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雲的創業故事400字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雲
1964年10月出生於杭州。
1988年6月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
1995年4月創辦的「中國黃頁」網站,是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信息站點,在國內最早形成面向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1997年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1999年初,馬雲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www.alibaba.com)。
2001年,為中國企業「入世」,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的目標,阿里巴巴推出「中國供應商」服務,向全球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企業和商品,同時推出「阿里巴
巴推薦采購商」服務,與國際采購集團沃爾瑪、通用電氣、Markant和Sobond等結盟,共同在網上進行跨國采購;
同年,阿里巴巴聯手全國工商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共同發起倡議在中國設立「9•19」誠信日,並在全球率先推出企業級網上信用管理產品「誠信通」;
同年,哈佛商學院在中國公開阿里巴巴經營管理實踐的MBA案例,並再次將阿里巴巴轉型期的管理實踐選為案例研究。9月,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再次
將阿里巴巴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是中國唯一入選網站。2000年10月,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馬雲為本年度「商業領袖」,以表彰他在創新商業模式
及幫助各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實現全球化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1688)在港上市。截至下午4點收盤,阿里巴巴股價達到39.90港元,是13.5元發行價的幾乎三倍。
當日,阿里巴巴以30港元開盤,經過短時震盪並下探28港元後一路攀升,最高至39.95港元。
以收盤價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約2000億港元,約300億美元。超過網路,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網路股價突破了400美元,市值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
馬雲稱,盡管阿里巴巴已經上市,但是仍然不覺得自己是大老闆,至今對自己的定位仍然是一個創業者。不過與上市前相比,由於公司人員結構更加龐大,自己的壓力也將比以前更大。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在阿里巴巴上市掛牌儀式後表示,阿里巴巴接下來的發展和增長,會考慮國內更多的客戶服務中心的建設,會關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會更多關注新技術的引用。
「我們的投資方向是,第一看著、盯著對我們客戶有價值的技術。第二是獲得和我們現在不重復,包括國內和國外的技術。第三包括新的電子商務的應用,也就是阿里巴巴沒有,但是在別的平台上證明是可行的。我們希望通過投資進行合作。」
雅虎財經:馬雲的成長故事與創業歷程
『貳』 中國首富馬雲的故事少點
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進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後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馬雲後來常說自己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雲能夠創業成功,那麼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倒是闖出了一點名氣。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倒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
噩夢般的討債之旅結束了,馬雲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個瘋狂的念頭。成為「阿里巴巴」馬雲的想法是,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發布,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雲相信「時不我待,舍我其誰」!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這就是馬雲的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海博網路,產品叫做「中國黃頁」。在早期的海外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信息網站,正是「中國黃頁」。所以國外媒體稱馬雲為中國的mr.internet
『叄』 馬雲說過一個故事,他說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記得不是很清楚,希望記得的同仁給個完整
從前,在美國有個農村裡面住著個老頭,老頭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在城市工作,小兒子和老頭在農村相依為命。
有一天,從城裡來了一個人,找到老頭,對老頭說:「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市去,可以嗎?」
老頭說:「你趕快滾出去!我就這么一個兒子在我身邊,為什麼要把他帶走呢?」
這個人說:「我給你這個小兒子在城市找份工作,可以嗎?」
老頭說:「那也不可以。」
這個人就說:「我給你這個小兒子在城市找一個對象,你看如何?」
老頭說:「那也不行。」
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這個對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兒,你同意嗎?」
老頭想了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
最後老頭同意了。
過了兩天,這個人又找到了洛克菲勒,對洛克菲勒說:「洛克菲勒先生,我准備給您女兒介紹一個對象?」
洛克菲勒說:「你趕快滾出去!我還用你給我女兒介紹對象嗎?」
這個人說:「如果我給你女兒介紹的這個對象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你同意嗎?」
洛克菲勒笑了笑,點頭同意了。
又過了兩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對他說:「總裁先生,你現在必須立刻任命一位副總裁。」
總裁先生說:「你趕快滾出去吧。我這么多的副總裁,為什麼要聽你的?再任命一位呢?而且還要馬上?」
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位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同意嗎?」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
這就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故事,資源整合就是如何把一個農民的兒子既要變成洛克菲勒的女婿,又要變成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肆』 有哪些白手起家打江山的企業家背後的故事又有什麼故事
滴滴出行的老闆程維,他從一個副總經理辭職創業,三年合並快的,現在滴滴越來越好。
『伍』 請教一下馬雲成功的故事
馬雲,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主席,首席執行官(CEO)。
1998-1995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1997創辦"中國黃頁",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站
1997-1999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1999至今以香港為總部,創辦阿里巴巴網站。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在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互聯網商務眾多第一,是"中國人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站點"和最獨創的商業模式的理想者和帝幹家。他一直以來在互聯網商務領域的富有創意的概念和作品,豐富了全球和中國商人的商業內容和行為,並在20世紀末為全球商人貢獻了一款經典站點:阿里巴巴Alibaba.com 。
『陸』 和馬雲稱兄道弟的沈國軍,童年只有海水和貧窮,如今怎麼樣
說起馬雲,他雖不是明星但卻比明星還要出名,因為他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像是成功的代表。所以所有和馬雲走得近的人,幾乎沒有一個平庸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馬雲的一位好兄弟沈國軍。

『柒』 馬雲失敗的故事
1、好大喜功 遷都上海鎩羽而歸
時間:1999年
原因:盲目追求高大上
結局:公司總部重新遷回杭州 再也沒離開過
1999年,阿里剛起步,員工的辦公場所,是馬雲那150平米的家。獲得融資後,馬雲開始飄飄然,將公司總部搬到美國,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馬上發現水土不服,又重新遷回杭州。財經評論人吳曉波表示,這是馬雲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事後分析,上海城市多是大型國企、外資企業,而阿里服務對象多是中小企業。杭州聚集著大量製造外貿企業,它們有實實在在的電商需求。
商界啟示錄點評:馬雲年輕時也犯過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遠離自己的用戶和「上帝」。這點尤其值得其他創始人警醒。據了解,很長一段時間,浙江一直是阿里收入最高的省份,後來才被廣東超越。
2、擴張過快 運營費用居高不下
時間:2001-2003年
原因:財力增強導致節奏失控
結局:公司大幅裁員、減薪
1999年創辦之初,阿里實現市場凈利潤287萬元。隨後,又分別獲得高盛、軟銀等500萬、2000萬美元的投資。財力的增強,打亂了馬雲原有的節奏,拿到錢後的阿里反陷入混亂之中。
2000年,阿里在海外瘋狂擴張,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在中國香港、美國、歐洲、韓國,需要大量市場推廣、廣告費用,每月開銷是天文數字,且沒有分文收入。2001年1月,阿里銀行賬戶余額不足1000萬美元。
很快,阿里召開了歷史上的「遵義會議」。當時擔任首席運營官的,是從GE空降的關明生,他在一天之內就把美國團隊從40人裁到3人,並且相繼關閉在香港、北京、上海辦事處。剩下的員工,薪資減半但期權加倍。三個月後,阿里每月運營費從200萬美元,縮減到50萬,度過了危險期。
3、盲目相信空降兵 「集體陣亡」
時間:2001年
原因:太年輕
結局:空降兵大陣亡 18羅漢7位猶在
1999年,阿里18羅漢放棄北京高薪,跟著馬雲回杭州創業。兩年後一次演講上,馬雲告訴他們,不要想著靠資歷任高職,「你們只能做個連長、排長,團級以上幹部得另請高明。」大規模引進職業經理人。
事後總結馬雲承認,自己犯了錯誤。15年過去,此次赴美上市,28位合夥人名單里,還有7位「羅漢」,依然堅守在阿里,如彭蕾、戴珊、謝世煌、吳泳銘......個個身居要位。其餘離開的11位,也大多擔任要職。反而那些當時請的「空降兵」,早就「集體陣亡」。
馬雲著實小看了當年那群「土鱉」,也小看了自己。一次公開演講,馬雲說道,真沒想到,十年以後,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商界啟示錄點評:一個高成長型公司什麼時候引入職業經理人,經理人在創業團隊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扮演好角色,實在是高難度的問題,馬雲也曾因此吃過虧,但他也因此收獲了像曾鳴這樣的「創業經理人」。
4、做死雅虎中國 險喪阿里控制權
時間:2005年
原因:私交甚好的楊致遠下台
結局:背著罵名將雅虎股權逐漸贖回
2005年某一天,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與馬雲,在美國一高爾夫球場相遇,那場球賽馬雲贏了,給楊致遠留下深刻印象。回去的路上,楊與馬並肩而行,並說「我們把交易定了吧」。那時,楊致遠希望將雅虎中國像美國雅虎一樣強大,遺憾的是,中國的局面遲遲打不開。
從談判到簽署協議,只用了三個月。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後者獲得阿里39%股權。
馬雲野心勃勃,請來了著名導演給雅虎中國拍廣告,但雅虎中國後來變得既不像門戶,又不像搜索引擎,馬雲在雅虎中國上幾乎毫無作為,喪失了跟中小企業相關度很高的搜索引擎發展戰略機遇期,後來推一淘等搜索引擎其實就相當於阿里平台內部搜索引擎。今年,阿里更是將搜索業務整體打包給UC,以UC班底為核心組建神馬搜索。
2007年,阿里香港上市IPO文件中披露,2010年起,雅虎將增強在阿里董事會話語權,持股份額將高於35%,並不排除馬雲存在被驅逐出董事會的情況。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馬雲將支付寶資產轉為阿里管理層所有的爭議都是當年「收購雅虎中國」,出讓過多的阿里股權給雅虎埋下的禍根。
5、收購口碑網整合失敗 O2O機遇沒抓住
時間:2006年
原因:戰略失誤 口碑與對手差距拉大
結局:盲羊補牢,阿里戰略投資美團
2004年,阿里前員工李治國出走,創辦口碑網。前幾年發展很快,用戶突破100萬。當時的阿里,恰好進行架構調整,成立2B、2C事業群,馬雲希望把口碑網整合進來,壯大2C端力量。
2006年,馬雲找到李治國,問:「是想讓口碑獨立上市呢,還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針對2C的事?」李治國毫不猶豫選擇後者。當年,阿里以600萬美元戰略投資口碑網。兩年後,口碑網被阿里全資並購。
『捌』 馬雲的故事
1、圍棋
馬雲在大學時學下圍棋,曾以大排為賭注把外語系所有的男生殺了個遍,並因此喜歡上了戰略布局,中盤角逐,收官。 並且在大學畢業那年被浙江嵊州少體校一名5、6歲的棋童殺得「丟盔棄甲」。
2、花名
馬雲熱愛武俠文化,也把對金庸武俠小說中武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層面:要求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要有個「花名」,要出自武俠或玄幻小說中的正面角色。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等。
3、教師工作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4、首次創業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准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5、創立阿里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玖』 誰給我講講馬雲的故事
一個頭腦愚鈍的孩子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范學院(現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閑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600元,房租是15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記者采訪馬雲時,他興奮的指著一個賣小玩意兒的人說道。 兩年馬雲就干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