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采礦業投資價值

采礦業投資價值

發布時間:2021-05-03 23:22:15

⑴ 采礦業屬於第幾產業

采礦業歸於採掘工業,屬於典型的第二產業。

世界各國把各種產業劃分為三大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是指提供生產資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對象的生產部門。

第二產業是指加工產業,利用基本的生產資料進行加工並出售。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行業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業、商業、餐飲業、金融保險業、行政、家庭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1)采礦業投資價值擴展閱讀: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

其變化趨勢是: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⑵ GXC的投資價值大嗎

誠信幣(CXC)是建立在以太坊基礎之上,基於天下無賴「信用經濟」基礎和雲計算、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智能合約、高安全性的特點,根據嚴密的區塊鏈技術演算法而確立的,並且依託天下無賴交易生態環境來獲得的用戶「挖礦」獎勵型數字貨幣資產。有效保障用戶自身信用的建立、培養、付出和信用收益對等,不可抵賴;通過去中心化的賬本記錄,保證所有交易真實透明;通過區塊鏈登記用戶信用屬性和修改記錄,保障用戶的各項信用權益免受侵害。

2、詳細參數

中文名:誠信幣

英文名:Credit-X Coin

英文簡稱:CXC

共識證明:POS

發布日期:2018/01/08

貨幣總量:2億枚

創始團隊預留:4000萬枚

每日發行量:20萬枚

遞減周期:每365天產量減少一半

主要特色:依託區塊鏈技術建立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約、高安全性的個人徵信信息管理體系,以天下無賴信用交易生態環境為基礎的獎勵型數字貨幣資產。

3、如何獲得誠信幣

「礦工」可以通過在天下無賴APP平台上進行綜合的信用交易行為「挖礦」獲得誠信幣(CXC)。 「礦工」每日在平台的還款本金、投資本金、邀請人數量、保證金、粉絲數、高級認證等維度決定挖礦的分數,按照分數佔全網總分的權重向全網「礦工」分配當日產生的誠信幣。

⑶ 我國礦業投資與礦業股市情況

隨著礦業領域的對外開放,社會各方面的資金逐步進入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與此相應的礦業資本市場開始出現,並呈現多元化的格局。根據我們的監測,2009年我國礦業領域投資表現出三大特點。

一、礦業投資繼續增長,但是有退溫跡象

受國家擴內需、保增長及寬松的貨幣政策等利好因素影響,2009年我國礦業領域投資為24360億元,佔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12.5%,同比增長20.1%。根據監測計算分析,2009年,除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外,煤炭、黑色金屬等五大行業的投資彈性系數仍大於1,說明這些行業投資增速大於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投資偏熱現象仍比較明顯。但是,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投資過熱行業的投資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變化最大的是其他采礦業,其投資彈性系數從一季度的32.68下降到四季度的5.69;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及非金屬領域的投資彈性系數也不同程度地有所回落。投資彈性系數的回落,表明礦業領域投資有退溫的跡象。需要關注的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彈性系數仍小於1,投資萎縮的現象應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圖18)。

行業收益情況與采礦業投資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除石油板塊外,2009年礦業板塊行情收益率比較理想,使得全年采礦業投資額增至8093億元,較上年增長33.2%。石油板塊行情收益率欠佳,2009年油氣開采投資額為2793億元,同比增長4.4%,遠低於采礦業投資增長33.2%的平均水平。

⑷ 采礦業的價值鏈核心是哪個環節

就是在價值鏈中處在最頂端的企業。
核心企業通過自身的絕對支配力對產品價值鏈所有環節的企業擁有產權。
另外,也可以從價值鏈的定義中來理解核心企業:
以某一核心企業為主體的外部價值鏈或被稱為橫向價值鏈;其二是:以多個核心企業為主體的有限閉環價值鏈或被稱為社會價值鏈。

⑸ 投資與產值

2011 年中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 1.18 萬億元,同比增長 21.4% 。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4897 億元,增長 25.9% ;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 3057 億元,增長 12.5%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251 億元,增長 18.4%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1275 億元,增長 24.2% ;非金屬礦采選業 1284 億元,增長 28.7%(圖 2-1)。

圖2-1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變化

2011 年底,采礦業從業人員 611.6 萬人,同比增長 8.8%,比 2003 年最低點的488.3 萬人增長 25.3%(圖 2-2 )。

圖2-2 采礦業從業人員

2011 年,全國規模以上礦業企業 1.68 萬個,礦業產值 5.86 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 6.94%。在各類礦業產值中,煤炭采選業 2.89 萬億元,占 49.3% ;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業 1.29 萬億元,占 22.0%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7904 億元,占 13.5%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5035 億元,占 8.6% ;非金屬礦采選業 3848 億元,占 6.6% ;其他采選業 17 億元,占 0.03%(圖 2-3)。

圖2-3 礦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地位及其構成(2011年)

采礦業及相關能源原材料加工業產值 31.29 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 37.06%。

⑹ 我國礦業投資形勢

2012年,礦業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主要礦產品價格回落,能源、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等行業需求增速放緩、部分行業或產業鏈部分環節甚至出現較大面積的虧損,企業資金周轉和投資融資出現一定的困難,導致對礦業的投資更趨於謹慎。雖然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達36.5萬億元,同比增長20.6%,但是,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只有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低於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

一、采礦業

采礦業投資總規模持續擴張。2008—2012年,采礦業投資從6913億元增長至13129億元。但是,2012年采礦業投資增速出現大幅下滑,創近十年來的新低(圖4-1)。

圖4-1 2008—2012年全國采礦業投資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快報

其中,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增速大幅放緩。2012年,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5286億元,同比增長7.9%,增幅較2011年減少22個百分點(圖4-2)。

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增速雖然也有回落,且低於全國采礦業投資增速平均水平,但是回落的幅度較小。2012年,全國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2854億元,同比增長6.1%,仍較前兩年有所回升(圖4-3)。

圖4-10 2008—2012年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統計快報

(執筆:陳甲斌 胡德文 王世虎)

⑺ 采礦專業前景怎麼樣

由於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選擇權,因此畢業生對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滿意程度較高。在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中,有79.5%的畢業生對找到的工作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19.0%的畢業生感到一般;1.2%的畢業生感到不太滿意;只有0.3%的畢業生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

按行業來看,19個行業中,采礦業成為2015年畢業生最滿意的行業。

二、采礦業為何成為最受歡迎職業

采礦業成為2015年畢業生最滿意的行業有其道理:

第一,采礦業雖然排第一,但行業之間滿意度的差異並不大。

第二,采礦業中一些重要的企業如中石油、神華集團、五礦集團等對於畢業生的就業吸引力很大。

第三,采礦業的收入較高。調查中,畢業生在采礦業就業的平均月起薪在19個行業中排在第七位。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采礦業是收入最高的行業;在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份,采礦業的收入均排在第三位。

三、采礦業真的那麼讓人滿意嗎

目前,全球采礦業陷入低迷,主要礦產品產量降低,固定資產投資減少,采礦業真的那麼讓人滿意嗎?事實上,采礦人並不好過。

國家統計局5月13日公布2015年平均工資數據,被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15元,同比增長7.3%;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62029元,同比名義增長10.1%;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39589元,同比名義增長10.1%;其中,金融業平均工資最高,高達114777元,居各行業首位。值得注意的是,采礦業平均工資為59394元,同比下降3.7%,為多年來首次出現工資負增長的行業門類。

3、失業和辭職潮

2015年以來,裁員、減薪、確保「活下去」成為礦業新常態。

國內部分礦企裁員、減薪舉措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裁員、降薪的步伐還在繼續,化解過剩產能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礦業行業的低迷也催生了辭職潮,受礦業形勢影響,采礦業的大學畢業生辭職率逐年提高,降薪、停產、行業低迷更是讓人怨聲載道,相關帖子隨處可見。
五、總結及建議

采礦業成為2015年畢業生最滿意的行業有其道理,但縱觀最近幾年,采礦業並不好過,行業的低迷,企業降薪、裁員。而大學生群體是國家寶貴財富,礦業專業學生肩負著工業技術創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但目前眾多行業內大學生紛紛逃離采礦業,應屆畢業生也選擇升學、轉行等方式避開采礦業,5-10年,礦業人才斷層和流失將會成為礦業的心頭傷。

同時,礦業類專業就業面窄、知識結構單一,礦業類大學生辭職或轉行進入其他領域也面臨諸多問題,目前,礦業類大學生明顯供大於求。

在目前形勢下,學校、企業還是個人,都成為了利益的受損者。如何扭轉目前局面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努力。

學校:礦業專業受宏觀經濟影響大,目前面臨著招生就業形勢不樂觀、培養水平相對滯後的問題,學校亟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礦業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是以就業和能力導向為培養目標,完善模塊式人才培養方案;以互融互通為培養方式,建立互補式理論實踐教學體系;以共建共享為培養舉措,建立協同式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⑻ 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2008-05-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38號院3樓2006室。

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675050962K,企業法人楊忠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投資及投資管理;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銷售礦產品。(「1、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以公開方式募集資金;2、不得公開開展證券類產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3、不得發放貸款;4、不得對所投資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提供擔保;5、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6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采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⑼ 金融VS采礦業那個最賺錢

短期采礦,長期還是金融。穩當還是采礦,想闖闖還是金融(看你命)。

⑽ 採掘業的全球採掘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趨勢及啟示

(一)投資規模:發展迅速且前景廣闊
據UNCTAD統計,1990年全球採掘業的FDI(FDI 意為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為1582億美元,至2005年已達6101億美元。其中,2003-2005年間,採掘業年均FDI流量達到448.9億美元,較1989—1991年間的年均94.8億美元增長了近5倍。2003-2005年間採掘業佔全球FDI流入額的比重已經達到12%。盡管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相比,這一比重仍然較低,但是考慮到礦產資源價格持續走高,採掘業利潤較為可觀,因此全球採掘業FDI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從全球採掘業FDI的參與主體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愈發重視這一領域。其中,發展中國家投資採掘業的步伐尤為迅速,從1989—1991年間的年均2.45億美元迅速增至2003—2005年間的年均37.23億美元,增長了15倍;同期,發達國家的採掘業投資也從年均92.35億美元增至年均416.34億美元。以荷蘭為例,2000年荷蘭採掘業FDI存量為510.45億美元,2005年已達到了1621.25億美元,短短5年間增長了3倍之多;1998-2000年間荷蘭採掘業FDI的年均流量僅21.27億美元,2003—2005年間已達393.05億美元,足見其採掘業FDI發展之迅速。 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跨國公司日益活躍
一直以來,發達國家在採掘業FDI中始終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以金屬采礦業為例,2005年按世界總產值份額排名的前25家金屬采礦企業中,有15家來自發達國家,其中荷蘭、英國和美國是採掘業FDI的三大來源國。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發達國家在全球採掘業FDI中所佔的份額有所下降,從2000年的99%下降到2005年的9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採掘業FDI領域中的日益活躍。據UNCTAD統計,1990-2005年,發展中國家採掘業FDI存量在全球所佔份額已經從1.2%增至5.5%。
這一趨勢主要由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以及經濟轉型國家的跨國公司所驅動,且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尤為顯著。在拉丁美洲,採掘業已成為其近年來FDI的主要目標。2006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以170億美元收購世界第一大鎳商加拿大英可公司,是發展中國家公司進行的最大收購案例。此外,委內瑞拉、智利和阿根廷也是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在亞洲,中國和印度等國的採掘業海外投資也不斷增長。2005-2006年間,印度ONGC Videsh公司向海外(古巴、埃及等)進行了九次採掘業收購,截至2006年3月,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佔印度海外收購總價值額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9%。在東南歐,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進行下游垂直一體化經營,同時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上游勘探和開采活動。在這一系列活動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通過FDI逐步實現採掘業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程度不斷提高,並逐漸發展成為全球性公司。
此外,盡管在不同類型的採掘業,投資主體的所有權性質相差迥異,但是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表現出了良好的勢頭。在金屬采礦業,私人企業獨占鰲頭,主導著全球金屬礦產的生產;但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情況則截然相反。由於OPEC及發展中國家石油國有化浪潮的出現,國有石油企業逐漸取代了私人跨國公司的主導地位,且這一趨勢不斷彰顯。2005年,世界前十大石油儲藏量企業均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國有企業,其佔全球石油總儲量的77%,而來自發達國家的私人跨國公司僅佔10%。
(三)投資區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全球採掘業FDI的地理分布,也存在相似的發展趨勢,即盡管發達國家依然吸引了全球採掘業FDI的絕大部分,但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作為採掘業投資目標國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據統計,發達國家吸引的採掘業外資流人量所佔比重從1990年的86%下降到2005年71%,而發展中國家所吸引的採掘業外資存量不僅在1990-2000年間增長了近9倍,而且2000-2005年間繼續增長了50%。
如果進行區域的細分,可以發現近年來採掘業FDI流人量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增長尤為迅速。2004年,埃及、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外資流人量超過總外資的60%;2005年,委內瑞拉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外資流人也高達10億美元。此外,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國家也開始成為重要的投資目標地。截止到2005年,這些國家所吸引的採掘業外資存量已達360億美元,並超過了傳統的采礦國,如南非(270億美元)等。
如果進行行業的細分,那麼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UNCTAD對27個石油天然氣跨國公司研究發現,其發展中東道國主要有印度尼西亞、哈薩克、委內瑞拉及俄羅斯聯邦等;在金屬采礦業,2006年在金屬礦產的勘探階段,接受項目最多的發展中東道國是秘魯(12個),隨後是智利(6個)、印尼(4個);在采礦生產階段,秘魯(8個)和智利(7個)是前25名采礦公司投資最多的東道國;在精煉階段,智利同樣擁有數量最多的項目(7個),其後是南非(4個)和秘魯(3個)。
(四)投資方式:採掘業跨國並購與聯盟浪潮再起
與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情形類似,跨國並購浪潮極大地推動了全球FDI的發展。但是與之不同的是,上次跨國並購浪潮主要發生在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而此次跨國並購浪潮卻集中在採掘業領域,其驅動因素主要是全球採掘業公司利潤的不斷增長導致股票價格上揚。從未來看,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據UNCTAD統計,2004年全球採掘業的跨國收購額只有168億美元,2005年激增至1053億美元,其中,約3/4的跨國並購案例分布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相比之下,采礦與採石工程中的跨國並購活動相對較少。但是近兩三年,隨著礦產品價格的高漲,全球礦業也成為並購的焦點。自2005年底以來,僅並購額超過100億美元的案例就達到了5起。2006年,采礦與採石行業的跨國並購額創下了55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其中,2005—2006年發達國家采礦業部門的跨國並購額增長近5倍(110.35億美元-504.92億美元),收購額增長近7倍(48.58億美元-369.03億美元)。同樣,發展中國家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印度塔塔鋼鐵公司收購了歐洲第二大鋼鐵企業英荷科魯斯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競爭的加劇,跨國公司之間逐漸傾向於通過強強聯合,進一步增強它們的整體規模、市場份額、技術控制等實力。例如,世界第三大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公司就是強強聯合的產物;2007年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也啟動了對第三大礦業公司力拓(Rio Tinto)的收購,等等。伴隨企業跨國並購重組活動的日益頻繁,全球採掘業的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在金屬礦產領域,2006年十大企業控制了全球所有非能源礦產總價值的33%,而1995年這一比例僅為26%;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1995-2005年間前25家企業的行業集中度也由59%上升到63%。
二、國內企業參與採掘業對外投資的可行性分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當前全球採掘業FDI的盛行是在當今世界能源緊張條件下的必然結果,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對中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在此次採掘業FDI浪潮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日漸活躍,相比之下,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採掘業FDI的規模仍然偏小。2005年中國採掘業FDl分別相當於全球採掘業FDI流量和存量的1.4%和3.6%,遠低於發展中國家所佔份額(分別為8.3%和5.5%)。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能源需求缺口將日益擴大。由於國內能源開采有限,礦產資源進口則會進一步加大我國對外資源的依存度。因此,為了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我國企業有必要在全球新形勢下積極開展和推動採掘業FDI。鄧寧的OLI範式分析也表明,我國企業不僅有必要積極投身其中,而且也基本具備了進軍海外採掘業的條件。
(一)所有權優勢(Ownership Advantage)
在資金方面,我國資源型企業尤其是石油企業,均為資本實力雄厚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在國內,三大石油巨頭(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不僅擁有廣泛的融資渠道、可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貸款,而且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融資補貼和投資保險等,從而可以憑借雄厚的實力進行海外採掘業投資。在國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鋁業等企業已成功在海外上市,可以憑借良好的信譽和管理能力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措資金。
在技術方面,專利技術也是資源型企業國際化的所有權優勢來源之一,特別是對於一些技術先進的項目,如深海油氣鑽采和液體天然氣的生產等。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目前分別在上游勘探開發和下遊冶煉等領域佔有技術優勢,特別是中海油,在高難度的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一流的技術和大批世界一流的技術人員。
在規模經濟方面,經過幾十年的資本積累,國內石油企業、采礦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具有了規模經濟的優勢。例如,中石油在世界50大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中位居第八,且已在23個國家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產,而中石化與中海油同樣榜上有名。
(二)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內部化優勢是指企業為了避免由於外部市場缺陷而引起的交易費用增加,從而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進行產品和技術的內部轉移。首先,當前國際礦產資源價格暴漲,給我國經濟建設帶來的不穩定性愈來愈顯著;其次,部分石油豐富的東道國考慮到能源資源的戰略重要性以及較高的資源租(Resource Rent),越來越多地對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加以控制。最後,作為我國進口石油主要來源地的中東和非洲地區大多局勢動盪,而歐美國家往往實行抑制我國獲得海外能源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獲取能源的交易成本較高,且國家經濟也面臨著重大的戰略性安全問題。國內企業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採用垂直一體化經營等內部化戰略,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公司原材料的供應與貿易,使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資源配置趨於穩定,而且可以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三)區位優勢(Location Advantage)
區位優勢,主要是東道國在投資環境方面具有的對企業生產經營有利的優勢條件,如當地的外資政策、基礎設施、資源稟賦等。一方面,考慮採掘業的特點,東道國資源稟賦是最重要的區位因素。據現有統計,全球有待發現的經濟可採石油資源主要分布於中東地區,所佔比例約為30.5%;其次分布在前蘇聯、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區,均在10%以上;而亞太和歐洲地區分別佔5.5%和3.9%。這些石油豐富的國家,多數缺乏自我充分開發能力,這就為我國企業進軍這些國家提供了充分條件。另一方面,在採掘業活動的各階段,東道國政府政策和制度也至關重要,如外資政策、采礦政策等。2006年UNCTAD的調查顯示,各國184項政策變化中,80%是有利於東道國吸引外資的,如埃及將企業稅從40%降低到20%,海灣產油國也制定了吸引國際石油資本的優惠政策。因此我國企業可以有效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開展採掘業FDI,不僅可以保障國內資源的長期穩定供給,而且對投資企業自身來說也是很好的盈利機會。 對於對外直接投資剛剛起步的我國來說,盡管國內採掘業企業已經初步具備了上述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但在推動採掘業FDI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應採取如下相關政策措施。
首先,在政府的角色定位方面,世界經驗表明,企業在海外投資初期往往是依靠政府的強有力支持而獲得成功的,採掘業領域的FDI尤其如此。因此,我國政府應逐步完善FDI的促進政策和支持體系,特別是加強有關對外投資立法,鼓勵和保護我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動力與利益。與此同時,和其他行業的FDI相比,進軍採掘業需要更為雄厚的財力和資金保障,可以通過融資補貼提供財政支持,或者採取出口信貸、貸款補貼與投資擔保等措施直接參與項目融資,使我國企業投資海外時有能力承擔更大的風險,從而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能源。
第二,在投資區域的選擇方面,一方面,我國企業應積極推進對發達國家採掘業的投資,以獲取知識和技術等戰略資產,進一步提升企業現有的所有權優勢,應將北美及歐洲國家(如荷蘭、德國和英國)作為能源部門並購和股權收購的重點區域。另一方面,未來20年世界石油資源增長主要來自中東、俄羅斯—中亞、南美、北非等地區,因此這些地區應該成為我國開發利用世界石油資源的戰略區域;而在鐵鋁銅等金屬礦產部門,應將南美、亞太地區、東歐—俄羅斯、非洲及北美地區作為重點區域。
第三,在投資方式的選取方面,加快國外、國內范圍內的並購活動是目前採掘業FDI的首選方式。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充分了解東道國的企業情況、經濟管理體系和制度法律體系,積極並購在市場、資源、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互補性的企業,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提高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還可以通過與國內大型企業進行強強聯合,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加強對海外投資市場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第四,在投資風險的防範方面,海外經營企業應該極力規避因採掘業投資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政治風險、社會與環境風險等一系列風險。其一,國內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創造在國際市場應對競爭的壟斷優勢,因為先進的技術在尋找礦產及油氣資源、降低投資風險和控制產品成本等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二,企業應加強培訓,加快培養精通法律、經濟、管理的復合型跨國經營人才;其三,企業在投資前應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對東道國礦產數量和質量的評估、對投資盈利能力和預期風險收益率的評估等。

閱讀全文

與采礦業投資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