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去年美國一個對沖基金公司經理年薪47億美元.他是誰
保爾森 在危機中賺大錢
麥迪遜大街590號29樓,保爾森公司的總部設在這里。從窗口向外眺望,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可以看到同一條街上他的老東家——貝爾斯登,2008年5月29日,它被摩根大通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了此次信貸危機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危機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保爾森。
16年前,保爾森就曾從樓市的大蕭條中受益,通過抵押拍賣,他買下了紐約的一套公寓和長島漢普頓的一幢大房子。而去年,通過做空樓市,保爾森個人凈賺37億美元,就此成為對沖行業有史以來年收入最高的經理人,連索羅斯這樣的「老手」也望塵莫及。
放膽一搏
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現年52歲的保爾森是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生,曾效力過奧德賽合夥人公司、貝爾斯登公司以及格拉斯公司。1994年,保爾森自立門戶,成立了一隻專注於並購套利的對沖基金。到了2002年,這只基金管理的資金從最初的200萬美元變成了5億美元,9年的時間里,這只基金有8年都在賺錢,這包括網路泡沫破滅後「所有主要的市場指數都在下跌」的那幾年。這並不等於說,它已然是行業里的明星了——它也許不再是麻雀,但卻遠遠沒有變成鳳凰。
2005年,保爾森擔心美國經濟會走向衰退,他開始做空汽車供應商等公司的債券,賭它們的價值會下跌。然而,即使這些公司的債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它們的價格仍然在上漲。
「這很瘋狂!」保爾森對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他催促他的經紀人想辦法保護他的投資和利潤。
保爾森問他們:「哪裡有我們可以做空的泡沫?」
最後的答案是:房地產。
當時,處於牛市思維中的房地產專家們反復宣稱,房屋價格永遠不會在全國范圍內下跌,否則美聯儲會通過大幅削減利率來挽救這個市場。「大多數人告訴我們」,保爾森說:「永遠不會出現拖欠投資級別的抵押債券的現象。」
在分析了大量數據之後,保爾森確信投資者遠遠低估了抵押信貸市場上所存在的風險。他賭這個市場會崩潰。「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交易,有這么多人看多,而只有極少的人看空。」
保爾森當然不能直接做空房子,但他可以做空與之相關的證券化產品——CDOs和CDS。
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就是債務抵押債券,是華爾街將抵押債券重新包裝形成的券種,投資者如果擔心CDOs風險太高,華爾街還提供一種可以避險的衍生產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信用違約交換。
公司的投資經理佩里格利尼開始操作復雜的債券交易:一邊做空危險的CDOs,一邊收購廉價的CDS(由於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普遍樂觀,所以當時CDS的價格相當便宜)。
保爾森還覺得人們處於信用泡沫之中,他懷疑評級機構在給次貸產品評級時標准過於寬松,於是,他讓團隊展開大規模的調查,結果發現,貸方回收貸款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2006年,保爾森決定成立一隻對沖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專門做空危險的抵押債券,保爾森為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約1.5億美元的資金,大部分投資者來自歐洲。2006年中,這只基金開始發力。
可是,房地產市場還是那麼牛,保爾森的新基金卻一直在賠錢。
猶疑的投資者勸告保爾森,在房地產領域有著更多經驗的人都保持樂觀,他卻偏離了他擅長的並購套利領域。一位好友也打電話給保爾森,問他是不是准備止損。
「不。我還要加註。」他回答說。
保爾森決心放膽一搏,雖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來緩解壓力。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1%的風險、100%的利潤
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保爾森的投資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級合夥人馬蒂?格拉斯及其父親約瑟夫?格拉斯的影響,他們的兩句話一直指導著保爾森的投資:其一、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其二、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我們的目標是保護本金,不是賠錢。如果某一年我們的投資回報沒有跑過S&P,我們的投資人會原諒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非常大的損失,沒有人會原諒我們。」
保爾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響,「損失了大約4%」。他們發現,大部分的虧損源於事件套利組合。從那時起,他們就減少或者乾脆關閉事件套利組合,以減少基金與市場下跌的正相關性。
在保爾森看來,這次做空次級債與他的投資理念非常契合。
「這是一個不對稱的風險回報交易。」保爾森解釋,「我們瞄準了BBB級債券,在次級債里是評級最低的部分。在一個典型的資產證券化中,一般會有18至20個不同的風險等級,等級最低的最先遭受損失,BBB級債券大約在5%次級的位置,如果標的資產損失超過5%,這種債券就要遭受損失,如果超過 6%,這種債券就不會得到償付。所以,做空這種債券,如果我的決定是錯的,那麼我會損失1%,如果我是正確的,那麼我會賺100%。損失的空間有限,而盈利的空間巨大,我們喜歡這種投資。」
他接著說:「只冒1%的風險賺取100%的利潤是巨大的風險回報。」
危機剛剛過去1/3
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利潤果然不請自來。
在2006年年底,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上漲了大約20%,保爾森開始成立第二隻類似的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I。2007年,第一隻基金上漲了590%,第二隻上漲了350%。2007年開年的時候,保爾森公司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金,僅去年一年,就有6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這還沒有把他們當年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的教授彼得?莫里西相信保爾森並非唯一嗅到抵押貸款行業將要遇到麻煩的人,但他確實是將理論實踐得最有效率的人。「他看到了我們很多人都懷疑的東西,但是,我們沒有勇氣把錢投進去。」
同樣關鍵的是:保爾森做空的時機剛剛好。好幾年前,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學者在做空房地產,這些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保爾森一飛沖天後,等待他的並不只是鮮花,也有臭雞蛋。某社會組織說他從這場危機當中賺錢「很齷齪」。「從失去家園的人那裡獲利不是一個賺錢的好辦法。」美國鄰里協助公司的CEO 布魯斯?馬克斯說。
雖然免不了媒體的狂轟濫炸——有報紙居然把他母親都挖了出來,81歲的老太太對該報紙的記者說:「我的兒子約翰是一個重要人物,但我確實沒什麼好說的。」——但保爾森依然保持著刻意的低調。畢竟,在對沖基金的世界裡,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保爾森仍然看空房地產市場,他認為「危機剛剛過去1/3」,市場將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暖。他還看空美國經濟的其他方面,例如,信用卡和汽車信貸。他告訴投資者,現在賭經濟將出現問題還不算太遲。
⑵ 7月2日「第一財經」報道了量子基金操盤手瓊斯在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中詳細的經過,在哪裡找到具體是什麼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70704/02403750337.shtml
前索羅斯基金操盤手:如何製造的亞洲金融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02:40 第一財經日報
前索羅斯基金操盤手瓊斯:我們如何製造亞洲金融危機?
禹剛
作為索羅斯當年亞洲戰營里最主要的操盤手之一,瓊斯在談及最終不得不從香港撤退的失敗經歷時,語調平靜地說,「我們(當年)犯了錯誤」;而對於外界質疑港府幹預市場之舉,他反為其辯護,「如果港府再有遲疑,整個金融市場很可能全面崩潰。」
1997年7月2日,依照羅德里·瓊斯(Rodney Jones)和其他同事的偵查報告和作戰計劃,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帶領和其同樣兇悍的其他對沖基金發起了對泰銖的猛烈沖擊,泰銖兌美元匯率當天下跌20%,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紀錄,亞洲金融危機序幕由此拉開。
10年後的今天,羅德里·瓊斯在向《第一財經日報》描述起當年情景時,仍然長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那十幾個月,歷歷在目!」
瓊斯是索羅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他以中國香港為中心,並深入到東南亞各國研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基於他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索羅斯開始注意到又一個令他心馳神往的攻擊目標。瓊斯隨後還向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沖擊亞洲貨幣提供詳細作戰計劃。
作為索羅斯當年亞洲戰營里最主要的操盤手之一,瓊斯在談及最終不得不從香港撤退的失敗經歷時,語調平靜地說,「我們(當年)犯了錯誤」;而對於外界質疑港府幹預市場之舉,他反為其辯護,「如果港府再有遲疑,整個金融市場很可能全面崩潰。」
瓊斯日前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細解當年如何為偷襲亞洲貨幣而提前准備,如何在匯市、股市和期市與香港特區政府展開攻防戰的經歷,並給出他對香港特區政府幹預市場以及索羅斯撤離香港等事件的評價。
1 提前6個月建泰銖沽空倉位
1996年泰國股市依舊低迷,房地產市場則風生水起,不過這其中海外資金和國內的銀行成為背後的推手。
瓊斯當時駐扎在香港,不過大部分時間是馬不停蹄地造訪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為索羅斯基金的大舉進攻尋找突破口和准備作戰計劃。「那一年我們在這一地區飛來飛去,我們直接與開發商見面,也與銀行甚至當地記者交流。」他發現整個樓市泡沫已經很多,部分開發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難,「但銀行還是幫開發商找來很多美元貸款」。
資產泡沫堆積、外資不斷湧入、銀行短期外債高築、開發商勉力支撐但已開始搖搖欲墜,「這些信號綜合起來後,我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仔細研究,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局勢如何發展?」
研究的結果是,這一局面難以維持,瓊斯於是向索羅斯建議,沽空泰銖。「為了這一仗,我們提前6個月准備,逐步建立起沽空倉位」。他還補充道,「10年前亞洲地區的央行官員們還沒有如今這樣的開放態度,我們也跟他們有過交流,但他們並不以為然。」
「我們是1997年初開始行動的。」1月份,索羅斯基金聯合其他國際對沖基金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一開始就是大肆拋售泰銖,泰銖匯率直線下跌。在對沖基金氣勢洶洶進攻面前,泰國央行入市干預,動用約120億美元吸納泰銖,一方面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齊下,泰銖匯率暫時保持穩定。
「5月份的時候,資金大量流出泰國,泰國開始資本控制,」瓊斯表示,「不過那時,我們已經感覺到泰銖挺不住了。」
6月份,對沖基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沖擊,泰國央行只得退防,因為僅有的300億美元外匯儲備此時已經彈盡糧絕。6月30日,泰國總理在電視上向外界保證:「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不過兩天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隨後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陷入崩潰。
在此期間,對沖基金還對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和印尼盾發起沖擊,最後包括新加坡元在內的東南亞貨幣一一失守。
「不過我們在印尼遭受了一些損失,」瓊斯談起第一波戰役中唯一的「不完美」時仍有遺憾,「原因是我們高估了政府的承受力,我們的空倉建得有些保守。」
2 「我們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挺不過去」
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香港。「香港基本面當時沒有泰國那麼糟糕,但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也不少。」瓊斯分析當時為何選定香港作為第二波沖擊的主戰場。
在1998年香港金融危機前的幾年中,香港的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隱現泡沫,加上長期實際利率為負,導致房地產投機盛行。1984至1997年,主要物業價格上漲12倍,由此造成的經濟過熱又導致工資水平和股市飆升。恆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點升至16800多點,而在7月,恆指更是在一個月內,11次創歷史新高,香港出現「全民皆股」的狂熱。
瓊斯認為,「香港股市,房地產公司和銀行的股票佔到很重要地位,一旦這兩方面泡沫破滅,股市隨時會出現危險。」事實上,房地產泡沫還造成經濟環境惡化,使得生產和銷售成本上升,香港通脹壓力逐步累積,依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港幣在未來有貶值趨勢。
「而且我們當初認為維持住聯系匯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們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挺不過去,」瓊斯指出當時決定出擊港元時,不看好香港特區政府能堅持住聯系匯率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
隨後,對沖基金開始了對港幣長達十幾個月的持續進攻。是役,宏觀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期市聯動造市,全方位發動了對於港元的立體式襲擊: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現匯換美元,同時賣空港元期貨,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並於此前後在恆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
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時,對沖基金又分別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抵抗下,三次進攻均未摧毀港元。
香港金融市場驚魂八月
不過,進入1998年8月,情勢發生轉變,外匯市場對港幣的炒賣氣氛積聚,各種謠言四起,市場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的配合下,對沖基金發起對港元的第四次沖擊。
這一次,港府通過出手干預市場令對沖基金鎩羽而歸,不過也招致外界的批評,認為其破壞了「自由市場的原則」。
時隔多年後,談論其精心設計的作戰計劃因港府出手干預而泡湯的這段經歷時,瓊斯反為戰場上的對手辯解,「對香港特區政府幹預市場做法的指責是不恰當的,」他表示,「在市場信心面臨全面崩潰的時候,政府的干預提振了市場信心,避免更大危機的發生,也使得市場免於最終的崩潰。」
那場幾乎使香港金融市場和聯系匯率制度陷於崩潰的戰役在8月5日打響,5日至7日,對沖基金拋售的港元高達460億,香港金管局奮起抗擊,動用外匯儲備接下240億港元,其他銀行也接下46億港元,金管局還將接下的港幣放回銀行體系內,使銀行銀根寬松,緩解同業拆息率飆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穩定。
據測算,防守戰的頭兩天,金管局承接了約300億至400億港元,遠遠超過當年財政年度預計的214億港元財政赤字,而對沖基金拋出的港元,也接近頭一年10月沖擊港元時的規模。最初幾日,對沖基金在匯市上未曾得手。
與此同時,對沖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戰火,由於投資者憂慮港元繼續受沖擊,港元拆息扶搖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業績的藍籌股公司表現不佳,恆生指數8月6日一開市就下跌近100點,隨後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點收市,下挫212點,跌幅近3%。隨後幾日,對沖基金借機猛砸股市,恆指最終跌破7000點大關,至8月13日跌到6600點,大量沽空期指合約的對沖基金斬獲不少。
「香港特區政府出手時機選擇非常好」
1998年8月10日至13日這四天,對沖基金繼續在匯市沖擊港元,同時又大肆沽空期指,拋出股票,借市場恐慌之際從資本市場牟取暴利。但這一階段,表面看起來疲於應付的香港政府卻正在計劃著一場大反擊之戰。
由於准備拿出來反擊對沖基金的是約960億美元的外匯基金和土地基金。這是全體香港人多年辛勤勞作積攢下的家產,被看作是保住香港經濟的最後屏障,所以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復衡量。
終於在8月14日,這一場攻防戰中一直處於防守的香港特區政府最終選擇反擊。
「要問香港這一戰的經驗教訓,我們當時一度懷疑香港特區政府的干預是否能有效,因為時機和戰術的選擇至關重要。現在看來,香港特區政府當時出手的時機選擇非常好。」十年後,瓊斯回憶起那一天香港特區政府的堅決出手時,仍表示出相當的敬佩。
14日是周五,一周來連瀉不止的股市到周四已經跌近6500點,處於近5年來的歷史新低,市場極度沉悶,投資者在無奈中猜測當周最後一個交易日還會創出什麼樣的新低。但這一天一大早,一項經過周密計劃的反擊行動卻已悄悄鋪開。
股市開市前半小時,時任香港證監會主席梁定邦接到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的鄭重通知:為捍衛聯系匯率,打擊國際炒家,港府決定對股、期兩市進行干預。此後港府召集香港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緊急會議,就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見。
當天上午,港股繼續低迷;但至午間,市場傳出「政府外匯基金將入市」的消息;下午,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親自坐鎮指揮,港府出手干預股、期兩市,正式打響了反擊之戰。
在恆指跌到6500點的瞬間,特區政府果然持巨額資金入市,通過中銀等三家券商,不問價格地吸納大藍籌和期貨,恆指全天上升564點,升幅達8.47%,為當年的第二大漲幅,成交額高達85億港元,大大超過平時30億至50億港元水平。與此同時,金管局大幅提高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對沖基金無法短期融資補充血液。當日,外界估計香港特區政府動用的資金至少超過40億港元。
港府14日出手的時機選擇可謂恰到好處,因為接下來的3天是周末和抗戰勝利紀念日的休市安排。再開市時,美國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匯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幹預的情況下逐步趨穩,亞洲股市也因此開始反彈。隨後,在諸多外圍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開強勁反彈,港元匯率恢復穩定。
據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在8月14日至28日的兩周內,政府吸納的股票約有1200億港元,相當於當時整個市場7%的市值,這些股票後來全部交由香港特區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香港特區政府的決定非常堅定,他們的時機選擇得很好。」瓊斯總結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攻防戰時稱,「我們當時犯了錯誤,我們必須快速糾正。」
⑶ 索羅斯發明了哪五種對沖基金,各有什麼特點
"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五家對沖基金:
1.Quantum Fund 量子基金
量子基金由雙鷹基金演版變而來。雙權鷹基金由索羅斯和吉姆·羅傑斯於1969年創立,1973年,雙鷹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基金公司,是索羅斯旗下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2.Atlantic Pacific Capital (簡稱「APC」)
3.Starstep Limited 類星體國際基金
4.量子新興市場成長基金
5.配額基金
從亞洲金融危機後的九十年代末,因在俄羅斯等國的金融投資不順,索羅斯合並了旗下的幾家公司.
⑷ 索羅斯旗下有哪五家對沖基金
0050444:
您好!
"金融大鱷"索羅斯旗下的五家對沖基金:
1.Quantum Fund 量子基金
量子基金由雙鷹基金演變而來。雙鷹基金由索羅斯和吉姆·羅傑斯於1969年創立,1973年,雙鷹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基金公司,是索羅斯旗下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2.Atlantic Pacific Capital (簡稱「APC」)
3.Starstep Limited 類星體國際基金
4.量子新興市場成長基金
5.配額基金
從亞洲金融危機後的九十年代末,因在俄羅斯等國的金融投資不順,索羅斯合並了旗下的幾家公司.
因對對沖基金了解不多,不敢肯定答案,有不對的地方請0050444多包涵.
lykxr
⑸ 什麼是對沖基金金融大鱷是什麼意思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其操作的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⑹ 香港九幾年有一次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亞洲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
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日本則仍是處在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攬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系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由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香港的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開始炒賣港元,首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在市場上拋售,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前者會使利率急升,導致股市下跌,從而在期貨市場獲利;同時一旦港元下跌,他們也可以同時在外匯市場獲利,可謂一石二鳥。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並動用外匯儲備近1200億港元(約150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結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貨結算日被迫以高價平倉,損失嚴重,加上在俄國和馬來西亞同時受挫,最終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動用了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市,一度佔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為部分公司的大股東,一旦股市下挫聯系匯率將有可能崩潰。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此危機迫使除了港幣之外的所有東南亞主要貨幣在短期內急劇貶值,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和股市的崩潰,以及由此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給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香港恆生指數在主權移交時期波動頗大。1996年中,恆生指數約為1萬點;到1997年8月7日達至1萬6820.3點,創下歷史性新高。投機者認為大量熱錢會從中國大陸流入香港市場,以造成香港主權移交到中國時期市況繁華的景象。中資企業股以及和中國相關的股票均大幅攀升.
不過與此同時,外圍對沖基金也注意到了香港股市的情況。1997年7月,泰國政府決定讓泰銖價值自由浮動,引發成亞洲金融風暴。其後,新台幣、韓圓、印尼盾均大幅貶值。亞洲大部分股市都受到襲擊,然而香港的投資者卻不認為香港市場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外圍對沖基金看中港元聯系匯率的弱點,將香港定為下一個目標。1997年10月,對沖基金突然大量移走香港大量資金,讓銀行同業拆息大幅飆升。股票市場對利息波動十分敏感,恆生指數從10月20日報1萬3473點,下挫到10月23日的1萬零426點,一周內共下跌2413點。1997年10月23日最低曾一度報9766點,被視為黑色星期五.
1998年8月13日,恆生指數下挫到6544點,一年間下跌了62%。為了挽救香港股市,香港政府決定從外匯基金注入1200億元,購入藍籌股以刺激恆生指數上升。政府這次行動讓恆生指數在約兩周內回復到8000點水準,翌年再穩步上升。歷年恆生指數走勢.
科技股泡沫
1999年中期,香港股市再次經歷了波動。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將其企業電訊盈科通過借殼上市。當時,電訊業、網際網路企業等科技類股價都在攀升中。舊式企業和新式企業流行合並,如AOL與華納的合並。這股科網股熱潮也在香港登陸。例如,盈科數位動力(當時股份代號:1186)股價就從數毛錢港幣,攀升到2000年2月14日宣布與香港電訊合並時的28.50歷史性高峰.
不過,科網股泡沫在2000年初爆破,合並後的電訊盈科翌年急挫98%。電訊盈科成為巨額負資產,數年間負債港幣800億元。電訊盈科後來不得不出售旗下核心業務來舒緩財政困難,如手提電話服務CSL就由澳洲電訊公司Telstra承購.
⑺ 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近期有什麼投資動向
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近期與香港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地產代理秘密見面,計劃成立房地產投資基金,伺機投資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優質地產項目。
「近年來,外資投資中國房地產行業限制很多,舉步維艱,替內房企業融資是其開拓中國市場的新途徑。」海通證券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對記者表示,在借貸利率受控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基金運作與樓價高低不存在直接聯系。目前收益率較穩定的商業地產是房地產投資基金的主要投資對象。
索羅斯旗下對沖基金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下稱SFM)的香港分支SFM HK Management,今年初時就開始籌劃成立房地產基金,目前基金客戶包括多名內地與香港的富豪,希望可以在中國及香港買賣物業,可能替內房企業融資賺取高息或入股。
放貸賺取高息?
房地產投資基金作為高利率資金融資的方式之一,成為資本市場爭搶的大蛋糕,外資投資基金也大舉進入。
「受政府對房地產行業保護及外匯管制等政策影響,目前,外資基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真正影響非常有限,外資想要大規模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太可能。」海通國際房地產行業分析師侯凌中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小房企目前資金鏈非常緊張,在市場波動中,外資房地產投資基金更容易談出好價錢和項目。
侯凌中說,由於傳統的外資房地產投資基金以投資實物為主,本土項目管理和投資者缺位仍然是其需要面對的問題。外資的私募基金一般不會參與管理,即便是絕對控股,它們也會把項目管理權交給一線的房地產企業。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開發商的原始想法是為自己融資,而不是致力於基金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開發商收到項目資金後,有可能將好的項目留給自己,不好的項目放到基金里,這樣必定造成投資者信心缺失。
「傳統的外資房地產投資基金以投資實物為主,但這些基金在中國的表現並不好。索羅斯基金可能會以通過放貸賺取高息的方式來運作,是對投資實物所產生問題的規避。」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升對本報記者透露。
黃良升表示,商業地產是眾投資者爭搶的焦點,外資要想搶到好項目阻力更大。比如,新加坡豐樹集團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拳腳一直放得不大,今年在內地和香港最大的投資,是7月份以188億港元收購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九龍塘大型購物商場「又一城」。此外,此基金並無更多項目去向投資者譜寫出動人的故事。
基金經理與內地富豪相熟
相比其他房地產投資基金,索羅斯香港基金SFM HK Management的管理層背景,無疑為其在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路上掃清了許多障礙。
SFM HK Management由美林交易部前董事總經理蔡篤昀掌舵,董事包括由美國調來駐港的海歸高層戴霽昕,據說都與內地富豪及基金業界非常熟悉。
今年7月,索羅斯突然關閉其255億美元,即近二千億港元的基金,退還了投資者近10億美元,宣稱目的是專注於家族業務,不但避開美國當局的監管,更成功避開9月開始的全球股災。
因此,索羅斯也贏得了內地和香港的富豪,以及內地保險業和投資基金的信心,有意尋求索羅斯合作。有潛在投資者表示,因為明年的大環境不容樂觀,手上資產必定會嚴重縮水。如果將部分資金投向對沖基金,有機會在逆市中賺錢。
「以索羅斯之前的投資履歷,投資者對他充滿信心,融資絕不會成為這一房地產投資基金的問題。」郭家耀認為,通過替內房企業融資賺取高息或入股的盈利模式,讓SFM成為簡單的債權人。樓價升跌,項目利潤與貸款利息不存在直接聯系,因此在內地房企出現融資難的狀況下,這是一個非常好盈利項目。預計索羅斯會通過分散投資,定期評估投資回報率及項目風險等方式,去減輕房地產企業高債務比率帶來的風險。
海通國際策略師黃薰輝則對上述項目提出質疑,「相信信貸問題和資金跨境流動會成為此項目的主要障礙。」他指出,在大筆資金無法自由進出中國內地的情況下,索羅斯可能會通過購買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的公司債去解決資金跨境流動的難題。
索羅斯抄底入境炒樓 放貸房企賺取高息
http://news.chinaluxus.com/Bsn/20111115/82374.html
⑻ 97金融危機對沖基金等金融大鱷把泰國的貨幣金融體系搞垮的原理是什麼
債務,之前泰國經濟發展很快,西方國家欠其大量外債,但是泰國政府沒有發展這些對西方國家的優勢產業,反而發展房地產,造成泡沫。對沖基金戳破了這個泡沫,泰銖貶值,然後還錢,跟印度人趁著蘇聯解體,用大把的貶值盧布去結算外債一個道理。
⑼ 什麼是對沖基金風雲錄2
《對沖基金風雲錄2:悲劇英雄》內容簡介:前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資策專略師、現對沖基金合夥屬人巴頓比格斯在《對沖基金風雲錄2:悲劇英雄》一書中延續了前一本暢銷作品《對沖基金風雲錄》的風格,將虛構與寫實的手法巧妙結合,向讀者描繪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對沖基金世界。過去20年,對沖基金就是一場淘金熱。像一切泡沫和瘋狂一樣,它最終也歸為泡影,摧毀了很多自大狂、大部分新手,甚至一些實力雄厚的人士。那些在短短幾年中積累起來大量財富的對沖基金經理多數都很年輕,在大肆揮霍時毫不猶豫,招來了別人強烈的的仇恨和妒忌。這個故事值得深思之處在於它講述的勝利和悲劇。這本書講述了2007-2009年大牛市中的造富傳奇和隨後的金融危機,生動描繪了投資管理業務、對沖基金的起起落落,以及金融大恐慌帶來的各種災禍與折磨。然而,歸根結底,這是一本關於人,或者說關於投資人士的書。他們的故事能夠幫助未來的投資者在因金融事業上的勝利而沖昏頭腦、遇到絕望的黑狗,或感到驕傲自滿時,懂得更好地應對。
⑽ 國際金融大鱷、對沖基金之王是誰
索羅斯是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風雲人物,號稱「金融天才」。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問題的時侯,他的嗅覺特別靈敏,就好似一條大鱷魚,痛下殺手,鯨吞各國的財富。現時,索羅斯管理的資產超過百億美元,主要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從事各種的金融交易,特別是在期貨市場尤為出色。他是全球最大的投機者,短短的時間輸贏常在數億元以上。92年幾個月內,獲利超過數十億美元,創造了投資史上的神話,又有消息說,他在俄羅斯的投資損失達到20億美元,在香港的投資損失了幾億美元。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羅斯顯得很儉朴,沒有遊艇、高級轎車和私人飛機,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飛機,自己招計程車,甚至搭巴士,但把賺來的很大一部分錢用於慈善工作,涉及的金額近十億美元。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無孔不入地攫取金錢,索羅斯堪稱是天才與魔鬼的結合體。
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一個中上等級的猶太人家庭,出生時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後英語化為喬治·索羅斯。喬治·索羅斯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強,極其精明,他對幼時的索羅斯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他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向索羅斯灌輸了財富太多對人是一種負擔的觀點。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太重視積累財富,而是將億萬家財投入慈善事業,這不能不說是得益於其父親的影響。
索羅斯在少年時代就盡力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個性堅強突出,在運動方面比較擅長,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網球。他還常是各種游戲的常勝將軍。索羅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關愛下度過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時期,全家憑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靠假身份證和較多的庇護所才得以躲過那場劫難。這場戰爭給索羅斯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冒險是對的,但絕不要冒毀滅性的危險。
1947年秋天,17歲的索羅斯隻身離開匈牙利,准備前往西方國家尋求發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爾尼,爾後馬上又去了倫敦。他原以為在倫敦他會有很好的發展,但很快他就發現這種想法是多麼的錯誤。他在倫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維持生計,生活毫無樂趣可言。索羅斯再也無法忍受處於社會底層的生活,一年以後,他決定通過求學來改變自己的境況。索羅斯於1949年開始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學習。
在倫敦經濟學院,索羅斯雖然選修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米德的課程,但他本人卻認為並未從中學到什麼東西。在索羅斯的求學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卡爾·波普鼓勵他嚴肅地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並且盡可能地從哲學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這對於索羅斯建立金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