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學中的M1,M2,M3,M4是指什麼
貨幣供應量 按流動性劃分為 M0、M1、M2、M3四個層次;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 M0 +企業單位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 ; M2 -- M1 +企業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 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 ======================================= 中美兩國的區別: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 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中國金融界無論是理論家還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個非常固執和愚蠢的見解,認為美國人不儲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美國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飯、養老等支付,這些支付同樣需要持有貨幣存量,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儲蓄率很低呢?其實既不是美國人不儲蓄,也不是美國人沒有錢,而是這些貨幣存量不在儲蓄項目下,而是在支票項目下,即在M1項目下。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另外一個方面,美國及西方國家設立M系統是為了便於統計和調控印鈔數量及觀測經濟動向。其中支票有大額和一般額度,這才是區分M1和M2的關鍵,也就是說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額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額度交易的。大額交易主要發生在大型公司之間和投資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無論M1、M2,由於支票的自由兌換性,二者都有實際的經濟學意義。在貨幣總量上意義相同,但在資金用途上卻有重要的經濟學意義。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美聯儲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應如何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在貨幣總量則基本保持穩定。
『貳』 現在在網上找什麼樣的創業項目比較可靠啊!!!!!
我知道一個創業俱樂部的 然後呢 現在是免費招收會員,給會員最新的創業資訊,和經過他們公司審核的項目,希望可以幫到你 209創業俱樂部。
『叄』 M1貨幣量、M2貨幣量、M3貨幣量各是什麼意思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M3貨幣供應指標,反映一個衡量貨幣供應的主要指標,它包括鈔票,硬幣,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肆』 我有1萬塊錢,怎麼找創業項目
你的這個情況我看還是開家蛋糕店吧。蛋糕店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利潤高。不過你得去學習糕點技術,蛋糕技術找對人也簡單和有效,上手很快。我們這邊的象你這種情況的人都是這樣做的,並且效果不錯。。一般地說,投資不大的話,幾千塊錢就能搞定。設備4500元左右,象這樣的設備能夠充分利用的話,一個月的收入在6000-9000元。有打蛋器、醒發箱、烤箱就可以了。
『伍』 哪位老師能告訴我在貨幣銀行學中,M1,M2,M3分別是什麼中美兩國之間的定義有什麼區別么謝謝。
貨幣供應量 按流動性劃分為 M0、M1、M2、M3四個層次;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 M0 +企業單位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 ;
M2 -- M1 +企業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 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
=======================================
中美兩國的區別: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
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中國金融界無論是理論家還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個非常固執和愚蠢的見解,認為美國人不儲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美國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飯、養老等支付,這些支付同樣需要持有貨幣存量,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儲蓄率很低呢?其實既不是美國人不儲蓄,也不是美國人沒有錢,而是這些貨幣存量不在儲蓄項目下,而是在支票項目下,即在M1項目下。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另外一個方面,美國及西方國家設立M系統是為了便於統計和調控印鈔數量及觀測經濟動向。其中支票有大額和一般額度,這才是區分M1和M2的關鍵,也就是說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額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額度交易的。大額交易主要發生在大型公司之間和投資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無論M1、M2,由於支票的自由兌換性,二者都有實際的經濟學意義。在貨幣總量上意義相同,但在資金用途上卻有重要的經濟學意義。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美聯儲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應如何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在貨幣總量則基本保持穩定。
『陸』 1.某工程需要混凝土400m3,投入5
裝料,攪拌,卸料,中斷時間分別為1分鍾,則每攪拌0.5m3的混凝土需要的時間為4min。正常利用系數是0.9,如果台班時間為8小時(8*60min),則產量為8*60/4*0.9*0.5=54m3
『柒』 金融學中的M1,M2,M3,M4都是什麼
金融學中的M1,M2,M3,M4都是貨幣層次的劃分:
1、M0= 流通中的現金;
2、M1=M0+ 個人信用卡循環信用額度+ 銀行借記卡活期存款+ 銀行承兌匯票余額+ 企業可開列支票活期存款;
3、M2=M1+ 個人非銀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機關團體存款+ 農村存款;
4、M3=M2+ 企業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託存款、委託存款、保證金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 外幣( 摺合人民幣) 存款;

5、M4=M3+ 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十非銀行金融機構回購協議+ 非銀行企業持有的短期政府與金融債券+ 住房公積金存款.
(7)m3投資項目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微觀金融學
微觀金融學,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宏觀金融學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等等。
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捌』 建築中M1 M2 M3是什麼意思
不是建築,是經濟。M1--M0+企業單位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
M2--M1+企業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1與M2之差是准貨幣。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
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玖』 開發工程建設及運營成本
為了給紅層地下水的開發規劃和設計提供切實的技術經濟依據,促進紅層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本書統計測算了目前已建成的示範工程的主要經濟參數(表5.3~表5.5),並進行了經濟效益評價,以供紅層地下水開發規劃、設計和開發工程運營管理借鑒。
表5.3 管井基本費用構成表
表5.4 紅層地下水開發人均費用 單位: 元 /人
表5.5 紅層地下水開發運營成本構成表 單位: 元 /m3
從表中可以看出,開發示範工程的基本經濟技術指標與紅層地下水的開發技術條件、採用的開采井型、供水方式均有密切的關系,結合自然和經濟社會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適宜的井型和供水方式,能有效降低開發成本。
通過勘查示範統計,利用中深井、淺井兩相電潛泵開采地下水,採取單井獨戶、單井聯戶和單井分片、多井集中供水方式,開采工程投資為145~320元/人,平均190元/人;取水電費為0.2~0.3 元/m3,加上設備維護費、管理費及投資成本回收等,運營成本為0.40~0.70元/m3。深井三相深井潛水泵開采地下水,採取聯村供水方式,開采工程投入為80~160元/人,運行成本為0.80~1.00元/m3。按每戶月用水量10m3估算,月生活用水支出在4~10元之間,以紅層農村年均500~2000 元/人的收入水平衡量,生活用水支出不會給其帶來過大的額外負擔。據調查,以往紅層缺水地區農村的生活用水多採用「五小」水利工程蓄引地表水、雨水解決,平均開發工程投入為328~425元/人。集中供水的村鎮自來水價格一般為1.50~2.50元/m3,按每戶月用水量10m3估算,月用水支出15~25元,對低收入農村貧困家庭較難接受。因此,紅層地下水開發示範工程和供水方式在經濟上是合理可行的,已經獲得了突出的效益,能有效減輕農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