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信部主要負責中國移動 聯通,電信哪些業務
工信部主要職責
(一)提出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建設。
(二)制定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三)監測分析工業、通信業運行態勢,統計並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行業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負責工業、通信業應急管理、產業安全和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四)負責提出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的意見,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五)擬訂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產業等的規劃、政策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有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軟體業、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六)承擔振興裝備製造業組織協調的責任,組織擬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七)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八)推進工業、通信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提高行業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九)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非國有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
(十)統籌推進國家信息化工作,組織制定相關政策並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融合,指導協調電子政務發展,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
(十一)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專用通信網,依法監督管理電信與信息服務市場,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電信業務資費政策和標准並監督實施,負責通信資源的分配管理及國際協調,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保障重要通信。
(十二)統一配置和管理無線電頻譜資源,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台(站),負責衛星軌道位置的協調和管理,協調處理軍地間無線電管理相關事宜,負責無線電監測、檢測、干擾查處,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
(十三)承擔通信網路安全及相關信息安全管理的責任,負責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路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路與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十四)開展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的對外合作與交流,代表國家參加相關國際組織。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2. 中國聯通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一)以改革促發展
應該說,中國聯通的成立是我國電信市場改革的產物。中國聯通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打破電信壟斷堅冰的重任。
十年前,黨中央、國務院為在我國電信行業深化改革、打破壟斷批准成立中國聯通,這一重大舉措是我國電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產業,中國電信業仍處於壟斷狀態,電信業務的發展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
在電信業巨變的前夜,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新的技術可能性、全球信息產業變革的潮流、政府開放市場的決心、消費者意願、各種專家意見和廣泛的輿論壓力等,合成了一股難以違抗的力量——中國電信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引入競爭機制。
面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電信業改革必然波及到對整個社會通信資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廣泛的探討與論證中,原機械電子部、電力部和鐵道部聯合組建新通信公司的方案逐漸引起各方關注。組建新公司的初衷是充分發揮這些部委在專用通信網之外的富餘通信能力,為國內通信產品製造業創造新的生存和發展條件,通過調動專網和製造業兩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為公眾通信服務。
為盡快組建聯合通信公司,三部委成立聯合領導小組,開展了一系列調查、論證及研討工作。與此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對電信業打破壟斷、開放市場的決心已定。中國聯通的組建脈絡逐漸清晰。
1993年12月14日,組建方案歷經兩年的艱難曲折,終於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國務院正式發出國函[1993]178號文《國務院關於同意組建中國聯合通信公司的批復》,同意由電子部、電力部、鐵道部共同組建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明確聯通公司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組建,是一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享有長話(對鐵道、電力專網進行改造、完善,提供長話)、市話(在公用市話網覆蓋不到或市話能力不足的地區)、無線和電信增值業務運營權。
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釣魚台舉行。自此,中國聯通邁上了改革發展的艱難征程。
要完成「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重任,就要盡快形成與主要電信運營企業「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實力,成為我國電信市場競爭主體之一。「競爭主體」意識,是新興電信運營企業敢於與原主體運營商同台競技的挑戰意識,是提升整體實力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意識,是實現超常規、跨越式騰飛的發展意識,是在市場競爭格局中做大做強做優的定位意識。「競爭主體」意識所期盼的結果,不是由反壟斷而再次成為壟斷,而是要實現與國內兄弟運營企業的公正、公平的競爭;不是以吃掉對方為最後目的,而是創造出多極化、活力化而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不是兄弟企業之間的互相血拚,而是在面對更激烈的國際競爭浪潮前,能夠磨練出「與狼共舞」的本領。
在中國聯通競爭的強烈沖擊下,電信競爭格局在拆分和重組中迅速形成。各運營商紛紛採用新技術,積極開展業務和服務創新,主動改善服務質量,努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正是有了中國聯通的競爭,我國電信業務內容迅速豐富,服務質量大大提高,業務資費不斷降低,各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不斷改善。競爭給用戶帶來新的選擇,也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的繁榮。
(二)在改革中發展
當然,中國聯通並不滿足僅僅為電信市場帶來競爭,成立以來,在不斷競爭和發展中,中國聯通心系用戶、牢記責任,以自身的高速發展,掀起電信改革的巨浪,推動產業在「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實現了企業和整個電信業的壯大和興盛。
1998年之前,是中國聯通的艱苦創業階段。這一階段,公司發展的基礎十分脆弱。四年多時間里,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公司幾任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嘔心瀝血,在壟斷的電信市場上破土開荒,按照「無線起步,移動先行」的方針,邊組建、邊建設、邊發展,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了國家第二個公眾移動通信網,發展了142萬行動電話用戶,鋪設了近萬公里光纜,艱難地站穩了腳跟,並帶給用戶以「低櫃台服務、即買即通」為代表的全新服務理念。公司經過艱苦創業,在電信領域引入了競爭,並奠定了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然而,公司依然面臨艱難的生存環境。
1999年,以公司的重組為契機,中國聯通進入了跨越發展階段。當年2月10日,國務院對中國聯通公司領導班子作出重大調整,任命楊賢足為中國聯通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信息產業部任命王建宙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萃鳴為公司副總經理。這次對中國聯通公司領導班子的調整和充實,是信息產業部組建以後,按照政企分開、引入競爭、促進發展、打破壟斷的原則,結合中國電信重組工作作出的重大舉措。
在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公司領導班子緊緊抓住機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重要指示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加快發展。四年多時間里,公司清理了「中中外」項目,完成了資產重組,實現了境內外上市,建成並開通了CDMA網路。公司以「兩新兩高一綜合」(建立新機制、建設新網路、採用高技術、實現高增長、發展綜合業務)的總體發展戰略為指導,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國內電信市場的競爭主體之一。
(次小標題)資本運作大手筆
作為一家新興電信運營企業,1999年以後,隨著初裝費和入網費取消,除了享有靈活的資費政策外,中國聯通不可能像傳統電信運營商那樣依靠政策得到足夠的發展資金。在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公司領導班子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確立了重塑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市融資、再造公司發展基礎的改革思路。
第一步,徹底清理「中中外」項目,明晰產權關系。1999年起經過一年多610次艱苦談判,中國聯通取得了項目資產的全部權益,並按政策償還境外投資者146億元,所用資金全部由中國聯通貸款解決,沒有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
第二步,對資產進行戰略性重組,調整股東結構。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方案,先後完成國信尋呼成建制劃入、增加國家資本金、原有股東增資等,公司資本金增加到158.8億元,國家股佔79.18%。中國聯通從此成為國家有效控股的大型股份制電信運營企業。
第三步,在海外上市,引入國際公司治理規范,實現公司治理結構與國際的接軌。2000年6月,中國聯通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整體上市,分步實施」的原則,首先在香港、紐約兩地成功上市,籌集資金56.5億美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並進入全球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史上的前十名。巨額資金的獲得,極大地推動了聯通的發展。一年後,由於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快速的發展,中國聯通股票便被破格列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
第四步,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擴大股權和融資基礎。2002年10月9日,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融資115億元。成為第一個進入A股市場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並成為國內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最大的企業。所獲資金再次推動了聯通的發展,尤其是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CDMA網路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金支持,使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中國電信業高速發展的成果。
第五步,通過兩次注資,實現了公司核心業務的「整體上市」。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公司先後兩次分別完成9省移動業務和資產的注資。通過兩次注資,公司實現了核心業務的整體上市。
聯通王建宙董事長告訴記者,上市對聯通的意義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上市不僅使聯通擁有了國內外兩個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受到境內外資本市場多重監管的特大國有控股電信企業,聯通在上市的過程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重塑了公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在上市公司引進獨立董事,並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規范了法人治理結構。今天,中國聯通已成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規范治理的綜合電信運營企業。
(次小標題)網路建設邁大步
近十年來,中國聯通建成了覆蓋全國、聯通世界的綜合通信網路。1999~2003年,為適應市場需要,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通信網路基本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多億元,年均投資規模達到400多億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建成了覆蓋全國、總容量1.2億戶的移動通信網路,其中,2001年僅用半年多時間,建成開通了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CDMA移動通信網路,其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在世界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前所未有。2003年3月28日,中國聯通又將CDMA網路整體升級到CDMA 1X。目前,公司正在加快CDMA精品網建設步伐。公司建成開通光纜干線57萬公里。在國內率先採用統一的基礎網路平台技術,建成具有聯通特色的全國性長途電話網、數據通信網和互聯網,開通了IP電話、互聯網、視頻會議系統、可視電話系統等業務,真正實現了綜合業務的一體化服務。在香港、美國設立了電信運營企業,積極開展當地業務。
經過近十年特別是近五年的大規模建設,公司的各種通信網路實現了全國性覆蓋,具備了與其他運營公司競爭的網路能力,促進了公司綜合業務優勢的發揮和市場佔有率的穩步上升,對於形成電信市場有效競爭格局,提高服務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8年到2003年,公司在國內電信市場的收入份額由1.1%上升到14.5%。公司行動電話用戶高速增長,從1998年底的142萬戶迅速增加到2004年5月初的1億戶,用戶市場佔有率擴大到近35%。
(次小標題)機制創新增活力
「一旦沖破資金瓶頸,機制創新便成為必然。」中國聯通董事長兼總裁王建宙說。
在重塑治理結構的同時,中國聯通深化「用人、用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企業內部用人機制和收入分配製度,公司大力推行企業的現代化管理。
幾年來,中國聯通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以人才領先推動公司發展。在用人機制上,積極推行「幹部聘任制」、「職務任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將幹部的年度業績考核與其任用緊密結合,通過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大范圍調整中層幹部。在人才引進上,從2000年起,公司連續3年共拿出27個高級管理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先後近4000人報名應聘,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所招聘人員分別在公司總部各部門和省級分公司擔任總經理、副總經理。2003年,國資委面向全球公開招聘中國聯通兩位副總裁,使得公司在公開招聘高級管理人員方面邁出了更大的步伐。此外,公司還建立了國內電信運營企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立了聯通學院,大力培養公司各種急需人才。目前,在聯通4萬多名員工中,本專科以上學歷員工所佔比例達到77%,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員工比例達到21%,高級管理人員中碩士、博士比例達到28%。
同時,中國聯通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積極穩妥地進行勞務用工社會化改革。全面建立報酬與貢獻掛鉤、收入能增能減的薪酬制度,以崗定薪、崗變薪變,使員工的待遇與業績緊密掛鉤。向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業務骨幹授予股票期權,激勵其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人事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在中國聯通營造出了積極向上、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
在國際著名管理咨詢公司的幫助下,吸收國際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結合公司實際,創新公司組織結構,按照業務單元與共享服務單元相結合的原則,調整、優化總部和300多個分公司的內部機構設置。公司推行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學習國際經驗,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績效考核辦法。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對資本性開支實行統一規劃和集中控制。強化財務管理,嚴格控制資本性開支、工程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和資金利用率。實行嚴格的審計控制,內部審計與聘請國際咨詢公司審計並舉。
(次小標題)技術業務雙創新
技術和業務創新是通信運營企業不斷發展的源泉。十年來,中國聯通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通信技術的發展,不斷採用先進的技術,開展技術創新和業務,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產力,開發適銷對路的各種電信業務。
當模擬技術盛行時,剛剛成立的中國聯通率先採用當時先進的GSM數字蜂窩技術建設移動通信網路。在CDMA建設方面,根據中國用戶的習慣,獨創了CDMA機卡分離技術。為協調GSM和CDMA兩網的發展,中國聯通又開創性地開展GSM 1X技術試驗,成功地開發出了「G&C移動雙模系統」。這一「雙模系統」於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並以「世界風」為品牌全面推向市場。該系統建成後,具有三大功用:一是使GSM用戶能夠享受CDMA 1X的高速數據服務,二是實現CDMA用戶的全球漫遊,三是彌補G網和C網的覆蓋不足。這將極大地方便廣大移動用戶尤其是目前的雙機雙卡用戶,給他們帶來全新的移動通信體驗。
利用先進的技術,中國聯通通過與高通、SUN以及眾多SP/CP合作,開發出了豐富多彩、深受用戶喜愛以「聯通無限」為總品牌的增值業務。類似的WAP2.0業務、流媒體業務等增值業務,也將很快推向市場。
在統一網路平台上,中國聯通採用ATM+IP技術,建立了統一的多業務網路平台(China Uninet)。在朱高峰院士主持的該網路平台項目技術鑒定會上,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CHINA UNINET為向下一代網路過渡走出了一條新的技術發展路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基於這一網路的IP電話、在線通等業務,一推向市場就受到廣大用戶的熱烈歡迎。
在視訊網路方面,中國聯通採用世界先進H.323技術,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視訊網路系統,並推出了具有聯通特色的「寶視通」業務。在去年抗擊「非典」的戰斗中,這一系統發揮了重大作用。
多年來的技術創新,不僅使中國聯通的通信能力和生產力不斷提高,也大大提升了中國聯通的技術領先優勢和競爭優勢,大大增強了中國聯通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次小標題)企業文化有特色
十年來,中國聯通積極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逐步形成了以「競爭、創新、激情、誠信」為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
競爭於聯通與生俱來。面對艱難的創業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充分發揮企業各級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建立健全各級黨組織和黨內民主生活制度,開展「青年文明號」、「心系用戶、服務創優」、勞動競賽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司全體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必勝的志氣、蓬勃的朝氣、開拓的銳氣、高昂的士氣」,全面參與市場競爭,頑強拼搏、奮力追趕,形成了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良好企業風貌。
(三)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然,作為一家發展中的新興運營商,今天的中國聯通公司成立時確立的目標——建成「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市場競爭主體還有距離,與國際一流電信運營企業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據介紹,從聯通公司內部看,一是仍處於大投入、高增長階段,利潤率還不高,需要努力提高效益水平;二是企業基礎管理需要不斷加強,網路優化、運行維護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和不足;三是員工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為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需要加快建設一支懂技術、懂業務、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隊伍。四是公司的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增強。
從公司外部看,面臨許多外部環境的挑戰:首先,中國聯通作為新興的電信運營企業,與原壟斷企業的競爭實力和市場佔有率相差懸殊,電信市場公平、有效的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其次,電信市場上不規范競爭甚至惡性競爭頻繁發生,中國聯通等新興運營商的正常發展受到阻撓。再則,網間結算政策對聯通來說負擔較重。尤其是固話運營商發展「小靈通」業務以來,網間結算方式對移動運營商、特別是中國聯通這樣的新興移動運營商的影響越來越大。此外,互聯互通仍然是制約公司發展、影響電信行業公平競爭的重要問題之一。
十年奮斗,奠定了中國聯通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面對困難,聯通人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當前,中國聯通正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弘揚聯通特有的「競爭、創新、激情、誠信」的企業文化,開拓創新、奮力拚搏,確立了力爭在2005年前後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爭取早日成為國務院提出的「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市場競爭主體,進而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電信運營企業。
可以參考其他網站: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4/200510/9929.html
3. 為什麼中國聯通固定資產80%多
基站多。通信行業基站佔大頭。信號看不見摸不著不算資產。
4. 中國聯通系統不能顯示日報表怎麼辦
(一)以改革促發展
應該說,中國聯通的成立是我國電信市場改革的產物。中國聯通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打破電信壟斷堅冰的重任。
十年前,黨中央、國務院為在我國電信行業深化改革、打破壟斷批准成立中國聯通,這一重大舉措是我國電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產業,中國電信業仍處於壟斷狀態,電信業務的發展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
在電信業巨變的前夜,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新的技術可能性、全球信息產業變革的潮流、政府開放市場的決心、消費者意願、各種專家意見和廣泛的輿論壓力等,合成了一股難以違抗的力量——中國電信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引入競爭機制。
面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電信業改革必然波及到對整個社會通信資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廣泛的探討與論證中,原機械電子部、電力部和鐵道部聯合組建新通信公司的方案逐漸引起各方關注。組建新公司的初衷是充分發揮這些部委在專用通信網之外的富餘通信能力,為國內通信產品製造業創造新的生存和發展條件,通過調動專網和製造業兩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為公眾通信服務。
為盡快組建聯合通信公司,三部委成立聯合領導小組,開展了一系列調查、論證及研討工作。與此同時,黨中央國務院對電信業打破壟斷、開放市場的決心已定。中國聯通的組建脈絡逐漸清晰。
1993年12月14日,組建方案歷經兩年的艱難曲折,終於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國務院正式發出國函[1993]178號文《國務院關於同意組建中國聯合通信公司的批復》,同意由電子部、電力部、鐵道部共同組建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明確聯通公司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組建,是一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享有長話(對鐵道、電力專網進行改造、完善,提供長話)、市話(在公用市話網覆蓋不到或市話能力不足的地區)、無線和電信增值業務運營權。
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釣魚台舉行。自此,中國聯通邁上了改革發展的艱難征程。
要完成「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重任,就要盡快形成與主要電信運營企業「旗鼓相當,各具特色」的實力,成為我國電信市場競爭主體之一。「競爭主體」意識,是新興電信運營企業敢於與原主體運營商同台競技的挑戰意識,是提升整體實力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意識,是實現超常規、跨越式騰飛的發展意識,是在市場競爭格局中做大做強做優的定位意識。「競爭主體」意識所期盼的結果,不是由反壟斷而再次成為壟斷,而是要實現與國內兄弟運營企業的公正、公平的競爭;不是以吃掉對方為最後目的,而是創造出多極化、活力化而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不是兄弟企業之間的互相血拚,而是在面對更激烈的國際競爭浪潮前,能夠磨練出「與狼共舞」的本領。
在中國聯通競爭的強烈沖擊下,電信競爭格局在拆分和重組中迅速形成。各運營商紛紛採用新技術,積極開展業務和服務創新,主動改善服務質量,努力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正是有了中國聯通的競爭,我國電信業務內容迅速豐富,服務質量大大提高,業務資費不斷降低,各運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不斷改善。競爭給用戶帶來新的選擇,也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的繁榮。
(二)在改革中發展
當然,中國聯通並不滿足僅僅為電信市場帶來競爭,成立以來,在不斷競爭和發展中,中國聯通心系用戶、牢記責任,以自身的高速發展,掀起電信改革的巨浪,推動產業在「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中發展」,實現了企業和整個電信業的壯大和興盛。
1998年之前,是中國聯通的艱苦創業階段。這一階段,公司發展的基礎十分脆弱。四年多時間里,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公司幾任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嘔心瀝血,在壟斷的電信市場上破土開荒,按照「無線起步,移動先行」的方針,邊組建、邊建設、邊發展,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了國家第二個公眾移動通信網,發展了142萬行動電話用戶,鋪設了近萬公里光纜,艱難地站穩了腳跟,並帶給用戶以「低櫃台服務、即買即通」為代表的全新服務理念。公司經過艱苦創業,在電信領域引入了競爭,並奠定了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然而,公司依然面臨艱難的生存環境。
1999年,以公司的重組為契機,中國聯通進入了跨越發展階段。當年2月10日,國務院對中國聯通公司領導班子作出重大調整,任命楊賢足為中國聯通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信息產業部任命王建宙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石萃鳴為公司副總經理。這次對中國聯通公司領導班子的調整和充實,是信息產業部組建以後,按照政企分開、引入競爭、促進發展、打破壟斷的原則,結合中國電信重組工作作出的重大舉措。
在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公司領導班子緊緊抓住機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重要指示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加快發展。四年多時間里,公司清理了「中中外」項目,完成了資產重組,實現了境內外上市,建成並開通了CDMA網路。公司以「兩新兩高一綜合」(建立新機制、建設新網路、採用高技術、實現高增長、發展綜合業務)的總體發展戰略為指導,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國內電信市場的競爭主體之一。
(次小標題)資本運作大手筆
作為一家新興電信運營企業,1999年以後,隨著初裝費和入網費取消,除了享有靈活的資費政策外,中國聯通不可能像傳統電信運營商那樣依靠政策得到足夠的發展資金。在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公司領導班子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確立了重塑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市融資、再造公司發展基礎的改革思路。
第一步,徹底清理「中中外」項目,明晰產權關系。1999年起經過一年多610次艱苦談判,中國聯通取得了項目資產的全部權益,並按政策償還境外投資者146億元,所用資金全部由中國聯通貸款解決,沒有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
第二步,對資產進行戰略性重組,調整股東結構。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方案,先後完成國信尋呼成建制劃入、增加國家資本金、原有股東增資等,公司資本金增加到158.8億元,國家股佔79.18%。中國聯通從此成為國家有效控股的大型股份制電信運營企業。
第三步,在海外上市,引入國際公司治理規范,實現公司治理結構與國際的接軌。2000年6月,中國聯通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整體上市,分步實施」的原則,首先在香港、紐約兩地成功上市,籌集資金56.5億美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並進入全球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史上的前十名。巨額資金的獲得,極大地推動了聯通的發展。一年後,由於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快速的發展,中國聯通股票便被破格列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
第四步,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擴大股權和融資基礎。2002年10月9日,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融資115億元。成為第一個進入A股市場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並成為國內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最大的企業。所獲資金再次推動了聯通的發展,尤其是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CDMA網路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金支持,使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中國電信業高速發展的成果。
第五步,通過兩次注資,實現了公司核心業務的「整體上市」。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公司先後兩次分別完成9省移動業務和資產的注資。通過兩次注資,公司實現了核心業務的整體上市。
聯通王建宙董事長告訴記者,上市對聯通的意義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上市不僅使聯通擁有了國內外兩個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受到境內外資本市場多重監管的特大國有控股電信企業,聯通在上市的過程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重塑了公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在上市公司引進獨立董事,並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規范了法人治理結構。今天,中國聯通已成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規范治理的綜合電信運營企業。
(次小標題)網路建設邁大步
近十年來,中國聯通建成了覆蓋全國、聯通世界的綜合通信網路。1999~2003年,為適應市場需要,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通信網路基本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多億元,年均投資規模達到400多億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建成了覆蓋全國、總容量1.2億戶的移動通信網路,其中,2001年僅用半年多時間,建成開通了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CDMA移動通信網路,其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在世界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前所未有。2003年3月28日,中國聯通又將CDMA網路整體升級到CDMA 1X。目前,公司正在加快CDMA精品網建設步伐。公司建成開通光纜干線57萬公里。在國內率先採用統一的基礎網路平台技術,建成具有聯通特色的全國性長途電話網、數據通信網和互聯網,開通了IP電話、互聯網、視頻會議系統、可視電話系統等業務,真正實現了綜合業務的一體化服務。在香港、美國設立了電信運營企業,積極開展當地業務。
經過近十年特別是近五年的大規模建設,公司的各種通信網路實現了全國性覆蓋,具備了與其他運營公司競爭的網路能力,促進了公司綜合業務優勢的發揮和市場佔有率的穩步上升,對於形成電信市場有效競爭格局,提高服務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98年到2003年,公司在國內電信市場的收入份額由1.1%上升到14.5%。公司行動電話用戶高速增長,從1998年底的142萬戶迅速增加到2004年5月初的1億戶,用戶市場佔有率擴大到近35%。
(次小標題)機制創新增活力
「一旦沖破資金瓶頸,機制創新便成為必然。」中國聯通董事長兼總裁王建宙說。
在重塑治理結構的同時,中國聯通深化「用人、用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企業內部用人機制和收入分配製度,公司大力推行企業的現代化管理。
幾年來,中國聯通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以人才領先推動公司發展。在用人機制上,積極推行「幹部聘任制」、「職務任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將幹部的年度業績考核與其任用緊密結合,通過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大范圍調整中層幹部。在人才引進上,從2000年起,公司連續3年共拿出27個高級管理職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先後近4000人報名應聘,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所招聘人員分別在公司總部各部門和省級分公司擔任總經理、副總經理。2003年,國資委面向全球公開招聘中國聯通兩位副總裁,使得公司在公開招聘高級管理人員方面邁出了更大的步伐。此外,公司還建立了國內電信運營企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立了聯通學院,大力培養公司各種急需人才。目前,在聯通4萬多名員工中,本專科以上學歷員工所佔比例達到77%,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員工比例達到21%,高級管理人員中碩士、博士比例達到28%。
5. 對中國聯通發展意見
中國聯通近些年集團客戶業務高速發展實踐表明,借勢政府主管部門、借力產業鏈合作夥伴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當前,智慧城市、中小企業信息化都是各級各地政府部門著力推動的事情,有著較好的政策扶持,市場前景廣闊。經過三年來的實踐,中國聯通成功打造了超過50項行業信息化應用標桿產品,已經與近200 個城市(城區)的地方政府達成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力推「班班通」,構建教育信息化生態圈,與14個省份達成共建協議,業務覆蓋超過17萬個班級;聚合優勢資源產業鏈,已發展汽車信息化用戶380萬、無線監測與監控用戶560萬、移動辦公及移動執法用戶1400萬,推動了行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在中小企業市場領域,中國聯通的收入在整個集團客戶市場收入中占據了半壁江山。去年下半年,中國聯通整合資源,利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升級了面向中小企業的「寬頻商務」平台,力爭到2016年將該平台打造為行業內領先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品牌。業內專家也非常看好中國聯通在「智慧城市、熱點領域、中小企業」三個板塊的表現。此次大會上,中國聯通現場簽約「藍信」、「互動寶寶」合作應用,並對多家合作夥伴進行了表彰,向各行業信息化應用企業發出了合作邀請。
專家認為,4G時代已經到來,伴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行業應用產品涉及的層面更多,產品內涵更深,只有與產業鏈各方更緊密結合才能共同拓展行業應用的藍海。中國聯通表示,2014年將圍繞「移動寬頻領先與一體化創新」戰略,重點布局「智慧城市、熱點領域、中小企業」三大板塊:依託十個大型雲基地提供智慧城市雲孵化;聚焦電子政務、教育信息化、遠程保健與電子病歷、汽車信息化、司法矯正、智慧城管、工地及國土資源監控、社區金融及展業應用、可穿戴裝備及智能表具、移動傳媒這十大熱點領域,開創推廣班班通、企業藍信、互動寶寶、融信通、移動傳媒、企業移動數據800等創新應用產品;依託寬頻商務中小企業雲平台,廣泛承載標准化信息應用,布局中小微企業雲服務市場。
中國聯通表示,面向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終端廠商、設備製造商、信息與內容提供商、平台系統服務商在行業應用領域的合作,創新多種合作模式、開放雲孵化、協同拓展市場,共創行業應用4G時代的新繁榮。
6. 關於以固定資產投資的處理,請高手指教
你的這個借:固定資產清理 1923.08 (10萬/1.04*0.04*50%)
貸:應交稅金-應交銷項稅 1923.08 (10萬/1.04*0.04*50%)
多餘,銷售固定資產,售價未超過原值,不交增值稅的
根據財稅(2002)29號文件規定:納稅人銷售舊貨(包括舊貨經營單位銷售舊貨和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應稅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br>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解釋,「應稅固定資產」是指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時不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br>第一、屬於企業企業固定資產目錄所列貨物;
<br>第二、企業按固定資產管理,並確以使用過的貨物;
<br>第三、銷售價格不超過其原值的貨物。
<br>
<br>根據上面規定你企業銷售舊設備,如果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就免徵增值稅,如果有一個條件不具備就按照銷售額依4%的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7.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是哪個職能部門負責管轄的
一般大型點的工業企業都有工程部門,專門負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小型企業的話基本是屬於維修部門的范圍。
8. 固定資產投資是什麼意思請說的通俗一點,謝謝!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變化情況。包括房產、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企業用於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等。
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固定資產再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
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

項目建設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擅自修改經審查合格的節能設計文件,降低節能標准。項目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時,應當包括節能驗收專項記錄。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建築節能施工標準的要求進行施工,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建築節能標准、節能設計文件、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及監理合同對節能工程建設實施監理。對達不到節能設計要求的工程,應當要求施工單位予以糾正。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建築節能的監督檢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時,應當審查建設單位提交的竣工驗收報告是否包括節能驗收專項記錄。
9.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宏觀經濟學中的「投資」是一回事嗎
投資,包括資金投資(現金或銀行存款)、股票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投資等等。固定資產投資則是其中一部分,比如用機器投資、土地投資、廠房投資、等等。
政府所講的投資則是包含所有形式的投入,政府所講的固定資產投資,則是修建鐵路、公路、興建水庫、建設房屋等等。
一個是廣義的,一個是專業的。
10. 什麼是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變化情況。包括房產、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企業用於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等。
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
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即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固定資產再生產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

(10)中國聯通固定資產投資責任擴展閱讀:
定義
新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為日常生產活動的一部分,發生的大修理費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現行投資管理體制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凡屬於大修理、養護、維護性質的工程(如設備大修、建築物的翻修和加固、農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庫、鐵路大修等)都不納入固定資產投資管理,也不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通過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活動,國民經濟不斷採用先進技術裝備,建立新興部門,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和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增強經濟實力,為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創造物質條件。這對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