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自主可控有望成為市場投資主線

自主可控有望成為市場投資主線

發布時間:2021-04-23 09:07:14

Ⅰ 2020年的投資主線是哪些

2020年的投資主線是那些來,我個人認為也可以投資新能源技術,尤其是方面的最新科技,都是可以投資的。

Ⅱ 聚焦智能網聯綠色低碳等 全國人大代表陳虹2021兩會建議

易車訊 在2021「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瞄準智能網聯自主創新,提出《關於提高車規級晶元國產化率,增強國內汽車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議》,以及《關於加強數字生態環境下汽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建議》;著眼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出《關於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配套,助力汽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以及《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政策體系的建議》。

關於提高車規級晶元國產化率,增強國內汽車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議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推動汽車晶元數量的大幅度提升,車規級晶元國產化已擁有規模基礎。然而,目前國產車規級晶元仍然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結合我國消費電子行業發展和日韓車規級晶元產業鏈建設經驗,未來通過產業扶持政策聚焦解決上述問題,是提高車規級晶元國產化率,增強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有力途徑之一。單靠市場一股力量很難推動車規級晶元國產化,需要形成政府牽頭,整車企業聯合,針對頭部晶元企業開展重點扶持的策略。

陳虹代表建議,在消費級晶元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晶元行業的扶持力度,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願意用、敢於用、主動用」。出台聚焦車規級晶元的扶持政策,包括各級研發和產線投資補貼、首台套應用補貼等,降低企業投入和產品價格;並拉動保險企業設計產品責任險,對國產晶元在整車上的應用進行保障,降低整車、系統和晶元企業的應用風險。

建議制定車規級晶元「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實現車規級晶元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第一步由主機廠和系統供應商共同推動,扶持重點晶元企業,幫助晶元企業首先解決技術門檻較低的車規級晶元國產化問題,提升其車規級國產化體系能力;第二步主要由晶元供應商推動,形成晶元供應商內生動力機制,解決技術門檻高的車規級晶元國產化問題。

建議針對具體高技術門檻晶元,推動設立整車、系統、晶元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佔領未來行業制高點。成立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集中力量支持技術路線明確但技術儲備薄弱、應用前景廣泛但前期投入巨大的項目,由政府或頭部企業牽頭需求端和供給端,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構建需求驅動的協同創新鏈。

關於加強數字生態環境下汽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建議

2020年中國汽車的總銷量達到了2532萬輛,其中具備一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的佔比快速提升。據相關研究機構估算,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每天產生的數據量最高可達10TB,數據類型包括車輛行駛數據、車身數據、操控數據、視頻數據、圖像數據、坐標數據等數十類。智能網聯汽車的數據主要來源於車外數據採集、車內數據採集以及遠程數據傳輸交換等,具有「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

在數據獲取和使用過程中,存在數據的採集和存儲方面責任和規范要求不明確,數據的商業用途約束要求不清晰,對於數據泄漏的防範不足,對於數據違法的處罰力度不夠等問題。因此,應當立足產業實際,著力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體系,推進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制定,加大保護力度。

陳虹代表建議,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包括高精地圖數據)的採集、存儲和商業用途需經國家相關部門備案管理。只有滿足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要求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才能進入汽車公告目錄。

建議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對於可能存在的隱私風險具有告知義務,並且在收集、使用、轉移、刪除數據時給予用戶自由選擇權。同時,企業也需要提升軟體的安全性,在分析處理數據時要進行數據和個人身份的分離,並將數據匿名化,以確保數據的安全。對於個人數據能否被使用以及具體使用目的,用戶應擁有選擇權和知情權。

建議制定過程審查制度,應當要求智能網聯汽車的製造和銷售企業建立完備的數據安全管理和軟體升級流程。同時借鑒互聯網信息管理制度,智能網聯汽車提供的數字服務內容也需要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管和審查,並對所涉及的敏感數據及個人隱私數據出境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

建議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對於危害或濫用涉及國家安全以及用戶隱私數據的行為,應制定懲罰性措施和群體賠償機制。

關於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配套,助力汽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

我國提出的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時間表,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發展大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當前碳排放主要由化石能源貢獻,氫能源普遍被認為是脫碳和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解決方案。作為氫能源重要的使用場景、交通運輸的終極綠色產品——氫燃料電池汽車,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發展,主要關鍵技術都已接近國際主流水平,已進入商業化應用初期,一旦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運用,將為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峰進程做出巨大貢獻。

但是,氫能產業的發展面臨當前法規政策的「鐵壁合圍」,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等各個環節發展受制於當前法規政策的種種限制。相比交通燃油、天然氣等能源管理的法規政策,目前對氫能的管理主要還是「一刀切」,籠統地把氫能源參照危險化學品進行管理,由此為氫能商業化應用增加了不少障礙與成本,導致氫能從製造端到使用端的成本急劇增加,不利於新興戰略產業的快速成長。

為此,陳虹代表建議,從國家層面盡快形成統一的中國氫能戰略規劃。從國家層面制定我國的氫能戰略發展路線圖,明確階段性目標和分步實施的重點;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牽頭主管部門,建立有力的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氫能戰略落地實施。

建議在氫能管理政策法規層面有所突破。如對氫能的上中下全產業鏈,單獨形成專項的法規政策,在審批、監管流程上與燃料汽柴油盡量趨同。

建議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范圍和碳交易的試點范圍,將工業副產氫提純、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加氫站項目納入減排項目范圍,以進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高綠色制氫項目受益范圍,引導社會對於綠色制氫項目的投資積極性。

陳虹代表還建議,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對使用綠氫(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能)進行一定時期的專項補貼。

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政策體系的建議

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是國家鼓勵探索的方向,主要包括快換式、非快換式等操作模式。快換技術比較適用於計程車等營運車輛,主要解決續駛里程問題。「非快換式車電分離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換電頻度低,一般2-3年換電一次,基於現有4S店售後檢修設備即可實現電池更換,無需巨額投資,且具備兼容快換模式的可行性,市場前景將更為廣闊。

陳虹代表建議,國家同時鼓勵非快換式和快換式「車電分離」模式的推廣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協同研究,針對「車電分離」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車電分離」模式的順利實施涉及產品公告、車輛登記注冊、稅務、保險等多個環節,建議國家相關部委針對不同「車電分離」模式推廣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完善相應政策與流程,加快推動「車電分離」應用落地。

Ⅲ 從未來市場前景來看,移動辦公軟體實現安全自主可控要從哪些方面來著手

記得兩年前與一個同業的朋友聊過這個話題。
塑料光纖前景應該說是很值得憧憬的。
主要分布在兩個方向上。
一個是裝飾及照明。這種塑料光纖對參數質量要求較低,對生產商的能力也就沒有什麼要求了。主要在於使用的設計外觀上。有市場,但也同樣存在競爭殘酷的現像。特別是這類產品入門要求低,也容易被抄襲。
另一個則是用在通信上。國外很多國家的區域網絡已經開始使用塑料光纖,優點主要是成本低,附加損耗小。便於安裝。但缺點是配套設備不完整。特別是熔接機與連接器的製做並沒有跟上使用。 而且國內依然在使用多模的石英光纖在做區域網絡(特指小區網路或小型的城域網路,並非家裡的內部區域網絡)。
從這方面看,通信的前景是很樂觀的。如果可以普及的話,年需求會在百萬至千萬公里。
但同樣還有另一方面,現在技術進展較快,塑料光纖也可能無法替代石英光纖(畢竟石英光纖也並不貴,配套的器件與設備完整,且廠家們也在不段的解決著布線中存大的問題。)

Ⅳ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哪些迫切的改革要求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為我國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十二五」改革指明了方向。
1、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長期滯後有深刻的體制原因
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15年來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是粗放的。我認為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從資源配置來看,生產要素市場還不健全,市場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最突出的問題是,土地、能源資源、資本等要素市場發育滯後,生產要素價格形成仍然受到過多的行政干預。比如,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在目前的政績考核制度和征地制度下,土地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招商引資手段,一屆政府往往批出去幾十年的土地,使我國這樣一個土地資源稀缺的國家卻大量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和浪費問題。大量資源、資本等要素掌握在政府手裡,在GDP政績觀下,不計經濟、社會和生態成本的規模擴張以做大GDP,成為長期難以遏制的趨勢。
第二,從市場主體來看,不少地方政府過多地直接干預經濟活動,有的直接成為市場投資主體。由於歷史原因,地方政府承擔了過多的經濟建設職能,政府投資決策機制不規范、投資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決策者不對投資決策的結果負責。在偏重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政績考核制度下,不少地方政府官員忙於招商引資上項目,由於任期較短,投資往往集中在短期見效的項目上,有的甚至不惜引入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而真正需要政府關注的教育、醫療、就業、社保、農業等領域卻投入不足,投資結構扭曲和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失衡。
第三,從財稅體制來看,目前的制度安排不利於節約資源、實現集約發展。在現行財稅體制下,出於增加本地財政收入的考慮,有的地方政府容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比如,我國鋼鐵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但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的難度和阻力很大,因為這會影響地方政府的政績和稅收。另外,資源稅費不合理,導致企業缺乏節約資源、集約發展的動力。
2、「十二五」應以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十二五」應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改革的主線,著力推進以下重點領域的改革。
第一,加快以完善生產要素市場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應進一步深化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形成反映資源要素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遏制資源和要素過度需求引發的外延擴張式增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定價機制,完善資本、土地、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市場,由市場決定稀缺生產要素的價格,完善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稅體制、政策體系和制度性安排,調控資源的供給和需求。
第二,加快以政府轉型為目標的行政體制改革。從改革歷程看,政府職能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應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消除地方政府投資擴張的沖動,增強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地方官員的行為更趨向於追求任期內的政績特別是經濟增長指標,很少考慮下一屆政府的事情,因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投資率過高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只能通過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政府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創造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行政體制和制度環境。
第三,加快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為導向的社會體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已從私人產品短缺時代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十二五」時期,社會體制改革應著眼於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根據擴大內需的迫切要求,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擴大就業,鼓勵全民創業,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消費能力;更要通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啟動農村市場。
第四,加快以發展低碳經濟為目標的相關領域改革。發展低碳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已成為各國在後危機時期推進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的普遍採取的重要手段。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節能減排,並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們要利用這個倒逼機制,進一步深化資源能源價格、金融和財稅等相關領域的改革,走低碳發展之路。
3、重構改革協調機制、營造改革環境是「十二五」推進改革的重要條件
「十二五」推進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全方位改革,涉及許多重大利益關系的調整,難度加大,任務艱巨,需要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把握改革時機、營造改革環境、完善改革協調機制。
第一,加強改革的綜合協調。加強對改革的獨立、客觀研究,加強改革決策機制建設,抓住改革機遇,在改革決策上當機立斷,強化改革協調,建立高層次的改革組織領導和協調機制,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行政體制改革實施全面統一領導。
第二,充分尊重和鼓勵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要充分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積極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十二五」要把充分發揮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作用作為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及時總結推廣地方改革經驗。
第三,加強改革立法,把改革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十二五」推進改革,要用法律形式將改革目標上升為國家意志,明確界定改革主體、改革對象、改革責任,強化改革目標的約束性,使改革目標成為法定責任。重大的改革,應先立法後改革,以法律手段來使改革從經驗型改革過渡到理性、規范有序的階段。
第四,建立改革進程的評估機制。一是建立完善的改革評估指標體系。改革評估指標應包括經濟體制、社會體制、行政體制等方面改革的進展。二是建立改革的反饋機制。對改革過程中暴露的矛盾和問題,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組織專家評估。三是建立多元參與的評估體系,將社會評估組織和專家等納入評估主體范圍,充分發揮和整合不同評估主體的優勢,形成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
第五,營造有利於改革的社會環境。「十二五」改革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改革的輿論宣傳,及時向公眾解答改革進程中的疑惑,加強對改革的正面引導;讓各項改革涉及的利益相關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讓多數人在不斷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時,參與改革,支持改革。

Ⅳ 2021年,有哪些科技股值得關注

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優質科技股名單,建議收藏!

電子製造行業

1、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全球安防視頻監控產品龍頭企業。公司為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內容服務。服務的對象有: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智能樓宇等。

公司看點:全球各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加深,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應用正逐步加大。

2、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被譽為國內的「富士康」,有超越富士康成為,全球第一消費電子製造龍頭的潛力。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連接器、連接線、馬達、無線電子、FPC、無線、聲學、電子模塊等產品,廣泛運用於消費電子、通訊、企業級、汽車以及醫療等領域。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相關業務有:蘋果手機組裝、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蘋果智能手錶代工。

3、防護玻璃龍頭:藍思科技,全球消費電子防護玻璃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3C(手機、平板、筆記本)防護外屏、數碼相機鏡片、智能穿戴玻璃材料、車載電子玻璃材料等。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為蘋果手機提供外屏、邊框、背面玻璃蓋板等,未來有望繼續深入蘋果智能手錶、VR、AVR等產品。

4、TWS代工龍頭:歌爾股份,全球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龍頭企業。公司專注於聲學、感測器、光電、3D封裝模組等精密零組件,未來有望在VR、AVR、智能穿戴等多領域發力。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代工蘋果的Air pods、Air pods pro等產品。

5、ODM+功率半導體龍頭:聞泰科技,全球智能手機組裝、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5G換機潮的催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半導體器件使用增量。近期收購歐菲光攝像頭模組業務,切入蘋果供應體系,或許在未來跟蘋果公司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其他科技行業

1、通訊設備龍頭:中興通訊、億聯網路。

中興通訊,全球5G基建龍頭企業之一,受益於5G產業發展的催化。

億聯網路,全球SIP話機龍頭企業,受益於企業通信(視頻會議)的蓬勃發展。

2、光學電子龍頭:京東方A、TCL、三安光電。

京東方A、TCL,全球面板雙巨頭。受益於日韓企業(如三星、JDI),逐步退出面板業務,雙巨頭市場份額、產品單價迎來雙豐收。

三安光電,國內二極體外延及晶元龍頭企業。公司看點主要是mini-LED這個新生產品,能帶來多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目前公司是這個領域的龍頭。

3、激光裝備龍頭:大族激光,亞洲工業激光裝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IT業務受益於下游擴產需求,PCB激光受益於5G伺服器和國產替代,兩大業務有望保持高增長。另外,光刻機、光伏等激光設備的拓展,將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力。

4、計算機設備龍頭:中國長城,國內計算機設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是國內少數能生產自主可控的計算機企業之一,產品包括筆記本、台式機、一體機。

我是股市干貨君,一位致力於挖掘好公司的職業投資人,轉發、分享、點贊文章,更多精彩投資訊息等著你!

*本文已簽約維權公司,請勿私自抄襲!違者必究!

*免責申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者需自行決斷,並承擔投資風險!

Ⅵ 未來發展前景好的行業有哪些

學廚師,高工資,學歷要求低,晉升還快
1.好待遇低壓力 餐飲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廚師薪資的整體上升,成為人們眼中掙錢多的黃金職業。無論是中餐廚師,還是西餐廚師,其月薪達萬元早已不是新聞,而技術精湛的行政總廚收入可觀。
2.前景廣闊發展好 餐飲業誕生以來,未面臨淘汰,一直是關乎民生的重要行業。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餐飲業已經成為21世紀的朝陽行業,進入了又一輪發展期。未來,具備廚房管理、餐飲管理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廚師將成為用人單位的可以選擇。
3.工作穩定體面 現在的廚師,不是你去找工作,而是工作等你找。餐飲業已經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新一輪廚師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同時,廚師工作環境好,體面衛生,正常作息,解決吃住,簡直就是贏在起跑線上。技術好的廚師,就是餐飲企業的靈魂所在。
4.投資小容易創業 餐飲行業具有投入小,多收入的天生優勢,同時,投資餐飲業風險小,飲食作為人們的首要需求,沒有過時風險。不論你出身在哪裡,不論你貧窮富貴,只要你肯努力,你就可以有自己的事業。如果你對餐飲行業感興趣,想要學習中餐、蒙餐、西餐、西點、小吃等烹飪技能,呼和浩特新東方歡迎你的咨詢,現在到校參觀享報銷路費,和o元體驗課,先體驗滿意後再報名,快行動吧,早報名早成才!

Ⅶ 2019年下半年長線標的股票是什麼板塊

隨著2019年A股市場首個交易日平穩開啟,2019年將面臨怎樣的圖景?A股市場中將孕育哪些內投資機會?容再度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對此,《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券商研報綜合梳理發現,以通信、計算機、建築裝飾、國防軍工、金融為代表的五大板塊備受青睞,有望引領2019年投資主線,今日,本版特對上述五大板塊投資機會及機構觀點進行梳理分析,以饗讀者。

閱讀全文

與自主可控有望成為市場投資主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