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期貨內部審計

期貨內部審計

發布時間:2021-04-25 18:20:45

⑴ 內審的技術方法與實戰技巧是什麼樣的

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

順查法與逆查法

詳查法與抽查法

客觀實物證實方法

盤點、調節、鑒定

發現挪用公款、循環入賬、暗炒期貨的蛀蟲

找到虛增庫存價值,調節利潤欺騙上級單位的幕後黑手

審計調查方法

觀察、詢問、函證、調查表

學會傾聽的技巧

別被審計對象牽著走

分析性復核方法

內控控制符合性測試

舞弊與疏忽的防範

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

數據收集工具和技術

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

計算機化審計工具和技術

內部審計工具下趨勢

HIPPA與日漸增長的隱私關注

持續性保障審計,XBRL和OLAP

內部審計質量保障與ASQ質量審計

控制自我評估

⑵ 急!急!急!內部控制審核報告

建議去視野論壇,審計業務或內部審計版塊進行搜索或提問.

⑶ 國際內部審計准則理念的發展有沒有人知道

(一)從獨立性到客觀性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舊定義體現在其頒布的《關於內部審計責任的聲明》(1990修訂本)中:「內部審計是一個組織內部為檢查和評價其活動和為本組織服務而建立的一種獨立評價功能,它要提供有關檢查活動的分析、評價、建議、咨詢意見和信息,以協助本組織成員有效地履行其職責。」通過新舊定義的比較可以注意到,在新的定義中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更強調了客觀性。

在傳統觀念中,「獨立」是內部審計的一個重要特徵,也被認為是保證內部審計效果的一個重要要求。然而,從本質上說,客觀是一個更為根本和廣泛的概念。在新定義的草擬過程中,指導任務小組最初並未使用「獨立」這一概念,也沒打算界定它。他們認為含義更廣的「客觀」是內部審計職業的顯著特點。而「獨立」的要求,則對內部審計人員造成了不必要的約束,它限制了由誰來提供服務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服務。而且,把「獨立」凌駕於其他概念之上,會使內部審計部門在提供服務時相對於外部服務提供者處於競爭的劣勢,因為後者往往處於「更獨立」的位置上。

內部審計部門能為企業增加價值就是因為他們對改進經營與控制的分析與建議是客觀的。獨立是為了保證客觀,是一種手段,而客觀才是最終的目標。試想如果審計活動是獨立的,但卻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反映事物的客觀面貌,那這種活動就沒有效率和效果,甚至造成決策失誤,十分有害。反過來,只要保證了客觀,就不必要死守獨立不放。對於內部審計來說,其形式上的獨立性肯定不如外部審計,如果就此認為內部審計不如外部審計,那是十分荒謬的。

長期以來,人們經常混淆了目標和手段的區別。雖然目標和手段應該是統一的,但是將手段作為目標則必然導致目標的異化,導致手段最終失去意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原來倡導的以規則為導向的會計准則模式,由於一味以規則(即手段)為重,最終導致不少公司鑽規則的空子,發生了安然和世通等等假賬丑聞。這種模式至少造成了以下問題:
(1)沒有明確清晰的目標,大量的細節掩蓋了准則的用意;
(2)過多的例外和界限測試,為財務設計者獲得所需要的結果提供了方便;
(3)大量的詳細指南,其中包含了大量互相矛盾的處理。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對美國財務報告採用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體系的研究》,認為需要摒棄美國以規則為導向的模式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提倡的以純原則為導向的模式,而採取以目標為導向的模式。此舉鮮明地說明了目標是第一性的,而規則,甚至於原則,都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方向錯了,則手段再完善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於更快速地偏離目標;方向對了,則所有的手段都可以因此而發展起來。比如,從歷史上看,獨立審計目標的演變,即從查錯防弊到驗證財務報表的公允性,直到現在的兩者皆重,其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或者說也隨之發展。制度基礎審計和審計抽樣的運用,都是在驗證財務報表公允性階段才發展起來的。沒有這個目標,這些方法、程序的確立是很難想像的。

因此,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這些研究成果、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都為理解內部審計的本質,進而制定中國自己的內部審計准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需要說明的是並非說獨立性的概念毫無用處了,作為一種手段它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獨立」是個變數,對它的解釋以及其重要程度依賴於一系列因素,如企業的行業類型、地區及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服務的本質等。遵守獨立性有助於達到客觀性。在美國會計學會當前的研究中,「獨立」被表述為「無阻礙地決定工作范圍和無阻礙地完成工作的能力」,指導任務小組最後採用了這一理解,保留了「獨立」,認為「內部審計活動應該在決定內部審計范圍、開展工作以及匯報成果時不受干涉」。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認為,獨立是對審計活動而言,客觀是對內部審計師個人而言。顯然審計活動是以內部審計師為基礎的。為了保持客觀性,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認為內部審計師:
(1)不應該參加任何有可能損害或者假定會損害他們無偏見的評估的活動或關系。包括可能與組織的利益有沖突的活動或關系。
(2)不應該接受任何可能損害或假定會損害他們職業判斷的東西。
(3)應該披露所有知道的重要事實,只要如果不披露將會歪曲對所審查的活動的報告。

(二)將視野擴展到組織外部
內部審計,按常人理解,彷彿必須由組織內部的人員和機構進行。然而這是一種誤解。在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的新定義中,「內部」一詞被拋棄了。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審計業務,是一種范圍性概念,不同於「由內部審計人員從事的審計業務」的主體性概念。雖然有一些人認為「內部」這個概念是內部審計職業最重要的特質,然而在理論上保留這一概念是有缺陷的。這一措辭試圖使內部審計職業壟斷所有相關的服務,執行所有職能,試圖阻止外部人參與內部審計服務的競爭。而且隨著服務范圍的擴展,在企業內部擁有所有需要的技術變得不經濟,這也造成了許多企業從外部購買服務,即所謂的內部審計外部化。「內部」這一概念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內部審計服務仍應由企業內部進行管理,而不應完全放權給外部。

內部審計業務部分或全部拓展到外部,其明顯的優勢體現在:
1.獲得規模經濟。外部審計組織不僅在組織規模上,而且在業務規模上都是經濟的。高額的服務成本費用可在大量的客戶那裡得到補償或分攤,因此能夠實現等效服務下的成本最低,或成本相同下的更高效服務。大部分審計業務是要由人來完成的,但有些部分要用到計算輔助技術和管理分析技術,這些技術中的軟硬體成本不是一般單位願意承擔或能夠承擔的,但一流的會計公司卻能夠也願意承擔,因為這些固定成本可以分攤到大量的客戶中去。

2.降低總成本。組織如果建立一個自己的內部審計部門,需要支付員工的薪金、培訓費和管理費用,內部審計外部化則能節省這些費用,而且企業可只在需要時聘用,以保持支出控制的靈活性。即將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所需的固定成本轉換為變動成本,將不可控成本變為管理部門的可控成本。同時,如果由外部審計人員承擔內審工作,內部審計的方法和程序可與外審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這意味著外審人員能更多地依賴內審工作,企業也可因少支付審計費用而獲益。

3.保持適當的組織規模。幾乎每個企業都能從內部審計職能中受益,但對中小規模的企業來說,設置一個只有一兩個人的內審部門很難招募到頂尖人才,也無法建立足夠的專家意見資料庫。會計師事務所則可對風險進行有效的分析並提供菜單化的專業服務,以在不同的時間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

4.使管理層關注核心競爭力。內部審計部門的日常審計往往是低效的,還可能會分散管理層的精力。如果實行內部審計外部化,企業就可騰出管理時間和管理資源,使管理層能夠關注於核心競爭力領域,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戰略意義的目標,而不是將大量精力耗費在低回報的日常管理中。

5.組織在外購內部審計服務時,佔有主動權。組織在決定採取內部審計服務外購時,可按照本企業的具體情況,結合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優勢進行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佔有主動權。在接受服務的過程當中,通過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對內審工作進行監督,可評估外部審計人員的服務質量,確定合約的完成情況。如果對其服務不滿意,由於市場上還有其他可提供內審服務的外部人員,企業可以與聘用者簽訂長期價格協議或考慮重新引入內審機構。

6.外部審計組織具有先進的審計技術,豐富的審計經驗,而且部分一流的會計公司還擁有獨特的質量控制與保障制度。

因此,隨著內部審計的發展以及外界對內部審計要求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外部化將是一種潮流。應該順應潮流,打破成規,以提升組織的價值、幫助組織達到目標。

(三)內部審計的終極目標是增加組織價值
傳統內部審計理論認為,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經濟管理、經濟評價、經濟鑒證等職能。這種認識也反映在舊的內部審計定義中。而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最新的《內部審計定義》中認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服務,其目標在於增加價值並改進組織的經營。」這完全不同於傳統理論上的「獨立評價功能」論。

「增加價值和改進經營」的提出,使得這一職業充滿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傳統概念下,內部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降低代理成本而設計的,人們不關心它對企業經營的貢獻,而且這種貢獻往往是無形的。而在如今的高度競爭且成本「過敏」的市場上,各大公司紛紛將其業務流程分為增值過程和非增值過程,然後盡可能地壓縮非增值過程,期望公司內每一個人都為其創造價值。歸根到底,一個組織只有具有價值才有存在的必要,也才能夠存在下去,否則在社會上必無立足之地。因此任何活動,只有為企業創造或者增加價值,才能為組織所重視,才能存在下去。內部審計如果還固守過去的陣地,只能被淘汰出局。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內部審計積極參與價值創造活動,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繼續存在爭得一席之地。內部審計如果不以增加組織價值為目的,則為組織所不容。內部審計在參與價值創造的同時,要向世人昭示其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貢獻,讓公司的管理部門、董事會及其他利害關系人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才能保持和提高職業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應把成本降低的幅度或效率增長的幅度等作為衡量內部審計工作績效的標准,這樣做會削弱其工作的客觀性。因為內部審計工作對價值創造的貢獻往往是間接的。

同時,內部審計關注的活動也因此提升至組織整體的層次,而不再是過去針對個人或某一部門的活動。其目標的核心定位於幫助一個企業達到戰略目標,即增加價值,還將內部審計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和關鍵成功因素聯結在一起。關注層次的提升,使得內部審計從一個局部職能的「功能性思維」轉向從整體價值鏈來考慮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從全局、長期著眼,促成各個部門各個方面的有效合作。這也在實質上擴展了內部審計的職能,並要求在內部審計人員的招募、培訓、團隊構建活動中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四)將風險管理放到重要位置
在審計領域,「風險」一詞彷彿較多地與獨立審計相聯系。傳統的內部審計也著重於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機制。然而由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的風險也普遍增大,例如內部的有財務和經營信息不足、政策計劃和標准貫徹失敗、資產流失、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等等,外部的有消費者偏好變化、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等等。因此企業迫切需要內部審計通過一套系統、規范的方法來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及控制、治理過程的效果。順應這種要求,新的定義中也加進了風險管理的內容。企業的總體管理控制機制一般更傾向於把管理控制系統與組織的長遠目標,以及不能達到這些目標的風險聯系起來。為了幫助企業達到目標,必須重視風險管理。新定義表明控制不再是抽象的、暗含的,而是能實實在在地幫助組織進行風險管理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程序,而且對於每一種情形都有多種「正確的」的方法。風險控制體制使內審人員必須隨著全球市場和競爭性質的變化、新的資產形式的產生,以及信息獲取工具的變革而不斷改進控制手段。「一種控制手段適用於各種控制」的說法和通用的控制模式已不再存在。

風險控制系統也決定了鑒證與咨詢服務能為組織創造價值。在此方面不乏成功的實例。如某外貿集團公司下屬10多家子公司,集團內部審計師對這些子公司2002年下半年業務合同簽訂與執行情況進行了審核,發現在1000萬元以上大金額進口商品合同中僅豆粕一個商品就佔16%,涉及金額5億元。按照國際慣例,購買豆粕須提前半年簽訂期貨合同。各子公司不約而同地進口豆粕,對整個集團來說占壓在某個商品上的資金過多,勢必會增大經營風險。內部審計師立即向集團管理層提出建議,豆粕進口須做套期保值以避免價格下降造成的經營風險。果然2002年南美洲豆粕大豐收,豆粕國際市場價格一路狂跌。內部審計師的建議使集團避免了近2億元的損失。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企業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而內部審計在幫助企業實現其目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日益受到管理當局的重視。但是中國的內部審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中均有不少需要改進之處。如何抓住機遇,在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同時發展內部審計職業,是每一個內部審計人員面臨的重大課題。

⑷ 致遠期貨:在外資銀行做內部審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你說做業務的話,那就是花旗銀行、東亞銀行、恆生銀行、渣打銀行這幾家做國內的業務比較多。

⑸ 既做資產評估又做審計,工作3年,想跳審計大所(能做上市公司、證券期貨業務)或公司內審,簡歷如何包裝

建議所有的科目都考完,能夠獨立頂崗,再做跳槽的打算,畢竟現在有些證還沒全過,我認為跳槽的話條件還不太成熟。

⑹ 內部審計是什麼意思啊

區別於外部審計的單一針對財務報表。。更多的趨向於對公司內部風險的的規避。流程的梳理等。財務報表審計只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小部分。

⑺ 請問企業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做審計

公司內部審計其實是公司最後最重要的一道關口,防範錯弊,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對企業的長治久安是功不可沒的。這就決定了審計絕不是查查賬就可以了,還應該通過與被審單位溝通,持職業懷疑的態度關注企業的業務流程,梳理流程,總結風險點,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公司其他部門可能各部門說各部門的好,但審計應該做企業的第三隻眼,站在相對獨立的角度去看問題,敢於向高管問責。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董事長重視審計,並賦予審計應有的權利。經營方面的損失。
一般來說現代內審有以下幾個作用:
(1)風險評估及預防風險評估是指內部審計對風險的識別及評價和評估相應措施應對風險的過程和方式。風險預防是指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各方面經濟活動的檢查監督,找出薄弱環節,盡早提前發出警報,起到風險的預警作用,再進行風險控制。內部審計通過將風險評價和風險預防做為審計工作的重點,經常而及時地了解企業各方面的狀況,發現企業存在或是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建立健全風險評價機制,幫助企業高層注意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2)監督與再控制企業由於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業務日趨復雜等使得企業高層很難直接控制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需要專門的監控機構對企業的以上情況進行監督與評價,達到其控制企業的目的。內部審計不僅要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還要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以後工作績效的建議。
(3)咨詢職能隨著市場風險變得越來越復雜,集團下屬企業自身判斷能力是不足,以及企業各部門業務專業知識的狹窄,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工作和咨詢活動,它在企業中承擔著咨詢的職能。內部審計能針對企業中存在的不合理事項進行制止,預防出現更大的管理漏洞和經營方面的損失。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⑻ 內審的技術方法與實戰技巧,是什麼呢

內審的技術方法與實戰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內部審計組織,周密制訂內部審計計劃。主要內容是:企業戰略目標和年度審計計劃的制定,項目審計的計劃,確定組織審計人員,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開展初步調查和信息收集,並制定外勤工作計劃。
2、熟悉開展內部審計的流程,掌握內部審計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計算機化審計工具和技術,確定審計項目、審計底稿,明確審計底稿的勾稽關系,熟悉審計標識、審計抽樣、審計項目中的審計重點,掌握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測試的方式和方法。
3、綜合全面情況,撰寫內部審計報告。主要內容是確定內審報告框架,緊密結合企業發展目標,大處著手,小處著眼,問題擺列清晰,提出的意見切實可行。

⑼ 內部審計的審計課程

內部審計標准
管理內部審計職能
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准
管理需要——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
道德規范
內部審計和公司治理
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
內部部門的組織結構設計
舉報方案和行為規則
與外部審計師合作
欺詐發現和預防
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流程
管理內部審計活動
內部審計組織與計劃
溝通和批准
資源管理
指導和開展內部審計
工作底稿——記錄內部審計活動
通過審計抽樣搜樣證據
審計報告與內部審計溝通
向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報告
各階段過程的常用文書與表格
內審的技術方法與實戰技巧
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
順查法與逆查法
詳查法與抽查法
客觀實物證實方法
盤點、調節、鑒定
發現挪用公款、循環入賬、暗炒期貨的蛀蟲
找到虛增庫存價值,調節利潤欺騙上級單位的幕後黑手
審計調查方法
觀察、詢問、函證、調查表
學會傾聽的技巧
別被審計對象牽著走
分析性復核方法
內控控制符合性測試
舞弊與疏忽的防範
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
數據收集工具和技術
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
計算機化審計工具和技術
內部審計工具下趨勢
HIPPA與日漸增長的隱私關注
持續性保障審計,XBRL和OLAP
內部審計質量保障與ASQ質量審計
控制自我評估

⑽ 如何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內部審計由部門、單位內部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目的在於幫助部門、單位的管理人員實行最有效的管理。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配合並互為補充,是現代審計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可為外部審計提供可信賴的資料,減少外部審計的工作量。在中國,內部審計不僅是部門、單位內部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國家審計的基礎,被納入審計監督體系。

(10)期貨內部審計擴展閱讀

1、以實物為對象。對存貨、固定資產或貨幣資金的時點狀態或期間狀況進行審計。如:存貨清查審計、固定資產構建及處置審計、資金收支審計。

2、以賬務為對象。對因提供、銷售商品或勞務產生的債權債務的產生依據,期間過程和時點狀態進行審計。如:賬期審計,回款期審計,壞賬審批審計。

3、以規則為對象。對制度、計劃、任務、標准、流程等的執行過程及結果進行審計。如:目標完成審計,采購審批流程審計,供應商入圍政策執行審計,折扣許可權與審批審計,預算執行情況審計。

4、以責任人為對象。對經濟責任人進行的期間責任、期末狀態進行審計。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責任人目標成本審計。

閱讀全文

與期貨內部審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