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公司上市都需要引進戰略投資者
因為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實現公司的發展戰略所致,戰略投資者一般是大筆資金投入,迎合公司上市需求的
『貳』 為什麼公司在上市前要引入戰略投資者
一般上市的公司對如何運作企業上市都不太熟悉,引進戰略投資者是多重需要版。
1,股本結構變化能起到合理權包裝和宣傳廣告作用。
2,一般機構投資者都常年進行股權投資,了解和熟悉企業上市要走的流程。擁有非常廣的人脈。
3,投資風險和利益共享。( 一般風險投資都是不會冒很大風險的,是追求投資高收益的有選擇投的)。
4,投資雙方上市收益最大化。
『叄』 香港港股上市條件難嗎流程是怎樣的
香港港股上市有明確的要求和條件,擬上市企業需要達到相應要求。香港港股上市流程具體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前期准備,需要委託中介機構(包括保薦人、會計師、中國律師、香港律師、內控顧問和評估師等);
其次是盡職調查、材料准備與監管機構審批(盡職調查、審計、重組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准備申報文件、申報及接受審核);
最後是銷售與發行(路演、發行、發行上市)。
『肆』 港股IPO上市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流程是什麼
香港港股上市有明確的要求和條件,擬上市企業需要達到相應要求。香港港股上市流程具體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前期准備,需要委託中介結構(包括保薦人、會計師、中國律師、香港律師、內控顧問和評估師等);其次是盡職調查、材料准備與監管機構審批(盡職調查、審計、重組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准備申報文件、申報及接受審核);最後是銷售與發行(路演、發行、發行上市)。
『伍』 上市股改前如何引進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其實是個誤稱,上市前引進的股權投資(PE)其實都是財務投資者,他們的目的就是通過購買擬上市公司股權在公司上市後再套現獲利,他們一般不會參與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所以算不上戰略投資.
如果企業資質很好的話,引進股權投資相對還比較容易.企業要對自身的經營業績和上市計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認識,在過去和預期經營業績的基礎上對企業做出一個整體估值.比如值10個億,再計算下想要引進多少股權投資,比如需要1個億的資金,那就釋放給PE10% 股權.具體過程中,PE要對企業進行調查,核心是財務、業務和法律方面,在調查的基礎上,同時考慮上市需要的時間及可能性,PE會對公司做一個估值,雙方再討價還價。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風險,PE通常還會提出與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管理層簽一個對賭或者回購協議,約定如果企業預期業績不達標或者在預期期限內沒有上市的話如何使PE的利益不受損失。
如有需要,可以給您介紹幾個PE,很多企業都是在談判中熟悉流程的,呵呵。
『陸』 [急]有關上市前引進戰略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一般是大筆資金投入,迎合公司上市需求的。
『柒』 郎咸平說國內四大行港股上市都引入了哪些戰略投資者
關於高盛從中國建設銀行賺了1300億人民幣的事,是這樣的:
2004年之前,四大國有回銀行謀求A股上答市,曾各自引入海外知名上市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幫助其上市和股改。建設銀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美國銀行。當時,高盛的人在美國銀行戰略投資建行之前,作為戰略顧問先建議中國建設銀行把壞賬全部撇清,撇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這樣有利於上市融資,獲得新生。其實,實質上是將壞賬剝離,有利於美國銀行投資一塊干凈的、高收益的資產。其結果相當於美國銀行用一塊錢買建行的一股股票,美國銀行投資了數十億股,當上了建設銀行的大股東,高盛作為建行上市的牽頭投行,推動了建行在2007年9月最終上市。後來,在2007年年底的時候,美國銀行曾公開發表聲明說,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自己(美國銀行)受到巨大的損失。但是美國銀行對建行的投資,在建行的上市後,讓它們賺了1300億。這就是你所說的高盛賺建行1300億的由來,其實是高盛的夥伴——美國銀行賺建行1300億,並不是高盛直接賺的,但從中國賺1300億,無論是高盛還是美國銀行賺,其實質都是我們國有資產的損失。
『捌』 哪些上市公司引進了戰略投資者
所有的企業上市都要引入戰略投資者 這對於改善公司股權結構很有好處 一般戰略投資者都屬於價值投資而且有股份鎖定期限 有助於公司股權關系的穩定 從而使得公司能夠按照最初的戰略目標發展 保持盈利的持續
『玖』 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投資支付的股價是多少
匯金不是戰略投資人,是出資人,也就是公司設立的時候的股東,這些股份都是1塊1股
戰略投資人是指高盛等這樣的公司,在上市前認購股份,認購的價格肯定不是1塊1股,是按照當時的凈資產來定價的,但也比發行價要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