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亞太葯業引入戰略投資

亞太葯業引入戰略投資

發布時間:2021-04-25 12:23:23

❶ 上月未解決的問題工作思路及方法

按照管委會的統一部署,我局於今年1月成立,負責全區招商引資、企業籌建綜合管理服務工作。在管委會、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以部門成立為重要契機,鉚足創業動力,創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務能力,一方面充分整合全區招商資源,構建以管委會為主導的招商體系,以「新知識、新技術、新業態」為方向,科學謀劃「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另一方面打造覆蓋投資項目跟蹤、洽談、落地、審批、籌建、投產各重要節點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開了全區招商引資與企業建設高度整合、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現將上月有關工作的執行和落實情況以及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報告如下:
我局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核心工作任務,今年上半年共完成項目接待250次,開展國內外招商活動35次,其中海外招商7次,國內招商28次。通過密集的項目洽談、跟進及落實,促使全區招商引資呈現出「儲備一批,洽談一批,落地一批」的良好態勢。
(一)項目跟進落實情況
1、對190個重點項目實行「靶向招商」。我局根據目標項目的定位及洽談進展,建立了囊括190個重點項目的項目庫。這批項目注冊資本約490億元,投資總額約1320億元,平均投資密度約1510美元/平方米,預計達產產值及營業收入約6240億元,達產稅收約300億元。落實這批項目,約需用地面積10.5平方公里。我局對這批項目作了系統分析,進行規范化、程序化管理和動態更新,並堅持「總部項目優先引進、投資大戶重點落實」的原則,明確責任處室及跟進專員,制定「靶向招商」策略,力爭年內落實100個重點招商洽談項目。
2、推薦60個項目通過區重點項目評審會評審。按照管委會項目評審的要求,我局在今年上半年共推薦60個項目通過區重點項目評審會評審。這批項目注冊資本約210億元,投資總額約660億元,平均投資密度約1400美元/平方米,預計達產產值及營業收入約4895億元,達產稅收約155億元。我局對每個項目進行了考察,研究項目投資需求、用地規劃,綜合考慮項目產業類別、產業集聚、土地利用效率、環境影響、基礎設施配套要求等特性,以及用地手續、征拆情況等因素,徵求專家及相關單位意見,並與規劃國土部門充分溝通,為投資者量身定做項目選址方案,加速項目投資步伐。同時,我局力促一批項目尤其是總部項目盡快在我區注冊,迅速為我區「保增長」工作作出貢獻。
3、推薦34個項目通過區用地會評審。今年上半年,我局共推薦34個項目通過區項目用地會評審或進駐載體。為加快這批項目在我區落地,並實現全區土地利用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我局嚴格執行項目用地評審制度,聯合規劃國土局及時盤整土地存量,對擬入駐項目進行篩選排序,加快落實項目用地,並督促項目方盡快啟動項目建設。
(二)項目投資落實情況
1、內資項目投資落實情況
我局積極推動廣東德潤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千龍投資管理中心、浩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朗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景泰富)、廣州傑瑞置業有限公司(綠地)、廣州廣泰投資有限公司(泰康人壽)、廣東豐樂集團有限公司、天翼愛音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17個重大內資項目落地,並已完成工商注冊。這批項目注冊資本共21.45億元。
2、外資項目投資落實情況
2013年上半年,我區共批准新設外商投資項目53個。其中,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的項目12個;批准增資項目44個,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4個。
(1)合同利用外資情況
由於我區工業用地稀缺,外資工業項目難以落地,因而外資項目的報批工作存在困難,今年合同外資指標呈下降態勢,一季度的下降幅度為53%。我局積極與招商公司及項目方協調溝通,加速項目落實投資,今年上半年,我區合同利用外資達11.63億美元,同比增長4.5%。
(2)實際使用外資情況
今年,我區確定的實際外資年度指標為10億美元。今年以來實際外資一直呈平穩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我區實際使用外資為7億美元,同比增長4.8%。
(三)招商的主要做法
1、及早部署招商工作,凝聚工作合力。
我局成立伊始,即根據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明確了各處室的工作分工和任務目標。其中,投資處全面負責研究國際投資動態和區域招商動態,對招商項目進行綜合動態管理,出台招商政策,提升招商「軟實力」;歐美處、亞太處主要以世界500強及重大外資項目為目標開展海外招商;內資處主要面向中央和省重大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以及重大科技項目為重點開展國內招商;投資促進中心主要負責落實「教育樞紐」、「院士專家創新創業項目」、「電子商務項目」等重大專項的招商工作;企業籌建處在招商項目洽談時就提前介入,使企業提前做好各項籌建工作準備,在項目投資確定後就能快速啟動建設。全局上下圍繞今年初確定了10方面34個具體工作任務,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迅速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2、採取「走出去」戰略,與各大招商機構形成對接機制,拓寬招商資源。
(1)主動出擊,圍繞世界前沿的各大跨國公司開展招商。我局上半年赴香港、美國、台灣、加拿大、韓國、德國、瑞士及烏克蘭開展了7次海外招商活動,拜訪安美特總部、卡爾蔡司光學總部、西門子集團總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附屬醫院、義大集團總部等,與企業總部高層直接對話,洽談重點投資項目;赴北京、上海、蘇州等地開展了5次圍繞跨國公司的國內招商活動,密集走訪卡夫、三星集團、三星物產、LG商事等跨國公司中國區總部,推進了相關項目洽談進度;拜會了20多家在區內投資的跨國企業,如加特可、三葉電機、太平洋馬口鐵、本田汽車等,與其洽談新投資項目。
(2)與各國駐穗領館、各國商會或協會等機構聯絡對接,拓寬國際招商資源。我局與廣東科技企業合作促進會(烏克蘭獨聯體)、歐盟華南商會、英國貿易投資署、英國駐廣州領事館、倫敦投資發展署及英國商務、創新與技能部創新司等海外商務機構密切聯系,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共同促進重大海外投資項目進駐我區;與仲量聯行、高力國際、普華永道等專業咨詢機構建立專人對接關系,了解各大行業龍頭企業發展動態,廣泛搜集項目線索。
(3)與知識城合資公司建立聯合招商機制,藉助其資源優勢開展招商活動。我局與知識城合資公司確定兩周一次的項目對接機制,建立聯合資源共享、聯合招商的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了圍繞世界500強的招商計劃,並聯合在香港舉辦專場推介會。在合資公司的協助下,本田汽車研發全球商流中心、加拿大InterHealth醫療產業基地等項目推進順利。
3、充分運用省市區招商力量,凝聚招商工作合力。
(1)積極爭取商務部等國家部委支持,建立項目引進的對接溝通機制。我局先後3次赴北京,拜訪國家商務部產業司、歐洲司、亞洲司、美大司、西亞司、外資司及投資促進事務局等部門,獲取了各國及地區的產業發展動向和經貿信息,並利用商務部資源參加了4月上旬澳大利亞經濟論壇,收集部分項目的投資線索。同時,我局設立了北京招商辦事處,定期收集信息,強化溝通,組織策劃針對國家重點項目的招商活動,力爭國家重大專項或重點項目的布局及落戶到我區。
(2)與省市招商部門保持密切聯系,獲得了許多第一手的招商信息。我局牽頭推動我區與省外經貿廳簽訂招商合作備忘錄,建立定期會商、項目引進共享、宣傳推廣、平台共建等機制,並派駐招商人員到省外經貿廳交流學習。通過省外經貿廳的渠道,邀請英國商會代表團訪問了我區並洽談合作項目。同時,我局多次走訪了省經信委、市外經貿局、市科信局等單位,拓寬了招商平台,收集了一批潛在項目的線索。
(3)積極通過廣州市平台宣傳推介我區,擴大我區招商引資的影響力。我局組織推薦15個項目在3月28日召開的「新廣州·新商機」招商推介會上簽約,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中國智能骨幹網華南核心節點、浙江大學廣東工業技術研究院、富力地產知識城商業配套項目等具有較大影響力項目,部分項目還由市主要領導代表簽約,大大擴大了我區招商引資的品牌影響力。會後,我局進一步強化簽約項目的跟蹤洽談,加速項目投資步伐。
(4)整合全區招商力量,凝聚工作合力。我局陸續安排招商人員走訪區內各招商公司,向招商公司推介全區的投資環境、產業發展規劃及政策,並建立聯合招商機制,及時掌握和了解招商公司的項目線索和資源。通過招商公司平台先後引進了愛司凱研發中心及總部項目、廣東中投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項目。
4、優化產業用地和載體空間布局,提高招商的針對性。
(1)實施「凈地招商」。我局聯合規劃國土部門,研究制定年度產業項目的供地計劃,並據此確定項目落地計劃,尤其是針對每一塊完成征拆、清表、平整的「凈地」,根據其產業規劃「有地」放矢進行招商。
(2)針對知識城、生物島等重點區域規劃招商。在知識城招商方面,我局認真研究知識城的園區布局,在知識城起步區內,按照產業集群的發展理念,優化現有的產業項目布局,形成高端產業的聚集區;在知識城起步區外,根據各個功能區的定位及用地指標,有針對性地引進產業鏈高端環節的項目。在生物島招商方面,我局與生物島籌建辦、生物島公司、規劃國土局等共同研究確定生物島載體招商計劃,並共同研究確定個別購地自建項目的供地模式,促進項目落戶。
(3)統籌科學城等區域的樓宇招商。我局牽頭制定總部經濟區、A組團、孵化器、加速器、生物島標准產業單元的項目進駐審批程序調整方案報管委會,進一步精簡項目准入審批流程。對總部經濟區和A組團的物業情況、企業入駐情況、空置場地情況、正在申請辦理落戶項目情況進行梳理,迅速為德正資源總部等10多個項目辦理注冊並進駐樓宇。
5、加快兌現企業扶持資金,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提升招商引資的營商環境和「軟實力」。
(1)加快兌現企業扶持金。我局今年1月成立以後,根據職能迅速與經發局交接了企業扶持金的發放工作。我局對接收過的109家企業扶持獎勵材料進行了認真梳理和研究。經專題請示管委會,管委會明確由我局與企業協商,通過簽訂「保增長」協議的形式發放扶持資金。我局現正與有關企業逐一洽談落實發放扶持資金事宜。截止目前為止,我局已向樂金顯示、富美斯、鋼花機電、養志等8個企業發放資金共計約6.34億元。這一長期未解決的問題取得較大突破,穩定了我區重點企業的投資方的信心。
(2)制定強有力的招商引資政策。我局牽頭起草了我區《鼓勵引進重點產業項目暫行辦法》,於6月26日通過區常委會審議。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重點企業「三管齊下」的獎勵(一次性獎勵;按照企業的年銷售收入給予經營貢獻獎;對重點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給予獎勵)。這一政策填補我區招商政策的空白,為我區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3)優化投資審批流程。推動審批流程再造,能並則並、該減則減,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將行政許可備案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間壓縮50%以上。經過對在行政服務中心備案的5項審批事項進行認真梳理,已將該5項行政審理事項的時間各自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一般審批事項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同時,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狠抓工作作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企業服務的氛圍,為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了優質的政務服務環境支撐。我局還積極配合區國稅、地稅治稅行動,提供我區股權轉讓企業名單,追討回一定額度的稅收,增加我區稅收收入。
(四)招商引資的主要特點
1、優先落實總部項目,迅速為全區「保增長」作貢獻。
總部經濟項目具有經濟效益好、見效快的特點,我局在年初確定了新引進10大總部企業的目標,並組織總部企業座談會,積極走訪各大總部企業洽談投資合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1)已通過項目評審會的總部項目有18個,包括:山煤德正總部、立信總部、南洋電纜新設項目、中國建材集團認證華南基地項目、浩藍研發中心及總部項目、力鑫葯業研發中心及總部項目、智慧電子生產基地及總部項目、柏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美國海鷹公司中國區總部、本田汽車研發全球商流中心、江河綠色科技總部項目、安利總部項目、銳豐文化產業科技中心及總部項目、粵電集團總部基地項目、廣電計量中國總部及華南檢測基地項目、鷹仕達(中國)有限公司總部項目、金域集團總部項目、廣州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及總部項目。(2)正在洽談落實的總部項目20個。包括:海印集團、南方石化、4399網游、博納生物、施耐德等。我局將力促這20個項目今年內落戶我區,迅速為我區作出經濟貢獻。
重點總部企業項目簡介及引進情況:
(1)山煤德正總部項目。該項目包括德正資源總部、鴻駿投資總部、德潤公司總部、山煤華南總部四大總部項目。我局今年3月獲取山煤德正四大總部項目的投資信息後,通過貼身跟進洽談,為項目解決選址、注冊、前期辦公場地等方面的問題,並推薦該項目通過區項目評審會和用地會確定用地,完成這些工作僅用了約10個工作日。目前,該項目已確定購買總部經濟區A9A10兩棟大樓,其中廣東山煤德潤投資有限公司已於6月22日在科學城總部經濟區舉行落戶慶典儀式。四大總部2013年即在我區實現營業收入270億元,預計2015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❷ 以醫療器械類上市容易,還是以軟膏類上市容易證據呢

我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面臨的問題和認識誤區
一 醫療行業上市需要妥善解決的政策問題

綜合上述,中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剛剛起步,既要有學習消化國外先進經驗的過程,也有自身制度創新和體制重建問題。發展中國醫療行業問題,有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問題,也有產業發育、定位和推動問題。因此,是個必須全面重視的問題治理過程。在推動中國醫療行業上市融資操作中,有必要妥善解決如下問題:
1、國有醫院的產權制度改革問題。在醫院分類經營的過程中,我國國有醫院進入一般性競爭領域里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按照國際化規則和國家社會公共問題應急機制構建要求,現在我國公立醫院正處於從傳統國有醫院向現代醫療服務體系的轉變時期。政府將逐步從醫療服務領域退出,同時在新體制和新機制基礎上,大量組織國有資本重新建立全新的公共醫療機構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社會化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定位在社會醫療福利的公共產品提供上。為此,國有醫院產權制度改革是上市融資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2、解決醫院分類管理不細化問題。國有醫院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沒有失敗,而是公立醫療機構運營機制存在市場化傾向。醫療產業化走的好,走的健康,關鍵是從體制上徹底解決醫院的分類管理問題。作者認為,這是如何對醫療產業進行科學定位的關鍵問題,將社會事業和商業產業問題的邊界問題說清楚、講明白了,這些問題就好辦了。
3、加快醫療行業發育的投資環境建設問題。抓緊醫療產業政策的法規與制度建設,形成有利於國民經濟與社會健康發展的產業格局是當務之急;同時還要在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性和維護社會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功能的基礎上,大量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和醫療技術、人才和充裕的資金,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迅速催生醫療產業化。
4、凸顯醫療行業中介組織的社會化自律功能。要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特別是吸取前段醫療體制改革的教訓,把屬於社會化中介組織功能從政府的主管部門中分離出來,歸還給社會,在市場、醫療企業與政府之間架起暢通的橋梁,確保行業自律性成為醫療產業的經濟倫理與行為准則。這樣上市融資才有制度文化的保證。

二 醫院上市需要克服的障礙

面對不斷擴大的醫療消費市場,如果能通過上市而獲得大量資金,來建設醫療網點、更新醫療設備、提高技術水平、擴大市場份額,對很多醫院是求之不得的,眾多民營醫院更是飽受資本短缺之苦,十分盼望能上市融資,但醫院上市存在重重阻攔,使醫院與資本市場難於完全牽手。我們發現,中國醫療產業上市條件非常苛刻,上市的難度也非常大。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醫保定點政策制約醫院上市

按照規定,只有營利性的公司制醫院才有上市的可能,盡管社會醫療保險機構不承認在選擇定點醫療機構時對營利性醫療機構採取排斥態度,而根據目前的實際執行情況看,營利性醫療機構一般不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民營醫院和外資醫院長期被排斥在主流醫療消費市場之外。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城鎮患者大部分都希望通過醫保,而不是自己掏腰包看病,這意味享受醫療保險的病人不能到這些營利性醫院就診,因此營利性醫院比非營利性醫院就要白白少一大批穩定的病員。(現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不包括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說法不能得到社會福利部門的證實)。另外,商業醫療保險機構也要求醫院的診療價格盡可能便宜,許多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的營利性醫院因此也很難占據商業醫療保險市場,(從目前各地實際情況看,營利性醫院的大多數並沒有實行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所謂營利性醫院實行高標准服務、高標准收費是一些人的假設)。在目前的醫療市場下,缺少這兩類主要消費群體,對醫院的收入甚至生存都會出現壓力,在生存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時候,醫院首先考慮的自然是生存而非發展。正因如此,在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時候,一些醫院即使符合申報營利性醫院條件,也由於擔心失去醫保病人而申報非營利性醫院,甚至包括一些民營醫院,也申報非營利性醫院。占絕大多數的大型醫院是非營利性醫院,而非營利性醫院是不可能上市的,主流醫療機構不能上市,醫院產業與資本市場的牽手還有待時日。

政府保護傘下公立醫院壟斷,危機意識不足,缺乏上市熱情

公立大醫院在規模實力、技術水平、盈利能力、規范性上都最有上市條件,由於在一個地區的醫療消費往往具有相對壟斷特徵,在地、縣一級的病人主要集中在1、2家較大規模的醫院,在省會以上城市的市場份額則集中在為數不多的三級甲等醫院,造成這種情況是政府對公立大醫院的保護政策,競爭對手難以進入醫療市場。也因為區或區以下醫療機構的人員技術水平、設備條件相對比較差,吸引不了病人,而公立大醫院因良好的品牌效益,吸引地區甚至全國的就診者,以至業務量飽滿甚至超負荷運轉,如北京的協和醫院、同仁醫院、上海的瑞金醫院、長海醫院等都經常出現「半夜排隊掛號看病」甚至黃牛倒賣掛號的現象,這些大醫院即使沒有醫保定點也基本不用擔心生存問題,但由於醫療制度改革的滯後,醫院要擺脫衛生部門這個總院長的管理,成為真正市場化運作的,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法人,還存在許多障礙,暫時的好日子也讓許多醫院缺乏進取心,醫院對通過上市求發展能否一帆風順也存在顧慮,諸多因素影響了醫院的上市熱情。

有意上市的醫院因條件不足受到限制

最希望上市的應該是民營醫院,我們有400多家民營醫院,但大多是從個體診所發展起來的,業務基本以各類專科、中醫或民族醫院為主,大多規模偏小、技術水平低、醫療設備落後、盈利能力弱、管理不規范,雖然有強烈的融資要求,但不能滿足目前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規模、治理結構、管理機制、盈利能力等基本條件。即使是投資45000萬元的三九醫院和投資70000萬元的西安高新醫院,由於醫院成立不久,要在原有的醫療市場分一杯羹,並達到一定的盈利能力,也需要長期的積累,而目前盈利能力的不足也使醫院短期內直接上市受到限制。

醫療市場改革滯後削弱上市優勢

由於政府從有效控制醫保市場的角度,傾向於扶持國有非營利性醫院,即使一些營利性醫院有資金和規模實力,在市場開拓上也很難有作為,如上市公司萬傑高科原打算在北京、西安、青島等地開辦醫院,但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等影響,異地拓展醫療服務很不順利,除北京萬傑醫院開業外,西安醫院的股權大部分都已轉讓,青島萬傑醫院的開業更是未知數。企業上市的最大優勢是可以獲得大量資金來開拓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如果醫療市場還沒有開放到一定程度,即使有資金也未必能佔有市場,沒有市場也意味沒有利潤,而市場投資者對企業的盈利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也迫使醫院管理者不能不充分考慮上市的利弊和自身的利益。

三 海外朋友促進內地醫療機構香港上市及融資

2003年,由香港上市服務中心舉辦的《中國醫院改制院長香港論壇暨推介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據悉,這次國際研討會主要探討通過更好地利用香港國際化醫療投融資的資本市場,來促進內地醫療機構香港上市及融資,並推進內地醫療衛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

投融資改革成關鍵

中國內地醫療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較好地推進醫院體制改革。為了體現保護廣大群眾基本醫療保障的公平原則,國家應該直接投資並開辦部分公立醫院,如區域性的
綜合性醫院等。政府在醫療服務市場中保持一定數量的公立醫院,其目的是認為他們可以起到平抑醫療服務市場價格、引導私立醫院的經營行為等作用。

在此前提下,國家將從部分公立醫院中"退出"。據了解,目前我國醫院90%以上的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那麼,國家如何退出?解決公立醫院的產權明晰問題是關鍵。

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及現中華醫學學會會長曹澤毅在會上指出,一種方式是實行"國有民營"的改革,即對部分公立醫院實行"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革;另一種方式是對部分公立醫院實行股份制改造,引進其他戰略投資者,國有的股權可以以債權方式退出。通過上述方式的改制,將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盈利性或盈利性醫院。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的體制改革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除了稅收政策優惠、社會保障及人事制度改革外,投融資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與會的香港專家也認為,投融資改革首先涉及到如何解決融資問題。一方面,在政府重點支持的部分非盈利性的公立醫院,國家應在財政上予以支持,實行預算財務、發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的免稅債券及政府貼息貸款等融資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政策支持,來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醫院體制改革中,實現公立醫院的產權改革與並購重組,為外資和內地民營資本進入內地醫院創造條件。內地醫院投融資改革需要獲得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金融中心,其資本市場可以為內地醫院投融資改革提供一個解決融資問題的強勢平台。

上市條件基本具備

與會的內地醫院代表紛紛表示,他們參與本次國際性會議的目的是想吸取香港地區及國際上公立醫院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吸引中外資本以合資或合作的方式來參與內地醫院的產權改革,通過對醫院的並購重組來完成轉制,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醞釀並計劃在香港市場上市融資。

霍布金斯大學醫院國際亞太執行總裁奇爾帕表示,霍布金斯大學醫院也非常看好中國內地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前景。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人均醫療消費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非常低,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內地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支出將呈現上升的趨勢,中國內地的醫療服務市場也會以更高的速度增長。

英國投資銀行代表雷亞則更加直接地認為,醫院等醫療機構要進行融資,最好的選擇是上市。與此同時,私人資本已經認識到投資醫院等醫療機構要比投資基金和銀行等回報率來得更高,所以他們為私人資本對醫療機構的融資計劃安排已經佔到其全部融資比重的10%-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醫療機構在吸引私人資本的融資計劃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所以,他鼓勵中國內地醫院等醫療機構到倫敦等資本市場上去上市。

內地醫院改制所創造的巨大市場機會,也吸引了香港投資界的關注。一位香港投資界專業人士暢言,國際醫療機構等外國資本和國內民營企業等國內資本參與內地非贏利性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改制,通過收購兼並、資產重組等方式與現有內地醫院進行合作或合資,來整合內地醫院的豐富資源,內地醫院的市場化改革所顯現的最佳投資機會也必將來臨。

隨著部分內地醫院的改制完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醫院的投資價值也逐步體現,而部分內地醫院也已基本上具備了上市融資的條件。香港作為最為貼近內地的金融市場,H股和香港創業版市場良好的示範效應,也必然會吸引更多內地醫院到香港上市融資。同樣,香港市場也非常看好內地醫療服務市場未來驚人的增長速度,巨大的市場容量及高速增長速度,使香港市場更期待內地醫院企業到香港上市。

四 我國醫療行業商機巨大須防三大誤區

入世以來,一些上市公司憑著敏銳的市場觸覺,開始加大對醫療服務行業的投資力度,如望春花(600645)、金陵葯業(000919)就發布公告稱將籌建或控股醫院。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集團也
有意進入醫療服務行業。這股投資醫療服務產業潮流的出現,說明許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都看到了我國醫療服務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和巨大投資機遇。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這股投資浪潮還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一些投資者沒有看到我國醫療服務業的特殊性,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如果在不具備產業經營的條件和能力的情況下,盲目投資醫療服務行業,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

誤區之一:只要聘請專業醫療人才就能經營好醫院

醫療服務行業專業性很強,具有不可替代性。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不易作出准確的投資判斷,因而常被所謂的醫療專家的意見所誤導。這類醫療專家往往只精通醫療技術,而不熟悉市場規則,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大牌名醫,只希望投資者投入巨資引進尖端設備,希望投資人為其搭建一個施展技術才華的平台,而忽視成本和投資收益率,甚至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如果完全聽這些專家的話,十次決策會有九次是錯誤的。而在資本市場上,有的上市公司熱衷於資本運作而忽視醫院是否盈利,只是把醫療服務產業的概念在市場上炒熱,從投資者手中圈到錢即達到目的。有的醫院長期虧損甚至已經停業,而公司股票卻照炒不誤。業內人士對這種風險看得是很清楚的,如果一意孤行,後果不堪設想,最終打破的將是醫療服務產業化的發展秩序。
要規避投資風險,關鍵要有一支優秀的職業化醫院管理團隊,要有一個好的制度安排來激勵職業經理人發揮經營管理才幹,創造良好的經營業績。同時還要加強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督。啟用能人是選擇院長的一個好辦法。但每個人的能力有限,而組建一個管理團隊,實行總經理領導下的部門總監專業分工負責制比較好。鳳凰醫院集團的管理團隊就是由本土派、海歸派、國內外專業管理人士和技術專家組成。

誤區之二:只要投巨資新建或收購大型三甲醫院、引進尖端設備,就能獲得較高回報

我國一些大型三甲醫院確實在醫療人才、醫療設施、醫療收入上佔有優勢,並在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這是事實。但投資者也要看到,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的特點是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醫療需求單一、醫療機構重疊、服務方式、技術裝備地區差異不大。醫院要開發一個新市場,需具備一定的規模,否則進去後將得不償失,無利可圖。醫院在選址准不準確、醫院規模是否適中、服務定位合不合適、環境設備對不對路、是否滿足顧客需要等等,都需要精心設計、通盤考慮。
另一方面,市場要有現實和潛在的需求,這樣醫院才可能向市場提供適合廣大患者需要的、價格合理的醫療服務,以滿足就醫需求而獲得利潤。目前,許多投資者曾看好的賓館式高檔醫院都遇到了為誰服務、賺哪些顧客的錢的問題。這些高檔醫院找到了當地政府要求參加醫保定點醫院。但即使參加了醫保定點醫院,醫保的費用也不足以支撐這些高檔醫院的日常開銷,每月還要補貼幾百萬元才能維持運轉。因此,只有解決好醫院的定位問題,投資醫院才會有一個良好開端。

誤區之三:醫療服務屬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回報率低,沒有投資價值

20世紀70年代,美國醫療產業迅猛發展,經歷了由分散經營到連鎖經營的發展階段。盡管在1975年至1980年間,美國的醫院數量從最高峰7200家逐漸減少,控股連鎖醫院數卻以每年12.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38家控股連鎖醫院擁有或經營著美國6965家醫院的12.4%,137萬張醫院病床的7.9%。1981年,5個最大的連鎖醫院公司控制了632家醫院和87502張病床。在整個80年代,美國醫院管理公司群體的收入增長率約為13%-14%。而5個主要連鎖醫院公司在80年代前半期的年增長率為25%。美國醫療服務行業的上市公司發展也很快,其價值也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2003年度,在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美國50家業績最佳公司的名單中,醫療保健行業成了最大贏家,制葯和醫療保健公司在排名中佔了主導地位,在其前10名中就有7家這樣的公司。今年榜上有名的醫療和制葯公司共有16家,比去年增加6家。其原因在於美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需要最新的葯物和醫療服務。
當前中國連鎖醫院的發展階段與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醫療市場的發展階段非常相似。2003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是6000億元人民幣,其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但從目前看,中國現有醫院大部分負債較重,設備陳舊,成本較高;中、小醫院很難實現規模經營,盈利能力低,醫院效益差;全國還沒有出現大型的控股醫院管理公司。而醫院的連鎖化經營是中國今後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跨地區經營連鎖醫院,可以有效地降低醫院的經營成本、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連鎖醫院形成經營管理模式後,可以復制、克隆到另一家接管的醫院,使其盡快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盡早跨越醫院盈虧平衡點,進入盈利狀態,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大型醫院連鎖集團,但這不代表今後就不會出現大型醫院連鎖集團。當前,在中國投資收購醫院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改組改造,將會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鳳凰醫院集團旗下的五家醫院中就有三家醫院(北京健宮醫院、大連新世紀醫院、無錫新區醫院)是從改組國有醫院發展而來的。經過精心管理,現在這三家醫院發展態勢均很好。
今後,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改善與提高,人類醫療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以及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費用的大筆投入,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也將不斷擴大。目前中國醫療服務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也正在進行中,這也意味著存在巨大市場機遇。誰抓住機遇,誰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誰就是市場的領先者。可以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將是一個前景美好的朝陽產業。

五 上市公司進軍醫療產業的發展思路

加快醫療體制改革步伐

盡管政府對醫療機構劃分的原則和市場化的目標已經確定,改革也在進行之中,但在具體操作方面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台,可操作性差。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經營營利性醫院有時會遇到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問題,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為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政策保障。

鼓勵發展醫院連鎖集團

連鎖醫院是在核心醫院或醫院集團的領導下,由分醫院經營同類服務的醫療機構。連鎖醫院能夠實現規模化經營,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及規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和經營風險。可以說,醫院連鎖經營是今後國內醫療服務業的發燕尾服趨勢之一。有關部門應鼓勵有實力的國有、民營及外資醫療投資機構以收購、託管、參股、租賃等形式組建醫院連鎖集團,依靠市場力量迅速發展幾十家、上百家大型醫院連鎖集團,增強醫療服務業抵禦風險和自我良性發展的能力。

支持醫療機構融資舉措

2003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上價值投資理念開始盛行,那些管理規范、利潤逐年增長、現金流充裕的藍籌股受到機構及中小投資者的青睞,股價逐步上揚,累計漲幅可觀。而那些只有炒作概念而無業績支撐的公司的股價則持續下跌。在投資者投資理念日趨理性的今天,有關部門應抓住資本市場的有利時機,鼓勵和支持醫療投資公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通過發行新股、實施配股、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債券、企業債券等形式募集資金。既這普通投資者提供一個投資醫療產業獲得豐厚回報的渠道,又可鞏固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基礎,同時客觀上為國內醫療產業提供了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可謂一舉三得。

探索醫療機構參股保險

在國外,營利性醫院的最大市場是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保險客戶。許多人壽保險公司和營利性醫療機構一起通過人壽保險公司接下保單,並以醫療單位定點為營利性醫院的方式共同分享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目前,我國現有的商業醫療保險市場不是很大,但發展潛力奶大。因此,如果醫療投資機構一方面握有醫院連鎖集團,一方面參股商業醫療保險公司,這樣既能獲得穩定的醫療客戶,又能分享到商業醫療保險的豐厚利潤,並將醫療服務與商業保險緊密地聯繫到一起,將來有關部門一旦允許金融業混業經營,則醫療投資機構通過保險公司可以擴展到銀行、證券業等領域,並進而通過金融網路將業務擴展到其他相關行業。醫療服務業與金融業的緊密結合肯定會推進醫療產業的發展。

❸ 石柱好些還是忠縣好些...

歷史沿革
西周屬巴國地;秦屬巴郡;
漢置臨江縣,王莽時改稱臨江,仍屬巴郡。
漢獻帝時改屬永寧郡;
梁大同六年(540年)於縣設置臨江郡,屬楚州;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於縣設置臨州,轄二郡三縣,臨江縣隸臨州臨江郡;
唐貞觀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懷忠信為名。
唐天寶初年(742年)改為南賓郡.
唐乾元初年(758年)復為忠州,屬山南道,州郡治地臨江縣;
宋初名忠州南賓郡,屬夔州路。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為咸淳府,設府治於皇華州(今順溪鄉皇華村)管五縣。
元朝恢復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屬重慶路。
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臨江縣省入州,屬重慶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為直隸州,1913年改忠州為忠縣。
1914年歸屬四川省東川道。
1949年12月7日解放,屬萬縣專區。
現隸屬重慶市。
[編輯本段]資源經濟
忠縣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18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其中天然氣儲量500億立方米,現年產氣7億立方米;岩鹽4億噸,鹽層厚度均在60米以上;氧化鈣平均含量在52%以上;石灰石儲量44億立方米。 忠縣是國家商堅持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品糧、瘦肉型豬、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和重慶市糧食、生豬、曬煙、柑桔、蠶桑、薴麻生產基地縣。全縣土地資源、林業資源、人力資源等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忠縣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歷史積淀深厚。有"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寶寨,有"江中仙島"皇華城,有"人間勝地"白公祠,有絕代珍奇"丁房闕"、"無名闕",有省級森林公園天池山。風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為"忠州別駕"的唐代賢相陸贄之墓,近年發掘的乾井鎮中壩遺址被專家譽為"中國活的二十四史"。
2007年,忠縣經濟發展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增速快,GDP增速達到17.6%,列渝東北第一,連續6年實現歷史上少有的「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3.3%,經濟總量突破60億大關、達到61.58億元,是2002年的1.9倍,人均GDP邁上了1000美元台階;地方財政收入實現4.31億元,在2006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是2002年的3.4倍,創歷史最好水平;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達到51.41億元,2002年只有10.28億元,相當於在2002年的基礎上再造了「三個忠縣工業」。二是勢頭強,後勁足。忠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與當地的資源對接較好,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通過幾年的探索,忠縣已經找到了從落後到爭先的路子,已經越過了財政負債、產業極度空虛、農民增收困難等幾個階段。產業構架、經濟構架基本形成,2008年將迎來更好地發展勢頭。三是亮點多,變化大。在農業、工業、城鎮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績。
"十一五"期間,忠縣將圍繞'3531'發現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對外開放、和諧發展天地葯業生物制葯戰略,打造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庫區特色資源加工基地、庫區機械製造業基地、庫區重要的交通物流集散基地、國內知名文化旅遊度假基地,實現經濟總量、工業產值、財政收入翻番,建設渝東生態經濟高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及定位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0%以上,期末達到90億元,經濟總量較"十五"末翻一番,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國民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調整為21.9:40.9:37.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6.4%;城鎮人口達到28.6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30.0%以上;生態環境有效保護,創建市級衛生城市和山水園林城市,初步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年均增長10.0%、11.0%,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實現"和諧忠縣"、"魅力忠縣"。
[編輯本段]「四大百億產業集群」構想
2007年--2008年,時任中共忠縣委書記的杜和平先生提出:利用忠縣已經初具規模的工業門類,在未來10到20年內,最終發展充實為具有地區特色以及核心競爭能力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忠縣正在打造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中國柑橘城」,2至3年後,一個集生產、加工、交橘海新貌易、觀光、度假於一體的「中國柑橘城」將呈現在世人眼前。忠縣1997年引入了總投資9.85億元的施格蘭·三峽柑橘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是三峽庫區最大的農業招商引資項目,被列為全國標准化農業示範區。施格蘭項目到2009年全面建成後,將在該縣23個鄉鎮發展基地果園15萬畝,涉及農戶19萬人,基地年產柑橘43.5萬噸,其中81%用於加工,屆時可年產鮮冷橙汁15萬噸,年總產值18.7億元,剩下的19%用於銷售,總收入可達5.18億元,人均收入2000元。據忠縣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忠縣的柑橘育苗規模已居世界第一,鮮冷橙汁生產線已於去年12月正式建成投產,它結束了亞太地區不生產鮮冷橙汁的歷史。
金龍造船萬噸級修造浮船塢
機械製造:主要依託金龍造船、金龍電子、雲河集團、川江汽車等機電產業企業,大力發展機械製造、機電一體和裝備製造業,並大力延伸產業鏈條、擴展配套產業、充實相關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
能源化醫:主要依託天然氣產業及化工、國家西氣東輸忠(縣)武(漢)管線、生物燃料項目、生物農葯以及紅豆杉提煉等生物制葯項目。目前天然氣產業及化工穩步有序發展,東方農葯生物農葯不斷擴展市場、天運甘薯制生物燃料和天地生物制葯產業已經日趨成熟,顯見效益。*
重慶海螺
建築建材:西部最大水泥生產項目重慶海螺水泥由中國500強企業安徽海螺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36億元,將建4條日產45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並配套建設年產440萬噸的水泥粉磨系統、36MW的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及年吞吐量達1500萬噸的專用碼頭,可實現年產值45億元。同時忠縣還將依託礦產資源優勢發展碳酸鈣填充料產業,以及依託星博化工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碳黑生產基地,並按照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實現集約化發展,循環經濟初見成效。
[編輯本段]城鎮建設
十五期間, 人文忠州,三峽水城是忠縣城鎮建設發展變化最大的五年。城鎮建成區由15.3km2拓展到25.2km2,增長了61.4%;城鎮人口由14.7萬人增加到23.6萬人,增長了60.5%;城鎮化率由15%提高到24.5%,增長了9.5個百分點。「一城兩岸、帶狀組團、山水園林、橋島特色」的縣城和其他小城鎮群建設已初具規模,且該縣新農村建設邁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堅持規劃指導建設、建設遵循規劃的方針,相繼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和石寶、汝溪兩個中心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了水坪控詳規劃、甘井溝風景名勝區規劃、縣城綠地系統規劃等46個規劃的編制;完成了北門步行街等22個小區規劃。科學確定了以縣城為核心、中心鎮為重點、以長江和陸路交通干線為軸線展開的城鎮體系網路結構,勾畫了到2020年把該縣建設成為城鎮人口達47萬、建成區面積達40km2的城鎮格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績突出。該縣共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2.58億元,完成重點建設項目41個,新建長江大橋等城市橋梁5座,新建城市道路近50km,新增集鎮道路70km;人均綠化面積達1.47 m2;新建華怡廣場、紅星廣場等4個城市廣場;建成4座污水處理廠和2座垃圾處理廠。
城鎮房屋建設創歷史之最。新建改建各類房屋297萬m2, 總投資達15億元;竣工房屋面積252萬m2,是「九五」期的2倍;拆除危舊房屋40萬m2,新增建築面積131萬m2。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由15 m2增加到25 m2。中博新城、瀾凱山水華府、比富麗山莊等項目的開發建設,使城鎮居住環境從「居者有其屋」的簡單滿足,發展到「居者優其屋」的選擇性要求。
小城鎮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在「十五」期間,該縣小城鎮建成區面積由12.7km2擴展到16.3 km2 ,舊城改造近1.2km2;新建水廠9個,新建車站10個,新增農貿(集貿)市場36個,休閑綠化廣場3個 ,集鎮道路、綠化、管網等設施基本配套完善。建成農民新村92個,其中雙桂鎮仁和、東溪鎮雙星、新立鎮雙柏等農民新村已形成集貿市場。
[編輯本段]科學教育
中學教育:重慶市忠縣中學(原名四川省忠縣第二中學)、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學、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甘(gan 念四聲)井中學、西山中學、汝溪中學、黃金中學、新立中學、官壩中學、石寶中學、三匯中學、馬灌職業高級中學、烏楊中學
重慶市重點中學:重慶市忠縣中學、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學、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
初中教育最強中學:甘(gan 念四聲)井中學、重慶市忠縣中學、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學、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
[編輯本段]歷史人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文天祥這首《正氣歌》道盡了歷代忠義之士的正氣,實乃千古絕唱。其中的嚴將軍,指的是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人嚴顏。實際上,忠州正是得名於嚴顏將軍和另一位將軍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巴嚴二將軍的「意懷忠信「而賜名「忠州」。這是中國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縣。
國寶漢闕德宗時,一代名相陸贄因忠直敢言而獲罪,由堂堂宰相貶為忠州別駕,居忠州十年, 死葬忠州。後人為陸贄建祠曰「懷忠堂」,四時祭祀,香火不絕。元代苟斌在《重修懷忠 堂記》中說:「然公以忠而居忠,喪於忠而葬於忠,時人焉得不因忠而懷其忠乎?」這段如 同繞口令般的文字回環往復地詠嘆一個「忠」字,特別耐人尋味。清代姚夔在拜謁陸贄墓後 賦詩曰:「仁義百篇唐孟子,排奸勁節凜秋霜。人生一死終難免,落在忠州骨也香!」姚夔 的意思是說:像陸贄這樣的忠臣能死在忠州是死得其所的,其理由很簡單,因為忠州是以忠 著稱的。
南宋末年,一個皇帝和忠州的「忠」又發生了聯系。寶佑三年(公元1254年),宋理宗封從子趙禥於忠州,為忠王。當時的忠州人沒想到,十年後,理宗崩,昔日潛邸忠州的忠王趙禥成了大宋的皇帝,是為度宗。以「忠」而王之,寄託了理宗對江山社稷的一片深情。
明代的秦良玉,更是將忠州的「忠」字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巾幗女子率兄弟子侄 萬里勤王,沙場百戰,戰功赫赫,令無數須眉男子為之黯然失色,三朝皇帝皆對其大加褒揚 ,熹宗皇帝贊其鎮守山海關與平奢崇明有功,御賜金匾,匾上大書「忠義可嘉」四字,並封 一品夫人;崇禎皇帝贊其保駕有功,召見於平台,賜以彩帛羊酒,並御書詩四章賜之,詩中 對其備極贊譽。縱觀三千年歷史,能獲此殊榮的中華女性僅秦良玉一人而已;隆武皇帝欲挽 狂瀾於既倒,倚秦良玉之力重振大明江山,封秦良玉為「太子太保忠貞候」。三朝皇帝對秦 良玉的嘉獎,都集中在一個「忠」字上。令人稱奇的是,秦良玉的「忠貞候」竟與老祖宗巴 蔓子的「忠貞祠」不謀而合,可謂上下兩千年交相輝映。至此,忠縣人之「忠」已臻大成。
巴曼子 巴國斷頭將軍
嚴顏 三國蜀漢大將
甘寧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
文立 晉散騎常侍 衛尉 為九卿之一
高倬 明刑部尚書
秦良玉 明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提督、總兵、太子太保、忠貞侯(中國歷史上唯一進入正史的女性將軍。)
方文培、馬識途、范碩默、羅廣斌、羅廣文、吳毅、范新疇、余永藻、秦伯卿、陳雲庵、饒繪峰、吳逸僧、馬秀英、陶紅
[編輯本段]文化旅遊
打造「半城文化」
去年11月中旬,浙江義烏人、博士研究生朱晞顏就任忠縣縣委書記。朱晞顏提到「庫區大部分移民區縣的老城或被淹沒或已搬遷,以後要看三峽移民前的文化,只有忠縣的老城風貌留存最多,面積最大。」朱晞顏走進忠州大多數市民都不以為然的老城,提出一種全新的理念,「我們要重點打造『半城文化』,保護好舊城的原貌,吸引外面的人到忠縣旅遊,以帶動全縣父老鄉親致富。」一座老城也是旅遊資源?那牆體斑駁的古老民居也能吸引遊客?忠縣人在疑惑中思索,在思索中遲疑。「忠縣除了石寶寨、天池森林公園、白公祠、皇華城,還有什麼?」一直以來,忠縣人都在做著旅遊產業夢,卻又苦於資源「先天不足」而尋路無門。「區域經濟的發展,就要體現差異性,我們最不看重的古城,恰恰是我們獨有的資源。」朱晞顏提出,「以創意的思維,依託現有的半城,打造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內陸開放型生態經濟高地,這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是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符合黨的大政方針,符合忠縣發展實際。」
一個地方的發展,思路非常關鍵。三峽庫區聞名世界,差異性就是價值所在。忠州「半城」擁有反映三峽庫區原始古城風貌的惟一尚存的街道和建築,必將吸引外界關注的目光。圍繞石寶寨、中國柑橘城、白公祠、井河、天池森林公園等歷史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以及民俗風情,大氣魄、大手筆發展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忠縣就有大文章可做。
忠縣人開始有意識地學習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的相關知識,開始謀劃以現存的老半城為載體,融合以巴蔓子為代表的巴文化、以嚴顏為代表的忠文化、以井溝遺址為代表的鹽文化、以天池山法國天主教堂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三峽庫區移民精神為主的移民文化等,以「忠」、「義」二字詮釋當地的地域特徵和文化特徵,讓遊客來忠縣便可實現探索、消費和體驗三峽庫區悠久的歷史文化。
石寶寨
石寶寨位於重慶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構建築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築」。
投資八千餘萬元人民幣的石寶寨保護工程——石寶寨圍堰。工程完工後,石寶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萊」。
[編輯本段]忠州賦
窮九洲之漫漫,越四海之茫茫,凝天地之靈性,輝日月之光芒者,惟耿耿忠心是也。夫忠心者,視誠信若生命,以氣節作綱常,揚民族之大義,重精神之信仰,乃億姓所遵從,實萬國之崇尚。而遍觀天下,以忠為名者,則僅忠州而已矣。何哉,蓋忠州自古以來獨以忠名震天下也,乃為之賦曰:
周秦故地,巴蜀舊疆,西接平都,東望瞿塘,面巍巍翠嶺,臨滾滾長江,天生物華,代有忠良。周末之亂,蔓子駐防,刎首留城,慨當以慷,化為忠州之神,尊同巴國之王,實精忠之肇始,何浩氣之昂揚。復有東漢壯烈將軍嚴顏,此頭可斷,此身不降,心比皓月,氣吞大荒。至若明代女將軍秦良玉,萬里勤王,天子賜詩平台,孤旅苦戰,一門喋血沙場,乃華夏之僅見,實巾幗之絕響。更有甘寧保駕,吳之猛將,文立輔政,晉之智囊,高倬殉國,明之棟梁,光照汗青,功震廟堂。嗟乎,一州之內,有赫赫忠勇之士一人已足以眩目,況忠勇之士燦若群星乎,忠州又焉得不以忠名震天下。凜凜哉,忠州之忠勇也。
是彼忠勇,能感天而動地,煥發文彩,亦源遠而流長。有唐一代,文星頻降,別駕陸贄,國之賢相,貶忠十載,骨埋翠崗。白公居易,詩壇宗匠,來守是邑,吟興飛揚。弘憲士安先後停舫,以彼國手,治此僻壤。愛此四賢,高雅學養,教化忠民,萬古流芳。他如杜甫流寓,悲吟低唱,陸游系舟,臨風感傷,蘇軾題塔,獨立蒼茫,遺蹤猶在,余韻悠揚。清代詩人李芋仙以詩蜚聲日下,稱雄海上。建國以還,羅廣斌椽筆寫紅岩,馬識途壯歌動清江。方文培翱翔學界,縱橫歐美,周康渝叱吒影壇,統領瀟湘。煌煌哉,忠州之文彩也。
復觀忠州之風光,亦秀麗多姿,萬千氣象,與忠勇之氣相得益彰。君不見一城高樓大廈,兩岸重岩疊嶂。繞山通衢,遙連東西之市,跨江大橋,飛架南北之梁。白祠煥發文彩,漢闕閱盡滄桑。石寶寨乃仙山瓊閣,天下惟一,皇華島是世外桃源,峽內無雙。山深林密,聽天池之鳳鳴,雲蒸霞蔚,看巴營之龍翔。景比岷峨,鬱郁蔥蔥,氣接夔巫,莽莽蒼蒼,又豈可以筆墨盡之,洋洋哉,忠州之風光也。
喜看今日之之忠州,百萬兒女,開來繼往,秉忠勇之本色,乘改革之巨浪,經濟騰飛,貿易早通九洲,風雲激盪,信息已越大洋,農業屢屢創優,名聞三峽,教育年年奪冠,雄視八方。煥發青春,古城再創大業,告別貧困,眾鄉同奔小康。威望迪項目名冠全國,天然氣隧道穿過大江。借三峽工程之機遇,譜百世興旺之樂章。移民喬遷新居,一派喜慶,庫區改變舊貌,滿目輝煌。建新城於平野,觀妙舞於廣場。煙波之中,橋島相連,雲霞之下,花木芬芳,又是何等壯美也。
贊曰:
忠勇傳世,翰墨飄香。文可興國,武能安邦。
橋島歷歷,山水蒼蒼。愛此樂土,百代其昌。
忠縣形象歌曲:半城山水滿城橘
詞曲:王立森
萬川畢匯,峻峰競簇截江柔;
千年繁華,巴蜀錦綉如畫游;
石琴響雪,為刎首留城歌一首;
翠屏春曉,看折沖莫回頭。
秀若明珠,落綴長江天際流;
揮淚別故,舊顏新生喜無憂。
巾幗良玉,灑忠良情意永存留;
散騎常侍,酒酣夢回醉不愁。
(副歌)
高峽出平湖,石寶無名聚丁房;
清風越長空,白公笑迎皇華浪;
最難忘,聞橘香;
論滄桑,青雲上;
半城山水滿城橘,
忠州揚。
歌曲說明:
歌曲整體恢宏大氣,配樂中利用民樂元素,曲風古典、莊重,並且不失流行韻味,歌曲開頭的琵琶聲動人心弦,其後的吟唱部分鏗鏘委婉,漸入佳境,高潮部分激昂奮進。整首歌曲一氣呵成。
歌詞體用優美的古體詞排比句體現出忠縣的整體特色,歷史感極強,將半城山水、忠文化、移民文化及萬畝橘海等極具忠縣特色人文精神完美的融合在歌詞之中,感情真摯、細膩,但是又表現出一種恰如其分的力量感與自豪感,具有較強的凝聚力。
此外,歌詞意境悠遠,琅琅上口,凝練、便於記憶,作為忠縣整體形象歌曲,既便於傳唱,體現出忠縣悠遠的文化傳承,歌詞匠心獨具,囊括了忠縣的自然景觀、歷史傳說。

石柱:民族人口

石柱縣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棲息地之一。1985年,全縣428645人中:土家族227017人,佔52.96%,漢族200845人,佔46.86%,其次有苗族759人、蒙古族7人、回族7人、滿族4人、布依族2人、朝鮮族2人、白族2人,計783人。全縣少數民族人口共計227800人,占總人口的53.14% 。 1986~2000年,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落實民族政策,恢復少數民族成份,漢族改為土家族和婚嫁、繁衍及工作調動,少數民族及人口不斷增多。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少數民族由1985年的7個增至28個,全縣共有民族29個(包括漢族),總人口484876人(男248402人、女236474人),其中土家族348790人(男18175人、女167033人),占總人口的71.93%,漢族134657人,佔27.77%;其次有苗族961人、維吾爾族96人、蒙古族67人、獨龍族44人、侗族33人、哈尼族31人、瑤族29人、朝鮮族26人、滿族25人、回族23人、布依族16人、藏族12人、壯族12人、彝族8人、黎族8人、傣族7人、鄂溫克族6人、畲族4人、佤族3人、珞巴族3人、白族2人、水族2人、土族2人、塔吉克族2人、門巴族、基諾族和撒拉族各1人、未識別民族4人,共計1429人,占總人口的0.3%,全縣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2.23%。 全縣總人口52.41萬人,總戶數15.49萬戶,其中非農業人口8.13萬人,男性27.12萬人;出生人口5982人,死亡人口3009人,人口出生率11.32‰,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5.63‰,常住人口43.34萬人。

社會事業

各項教育融通發展。目前,全縣在校學生8.75萬人(其中普通高中0.83萬人,初中2.39萬人,職業中學0.28萬人,小學5.25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5%。普通高中畢業生1703人,初中畢業生6168人,職業中學畢業生1378人,小學畢業生8366人。普通高中招生3262人,普通初中招生8529人,職業中學招生370人,小學招生7805人。全縣共有專任教師4554人,其中普通高中467人,普通初中1082人,職業中學167人,小學2838人。專任教師中,取得中級 (含中級) 以上職稱1710人。 文化設施逐步完善。目前,全縣擁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5.0萬冊),電視人口覆蓋率80.2%,有調頻發射機3部,微波站2座,新建7個數字電視無線發電站,完成300個自然村「村村通」建設任務。以《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主的民族文化得到新的傳承和發揚,以「玉帶河之夜」、「激情廣場大家唱」和「動感舞台」為主的群體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石柱土家啰兒調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衛生機構38個,病床802張,衛生技術人員105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469人,注冊護士211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2.01人。衛生系統總收入7809萬元,增長18.0%。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人口31.87萬人,參合率71.97%。參合農民補償82.22萬人,補償醫葯費用924.68萬元。 社會保障逐步增強。全社會從業人員24.97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3.59萬人,減0.7萬人;第二產業6.52萬人,增加0.75萬人;第三產業4.82萬人,增加0.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7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6.12%,比去年同期下降0.81個百分點。單位從業人員2.21萬人。在崗職工2.2萬人(其中女性759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789人(其中女性3307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512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609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457元。有社會福利機構18個,床位400張,在院者322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1.8萬人(其中企業0.8萬人);醫療保險參保職工1.61萬人。商業保險保費收入7006萬元,增長26.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14萬元,增長9.4%,壽險保費收入5792萬元,增長31.0%。保險賠(給)付支出總額1690萬元,其中財險賠付支出602萬元,壽險賠(給)付支出1088萬元。

石柱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忠縣當然好些。兩地目前相距30分鍾車程。

❹ 西安楊森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內企業

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10月22日,是由陝西省醫葯總公司、陝西省漢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葯工業公司和中國醫葯對外貿易總公司與美國強生公司所屬比利時楊森制葯公司合資建立的現代化制葯企業,總投資2.9億元人民幣。

西安楊森生產和銷售20餘種專利葯品,涉及真菌病學、胃腸病學、精神病學、神經病學、麻醉鎮痛學、變態反應學、抗感染等領域。

西安楊森總部位於北京外資企業雲集的中心商業區(CBD),工廠位於西安,並在全國設有20多個辦事處。目前,西安楊森擁有1500名優秀員工。

西安楊森工廠位於古城西安,佔地面積170畝,建築面積35620平方米,生產及管理均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要求及中國和歐盟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標准,並採用國際通行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運營管理。

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施和檢測設備。從原材料進廠、製造、包裝到成品檢驗出廠,所有環節均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和控制,以確保葯品的質量。

1997年,西安楊森在中國醫葯企業中率先通過國家葯品GMP認證。自1994年起,西安楊森開始實施SOQ(品質的標志)活動,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和過程管理,持續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使公司保持最佳競爭力。1998年,西安楊森獲得強生集團公司品質的標志活動(SOQ)銅獎。1999年,獲得國家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0年,西安楊森又投入近千萬美元對工廠的生產環境進行了改造,使西安楊森在生產環境、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綜合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年通過國家OHSMS/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

2004年10月,西安楊森順利通過了歐盟GMP審計署的審核,並且同時取得了固體生產和非固體生產的認證。它標志著我們的廠房、設備、環境、人員、文件體系及質量管理體系完全符合歐洲GMP的標准,在這樣的體系下生產出來的產品完全可以滿足歐洲市場對葯品質量的要求。

西安楊森將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在所有的產品、工藝、技術和設備中把不利於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防止環境污染,合理利用資源。1998年,西安楊森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委員會頒發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強生集團公司亞太地區第一家獲得這一認證的企業。作為強生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西安楊森執行其「全球環境政策」,1999年在強生集團公司全球環境業績評比中獲榮譽獎;2001年,西安楊森因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再次獲得強生集團公司全球環境業績領導力評比榮譽獎。

2004年,獲得首屆「光明公益獎」

200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化價值品牌」

2004年,入選西安市「十大突出貢獻工業企業」

2003年,榮獲「全國名優產品售後服務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入選《財富》雜志(中文版)「中國最受贊賞的外資公司」和「中國十大最具社會責任感的外資企業」

2002年,入選《財富》雜志(中文版)「人力資源經理眼中的熱門僱主」,西安楊森是唯一入選的制葯企業

>>top

2001年,中國紅十字會授予西安楊森「人道主義服務」獎章,以表彰西安楊森在促進「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擴充中所做出的貢獻

2001年,西安楊森在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中國企業文化創新評選」活動中獲得「實踐獎」

2001年,西安楊森因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再次獲得強生全球環境業績領導力評比榮譽獎

2000年,獲得「幸福工程」組委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

2000年,通過國家OHSMS/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

2000年,美國強生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拉爾夫·拉森獲得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和美國志願者捐助協會頒發的「馬可·波羅」中國貢獻獎

1999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中國「十大最受贊賞的外資公司」之一 ,包括:

十大整體最受贊賞的公司
十大產品、服務質量最受贊賞的公司
十大最能表現良好社會品德的公司
十大最可靠的合作夥伴或供應商

1999年,獲得國家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1999年,在強生全球環境業績評比中獲榮譽獎

>>top

1998年,獲國家環保局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中心頒發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1998年,獲得強生集團全球「品質的標志」SOQ銅獎

1997年,獲中國葯品認證委員會頒發的第007號GMP認證證書

1997年,中國化學葯品制劑製造行業銷售收入第一名

1996年,中國醫葯工業50強第一名

1995年,首屆全國十大最佳醫葯三資企業評比第一名

1994年,第八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排名第二

1994年,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醫葯製造業排名第二

1994年,中國醫葯製造業最大企業排序第九名

1994年,全國醫葯行業優秀企業

>>top

1993年,第七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一名

1993年,被國家環境保護局評為陝西省工業污染防治「十佳」企業第一名

1993年,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單位

1993年,外商投資企業貸款最佳信用客戶

1992年,醫葯行業利稅十佳企業第一名

1992年,第六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評比第一名

1992年,中國十大外商投資人均高利稅企業第四名

1992年,全國100家環保先進單位之一

1991年,第五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四名

1991年,中國醫葯工業5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一名

1991年,中國醫葯工業50家最大經營規模企業第六名

1991年,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中醫葯企業第一名

1990年,全國葯品包裝管理先進企業

西安楊森成功的八大因素(《陝西日報》2005.10.24)
西安楊森是我國最早的合資企業之一,也是最早投身於西部開發的一個先行者。經過20年的發展,西安楊森已經成為中國醫葯行業的領先企業,成為西部大開發對外開放的典範。
西安楊森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家都在探詢西安楊森成功的因素。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地分析、總結,以期繼往開來,實現科學發展,持續地為西部開發作出貢獻。我們總結了西安楊森的八大成功需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歸納起來就是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才能繁榮興旺。
第一,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歷屆領導班子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其魄力與誠懇務實的作風,為外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創造了很好的環境和條件。
在西安楊森20年的發展歷史中,始終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懷。他們多次到公司視察,對我們所反映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與批示和解決。這並非是領導們對西安楊森有所偏愛,而是省、市政府招商引資的決心和誠意的體現。
第二,陝西人傑地錄,擁有雄厚的能源和人才優勢。
陝西是科教大省,加之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環境和科技環境優越,西安楊森每年都要從這里吸收優秀的人才。西安就是我們的人才基地,並且通過西安楊森的培訓,向醫葯行業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陝西省能源儲量豐富。八百里秦川,風調雨順。在這里創業,我們感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我們從未為能源供應而感到困擾。
第三,合資雙方股東,精誠合作。無論是比利時楊森,還是中國的四家股東,都認同西安楊森是中比合資雙方的長期合作項目,大家都在共同地為建立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合資制葯公司---這個共同的目的出資、出力,不計較短期的利害得失。
第四,西安楊森擁有適合中國國情和臨床需要的優質產品。
西安楊森一直致力於將比利時楊森公司、美國強生公司的優質專利產品有選擇地引進中國,造福於中國患者,又將最新的醫葯學發展信息帶給中國的醫葯工作者,為醫生、患者科學用葯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指導。優質產品和科學推廣模式,使我們贏得了醫生、患者依賴,贏得了業界同仁的肯定。
第五,西安楊森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設施。1983年中比合資談判時,中方就把引進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制葯工業先進管理技術列為首要條件寫進協議,生產車間嚴格按照當時比利時楊森GMP標准設計、施工。這使西安楊森從一開始就建立在一個高起點、高水平之上。1997年,西安楊森率先通過我國國家GMP認證。2000年,西安楊森又投資啟動了GMP持續改造計劃。這項歷時一年的改造計劃,使西安楊森基本達到了歐洲和美國的GMP水平。2004年10月西安楊森順利通過歐盟GMP認證。
第六,西安楊森擁有融合了中西文化精粹的強大的企業文化,即「信條為本,止於至善」。西安楊森的這種融匯了中西文化精華的企業文化,樂於為中國員工所接受,因而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成為西安楊森成功的基石。
第七,西安楊森擁有強大的人才優勢。西安楊森凝聚了一批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優秀員工。在他們之中,既有本土精英,也有國際人才,他們既有專業,又很敬業。這支多元文化背景的團隊,具有強大的領導力和創造力。各級管理人員個人的奉獻精神,尤其難能可貴。
第八,一片赤誠,回報社會。西安楊森對中國人民的健康事業有長期承諾,因此,回報社會是西安楊森身體力行的理念。西安楊森發展的二十年來,也是不斷傾力奉獻社會的二十年。西安楊森用於支持中國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公益慈善事業的投入總額達數億元人民幣。巨大的公益投資贏得了社會的推崇和贊譽。
回顧往昔,碩果累累,展望前景,我們充滿信心。目前西安楊森正在實施兩大發展戰略。

首先,「產品引導未來」,是西安楊森未來的發展戰略。從2004年到2014年,在這10年中,西安楊森計劃引進、上市20多個高科技新產品,涉及心腦血管、癌症、疼痛管理、中樞神經、男性健康和女性健康等多個領域。按照西安楊森的規劃,新產品的銷售額將要佔到總銷售額的29%。新產品,新領域,是西安楊森發展的動力,也是西安楊森未來決勝市場的關鍵!
第二,建立亞太地區乃至世界一流的葯品生產基地。西安楊森將不斷投資提升西安楊森的GMP水平,在通過歐盟GMP認證的基礎上,加快美國FDA認證工作,使西安楊森的產品, 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暢銷世界。
目前,西安楊森正在步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的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西安楊森已制定了新的使命和願景,即:我們將在「信條」的指引下,通過提供創新的、具有國際水準的葯品,並與國內醫葯衛生各界人士真誠合作,共同推動拯救人類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的崇高事業;一如既往地保持在中國制葯行業的領先地位。西安楊森的所有員工,都在為這個共同的使命和願景而努力工作。西安楊森堅信自己能夠在下個二十年繼續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作者系陝西省醫葯總公司副總經理、西安楊森公司董事長)

http://aibili.niwota.com

❺ 浙江最佳效益100強,浙江外商投資300強企業

正大青春寶葯業 馮根生

海正葯業 白 驊

新昌制葯廠 李春波

民生葯業集團 竺福江

康恩貝集團 胡季強
華東醫葯集團 李邦良
康萊特葯業 李大鵬

華海葯業 陳保華

亞太集團 陳堯根

章光101集團 趙章光

新和成股份 胡柏藩

鞋帽製造業

奧康集團 王振滔

康奈集團 鄭秀康

紅蜻蜓集團 錢金波

意爾康鞋業集團 單志敏

寶利特鞋業公司 陳華根

卡森實業 朱張金

蒙努集團 岳姚祥

遠東皮革有限公司 王 楚

溫州人造革有限公司 孫福榮

柳橋集團 傅妙奎

中服浙江北天鵝服飾 陳招賢

三弘國際羽毛公司 章軍華

艾萊依羽絨製品 陳 頻

浙江珍貝有限公司 邱金元

羅蒙集團 盛靜生

萬事利集團 沈愛琴

杉杉集團 鄭永剛

步森集團 陳能恩

培羅成集團 陸信國

報喜鳥集團 吳志澤

太子龍服飾公司 王培火

太平鳥集團 張江平

洛茲集團 羅奇華

恆柏集團 夏柏潮

冠友集團 丁阿良

庄吉集團 吳邦東

茉織華集團 李勤夫

華城茂麓制衣 張祥林

中國喬頓服飾 梁輝光

多凌控股集團 張余林

愛伊美集團 傅志存

美特斯邦威集團 周成建

麥地郎領帶服飾公司 袁孝炳

巴貝領帶 金 耀

金天得領帶集團 樓宇明

日月首飾集團 虞阿五

阮仕珍珠股份公司 阮鐵軍

山下湖珍珠集團 陳夏英

佳麗珍珠首飾公司 詹偉建

溫州金獅啤酒集團 史美斌

西湖啤酒 張志武

錢啤集團 孔飛躍

中國紹興黃酒集團 傅建偉

石樑酒業 邱建生

杭州卷煙廠 孟偉剛

寧波卷煙廠 許明忠

申洲針織集團 馬建榮

巨鷹集團 陳 照

浪莎集團 翁榮弟

浙江正元襪業 倪熠旦

金輪集團 陸漢振

金鷹股份 傅國定

維科集團 周 正

博洋紡織 戎巨川

中國輕紡城集團 茹關筠

縱橫輕紡集團 袁柏仁

富麗達集團 戚建爾

現有總資產15.58億元,年織造能力6000萬米,年印染能力1.5億米。「浙江省著名商標」。

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周國建

是我國最大的絲綢產品生產和出口企業之一,出口創匯超過1億美元,實現年銷售額15億元人民幣。

凱喜雅國際股份 李繼林

2004年,實現進出口總值5.16億美元,2004年中國出口額排名列第93位,進出口額排名列第193位;全國絲綢行業出口名列首位。凱喜雅牌桑蠶絲——中國名牌產品。

富潤控股集團 趙林中

是華東地區最具規模和裝備水平一流的印染高新科技工業基地,工廠擁有世界一流的染整設備並形成年產為5000萬米高檔面料的印染加工能力,現有國家專利產品9個,浙江省高新技術產品4個。

榮盛化纖集團 李水榮

總資產達20億元,企業產銷在全國同行中排第七位。集團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聚酯裝置和紡絲、加彈設備,具備年聚合20萬噸、紡絲20萬噸、加彈15萬噸的生產能力。

亞太高科股份 濮匡正

擁有固定資產10億元。年產量達2.5億米。多項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獨領風騷。

道遠集團 裘德道

企業主營化纖彈力絲製造;經營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及技術的進口業務,兼營輕紡產品、化纖原料的銷售等。屬於製造加工企業。集團企業上年國際業務銷售額為12億美金。分公司業務涉及北京、香港、澳門等。中國紡織行業銷售收入百強企業。

美欣達印染集團 單建明

固定資產達5億元,年產值達10億元,中國印染行業十佳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美欣達」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民豐特種紙股份公司 呂士林

擁有造紙生產線16條,是國家大型特種紙綜合性企業。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和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之一。「船」牌系列紙品、紙粕輥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華川實業集團 馮潮興

系國家大型鄉鎮企業,建有15條造紙生產線,年產各類紙張18萬余噸。主導產品為「華川」牌系列紙,是一個以「紙業為主、多業並舉」的多元化、多層次、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經營現代企業集團。

永泰紙業集團 孫柏貴

總資產5.5億元,年生產能力20萬噸。3400紙機技術裝備在國內屬領先水平。

杭州華豐紙業 黃勝利

固定資產7億元。公司擁有10條生產線,年產能力5萬噸。其中高檔卷煙紙15000噸,HH系列高檔卷煙紙是國家級新產品和替代進口的首選產品。



傳化集團 徐冠巨

依託精細化工和日用化工兩大支柱產業保持了高速、穩健的發展,是國內同行業中首家取得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擁有國內十強的洗衣粉生產能力,「傳化」牌洗衣粉被評為浙江省唯一的洗衣粉名牌產品。

巨化集團 葉志翔

素有「江南明珠」、「十里化工城」美稱的巨化集團已成為國家特大型企業和國家120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浙江省最大的化工聯合企業,全國最大的氟化工基地。公司現有總資產65億元,下設27個分支機構、39個全資子公司、22個控股子公司。

華峰集團 尤小平

根據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統計,華峰的聚氨酯四大系列產品擁有較高的國內市場佔有率,成為國內最大的聚氨酯產品生產基地。其產品被評為浙江省名牌產品,奠定了華峰集團在中國聚氨酯領域的龍頭地位。

富邦控股集團 宋漢平

領域涉及石化基礎原材料、民用電池、金屬製品、家用電器、木製傢具、輕工機械、橡塑製品等行業體系。連續3年榮列中國500強企業之一。■

紅劍集團 周鳳劍

具有年產20萬噸聚酯熔體直紡及相配套的滌綸絲系列的生產能力,位居中國化纖行業前五十強。

恆逸集團 邱建林

一家集聚酯、紡絲、織造為主,集產學研、技工貿於一體的國家大型企業。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現有總資產近50億元,年進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

桐昆集團 陳士良

企業連續四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滌綸纖維製造業三強,中國化纖行業銷售收入五強,中國最具競爭力民營企業50強。



威陵金屬集團 莫妙海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是一家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公司。2004年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公司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公司製造業主要生產和經營各種冷軋帶鋼、高頻焊管和鋼傢具系列產品。

杭州鋼鐵集團 童雲芳

是以鋼鐵為主業、多元化發展的特大型現代企業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大關,總資產184億元,全資及控股子公司41家,其中最大子公司——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生產59個品種種類、近 2000個規格型號的產品,優鋼比超過70%,69%以上的鋼材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水平。

金田銅業集團 樓國強

是一家以銅加工為主的中國500強企業。位於長三角南翼,東海之濱的寧波;2004年銅材總產量達到25.54萬噸,銷售50.18億元,利稅4億元,外貿進出口1.2億美元。各主要產品產量均居行業前列,銅加工總量已連續數年名列全國同行榜首。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遠銷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德力西集團 胡成中

1984年7月,德力西誕生於溫州。在創辦人胡成中的帶領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拼搏,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為國家大型工業企業。集團以生產高中低壓電器、輸變配電氣和工業自動化控制電氣為主,同時涉足綜合物流、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環保工程、再生資源等產業,資產總額達50億元,品牌無形資產28.28億元,綜合實力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

應用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電氣,就是德力西集團的產品,為「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正泰集團 南存輝

系中國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產銷企業。現轄6大專業公司、50餘家持股企業、800多家專業協作廠,並在全國各地設有2000多家銷售公司和特約經銷處,在國外設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銷售總代理,產品暢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生產經營高低壓電器、輸變電設備、儀器儀表、建築電器、通信設備、汽車電器等100多個系列、5000多個品種、20000多種規格的產品。集團綜合實力已連續五年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十位。2004年銷售收入119億元。

人民電器集團 鄭元豹

系中國500強企業之一,中國電器行業產銷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總資產達50.99億元,名列世界機械企業500強。「人民」商標被國家工商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人民」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人民」品牌已成為中國最具價值品牌之一。

長城電器集團 葉祥堯

公司市場營銷網路覆蓋全國及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逾60億元,位居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前列。其中和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變頻空調電控系統被列為省重點技改項目和「國家火炬計劃」。2004年,《福布斯》「2004中國慈善榜」長城電器集團居排行榜第68位。

錢江電氣集團 項忠孝

首家研發投產的粉末塗裝自動生產線,使變壓器產品的表面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開發出20多個系列上千個規格品種的產品,其中多個系列產品填補省內、國內空白。2004年被評為全國變壓器生產企業十強之一, 同年被中國機械工業協會授予「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

萬馬集團 張德生

系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萬馬神」牌電纜是中國電纜行業「十大著名品牌」之一,已獲得中國免檢產品認證,高分子材料系列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位居首位,萬馬電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通信配線產品及電子設備生產廠商之一。



盾安集團 姚新義

是一家資產8.5億元的跨行業、跨地區,集科、工、貿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是中國製冷配件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戶用(家用)中央空調國家標準的獨家起草單位,也是浙江省第一批通過ISO9000認證並全面導入TQM質量體系的企業。

盾安集團擁有子公司18家,主要生產「盾安」牌中央空調主機及末端設備,「盾安」牌製冷配件,「盾安」牌銅制閥門,「卡通」牌管件,以及「姚生記」傳統食品系列。其中管件的外觀設計及「姚生記」外包裝獲國家專利。

方太集團 茅理翔

中國最具成長力的自主品牌企業,「方太」品牌價值高達30.81億元,已成為公認的中國廚房電器第一品牌。十年累計實現銷售回款39.46億元,實現利稅3.9億元。研發出中國第一台人工智慧吸油煙機、中國風量最大的「颶風」吸油煙機、中國首創「歐式外觀、中國芯」的塔型吸油煙機,徹底解決歐式吸油煙機吸力小、油路不合理的致命缺陷,

蘇泊爾炊具 蘇增福

曾被輕工總會授予「中國壓力鍋第一品牌」榮譽稱號。2004年蘇泊爾壓力鍋、不粘鍋產品被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其中不粘鍋產品還獲得國家質監總局產品質量免檢證書。目前,蘇泊爾系列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已連續四年達到50%以上。

奧克斯集團 鄭堅江

擁有總資產55億元,目前已形成寧波三大製造基地、南昌製造基地等國內四大生產基地,集團的電能表產能居全球第一,並連續8年產銷量居全國行業第一,市場佔有率達30%以上,奧克斯空調是中國空調行業的領導品牌之一,2004年度銷量躍居全國前3強,銷量突破380萬台。

德意集團 高德康

集團下轄浙江德意廚具有限公司、浙江德意汽車有限公司、浙江德意置業有限公司、浙江德意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總資產8億元人民幣。先後榮獲了「中國十大最具文化價值品牌」、「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國家質量免檢產品」、「浙江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杭州市文明單位」、「蕭山區百強企業」等稱號。

帥康集團 鄒國營

中國家電行業中以生產家用電器、廚房設備系列產品為主的大型鄉鎮企業集團,年創產值十多億元,實現利稅超億元。

星星集團 葉仙玉

一家以生產家用電器產品和光機電子產品及其元器件為主並涉足商用、住宅房地產等三產服務業的跨行業綜合性企業集團,現有總資產25億元。連續三年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冷櫃冰箱產銷總量躋入全國前四強。「星星」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超人集團 應 正

擁有自主產權專利265項,在45個國家注冊了超人商標。其中剃須刀產銷量連續六年在中國品牌中遙遙領先,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5%,被國家統計局確認為 「中國剃須刀第一品牌」,超人剃須刀榮獲同行業唯一「國家免檢產品」稱號。

普田電器 杜仁堯

為國內最早開發、 生產歐式吸油煙機的企業。生產中國第一台外觀精美、 實用的歐式吸油煙機,成為歐式吸油煙機的領跑者,並成為行業內公認的中國最大的歐式吸煙機的製造基地。

三花控股集團 張道才

製冷空調元器件產業是三花控股集團的基礎和龍頭產業,目前已形成家用空調、汽車空調、家用冰箱及冷凍冷藏四大系列產品,其中四通換向閥、截止閥的銷售位居全球第一。



喜臨門集團 陳阿裕

下屬全資核心企業七家,涉足傢具製造、房地產、商貿流通等三大領域。引進了一大批世界先進設備,床墊生產能力已達200萬張,規模為亞洲第一。目前喜臨門集團是中國傢具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傢具協會軟墊傢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單位,還是中國軟床墊行業國家標准和酒店傢具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已先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

花為媒集團 金才堂

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產、銷售高級席夢思系列,辦公傢具系列,現代辦公傢具系列,高檔沙發系列的專業性集團之一,現為中國軟傢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旅遊飯店協會會員,國家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銷售網路數量及銷售業績居全國同行業前五位。

顧家工藝 顧江生

浙江顧家工藝沙發製造有限公司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浙江省省會杭州。

已創下出口創匯額、總產值、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等五項指標的全國第一。創立十餘年間,發展迅速,成為浙江省傢具業的支柱企業,中國沙發製造業的領軍品牌。沙發產能1000櫃/月。

年年紅實業 金樟溪

始建於1989年,公司地處浙江省義烏市江灣工業區,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員工1600餘名,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紅木傢具生產企業之一,是中國傢具協會理事單位,上海市傢具行業協會和浙江省傢具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是浙江省重點私營企業。年年紅商標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年年紅紅木傢具被評為中國傢具著名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出口以色列、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廣大用戶信賴。

華越傢具 陳俊鏞

五年來躍居浙江省傢具生產行業榜首,公司主要生產亭園式戶外傢具,生產能力為550萬件,產品全部出口,主要銷往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萬向集團 魯冠球

浙江省計劃單列集團,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汽車行業第8位,汽車零部件業第1位。萬向主業致力於汽車零部件,已在全球市場建立了服務網路,為全球主機及大眾客戶提供倉儲、配送等服務。面臨國際化趨勢,逐步建成按國際慣例運作的跨國集團。

人本集團 張童生

擁有成員企業100餘家,現有資產13.4億元, 2005年集團銷售收入將超過30億元。人本C&U軸承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所形成的大、中、小、微型產品規格系列,年生產規模2億多套,已成為浙江省軸承行業規模第一,國內同行業總收入排名第二的企業集團。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 陳愛蓮

亞洲最大的鋁輪生產基地,實施了國家863計劃、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雙高一優等一系列科技創新項目。先後被授予中國汽車零部件50強、中國機械行業核心競爭力100強、全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企業、浙江省首批誠信示範企業等榮譽稱號。 吉利集團 李書福

國內唯一一家民營轎車生產經營企業,資產總值超過80億元,連續三年被列入全國企業500強,被評為「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躋身於國內汽車行業十強,綜合實力列全國大企業集團500強第144位。中國馳名商標。

錢江集團 林華中

以打造世界級摩托車生產製造企業和跨國大型企業集團為目標,2005年,集團銷售額為27億元,利稅額4.82億元,集團資產總額達到48億元,固定資產超過13億元。按年產整車150萬輛設計建造,是目前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國內裝備最先進的摩托車生產基地之一。「錢江」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浙江遠洋運輸有限公司 劉 鵬

浙江省最大的國際航運企業,擁有一支由木材船、巴拿馬型散貨船和海峽型散貨船組成的總運力為110萬噸載重的遠洋船隊。

杭州長運運輸集團 王德潤

在中國道路運輸企業50強排名中位居第二。位居杭州市百強企業第68位,並榮獲交通部先進集團和浙江省道路運輸誠信企業稱號。

金華青年集團 龐青年

德國MAN集團在中國唯一全面整體合作的戰略合作夥伴,擁有了MAN卡車在中國的獨享權,允許使用MAN集團的標志和商標。躋身國家客車企業10強和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之列。

中義集團 應軍毅

一家集生產、商貿、房地產、教育、投資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銷售額超過10億元,是浙江省最大的民營流通企業,名列中國最大私營企業第九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77位,中國最大連鎖經營企業第30位。

中策橡膠 沈金榮

目前工業總產值名列國內橡膠行業前三位,2001年列世界橡膠行業24位。「朝陽」輪胎獲得「浙江省名牌」稱號。

華通控股集團 王苗通

擁有固定資產3億余元。是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廣州本田等汽車主機廠的定點配套A級供應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100強。

現代聯合控股集團 章鵬飛

帶動一大批浙江知名企業進入山東等地區投資創業,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被譽為「山東民營經濟的拓荒者」。不僅創辦了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堪稱國內同類專業市場「航空母艦」的山東現代家電市場,還與浙江10多家企業合資22億元創建山東現代物流中心和現代高科技工業園。

康橋汽車工貿集團 吳文標

浙江省最具規模的汽車綜合服務性企業之一,總資產3億多元,是浙江省汽車銷售、維修服務行業省級先進企業,擁有「銷售-服務-配件-信息」四位一體綜合優勢的大型汽車工貿集團,維修產值多年來位居全省首位,銷售產值居全省第二位。



卧龍集團 陳建成

六家控股子公司,員工3600餘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28%),總資產22億元。集團公司主營:電機及控制裝置、機電一體化產品、電動車及電源產品等高新技術產業、房地產業、商貿業等投資經營管理,部分主導產業分別與日本松下、義大利歐力合資經營,與美國艾默生合作經營。卧龍牌電機是浙江省名牌產品50強,產品出口逐年以翻番幅度增長。集團為成為「東方西門子」而不懈努力。

春暉集團 楊言榮

國家500家最大規模機械工業企業之一,擁有六家控股公司和三家參股企業,近幾年分別實施了聯合國蒙特利爾多邊基金CFF-12製冷壓縮機替代轉換贈款項目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並承擔了國家「863」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課題。



寧波天安集團 蔣善定

為國內輸配電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多、規格最全、檔次最高」的生產和科研企業之一,箱式變電站、環網開關櫃和高壓負荷開關三個重要產品以領先技術、齊全品種,銷量12年蟬聯全國之冠。其產品助「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東陽東磁有限公司 張義龍

是中國磁性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年產7萬噸永磁鐵氧體,居世界首位;軟磁鐵氧體年產量達到2萬噸,排名中國首位。

舜宇集團 王文鑒

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業生產光學鏡頭、顯微鏡、望遠鏡、測繪儀器、分析儀器等光學產品和電腦攝像頭、LCD投影儀、手機可視模組等光電信息產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光學產品生產企業和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之一。2004年,舜宇集團公司實現銷售4.2個億,利稅9000萬元。根據國家統計局2004年10月公布的全國105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排名中,舜宇名列光學儀器行業第二名。



三獅集團 姚季鑫

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並重點培育的15家大型企業集團之一,集團所屬骨幹企業浙江三獅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之一。由30多家企事業單位組成,母公司為浙江三獅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公司現有總資產近30億元,主導產品為水泥及其衍生產品。「三獅牌」水泥為國內名牌產品,是國家級首批水泥免檢產品。

尖峰集團 杜自弘

以水泥起家,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依託水泥進行內涵提升和外延擴張,先後涉足了多個行業,現在逐步形成了以水泥和醫葯為主導,以房地產、商貿等為補充的多元經營格局。到2004年末,公司擁有總資產25億元,擁有凈資產10億元。是國家大型企業,全國建材行業優秀企業,全國水泥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虎山集團 張劍星

以浙江省江山水泥廠為核心組建的省級集團,2001年改制為民營企業。經四十餘年的發展,現成長為中國百強成長企業及中國建材百強企業,企業運作資產15億元,水泥主業年生產規模600萬噸。下屬全資、控股、參股企業有浙江江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餘家,在華東地區享有很高的商譽。

華倫集團 陳建龍

一家以通信、水泥為主導產業,並涉足金融租賃投資、房地產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56位。生產、銷售規模在通信電纜領域已躋身全國八強之列。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四川金頂(600678)是四川省最大的水泥生產商之一。

上海安信地板公司 盧偉光

為國內最大的地板材料進口商之一。2000年成為中國首家「美國木地板聯合會」認可會員。2005年宣布收購巴西亞馬遜河畔10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成為首家海外收購原始森林的民營企業,同年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杭州大庄地板公司 林 海

是中國最早從事竹裝飾板材和竹傢具板材的生產企業。主導產品是竹傢具板材、竹裝飾板材、竹地板等各類相關竹產品,形成年產量達800000萬平方米,產品出口美國、歐洲、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年創匯1000多萬美元。是世界產量最高、質量最優、品種最多、開發能力最強的竹裝飾材的生產商之一。

德仁集團 郭世德

以人造板生產銷售為主,集林木資源培植、原木經營、房地產開發、陶瓷、花崗岩、大理石等建材產品為一體,總資產達5.8億元。公司先後名列「全國500強企業」第102位。

諾貝爾集團 駱水根

諾貝爾陶瓷是中國磁磚領域的先導之一。旗下主要生產仿石外牆磚、完全玻化石、歐式經典瓷片、仿古磚、水切割藝術磚等中高檔「諾貝爾」系列產品。旗艦級的諾貝爾產品,已相繼獲得「中國名牌建材商品同行業第一品牌」、「國家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推廣應用產品」等多項榮譽。預計到2006年,總產值和銷售額將雙超30億元,其中諾貝爾磁磚年產量將達到2200萬平方米,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

德華集團 丁鴻敏

系國家大型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控股子公司德華兔寶寶裝飾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043)為中國貼面板行業首家上市企業。

東冠集團 章方祥

浙江省模範集體,全國文明鄉鎮企業,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總資產7.9億元,擁有17家控股子公司,年產值7億多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久立集團 周志江

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品種齊、規格全的工業用不銹鋼管和不銹鋼長型材專業生產集團型企業。總資產11.336億元。2005年上半年完成銷售收入13.0233億元,實現利稅9138.5萬元,「久立」企業字型大小被省工商局認定為「首屆浙江省著名商號」。

光宇集團 馮光成

全國建材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並名列「全國工業重點行業效益十佳企業」之首,總資產75億元,凈資產35億元。其中浙江玻璃在全國玻璃行業中經濟效益名列第一位,規模名列第三位,並成功生產了1.1mm和0.6mm電子超薄玻璃,成為全國玻璃行業進入高科技領域的企業。

金洲集團 俞錦方

是一家管業生產為主,旅遊、教育、石油開采等多業發展的省級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金洲」牌高頻焊管、熱鍍鋅鋼管、「K」字牌自行車輻條和焊管機械設備。其中熱鍍鋅管的生產、銷售量為全國第一。已連續五年被湖州市評為重點企業,是浙江省「五個一批」企業,並作為全市僅有的10家「重中之重」企業進行培育,跨入了「中國最大鄉企l000家」行列,位列429名,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

❻ 柯林頓的經濟顧問們採用什麼樣的政策配合實現了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經濟目標

評柯林頓政府國內外經濟政策

陳寶森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從里根經濟學到柯林頓經濟學是美國總統經濟學的一大變革。在今年的總統經濟報告中柯林頓說:「美國是靠變革而繁榮的……但是我們這個國家在太長的時間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來,利益逐層滲透的經濟理論在堆積如山的聯邦債務上造成一種虛假繁榮。全國放任自流的結果使如此眾多的美國家庭,甚至連雙親工作的家庭都不再為他們的孩子作提高生活的美國夢了」。這是柯林頓對里根經濟學的批判,也是他矢志變革「放任自流」為「行動主義」的主要依據。轉眼兩年快過去了,柯林頓實行變革的國內外經濟政策進展如何,成績怎樣呢?這是人們頗感興趣的問題。下面試作一點粗淺剖析。

初見成效的財政政策

為解決困擾美國經濟的大赤字問題,柯林頓把削減聯邦赤字擺在優先地位。為此,他決心在布希1990年與國會達成削減赤字500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削減赤字4930億美元。其中在未來五年中總共壓縮支出2470億美元,增加稅收2460億美元。增稅本來是逆水行舟,但柯林頓提出合理負擔政策把90%的增稅壓在收入最高的6.5%的納稅人的肩上。所得稅率的提高更只限於1.2%的高收入者。這樣他就取得了大多數納稅人的支持,贏得了策略上的勝利。盡管如此,這項預演算法案的通過仍然是艱難的,特別是在參議院,如果沒有戈爾的最後一票幾乎變成了僵局。為了表示削減赤字的決心和誠意,1994年預演算法案把1994-1998財年的支出凍結在5480億美元的水平上(按現價未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即比1993年的名義支出還要低25億美元。這個名義支出是按年通貨膨脹率2.8%估算出來的,如果通貨膨脹率低於預計,還要對支出作進一步削減。此項預算緊縮包括白宮以身示範的減少聯邦工作人員10萬人以及推遲對聯邦雇員工資的生活指數調整。在權利項目方面醫療照顧到1998年將削減180億美元。經過這樣的努力預計到1998年財政支出將由削減前的18255億美元減少到17382億美元,財政收入將由14922億美元上升到15508億美元。財政赤字將相應地由3332億美元降到1874億美元,減少1458億美元,佔GDP的比重將由4%降到2.2%左右。柯林頓政府把1993年所採取的財政政策稱之為真實的、可信的赤字削減政策,並認為這是得到華爾街的響應使他們改變了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長期利率因而得以下降的原因。以10年期政府債券為例,柯林頓上台前的1992年利率是7.01%,與三個月國庫券利率相比要高出103%;到了1993年前者下降為5.87%,與後者比利差下降到92%。1994年聯儲為了進行宏觀調控,連續提高短期利率,長期利率自然也受到影響。但長期利率上升的速度遠遠慢於短期利率,到1994年7月為止,10年長期政府債券僅比3個月國庫券高66%。長期利率的下降有利於企業投資和消費者購買房產和耐用消費品。柯林頓政府認為在其財政政策中軍費的削減和稅收的增加都對經濟增長有負面效應,但長期利率的下降對經濟的刺激卻產生了抵銷作用。這是美國經濟能在1993-1994年有良好表現的重要原因崐。

著眼未來的投資政策

柯林頓政府與里根、布希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重要區別不在於削減赤字的財政政策而在於面對未來的投資政策。奉行行動主義的柯林頓政府向人們宣告:「把聯邦開支重點從消費轉向投資是本屆政府經濟政策的標志,我們不僅致力於控制政府開支,而且把它導向更有生產性的用途上。」
柯林頓首先強調的是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其目的在於提高美國勞動隊伍的素質,以應付國際上日益激烈的經濟競爭。在1994年聯邦預算中提出一項378億美元的四年「終身學習計劃」。其中包括對弱智兒童的啟蒙計劃;提高美國教師和學生成績的「2000年目標計劃」;教育部和勞工部合作對高中學生進行職業訓練的「由學校向工作過渡」計劃;幫助學生進大學並使學生有機會為社會服務從而獲得職業技巧的國家服務計劃;降低貸款利息幫助更多美國青年上大學的貸款改革計劃以及對失業工人的再培訓計劃。
在這些計劃中饒有新意的是國家服務計劃。首先,這項計劃由國家為參加者提供低於市場價格的工資和每年高達4725美元的教育補助以幫助參加者在接受有價值的職業訓練的同時接受大學或大專教育。這件事由政府花錢是因為僱主不願意支付學習費用,他們擔心一旦雇員辭職,這筆錢就白費了。第二,此項計劃由州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執行,解決了地方政府需要社會服務而又資金無著的困難。第三,國家服務計劃為所有美國人提供了既能獲得工資報酬又能得到多種職業培訓的雙重機會,而過去他們是難以做到兩全的。這項計劃在1994年將有兩萬人參加,以後每年10萬人。
投資計劃的第二方面是基礎設施。柯林頓政府制訂了四年投資480億美元的重建美國計劃。柯林頓認為長期以來美國對公共基礎設施嚴重欠賬。據交通部估計幾乎有20%的高速公路處於極糟或勉強的狀態,有20%的橋梁有結構性缺陷,許多機場過度擁擠,污水處理設施負擔過重。因此必須進行投資以改變現狀。柯林頓政府認為對公共基礎設施進行計劃完善的投資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可觀的效益。在重建美國的計劃中還包括4年80億美元的對提高水質、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森林科研、住房和社區開發,以及農村發展的投資。 投資計劃的第三方面是科學技術。在重建美國計劃中技術投資佔了不小的比重。柯林頓政府認為有形資本不是提高生產力的決定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從長期看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取決於技術進步。從工業國進步的歷史看,要緊的是工作得更巧妙而不是工作得更辛苦。 但是技術變革和技術進步要靠科學家、工程師在實驗室和工廠車間的新發現。他們為此進行的科學研究在資本和智力上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在美國大量的科研與開發要靠私人企業去做,但支持性和基礎性的研究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政府的法定職能,因為信息有外溢效應。意思是說一家公司通過科研獲得的技能會很快傳播給別的公司,使別的公司得到便宜而創新者獲得的回報卻很有限。據估計科研與開發的資本收益率要高達50%-100%,而實際上創新的企業所獲得的不足一半。因此,柯林頓政府要求國會延長研究與實驗的課稅減免,同時增加同產業界合作研究的投入。增設幾十個新的製造技術推廣站以加速新技術的發明和推廣,等到技術成熟後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如何使國防科研與開發轉軌是柯林頓政府的一項重要政策考慮。隨著國防費的大量削減,政府應當減少對國防領域的科研支出呢,還是把這項支出轉向民用技術呢?柯林頓認為後者是明智的選擇。因此政府已決定把國防部的科研力量和國家實驗室轉向與產業界合作進行科研與開發。
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的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是柯林頓政府技術政策的光環。這項計劃主要是由政府倡議但不是由政府出錢。以商務部長羅恩·布朗為首,有副總統戈爾和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泰森以及一批經濟、技術、法律專家和電訊工業界代表參加的「信息基礎設施特別小組」正在緊鑼密鼓地工作。其計劃是由聯邦政府負責總體設計,由工業界投資並負責建造和運行。當前聯邦政府正致力於修改1934年的《通訊法》,要求在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徹底消除對電視、有線電視、電話和衛星等各種電訊手段所施加的不必要限制,鼓勵工業界的相互合作和競爭。現在特別小組已向國會提交三項法律草案。新法律還有待國會的討論和批准。 柯林頓著眼於未來的投資計劃表現了新政府的新姿態。但它所採取的這些措施都難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因此並不會給總統的支持率增加多少份量。

阻力重重的社會福利政策

改革美國的現行健康保險制度是柯林頓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的重心。在今年的總統經濟報告中柯林頓說:「今天美國花在保健上的費用與它的經濟規模相比要高於任何先進的工業國。然而我們只為人口的較小一部分保險,我們在重要的總體健康指標方面如平均壽命、嬰兒死亡率等都落後了。超過15%的美國人——接近3900萬人——直到1992年沒有保險,還有數千萬人保險不足或者在失去工作後也將喪失保險。同時,保健費用繼續攀升,給美國家庭增加了醫葯開支和保險費,加劇了各級政府的預算危機。」這是美國目前健康保險狀況的真實寫照。 柯林頓向國會提交的保健改革計劃著眼於解決四方面的問題。第一、還有數千萬美國人沒有享受健康保險;第二、私人保險業對健康狀況欠佳者收費太高;第三、現行健康保險缺乏有效競爭,致使醫院和病家不關心成本;第四、保險支出已成為政府預算難以承擔的重負。為此,柯林頓在他的改革計劃中提出:(1)從1998年1月1日起為所有美國人提供健康保險,使每個美國人都能享受常規門診、住院、急救、預防、處方配葯、康復、家庭保健和護理、化驗和診斷。精神病和各種惡習的治療也將有限度地被納入保健計劃;(2)要求各州為大型消費者群體建立「保健聯盟」,由它們收取保險費並按競爭原則同醫院和保險公司談判保健計劃,同時負責管理費用開支。所有少於5000名雇員的公司都必須通過保健聯盟購買保險;(3)要求僱主至少負擔未婚工人平均健康保險費用的80%,負擔工人家庭平均保險費用的55%。但5000人以下的公司在健康保險方面的開支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7.9%。企業雇員少於75人,平均工資在24000美元或以下的企業有資格得到政府補貼;(4)增稅。香煙稅每包從現在的24美分提高到99美分,對不參加「保險聯盟」有5000或更多工人的公司課征1%的工資稅並允許保健聯盟在保險金上追加2.5%的攤派用於行政開支;(5)2000年以後限制健康保險費每年提高的幅度不得超過通貨膨脹率,並為政府的保健開支規定上限。
這項計劃是在1993年10月27日提出的。圍繞著這個計劃民主、共和兩黨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少數黨領袖共和黨議員多爾,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議員格普哈特,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議員米契爾都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案。格普哈特的方案與柯林頓方案的差別在於把實行全民保健的時間表推遲一年。政府征稅主要是提高香煙稅45%,此外在所有保險金上加征2%的銷售稅;不足百人的企業可以參加政府命名為「醫療照顧第三部分」的保險計劃;不要求組織「保險聯盟」。對私營醫葯業的醫療費用在2000年以前不控制。顯然他的立場比柯林頓的計劃已經後退了一步。但仍堅持了全民保健的原則。即使做了這樣的讓步,據測算要使方案獲得通過還少70票的支持。
8月3日,與格普哈特同一天,米契爾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它比格普哈特的方案更加溫和。它只要求到2000年使95%的美國人享受健康保險;不強制各州建立保健聯盟;資金來源主要靠削減醫療照顧和醫療救濟開支,不再要求僱主負擔80%的保險費;在2002年以後如果達不到把95%的美國人納入全民保險時才要求僱主在某些州幫助工人繳納保險費;雇員在25名以下的企業,由僱主承擔保險費的50%,少於25人的僱主不承擔保險費;在增稅方面最大的一筆是在健康保險金上崐加征1.75%的附加稅和對槍枝彈葯徵收消費稅,此外對享受醫療照顧的富裕老人提高其保險金。這一方案能否通過取決於至今仍持騎牆態度的10名民主黨參議員。
共和黨議員多爾的方案明顯是同柯林頓唱對台戲的。它的方案口頭上以美國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健康保險為目標,實際上是將把很大一部分窮人置於健康保險之外,只對最貧困的沒有享受保險的工人提供補貼,允許但不要求企業和個人組織保險同盟一類的組織;不要求僱主或個人購買保險;有2至50名工人的企業將能購買聯邦雇員健康福利保險。不增加任何稅收;對自營人員支付保險費享受25%課稅扣除的原規定改為提高到100%;對醫療費用不進行價格控制。
如果把上述四個方案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根本分歧就在於要不要全民健康保險;由誰負擔費用以及要不要控制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險開支。這些問題涉及數千萬至今未享受到健康保險者的利益,企業主的利益以及醫療保健業和保險者的既得利益。柯林頓顯然是要抓住維護前者利益的旗幟,多爾則站在維護後者利益的立場。格普哈特和米契爾方案試圖在保持柯林頓方案基本精神的基礎上作出某些讓步。 米契爾目前表示他有信心能在有限度的改革方案上爭取與溫和派達成協議。但國會休會在即,這種前景已日趨暗淡。有消息說柯林頓已經發出悲觀信號,他將不再把健康保險改革當作今年國會會議的工作重點,同時表示他將否決任何不把全民保健作為內容的議案。看來曾經作為柯林頓改革旗幟而大事宣傳的保健制度至少今年在各方面的阻力下已經擱淺。結果如何要到明年再見分曉。

咄咄逼人的貿易政策

柯林頓的對外貿易政策既有繼承性又有新特點。繼承的是里根、布希政府的兩大變革:一是由自由貿易轉向公平貿易,用公平貿易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二是由多邊主義轉向雙邊主義,以雙邊促多邊。柯林頓政府外貿政策的新特點:一是強調提高本國的競爭力,把擴大出口視為提高工人工資,振興美國經濟的必由之路。二是把「行動主義」國際化,為打開國際市場不惜用「制裁」的大棒咄咄逼人。
在貿易領域柯林頓視為自己的業績引以自豪的有兩件事:一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二是曠時日久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在最後一刻終於完成。
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的簽署既是雙邊談判的成功,也加強了柯林頓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以及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地位。所以當這一協定在國會獲得通過時柯林頓是得意非凡的。 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意義不能只看美、加、墨三國地緣經濟的優勢互補,更重要的還在於它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是美國在經濟大三角的爭奪戰中為對抗日、歐而為自己建立的堅強橋頭堡。這一步邁出之後,下一步就是建立自北向南包括整個西半球的「美洲經濟圈」和「太平洋共同體」。這個總體戰略意圖的實現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美國在此過程始終掌握主動,緊緊抓住領導權,它就能保證自己在奪取美亞市場的斗爭中對日、歐獲得優勢地位。
柯林頓對北美自由貿易區所起的作用在於排除多數民主黨人、工會和環境保護主義者的干擾促成了協議的簽定,這是通過簽署三項附屬協議而達成的。
在勞工保護方面,簽署了「北美勞工合作協定」,該協定要求禁止使用童工,規定保健和安全標准以及最低工資。此外墨西哥政府還保證把最低工資的提高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掛起鉤來。在勞工問題上美國還保留了使用1974年美國貿易法301條款的權利。
在環境保護方面,成立了「北美環境保護委員會」以及辦事機構。制訂了一個十年「邊境環境計劃」,全面解決空氣、土壤和水源質量以及有害垃圾的處理問題。建立了兩個機構為美加邊境興辦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提供資金。
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經過這番曲折終於在1993年11月17日簽訂。它給美國帶來的近期利益是可以擴大出口。據統計,1991年美國共出口商品4220億美元,創造了72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為1180億美元,創造了210萬個就業機會。到1995年由於美國的資本貨物對墨西哥出口增長,可增加17.5萬個就業機會。屆時美國將有100萬人在美國對墨西哥的出口行業中就業。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工資水平也將有所提高。據統計現在美國出口行業的人均工資比其他行業平均高17%。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成功也被柯林頓看作是自己的成就,因為美國的談判策略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這一談判之所以曠時日久,既反映了美國與日、歐之間的矛盾,也反映出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害沖突。達成協議固然對世界各國都有好處,但美國顯然是最大的得主。
對美國最利害相關的除關稅減免以外,第一是把農產品貿易在6年內逐步納入關貿總協定原則的管轄下。歐洲國家承諾把非關稅壁壘的配額轉化為關稅並降低36%,同時把農產品價格補貼減少20%。這一成果雖然還達不到美國提出的在10年內完全取消農業補貼的要求,總算前進了一大步;第二是服務性貿易的基本原則首次納入新的服務貿易協定之中;第三是知識產權問題也被首次納入關貿總協定之中,各國一致承諾保護與貿易有關的專利、商標和版權,懲治假冒;第四是在協定中列入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要求逐步取消對外國投資的限制。這四個問題涉及美國對外經貿活動的重大利益。但在歷次關貿總協定談判中都未涉及。美國在美加自由貿易區談判和美加墨自由貿易區談判中對這幾個問題都極為強調並取得重大進展。所謂以雙邊促多邊就是要用這些談判成果加強美國在關貿總協定談判中的地位,這一目的在烏拉圭回合談判最終成果中得到了體現。不過在美國人看來這還只是開端,還沒有完全達到美國的願望。
對於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美國開始是反對的,最終作了讓步。美國擔心的是在該組織生效後美國在貿易摩擦中將必須遵守該組織的仲裁而不能再靠美國國內法揮舞301條款的大棒。美國副貿易代表在國會作證時聲稱新的世界貿易組織生效後美國仍然能夠對所謂「不公平貿易國家」採取單方面行動。他說「新的貿易體制不會削弱美國貿易法的有效實行,特別是301條款和反傾銷法的執行」。充分顯現出強權政治的面孔。
盡管美國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收獲很大,但並沒有能完全滿足國內各個利益集團的胃口。例如影片、音像產品一類的服務業就在一些國家的堅決抵制下未能列入關貿總協定的規則之中。又如,金融行業、電信業也被排除在協議之外。航運則是由於美國航運業自己的保護主義而未被列入協定的范圍。在紡織品方面《多種纖維協定》的配額制度將在2005年以前分三步取消,這對發展中國家是有利的,但是在降低高關稅方面美國並沒有走向發展中國家所希望達到的地步。
美國在法國的支持下曾要求在協定中列入「社會條款」,內容是把勞工利益同國際貿易標准聯系起來。東盟國家一眼識破西方是想利用社會條款迫使發展中國家要麼把它們的勞動力成本提高到商定的最低水平,要麼因生產成本大大低於西方而被徵收懲罰性特別關稅的圖謀,進行了聯合抵制。最後達成協議把這個問題轉給未來的世界貿易組織去討論,從而打破了僵局。

頗有爭議的金融政策

上面談到的四大政策是柯林頓總統在1994年總統經濟報告中作為柯林頓政府總體經濟戰略提出的。金融政策不在其中,這是因為在美國的經濟體制下聯邦儲備系統是由國會領導的。然而實際上總統對金融政策仍然有很大影響。在柯林頓執政的兩年,金融政策經歷了由降低利率刺激經濟復甦到提高利率防止通貨膨脹的轉折。繼1992年2月4日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作出決定把聯邦基金利率從3%提高到3.25%之後,接著於3月22日進一步提高到3.5%。4月1崐8日再提高到3.75%。5月17日邁出更大步伐把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5%,貼現率則從3%提高到3.5%。連續四次提高利率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很大,引起了激烈爭論。
聯儲這一決策主要是以所謂「自然失業率」為依據的。早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中把「促進最大限度就業」定為聯儲的政策目標之一,1978年通過的漢弗萊-霍金斯法又把最大限度就業規定為失業率不超過4%。但是貨幣學派認為存在一種貨幣政策對之不起作用的自然失業率。在他們看來,由於近年來經濟條件的變化,自然失業率應當是6%-6.5%而不是4%。如果決策者對自然失業率置於不顧,硬要實現4%的目標,必然會把經濟推進到超過其潛在能力的水平之上,結果只能引起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經濟增長的放慢和失業率的劇增。他們認為今年2月美國失業率已由1992年的7.4%下降到6.5%,5月更降到6.0%。加上設備利用率和經濟增長率也都接近了警戒線,因此抽緊銀根是必要的。聯儲稱這種緊縮政策為中性貨幣政策,即既不刺激也不阻礙經濟增長的政策。
聯儲第四次提高利率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論。美國商會責怪華爾街的金融界不應當為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大馬路的工商界。勞聯-產聯也發表聲朋說在美國仍然有840萬失業人口和660萬人打零工的時候聯儲卻在提高利率給經濟潑冷水,其結果只能使失業者找不到工作。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在5月27日舉行了聽證會,要求格林斯潘對提高利率的理由作出解釋。爭論的焦點就在於美國經濟剛才好轉而又沒有任何通貨膨脹的跡象,聯儲為什麼要對經濟剎車。議員們在聽證會上則要求格林斯潘對今後不再提高利率作出保證。
這次提高利率一個月以後,由於對日貿易逆差擴大,外匯市場美元對日元的比價在6月21日跌破了1∶100的大關。這就把聯儲置於提高利率以挽救美元頹勢和維持利率以防經濟滑坡的兩難選擇之間。在經過兩個月的觀察和思考之後聯儲消除了對後者的顧慮,在8月16日作出把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了4.75%,貼現率提高到4%的決定。聯儲官員聲稱這個利率水平是與美國潛在的經濟增長能力相適應的。
柯林頓政府對聯儲連續提高短期利率致使長期利率猛增的情況開始是不滿的,但在經過研究之後認為聯儲的做法可以把美國經濟保持在2.5%-3%的持續溫和增長的水平上,有利於柯林頓在1996年的競選,因而對聯儲的決策給予了支持。
但是這種暫時的一致並不能完全消除雙方在金融政策上的分歧。這種分歧的第一個跡象是在1993年的總統經濟報告中經濟顧問們否認自然失業率自70年代初期以來有什麼大的變化,強調目前的失業率遠遠超過了自然失業率。同時宣稱用通貨膨脹的加速來說明刺激經濟的措施超過了自然失業率是不科學的,因為影響通貨膨脹的加速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另一個跡象是新任聯儲副主席具有凱恩斯觀點的布林德同格林斯潘在聯儲召開的年會上對聯儲政策目標的不同提法。布林德主張西方中央銀行在確定利率水平時既要考慮到通貨膨脹,又要考慮就業問題。而格林斯潘則主張修改《聯邦儲備法》,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利率政策的唯一目標。

柯林頓內外經濟政策的內在矛盾

對執行已近兩年的柯林頓國內外經濟政策應當給以什麼樣的客觀評價呢?第一、柯林頓採取「行動主義」的政府幹預方針對美國經濟的振興有積極意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今天單靠市場調節這只看不見的手已不能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均衡發展。新保守主義執政12年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結果是由大赤字所造成的國民經濟崐結構性失衡,它的惡果已在美國第九次經濟衰退中暴露無遺。柯林頓反其道而行之是時代的要求。第二、柯林頓振興美國經濟的戰略以消除結構性失衡,增加積累,擴大投資;改善生活;加強國際競爭能力為目標,對美國經濟是能起積極作用的。就政策本身說是美國當前的較好選擇。第三、美國經濟目前正處於高漲時期,但這同經濟運行的周期性有關,不能完全歸功於柯林頓的政策,但政策顯然也在起一定作用。
客觀的評價如是說,那麼為什麼美國老百姓對柯林頓的支持率只有40%,而不支持他的反而佔55%呢?(8月20日美國《時代周刊》和CNN電視台公布的聯合民意調查結果)這個問題看來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柯林頓所受的挫折是比較多的。其中有決策失誤也有兩黨斗爭的復雜因素。其次在經濟方面應當說也是有許多內在矛盾的。
第一,雄心壯志有餘而國力不足的矛盾
歷屆美國總統為了爭得選票總是許願多而兌現少,這是通病,柯林頓也跳不出這個窠臼。「行動主義」是要以國力為後盾的,遺憾的是柯林頓繼承的是里根和布希政府留下來的大赤字爛攤子,因而使他的行動不能不受到許多約束。在這一點上他的處境同肯尼迪和約翰遜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柯林頓的健康保險改革之所以阻力重重,聯邦政府財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多極化的現實與強權政治言行的矛盾
冷戰後的全球格局已呈多極化趨勢,美國盡管仍然是超級經濟大國,但實力對比今不如昔,已經很難我行我素。但是觀念落後於現實,柯林頓政府在對外經濟政策上仍動不動就要揮舞301大棒。然而現實是無情的,美國與其貿易夥伴已經不再是美國單方面施捨或援助的關系,而是相互依賴、互有所求的關系。實行單方面制裁只能兩敗俱傷,美國並得不到好處。這是柯林頓政府在國際談判中常常碰壁,因而威信受損的原因之一。
第三,多樣化的現實與意識形態褊狹症的矛盾
柯林頓政府在國際經濟合作中強調促進民主與人權。要以美國式的民主和美國的人權定義一統天下,這是和世界多樣化的意識形態相矛盾的。多樣化的意識形態來源於多樣化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它們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和平競爭,這本來是好事,而美國則動輒指責這個國家是極權政治,那個國家是權威主義,還為所謂的「持不同政見者」張目。這就超出了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國際准則,因而常常引起它同許多國家的摩擦以及由此而來的碰壁,這也使柯林頓的威信遭受損失。 看來柯林頓要想提高選民的支持率,蟬聯白宮寶座,不僅要搞好國內的政治和經濟,也要搞好同世界各國的共處關系,在這里拋棄大國主義心態是十分重要的。

❼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網頁鏈接

我的圖書館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館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2016-05-22 趙金成0 閱 24728 轉 8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中國人醒醒吧】外資控制中國企業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經濟安全威脅!! 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葯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佔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僅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外資兼並又有了新的惡性發展。 凡外國資本對我國企的兼並,其結果無一不是在廉價佔有我優質資產和龐大市場份額而大發橫財後將我企業品牌和技術統統壟斷扼殺,並將所有債務、失業、金融風險、窮困及堆積如山的嚴重社會矛盾全部留給我。這方面私募基金(PE)與專業跨國公司並無實質性區別,但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兼並卻多了一個二道販子剝層皮。 在金融業方面,2004年新橋資本(也是PE)最終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現已被美國花旗銀行持股36%,其餘各大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外資持股均已達25%(其中PE占相當大比例)。 造紙行業 我國造紙企業約3600家,產量5600萬噸(2005),近10年來,生產和消費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產能佔世界10%,消費佔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多數企業資金短缺、技術裝備和原料均嚴重依賴國外,低檔產能過剩,高檔紙供不應求。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紙業巨頭如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團等,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2005年,國際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兗州共建合資公司,投資1.6億美元上30萬噸液體包裝紙生產線,華泰集團2006年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在山東東營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等。 CVC並購晨鳴案:晨鳴紙業集團為中國紙業龍頭企業,原為壽光造紙廠,產能0.6萬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現總資產112億元,擁有山東、武漢、江西、吉林、海拉爾等十幾處生產基地,2005年紙產量210萬噸,銷售收入170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2006年5月,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億美元)與晨鳴簽署了戰略投資意向書,向CVC非公開發行10億A股,募集50億元,CVC將持有晨鳴42%股份,超過壽光國資局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申請60億元長期項目貸款。 日化行業 洗滌品: 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3家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 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 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佔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沖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2007年2月,作為全國護膚品行業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全部股權(北京三露廠國有股83.42%,職工持股會16.58%),3月與美國強生簽訂了轉讓全部股權的合同。2005年,大寶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兩年前全國有5000多家,現只剩3300家,2005年外資化妝品企業有130多家,佔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餘種,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制葯: 華葯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制葯」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一並抵償所欠「華北制葯」債務。 DSM 遂獲得華北制葯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制葯25%股權;另出資1.06 億美元與華葯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佔49%股權。DSM成為華北制葯第二大股東。 哈葯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 2006.10,拜耳醫葯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此為醫葯領域最大外資並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葯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葯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葯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並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 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 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沈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並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並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並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佔有率達20%的,並購導致一方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並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並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並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與上海電熨斗總廠合資的教訓: 上海電熨斗總廠的「紅心牌」電熨斗曾佔有47.4%的國內市場份額,1993年品牌評估價值達1.3億元。 1996年4月,SEB與該廠共出資1650萬元(SEB出資60%)組建上海賽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5人,法方佔3個名額。法方利用控股權,把紅心變成加工車間,高進低出,轉移利潤;利用中方多年積累的銷售隊伍和人脈資源,使SEB的特福、好運達品牌低成本打入內地數百個商場,並實行專櫃分割,貶低紅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於推廣力度存在明顯歧視,使「紅心」的市場佔有率銳減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進或開發新產品或被法方拒絕,處處掣肘,董事會議沖突不斷,合資公司三年累計虧損3千萬,財務報表年年獲通過。最後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並將合資公司改為獨資公司,留給中方一屁股爛賬。 中方總經理(前上海電熨斗總廠副廠長)告誡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可輕易讓外資控股。 雙喜炊具銷售總經理馬德桃:並購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並購品牌的渠道等優勢資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後就雪藏國內品牌,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品牌錯位,實現從高端市場到低端市場的上下通吃。通過壟斷並購、品牌絞殺,外資用錢把國內企業固化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電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電池廠,最初注冊資本不到200萬元,生產過糊式電池。1990年代中期,電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發展。21世紀初,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6億元,利潤2億元以上,在全國有300多個銷售點,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1988年,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股權)與福建興業銀行(投90萬元,15%)、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資組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據《商業銀行法》,興業銀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賣給南孚全體職工出資組建的大豐電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產權改革」、「靚女先嫁」,與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掛鉤。該公司下屬鼎暉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行投100多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與中方各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四家外資股東共佔49%股份,中方股東將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佔中國電池51%股份。「中國電池」遂對南孚絕對控股。 1999年,華潤百孚炒金巨虧,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的8.25%股份出讓,並將另外20%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該子公司將此20%股份以7800萬轉讓給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轉讓給摩根士丹利。

❽ 北京朝陽區的所有外企

朝陽區的外企,你只有一個個在工商局去查,以下是我整理的北京的一些外企資料,前面 一個是所有500強公司在北京的具體名字,但地址什麼的就沒了,哪些在朝陽我不確定。後面是整個北京知名外企的名單,但其中其實很多都不知名,呵呵。
=====
北京500強名單:

制葯:
拜耳醫葯保健有限公司
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雅培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惠氏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中美天津史克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
上海羅氏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默沙東(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阿斯利康制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汽車:
美國特雷克斯總公司北京代表處
德國寶馬汽車公司北京代表處
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公司北京代表處
法國標致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法國雷諾商用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偉世通汽車空調(北京)有限公司

能源、化工:
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道達爾石化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美國固特異國際公司北京辦事處
英國BP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國埃克森中國公司北京代表處
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北京代表處
愛思開潤滑油(天津)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法國電力公司北京辦事處
巴西石油公司北京代表處
必和必拓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
殼牌(中國)有限公司
殼牌中國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

消費品: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聯合利華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
金佰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北京寶潔技術有限公司
廣州寶潔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漢高化妝品有限公司
北京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
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荷蘭喜力啤酒公司北京代表處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製造: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
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旭硝子汽車玻璃(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普利司通(中國)輪胎有限公司北京事務所
伊萊克斯(中國)電器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陶氏益農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國霍尼韋爾中國公司北京代表處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
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德國博世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波音中國有限公司
富士施樂(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德爾福萬源發動機管理系統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拉法基屋面系統(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金鷹包裝製作有限公司
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
北京易成拉法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柯達(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IT、通信:
美國德州儀器中國公司北京代表處
德國電信北京代表處
中翰光電設備(北京)有限公司
法國電信北京代表處
義大利電信公司北京代表處
北京法國電信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甲骨文軟體研究開發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思科系統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阿爾卡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甲骨文軟體系統有限公司
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
戴爾(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美達爾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思捷思電腦科技有限公司
惠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CSC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開發中心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

物流:
龐巴迪運輸工程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中青旅勝騰國際旅遊有限公司
超馬赫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北京辦事處
UPS中國總部北京代表處
英邁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泰雷茲航空電子(北京)有限公司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北京辦事處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北京辦事處
馬士基(中國)航運有限公司
英國航空公司北京辦事處

日本:
三菱汽車工業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鈴木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
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北京辦事處
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三洋電機貿易會社北京代表處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五十鈴汽車公司北京辦事處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北京辦事處
北京王府井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江森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北京事務所
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北京辦事處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北京辦事處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日本(株)大林組北京駐在員事務所
日本三菱化學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NTT通信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研發中心
NEC中國研究院
NEC (中國)有限公司(日電(中國)有限公司)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日本夏普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株式會社韓華北京辦事處
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中國)有限公司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日本財產保險公司駐中國總代表處
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
日本航空公司北京辦事處
索尼(中國)有限公司
日立(中國)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電裝北京辦事處
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
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韓國:
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三星生命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樂金電子(中國)有限公司(LG)
三星物產(株)北京辦事處
韓國SK株式會社北京代表處

金融、銀行、房產、保險:
摩根士丹利資產服務咨詢(中國)有限公司
荷蘭合作銀行北京代表處
安聯保險集團駐中國總代表處
德意志銀行北京代表處
英國沃達豐亞太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花旗環球金融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第一生命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瑞士再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加拿大豐業銀行北京代表處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北京代表處
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法國巴黎銀行
澳大利亞澳洲聯邦銀行北京代表處
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蘇格蘭皇家銀行北京代表處
巴登符騰堡州立銀行北京代表處
英傑華保險有限公司駐中國總代表處
富通銀行北京代表處
中美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忠利保險公司北京辦事處
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德國德累斯登銀行北京代表處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英國保誠保險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加拿大皇家銀行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瑞士銀行北京代表處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北京辦事處
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北京代表處
瑞穗實業銀行北京分行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國運通銀行北京代表處
蘇黎世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
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德國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首創安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荷蘭銀行北京分行
北京世邦信義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德國裕寶聯合銀行北京代表處
和記黃埔地產(北京朝陽)有限公司
高盛(中國)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國摩根大通公司

All Other :

雷神國際公司北京辦事處
約翰迪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英國英美煙草中國公司北京辦事處
埃森哲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索迪斯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貝塔斯曼二十一世紀圖書連鎖有限公司
北京多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北京山姆會員商店)
都科摩(北京)通信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NTTDoCoMo,Inc.北京事務所
歐尚北京
英邁(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德國豪赫蒂夫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林國際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AT&T(中國)有限公司
澳大利亞雪佛龍德士古高庚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荷蘭阿克蘇諾貝爾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斯道拉恩索香港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香港安盛援助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美國聯合技術國際公司北京辦事處
德國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北京代表處
斯倫貝謝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義大利菲亞特國際股份公司駐華代表處
英國英美資源集團北京代表處
上海萬寶盛華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美國麥克森(國際)集團•大中華區北京總部/麥克森(中國)有限公司
德國蒂森克虜伯VDM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義大利埃尼公司北京代表處
北京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
北京雅馬薩奇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北京嘉里威立雅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
3M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聖戈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聖戈班集團中國代表處)
美國國際集團北京代表處
芬蘭富騰工程公司北京代表處
斯倫貝謝中國公司
斯倫貝謝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四通金考電子辦公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軟通動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丸紅(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卡特彼勒(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美國美鋁亞洲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香港康力斯亞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原英鋼)
美國斯普林特國際公司中國代表處
上海惠而浦水仙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美國洛克希德馬汀全球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得利滿水處理系統(北京)有限公司

============

北京著名外資企業名單(2009-02-21)

香港安利有限公司Anritsu Company Ltd
香港鳳凰科技有限公司Phoenix Technologies Ltd
香港尤尼森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Unisono Ltd.Beijing RepresentativeOffice
香港中國生物制葯有限公司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BeijingOffice
協馬(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SEMA(Beijing)Information Tech.Co.,Ltd.
新東方學校Beijing New Oriental School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New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新聞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News Corperation BJ Rep. Office
興泰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Syntegra(China),Ltd.
雪佛龍海外石油公司Chevron Overseas Petroleum Ltd. BeijingOffice
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AsiaInfo Technologies (China)Inc.
亞洲商業管理集團Asia Business Management Group Ltd.
亞洲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Asia Logistics Technology(China)Limited
亞洲戰略投資公司(亞新科)Asia Strategic Investments Corporati(ASIMCO)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VSC-TNS Research Co.,Ltd.
藝龍網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Elong.com
應用材料中國公司Appiled Materials China
英特爾中國Intel China Ltd.
鷹圖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Intergraph China Inc. Beijing Office
約翰迪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John Deere (China)Investment Co.,Ltd.
中電東方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CEC Wireless R&D Center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s Import & ExportCorporation
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ChinaNationalCerealsOils&FoodstuffsImp.&Exp.Corp.
中國數據廣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Cast Technology(HK)Ltd.
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China Netcom Corporation Ltd.
中國遠大集團公司China Grand Enterprises
中華學習網PRCEDU.com
中聯電腦(國際)有限公司Vanda Computer&Equipment Co.,Ltd.
中青旅尚洋電子技術有限公司CYTS Sysnet Electronics Co., Ltd.
中信國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itic Guoan Information Teacthnoloty Co.,Ltd.
中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Centell Tele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3M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3M China Ltd,Beijing Branch OfficeAT&T(中國)有限公司AT&T(China)Co.,Ltd.
BHP國際持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China
BP阿莫科中國有限公司BP Amoco China Co., Ltd
IONA科技公司北京辦事處ION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WCI咨詢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White &Case Colin Ng&Partners Beijing Office
阿爾卡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Alcatel China InvestmentCo.Ltd.Beijing Branch 阿爾派電子(中國)有限公司Alpine Electronics(China)Co.,Ltd.
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LSTOM(China)Investment Co.,Ltd.
阿科中國有限公司ARCO CHINA INC.
阿托菲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TOFINA(China)Investment Co.,Ltd.
阿西亞.布朗.勃法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BB(China)Ltd.
埃森哲咨詢公司Accenture Co., Ltd.
艾默生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EmersonElectric(China)Holdings Co., Ltd.
愛迪德技術(北京)有限公司Irdeto Access Technology(Beijing)Co.,Ltd.
愛爾康(中國)眼科產品有限公司Alcon China
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Ericsson(China)Company Ltd.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Epson (China) Co., Ltd.
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Epson (China) Co., Ltd.
安達信華強會計師事務所Andersen.HuaQiang CPA
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中國)Agilent Technologies Co.,Ltd.(China)
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Gene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China
安氏互聯網安全系統(中國)有限公司Internet Security One (China) Ltd.
安萬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venti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安迅(北京)金融設備系統有限公司NCR(Beijing)Financial Equipment System Co., Ltd.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Basf (China) Co., Ltd.
百聯網訊科技有限公司UNISUM NETINFO TECH.CO.,LTD. 100ok.com
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Pepsico Foods (China) Co.,Ltd.
百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Baxter(China) Investment Co.,Ltd.
拜耳醫葯保健有限公司Bayer Healthcare Co.Ltd.
北大國際MBABeijing International MBA Peking University
北大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BL PEKING UNIVERSITY BIOTECH CO.,LTD.
北電網路(中國)有限公司Nortel Networks (China) Ltd.
北京艾科泰電子有限公司Beijng Elcoteq Electronics Co.Ltd.
北京愛立信移動通信有限公司Beijing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Ltd.
北京安瑞吉電氣設備有限公司Beijing NRG Electric Equipment Co.,Ltd.
北京北辰信和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Beijing North Star Xinhe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Beijing Founder Electronics Co.,Ltd.
北京倍舒特婦幼用品有限公司Beijing Beishute Materntty & Child Articles Co., Ltd.
北京德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Destin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北京東吉廣告公司Beijing Dongji Advertising Company
北京高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Beijng Gao Hong Tekcom Technology Ltd.,Co.
北京國風廣告有限公司
北京國際(SOS)救援中心Beijing International SOS Clinic
北京合康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Beijing Hekang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北京華點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Chinaclicks 2 Inc.
北京華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oxus Technologies (China) Ltd.
北京吉祥德爾格安全設備有限公司Beijing Fortune Draeger Safety Equipment Co.,Ltd.
北京嘉維克網路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Joi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Beijing Johnson Controls Co.,Ltd.
北京捷德智能卡系統有限公司Beijing G &D Card Systems Co., Ltd.
北京康培研修學院英語學習中心Beijing Kangpei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Center
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Beijing Coca-Cola Beverage Co., Ltd.
北京藍色游標市場顧問有限公司BlueFocus Consultants Co., Ltd.
北京聯寶訊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Compower Co., Ltd
北京量子無線應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iroam Wireless Technologies Co. Ltd.
北京魯奇工程咨詢有限公司Beijing Lurg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北京萌蒂制葯有限公司Beijing Mundipharma Pharmaceutical Co.,Ltd.
北京摩捷軟體技術開發有限公司Beijing Magic Media Soft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td.
北京南洋教育管理有限公司Beijing South Ocean Ecation Management Co.,Ltd.
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Beijing Novartis Pharma Ltd.
北京青白水泥製品有限公司
北京青年報現代物流有限公司
北京屈臣氏蒸餾水有限公司BJ Watson's Water Co., Ltd.
北京軟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iSoftStone Technologies Ltd.
北京實華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Sparkice.com
北京首要資源商務咨詢有限公司Executive Leasing China Ltd.
北京四維產業總公司Beijing Four Dimension Inc.Co.
北京索迪斯服務有限公司Beijing Sodexho Co., Ltd.
北京泰利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Beijing Talent TechnologyDevelopmentCo.Ltd.
北京天地人家網路技術有限公司Ejiajia Net Technology Co.,Ltd.
北京天人互動軟體技術有限公Mairix Interactives Software Technology.Ltd
北京同方電子科技有限公BeijingTongfang ElectrScience&TechnologyCo.Ltd.
北京穩得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WonderGrow Biotech Inc.
北京夏暉食品有限公司Beijing HAVI Food Co.,Ltd.
北京新恆基集團公司BEIJING TOWERCREST GROUP COMPANY
北京訊能網路有限公司Beijing Super Channel Network Ltd.
北京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UFSOFT Co., Ltd.
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Red Flag Software Co.,Ltd.
北京中訊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ntell Kingdom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北京仲訊寰宇軟體開發有限公司BeXcom Corporation Beijing Ltd.
貝恩中國有限公司Bain & Company China Inc.
畢益輝系統(中國)有限公司Bea Systems (China) Ltd.
波音中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Boeing China,Inc.BJ Representative Office
伯靈頓空運全球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Bax Global Ltd. BJ Rep
鉑金軟體系統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Platinum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布爾電腦系統(北京)有限公司Bull Information Systems(BJ)Co.Ltd.
長天控股eBIS Co.,Ltd.
長征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Co.Ltd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Da Cheng Fund Management Co.,Ltd.
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VOLKSWAGEN(China)Investment Company Ltd.
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Daimler Chrysler(China)Ltd.
丹佛斯中國公司Danfoss China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TOTALFINAELF (China)Investment Co.Ltd.
道康寧(上海)有限公司Dow Corning (Shanghai) Co,. Ltd
德爾福汽車系統公司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德國默克公司北京代表處Merck Beijing Rep. Office
德克士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總公司Dicos Foods Development Co., Ltd.
德意志銀行北京代表處Deutsche Bank AG Beijing Rep.

❾ 輝瑞公司的發展歷史

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輝瑞目前已發展成為在華最大的外資制葯企業。輝瑞在中國有約10000多名員工,業務覆蓋了全國250餘個城市。
輝瑞始終把「攜手共創健康中國」作為在華的使命,承諾並積極參與促進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們志在通過創新的、富有社會責任並且商業可行的方式,滿足中國13億人民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除了提供廣泛的創新醫葯健康產品組合外,輝瑞還積極與有關政府部門、科研/醫療機構、學術組織、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合作,通過開展患者教育、疾病宣傳、健康管理、社區醫療、人才培養等項目積極推動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輝瑞生物制葯在華上市的創新葯物已超過50個,其治療領域涵蓋了心腦血管及代謝、抗感染、中樞神經、抗炎鎮痛、抗腫瘤、泌尿、血液健康(包括血友病)等諸多領域。其中如立普妥®、絡活喜®、萬艾可®、舒普深®、大扶康®、希舒美®、索坦®、開普拓®、阿諾新®、任捷®、貝賦®等許多產品在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為了讓中國的廣大患者能及時接受與全球同步的先進的葯物治療,輝瑞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和加快在華新葯引進和上市的力度和速度。
輝瑞健康葯物旗下的善存®、鈣爾奇®、惠菲寧®等消費保健產品也在中國市場家喻戶曉,並以其優異的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輝瑞在華累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並在大連、蘇州、無錫等地設立了4家先進的生產設施,分別生產葯品、健康葯物等。所生產的產品不僅滿足中國市場,還出口海外市場。其中輝瑞大連葯廠是國內首家獲得制葯行業GMP認證的制葯廠。此外,輝瑞還在北京設有管理中心;在上海建立了輝瑞投資有限公司;還在上海和武漢設有研發中心。
2012年9月輝瑞與浙江海正制葯成立「海正輝瑞制葯有限公司」。該合資企業將面向中國和全球市場開發、生產和推廣包括品牌仿製葯在內的專利到期葯物。合資企業的成立標志著兩家公司在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優質優價的品牌仿製葯方面的努力邁出了重要一步。 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輝瑞中國研發中心(CRDC)是輝瑞在亞太地區重要的研發樞紐,為輝瑞全球的生物及化學制葯研究與開發項目提供支持服務。除了與葯物開發有關的活動外,該中心還設有亞洲研究團隊,執行與協調輝瑞的亞洲研究戰略,並與亞洲各地的學術研究機構、臨床實驗機構(CRO)以及政府研究機構合作,增強亞洲地區的研究能力。到目前為止,輝瑞中國研發中心投資已超過1.5億美元,現有各類研發人員900餘名,並在武漢光谷生物產業中心成立分中心,大大擴展了其在國內的研發規模和合作領域。
同時,輝瑞中國研發中心還與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等國內一流的學術機構合作,開展臨床研究、葯物經濟學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項目,不斷推進中國研究與創新葯物以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發展進步。

❿ 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於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盪,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於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擔憂,進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再度暴跌3.98%,收於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盡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後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說,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沖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麼這次又出現了高盛的影子?為什麼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周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於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產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後,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與此同時,鑒於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於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後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常看好國內銀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說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狀況近來出現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產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產,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產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產優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後,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贊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產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於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發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產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獲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產業資本,利用資本優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秀企業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二屠產業資本 高盛在國際投行中的卓然地位為其在國內企業開拓投行業務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很多國有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融資時,由於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了解,也缺乏與國際資本溝通的渠道,這就為高盛「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內外通吃手法大開方便之門。 從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募資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芯國際、東風汽車、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險、中興通訊、TCL、聯想集團、中海油、分眾傳媒、上海先進半導體的融資上市都有高盛的參與。2006年,高盛再度向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資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後通過受讓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高盛參股雙匯發展以後,藉助著雙匯發展這只「下金蛋」的母雞,通過加大利潤分紅比例以圖迅速收回參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凈利潤52%。最高分紅額度占凈利潤額度的比例高達88%,這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中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隨著2007年國內股市牛市的到來,高盛在狂吞雙匯發展分紅的同時,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以及其他公司,並未在雙匯發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對外發布澄清公告,雙匯發展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轉增,以未分配利潤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猛增至1億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礦業發布公告,稱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出售所持西部礦業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若按減持期間市場均價8.67元計算,高盛累計套現10.3億元。高盛持股西部礦業1.923億股的全部投資成本只有9610萬元,以減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計算,投資回報高達974.3%。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此次投資曾被業內人士指責有手續違規、利益輸送、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對海普瑞增資491.76萬美元,持股數增至1125萬股,佔有12.5%的股權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資股變更為4500萬股,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利達93.27倍。 在隨後的日子裡,在新東方、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分眾傳媒、中國糧油控股、先聲葯業、英利新能源、寧波銀行、中國鋁業、北京控股、遠洋地產、雨潤食品、SOHO中國、東南融通、波司登、尚德電力、中國旺旺、遠洋地產、茂業國際、太平洋航運、吉利汽車的上市融資路上,都能看到高盛這個資本大鱷的身影。而在掘金國內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後,高盛也把資本陰影伸向了剛剛邁過「溫飽」進入「小康」的國內中小投資者。 三屠中小資本 今年的股市讓很多中小投資者極為郁悶,因為股市中為數不多的行情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電梯」。從11月11日至今,滬指單日漲跌超過50點的大幅異動次數超過5次,使得很多習慣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老手疲於應對。 導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股指期貨大幕拉開後,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對沖時代,進入了做空也可以賺錢的股指套利時代。各種跡象表明,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觀面的原因,但是,市場中存在著一股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雄厚資本,利用國內指數編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操縱指數和影響輿論造成市場短期大幅異動來謀取暴利。而能夠在市場上具備如此雄厚資本實力和影響輿論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許就有高盛的背影。 從高盛精確出台的國內外「陰陽」研究報告來看,其出台時機和市場異動時機極為吻合,由於能夠看到高盛精準研究報告的都是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者,當這些機構投資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資思路,憑借其資本實力,很容易在市場中形成急漲急跌的走勢,為高盛「渾水摸魚」掠奪中小投資者的散碎資本大放「綠燈」。這些跟隨高盛投資思路資本採取的是拉高權重股吸引跟風盤、在股指沖高時逐步布局股指期貨空頭頭寸、通過散布利空製造恐慌引發股指下跌三部曲實現的。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額度所限無法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 高盛「三屠」,讓剛剛20歲進入青年期的國內證券市場累累受傷。而高盛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資本市場「橫」著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張國際著名投行的「畫皮」?所依仗的不過是美聯儲高官以及美國財政部高官多是從高盛出身的美國政界資源?因此,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和投資者來說,在國內證券市場步入20歲之際,我們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應該發揮青年人的「闖勁」和創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國特色資本之路,讓高盛這個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鱷賺取應該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謀取暴利!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亞太葯業引入戰略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