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幫助有多大
中國推新版「馬歇爾計劃」支持中國經濟的走出去戰略,設立規模達400億的基金,用於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以及我國相關西部、東南部省份的基建、能源、金融合作等方面提供融資支持,達到輸出國內過剩產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及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經投入產出模型嚴格計算後:
1、中短期內,「一帶一路」有助於消化過剩產能,但對推動本國經濟增長效益不大。以投入產出模型計算,1單位的基建投資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上游產業,1單位的基建投資可以推動下游產業3.05單位的生產擴張。「一路一帶」將有助於國內部分行業如鋼材、水泥、煤炭等對過剩產能的消化,因為雖然1單位的投資走了出去,但是1.89單位的生產還是源自於國內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況下,1單位的基建投資對下游產業所產生的3.05單位的推動效應就完全貢獻給了國外,而不是推動本國經濟。
2、中長期內「一帶一路」助力亞太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且有助於我國外儲投資方向多元化。中國將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同時,此戰略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
3、與美國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對世界經濟具有更廣泛的經濟效益。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無償的「贈予」,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更加顯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主要資金都用於購買最終產品進行消費,而這些最終產品又多數來自於美國,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顯著。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採取基建輸出的方式,基建投資作為中上游產品,其產生的引致投資、引致消費完全留給了「一路一帶」的沿線地區,因此可以說「一路一帶」確實會繁榮一路、富強一帶,這是中國贈予地區經濟增長的外部效應。
4、「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中國的地緣政治十分復雜,並且從中國多年歐洲開發的經驗來看,有必要保持較高的軍事水平應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困難。對外的基建輸出仍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同時,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我們在今後海外投資和援建中應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擴大海外投資和援助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在現階段國內經濟緩慢築底,國內需求相對疲弱的局面下,「一帶一路」為國內部分產業中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和去庫存提供了契機。依託於港口、公路建設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走出去」戰略,投資於「一路一帶」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運營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資收益。
一個仔細計算過的數字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可以通過投入產出模型來理解「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具體有何效應,該方法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列昂惕夫創立,主要貢獻在於可以測量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從而對產業結構及國民收入的構成做出合理判斷。
投入產出表的系數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某行業對其上遊行業的總需求的拉動效應和對其下遊行業的總供給的推動效應的測量方法。經過仔細計算,我們獲得了各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拉動效應)和完全分配系數(推動效應)。下表列出了基建行業和房地產建築業兩個大行業的系數。其中,與基建相關行業有6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房地產建築業相關的行業有兩個(房地產業,建築業)。
在拉動效應方面,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這個效應可能更大,因為我們在這里僅囊括了6個基建的相關行業,但大體上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業的拉動效應是相當的,或者說略低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從中短期內來看,「一路一帶」戰略導致的「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將對於國內部分行業如鋼材、水泥、煤炭等的去化產生積極作用,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雖然投資走了出去,但是生產還是源自於國內的。
在推動效應方面,主要指該行業對於下游生產所激發的總供給,例如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總體推動3.05個單位的供給的擴張,這集中體現了基建作為上游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效用。相對而言,房地產作為下游產業,推動效應就小得多,這是符合經濟直覺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況下,基建行業這一部分的推動效應對我國經濟而言就損失了,因為基建投資發生在國外,推動效應也發生在國外。我們常說的「要想富,先修路」就描述了基建作為供給所能給其他行業帶來的推動效應,若是道路修在國外,雖然修路所用的設備、材料對我國經濟仍然有拉動作用,但我們就無法同時享有道路的使用給當地經濟帶來的推動效應了。
但是中長期內「一路一帶」助力亞洲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並有利於外儲投資多元化
雖然損失了基建投資帶來的推動效應,但「一帶一路」在中長期內的戰略意義仍然可圈可點,因為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國將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首先採取資本的輸出引領亞洲經濟的增長,從而帶來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一點與歐美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是十分類似的,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在二戰中基礎設施受損最小,它們比戰前要繁榮的多,但是出口貿易只佔經濟中的一小部分,馬歇爾計劃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援助將被歐洲用來從美/加處購買工業製成品和原材料,這就促進了區域間進出口貿易的增長。而「一路一帶」戰略也將使中國自身從這一類似的路徑中受益。
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這些基建投資、尤其是後續的運營,將帶來與國外更多的能源領域的合作機遇,這將會回補常年以來我國經濟對於部分能源的議價權方面的劣勢,而對外的投資也將逐漸帶來國防外延的擴張。
第三,「一帶一路」的基金融資來源中我國外儲佔比在65%以上,這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基建投資在嚴格控制投資風險的基礎上,長遠看可能實現比美國國債更高的收益。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美國不同,對世界經濟具有更廣泛的經濟效益
二戰結束後,為消化美國在戰時的過剩產能,美國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馬歇爾計劃」,將龐大的資本輸出到歐洲,刺激消費品、就業市場復甦,拉動歐洲對基本消費品的需求潛能、進而帶動美國出口貿易,並且增強了歐洲地區的對美國中樞的向心力,奠定了美國的戰略地位。美國輸歐的資金總量為130億(贈款90%、貸款10%),其中88億流入貨品采購,27億進入原料市場,16億流入工業機械。
歐洲經合組織OECD的前身在美國援助款項的分配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要求必須以各國的資源、生產指標、進出口貿易、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等為依據,進行某種程度的跨國調節;因此馬歇爾計劃無形中促進了西歐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也形成了實際上的以美國為核心,各國依據美方統籌進行經濟重建的機制。
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無償的「贈予」,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更加顯著。理由是美國「馬歇爾計劃」雖然主要為贈款,但主要資金都用於購買最終產品進行消費,而這些最終產品又多數來自於美國,由於歐洲國家在二戰中耗盡了外儲,馬歇爾計劃的資金援助幾乎是它們從國外進口商品的唯一資本,在計劃最初進口最多的是必需品——比如食物和服裝,而在後期消費方向轉向了重建所需物資——這也是馬歇爾計劃最初的用意所在。關鍵在於消費品屬於下游產品,被消費後不再對歐洲產生效益,但從投入產出模型可以看出,它們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卻是十分顯著的。如上表所列,服裝業對上游產業的拉動系數為2.57,即購買1個單位(例如,美元)的服裝能拉動美國上游產業2.57個單位的產出。而1個單位的服裝僅能推動歐洲當地產業0.87個單位的產出。這於基建投資有天壤之別。
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採取基建輸出的方式,基建投資作為上游產品,弱投資於國外,其產生的引致投資、引致消費並沒有留給中國,而是留給了「一路一帶」的沿線地區,因此可以說「一路一帶」確實會繁榮一路、富強一帶,這是中國贈予地區經濟增長的外部效應。
「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保障機制,並增加海外援助中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
「一路一帶」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清醒地注意到san點。
其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基建投資收益有賴於後續軍事保障。美國「馬歇爾計劃」有充分的軍事保障,美國作為二戰後第一軍事強國,需保障經濟的後花園歐洲與蘇聯對抗。當今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形式十分復雜,從中國多年在歐亞開發的經驗來看,必須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面困難有充分的准備。
其二,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對外的基建輸出也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在地區選擇上,可以選擇試錯成本較低,國際關系相對良好的國家首先進行合作。
其三,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今後在海外的投資和援建計劃中,可以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的比重,用以擴大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⑵ 中國一帶一路是用美元還是人民幣
哈哈,樓上兩個無知的,中國人民幣支付不到2%,美國占絕大多數,當然是美元。
⑶ 中國為一帶一路花1萬億美元值嗎
糾正你一個錯誤,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達到了4萬億美元的規模,不過確實是世界第一的儲備規模
⑷ 前4月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多少錢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17年1-4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5個國家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9.8億美元。

三是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潛力巨大。1-4月,中國企業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幅較大。如對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寮國、柬埔寨直接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674.14%、809%、241.3%和162.74%。
四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中國企業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場。1-4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合同額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5%;完成營業額占同期總額的48.1%。已經占據半壁江山。
⑸ 中國投資多少錢給巴基斯坦搞一帶一路
目前共計460億美元。其中瓜達爾港投資最多。
⑹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2,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2016年2月6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出席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的開工儀式,項目預計將在42個月後竣工,隨後還有5年的維護期。該項目將由伊朗基礎設施工程集團MAPNA和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
3,寮國鐵路
2016年12月25日,寮國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築路隊伍整裝待發。寮國總理通倫親自揮鏟破土,鳴鑼九響,標志著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根據規劃,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中國邊境到萬象只需4個小時,多山缺路的寮國將實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

4,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5,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
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⑺ 前4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增長了多少
據報道,今年以來,「一帶一路」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取得積極成果,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投資合作不斷加深,前4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同比增近兩成。

截至今年4月份,中國在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75個,累計投資255億美元,入區企業超過3800家,上繳東道國稅費近1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近22萬個。
文章來源:央廣網
⑻ 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貿易額達多少萬億元
商務部今日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了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情況。
他表示,2017年,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務實合作的新階段。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三是自貿區建設取得突破。與喬治亞、馬爾地夫簽署自貿協定,與摩爾多瓦、模里西斯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取得積極進展。
四是對外援助效應提升。啟動「共築援助之橋 暢通『一帶一路行動,落實重大援助舉措,積極為沿線發展中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穩步推動改善民生的援助項目建設,開辦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舉辦專題培訓班,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他指出,商務部將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與「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共同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⑼ 為什麼不能用賺來的美元去開發一帶一路
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形式是貨幣競爭。為什麼是貨幣呢?因為貨幣是資金的載體,資金是經濟的血液,而經濟又是政治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說,各種形式的競爭最終都歸結到貨幣競爭。
既然貨幣金融體系的發展制約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那麼我們怎可忽視「華爾街」和「美元」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支撐作用呢?
然後再回歸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偏要將「一帶一路」跟「貨幣競爭」扯上關系。前面既已提到美元霸權對美國霸權的先導作用,那麼美元霸權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我們的一帶一路,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將會沖擊美元霸權,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美元的崩潰,既需要美國經濟衰退到不能再支撐美國的強勢地位,還需要有合適的貨幣能夠取美元而代之,萬事俱備之後,還差一個時機,也就是美元被取代的那個關鍵事項,能夠將矛盾引爆。
一帶一路的建設,將為上述導致美元奔潰的因素增加籌碼。
首先,隨著一帶一路開始取得成效,國內的過程產能得到消化,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奠定經濟基礎。我們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卻從不敢拋售,原因之一在於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經濟捆綁在了一起,若是拋棄美債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嚴重依賴美國作為產品輸出市場的中國企業 ,該怎麼辦呢?
但是有了一帶一路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產品可以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必再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發展經濟。此舉必然帶來美元成交量的減少,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如上所示,我們還可以減持美國國債,從中解脫出來,將這部分外匯投資到比美元更創造價值的地方。
經濟實力的增長將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與之相對的是,當前美國經濟形勢並不樂觀。
另外,我們知道一帶一路的最終目標可能是亞歐非一體化,若是三大洲連在一起了,且不說事成後中國在國際格局中的分量增加,若是亞歐非一體化之後不再使用美元支付結算,而是使用自己的區域性貨幣或者人民幣,考慮到亞歐非三大洲的經濟體量,到時國際支付結算中對美元的需求將會大幅減少。
暫且不議取代美元的貨幣會不會是人民幣或像歐元一樣的區域性貨幣。當前關注的重點是,如果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減少美元的使用量,對美元的需求不斷下滑,不再用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向美國換美元了。
這相當於給美國斷了糧草。
這是一個很不公平卻沒有對錯的故事。
因為我們知道美國當前是一個產業空心化國家,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只有10點多,大約是二戰後1953年的一半。這半個多世紀來,美國並沒有認真去生產產品,而是去印鈔票了。
美國人會說:我完全沒必要自己去建廠房生產。既然別的國家需要美元用於支付結算、外匯儲備,而我剛好有印鈔機可以控制美元的發行。那麼你們拿產品和原料來和我交換美元就好了。我得到了我所需要的商品,你們得到了可以去購買石油等大宗商品的美元。
大家各取所需似乎很公平。但是這樣的交易建立在美元霸權地位的基礎之上,交易本身就不公平。美國印一張100美元的鈔票,成本大約是1美元;美國人用這100美元可以從中國進口10件10$/件的襯衣。
——也就是說,美國只用1美元就從別的國家買到了10件襯衣。但考慮到中國生產襯衣的人工成本、材料投入等等,誰在從別的國家攫取財富自見分曉。
民以食為天,美國人也需要大口吃飯。一帶一路若是極度沖擊了美元霸權,美國必然是極力反對的。
⑽ 一帶一路中國一共用多少錢
「一帶一路」,未來5年,中方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