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募基金的產品類型有哪些
證券法規定有以下來四大類:
一、自
股票
型基金:基金資產的70%或更多,投資於股票的基金;
二、債券型基金:基金資產的70%或更多,投資於債券的基金;
三、貨幣型基金:基金資產僅投資於金融市場貨幣工具的基金;
四、混合型基金:基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債券及其它金融工具,但投資方向和比例,不符合第一、二、三項規定要求的基金。
『貳』 基金產品有哪些
給你推薦現在五家最牛的基金公司,它旗下的產品,你都可以放心考慮的:
易方達:易方達成立於2001年,股東由廣東粵財、廣發證券、廣東美的、重慶國投和廣州市廣永國資構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易方達管理著5隻開放式基金和4隻封閉式基金,合計管理資產規模為251億元,排名43家基金公司的第六位。這些基金具備了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包括有股票型(包括指數增強型)、股債平衡型和貨幣型等。近期,該公司正在發行低風險的易方達月月收益中短期債券基金。
招商:招商成立於2002年底,股東由招商證券、ING、中國電力財務、中國華能財務、中遠財務組成,是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招商管理著5隻開放式基金,其中包括1隻股票基金、2隻平衡基金、1隻債券基金和1隻貨幣基金。合計管理資產規模為317億元,排名第四位。
嘉實:嘉實成立於1999年,股東由中誠信託投資、立信投資、德意志資產管理(亞洲)組成,是一家新近轉型為中外合資的老基金公司。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嘉實管理著8隻開放式基金,2隻封閉式基金,其中包括4隻股票基金、1隻含股債基金、1隻債券基金和1隻貨幣基金。合計管理資產規模為205億元,排名第七位。近期,該公司正在募集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
廣發:廣發成立於2003年,股東由廣發證券、廣州科技、烽火通信、香江投資組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廣發管理著3隻開放式基金,其中包括2隻股債平衡基金和1隻貨幣基金,合計管理資產規模為66億元,排名第21位。
諾安:諾安成立於2003年底,股東由北京中關村、中國對外經貿信託、中國新紀元組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諾安管理著2隻開放式基金,其中包括1隻股債平衡基金和1隻貨幣基金,合計管理資產規模為42億元,排名第25位。
五家基金管理公司概況
基金公司 管理基金數量 管理資產規模(億元) 成立時間 主要股東
開放式 封閉式 總計
招商 5 0 5 317.17 2002-12-27 招商證券、ING Asset Management B.V.(荷蘭投資)中國電力財務、中國華能財務、中遠財務
易方達 6 4 10 251.17 2001-4-17 廣東粵財、廣發證券、廣東美的、重慶國托、廣州市廣永國資
嘉實 8 2 10 205.67 1999-3-25 中誠信託投資、立信投資、德意志資產管理(亞洲)
廣發 4 0 4 66.83 2003-8-5 廣發證券、廣州科技、烽火通信、香江投資
諾安 2 0 2 42.5 2003-12-9 北京中關村、中國對外經貿信託、中國新紀元
數據來源:聚源系統
綜合來看,這五家基金公司除廣發、諾安外,易方達、嘉實和招商已處於最大資產規模基金公司之列。43家基金公司的平均管理資產規模為99億,廣發、諾安低於這個水平。招商基金依靠貨幣基金躋身前列,若剔除貨幣基金,資產規模僅在46億。投資管理經驗方面,嘉實基金成立時間較長。並且,招商和嘉實作為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外方股東在資產管理方面具有較強實力。
從目前的基金產品線看,嘉實、易方達、招商相對比較全面,高、中、低風險基金均有,諾安作為新基金公司,還處於相對弱小階段。
嘉實、易方達以高風險的股票基金數量較多,諾安、廣發在發展初期和當時市場環境更傾向開發中、低風險基金產品。
五家基金公司推薦基金名單
基金公司 投資風格傾向 重點關注基金 適合投資者類型
易方達 進取 易方達策略成長、易方達50、易方達平穩增長、基金科匯、科訊、科翔 中、高風險投資者
廣發 進取 廣發聚富、廣發穩健 中、高風險投資者
嘉實 偏進取 嘉實理財增長、嘉實成長收益、嘉實滬深300 偏高風險投資者
諾安 偏進取 諾安平衡 中等風險投資者
招商 偏保守 招商平衡、招商債券、招商現金 中、低風險投資者
『叄』 什麼是基金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來是指依照《公司法》設源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經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基金銷售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
通俗地講基金子公司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公司,或者是下屬分支機構。

(3)產業園基金產品擴展閱讀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依《公司法》成立。根據我國《公司法》第二條、第三條的規定,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設立的、採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業法人。
在設立原則上,我國《公司法》第六條規定,符合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九十三條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准文件。
規范基金公司經營運作的相關法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為核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其他相關行政法規為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監管法規。
『肆』 常見的基金產品線類型具體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描述基金產品線的三個概念產品線的長度,就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擁有的基金產品的數量。產品線的寬度,就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擁有的基金產品的大類有多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伍』 基金產品的介紹
基金產品是將幾只基金組合在一起出售,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帶有FOF概念(fund of fund,即基金中的基金)的產品。

『陸』 基金產品有哪些分類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基金的分類有以下幾種:
開放式基金種類雖多,但按其專投資目屬標、投資對象以及投資策略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基本類型:
(1)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2)混合基金:分散投資於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風險和收益水平都適中。
(3)債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以獲取固定收益為目的。風險和收益都較股票型基金小得多。
(4)貨幣市場基金:僅僅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收益穩定,風險極低。
投資開放式基金,一定要事先充分估量好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然後選擇相對應的基金。而極度厭惡風險喜歡穩定收益的人,應選擇貨幣市場基金或債券基金。有一定風險承受度和較高收益偏好,但又不想冒過多風險的人,就適合選擇混合基金。
『柒』 產業園區為什麼一定要走「產業+基金」這條路
一、「供給」與「需求」:我國各類形態的園匙數量達數千個,若干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種供需不平衡的情況還在加劇。二、「建設」與「運營」:強建設弱運營是當前園匙的通病。建設者是「甲斱」心態,運營者則須具備「乙斱」心態,兩者有較大的差異。三、「體制」與「丏業」:園匙運營需要與業的技能,而政府團隊開丌恰好具 備這樣的技能。

『捌』 產業園區為什麼一定要走 「產業+基金」這條路
過往的產業園區運營,是「基地+基金」的概念,就是在提供辦公場地、設施等基礎物理空間外,還要為入駐企業提供成長中的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投融資服務;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轉型、優化升級,不管是企業還是市場都對產業園區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化成了「產業+基金」的模式,要求產業園區不僅要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的效應,還要在這個集群的共性認知上,形成一個著實有效的資本投融資機制。招商引資內參選取此文供參考。
在中國住宅地產、商業地產觸碰到「天花板」,呈現下滑的發展態勢下;國家及時喊出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口號,使得一直默默無聞、低頭耕耘的產業園區一下子就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撬動內需、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有力杠桿。一時間,住宅地產開發商、互聯網巨頭、基金大鱷等紛紛沖入了這股大浪潮中,或開發、或投資、或服務運營,一度使一些在產業園區領域低調了十餘年的老牌企業都成為行業頂禮膜拜、爭相研究模仿的時代樣本。
可是時代不同了,榜樣的力量也在經受考驗。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轉型升級,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對園區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基地+基金」層面,不再僅僅滿足於辦公設施物理空間的提供,人力培訓、法律咨詢、商標申報等基礎服務的提供,及成長中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租金入股、股權投資、PE退出等投融資支持;還要求園區要形成產業集群的效應,要求園區依靠龍頭企業的聯動效應,使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像緊緊咬合的齒輪一樣,滾動循環,形成一個閉環的生態鏈,使得入園企業能夠生長在一片可持續發展的滋養沃土上。所以,以往那些僅僅是依靠一級土地開發、二級園區物業租售等商業模式賺取經濟利潤的產業園區商們,發展空間將越來越窄。
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離不開「重資產」,沒有物理空間的承載,園區後期的運營服務變成了空話。但是一旦「重資產」,就勢必繞不開「資金」來源的話題。比起住宅地產、互聯網巨頭的豐厚的資本身家,產業園區商們顯得捉襟見肘,畢竟靠辦公場地、廠房的租售及微薄的運營服務收入,是很難讓產業園區商像住宅地產開發商們輕輕鬆鬆豪擲幾個億買地、建設,然後長期持有物業,慢慢坐等物業增值、租金上漲帶來的「溢價值」。
產業園區商原有的「重資產」模式存在著資金周轉的壓力,需要通過快速售賣物業所獲得收入來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投資運營或者異地擴張。其中兩種模式最為常見,一種是快速建廠房、通過強大的招商團隊快速銷售,快速實現品牌擴張,畢竟沒有足夠的市場佔有率,也就沒有了行業地位,進而喪失了行業話語權;另外一種就是靠住宅配套建設開發所獲得的資金不斷供血產業園區的運營。也許就是因為「重資產」資金的桎梏,使得很多產業園區商的模式被詬病,始終擺脫不了「地產開發」牟利的嫌疑。
但隨著產業園區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就「前端」的園區建設速度、規模來看是拼不過財大氣粗的住宅地產開發企業,所以產業園區商只能在「後端」的運營服務上不斷地深化創新,衍生價值。畢竟比起住宅開發企業這些門外漢們,產業園區商還是具有對「產業」屬性的深刻認知和把控力。
尤其是我們剛剛提到的,「產業+基金」是目前產業園區運營的主要方向和趨勢。產業是核心,是基礎,優秀的產業區在產業層面要符合市場或產業需求,有必要進行合理的產業規劃。這些產業園區們通過十餘年的深耕細作,已經對熟悉的產業領域的成長機理、發展特性、分化組織等方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所以能夠快速對區域市場做出反應,哪些區域適合哪些產業,或者哪些產業中的哪些環節存在增值潛力,規避了後期「孵化」過程中產生的投融資風險,使得一個產業園區項目呈現良性發展的狀態。而且通過後期產業孵化運營、產業投融資帶來的豐厚經濟利益,也成為產業園區商品牌擴張的破題之路。
講到這里,很多人也許會問,產業園區「孵化企業」跟「孵化產業」到底本質區別在哪兒?因為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孵化產業鏈的終端不還是在孵化企業嗎,為什麼非要說是孵化產業,戴那麼大頂帽子?舉個例子,過去產業園區在孵化器的功能上,著重點是如何將一個入園的小企業通過各種服務媒介一路扶搖直上到上市企業這個終 極目標,然後從中分享企業成長過程中的資本增值。而「孵化產業」是指,比如說我們看重一個入園的文創類企業的原創「IP」,通過這個IP衍生出一系列內容,比如以「IP」為源頭的電影、話劇、培訓、游戲等各種衍生品,這些衍生品個個都是增值點,隨之衍生品市場力越強就越具產業共性,進而就使得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說完了產業,我們再來說說基金,為了進一步突出「孵化器」的功能,很多產業園區商默默轉化成了「投資商」的角色,從最前期對入園企業的租金入股、股權投資到PE退出等階段性的投資行為,演變成了今天貼近市場前瞻性需求和科技研發技術的前沿,准確把脈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處,培育出特色優勢性產業,進而通過分享產業中各個環節的紅利來獲得資本增值,也就是從產業園單個企業的「金融扶持」到產業園整個產業「金融孵化」的升級轉型,使得金融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動整個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這種形式的園區操作含金量很高,既要求產業園區商對所集聚的產業所產生的可持續經濟效應有足夠的把握和理論依據,通俗的來講,就是專業度;又要求對投融資機制及架構的設計具有嚴謹的思路和科學論證,使得金融手段的操作能夠貫穿園區規劃開發建設運營至資產證券化的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實現園區開發的資金閉環和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也就是說,產業園區商要改變發展思路,要從「重資產」向「輕資產」的商業模式轉型,要一手抓產業、一手抓金融,進而分享產業發展與物業回報所帶來的長期資本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