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投資、消費、順差同比增長超過15%,而GDP的同比增長只有11%
兄弟,具體演算法可沒人知道,到現在也沒人公開過,應該屬於統計局的內部機密,而且他們那裡的人也是一個人算一部門,知道最後的核心演算法的估計都是高層了.而且即使知道,估計1萬字也沒法說完啊,太多的公式了.再說,這幾個子項目之間有很多重合的項目啊,不是簡單的三項相加.
樓上說法不準確,叫支出法,不叫產出法,而且是消費+投資+順差,沒有政府購買這一項
但是,消費+投資+順差這個公式只是個概念公式 實際上GDP的計算要受到諸如加法效應 乘法效應等等的影響
對GDP影響和抑制因素何止投資 消費 順差三個因素啊 就算是這三個因素 還要考慮它們之間的干擾偏差呢
沒有必要死摳15%和11%的偏差的 那個公式只是告訴你一個理論上的測度 實際中國家統計局當然不可能那麼計算了
Ⅱ 關於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問題
說實話,我也沒太搞懂你們老師的意思,或者說,我懷疑你們老師要求的只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貢獻率,和中國官方統計計算出的貢獻率會有相當大的偏差。為什麼這么說呢,咱一步一步說來看看。
1、按標準的經濟學定義,貢獻率=分量的增量/總量的增量。
也就是說,投資的貢獻率=投資的增量/GDP的增量=(今年的投資-去年的投資)/(今年的GDP-去年的GDP),消費和凈出口也是一個道理。
2、按國家官方的統計制度,分子和分母的兩個增量都要求必須是不變價的,也就是說,
投資貢獻率=(不變價的今年投資-不變價的去年投資)/(不變價的今年GDP-不變價的去年GDP)。
3、不變價GDP比較好辦,因為國家統計年鑒表2-3就是不變價GDP,直接查詢就可以。
可是不變價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就不好辦了。因為計算這三者的貢獻率,要求必須使用支出法GDP中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這三個指標作為分子,而年鑒和其他公開數據渠道均不提供這三個指標的不變價數據,也不提供不變價的增長率,所以完全沒有獲得或者進行推算的可能。
4、所以綜合上述推論,我只能認為你們老師要求的經濟學意義上的貢獻率。那就簡單了,直接找年鑒上兩年的數據,減出增量來一除就可以了。和年鑒上現有的貢獻率數據差距會有多大,就不好說了。
5、對你公式里的一點小糾正。GDP去/a這個東西是完全錯誤的。
(1)你給定的a是個增長率,也就是8%這樣的概念,用去年的數據推算今年的數據要使用發展率1+a,就是108%這樣的概念。
(2)去年GDP、今年GDP和a之間的關系應該是:
不考慮物價因素即理想狀況下,
去年GDP*(1+a)=今年GDP,
今年GDP/(1+a)=去年GDP;
考慮物價因素即與現行統計制度一致的情況下,
去年GDP*(1+a)=以去年價格計算的今年GDP,
今年GDP/(1+a)=以今年價格計算的去年GDP。
除非去年或者今年剛好有一年是基期年,否則後一種計算出來的數據基本無用。
6、順便提一下樓上的和你評論里的不太正確的地方。因為按照GDP核算的支出法,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常說的GDP=投資+消費+凈出口,或者說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就是從這里來的。你說所的政府購買,在GDP核算中被歸在消費中。你看國家統計年鑒表2-18《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結構》,就能看到最終消費支出被分為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兩大類。這里的政府消費可以理解為經濟學上的政府購買。
既然GDP=投資+消費+凈出口,那麼增量投資+增量消費+增量出口=增量GDP,(C今-C去)/(增量投資+增量消費+增量出口)計算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消費貢獻率,消費貢獻率再乘以GDP增長率,這計算的是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點數,公式可以見國家統計年鑒表2-20的表下說明。
Ⅲ 投資、出口、消費佔GDP的比例是多少
GDP是一個國家生產的最終商品的總價值。這里,國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義上理解的,故被稱為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兩種方法核算。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這個是指不包含政府采購和稅收因素在內,以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經濟單位用於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加總起來用以測算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別表示一個國家在特定的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而P1,P2,…Pn分別表示它們相應的價格,那麼所有這些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即從支出主體的角度來看,支出方法測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廠商的支出。家庭部門的支出包括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其中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購買非耐用消費品以及勞務支出。廠商部門的支出包括用於機器設備、廠房、民用住房和存貨方面的支出。以C表示總消費,I表示總投資,外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應該計入本國的生產,而本國購買外國生產的產品應予以扣除。以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則不包含政府因素,以支出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表示為:GDP=C+I+(X-M)即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廠商過去生產但沒賣出去的存貨,是算在當時的廠商投資中的,所以在過去已經計算進當年GDP,現在就不再記入.匯金寶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用,望採納
Ⅳ 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計算公式、消費拉動gdp增長 公式
貢獻率=消費的增量/GDP增量
拉動增長=貢獻率*GDP增速
Ⅳ GDP=消費+投資+凈出口,這是大學里宏觀經濟學學到的GDP的支出法,但現實中居然有的地區GDP總額小於投資
你要是從中國政府手中得到的數字,建議你就一笑置之,別對那種根本就是政治性的數字進行什麼科學分析,沒有用。就好象溫哥說一定要8%增長一樣,統計局壓力很大,就是造也要造出個8%來。你說,這再分析這8%的增長率還有什麼意義?
Ⅵ 「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是什麼原因啊
這里,國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義上理解的,故被稱為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兩種方法核算。
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這個是指不包含政府采購和稅收因素在內,以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
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經濟單位用於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加總起來用以測算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別表示一個國家在特定的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而P1,P2,...Pn分別表示它們相應的價格,那麼所有這些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即從支出主體的角度來看,支出方法測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廠商的支出。家庭部門的支出包括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其中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購買非耐用消費品以及勞務支出。廠商部門的支出包括用於機器設備、廠房、民用住房和存貨方面的支出。
以C表示總消費,I表示總投資,外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應該計入本國的生產,而本國購買外國生產的產品應予以扣除。以X表示出口
,M表示進口,則不包含政府因素,以支出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表示為:
GDP=C+I+(X-M) 即 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廠商過去生產但沒賣出去的存貨,是算在當時的廠商投資中的,所以在過去已經計算進當年GDP,現在就不再記入。
注意:GDP公式里的總投資和總消費指的是針對當前時期生產出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投資和消費,不是指這時期的全部消費和投資。GDP公式已經從概念上自然除去購買以前生產的商品那部分產值。實際統計核算時必須注意這個問題。
Ⅶ GDP=CA(消費)+I(私人投資)+CB(政府支出)+X(凈出口額)那麼當中的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是怎...
消費C=a+by,
投資I=e-dr
X-M=q-ky+ne,e是實際匯率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40507億元,同比增長9.1%
2007,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65810.30億元、314045.40億元 實際增長率為:14.2%、9.6%。
Ⅷ 中國的消費,投資,凈出口增長率均超過10%,為何GDP增長率僅10%左右呢
你哪裡來的數據
每個統計的口徑都不會一樣
還有 政府開銷一項你沒考慮
Ⅸ 國家GDP總量和增長率是怎麼算的
我沒有核實統計數字,且按您查到的數字例舉如下:
用您表述的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與統計得到的數字不相符,其原因是:統計出來的數字是按2013年的價格水平計算得出的,它與2012年價格水平下得到的數字之間存在一個平減指數的差異,即通貨膨脹所形成的差異。考慮這個因素以後,再進行計算,兩者就可以吻合啦。
過程如下:
74840×1.076=80528。
(90386-80528)÷80528=0.1224.
上述的結果表明,2013年的物價水平比2012年上漲了12.24%。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再進行計算,結果就吻合啦。
(74840×1.076)×1.1224=90385.
Ⅹ gdp增長低於投資消費出口增長
簡單說, 非法收入也算在收入之內,可用來投資消費。但是沒有算進GDP.導致 gdp的總值始終小於投資消費的總值。
hope this he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