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可能導致什麼問題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的形勢,可能導致國家出台更為嚴厲或更長期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和貨幣投放過多,從長時期看,最終是要導致通貨膨脹的。
2. 經濟增長過快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
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一般經濟發展都伴隨著通貨膨脹。
打個比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公司的錢越賺越多,工人的工資逐漸提高,而生產糧食的農民也必須靠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上漲來提高糧食的收入。如果物價不變,農民收入停止不前,將嚴重打擊農民的積極性,迫使農民轉行,種糧的人減少,糧食價格也必將上漲。因此,只要有經濟發展,就會有通貨膨脹。經濟增長越快,通貨膨脹就越厲害。
當通貨膨脹速度超過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會產生惡性通貨膨脹,經濟過熱。
3. 為什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會引起通貨膨脹
先說什麼是固定資產
在中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產的確認標准中規定的,不屬於生產經營回主要設備的物品答,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企業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勞動資料,應當作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擴大使本來很多資金流動比較緩慢的行業加速了資金流動.例如房地產業,如果與03年以前的水平做比較的話,資金的流動速度和規模都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這樣導致低流動性行業同時加大投資擴大經濟規模.
貨幣不會消失,流動性的提升和增大貨幣發行量一樣,都會導致通貨膨脹.都是單位時間單位經濟規模流通的貨幣量的增大.
另外外資投資固定資產會使上述流動性*2增快.
因為央行還需增發等值人民幣投入市場.
4. 從上面這段資料來看,引起投資增速過大的原因是什麼
建築業稅收增速與投資增速是成正比的關系。稅收增速越多說明投資也就越多了。
5. 為什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會引起通貨膨脹
衡量固定資產規模過大的價值就是貨比,價值越大,貨比值越高。貨比值決定消費指數,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兩種原因
1、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2、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3、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4、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度上漲;利潤過度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5)引起投資增速過大的原因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1、一般說,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凡是物價上漲都是通貨膨脹。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3、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4、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5、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6、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6. 為什麼高投資推動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
你的答案里沒有 主要因素是 不斷增長的出口 中國經濟只要靠 三駕馬車 一 出口 二 投資 三 消費 投資只要指政府投資,民營投資比重太低 限制太多 物價高 工資低 社會保障薄弱 所以消費也基本刺激不起來 所以只有出口還好 否自就沒有這么高的增長率了
7. 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投資規模過大、增速太快、結構不合
答案B
此題用排除法。材料沒有體現出按客觀規律辦事。投資規模過大、增速太快、結構不合理,就會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方向轉化,啟示我們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堅持適度原則,要重視事物量的變化,學會優化結構。
8. 試論述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成本推動引起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是由於提高工資或者是市場壟斷力量提高生產要素價格,致使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漲的一種經濟現象。其中,由於提高工資而引起的生產成本增加的情況又稱為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壟斷而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為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已十分明顯。
(二)需求拉上導致通貨膨脹
所謂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就是在經濟運行中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即「太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貨物」,從而導致貨幣貶值,物價普遍的持續上漲。目前世界市場上由於石油價格的上漲,導致西方一些國家加大對大豆等的需求,使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從而引起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進而引發通貨膨脹。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熱
近十年來,我國gdp增長迅速,而這樣高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來實現的。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會導致相關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從而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
(四)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影響
2005年中央銀行開始宣布實行新的匯率制度,這就進一步增大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幅度,導致人民幣持續升值。無論是人民幣升值導致熱錢大量流入,還是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都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9. 如何理解「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拉動經濟增加主要看這個國家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增長。作為農牧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這些項目的啟動、開發還有消費都是靠資金來完成。農牧業靠投資發展生產力、製造業靠資金擴大規模采購物資、服務業靠投資帶動消費,只有資金的投入才能讓產業運行,就像汽車的燃料一樣。
10.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首先,「高投資」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應該說,較高的資本形成率是許多亞洲國家創造經濟增長奇跡的共同特徵。日本從1953年開始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其高達35%的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率(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重)。新加坡在1971年至1985年間的高速發展時期,其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率超過40%。馬來西亞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幾年高速增長的時期,而它在此時期的固定資本形成率也超過40%。許多西方經濟學家也都認為,高資本形成率和大規模投資是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引擎。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高投資不僅來源於國內儲蓄,而且來源於大量的國外直接投資。眾多的外國公司被中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所吸引,大舉投資中國。據中國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年均實際利用外資額從1983年的6.3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億美元,平均年增長15%。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累計
利用外資總額達到6180億美元。外資的大量流入,不僅補充了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而且為中國的技術進步和出口競爭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
第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保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有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難以比擬的比較優勢,一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中國不僅每年都有近100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而且在廣大鄉村有超過1.5億的剩餘勞動力等待到城市就業。二是「人優價廉」。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質量很高。
第三,效率改進促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的效率改進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歸因於技術改善和勞動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隨著中國的經濟體制從僵化的集權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各種生產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門或經濟領域,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外國直接投資不僅帶來資本,而且也帶來了技術和管理經驗,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勞動力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無疑這也是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因素。
第四,劇增的國際貿易拉動支持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自1980年以來,中國始終把對外貿易發展作為拉動和支持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政府不僅主動減少國際貿易的政府壟斷和控制,降低貿易壁壘,而且積極謀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這些政策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逐年
增加,進而迅速成為當今世界位居美國和德國之後的第三貿易大國。
第五,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保證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而這種組織的效率來源於一套能夠對經濟主體行為進行激勵的產權制度安排。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近30年的高速增長,得益於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高提供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