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阿里巴巴影業投資圖表

阿里巴巴影業投資圖表

發布時間:2021-04-22 13:12:16

㈠ 為什麼阿里巴巴的商表(圖表)是那樣呢

簡歷: 現任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總監。 1995年開始參與阿里巴巴,是創始員工十八羅漢之一。 1998年任阿里巴巴設計部經理、首席設計師。2001年任阿里巴巴國際網站設計部經理、首席設計師。2003年任阿里巴巴中文網站用戶體驗部總監。2005年任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總監。 全球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信息網站「中國黃頁」 www.chinapages.com 的第一位設計師、中國第一個網上商品交易市場官方網站www.china?鄄market.com.cn的第一版設計者、全球最佳B2B網站之一 www.Alibaba.com 的首席設計師;阿里巴巴公司標志「Smile Logo」的設計者、支付寶公司標志「心誠支付」的設計者。 Logo「a」的設計者:盛一飛 人們使用產品時,常忽視這樣的細節,比如肯德基廁所的門,沒有把手,人們會下意識去推;而一扇做了把手的門,人們通常是拉,發現拉不開,才去推門。這便是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鄄sign),簡稱UED。 正如我們忽視了很多生活細節,我們也會忽視一些人群,他們來自不同領域,他們研究的對象正是人———人們的需求和思維。 盛一飛就是這樣的人,他既是為用戶體驗設計而忙活的人,也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工號位列第五,阿里巴巴logo「a」的設計者,現就職於支付寶用戶體驗設計團隊。「我們團隊有兩種人,一種是理性的人,一種是感性的人。感性的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主意,思維發散;理性的人邏輯性強,可以將發散的想法組織成實際的產品和事物。」 他是一個感性的人,但並非不理性;他思維活躍,卻又能付諸實踐將想法變為現實;他充滿藝術氣息,卻又能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他專攻美術,卻深居互聯網。他在支付寶的用戶名是「蓬萊大仙」。蓬萊之境罕見,如同對於用戶體驗設計的追求,沒有現實的價值可衡量,卻能感覺其美好和意義之所在。 投身商業美術 盛一飛的藝術感,並非一蹴而就。他從小接觸美術,一直在美術這個領域里學習。「小學到大學,學的都是傳統的美術,然而我更喜歡商業美術。」 他用「務實」來形容自己對美術的追求,「我認為藝術更多的是體現自己的個性,把自己的經歷、閱歷和思想體現在畫面上,讓別人去感受你的生活和對生活的領悟。商業美術不一樣,它關注用戶的感受、用戶的需求,通過設計拉近用戶和企業的距離,讓用戶喜歡為他們提供的服務,從而給企業帶來效益,它很直接。」 投身於商業設計的想法,在讀大學前就已成型。考入中國美院的前一年,盛一飛接觸了很多商業應用方面的作品與知識,比如怎麼在汽車上做廣告,怎麼用油漆在牆上畫廣告,怎麼做報刊雜志的廣告等。那時,他已開始嘗試將自己的設計偏向於商業應用。 「那一年挺不容易,頻繁換工作,工資一兩百元,但學到的東西倒是很多。」盛一飛聊起他結束高中生涯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很感慨。頻繁地換工作,他還當過《中華工商時報》華東部的發行主管,「這份報紙在北方很有名氣,當時真的很興奮。但我做了兩個月就辭職了,因為我更樂意做設計,盡管工作苦一點,但那是我的興趣!」他毅然辭職,繼續自己的專業設計,繼續考試上大學,攻讀商業設計專業,繼續自己的興趣和夢想。 修煉電腦設計 1995年大學畢業後,盛一飛花費1600多元去學電腦,然後去了一家製作3D廣告的公司。他的目標很簡單,一年之後學會所有計算機美術設計,開始有自己的設計在電視台播放。 廣告公司排期很緊,當時的計算機遠沒今日先進,這給工作帶來不少麻煩。他幾乎一周有6天在公司加班,有時甚至忙通宵。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DOS系統、蘋果機操作、soft image操作……當時最流行的設計軟體他都會使用。 一年後,他設計的3D片頭在電視台播出。「現在想來,在這家公司工作的日子可算我人生轉折點。此後一次機緣讓我成了馬雲的中國黃頁的第一位設計師,然後跟隨馬雲,一直到現在,在阿里巴巴已經10年,這一切都是基於那一刻。」盛一飛說。 1995年,中國黃頁正在做「第一屆上海電視節」的項目招標。廣告公司的設計一舉中標。順理成章地,1996年,他成了中國黃頁的第一個設計師。 logo「a」的誕生 在中國黃頁工作一年後,盛一飛曾與馬雲共赴北京設計外經貿委的官方網站。 1998年2月9日,盛一飛與馬雲回到杭州,一起投身阿里巴巴的創業。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 他出任首席網站界面設計,設計了阿里巴巴的英文站和中文站,現在阿里巴巴「Smile Logo」的公司標志就是他設計的。當時,一個月內共做了100多個方案,但領導仍不滿意。殫精竭慮之際,他想到了耐克的Logo。據說,一個小男孩對耐克的產品感到很滿意,於是在調查表打了一個勾,這一無意之舉成就了耐克的經典標志。他覺得,耐克標志的經典就在於從顧客角度出發去設計logo,而不是從商家展示自己的角度。所以,設計也要以用戶為第一。 盛一飛想到了人臉。很多設計中,人臉能讓人接受並留下深刻印象。「能夠感動人的設計才是好設計。於是,我漸漸地有了現在這個Logo的雛形。」盛一飛首先畫了一個a,a是開始,也可以是結束,正如阿里巴巴的英文名一樣,開始和結束都是a。a在西方的意義是第一、優秀和卓越的意思,同時a也象徵阿里巴巴能有始有終。在盛一飛看來,這個a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用戶滿意的笑臉。因此,這個Logo傳達的是用戶用過產品之後的感覺,或者說,表達著用戶對阿里巴巴以顧客第一為服務理念的贊許與激勵。 有理想請來阿里巴巴 從美好的「a」開始,盛一飛在互聯網UED的事業也打開了一扇窗。當時在支付寶,除盛一飛以外,只有一個設計師,公司資源也不多。困惑的是,設計該如何體現它的價值。不過,隨著IT不斷發展,更人性化的設計日益體現出其價值。盛一飛這一代的設計師,就是要在困境中找到一個正確方向,用戶體驗設計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盛一飛認為,阿里巴巴的設計團隊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阿里巴巴的環境對於搞設計的人來說,非常不錯。阿里巴巴更適合設計師設計出以人為本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最能體現一個設計師的成長。「公司很OPEN的文化,讓設計師可以快速成長,不斷更新自我,每天都在學習和接受新的理念,許多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暴露出來,而正是這種暴露,促進他們不斷改進。」 「阿里巴巴人是一群有夢想的人。如果你只想賺錢,別來阿里巴巴。如果你有理想,憧憬將來,那你應該來阿里巴巴,因為這個團隊能把人帶入『正道』。」盛一飛說,所謂的「正道」,指對事物的關注、參與、主動思考和不計較得失等。也就是說,你來到這個公司,你會真正考慮如何提升你的能力,如何實現你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你的收入。 追問: 你好:你是阿里的工作人員嗎??阿里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商務平台,我有注冊體現。還有淘寶。你說的感性我感到非常的奮興,因為我也用同樣理念的人,也是有思想遠見的人,現在也有一個自己的設計,還沒的到施展,我的現在處境不好,但也想有一個像阿里的平台,來展示我的思想精華,我信任網路的力量,它像生活:是虛理我實際結合的一個東西,是深不可側的。有挖掘不完的新東西值得我們去開采。反過來說:籠子大了鳥都有,都得有防範和謹慎意識。才能翼展乾坤。有機會的話我也想了看一下阿里巴巴,也是我的心願噢,嘿嘿… 回答: 很多地方都有阿里巴巴的分站 總部在杭州。

㈡ 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運營狀況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文化抄中國」襲全年營業額為7.5億港元,同比減少5.3%,主要由於電視廣告收入及其他收入的減少,不過全年凈利潤約為2.1億港元,同比增長18%。去年一年的營收中,電視劇製作及發行貢獻70%,其中《英雄無敵》、《左手親情右手愛》、《美麗誘惑》等多部電視劇的銷售是主要收入來源;電影製作及發行佔全年分類收入的30%,《西遊·降魔篇》的投資回報頗高。
另據公告顯示,「文化中國」已經與周星馳、陳可辛、柴智屏簽訂相關電影創作開發合作協議,獲得電影優先投資權;2013年7月,「文化中國」還收購了台灣私營公司「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37.3%的股份,該公司主要在台灣從事製作及分銷電影、電視節目版權。

㈢ 阿里影業投資靠譜嗎

不靠譜,網上的影視投資都是騙人的,沒有一個是真的。如果回報率這么高,這么多的大明星,大導演怎麼不投資呀!這么天大的好事還能輪到你嗎!

㈣ 阿里影業的財務狀況

阿里影業抄2014年中期報告顯示,報告期公司虧損4.47億港元;其中製作及發行電影、電視版權虧損2.29億港元。
阿里影業也對虧損進行了解釋:「一個原因是部分影視項目延遲,造成集團上半年營業額減少;另一個原因是公司預計了控制權的變動,前管理層決定延後執行若干戰略決策。」

㈤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㈥ 阿里巴巴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投入了多少資金

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只能通過幾年來阿里巴巴的財務報表來做一個粗略的統計,但可以知道的是最開始阿里巴巴獲得日本軟銀的2000萬美元的投資。

㈦ 阿里影業的電影合作

雖然阿里巴巴入主阿里影業的時間還不到1年,但公司還是與眾多重量級導演達成了合作協議。
2014年3月,阿里影業在與柴智屏簽訂了電影創作開發合作協議書,計劃在五年內投資製作五部電影。隨後又在5月與國際知名導演王家衛授權的春光電影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書,於未來5年內,優先投資最多5部王家衛擔任導演或監制或編劇等核心職務的電影作品。
2014年上半年,阿里影業還在合作投資拍攝由李少紅監制的電視劇《繼承者》,購入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和電影《臨時同居》的內地電視劇播映權和網路傳播權。還購入了《還珠格格》小說的電影改編權和電影《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購入了網路小說《鬼吹燈》的電視劇改編權並計劃製作成電視劇。
趙薇及其丈夫黃有龍於2014年12月20日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耗資30.88億港元買入約19.3億股阿里影業(01060,HK)股份,持股比例9.18%,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阿里影業的大股東是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其通過子公司擁有阿里影業60.98%的股份。
電影擺渡人
2015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啟動首部電影《擺渡人》;該片將由王家衛擔任監制,張嘉佳擔任導演,梁朝偉、楊穎主演 。
據阿里影業CEO張強透露,《擺渡人》是阿里影業自2014年8月由文化中國集團更名而來之後的首個電影項目,也是阿里巴巴集團進入文化影視娛樂領域之後第一部擁有全面主控權的電影產品 。

㈧ 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線上金融投資真的假的

應該是真的,阿里巴巴的三廂線上融資可以去這個公司的官網去查詢一下

㈨ 阿里影業的發展歷程

2014年6月24日,阿里巴巴完成對阿里影業的收購,耗資約62.44億港元。
2014年12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晉身華人新首富之際,旗下剛入駐不久的阿里影業卻正受困前身財務不合規事件,或導致上半年凈利減少近4億港元。
2014年12月22日,阿里影業在宣布,李連傑由獨立非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英才》雜志社社長宋立新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及其丈夫黃有龍於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耗資30.88億港元買入約19.3億股阿里影業(01060,HK)股份,持股比例9.18%,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
2015年4月14日,阿里影業巨虧6個億。
2015年8月13日,阿里影業宣布了最新的人事任命:任命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張蔚為阿里影業公司總裁,直接負責公司海外業務以及投資並購等業務;任命阿里巴巴前資深副總裁、首席人力官鄧康明為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全面負責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市場公關等公司管理事務以及公司的電商業務,均向阿里影業首席執行官(CEO)張強匯報。阿里營業的內容研發和製作業務仍將由張強親自管理。
2016年1月1日,阿里影業對外發布公告,公布了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邵曉鋒擔任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包括首席執行官張強,首席運營官鄧康明,總裁張蔚以及樊路遠;李連傑為非執行董事。備受關注的此前擔任阿里巴巴影業公司執行董事的劉春寧被免去職務,後者正因涉嫌在騰訊任職時受賄而接受調查。
2016年3月29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發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經審核的全年綜合業績。阿里影業2015年每股盈利人民幣1.99分,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6億元,2014年同期為凈虧損4.17億元。

閱讀全文

與阿里巴巴影業投資圖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