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對子公司的投資,持股比例要佔50%以上,那可不可以正好等於50%,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嗎 謝
可以,沒有明文規定。
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子公司。通常,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或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具有實質控制權時,也說明投資企業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是否具有實質控制權,可以通過以下一項或若干項情況判定:
1、通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協議,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控制權。
2、根據章程或協議,投資企業有權控制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3、有權任免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這種情況是指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表決權資本,但根據章程、協議等有權任免董事會的董事,以達到實質上控制的目的。

1、重大影響
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聯營企業。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或通過子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上但低於50%的表決權股份時,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2、無控制
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表決權資本,同時不存在其他實施重大影響的途徑。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以上的表決權資本,但實質上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
②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對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時,對其持股數量是否有限制具體限制百分比是多少
這個沒有限制。沒有哪個法律規定它的投資上限,但實際投資中,PE基金的股權大部分是小股權,只有很少的案例投資比例會達到40%以上。並購基金除外。
③ 公司對公司之間持股比例達到多少才可以合並報表
半數以上。
④ 持股平台必須是股權投資公司嗎
持股平台一般不是股權投資公司。
持股平台一般是合夥制企業
有限合夥由有限合夥人(LP)與普通合夥人(GP)共同組成,有限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作為代價,有限合夥人不具有管理合夥事務的權利。
普通合夥人行使有限合夥事務的管理權,而且也只有普通合夥人有權代表全體合夥人約束合夥組織。有限合夥人只有對合夥事務的檢查監督權。
1. 由上述概念可見,被投資企業要想要控制有限合夥制持股平台,選擇做普通合夥人就夠了,可以以少量的出資控制全部平台資本。而要實現對公司制持股平台的控制,則須通過股權比例優勢、委派董事人數或者決策權與分紅權的分離等約定的方式實現,相對更加復雜。
2.公司制平台的管理程序相對繁瑣,公司需要設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需要明確三會和總經理的職權范圍,以確保持股平台運營管控有效,保證被代持的持股員工的利益得以實現。而有限合夥的內部治理機制靈活,合夥人之間可以根據合夥協議的約定,確定權利義務關系、收益分配方式等。
3.公司制企業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直至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提取法定公積金後,公司的可分配利潤相應減少,而合夥企業沒有該強制性要求。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有限合夥平台可分配利潤大於公司平台。
⑤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時持有多少股份才能用權益法核算
權益法,是指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後,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即合營企業)或重大影響(即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核算分為三步:投資時、持有期間和處置時的核算。
(一)投資時的核算
投資時的核算應先確定初始投資成本,然後對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調整:
1.確定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下,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與上述成本法下非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一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處理。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2.調整初始投資成本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視同捐贈利得),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賬務處理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司(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
(二)持有期間的核算
採用權益法核算下,持有期間有二件事:確認權益、計提減值:
1.確認權益
確認權益分為二種情況:被投資單位凈利潤變動和資本公積的變動:
(1)由於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變動,投資企業應確認投資收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應注意:
1)一般情況下,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並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公司(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在確認投資收益時,應注意:
①投資企業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後確認。
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調整需要考慮的調整因素有:一是被投資單位採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企業不一致,應按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二是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計提的折舊額或攤銷額,以及以投資企業取得投資時公允價值為基礎計算確定的資產減值准備金額等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影響。
在進行有關調整時,應當考慮重要性項目,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可不予調整。下列情況可以不調整:a.如果無法可靠確定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b.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較小;c.其他原因導致無法對被投資單位凈損益進行調整,可以按照被投資單位的賬面凈損益與持股比例計算確認投資收益,但應在附註中說明這一事實及其原因。轉
2)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其賬務處理是: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公司(損益調整)
3)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發生虧損時的賬務處理是: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0
長期應收款 0
⑥ 多少持股比例可以確認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可以用來核算公司擁有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者控制的公司的股權投資,通常認為持股比例大於20%時可以認定為長期股權投資,但是也要看具體的公司情況,比如說公司的股權分散程度和決策機制。
⑦ 持股比例達到多少應該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
企業變更會計政策的情形只有兩種: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二是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在第二種情形下,是由於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使企業原採用的會計政策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情況。對於持股比例變化導致的核算方法的變更時企業的自主行為,不是經濟環境、客觀情況的改變。對於本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採用新的會計政策的,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持股比例的變化導致的核算方法的變化,導致了交易具有了本質區別,因此改變核算方法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CPA教材中就這種情形提及了租賃核算的會計政策改變的例子。可參看。綜上,個人認為,持股比例變化導致核算方法變化不屬於會計政策變更。以上意見供討論,呵呵。
⑧ 股權投資和炒股的區別
您好,來股票投資和股權投資自區別在於:股權投資是長期投資行為,一般是看中優質企業的豐厚回報或者控股權。股票投資常常是短期投資行為,參與者一般是流通市場中的眾多散戶。
區別一:二者含義不同
股權投資:通常是為長期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或長期的投資一個公司,以期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的目的。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藉以獲得收益的行為。股票投資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兩部分構成的。
區別二:投資方式不同
股權投資通常具有投資大、投資期限長、風險大以及能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益等特點。股權投資的利潤空間相當廣闊,一是企業的分紅,二是一旦企業上市則會有更為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