量80%的1.6萬噸銅流拍的拍賣底價與市價不相上下,參與者怨聲載道。盡管國儲局聲稱拋售銅的目的在於滿足國內銅的需求,平抑銅價,但市場更願意相信國儲局此舉是在緩解其在期貨市場的損失所帶來的壓力。
因為自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銅期貨市場上通過LME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1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銅,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來,國際基金不斷以推高銅價的方式逼空國儲局,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不斷走高的國際銅價無疑會給國儲局造成巨額虧損,所以國儲局不得不通過不斷拋售國內現貨來緩解壓力,挽回損失。2005年年末,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坦言,由於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儲局在此次事件中損失慘重。
事件經過
編輯

在國儲銅事件發生後,人們更多的是從技術的角度對這次事件進行剖析和反思。其實,技術問題還在其次,根源在於腐敗。
一些從事期貨交易的專家透露說,中國公司,尤其是那些沒有取得期貨交易資格的公司,之所以敢於沖破法律的限制,在海外做期貨交易,關鍵是為了牟取私利。他透露說,這些公司的賬戶往往是公私不分,換句通俗的話說,賺了錢是自己的,虧了錢是企業的。這也正是中國公司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出手「賊狠」的原因,反正虧了錢是國家的,怕什麼?
如果不是這樣,很多問題是難以理解的。比如在1997年的「株冶」事件中,國際期貨市場上已從事兩年交易的株冶工作人員,在LME大量賣空鋅期貨合約,賣出多達45萬噸鋅,而當時株冶全年的總產量也才30萬噸。如果是正常的套期保值交易,全年總產量30萬噸至少是一個不能逾越的底線,這對於從事了兩年交易的人來說,是一個最起碼的常識。倘若不是出於攫取私利的強烈慾望,很難想像他們會如此超常規地甚至可以說是喪心病狂地去進行交易。最後,不得不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專門召開辦公會議處理「株冶事件」,但由於空單超出株冶全年總產量的50%,中國除了斬倉別無選擇。僅三天,中國便損失了1.758億多美元,摺合人民幣14.591億多元!
虧了由國家埋單,在某種程度上,「株冶事件」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
這種結果將令那些利慾熏心的人更加有恃無恐,他們猶如一群嗜血的賭徒,拿國家的錢在國際期貨市場上豪賭,賺錢的時候他們一言不發,被套住的時候將爛攤子交給國家。因而,人們看到的不是那些靠老鼠倉發財的投機者燦爛的笑容,而是一出又一出血淋淋的悲劇。
在這次的國儲銅事件,媒體披露出來的老鼠倉的情況同樣令人觸目驚心。據接近劉其兵的人士透露,光是劉這兩年通過在期銅上的投機,就給自己的小金庫增加了不下3億美元的收益。假如不是此次空單被套,這些重重黑幕,恐怕永遠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
除了老鼠倉,腐敗分子通過海外期貨交易洗錢的情況同樣值得關注。8月10日的《上海證券報》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由於我國企業的境外賬戶難以有效監督,難以杜絕某些人通過期貨交易洗錢的可能性。更緊迫的是,洗錢者利用市場漏洞,盯上跨市套利的手段,將會更加嚴重地影響金融安全。理論上完全存在這種可能性。跨市套利者都要在國內外分別開設A(境內)和B(境外)兩個公開的賬戶,如果要把公開賬戶的資本洗出去,就需要再在國外市場開一個隱蔽賬戶C(境外),將資金轉移到境外B賬戶可以合法地進行,再把B賬戶資金通過一些手段流進隱蔽的C賬戶。一般有以下兩種可能的方法。
第一,在有公開的跨市套利交易中,A賬戶與B賬戶具有方向相反的頭寸,以博取正規的套利差價。需要洗錢時,又讓C賬戶和B賬戶建立相反頭寸,利用目前我國頭寸較大時,B賬戶虧損概率極高,這樣C賬戶就很容易賺取B賬戶的錢,從而達到洗錢目的。
第二,洗錢者與外盤有實力的基金內外勾結。同樣先讓隱蔽的C賬戶和公開的B賬戶建立相反頭寸,然後基金找機會在短期內突然打擊B賬戶使其嚴重虧損,或乾脆就協同外人使B賬戶頭寸被吃掉,由於期貨交易的特殊性,虧損嚴重就必需認賠平倉,操作者就可在認賠的同時,讓隱蔽的C賬戶也平倉,這就自然地使C賬戶依賴B賬戶獲取暴利。有中國頭寸長期被逼倉的現象作掩護,就很難發現是洗錢。從時間特點上看,2003年10月到11月一次套利就具有這種嫌疑。在不能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我國在境外賬戶的期貨交易,很容易演化成灰色交易,納稅人的錢很容易成為腐敗分子的獵物,當他們貪婪地對准目標時,無論企業虧損還是盈利,他們個人都將有機會賺錢。
這個問題不解決,國儲銅這樣的悲劇還會重演!
④ 我想請問供需關系的全面定義是什麼
一、基本供需關系
從現貨價格高企的角度來看,目前的供需情況顯然是很緊張的,而且在近期還會延續,在需求依然旺盛的情況下,這勿庸置疑。至於持續的時間,就要看我國宏觀調控的效果,這方面我們
可以參考官方經濟數據,尤其是電力等相關行業的固定投資數據。
另外一方面,我們要看清基本供需關系未來的走向。從各大專業機構的估計來看,在當前價格下,事實上全球銅市的供需關系已經趨於緩和,這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目前各主要供應國和消費國的官方數據,供給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加,諸多閑置產能已經重新利用起來。而且由於巨大的超額利潤已經促使很多資本流入銅礦開採行業,產能在不斷擴大,只是這部分新增產能因為投資周期的原因要經過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對目前的供需平衡關系造成沖擊。同時需求的增長速度與前期相比有了明顯的下降。所以,綜合以上分析,銅市的供需關系逐步趨於緩和是大勢所趨,而中短期緊張關系的延續也是現實,這些方向性的問題我們必須瞭然於胸。
二、目前影響銅價的關鍵因素
當前影響銅價的關鍵性因素有兩點:一是滬銅近月的擠倉,二是美元匯率。就國內的擠倉問題,筆者認為12月合約擠倉已經成定局,至於1月合約是否會繼續擠倉還不得而知。最近坊間流傳的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國儲本來計劃在12月上接貨,但最近未獲得相關部門的批准,故國儲已經不會在12月上接貨補充庫存,並且國儲還可能向市場投放一定數量的電解銅以平抑銅價。從最近的盤面來看,這則消息應該不是沒有根據的。但是,近期的持倉變化只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不管國儲是否接貨,以中糧為首的主力多頭還是會繼續擠倉。另外一方面,即便國儲釋放庫存平抑銅價,但也僅僅是杯水車薪,短期或會對銅價形成壓制,但之後銅價的上漲幅度可能會更大;而且,歷史經驗教訓顯示,政府逆勢干預市場最終總會失敗。所以,國內的擠倉在所難免,並且在當前如此低的庫存情況下會繼續加劇國內銅市場的供需緊張關系,交易者在12月合約交割之前做空是非常不明智的。
關於美元匯率的問題,應當說這是近期影響國際銅價的主導因素。從美元指數的歷史走勢來看,其振盪築底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估計在可以預見的幾年之內,美元匯率都會在底部徘徊,並且其重心可能繼續下移——這非常符合當前全球經濟秩序重組的大背景。美元指數真正展開單邊大幅上漲,也只有等到美國在全球經濟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接下來的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而言,美元指數顯然是需要大幅反彈的,最近的抵抗性下跌已經充分表達了這一信息,所以將來對國際銅價絕對是一大打擊。近期,從市場上大型投資機構的動向來看,拋空美元仍然是主流操作,美國與歐洲貨幣當局也基本認可目前的局面;同時,技術圖表上也顯示美元指數還有一定下跌空間,符合基本面的判斷。因此,中短期下跌是美元匯率的主流趨勢,之後將迎來持續4個月以上的中級反彈,對於國際銅價,美元匯率顯然起著先利多後利空的作用。從時間上來講,日前,剛剛獲得連任的布希政府重申其強勢美元的政策(只是美元的具體走勢需要由市場來決定),歐洲央行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劇烈的匯率變動不受歡迎,考慮到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新年的到來,估計近期的下挫可能會持續到西方新年前後,即1月份左右;技術分析中的時間周期理論同樣顯示接下來的兩個月將是關鍵的轉折期。
三、當前市場投資心理及市場行為探析
市場的投資心理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一般情況下,大眾的投資心理總是准確率極高的反向指標。半年以來,市場中大部分投資者總是看空銅價,而銅價不跌反漲;當市場中看多的聲音逐漸多起來的時候,銅價又暴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大豆市場中,尤其去年11月到今年2月間大豆市場的情況與近幾個月滬銅市場極為類似。因此,從這個角度講,目前市場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想拋空銅價,這意味著後期銅價很有可能重演今年年初大豆的飆升行情。而當市場中看漲的情緒極端高漲的時候,銅價也就可能到頂了。
資金方面,從滬銅市場的持倉結構來看,多頭主力絲毫沒有就此罷手的意思,這可從中糧在12月上的大頭寸、1月合約遲遲不減的持倉、遠月合約的全面增倉以及盤中低位的堅決接盤看出。此前,滬銅市場的持倉主要集中在單個合約上,而現在是戰線全面拉開,所以,筆者認為這是主力多頭開始為最後一輪拉升作準備,由於遠月的價格相對較低,將是以後多數投資者追漲的主要合約,也便於主力多頭的安全退場。
國際精銅市場方面,從CFTC近期的數據來看,在前期受損之後,這次基金顯得較為謹慎,雖然其仍然追在高位。應當說,基金是國際市場上主要的追漲殺跌力量,所以,後期如果發現基金凈多頭頭寸劇烈增加,那麼我們就要小心後期銅價到頂之後可能再次演繹10月中旬的高台跳水走勢。相對而言,倫銅市場仍然顯得較為理性,基本上其持倉水平維持在15萬-17萬手之間波動,而且其持倉基本上與價格保持了同步。後期,只要其持倉不出現較大幅度的減少,那麼,銅價目前的上漲格局就還將繼續維持,否則,要小心銅價可能見頂。
四、基本結論
概括以上分析,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我們極有可能已經處於整個銅價牛市的最後沖刺階段,從時間上來看,1月份左右可能是近幾年銅價行情最重要的轉折期。就機會的判斷而言,1月之後熊市可能到來,我們面臨的的確是歷史性的拋空機會;之前,將是整個牛市的最後一輪上攻,根據商品期貨歷來的特性(往往最後一輪上漲是整個牛市中最瘋狂的階段),這輪中期上漲也是非常值得參與的行情。
⑤ 期貨市場中「擠倉」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當某種合約的持倉量(比如說大豆)達到了100萬手,空頭和多頭專的數量就是各屬50萬手,如果進行交割的話空頭就要拿出 50*10=500 也就是500萬噸的現貨大豆,但空頭如果拿不出這么多的現貨的話,多頭就會上拉價格,利用空頭交不出現貨弱點,把空頭擠出市場。
⑥ 擠倉和逼倉有什麼區別
意思區別不大,但逼倉的說法顯得更霸道些,而擠倉聽上去似乎有些符合規則。
細分之下,逼倉是主力全憑資金實力來操縱盤面,通過拉升或打壓期價來達到逼對手斬倉出局的目的。
而擠倉則主要通過軟技巧,例如持倉不動,既不加倉也不減倉,通過交易所的限倉規則來迫使虛盤客戶被迫平倉,從而造成價位的有利變化。
這種不違反規則的手法越來越常見。
在一個健全的市場環境里,比如外盤期貨市場,明顯的逼倉是不會出現的,通常都是採用擠倉的手法來實現目的。
⑦ 期貨「擠倉」指什麼
又稱逼倉,指交易者利用資金優勢,通過控制期貨交易頭寸數額(即大量做空或做多)或壟斷現貨可交割商品的供給,迫使對手方違約或以不利的價格平倉虧損出局,從而牟取暴利的行為。逼倉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做多頭實現,即「多逼空」,另一種是通過做空頭實現,即「空逼多」。
⑧ 期貨鋁和鋅為什麼倫敦的差價和我國的不成比例
目前倫敦鋁庫存高達80萬噸,現貨對三個月貼水達到60點,持倉量也膨脹至63萬手以上,賣近買遠的差價交易盛行。盡管在高庫存的支撐下,這種價格結構非常牢固,但是來自價差變動的風險也在暗中滋生。
2006年8月到10月間,倫敦鋁價格在2400-2600區間震盪,這段時間倫敦現貨鋁對3個月一直處於貼水狀態,但是隨著庫存從72萬噸開始下降,現貨貼水開始收縮,及至12月中旬倫敦庫存下降到66萬噸,現貨轉而形成升水格局。
從12月中旬開始,大型做市商開始對現貨合約上的空頭進行連續擠倉,一度把現貨升水擴大到120點。擠倉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庫存直線上升,3月初,庫存上升到80萬噸,現貨升水消失,擠倉宣告結束。
由於鋁價長期保持現貨貼水的格局,一些交易商喜歡「賣出3個月合約同時買進同等數量遠期合約」的差價策略。這種差價投資沒有暴露的凈頭寸風險,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前高後低」或者「大致持平」的差價演化成「前低後高」的差價,從而產生利潤。回顧當初的戰局,2006年9月開始,做市商利用市場上投資者大肆進行「賣3個月買遠期」的機會反向操作,進行了「買3個月賣遠期」的差價交易。然後從倉庫中轉移庫存,庫存降低使得現貨貼水消失,投資者獲利的途徑被切斷,而當現貨開始出現升水,投資者的虧損開始出現,最終不得不止損出局。而大型做市商在對現貨連續擠倉,出脫了自己的多頭部位後,便對自己剩餘的空頭頭寸實施了庫存交割。
當然這種操作也是存在較大風險的,因為吸納到一定的對手盤需要較長時間,且投資者須對這種交易模式沒有太大的防備。一旦原有的價格格局出現逆轉,措不及防的投資者將很容易遭致虧損。
在上海期貨市場,鋁的差價變動也在跟隨庫存的升降而產生周期變化,最近庫存的增加使前期的現貨升水消失,合約間的價格持平;如果庫存再次增加,現貨月將會受到壓力。
當前,在倫敦鋁市上,現貨貼水又維持了5個月時間,賣近買遠的差價交易使得15個月價格從原先的貼水200轉化成升水70,利潤非常豐厚,這使得投資者開始趨之若鶩,持倉量出現較大增加。在高庫存的作用下,現貨貼水給予了交易者一種穩定的獲利方式。不過需要警惕的是,最近鋁庫存已出現小幅下降,一旦這種趨勢得以繼續,現貨貼水值收縮,差價交易者就該及時平倉離場。
⑨ 什麼是 期貨 搶帽子、擠倉
所謂「搶帽子」交易是指證券公司、證券咨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作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
⑩ 幾道外匯期貨題目
這種題目不錯,請努力!同事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