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投放7萬億是否可信
這個應該是假的。
Ⅱ 央行釋放7萬億,對老百姓是利還是弊
我覺得,凡事政府做事,吃虧的總是老百姓。
央行釋放7萬億消息在各個圈子裡流傳。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網掛出一則300餘字的消息,卻引發了軒然大波。甚至有媒體大呼,央行釋放7萬億,「中國版」QE到來。央行釋放7萬億消息一出,對於購房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2016年房價走勢了。有人說「『央行釋放7萬億 買房不看2016房價走勢虧死你』」!
央行釋放7萬億人民幣貶值2% !
Ⅲ 政府今年投資了好幾萬億,這對老百姓來說有什麼影響,對國家長遠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這個很難說的,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吧,短時間內,國家靠投資拉動經濟,這樣的大規模投資年年有,這樣保證了國家經濟增長,保證了就業,保證了社會穩定,但長遠看,目前國家是靠印鈔投資的(這個規模,每年有,國家也缺錢呀),助推了中國高通脹,2014年開始,中國減少印鈔,M2增長放緩,這又增大了項目投資資金的壓力,申請項目的主體方的壓力更大,特別是地方政府,國家放水放緩,銀行拿錢就變困難,地產行業增速放緩,各方面考驗地方政府能力,這可能造成部份政府信用違約,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增加地方能收入的稅收迫在眉睫,主要是房產稅,地稅(這個是主要的,其他的大部分稅收要交國庫),後面大家都懂得~~~
Ⅳ 今天 央行釋放7萬億 跟老百姓什麼關系
人民幣貶值了2% 你存銀行的錢 100塊 就等與少了2塊錢了。所以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做理財產品,盡量不把錢放銀行。避免這樣不必要的損失
Ⅳ 央行7萬億救市是否意味著人民幣有要貶值
此次或將釋放多達7萬億的流動性,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通貨膨脹,人民幣一夜之間貶值近2%。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有1000萬,那麼一夜之間就損失了一輛寶馬1系,而如果手裡僅有100元,那麼可能一頓早餐就沒有了。
對老百姓理財將造成什麼影響?
除了影響股市外,流動性資金大規模增加,用錢成本下降,理財收益也將不斷減少。反觀不斷下調收益的銀行理財、互聯網「寶寶」、基金、保險等,都是流動性供過於求的表現。此時,大量投資者將眼光投向了P2P理財。
此次大規模資金被釋放,傳統理財利息將會不斷減少,上述分析人士建議理財者應盡量將資金用於投資理財,最大程度的保證資金保值甚至達到增值的目的,用有限的資源帶來盡可能高的回報。
Ⅵ 央行投放7萬億是真的嗎
百分之百是地產商的假消息 地產商時不時就會有這種假消息出來 為的就是忽悠人買房 我平時也投資些股票 可以肯定的說不知道這事 今天微信里看見個賣房的朋友發了這條消息 我到家特意網上看了下 這不純屬胡說八道么 哎 賣房人說的話真J8不能信 在他們眼裡樓市永遠都有利好 沒利好也要編出利好來
Ⅶ 央行釋放7萬億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央行釋放7萬億 對我們投資理財有什麼影響
一、內利好股市、利好樓市
邏輯跟降息降准容一樣,市場上水多了,就愛往股市、樓市裡流。
至於說對銀行股有多大利好, 則有三點:1、是個利好。2、利好有多大,全看央行如何拿捏,就是說,還要看。3、但至少,它讓那些擔心銀行壞賬的人變得挺可笑:呵呵,你以為國之大行是你們幾個合夥湊錢弄出來的放貸公司呢,沒看見央行正在那裡晃鈔票嗎?
二、P2P、銀行理財產品等等的收益率還得降
當市場上錢少時,用錢的成本上升,你買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會上升。那反過來,央行放水,市場上的錢多了,理財產品的收益就會下降。
看看P2P、銀行理財、還有其他像貨基、保險啥的,收益都在逐步的下降。所以,想買理財產品的話,優先選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長期產品比較好,盡量不買期限短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三、生活消費將更加活躍,多跟銀行借錢。
放水,意味著利息在不斷減少,聰明人應該把存在銀行的錢更多的拿去投資、拿去消費,盡全力的跟銀行借錢,用有限的資源調動盡可能多的現金。
Ⅷ 政府七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何時決定
1、首先非常重要的現狀:中國經濟規模,經濟總量非常龐大,但是中國國內可流通的現貨貨幣並不多,中國的貨幣主要體現在實物貨幣上,比如房地產,房地產一直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一個房子會引發市政、建材、家電、汽車、裝修。。。。蝴蝶效應。中國近10年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房地產即代表了投資,也代表了內需。房地產一上,就會牽動銀行,地產商把土地質押給銀行,銀行把錢借貸給房地產商,地價與房價越高,貸款的資金也就越多舉個例子,你的房子100平價值300萬,質押給銀行起碼可以貸出120萬一上吧,如果只有100萬的市值,也不過貸出30、40萬,銀行的錢都在房地產上或房地產所引發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或者伴生品的業務上,加上因為對房價進行了宏觀調控,原本寬松的貨幣政策突然收緊,比如說存款准備金率,央行收緊貨幣,銀行就要收緊貸款,原本正常的信貸或者企業的循環信貸也有很多違規信貸,突然銀行不給了,很多企業尤其是地產以及中小民意企業就傻眼了,破產、轉型、跑路還有跳樓的就多了。每到年底,最奇特的現象就是銀行資本回籠,為了達到回籠的目的,各個銀行就被迫的瞎搞,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高企,前兩年淘寶的於額寶就在這中間賺了不少銀行間的不義之財。說到底,銀行確實沒錢。央行收緊也是被迫的,一方面要給過熱的經濟尤其是房地產經濟降降溫,另一方面海外資本釜底抽薪,李嘉誠等倉惶出逃,人家帶走的是美元,對應的資本走了,人民幣也應該相應的減少,撤走一萬億美元外資,你就得減少6萬億多的人民幣,原本這不算太大問題,問題是中國錢都在樓市當中,那麼中國究竟在樓市有多少資本那,前一陣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各地新區(大概是開發區一類的)即可容納27億中國人,這基本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可以擁有兩套住房,如果中國均價按5000元一方算,我不清楚能不能算清楚。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房地產非但沒有死,貌似中國的製造業,還有實體經濟差不多要撐不住了,經濟一片蕭條,相當的企業離開大陸市場遠奔海外或者被迫轉型,銀行的呆壞賬增加很快,因為缺錢,經濟不能正常運作,就會陷入到惡性循環中。
所以,所謂7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是有現實依據的,就是給銀行充血,充足的流動性和資本的保障性,讓死水一潭的經濟活起來。但是願望是好的,現實是冷酷和殘忍的,銀行不喜歡民營企業、更不要說中小企業,還有現在的無數的創業的小微,小店鋪,換言之,就算喜歡你,這樣一個大資本吞噬小蝦米,大鯨魚鯨吞小魚群的現狀,破產了,生意不好了,銀行的錢你拿什麼來還?
題外話:如果政府真的支持民眾創業,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應該學西方整一部個人破產法出來,撐不住就讓人家破產好了,而不是跳樓或跑路。
2、第二個因素幾乎與房地產也有密切的關聯度,這就是中國32萬億的地方債的問題,這10年的房地產開發熱如雨後春筍,各地政府爭先恐後,把開發房地產作為政績來搞,要麼就是高污染,高危,高能耗的企業上馬,而不是民眾的福祉與經濟的科學持續的發展,這樣一搞,地方就欠了無數的債,透支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債,如果地方政府倒閉了,那就鬧出了笑話,所以一定量的資本支持地方,也有助於地方政府職能的履行,機構的正常,人員的穩定,公務員隊伍的穩定社會才可以穩定,目前中國社會地方與群眾發生嚴重的對立,很大因素在於地方債搞得地方當局著急了,著急就不得不不擇手段,這樣就會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權益,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