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野三坡風景名勝區的旅遊產業
1984年,淶水縣委縣政府在多次的考察論證後決定立足山區資源,發展旅遊事業。國民生產總值80萬元。
1986年7月,京西後花園野三坡即日起正式接待遊客。
1988年的8月1日,野三坡成為了國務院第二批審定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9年,攝制《情醉野三坡》公映,轟動全國,被稱作第二部《廬山戀》。
1991年,文化部主持的野三坡苗寨破土動工,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少數民族文化城。
1992年,《三國演義》、《西遊記》設野三坡為主要拍攝基地。
1994年,國民生產總值2600萬元,人均收入1200元。同月6月24-25日,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胡繩一行參觀游覽了
野三坡風景名勝區並為百里峽題詞:「天下第一峽」。
1995年,野三坡的工作開始轉型,樹立品牌,廣交朋友,中央、省、市的領導和各界專家學者成為野三坡
的良師益友。
2000年,野三坡的賓館酒店已達300餘家,纜車、滑草、跳傘、竹筏、快艇等娛樂項目應有盡有,野三坡
以一個嶄新的姿態走入新世紀,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2001年3月,代表縣委、縣政府行使全面行政職能的野三坡管委會掛牌辦公,代表著景區全面管理進入市
場化良性軌道。4月,總投資9000萬元的保野旅遊路通車;總投資1000萬元的野三坡大街改造工程竣工;
總投資800萬元的百里峽景區晉檔升級工程竣工;總投資500萬元的民族園擴建改造工程竣工。5月野三坡
電力設施和通訊設施改造工程竣工,通迅設施改造工程竣工。
2006年,野三坡年接待遊客已達120萬人次,年創社會經濟效益3億元,野三坡的農民人均收入已達到5000元,是旅遊開發之前的90倍。
2007年3月21日,野三坡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家建設部審批;6月18日,被河北省旅遊局命名為首批「河北省旅遊強縣」;8月被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確定為「引領文明、服務奧運」示範單位;10月被河北省旅遊局評選為百姓最喜愛的河北魅力景區;11月被國家建設部評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優秀單位;
2008年3月29日,首屆野三坡開山節在淶水野三坡百里峽景區舉行,來自北京、天津、山東等省市的2000多名遊客參加了這次活動,春季踏青游野三坡的序幕正式拉開;5月14日中國目前碑刻數量最多、碑林最長的二00八慶祝北京奧運紀念碑林,在野三坡龍門天關景區開建;9月4日,大型音樂舞蹈史畫《印象野三坡》在;野三坡劇場正式公演,並舉行首演儀式;
2009年3月24日,野三坡景區再獲「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工作先進單位」;9月25日,在野三坡百里峽隆重舉行「野三坡世界地質公園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揭牌開園儀式」;
2010年2010年10月3日,在希臘萊斯沃斯島召開的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全票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期評估;12月10日,野三坡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4月22開通北京天橋直達野三坡的公交旅遊直通車,4月23日開通北京西客站直達野三坡的「野三坡號」旅遊公交式專列,全年運送遊客近6萬人次,為首都市民出遊野三坡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2012年6月19日,成功承辦了由省旅遊局、保定市政府主辦的《中國保定第二屆國際旅遊節暨野三坡華誼兄弟音樂嘉年華》活動;「7.21」特大洪災給淶水旅遊業造成沉重打擊,旅遊業全面癱瘓,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直接損失3.82億元,景區全部關閉,估算門票收入減少7000萬元,旅遊經營單位全部停業,從業人員處於失業狀態,旅遊總收入減少6.5億元,災後野三坡人不等不靠,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與幫助下,以「災後重建,聚焦旅遊」為指導思想,堅持一手抓災後重建,一手抓資源整合、景區提升,狠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動資源整合,強化旅遊宣傳推介,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旅遊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8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3年5月28日,涅槃重生的野三坡以全新面貌重新開放,贏得了各級領導和遊客的認可,截至10月底,野三坡景區累計接待遊客27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4069萬元,創社會效益8億元。
野三坡景區創新管理模式,對景區實行「管委會+公司」模式管理,3月組建淶水縣野三坡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管委會全權代表縣委、縣政府行使對野三坡景區的管理權,投資公司負責對野三坡景區進行投資、運營、管理,二者分工有序、合作有力;
9月23日—26日「陝汽杯2013全國超級卡車大賽河北淶水·野三坡站分站賽」在野三坡拒馬河景區舉辦;野三坡景區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旅遊景區;
2014年5月31日—6月3日「陝汽杯2014全國超級卡車大賽河北淶水·野三坡站分站賽」在野三坡拒馬河景區舉辦;淶水縣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
2015年2月被國家旅遊局、環境保護部評委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