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林園視頻
這是下載地址:
http://cn.bbs.yahoo.com/message/read_%B9%C9%C6%B1_1080.html
請看下面的內容:
楊百萬在深圳對記者表示,他根本不認識林園,更沒有當過他的跟班。而在一年前,楊百萬在觀看上海一家電視台對林園的采訪時,親耳聽見林園說「楊百萬當年是給我跑腿的」之類的話。楊百萬稱,一年多來,不斷有網友在網上發帖,要其出來回應一下,但其忙於投資,一直沒有時間和機會。
楊百萬說:「我現在58歲,林園現在才30多歲,10多年前我進入股市的時候林園才十幾歲,當時我已身家百萬,怎麼可能做他的跟班?」
"林園,同樣是一個傳奇性人物。作為《中國股神林園炒股秘籍》作者、同時也是林園好友的王洪在書中寫道:你也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他的財富呈「核子裂變」般快速增長,至2007年其身家已達20多個億。"
我對這本書沒有什麼好的評價,我建議你去下載《短線是銀》看看,這本書比較好!
祝你炒股成功!
㈡ 08年的股市是熊市,為什麼以前看中央二套那些人都說是慢牛
目前,中國股市已經發生質變,已經不是2001年的股市,在全流通之後,上市公司和股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國股市已經能夠反映經濟的發展,中國股市出問題一定是中國經濟本身出了問題。從中國經濟來說,預期未來的幾年仍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目前國家實行從緊的宏觀調控也是為了中國經濟更好的發展,目前我國經濟是有通貨膨脹壓力,但是一個國家處於通貨膨脹期正說明經濟發展強勁,通漲很少出現熊市,因為這個時期都是處於企業贏利最好的時期,我國只要不出現連續的惡性通貨膨脹,通漲本身就是造就牛市的機會,因為在通貨膨脹期利率都是負值,你存款都是受損失的,在我國投資渠道很少,投資於股市雖然風險大,但是只要你堅持價值投資,我想還是可以分享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的,全民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也是沒有錯誤的。
目前中國和美國不是一個經濟周期,美國由於次級債的影響,導致股市已經創出了最近的新低;中國經濟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發展趨勢是向上的。歷來這個時期都很少出現連續的下跌,即使熊市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對2季度的行情並不悲觀。對於半年報怎麼看呢,我找了一些機構的研究報告,供大家分享。
投資收益催肥的年報要小心
2008年半年報不可避免的會有大量上市公司因投資收益而業績大增,比如近日兩面針就突然把業績從預增50%一下子提高到1860%。細看原因,才知道這是由於其賣出了中信證券1000萬股股票所致。但以這種方式出現的業績增長能夠持久下去嗎?顯然不能。所以,如果按照這種每股收益計算出來的市盈率,再低也不能輕易買入,謹慎操作才是張開雙手接住年報行情\\\"紅包\\\"的三條途徑
本周出現大盤短期休整,但年報業績浪行情仍在逐步展開,公布業績大幅增長的公司如九芝堂及部分具有高送轉預期的中小板部分股票新高迭創。目前來看,春節前政策面不太可能出現大的變化,年報較好的預期將封殺市場整體下跌空間,板塊和熱點頻繁轉換的機會仍在。春節前後,2007年業績超預期增長、高分紅和高送轉預期是年報行情最大的看點和最重要的投資線索。目前階段,投資者應從以下三條線索把握年報\\\"紅包\\\"行情。
一、關注\\\"現金奶牛\\\"公司
進入4月份之後,上市公司即將進入分紅,首先重點關注具有分紅傳統的行業的重點公司。因為分紅多少,除了受公司經營業績、流動資金等影響外,還與公司的股息政策有關。從近三年上市公司分紅情況看,分紅較高行業集中在鋼鐵、有色、機械、煤炭、高速、醫葯等行業。目前,應尤其關注有產品價格上漲預期的煤炭、農業、化肥、水泥和家電類公司中相關的有高分紅預期的公司。而低估值、高分紅主要體現在鋼鐵、有色、高速和銀行板塊中,尤其是具有傳統高分紅習慣的防禦性板塊高速股,估值低估再加上較高的分紅預期,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如現代投資和皖通高速等。
二、收獲季節關注股改分紅承諾
隨著年報的亮相,上市公司業績浪將漸次展開,股改承諾分紅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統計顯示,共有197家公司在股改中明確了2007年度的分紅承諾,其中,47隻股票承諾分紅金額不低於2007年凈利潤的60%,比例在50%以上的公司有151家,70%以上的公司有16家。投資者應重點關注\\\"股改\\\"中具有分紅承諾的公司,承諾分紅企業最多的行業,分別是交通基礎設施、機械、醫葯、化工、房地產。從股改分紅承諾的行業分布看,可供分配利潤最多的行業,分別是鋼鐵、交通基礎設施、電力、有色、汽車,一些業績優良的公司分紅收益將相當可觀。
把握存在分紅承諾紅包的投資機會,除了要關注承諾分配比例的高低,還要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過往分紅風格,年報承諾高分紅、業績優良且具有高成長性,並且每股資本公積金及每股未分配利潤均較高的公司可關注。另外,股價漲幅不大的股票,如大冷股份、漳澤電力和黑牡丹等也可以逢低關注。
三、策略性關注有高送轉預期的高成長股
高送轉是年報行情中最大的"紅包",但只有那些真正具備高成長性和送轉預期的個股才具有長線投資價值。我們要尋找受惠於國家農業政策的相關個股,如化學原料、肥料、農葯製造公司中業績大幅度增長的企業。由於預期作用和提前炒作,在年報披露前中小盤股的機會頗多。尤其是在相關的細分行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及持續高成長性的個股,無疑將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一些新上市的優質新股,隨著募集資金項目的陸續竣工投產,未來的凈利潤成長趨勢較為清晰可見,因此,此類個股的高比例送轉增股本的沖動也相對強烈,投資機會明顯。特別是每股的凈資產和資本公積金的水平較高、成長性突出、2007年年報預增的高成長公司如御銀股份、方圓支承和寶勝股份等。
除此之外,在半年報期間還是應積極參與高比例分配的中小盤優質股。那些受益於產品價格上漲、募集資金帶來產能規模擴展和業績釋放,尤其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的重點。
㈢ 林園的記者觀察
你相信「林園」嗎?
「不操盤」的林園,用滿倉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託虧損至幾近原來的6折。
「所謂陽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凈值,可以公開買賣產品。到底該產品是怎麼操作的,單憑管理人兩三句話,他說他司機的年薪幾位數,你就能相信?」林園的「低調表白」並不能獲得滬上私募界的認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貴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紅8.36元;五糧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轉增不分配;雲南白葯(52.96,-0.13,-0.24%)每10股分紅1元;招商銀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紅2.8元。如果僅靠這些分紅來獲益的話,那麼林園的年化收益率並不高。而他的司機也絕拿不到2000萬元的年薪。
林園、但斌、趙丹陽、李馳、殷保華、李振寧、汪建中……這些曾經的炒股冠軍、坐莊主力們,經過2008年熊市刷洗後,有的關張,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傳遭到客戶的老拳相向。
也難怪坊間傳言會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譽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陝西鑫鵬掌門人阮傑被投資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鵬一期」單位凈值實際增長率為-68.28%,在深國投旗下70餘只陽光私募當中排名倒數第一。今年初,江湖雅號「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長汪建中被證監會處以1.25億元天文數字罰款後,再因涉嫌操縱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頭銜頻繁地在不同時間,加冕在不同的私募頭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體清盤的趙丹陽,也確實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腳下。深國投數據顯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凈值增長率僅為8.61%,這與同期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遠。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顧地表示趙丹陽根本不懂投資,他是私募界的一個失敗者,3500點以上全部踏空。
不過時至今日,檢視退潮後沙灘上的屍體時,其中並沒有趙丹陽。
在資本市場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樣與林園一樣標榜「價值投資」的但斌與李馳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甚至有傳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資人的襲擊。李馳管理的「同威1期」信託產品,根據朝陽永續統計,截至2008年12月19日,單位凈值0.788元,下跌21%。
但這都不是最終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總經理彭亞軒看來,同威是一個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結合得很好的公司。因為下一輪牛市何時到,誰都不知道。他們目前輸的也許只是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6124.04點到2566.53點,在過去的9個月中,中國股民遭受了一輪最為慘烈的大跌。面對昨日還風光無限今日就已哀鴻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經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現在究竟在做什麼?價值投資的大旗並沒讓被稱為「股神」的林園在這一輪大跌中倖免。但他卻表現出了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說他已經不再看盤,每天更多的時間用來睡覺。他現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堅定持有」。
堅持是賺錢之本
對林園的采訪是在他位於國貿的辦公室進行的。這里並不是林園的公司,而是某證券公司為林園提供的一間寬敞明亮的貴賓間。他說自己其實很少來到這里,因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邊,「懶得跑,沒事就在家睡覺,除非有事才過來」。
雖然近半年多來中國A股走弱,喜歡滿倉操作的林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我的倉位一直都是滿的,只不過現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我就不再買入了。但絕對不會改變我的投資理念。」
當眾多投資者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紛紛割肉出局時,林園的穩如泰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干凈,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准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里都持有這只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林園笑著說。
「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復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買的股票。不過,現在這種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覺和玩。」
林園說,自己平時幾乎不和任何人談論股票及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害怕別人的思路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樣隨時盯著交易軟體,看股票每分鍾的變化。我甚至想去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地方。如果別人問我成功秘訣是什麼,我想那就是堅持價值投資,拋開一切的私心雜念。」林園笑著說。
在林園看來,買股票和做其他行業一樣,選對了方向就要一條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錢機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到的錢都是其他股民的錢,也就是說你賺錢了,那是有別人賠了錢。的確,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有賺到錢的也有賠了錢的。但在林園看來,股市中賺到的錢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
林園說,他從不輕易買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蹤三年是必須的,確實感覺不錯,就少量買入嘗試一下,再繼續跟蹤。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就會大量買入。」在林園看來,未來三年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著「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業老大。「很多上世紀50年代賣菜的日本老太太因為在當時投資了索尼的股票,現在有些已經進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園笑著說:「就是這么一個理兒。」
在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林園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挑選能夠真正賺錢公司的標准。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能否為股東賺錢,就要看這家公司的賺錢總量是多少(絕對利潤額)。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園說,他投資時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應當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園通常考慮的是每股盈利起碼要3-4毛錢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動態值和毛利率的變化也是林園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因為林園認為,他投資的企業毛利率一定要穩定或者趨升,否則他一定不會投資這家企業。
「從表象上看,『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才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林園說:「做其他實業也是一樣,誰都希望通過投資100萬去賺取1個億,而不是1個億的盈利是靠兩個億的投入獲得的。也就是『投資一定,產出無限大。」
賺錢要熬到頭發白
1999年,一個朋友對當時身家已經過億的林園說:「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來捧捧場買點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園去了香港。
「當時的發行價1.28港元,我認為太高了就沒有買。」林園笑著說:「當然,他的股票也都賣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這樣的一些國際大機構買走了。」可是,這只股票發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股價一路下跌到5毛錢,這時林園認為是時候出手了,於是買了一些。不久這只股票又繼續下跌到1毛9分錢,最終林園持有的成本為0.3元。
在林園5毛錢買入這只股票時,他算了一筆賬。林園說:「這家公司是做房地產的,每股凈資產一塊九毛多,而跌到當時那個價格,相當於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幾百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它的房子賣七八千一平米,資產凈值是根據每平米5千多元計算出來的。由此看來股價確實被低估了。」
「然而盡管如此,這只股票就是不漲,一年最多漲到6毛多然後又跌回三四毛。我當時持有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賣的。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03年,這支股票才終於大漲。」林園有些郁悶地說,「這時那個朋友打來電話說:『林園,賺到錢了吧?』我有些生氣地對他說『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雖然賺到了錢,但這錢賺的太不輕松。』後來,我總結經驗,沒有把握的投資不應該參與,草率參與了結果熬到頭發都白了。」
「冬眠療法」也是功夫
林園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在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價格介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園畢竟是人,很多情況下,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會立即上漲,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才能上漲。林園的方法很簡單——當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並果斷買入後,像動物「冬眠」一樣,一直等到股價上漲。
2005年4月份,林園就曾遭遇過這樣一次「冬眠」。當時他借錢買入招商銀行可轉債,買入的平均價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價格仍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就在101~120元間波動,作為「股神」的林園選擇默默地等待。後來他又買了上海機場,當時的平均價為13元/股,在買入後幾個月時間內上海機場的價格一直在12~15元之間波動,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園看來,這樣的「冬眠」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最終將會覺醒。而有人也把這種「冬眠療法」稱之為「烏龜政策」。林園

㈣ 董寶珍的《熊市-價值投資的春天》
在金融危機最當股市癲狂單邊上揚之時,琳琅滿目的投資書刊同樣如火版如荼,相輔而行。權
當股市瘋狂一路暴跌之後,林林總總的投資讀物更是門庭冷落,相似而隨。然而在熊市,在人們對股市處於極度悲觀和壓抑中的時候,投資的機會正在孕育,甚至已經出現。這本書明明白白地告訴投資者,其實熊市是多麼的可親可近,它正在沐浴著價值投資的春風中。熊市是投資播種的春天,是最佳的投資時節,未來將收獲的是遍地黃金!如果你正因熊市感到壓抑,如果你希望發現擁有熊市中的投資機會,那麼你就仔細閱讀本書吧。
作者簡介董寶珍,現為北京凌通飛揚投資咨詢公司投資總監。1994年進入證券公司,成為中國較早的證券從業人員;1998年從證券公司辭職創辦凌通投資,成為中國較早的代客投資服務業務的開創者。他的一系列原創性思想大量發表於《中國經濟時報》、《第一財經日報》、《新新聞周刊》、《財務與會計》等報紙和雜志上。2008年春,他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對話》欄目的《中國股市成人禮》節目,對中國股市的過去和未來發表了系統的觀點。

㈤ 熊市中的投資策略
中國熊市的投資策略
在4。24後談起這個話題,似乎與時勢不符,但投資市場就是要看清大勢,選擇正確的投資策略,才能獲得勝利。
任何一個市場都是由牛市和熊市構成的,這次不會因為有一個重大的利好,就改變了市場的下降趨勢。就象去年的5。30一樣,沒有因為一個重大的利空就改變了市場的上升趨勢一樣。
熊市的來臨有政治因素,資金因素,突發事件因素等導致,中國這次的熊市有如下因素導致:
1. 美國導致的世界金融危機,已經出現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也出現減緩,發達國家的股市都進入了熊市,中國還能「牛」起來嗎。如果中國還是牛市,那麼全世界的熱錢就都會涌進中國,抄高房市股市,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熱錢將受益巨大,但他們離開之時就是中國的惡夢之始。
2. 中國市場主力的基金不成熟,打著價值投資的幌子,進行瘋狂的投機行為,去年5。30之後,把有價值的藍籌股抄高到沒有價值,一點節制都沒有。如果基金成熟,就不會把股指推高到6000多點,他們是中國市場轉為熊市的罪魁禍首。
3. 中國股市散戶眾多,沒有投資知識的佔多數,包括有的大學教授都對股票一知半解,就投入股市,完全是一種跟風行為,賭博心態。
4. 基金經理也好,散戶也好,多數都沒有經過熊市,要不沒有風險意識,要不就是太怕風險,跟風行為盛行,導致市場上升時瘋狂,下降時也瘋狂,大起大落是市場的特徵。
有些人講,中國經濟很好,不可能進入熊市,只能說他不了解資本市場,經濟只是一個因素,政治因素,環球化因素,前期市場瘋狂行為因素,重大突發時間因素等等,都可能導致熊市,你能說2005年熊市中的招商銀行不好嗎,但那時它的價格多便宜。
判斷大勢是投資股票最重要的,然後才是策略。熊市中要用熊市的投資策略,大趨勢是不斷的下降,多數時間要做空,只有熊市二期會有一次大的反彈,抓住機會,通常的反彈力度是熊市一期下降的30%-70%,一旦大勢進入熊市三期,就要立刻出局,熊市三期將是最慘烈的下降,降到90%的人都離開了股市,沒有人再談股票了。
中國沒有做空股市的工具,如股指,認沽權證(現有的都是廢紙,無價值),沽空股票等,所以面對熊市時,只有二期有一次大機會,幫你賺些錢回來,但切記不要太貪婪。
熊市中抄底是最愚蠢的行為,大趨勢在不斷的下降,僅有的一兩次反彈,總體還是輸錢,因為10次中贏2次輸8次。只有市場中發生了重大利好,造就熊市二期啟動,才是唯一的一次大機會。我在5500點開始出貨,到4500點出貨完畢,就一直在等機會,直到4月19日(星期六)北京釋放出政府救市的重大利好,4月21日(星期一)全倉殺入績優藍籌股。
市場短期的走勢很難判斷,也不應該去判斷,判斷短期走勢的人都有目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莊家等機構,經常預測某個股票的目標價位,通常是為自己服務,他們預測跌,就拋出大單股票,股票下跌,散戶就恐慌性拋售,他們就在底部吸收籌碼。當他們籌碼夠了,就到處說好,預測上升的目標位,再用象徵性的大單拉升,股票果然升了,散戶就根進了。
中國股市的這波大起大落,就是中國基金被外國機構(QFII)給耍了,去年股市上升到6000點的過程中,外國投行沒有人講話,而中國基金還再說有15年牛市,瘋狂買入,把中石油抄到48元,而世界股神巴菲特在12元時就開始賣出股票了,當時很多人都在嘲笑股神尼。
當股市在6000點時,這些外國機構認為時機成熟了,就開始唱衰中國股市,因為他們手裡沒有股票了。直到股市跌到3500點時,他們又開始建倉了,3000點時就都出來講話了,說中國股市具備價值投資。中國基金發現被耍了,就在3500點大幅殺跌,3000點還要殺跌,但政府不同意了,這不是破壞社會的穩定嗎,影響國家辦奧運會嗎,你說中國基金的幼稚,不僅害到股民,也害到國家,只是便宜了鬼子呀。
要看清市場,就要遠離市場,分清大趨勢至關重要。
㈥ 為什麼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股市求解答
巴菲特的選股方式主要看會計報表,通過公司的財報,估算出股票的實際價值,如果股票價格遠低於實際價值就買入,等待股票價值回歸以賺取差價。這是一個建立在數學知識基礎上的很科學的方法,那麼這種方法在中國A股市場上有效嗎?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二:第一,在中國A股市場上沒有信得過的財報,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普遍弄虛作假,不作假的才是異常。想通過這些虛假的數據算出股票的真實價值,怎麼可能?第二,好公司的股票在A股市場上價格並不便宜,以中國石油為例,其在A股市場上的發行價比在H股市場上的發行價貴10幾倍,結果巴菲特在H股中國石油上賺的盆滿缽滿而內地股民虧得傾家盪產。可見便宜的好股票在A股市場上是很難尋覓到的。
另一個長期投資的代表人物是全球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著有《戰勝華爾街》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看了這些著作,會讓人覺得林奇的選股方式很生活化,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好產品,發掘出好公司,再進行投資。於是我也試著去選,看有沒有這樣的公司股票。在大學里我跟風隨大流上了「新東方」的英語培訓,覺得不錯,進而覺得這家公司不錯,可它楞沒在中國上市,股票漂洋過海掛在納斯達克,讓我怎麼去買?我又覺得我家附近菜場的雨潤肉不錯,想來這公司也不錯,可它的股票在H股市場,我又買不著。網路、新浪、搜狐、優酷……這么多熟悉的好公司,賺了中國人多少錢?哪一家在中國A股上市了?在A股上市的只有我從來不用的樂視網,我投資它干嗎?能通過生活發現好股票的只有酒鬼和建築、醫葯等行業的專業人士了,可我又不喝酒,又不是專業人士。再看A股股指,十年了,居然是負增長!長期持有,再等多少年?聽信忽悠在A股市場搞價值投資的股民恐怕都賠錢了。A股市場上能賺錢的人除了有內幕的權貴外只有會投機的精明人了。又有人會大叫A股投機氛圍太濃了,但你給我做一個成功的價值投資試試?這是「逼良為娼」啊!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是不可行的,想賺錢只有短線投機。
㈦ 現在的市場有價值投資機會么
所在城市來若有招商銀行,也可以了自解下招行的理財:目前招行個人投資理財方式較多:定期、國債、受託理財、基金、黃金等做組合投資,不同產品的投資起點不一,對應的風險級別也不相同。建議您打開招行主頁,點擊在線客服進一步咨詢。
㈧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
㈨ 股市熊市,誰最受益
除了發新股成功圈錢的老闆外,誰都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