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2018年2月12日,主持召開精準扶貧攻堅戰座談會
2.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穩居全球第一位了嗎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第一位。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壓力挑戰下實現平穩開局,居民消費持續旺盛,投資增速平穩回升,凸顯出強大的國內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意義。中國大市場潛力加速釋放,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底氣,也將在中國和世界進一步加深融合過程中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紅利。
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引擎。今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1%,消費需求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增長8.3%。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家詹姆斯·勞倫斯森評價說,中國零售業「蓬勃發展表現突出」。
強勁內需產生積極外溢效應。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注意到,今年年初,中國幾乎所有的亞洲貿易夥伴都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這一勢頭還在延續,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
除商品消費外,旅遊、休閑、餐飲、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也亮點紛呈。一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關鍵年份,國際社會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探尋破解時代難題的信心與啟示。

(2)2018我國投資貢獻率擴展閱讀
當前,全球經濟承壓下行。世界銀行認為,世界經濟或將從2019年開始踏入一段低增長、高系統性風險里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近期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新的一年,發展問題無疑仍是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面對穩中有變的挑戰,2018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
中國的經濟數據引發外媒普遍關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內需和創新驅動持續增長,發展後勁十足,對世界的積極影響仍在增加。
「中國已經成為創新型經濟大國,高科技製造業保持高速發展。」希臘《新聞報》援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稱,中國躋身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前20個經濟體之列。
創新在中國發展的引領作用增強,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化供應鏈、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相互融合,有效帶動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穩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持續改善。《聯合早報》稱,雖然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難得地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需求結構調整優化。「轉型調整期的中國,舊的產能正在退出,新的產能在不斷形成,讓市場看到曙光。」路透社的報道稱。
義大利「投資今天」網站稱,中國經濟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是,服務和消費正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電子通信、互聯網、醫葯等領域的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更加關注可持續的長期發展,中國經濟充滿新機遇。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全領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和財富增加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希臘《新聞報》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
3. 投資貢獻率提高,是國內需求提高還是供給提高
主要是後者供給的提高
4. (共3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我國2006——2009年投資和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1)反映了從2006年到2009年年我國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比重大,投資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分)從2006年到200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消費貢獻率偏低。(2分)這說明我國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2分) (2)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需求不足,會影響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3分) ②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消費需求不足,會影響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3分) ③只有提高消費率,使投資與消費協調發展,才能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持續發展。(3分) ④目前我國受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需求不足,要穩 定國民經濟增長,需要擴大內需,努力提高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3分) (3)①國家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的發展。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的控制, 以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結構 的優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4分) ②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國家通過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的確定,促進生產發展、技術進步與調節收入分配,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4分) ③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國家制定貨幣政策,通過銀行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4分)
5. 投資貢獻率的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計算投資等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考慮價格因素,使數據具有可比性。在每一特定年份中,各需求要素的價格水平往往有著不同的變動幅度。如果不考慮這一因素,直接用現價的有關數據推算結果就可能出現較大的扭曲。以1994年為例,因當時最終消費的價格指數的上升幅度24.9%)遠遠高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價格指數的上升幅度(10.3%),如果簡單地用現價數據進行推算,則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被大幅度高估,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被大幅度低估,這一點在表二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第二,當GDP的增長率為負值時,按照上述方法計算,那些本身仍是正增長的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表現為負值,而那些本身是負增長的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會表現為正值。為分析這種現象的含義,以下先列出根據全國1976年實際數據推算的結果,然後給予簡要說明。 如表三所顯示,1976年最終消費的實際增量為它們增長的運動方向與GDP增長的運動方向相同,即是與GDP的負增長「同心協力」的,為GDP的負增長作出了「正」貢獻。 第三,如需單獨分析各需求要素中的某一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將該部分需求分解出來單獨計算。例如,可將最終消費分解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將固定資產投資分解為全民所有制投資和非全民所有制投資,將凈出口分解為出口和進口(進口體現為負值),然後根據其年度間的變化分別計算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例如,按此方法可計算出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來自全民所有制投資。 第四,如果要計算某一時期(若干年)的平均投資貢獻率,應分別按可比價計算該時期與前一時期(不是前一年)相比的GDP增量和投資增量,然後計算該時期的投資貢獻率。換句話說,如果要計算最近10年的平均投資貢獻率,則不僅要計算這10年的GDP和投資,還要計算在此之前10年的GDP和投資,然後才能計算最近10年的投資貢獻率。如果簡單地對各年的數據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因權重和數值方向的影響,有可能出現較大誤差。例如,按正確方法計算我國1980-1981年間的投資貢獻率,其結果是18.58%,但如果簡單地以算術平均法計算,其結果是2.07,二者相差甚遠。參見表五。 第五,在用支出法對GDP進行統計核算時,雖然基本原則在各國是統一的,但在具體統計制度上仍有一些差異,如聯合國的「National Account Statistics」將GDP分解為政府最終消費、私人最終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5個部分,我國的統計制度與此基本相同,而美國的統計制度是將GDP分解為國內個人消費、國內個人總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4個部分,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也採用這一方法。 因此,對各國間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不能直接比較,只有按某種統一標准對有 關資料進行調整後才能進行比較。 第六,按以上方法計算的投資貢獻率僅是指投資本身作為需求因素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不包括因投資間接引起的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所謂的「乘數」效應。 
6. 為什麼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投資就能體現我國經濟結構在逐步轉型升級。
人消費代表人需要服務,消費增長說明服務業不斷發展,說明第三產業不斷發展 經濟結構中包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說明第三產業的比重增加 這就代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了
7. 關於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問題
說實話,我也沒太搞懂你們老師的意思,或者說,我懷疑你們老師要求的只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貢獻率,和中國官方統計計算出的貢獻率會有相當大的偏差。為什麼這么說呢,咱一步一步說來看看。 1、按標準的經濟學定義,貢獻率=分量的增量/總量的增量。 也就是說,投資的貢獻率=投資的增量/GDP的增量=(今年的投資-去年的投資)/(今年的GDP-去年的GDP),消費和凈出口也是一個道理。 2、按國家官方的統計制度,分子和分母的兩個增量都要求必須是不變價的,也就是說, 投資貢獻率=(不變價的今年投資-不變價的去年投資)/(不變價的今年GDP-不變價的去年GDP)。 3、不變價GDP比較好辦,因為國家統計年鑒表2-3就是不變價GDP,直接查詢就可以。 可是不變價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就不好辦了。因為計算這三者的貢獻率,要求必須使用支出法GDP中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這三個指標作為分子,而年鑒和其他公開數據渠道均不提供這三個指標的不變價數據,也不提供不變價的增長率,所以完全沒有獲得或者進行推算的可能。 4、所以綜合上述推論,我只能認為你們老師要求的經濟學意義上的貢獻率。那就簡單了,直接找年鑒上兩年的數據,減出增量來一除就可以了。和年鑒上現有的貢獻率數據差距會有多大,就不好說了。 5、對你公式里的一點小糾正。GDP去/a這個東西是完全錯誤的。 (1)你給定的a是個增長率,也就是8%這樣的概念,用去年的數據推算今年的數據要使用發展率1+a,就是108%這樣的概念。 (2)去年GDP、今年GDP和a之間的關系應該是: 不考慮物價因素即理想狀況下, 去年GDP*(1+a)=今年GDP, 今年GDP/(1+a)=去年GDP; 考慮物價因素即與現行統計制度一致的情況下, 去年GDP*(1+a)=以去年價格計算的今年GDP, 今年GDP/(1+a)=以今年價格計算的去年GDP。 除非去年或者今年剛好有一年是基期年,否則後一種計算出來的數據基本無用。 6、順便提一下樓上的和你評論里的不太正確的地方。因為按照GDP核算的支出法,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常說的GDP=投資+消費+凈出口,或者說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就是從這里來的。你說所的政府購買,在GDP核算中被歸在消費中。你看國家統計年鑒表2-18《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結構》,就能看到最終消費支出被分為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兩大類。這里的政府消費可以理解為經濟學上的政府購買。 既然GDP=投資+消費+凈出口,那麼增量投資+增量消費+增量出口=增量GDP,(C今-C去)/(增量投資+增量消費+增量出口)計算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消費貢獻率,消費貢獻率再乘以GDP增長率,這計算的是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點數,公式可以見國家統計年鑒表2-20的表下說明。
8. 貢獻率與投資回報率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貢獻率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那麼「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增加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編輯本段舉例說明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編輯本段實例分析 2009年廣東省生產總值390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06.0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產值19270.4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產值17805.09億元,增長11.0%。那麼三大產業對廣東省GDP的貢獻率是多少? 廣東省GDP增長總額=39081.59-39081.59/(1+9.5%)=3390.05(億元) 第一產業增長總額=2006.02-2006.02/(1+4.9%)=93.70(億元),貢獻率=93.70/3390.05=2.76% 第二產業增長總額=19270-19270/(1+8.7%)=1542.31(億元),貢獻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產業增長總額=17805.09-17805/(1+11.0%)=1764.46(億元),貢獻率=1764.46/3390.05=52.05% --------來自網路 投資回報率 1.投資回報率(ROI。returnoninvestment),是指達產期正常年度利潤或年均利潤占投資總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 2.投資回報率的優點是計算簡單;缺點是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因素,不能正確反映建設期長短及投資方式不同和回收額的有無等條件對項目的影響,分子、分母計算口徑的可比性較差,無法直接利用凈現金流量信息。只有投資利潤率指標大於或等於無風險投資利潤率的投資項目才具有財務可行性。 ---------來自網路
9. 什麼是投資貢獻率
按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計算投資及其他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根據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有關數據,計算GDP和社會總需求各組成部分,即消費(最終消費)、投資(固定資本形成)、存貨(存貨增加)及凈出口(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年度實際增量;計算社會總需求各組成部分年度實際增長額占當年GDP實際增量的比重,其含義為:如果以GDP的年度實際增量為百分之百,則該比重即為該總需求組成部分對年度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換句話說,投資等各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簡單地通過計算該要素實際增量佔GDP實際增量的百分比獲得。計算社會總需求諸要素年度實際增長額占當年GDP實際增量的比重與年度實際經濟增長率的乘積,其結果即為年度經濟增長率中各要素的貢獻值。表一用1996年的實際數據舉例說明上述計算方法。 在計算投資等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考慮價格因素,使數據具有可比性。在每一特定年份中,各需求要素的價格水平往往有著不同的變動幅度。如果不考慮這一因素,直接用現價的有關數據推算結果就可能出現較大的扭曲。以1994年為例,因當時最終消費的價格指數的上升幅度24.9%)遠遠高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價格指數的上升幅度(10.3%),如果簡單地用現價數據進行推算,則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被大幅度高估,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被大幅度低估,這一點在表二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第二,當GDP的增長率為負值時,按照上述方法計算,那些本身仍是正增長的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會表現為負值,而那些本身是負增長的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會表現為正值。為分析這種現象的含義,以下先列出根據全國1976年實際數據推算的結果,然後給予簡要說明。 如表三所顯示,1976年最終消費的實際增量為它們增長的運動方向與GDP增長的運動方向相同,即是與GDP的負增長「同心協力」的,為GDP的負增長作出了「正」貢獻。 第三,如需單獨分析各需求要素中的某一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將該部分需求分解出來單獨計算。例如,可將最終消費分解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將固定資產投資分解為全民所有制投資和非全民所有制投資,將凈出口分解為出口和進口(進口體現為負值),然後根據其年度間的變化分別計算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例如,按此方法可計算出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來自全民所有制投資。 第四,如果要計算某一時期(若干年)的平均投資貢獻率,應分別按可比價計算該時期與前一時期(不是前一年)相比的GDP增量和投資增量,然後計算該時期的投資貢獻率。換句話說,如果要計算最近10年的平均投資貢獻率,則不僅要計算這10年的GDP和投資,還要計算在此之前10年的GDP和投資,然後才能計算最近10年的投資貢獻率。如果簡單地對各年的數據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因權重和數值方向的影響,有可能出現較大誤差。例如,按正確方法計算我國1980-1981年間的投資貢獻率,其結果是18.58%,但如果簡單地以算術平均法計算,其結果是2.07,二者相差甚遠。參見表五。 第五,在用支出法對GDP進行統計核算時,雖然基本原則在各國是統一的,但在具體統計制度上仍有一些差異,如聯合國的「National Account Statistics」將GDP分解為政府最終消費、私人最終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5個部分,我國的統計制度與此基本相同,而美國的統計制度是將GDP分解為國內個人消費、國內個人總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4個部分,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也採用這一方法。 因此,對各國間需求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不能直接比較,只有按某種統一標准對有 關資料進行調整後才能進行比較。 第六,按以上方法計算的投資貢獻率僅是指投資本身作為需求因素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不包括因投資間接引起的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即所謂的「乘數」效應。 雖然到目前為止,對這種乘數效應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測算都還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討的課題,但投資的增加對消費的刺激作用總是可以肯定的,因此投資從需求角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比單純的投資貢獻率所顯現的大一些。■
10. 材料一:2010、2011年我國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年份 消費 投資 出口 2010 37.3
| (1)2010年我國投資對積極增長的貢獻率最高,說明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2011年與2010年相比,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了較大提高,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略有下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負增長,說明我國外貿形勢嚴峻,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2012年,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下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貢獻率,說明消費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3分) (2)①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在當前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形勢下,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有利於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4分)。 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是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有利於形成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4分)。 ③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基點。我國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市場潛力巨大,要克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必須牢牢把握住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4分)
與2018我國投資貢獻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發布:2025-10-20 08:37:23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發布:2025-10-20 08:37:14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發布:2025-10-20 08:00:20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發布:2025-10-20 06:23:54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發布:2025-10-20 06:06:13
瀏覽:930
abl外匯軟體
發布:2025-10-20 05:02:42
瀏覽:817
歷史期貨松綁
發布:2025-10-20 02:39:06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發布:2025-10-20 00:26:49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發布:2025-10-20 00:02:08
瀏覽:324
融資打爆倉
發布:2025-10-19 23:04:51
瀏覽:645
姚江濤中航信託
發布:2025-10-19 14:01:40
瀏覽: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