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有個項目准備拉點投資,想請專家看看這個怎麼估值
估值是流水的三倍,20萬的3倍即60萬。個人看法
⑵ 公司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
每個公司都有其自身價值,價值評估是資本市場參與者對一個公司在特定階段價值的判斷。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的估值是一個獨特的、有挑戰性的工作,其過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學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EquityFinancing)或兼並收購(MergerAcquISition,MA)等資本運作時,投資方一方面要對公司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財務狀況等因素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要認可公司對其要出讓的股權的估值。這跟我們在市場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滿意產品質量和功能,還要對價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風險投資估值的奧秘 1、回報要求 在風險投資領域,好像他們對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奧和神秘,但有些諷刺性的是,他們的估值方法有時非常簡單。 風險投資估值運用投資回報倍數,早期投資項目VC回報要求是10倍,擴張期/後期投資的回報要求是3-5倍。為什麼是10倍,看起來有點暴利?標準的風險投資組合如下(10個投資項目): –4個失敗 –2個打平或略有盈虧 –3個2-5倍回報 –1個8-10倍回報 盡管VC希望所有投資的公司都能成為下一個微軟、下一個gooGLe,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賺到10倍來彌補其他失敗投資。投資回報與投資階段相關。投資早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10倍以上的回報,而投資中後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3-5倍的回報。假設VC在投資一個早期公司4年後,公司以1億美元上市或被並購,並且期間沒有後續融資。運用10倍回報原則,VC對公司的投資後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公司當前的融資額是200萬美元並預留100萬美元的期權,VC對公司的投資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萬美元。 VC對初創公司估值的經驗范圍大約是100萬美元–2000萬美元,通常的范圍是300萬美元–1000萬美元。通常初創公司第一輪融資金額是50萬美元–1000萬美元。 公司最終的估值由投資人能夠獲得的預期回報倍數、以及投資人之間的競爭情況決定。比如一個目標公司被很多投資人追捧,有些投資人可能會願意降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期望,以一個高一點的價格拿下這個投資機會。 2、期權設置 投資人給被投資公司一個投資前估值,那麼通常他要求獲得股份就是: 投資人股份=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比如投資後估值500萬美元,投資人投100萬美元,投資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資前的估值理論上應該是400萬美元。 但通常投資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為期權,相應的價值是50萬美元左右,那麼投資前的實際估值變成了350萬美元了: 350萬實際估值+$50萬期權+100萬現金投資=500萬投資後估值 相應地,企業家的剩餘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權放在投資前估值中,投資人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期權僅僅稀釋原始股東。如果期權池是在投資後估值中,將會等比例稀釋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 比如10%的期權在投資後估值中提供,那麼投資人的股份變成18%,企業家的股份變成72%: 20%(或80%)×(1-10%)=18%(72%) 可見,投資人在這里佔了企業家2%的便宜。 其次,期權池占投資前估值的份額比想像要大。看起來比實際小,是因為它把投資後估值的比例,應用到投資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權是投資後估值的10%,但是占投資前估值的25%: 50萬期權/400萬投資前估值=12.5% 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輪融資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沒有發行的和沒有授予的期權將會被取消。這種反向稀釋讓所有股東等比例受益,盡管是原始股東在一開始買的單。比如有5%的期權沒有授予,這些期權將按股份比例分配給股東,所以投資人應該可以拿到1%,原始股東拿到4%。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成: 100%=原始股東84%+投資人21%+團隊5% 換句話說,企業家的部分投資前價值進入了投資人的口袋。風險投資行業都是要求期權在投資前出,所以企業家唯一能做的是盡量根據公司未來人才引進和激勵規劃,確定一個小一些的期權池。 3、對賭條款 很多時候投資人給公司估值用P/E倍數的方法,目前在國內的首輪融資中,投資後估值大致8-10倍左右,這個倍數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不太一樣。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預測利潤(E) 如果採用10倍P/E,預測利潤10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200萬,投資人股份就是20%。 如果投資人跟企業家能夠在P/E倍數上達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談判點就在於利潤預測了。如果投資人的判斷和企業家對財務預測有較大差距(當然是投資人認為企業家做不到預測利潤了),可能在投資協議里就會出現對賭條款(RatchetTerms),對公司估值進行調整,按照實際做到的利潤對公司價值和股份比例進行重新計算: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實際利潤(E) 如果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只有500萬美元,相應的,投資人應該分配的股份應該40%,企業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來補償投資人。 200萬/500萬=40% 當然,這種對賭情況是比較徹底的,有些投資人也會相對「友善」一些,給一個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資人要求按照公式調整估值,但是承諾估值不低於800萬,那麼如果公司的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萬美元,而是800萬美元,投資人應該獲得的股份就是25%: 200萬/800萬=25% 對賭協議除了可以用預測利潤作為對賭條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條件,比如收入、用戶數、資源量等等。 總結及結論 公司估值是投資人和企業家協商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什麼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初創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增值服務能力和投資協議中的其他非價格條款;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和市場不等人,不要因為雙方估值分歧而錯過投資和被投資機會。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⑶ 投資人的出資與所佔股份:如何估值
1、決定投資人的投資最終佔多少股份的關鍵因素是估值。初創企業被估算出來的價值高,投資人投入資金所佔股份比例就小。但是對於企業到底價值多少,特別是初創企業還虧損連連的時候,企業甚至連財務報表都沒有的時候,是說不清的,所以這道題是沒有標准答案的,每個公司的情況都會不一樣,所以估值方法也會有所差異。
2、公司估值是指著眼於公司本身,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公司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的資產及其獲利能力。國際上常用的估價方法包括兩大類:
一,折現現金流(dcf)模型;
二,相對估價模型,即與可比公司的各種比率(如市盈率、市值/帳面值等)比較。這兩大類中包括主流方法和各種各樣的變形。盡管有眾多的定量估價技術,但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明顯優於其他方法。事實上,任何方法都有其優缺點和適應范圍。那麼,較合理、可行的方法應該是根據上市資產的特點,選擇幾種方法的組合。
⑷ 如何跟投資人談論項目的估值到底是怎麼估值的
找專業的投資人問問吧,如果你有資源,就自己找找朋友,或者參與活動認識投資人,也可以通過線上的平台,比如說科零聯盟這種類似的。
⑸ 怎麼給公司估值
估值很難說有唯一的標准,是各個指標綜合考慮的結果。 最近一段時間,並購不斷。網路3.7億美元收購PPS,阿里巴巴以2.94億美元入股高德。網路、阿里們怎麼估價?天使、VC們怎麼做一次「劃算」的投資?看起來有點神秘,其實道理跟你買一件衣服一樣。 你在商店裡要買件衣服,它值不值兩千塊錢?你可能會考慮它的品牌、設計、布料、圖案,當然也會考慮這件衣服是不是適合自己的體型。買公司也一樣。估值很難說有唯一的標准,是各個指標綜合考慮的結果。 賽富亞洲董事蔡翔說,天使、VC估值的時候,實際上是差不多的。對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是有盈利的,肯定最重要的是看傳統的財務指標;如果沒有收入和利潤,肯定是看公司的流量、排名、客戶黏性這些指標。大公司收購小公司也相似,當然還會考慮和自身業務的關聯性,有些公司可能在別人看來不怎麼有價值和吸引力,但是如果和收購企業的既有業務有很強的互補性,收購企業可能也願意以溢價來進行收購。 天使怎麼估值? 陳亮(泰山兄弟創始基金創始合夥人) 天使的估值隨機性比較大,每個案例都不太一樣。一方面要看這個公司這個時間點的價值如何,還要看投資人帶來的增值有多少。因為天使不光是投錢,像我們泰山兄弟還可以帶來很多資源,一起共同創造價值。 對同一家公司,不同的人給的估值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共同創始人模式,就是跟創業者一起創業,帶來附加價值,那麼我們給的估值就會相對低一些。有些標準的投資人,不參與企業管理和經營,估值就會高一些。 估值在100萬美金到300萬美金,算是天使投資一般的范圍。 這中間的差距先看主要創始人。創始人之前的創業經驗,他的基因和能量,這是估值裡面佔比最多的一部分。雷軍創業的話,當然能夠拿到一個很好的估值,企業家本身的信譽和經驗都是很值錢的。 第二就是看這個公司的發展階段,是從零開始,還是已經有一部分產品開發出來了,或者產品已經被客戶認可了,進展不一樣,也會在估值上有不同的安排。 這幾個因素在整個估值里沒有一個明確的百分比,但是人的因素佔比最多,如果非要弄一個百分比的話,應該佔百分之六七十。 蔡翔(賽富亞洲董事) 天使階段的投資,主觀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我感覺投天使階段就跟買玉一樣,到底是一萬塊錢還是十萬塊錢,誰也說不好,就看你的感覺是不是到位了。而且做天使投資,投資本身就是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一個概率,投過十幾家或者幾十家,有一個大的回報就足夠了。 周哲(獨立天使投資人) 天使階段其實都有點「亂來」的。無非就是估值不能到VC的級別,就算天使了。如果天使投到VC級別的話,下一輪就跟這一輪估值一樣,那天使就沒有任何收益了。 一般來說估值如果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話,基本上就是已經到了天使投資范圍的上限了。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值這么多錢,已經有能力去找風投,那他也不會要天使投資那種小錢了。但如果估值沒有500萬、600萬,基本上人家也不想要你的錢。所以天使就在500萬到2000萬人民幣之間,雙方商量價格。你情我願了,就可以投。 VC怎麼估值? 陳維廣(藍馳創投合夥人) 互聯網行業中,並購的估值沒有一個非常科學的量化的方式,關鍵還是說公司對收購者的價值有多大,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公司要賣的積極性有多強,因為大部分創始人都不希望半途就把公司賣了,他的積極性強弱也決定估值的高低。 尤其是那些沒有收入沒有利潤,只有業務量的創業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就是靠上面的兩個因素來互相博弈。如果公司有收入有利潤,那可能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比如市盈率的估值方式,用利潤乘以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得到大概的估值。 蔡翔 VC階段,不同行業估值的差別會很大。要投互聯網行業的話,一方面會看公司的財務表現,另一方會看經營業績的表現,比如UV、PV、排名等等。同時我們也會參考這個企業家到底自己放了多少錢,比如說企業家自己只放了100萬塊錢,非要說這個企業值一個億,顯然中間的溢價太貴了。 另外,我們不僅會看自己投了什麼,也會看其他VC在這個行業裡面投了哪些類似的公司,是什麼樣的估值。這跟投資於比較成熟的企業肯定會參照上市企業估值是類似的。同類公司的估值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標准。 所以VC的估值也是一個綜合決定的因素。 陳亮 VC們投資的時候,會再加上比如市盈率這樣的計算方法。但即使是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隨機性。如果你喜歡這個人和你合作,願意一起弄個東西出來,那麼這家公司的估值可能就更大一些。可以說真正好的創始人,是不太糾結於小范圍內差多少錢的估值的。 用戶價值如何體現? 蔡翔 用戶數量也是一個折算的考慮因素。在第一輪互聯網泡沫熱的時候,估值都是按用戶算的,還有按眼球率算的,還有按照這個公司有多少個博士算的。沒有估值體系的時候,大家都要找一個標准,當然這個標準是不是科學和合理就很難說了。 陳亮 有些收入不多或者沒有收入的企業,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相對穩定,這些公司從長期來看是有價值和變現能力的。但是在某個階段,戰略上還沒到變現為主的時機,那麼對用戶量進行估值,也是一種方法。 不同類型的用戶價值是不一樣的。用戶一年在你這里穩定花兩萬,和一年花50塊錢,肯定不一樣。 周哲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國外的兩個社交網站,用戶量差很遠,估值也差很遠,但是你把估值用用戶數除一下,會發現其實估值低的那家,每個用戶的價值反而高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這家公司每個用戶的轉化率比較高。 像今年國內的這些應用,如果跟游戲有關系、跟電子商務有關系,這都是直接能賺錢的,那每個用戶能給你提供的價值就高,應用的估值當然更高一些。 陳維廣 確定用戶價值也是很主觀的,時間點也挺重要。兩家公司可能用戶數量和用戶屬性類似,可是如果有一家賣得比較早一點,那個時候大家覺得用戶的價值比較高,賣的價格可能就會好一些;另一家賣得晚一點,那時候大家對用戶的價值看得比較清楚,可能賣得價格就沒那麼好。 行業和市場環境有何影響? 蔡翔 如果是有收入但沒有盈利的公司,比如前兩年的電子商務公司,大家會考慮PS,就是估值/收入,會有一個大致的倍數區間。當然這個倍數區間隨著市場的熱度不一樣,會發生變化,有的時候可能不到一倍,有的時候可能是三四倍。對於有盈利的公司,可比公司的市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市盈率大致就是估值/盈利,像A股的上市公司,如果是從事製造業的,是十幾倍的市盈率,如果是一個生物制葯企業,能拿到30倍、40倍的市盈率,這都是可以參考的標准。 陳亮 市場環境對估值的影響,越到企業發展的後期影響越大,越前期影響越小。一般來說A、B輪的時候,就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退出的時間點和渠道了,如果資本市場環境不好,那麼投資者可能會謹慎一點,投的人少,預期資本市場回報也會少一點,估值就會低一點。但是在天使期的話,這個影響基本不大。 周哲 整個外部市場的環境對估值也會有一些影響,有時候估值比較高,有時候估值比較低。
⑹ 問投資價值評估流程及方法
估值——基礎
到目前為止,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分析公司。如果投資過程像識別一家有良好管理團隊和較強競爭優勢的公司一樣簡單,我們就不需要再做什麼了。但是即使買入最好的公司的股票,如果買入的價格過高,這也將是一個糟糕的投資。要投資成功還意味著你需要在有吸引力的價位買到好的公司的股票。
這是一種投資理念,但在20世紀90年代牛市期間它不再被人相信,在科技股泡沫時期甚至被徹底扔出窗外。估值變得無關緊要,人們總是願意付出更多,他們認為一份公開的對公司質量定期的投資評論比估值要強100倍。
按估值全價買入很難投資成功
所有這些是挑選可靠股票必須要做的嗎?通過密切關注你要買進的股票價格,你可以把你的投機風險最小化,這樣你就可以使你的收益最大化。沒有人知道一隻股票的投機收益一年後將是什麼樣子,更不用說以後的年份了,但是我們可以對投資收益做出訓練有增強活力的推測。如果你發現了好公司,認真對它們做估值,然後只在一個合理估值的折扣價格買入,你就能很好地避免因市場情緒波動造成的損失。
對估值要吹毛求疵,因為它要從很多角度觀察和判斷眾多股票的運行,要有嚴格的估值標准。當估值工作做得很好時,會極大地增加你的平均成功率,你認真挑選的那些股票給你帶來的收益會戰勝你沒有認真挑選的那些股票,同時,仔細認真地估值也降低了真正的股市崩潰危及你投資組合的可能性。
習怎樣給股票估值,可以先來看看傳統的指標,如市價銷售收入比(price-to-sales ratio,P/S ratio,在本書中簡稱「市銷率」)或市盈率等雖然這些指標有某些優勢,例如,計算和使用非常簡單,但它們也有某些導致粗心投資者得出失真結論的重大缺陷。
市銷率(P/S ratio)
市銷率是所有比率中最基礎的比率,它是用現在的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的銷售收入。
市凈率(Price-to-book ratio P/B)
另外一個普遍使用的指標是市凈率,這個比率是把一隻股票的市場價值和當期資產負債表的賬面價值(也就是所有者權益或凈資產)比較。
市盈率:優點
現在我們談談最好的估值比率,只要你知道市盈率的局限性,它就可以使你做得相當完美。市盈率的優點是對於現金流來說,會計盈利能更好地取代銷售收入的會計意義,而且它是比賬面價值更接近市場的數據。此外,每股盈利數據是相當容易取得的,從任何財務數據中都可以得到,所以市盈率是一個容易計算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