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投資項目。想找馬雲投資 怎樣才能找到他
馬雲大哥,我有一個好項目分享給你,和淘寶一樣賺大錢,我說了你一定覺得行,到時候我只要100分之2的股份,你們公司找個客服聯系一下我嘛
Ⅱ 我有好項目想找投資人,怎麼才能找到
首先是簡單的產品和清晰的商業模式。面對投資人,如果你5分鍾內沒能把產品和商業模式說清楚,那投資人很可能對你產品沒有什麼興趣了。好的產品有以下幾個要素:第一,一個好的產品要符合行業發展大趨勢,並且有廣闊的市場。第二,一個好產品要有獨特的創意,能直擊客戶痛點,並幫助用戶解決切實存在的問題。第三,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營銷成本很低的,如果一個產品需要非常高的營銷成本那說明產品本身也許並沒有那麼受客戶歡迎。
其次,穩定互補的團隊組合很重要。一個人單乾的創業者並不受青睞,不如試著找幾個靠譜的幫手,讓團隊看起來更加多元。。
最後創業者本身的性格稟賦,人格魅力和溝通能力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自信。在面對投資人時缺乏自信和人格魅力肯定是不行的,這會讓投資人懷疑你帶團隊的能力。在跟投資人聊天時,除了表現出了足夠的自信和溝通能力外,你需要用數字給投資人展示你的商業模式和前景,如果你的數字能打動投資人,那麼恭喜你,你距離融資更近了一步。
雖然這不是全部,但做到這幾點,你離拿到投資也許就不遠了。
Ⅲ 我有一個很好的項目,想找投資人,怎麼找。
找投資人的方式有很多。有幾種比較靠譜的方式。
1、朋友介紹
身邊有做金融行業的朋友或多或少會認識一些圈內的股權機構人士,至少朋友轉介紹的都是比較熟悉的。現在這個時代的創業者大多創業都是拿投資人創業,而且大多數都是草根創業,只有少數土豪和高富帥不需要找風投而是用自有資金創業的,所以身邊這些創業者朋友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VC/天使投資機構,所以讓創業者朋友推薦投資人也是很靠譜的。
2、FA:業內覆蓋投資機構比較廣的有我們主要做FA、VC和路演精選。
已經覆蓋不同階段和不同行業的眾多投資機構。和眾多投資機構建議了良好的合作關系。FA在你尋找投資人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多幫助,具體有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和修改、商業模式的梳理、投資人的約見、投資意向書審核(避免被不利的合同條款坑掉)、盡職調查的協調和配合、投資具體事宜的落地(關於投資的估值、投資金額、出讓股權比例等)、在有投資意向的機構里,幫你篩選和對比更適合你的投資機構、從估值及投後管理的增值服務上兩方面提供幫助。直到簽訂正式的投資協議,打款才完成了整個FA的流程。3、孵化器:有很多孵化器是由投資機構成立的,所以在孵化器也有很多機會找到投資人,有些孵化器也會組織項目路演,可以在路演上尋找投資人。
3、直接在投資機構的網站查找聯系方式
好多VC都會在網站裡面寫到公司地址、和郵箱。但是由於創業者對於投資機構的投資風格不了解。投資風格指投資的階段(種子、天使、preA輪、A輪、B輪、C輪、D輪、E輪及以後)投資具體的行業。有時候由於投資風格不合適,創業者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對接不對口的投資人上,所以這種方式不是很高效。
4、創業咖啡館
有一些創業咖啡館提供免費辦公和創業活動路演,提供資本對接服務和孵化器的功能類似。找到了足夠多的資方,一個一個發郵件,就推送給2000家公司了唄。不過真正的好項目,重點不是資方數量的多少,而是項目和資方匹配程度以及質量的考量,真正的好項目發5-8個資方就ok了。
Ⅳ 我有一個小型項目,怎麼才能尋找到投資人
寫好商業計劃書,然後去對接投資人,就這么簡單,推薦幾種股權融資專途徑:
1、到各大天使投資屬機構官網進行BP投遞。
2、多參加一些線下的沙龍活動,這也是投資人經常露出的一個渠道,經濟相關發達的城市都有。
3、通過三方融資平台,盡量不要選會員制的嘗試成本太高,選那種能自助申請一對一和投資人直接電話溝通的平台,要選和你項目行業階段相匹配的,電話溝通比較高效,而且能相對和投資人更詳細的闡述你的項目,聊完還能加投資人微信,這樣更有助於你的項目被投資人選中推薦雲對接。
Ⅳ 我有個好項目怎麼找人投資
尋找農村投資人的方法有很多。
一、熟人幫忙
您可以尋找熟人或者熟人介紹的人,看看專他們是否有屬資金和意向。
二、尋求政策支持
目前有很多地方都有支持農民在農村創業的政策,您可以咨詢當地相關部門。
三、尋找專業的投資人和投資公司
您可以通過媒體宣傳自己,或者在網路上尋找投資者的聯系方式。
四、通過專業的融資平台
尋找專業的投資人士進行融資,一般需要有商業計劃書,然後參加各種融資活動,和投資人面對面交流,了解項目的長處和不足,對其進行調整,使之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
總的來說,尋找農村投資人需要注意投資方是否真實可信,如果達成合作,需要簽訂合同,保障雙方權益,祝您融資成功。
Ⅵ 世界華人在中國投資的項目有哪些
海外華人有多少?這個數字,可能什麼人也說不清楚。過去,有人估計有2000餘萬人,現在的說法是3000餘萬人,由於各地沒有正式進行登記,也就沒有準確的數字,2000餘萬和3000餘萬只是一個約略估計的數字而已,不過,多數人是持3000萬這個數字的。
別說全球的華人有多少難說,菲律賓的華僑有多少,華人又有多少,誰也說不準,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什麼呢?同樣的原因,有關當局沒有進行正式的登記,哪裡有準確的數字。
過去,根據一般說法,每年向菲律賓移民局登記的華僑約有5萬人,與入籍的華人加在一起,全體華人大約有150萬至200萬人,占菲律賓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據慈僑基金會最近從移民局獲得的資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記的華僑有7萬餘人,如果連那些持旅遊證件而沒到移民局進行常年報到者算在內,菲律賓的華僑可能不止7萬這個數字。
最近20年來進入菲律賓的中國公民,大約有幾萬至幾十萬之多,雖然這些人有的已經改變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國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沒有進行常年報到,如果連這些人加在一起,以10萬人來算大概不為過吧?
由於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鑒於幾十年來各地對當地的華僑和華人沒有正式進行登記,要得到一個准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菲律賓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這樣,全球華人的數字,也只能約略來說,大概有3000萬餘人。
現在海外華人總資產有: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面做一介紹。
話題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中國人大規模遷移海外始自19世紀中葉。1999年的資料表明,海外華人至少有3455萬人。
中國人稱民國外的歷史雖然很長,但大規模遷移海外卻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以後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100年裡,中國人出國人數將近1000萬,足跡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際化的發展,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移民政策的調整,歡迎國外移民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移居發達國家;跟隨著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華裔人口,也向發達國家移動。世界各地的華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台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餘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佔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佔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佔80%,馬亞西亞約佔30%,泰國約佔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佔的比重很小。
近20的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迦納、坦尚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話題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於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於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中國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現在年紀較大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井,多隨海水漂流,到海外謀求生計,艱難營生。也有一些大陸商人過海經商。還有許多人是被殖民者掠賣的華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沿江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拼搏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始於小本經營,逐步資本積累,在世界各地發展華族農工商企業。
郭芳楓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縣連花鎮一個普通的庄戶人家。由於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隻身抱著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先在一位親戚開的五金店當學徒,白天勞作繁雜辛苦,晚上堅持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他被老闆晉升為五金店經理,小店日益紅火。當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後,請其三個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開辦了一家取名「豐隆」的小店,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與發展,終於成為當今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所在國民族政策的一時調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人口向鄰國或美、歐、澳地區遷移。
話題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徵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話題4:海外華人資產究竟有多少?
首先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它是各駐在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估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在2.5萬億美元左右。海外華人資本或資產究竟有多少?這是人們在研究和了解海外華人的經濟成就或經濟實力時難免感興趣的問題 。
海外華僑華人大量聚居在東南亞各國,海外華商的資本和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也比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海外華人經濟網路研究報告,稱逾七成的東南亞上市公司由海外華商的資本控制。略同時期,日本東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調查了亞洲5個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發現其資產額中的絕大部分為華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統計之外,分布在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濟細胞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它們為當地社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
近20年來海外華人資本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有相當的發展。來自東南亞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人資本,大規模地向澳大利亞輸入,對那裡的經濟增長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報道,涉及全球華人資本或資產的總量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和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問題中心等估計,當時中國境外海外華人的資產約在1.2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據2000年9月台灣的報紙報道,一項關於海外華人狀況的研究估計當時海外華人的一年總所得約有2.65萬億至3.09億美元,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
這些估計雖然只是一種推斷的結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海外華人資本具有相當可觀的經濟實力。
有的研究者認為,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將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計算。早在80年代,一些日本學者和媒體有意或無意地誇大海外華人擁有的資本或資產總額。他們提出這一觀點,是為了論證海外華人特別是在東南亞,華人正在同中國聯合「主宰」東亞經濟,這些華人資本就是所謂跨國家的「華人經濟圈」的基礎和根據。宣傳這種聳入聽聞的診斷,顯然不利於亞太地區的民族和諧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華人資本由兩大類組成。
第一類是華人在當地積累起來的資本。上文已經提到,早期移居各國的華人並沒有攜帶任何資本,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甚至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積累今日的資產。因此,他們的資本積累過程與所在國家民族資本的積累過程是一致的。特別是在50年代以後,東南亞各國原來的華僑已經陸續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他們的資本自然成為該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
第二類華人資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包括香港、澳門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開始有少量的投資。60年代以後,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中國企業家在海外的投資額大量增加。這些華人的投資是一種資本輸出。它們在投資接受國內,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國資本,而不是該國的民族資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資或獨資企業是在投資接受國注冊的,它們的生產總值同樣被計入投資接受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它們以各種形式與投資接受國內民族資本相結合。所以,這一部分華人資本也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單純博士認為,海外華人政治上效忠於當地社會,經濟上是當地主流經濟中的一個有民族特色的補充部分,並可利用民族紐帶進行全球經濟合作。我們可以通過華人資本屬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國的華裔公民在該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睦共處與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話題5;世界華裔網路有何特色?
由族群關系構成的華裔網路既可規避風險又便於搶占市場,它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
當代世界華商的經貿網路,主要是以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為基礎而發展、擴大起來的;而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的形成,更集中地體現華商網路的基本特點,它是依託於華族移民的族群關系,隨著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包容於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域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之中,而擴散到全球。
近代中國的海外移民,是屬於國弱外流以謀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間為目的,自發地依靠家族和鄉土關系的牽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漂洋過海,一人帶一人去一家帶一家去,父引子兄領弟,子代傳孫,形成一條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那裡方言眾多,移民們來到移居地後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群體,結成商幫,主要有廣東幫、潮洲幫、福建幫、客家幫和海南幫,還有晉幫、徽幫、寧波幫等。並在幫內建立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宗親會和同鄉會組織,以便於他們互相幫助,同舟共濟。各幫移民很會經商做生意,各幫的商業活動也側重於一些地方和某些物產。例如米業,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操縱和控制。華商間的業緣和物緣關系得到發展。
隨著各幫移民經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宗親與鄉親會館便成為華商集會的重要場所。中華商會逐步突破了親緣和地緣的限制,作為華商們業緣組織,便由此發展起來。由同姓宗親會到異姓同鄉會,由方言群的會館到中華商會和中華總會,一層層地擴大,不是由於政治統屬,而是由於族群關系的組合,構成了海外華人社會集合點和華商網路的一種形式。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華商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華商經貿網路的企業形態多種多樣。母公司之下設立分公司、轉投資企業等;在企業外部發展聯營,建立合資企業、聯營公司、聯系公司、聯號公司、控股公司、跨國公司等等。華商傳統的合夥制向股份制發展。特別是70年代以後,華人財團的崛起,在傳統夥伴制的基礎上互相摻股,組成具有實力的集團,進行多角跨國經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華人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過程,對華商來說,既能有效地避開一個時期中一國國內政策對它發展的限制,或地區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外部網路的辦法來分散風險;又能適時、有效地佔領世界市場。
世界性的華商網路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它能直接參與新型產業上游產品的銷售並很快引進技術,進行高效投資生產。
華人企業通過網路尋求的是市場優先效益,這就是為什麼華人企業在規模、資金、技術甚至服務都無法與美、日企業抗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企業高效運傳的原因。世界華商經貿網路在全世界的拓展,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華商經貿網路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展,主要不是通過某種制度結構來體現,而是以族群聯系和人際關系為基礎,進而通過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華商網路具有網狀開放性和共通性的特點。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把華商企業之間的關系比作當今電腦的互聯網網路。認為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特徵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聯網電腦網路中沒有統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網成員都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獨立和自由,網路的價值來自於信息市場的擴大;在華人圈,企業網路也可以無限擴大,沒有權力中心。他說:「那是很隱形的、復雜微妙的網路。華人家族企業其實就是宗族和同鄉之網,許許多多小網交織成一大面鋪蓋全球的網路」。作為華商網路形態之一的華商社團,日益呈現國際化、經濟化的發展趨勢。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報紙,歷來被稱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進入70年代以後,海外華人經濟活動迅速發展,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也迅速增加,目前總數已發展到1萬個左右,其中工商社團有1000多個。
這些遍布全球多資多彩的華人社團,為所在地的華僑華人服務,通過它們不斷擴大華人族群與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為世界華商經濟活動的發展作出積極度的貢獻。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海外華人分布范圍的擴大以及華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世界性的華人社團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社團目前已多達70多個,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後建立的。近10年來,各種國際性的宗親或同鄉懇親聯誼會紛紛召開。
潮汕人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創始於1980年,每兩年在世界各地召開。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岩市舉行,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個客族社團的代表參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這些華人族親國際性聯誼聚會,進一步加強了華商的凝聚力,更為他們加強相互聯系與交流,發展世界各地區商貿關系,特別是發展廣大海外華商與其祖籍國的經濟關系與文化交流,發揮重要的作用國際性的華商組織,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華商貿易會議。
由新加坡總商會,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泰國中華總商公共同發起的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次相繼在新加坡、香港、泰國的曼谷、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即將在中國南京召開。世界華商大會把世界華商的國際網路聯系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Ⅶ 怎麼找到那些正在尋找投資項目的老闆
我在找項目,不知道你什麼項目,有意可以聯系我。是風投還是債權?我只做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