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一)期貨交易的起源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索到中世紀。最初創建期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民和商人的需要。假定某年5月份一位農民的狀況,他預計在9月份收獲穀物的價格將會不確定。如果當時供小於求,穀物價格可能漲到很高--尤其是當農民不急於賣出穀物時,顯示易見,此時農民及其家人面臨著很大價格不確定的風險。
下面我們假定有一位商人對穀物有長期的需求,他也面臨著很大的價格風險。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價格對他會很有利。但是當供小於求時,價格都有可能漲得過高。這樣一來,對農民和商人來說,在9月份(或更早)時見面,根據雙方對9月份穀物的供求的預期而達成一個一致的價格,就很有意義。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協商制定某種類型的期貨合約,這個期貨合約可以消除雙方各自面臨的因未來價格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
期貨交易是從現貨交易中遠期市場發展而來的。
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在19世紀中期產生於美國中北部地區。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並採用遠期合約方式進行交易,到了1865年,又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向簽約雙方收取不超過合約價值10%的保證金作為履約保證。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期貨交易的誕生。而投機者很快對這種合約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交易活動中合約的交易比交易穀物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 期貨的發展
從早期的農產品期貨開始後的一百多年來,期貨交易的對象不斷擴大,種類日益繁多,花樣不斷翻新。有傳統的農產品的期貨,如穀物、棉花、小麥、油菜籽、燕麥、黃豆、玉米、糖、咖啡、可可、豬、豬肚、活牛、木材等等期貨;有金屬期貨,如黃金、白銀、鉑、銅、鋁等期貨,有方興未艾的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等。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迅速崛起的金融期貨;如:外匯、利率、股票指數等期貨。
金融期貨自從本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量呈"爆炸性"上升之勢。金融期貨主要包括利率期貨、外匯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目前主要的外匯期貨包括日元期貨、德國馬剋期貨、加元期貨、歐元期貨等。利率期貨包括美國政府長期、中期和短期國債期貨等。股票指數期貨有標准·普爾500股價指數(S&P500)期貨、道·瓊斯指數期貨、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期貨等。
近十年來期貨交易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幾近成為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中的標志性特徵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貨交易量的增長十分驚人。在當今全球期貨交易量中金融期貨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商品期貨的交易量,佔全部總成交量的80%以上。在歐洲,隨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深化,金融期貨交易量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期貨的交易量更是一度超過股票現貨的交易量。
2. 期貨交易起源於哪
歐洲
3. 期貨市場中的交割是什麼意思
你好,一來般來講,期自貨交割的方式有兩種:實物交割和現金交割。
實物交割,是指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於合約到期時,根據交易所制定的規則和程序,通過期貨合約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將到期未平倉合約進行了結的行為。商品期貨交易一般採用實物交割的方式。
現金交割,是指到期未平倉期貨合約進行交割時,用結算價格來計算未平倉合約的盈虧,以現金支付的方式最終了結期貨合約的交割方式。這種交割方式主要用於金融期貨等期貨標的物無法進行實物交割的期貨合約,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等。近年,國外一些交易所也探索將現金交割的方式用於商品期貨。我國商品期貨市場不允許進行現金交割。
4. 收集期貨信息方法有那些信息來源有那些影響期貨價格相關因素有那些
農產品期貨信息資料來源 對於農產品期貨來說,國際市場比較重要的信息資料有,美國農業部每月公布的世界農產品供需報告,美國農業部定期公布的作物生長報告以及每周公布的油料和穀物出口檢測、銷售報告,世界糧農組織、美國大豆協會、美國穀物協會、法國糧食出口協會等國際組織定期發布的全球市場檢測報告,德國《油世界》雜志定期發布全球油料作物市場評估報告。除了上述官方報告外,美國SPARK公司等私人預測機構也定期公布油料等作物的產量、庫存等預測數據。國內市場比較重要的信息資料有,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的主要農產品月、旬市場監測報告和市場快訊,海關總署每月發布的農產品進出口數據,國家農業部在相關媒體上發布的最新農業政策,國家統計局每年3月發布的國內農產品種植面積預測報告,國內相關媒體有關天氣災害、農業收成、糧食收儲以及糧食拍賣等方面的信息報道等,這些都是值得綜合研究的具有官方性質的信息資料。另外,國內一些大型糧油進出口集團(如中糧集團、中谷集團等)對國內農作物生產、進出口政策變化、油料進口到岸數量的追蹤報告,以及一些大型期貨公司或信息媒體組織的農作物生產狀況的調查報告,也都是重要的參考資料。國內與農產品期貨相關的現貨網站有: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業部信息中心主辦,以發布農業政策信息為主)、中國糧食信息網(國家糧食局糧油信息中心主辦,以發布市場信息為主)、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由農業部信息中心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主辦)、中華糧網(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主辦,以穀物信息為主)、邦成油脂油料網(以油料信息為主)、中國大豆網(以大豆為主)、問天網(中央氣象台主辦,氣象信息網站)等等。國外相關期貨網站有:美國農業部網站、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網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網站,futuresource網站等。(本文版權歸作者個人所有,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翻印傳播) 金屬期貨信息資料來源上海期銅、期鋁走勢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關,國際金屬市場的基本信息包括國際政治局勢、世界經濟形勢、世界金融貨幣政策變動等。因此,研究金屬期貨,最好能夠配備路透或橋訊等資訊系統。對於金屬市場來說,國際銅組織研究機構(ICSG)每月公布銅全球供求狀況、金屬主要消費國的經濟數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每周公布的COMEX持倉報告、以及各大交易所公布的金屬庫存數據等,都是研究金屬市場的基礎數據。國內與金屬期貨相關的現貨網站主要有:中國有色信息網(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政府網站)、中國金屬網、中國銅網、上海金屬網、國際銅業協會 中國 、華通有色金屬市場、上海金屬市場。國外相關網站有:倫敦金屬交易所網站、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網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網站等。 影響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八個上面:
1、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4、政治因素。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5、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6、季節性因素。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7、心理因素。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8、金融貨幣變動因素。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5. 股票市場和期貨分別最初起源於哪裡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
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原始積累階段,西歐就已有了證券的發行與交易。
6. 期貨交易所庫存來源是什麼
期貨因為到交割月的時候需要未平倉頭寸進行交割,所以交易所都版有交割庫。庫權存指的就是交割庫的庫存。具體與商品價格的關系,不能單純以他為判斷了,簡單來說,一般庫存低對價格上漲有利,高庫存說明現貨壓力比較大。不過判斷商品價格是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單以此做為判斷。
7. 期貨市場的存在的主要風險來源有哪些
操作風險是指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客戶等市場參與者由於缺乏內部控制內、程序不健全或者執行過程容中違規操作,對價格變動反應不及時或錯誤預測行情,操作系統發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越權交易、隱瞞頭寸、隱瞞虧損、超限持倉、過度投機、誤導客戶、挪用保證金等等。 2、市場風險(MarketRisk) 包括價格的波動、市場的不確定性、期貨交易「以小博大」的特點等都會使投機者面臨更大的風險區間。 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 流動性風險是指交易者難以及時成交的風險。 4、信用風險(CreditRisk) 信用風險是指期貨市場中買方或賣方不履行合約而帶來的風險。
8. 期貨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的來源
期貨交易,有的盈利必然來源於另一方的虧損。但盈虧結算並不直接在交易雙方問進行,而是由交易所通過在雙方保證金賬戶劃轉盈虧來實現。當虧損方在交易所保證金賬戶中的資金不能承擔其虧損(在扣除虧損後保證金余額出現負數)時,交易所作為成交合約的擔保者,必須代為承擔這部分虧損,以保證盈利者能及時地得到全部盈利。這樣,虧損方便向交易所拖欠了債務。為防止這種負債現象的發生,逐日盯市、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簡稱逐日盯市制度)便應運而生了。

9. 臨近,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關系是
期貨的含義
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是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這種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
指數。廣義的期貨概念包括了交易所交易的期權合約。大多數期貨交易所同時上市期貨與期權品種。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現貨的含義
現貨是指可供出貨、儲存和製造業使用的實物商品,亦稱實物。現貨是交易成交後賣方立即付貨收款,或先付貨,買方在極短的期限內付款的商品總稱。現貨是期貨的對稱,現貨交易中通行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或者採取以貨易貨的交易方式。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區別
現在國外有很多直接便是以期貨價格的升貼水之後進行定價現貨的,國內的現貨由於期貨的發展程度還不夠,尚且沒有全部都達到這種狀態,但是現貨因為期貨價格的提高而相對有所提高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但是提升的程度和頻率要比期貨的小一些。期貨套利的存在也使得期貨現貨在長期之內的走勢保持一致。
期貨的價格和現貨的價格之間關系之一,期貨的由來是因為現貨的投資需求而來的,以前,因為交易活動的封閉性,現貨價格實際上對期貨價格起著決定性作用。
由於期貨交易的不斷發展,其交易的區間已經擴展到整個世界當中去,而且由於期貨交易採用的是電子競價系統進行的,再加上有世界各方投資者的加入,其價格已經是全方位的表現,因此現在的現貨價格定位都是以期貨價格乘以百分比之後得出來的。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關系之二,期貨本身的作用便是套期保值,那麼既然期貨的價格屬於全方位的,也就是說反映了市場上供應的變化情況,期貨價格高也就預示著遠期市場的供不應求,這樣一來就一定會造成現貨價格隨之一起上升。這是投資者在學習期貨知識的時候需要了解的首要內容。
但是期貨的價格和現貨價格是相互的,在交易過程中通常都會發生價格的偏差現象,但是隨著期貨交易的臨近,其價格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10. 證券交易的由來
13世紀初,義大利數學家費波納奇提出神奇數列。14世紀,倫巴第商人對貨幣的兌換,標志著倫敦外匯市場產生。16世紀,日本出現最早的期貨市場雛形。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其於1606年印製的股票是目前發現的最早。1611年,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第一座證券交易所。17世紀下半葉,日本的大米市場發展起來。1710年,日本大坂堂島大米會所開始交易大米的倉庫收據(即大米倉單)。日本這一時期的遠期稻米市場上誕生了蠟燭圖的價格記錄和分析方法。1790年,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成立。1792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紐約的證券交易進入了集中交易的時代。19世紀30年代,電報發明,幫助開創了現代股票市場,促進金融市場和企業全球化。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期貨交易邁入有組織的時代。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同時,還規定了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19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有記載的傳統技術分析方法,但使用並不普遍。1882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促進了投資者的加入,增加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成立結算所,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產生,期貨市場完整地建立了起來。1896年,查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