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DDT期貨

DDT期貨

發布時間:2021-04-30 20:28:12

㈠ 十大會計事務所是哪幾個

會計師事務所(Accounting Firms)是指依法獨立承擔注冊會計師業務的中介服務機構,是由有一定會計專業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的會計師(如中國的注冊會計師、美國的執業會計師、英國的特許會計師、日本的公認會計師等)組成的、受當事人委託承辦有關審計、會計、咨詢、稅務等方面業務的組織。中國對從事證券相關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
1、德勤(DDT)(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2、安永(EY)(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3、普華永道(PWC)(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4、畢馬威(KPMG)(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5、立信(於1927年上海,是中國最早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6、信永中和(於1981年,最具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7、中瑞岳華(民族品牌會計師事務所的旗艦)
8、大信(我國最早的民辦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十大會計師事務所)
9、中審(隸屬國家審計署,司局級事業單位)
10、利安達信隆REANDA(全國十家業務收入過億的事務所)

㈡ 微觀經濟學 劃分市場類型的標準是什麼

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四種市場類型。

劃分市場結構的標准:

市場上競爭程度或壟斷程度 劃分市場結構的主要依據有:

1、本行業內部的生產者數目或企業數目 一個行業內企業數目越多,其競爭程度就越高,壟斷程度就越低。 本行業只有一家企業,為完全壟斷市場;有少數幾家大企業,為寡頭壟斷市場;企業數目很多,為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市場。

2、本行業內各企業生產者的產品的差別程度 本行業內各企業生產者的產品的差別程度是壟斷競爭市場和完全競爭市場的主要區別。

3、進入障礙的大小 一個行業進入障礙越小,競爭程度越高,壟斷程度越低。

(2)DDT期貨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廠商和市場類型:

決定市場競爭程度的因素:

1、賣者和買者的集中程度或數目。數目越多,集中程度越低,競爭程度就越高。

2、不同賣者之間各自提供的產品的差別程度各廠商提供的產品愈是相似,可以預料,競爭就愈激烈。

3、單個廠商對市場價格控制的程度。單個廠商若無法控制價格,表明市場競爭愈激烈。

4、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難易程度。如果存在進入市場的障礙,意味著原有廠商擁有了一-些新加入者不具備的有利條件。

㈢ DDT外匯實力好不好

DDT外匯實力較好。DDT外匯在業務組成、客戶服務、運營管理方面均比較佔有優勢。相關的介紹具體如下:

1、DDT外匯的業務組成較為全面:

DDT外匯以客戶需求為驅動,打造了包括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在內的業務體系,其中,機構金融業務由投資銀行業務和機構投資者服務業務組成。

2、DDT外匯的客戶服務較好:

DDT外匯的個人金融業務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個人客戶等提供證券及期貨經紀、融資融券、財富管理、財務規劃等服務。投資管理業務包括為機構、個人提供資產管理和基金管理服務,以及另類投資業務。

3、DDT外匯的運營管理較好:

DDT外匯的打造國際業務平台,在香港主要通過國泰君安國際開展經紀、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貸款及融資和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業務。集團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進行業務布局。

(3)DDT期貨擴展閱讀:

DDT外匯的相關介紹:

DDT外匯為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上市保薦、股票承銷、債券承銷、結構性債務融資、並購財務顧問、企業多樣化解決方案等服務;機構投資者服務業務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主經紀商、銷售及交易、股票質押及約定購回、研究等服務,同時還包括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及FICC的投資交易。

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了零售客戶及企業機構客戶兩大服務體系,通過提供證券產品或服務獲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以及通過證券或另類投資獲取投資收益等。

㈣ 誰能告訴我在k線圖上怎麼劃出壓力位,支撐位,學習劃線,要看什麼書啊。

這要看個人的習慣咯,如果你喜歡黃金分割線畫的話,從高(低)點托到低(高)點可以。如果喜歡根據均看的話也行,我個人喜歡20日均線。這東西不用買書,多在網上查查資料,這樣即省錢,還學的廣。

㈤ 深圳市中恆富盈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中恆富盈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06月01日,法定代表人黃洧楠,公司位於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崗中心城盛龍花園二期一號樓1122深圳市中恆富盈投資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投資管理,投資咨詢,股票配資,國內期貨配資,外盤期貨配資等服務。
法定代表人:黃洧楠
成立時間:2016-06-01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71163601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崗中心城盛龍花園二期一號樓1122

㈥ 轉基因生物與生物安全的資料

一、轉基因生物與食品
轉基因生物在聯合國公約《生物安全議定書》上,各個國家全部都接受的一個概念,稱做「改性活生物體」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簡稱 LMOs ,或者叫「遺傳飾變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GMOs 。 LMOs 或 GMOs 就是指憑借現代生物技術獲得的遺傳材料新異組合的活生物體。實際上就是將外源 DNA 導入生物體基因組,引起了遺傳改變,改變了遺傳組成的生物,就是轉基因生物。 這里強調活生物體,活體就是能夠遺傳或者復制遺傳材料的生物實體。比如說種子就是一個活體。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是講試管核酸技術, DNA 重組或者核酸導入細胞或細胞器,或者是超分類學科的細胞融合,這就是現代生物技術。
轉基因食品是轉基因生物的產品或者加工品,它可以是活體的,也可以是非活體的。比如說轉基因動植物直接產品,轉基因的油菜籽,轉基因的番茄,還有一些大豆油、大豆,包括豆腐。這些轉基因食品主要來源於植物性的轉基因生物。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動物還不多,幾乎沒有商業化的生產,主要是轉基因的植物。轉基因植物從 1996 年開始大面積的推廣。
目前全世界轉基因的生物的種植,主要集中在四個國家。其中美國與阿根廷兩個國家佔了 90% ,還有加拿大與中國。這四個國家加在一起佔了 99% 。在作物方面主要集中在四種作物。其中大豆與玉米佔了 80% ,加上棉花、油菜加在一起達到 99% 。當然,商業化生產已經有幾十種轉基因的植物,比較大的有小麥、水稻,轉基因的魚等,這些都還有待於環境釋放,還沒有正式的批准,但是作為轉基因的作物品種,都是已經成功了的。
從轉的基因來講,具有三個特性。一個是耐除草劑的基因。耐除草劑的基因佔了 77% ,主要是用於大豆 -- Rounp Ready ,中文叫農達。農達實際上就是一種除草劑,草甘膦。轉了這種基因以後,使用草甘膦除草劑的時候,所有其它雜草都死,就大豆不死。因此可以省功。此外,抗蟲的基因占 15% ,主要是抗蟲玉米,抗蟲棉花。比如中國種的抗蟲棉,可以抗棉鈴蟲,把一種抗蟲的基因轉到棉花裡面,棉花就能夠表達毒性的蛋白質,蟲子吃了以後可以致死。另外還有一種雙價的,所謂雙價就是既耐除草劑又抗蟲的,大約占 8% 。
所有這些轉基因作物的來源,主要來源於美國的孟山都公司,還有先正達公司,阿凡迪斯公司,這三家公司比較大。其中孟山都公司提供了 91% 的轉基因植物的品種。美國也是一個最大的轉基因生物釋放、生產的國家,它每年要批准 1000 多個商業化申請。
從 80 年代末期以後,國際社會對這方面比較關注。 1992 年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開的聯合國高峰會議,通過了一個叫做《 21 世紀議程》,提出了要重視發展中國家,對環境無害化生物技術的應用。因為發展中國家沒有能力來處理轉基因的技術。包括一些轉基因生物的引進,引進以後,萬一發生了環境災害,它沒有能力來處理。所以發展中國家特別關注。因此, 1992 年在高峰會議上通過了一個公約,這個公約就叫《生物多樣性公約》。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裡面的第 8 條、第 19 條都提到,要各個國家制定能夠管制、管理和控制生物技術改變、可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利用以及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活生物體在釋放當中產生的風險,公約裡面特別強調了要制定一項議定書。目前這個《議定書》有 103 個國家簽署了,有 46 個國家已經批准加入,等到 50 個國家批準的時候,這個《議定書》就要生效。中國也在批准手續進行當中。《議定書》的焦點就是關於要控制越境轉移,轉基因生物出口到另外一個國家,需要進口的國家同意,才能夠進口。另外,對進口的轉基因生物要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還要進行標識,還要提供資料,將這方面涉及的所有的有關資料都要提供給進口的國家。還包括責任與賠償,發生環境災害或者對人體健康產生危險以後要有個說法,國家之間要有一個協議,如何進行賠償。
二、轉基因生物及食品的安全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評估的標准,比如美國或 OECD 經合組織國家,在 1993 年就提出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實質等同性原則。就是說看這個轉基因生物是不是安全,要看它與傳統的非轉基因產品的區別及比較。如果食品的成分大體上跟傳統的食品基本相同,就認為是安全的。但是很多專家對這個原則發生質疑,認為不僅僅要對主要的營養成分來評估,而且需要對所有的常量的和微量的營養元素、抗營養元素、植物內毒素、次級代謝物以及致敏原等基本濃度都要進行分析之後,才能夠說是安全還是不安全。實質等同原則還是值得懷疑的。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許多專家做過很多的研究,研究轉基因生物到底安全還是不安全?大家認為轉基因生物有風險。風險的來源。一是毒素,基因破壞了或者其不穩定性可能會帶來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來基因產生新的蛋白質可能會引起人類的過敏反應。三是,轉基因產品的營養成分變化了,可能使人類的營養結構失衡。四是,轉基因生物目前還不能夠確定它的安全。主要原因,一個是資料不全,或者未知因素比較多。有些生物技術公司認為要保護知識產權,商業秘密,提供的資料不全,因此評價本身就不全。再一個是方法問題,目前探尋轉基因食品的過敏性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受限制。還有檢測手段限制以及短期性,現在僅僅才有幾年的時間,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風險問題,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測定,不是幾年就能決定的。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在過去這幾年當中,是不是已經發生了不安全的事件?下面介紹幾個事件。這幾個事件雖然發生了,但是也不一定就是肯定不安全,因為還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一個是巴西豆過敏事件,這個事實是沒有質疑的。 1996 年,把一種巴西豆的基因轉入到大豆裡面,導致部分人過敏反應,後來這個計劃就放棄了,不再做下去了。 1998 年英國進行轉基因的土豆實驗,用轉基因的馬鈴薯連續喂大鼠之後,大鼠的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在當時轟動全球,但是到 1999 年的時候,也有不同意見,說有些方法以及統計方面是有問題的。對此提出了質疑。 2002 年英國進行了轉基因食品 DNA 的人體殘留試驗。有 7 名做過切除大腸組織手術的志願者,吃了用轉基因大豆做的漢堡包之後,在他們的小腸腸道細菌裡面檢測到了轉入的基因 DNA 殘留。由於在轉基因的時候,是用抗生素做標記的。所以認為如果吃了含有這種標記基因的食物,可能使腸道細菌或者是口腔細菌產生對抗生素的一種抗性。對此也提出疑問。
還有幾件食品的污染事件。較著名有美國的星聯玉米, Star link 玉米事件。這種玉米是 1998 年美國環保局批准商業化生產,當時批準是用作動物性飼料,不是用於人食用,因為它對人體有過敏,可能產生皮疹、腹瀉。但是在 2000 年,在市場上 30 多種玉米食品當中發現了這種玉米的成分,所以美國政府下令把所有的這種轉基因玉米收回。另外,還有一個是美國的葯用轉基因玉米污染大豆的事件。一家公司它開發了一種給病人吃的葯物玉米,而不是給普通的消費者吃的,是治病用的,也許對某種病,艾滋病或者什麼病把這種轉基因玉米當做一種葯吃的。結果在上一年種了這種葯物玉米的土地上沒有根除。第二年接著種了大豆,在收獲大豆的時候,把轉基因的葯物玉米也收在了一起,整個大豆就都被污染了。於是美國政府下令把倉庫裡面混裝有葯用玉米的所有的大豆都銷毀,總計有約 100 萬蒲式耳。這個事件說明污染是很容易產生,盡管某些轉基因的生物說的很明確,不是用於人的,或者說是用於動物的,用於葯用的。但是它很容易污染,很容易造成食品的不安全,存在隱患。
除了對食品的污染還有對環境的影響。例如 1999 年美國的斑蝶事件。轉基因的抗蟲玉米的花粉撒在了馬利筋雜草上面,而北美斑蝶要吃這種雜草,結果吃了這種葉子斑蝶,就毒死了幼蟲。斑蝶蝴蝶是北美一種珍稀瀕危動物,所以在當時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比較重要的,是 2001 年發現的一種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問題。還有《自然》 2001 年曾經發表文章,關於墨西哥玉米遭到轉基因玉米污染的事件。墨西哥本身不種植轉基因的玉米,而且有法規規定不允許種植,但是它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用做飼料。結果可能是有些農民拿轉基因玉米去種,種完之後就污染了當地的玉米。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如果玉米原產地的遺傳多樣性受到污染,本地的玉米遺傳結構受到破壞,產生的污染問題是很嚴重的。這件事對中國也有很大的啟示。中國現在進口轉基因大豆,而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很有可能轉基因的大豆會對中國當地原產的大豆,發生遺傳污染。因此,現在國家對轉基因的大豆控制還是比較嚴格,不允許種植。
但是剛才說的這些事件,都受到一些從事生物技術的專家的質疑,這也是正常的。從事生物技術研究的人歷經千辛萬苦,開發了品種,取得了成果,雖然發生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不太喜歡別人來說三道四。不過他們自己也提出了很多的疑問,當然這些疑問本身都是有根據的疑問。我個人認為有個結論,就是由於現有的科學研究和知識的限制以及時間的限制,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是否有危害?一時還難以斷定,還需要充分的科學依據和長時間的實踐檢驗,需要由時間來檢驗。現在匆匆地來說有害或無害,恐怕為時過早。有些美國人講,我們已經吃五六年了,而美國人沒有被毒死的,沒有一個人被毒死。有些歐洲人就講,轉基因的東西不能吃,有風險。其實兩方面都比較極端。所以,我們要有個比較清醒的頭腦,就是說它還沒有完全有定論。那麼在沒有定論之前,全世界需要形成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在充分科學依據之前,應該採取「預防的原則」,就是要充分地評估、預防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對環境還有對人體健康帶來的潛在的風險。
而對消費者來說,應該就給予消費者的食品知情權、選擇權。現在沒有定論,政府也不能說叫你吃或者叫你不吃,要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你應該知道你正在吃什麼,你自己可以選擇你願意不願意冒這個風險,應該讓消費者來決定。
三、轉基因食品風險的預防
面對轉基因食品的不確定的風險,採取預防原則,很多國家都採取了標識,就是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歐盟 15 國採取了強制性的標識制度,轉基因成分的含量超過 0.9% 必須要標識,並且歐盟制定的法規還有一個叫做 traceability ,就是可跟蹤性。轉基因產品在貨架上的食品上面標簽要講清楚,從哪來的,轉的什麼基因,基因的供體、受體、載體么,都要講清楚。從開始,哪來的,都有個系列,可以跟蹤、追蹤。很多國家,像挪威、瑞士等國家控製得比較嚴。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也要實施標簽。南韓是亞洲國家,從 2001 年 3 月份開始標簽,但是它的要求比較松,要求轉基因的成分超過 3% 實行標簽,如果不標簽的話,查出來可以罰 1000 萬韓元,或者是坐 3 年牢。日本也有標簽制度,日本要求是 5% ,比較松,是全世界最松的一個標簽。
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持有什麼態度?日本 2002 年做了個調查,調查結果, 80% 的日本人對現在的標識不滿,認為 5% 的標簽太寬松,應該要嚴格一點。德國有 70% 的農民不願意種植轉基因食品,種了以後賣不掉,歐洲人不喜歡吃轉基因的東西,所以不種。廣州中山大學,在「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資助下,對廣州消費者進行過調查, 87% 的消費者要求有知情權, 80% 人要求標識,表達了一種聲音。但是有很多人,約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麼叫轉基因食品,說明公眾對轉基因方面知識比較少。
還有一個雀巢的事件。雀巢公司的產品被媒體爆光,報告檢測出來的雀巢產品裡面含有轉基因的成分。數據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委託國際上比較權威的生物技術公司檢測的。根據檢測結果,媒體批評雀巢公司採取了雙重標准,因為雀巢公司在歐洲承諾,所有的食品不含轉基因成分。而在中國的食品當中檢測出來含有轉基因的成分,結果引起在互聯網上的討論,大家的批評。據說有 5000 多人跟進網上討論。說明公眾還是比較關心轉基因食品的。
在中國,中國在國際上的生物技術、轉基因方面水平不低,除了美國、日本、德國,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以外,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可能首屈一指,而且在某些方面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總共有 50 多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在做轉基因的開發研究,在動物方面也有,魚的轉基因也在做。從 1997 年到 2001 年底,農業部一共受理了轉基因生物的申請有 587 項,申請進行環境釋放、商業化生產。最後批准環境釋放的有 415 項,雖然環境釋放可以種,但是只允許很小面積種,而且要有隔離措施。批准商業化生產的有 46 項,商業化生產沒有隔離措施,可以隨便種,主要是 6 種。一種是棉花。就是抗蟲,轉 Bt 基因的抗蟲棉;還有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番茄,還有一種晚熟的番茄;也是抗黃瓜花葉病毒矮牽牛的甜椒;還有一些獸用的飼料添加劑,還有微生物的農用產品。
現在我們中國的市場上,真正國產的轉基因番茄也就是在湖北或者在廣東可能有少量種植,據說不超過 1 萬畝。甜椒可能也就限制在遼寧范圍,有一點,因為可能還沒有通過種子審定,因此商業化生產十分有限。最主要的轉基因產品是棉花,棉花不是吃的,不是食品,但是棉花的種子可以榨油。我們做過調查,河北省很多農民是用棉花籽榨油吃的,也是食品,因此他們食用轉基因的棉花油。
轉基因的棉花種的面積比較大。從 1996 年開始種,到 2001 年,棉花種植面積的 30% 以上都是轉基因的,轉基因棉花當中,有 70% 是美國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種子。還有 30% 是我們中國的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棉花所,還有很多省里的農科院培育出來的轉基因的棉花品種, 30% 這個量還是相當大。所以中國成為世界四大種植轉基因生物的國家之一,主要是轉基因棉花的分量比較大。
中國市場上沒有多少轉基因的食品,我們自己生產的沒有什麼,但是不是大家沒吃。實際上我們每天基本上跟轉基因的食品不離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進口了轉基因的食品,進口轉基因的大豆比較多。轉基因的大豆榨油製成了油,製成了豆製品,因此我們逃不掉的,是要吃的。比如 2001 年進口的 1394 萬噸大豆當中,美國有 572 萬噸,阿根廷有 502 萬噸,這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美國當年 63% 是轉基因的大豆,阿根廷 90% 以上是轉基因的,所以這些進口大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轉基因的。 2002 年,中國國務院的條例發布以後, 2002 年比 2001 就有一些變化。我們進口巴西的大豆增加了 23.7% ,巴西基本上是非轉基因的,進口美國的大豆減少了 19% ,進口阿根廷的大豆減少了 44.7% ,在總體上減少了進口 18.7% 。
為什麼中國還進口轉基因大豆?中國現在加入了 WTO ,國際經濟全球化,哪兒的東西便宜,哪兒的東西比哪兒的東西要好,他就買哪的。我們東北大豆在市場上,美國大豆也在市場上。過去我們東北大豆當時的價格比美國大豆要高 20% ,但是我們大豆的含油量不如美國大豆,美國大豆含油量達到 21% ,我們只有 18% ,所以榨油商要用美國的大豆,出油率高。但是,這個情況現在有些變化。農業部這兩年推廣高油大豆,我們的含油量也達到 21% 了。而且我們自己的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日本人、南韓人都要吃非轉基因大豆。我們的大豆叫有機大豆,或者非轉基因大豆,現在我們大豆的出口增加了。大連的大豆期貨交易所,原來專門交易的是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現在交易是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
四、中國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做的工作
中國很早就關注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問題,跟世界上還是比較同步的。
1993 年 12 月份,國家科委就發布了一個叫《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提出了轉基因的申報、審批、安全控制。 1996 年 7 月份,農業部又發布了一個叫《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也是要登記,要審查。 1999 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了我們國家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政策體系、法規框架,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技術准則,國家能力建設;還成立了有關的機構,有七、八個部門參加,還發布了一個框架文件。我是制訂這個框架文件的一個專家組的組長。特別重要的是 2001 年 5 月 23 日國務院,以 304 號令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在這個條例裡面,把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了定義,規定了對研究、試驗的要求,要取得的安全證書。生產、加工,要取得生產許可證。經營,要取得經營許可證。要求在中國境內銷售列入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要有明顯的標志,要標識。對進口與出口也規定了,所有出口到中國來的轉基因的生物以及加工的原料,都需要中國頒發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如果不符合要求,要退貨或者銷毀處理。 2002 年 3 月 20 日農業部又發布了三個配套的管理辦法。 2002 年 4 月 8 日,衛生部也發布了一個叫做《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從 2002 年 7 月 1 號實施,也是對所有的轉基因食品要求標識。但是在總體上,實施還是不太有力。比如農業部就發布了兩次臨時措施,把轉基因生物的進口管理辦法推遲實施。實際上結果就是說美國的公司在這段時間還是可以向中國出口,只是要通過一個臨時措施。所以按照現在發布的推遲的日期,實際上要到 2003 年 9 月份才真正對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或者產品進行生物安全的證書制度。
但是要看到雖然國家總體上沒有真正 100% 的實施,有些省實際上已經開始動作。比如說前段時間北京,北京市政府規定要執法大檢查,就是對國務院的條例,還有農業部的幾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要對各個公司的食品,看有沒有標簽,特別是對國外的公司。因為國外的公司它都清楚,有沒有轉基因的成分他是知道的。而我們國內的公司不是很清楚,因為我們的源頭沒標簽,就是說美國進口的大豆從進來的時候就沒標簽,所以後面也沒辦法標簽。但是趨勢,政府好像很有決心的,另外國際上的《生物安全議定書》一旦實施了以後,也要有強制性標簽。所以標簽的前景是看好的。
我們在使用轉基因產品的時候,要考慮它的優缺點的,我們現在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沒有非常肯定的回答,未知的東西還比較多。剛才提到的很多未知因素不能解決,科學上沒有解決,很多科學家正在致力於研究這些東西,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個時間要多長,本身沒有個確定的因素,但是有一個參考的時間。 2002 年底,在義大利羅馬參加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關於損害與賠償這個條款談判的時候,很多國家提出,轉基因食品出口到另外的國家,一旦發生損害,環境危害,多少年可以既往不咎。比如今年出口的轉基因大豆到中國,多少年以後發現的危害可以既往不咎?很多國家提了一個界限, 30 年。如果超過 30 年可既往不咎。但是我說,不應該有 30 年這個界限。應該什麼時候發現,什麼時候都可以追究, 30 年時間太短。當初 60 年代 50 年代用六六六, DDT 這些農葯,不知道多長時間才發現了它有殘毒。
總結:
我本人覺得,對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有一些憂慮,但是也不是說堅決反對轉基因的食品,只是覺得這裡面還有潛在的風險。比如說對環境、對生物多樣性潛在影響。剛才說到對大豆遺傳資源、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一旦我們進口轉基因大豆,一旦有農民拿去種了,或者是發生基因漂移,基因污染,把我們原產大豆的遺傳基因,遺傳結構破壞了,那我們的損失非常之大,因為我們大豆的遺傳資源,這是我們幾千年農民累積的一個財富,也是全世界的財富,現在很多國外的育種都用中國野生大豆的一些遺傳材料。
第二對人體健康潛在威脅。剛才說了,因為它是一個基因,是一個外來的基因,它就要表達外來異源蛋白。這種蛋白有可能是對人體有過敏,或者是有毒性的。現在比如說對 Bt 這個基因,所謂蘇雲金芽孢桿菌,大家比較熟悉,有幾十年了,對人體沒有害處,可以作為目的基因來轉。實際上這些基並沒有真正完成進行風險評估,用了以後,這種基因它可能產生毒性,目前還說不清。這種毒性可能是長期的。比如說 DDT 、六六六農葯,是在幾十年以後才發現它有殘留,對人體有影響。而當初都覺得好,認為是人類一個非常大的發明、創造。但現在覺得它對環境有污染。很多的影響是潛在的。
還有轉基因的產品貿易對國家、農民、消費者利益這方面影響,我們也能體驗得到。就轉基因大豆來說,轉基因大豆進口到中國,對東北的豆農他的利益就產生了影響,我們東北豆農生產的大豆價格一下子從 1.5 元降到 0.7 、 0.8 元一斤,農民的收入減少了一半以上,使有的農民負債累累。所以轉基因生物的進口,可能對國家的社會經濟造成影響,這也是我憂慮的方面之一。鑒於這些憂慮有些方面,還有要考慮的要求,比如生物安全國家立法,剛才提到的國際上的《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不久就要生效。
另外,保證公眾食品知情權和選擇權,這一點尤其重要。公眾應該有權知道他吃的是什麼,而且要在有選擇的情況之下。比如貨架上面應該要有有機大豆,有機食品、有標明的轉基因食品。公眾有權選擇吃有機食品,還是吃轉基因食品。另外,要加強科學基礎研究。現在不是說科學上沒有確定性,不知道它將來有沒有危害,不能肯定,而是因為科學上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這方面要加強研究。再一個公眾也缺少對轉基因食品的知識、安全意識,需要做一些科普方面的工作。

閱讀全文

與DDT期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