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2014中國投資年會主要關注在哪一塊

2014中國投資年會主要關注在哪一塊

發布時間:2021-05-05 08:21:23

『壹』 我國國民收入的分配現狀

我國居民收入現狀分析及改善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明顯感覺到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國家綜合國力顯著上升。與此同時,我國收入分配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居民收入差距明顯擴大,收入不平等迅速上升。收入分配不平等過大不僅有悖於我國 「共同富裕」的改革目標,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和諧。一提到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估計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收入差距拉大,貧富差距愈加明顯。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當前我國的居民收入現狀。 相關數據顯示,從1978到2006年,我國居民收入年均增長6.7%,這跟中國高達兩位數的經濟增速形成鮮明對比。而且,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也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這種現狀還仍有擴大的趨勢。另外,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中國目前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突出表現在收入份額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等方面。當然,提到居民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愈加明顯,不能不提到「基尼系數」。根據我們在微觀經濟學里學到的我們知道,基尼系數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標,這個指數在0和1之間,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那麼我國的基尼系數是多少呢,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1960年,我國基尼系數大約為0.17~0.18,1980年為0.21~0.27,從2000年開始,我國基尼系數已越過0.4的警戒線,並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達到0.48。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0.49。由此可見,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另外,世界銀行報告同時顯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這兩個數字的比在中國是10.7倍,而美國是8.4倍,俄羅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這也就意味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國家之一,變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國家之一,城鄉、區域、行業、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另外,有數據表明,我們的城鄉差距系數是3.3:1,遠超世界平均水平(2:1左右);中國收入最高與最低的行業差比是15倍,特別是國企高管的平均收入和社會平均收入的差距更為懸殊,竟是相差128倍。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到,我國收入差距的擴大表現為經濟生活各方面的全面擴大,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地區居民收入差距、城鄉內部之間居民的差距、高低收入群體的差距等方面。就我國收入分配目前的格局來說,首先,我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總體來說一直擴大,基尼系數現在已經突破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0.45,已經處於收入分配差距懸殊(基尼系數達到0.5)的國家之列。因此,改善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目前已經非常重要和迫切。其次,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表現在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改革以來我國收入差距是全面持續的擴大。所以,要改善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其面臨情況非常復雜和艱巨。第三,我國城鎮內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31左右,農村內部為0.37左右,這些同世界其他國家的收入差距相差不大。這也許是雖然我國總體收入差距的巨大,但社會經濟生活仍然保持穩定,而沒有像其他一些高收入差距的國家一樣發生社會不穩定和動亂現象的原因所在。當然,出現這一現狀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場化改革肯定是我國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實行市場化改革之後,收入分配由按勞分配逐步向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方式轉變,資本、土地、技術知識等要素獲得的收入在個人收入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要素收入的比重甚至超過勞動收入比重。因此,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收入分配方式的改變,肯定會擴大個人勞動能力的不平等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同時財富不平等的時間積累會進一步擴大收入差距。第二,我國的城鄉分割、地區分割的戶籍制度和地區和城鄉經濟不平衡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可能是導致我國收入差距擴大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就地區分割來說,由於國家改革是漸進的,因此,國家在改革過程中對不同地區的政策扶持使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出現巨大差距,這就導致了不同地區之間的工資報酬和資本報酬的差距不斷擴大,從而使得不同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出現差距。第三個重要原因可能同壟斷以及壟斷所帶來的行業收入差距擴大有關。在我國,國有企業的部門壟斷和行業壟斷對不平等的「貢獻」是很巨大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比較壟斷部分和行業和非壟斷部分和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就可以知道了,一些明顯存在壟斷的電訊、石油、鐵路、金融等部門的工資水平都高於市場一般人的工資水平,而且其部門員工有高的福利水平相比其他普通企業員工。總之,原因肯定不盡這些,這只是我認為的其中的幾方面吧。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為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改善我國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並且,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在年初的「2011中國投資年會」上說,「我國收入分配現狀應該說已經到了極不公平的邊緣,必須狠下決心,堅決調整。通過這幾周財政學的學習我們知道,要解決這一收入差距問題必須要利用ZF強大的財政政策職能。財政職能就是ZF的經濟職能,即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與發展。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職能的機制和手段主要有;(1)劃清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與范圍。(2)規范工資制度。(3)加強稅收調節。(4)通過轉移性支出,如社會保障支出,救濟金,補貼等。綜合ZF財政政策在收入分配行使上的職能,及我國當前的現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首先,ZF在兩個「轉移」上面加強用力,即「轉移收入」和「轉移支出」。「轉移收入」方面,ZF應該加快社會福利建設,增大社會保障范圍和力度,在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方面增加補助,把國家的財稅收入轉化為更多的國民收入,更好地改變當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的不和諧狀況。再者,「轉移支出」上面,國家應該有效地調節事關公眾的稅費、水、電、煤氣、公共交通等民生支出。ZF應盡快清理和減少普通老百姓頭上的一些稅費,在水、電、煤氣、公共交通等民生支出上不要片面強調「市場化」、什麼都與「國際接軌」。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ZF可推行財政直補(可對公眾,也可直補公共部門),這樣既解民生之困,亦紓公共部門成本上升之難。此外,ZF在關注弱勢階層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時,「控高」工作更需加緊和落實,特別是規范公務員、國有企業高管的薪酬,財政稅收的收繳和杠桿作用也必須加強。(二)工資制度改革和勞動報酬提高一直是個難點,國家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在嚴格實行最低工資制度的同時,適時推出與物價水平相稱的最低工資制度,逐漸調整勞動者報酬在GDP中的比重。再者就是加大收入再分配的程度,如加強稅收調節,通過間接稅調節各種商品的相對價格,從而調節各經濟主體的要素分配,通過企業所得稅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通過個人所得稅調節個人的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使其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差距范圍內。(三)注重農村及中西部的經濟提升和發展。目前,農村的土地功能退化和環境保護問題比較突出,農村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務農收入難以有效提高,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ZF在繼續加強「三農」的同時,應該引導農村在農業休閑、旅遊觀光方面發展。此外,ZF引導資金和人才向需要發展或者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流動,特別是加快那裡的人才培養和職業技術培訓教育,在青年創業輔導和貸款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傾斜。進一步加大三農扶持力度,提高農產品保護價格,減輕農產品外運的物流成品,防止谷賤傷農,菜賤傷農等現象的發生,合理運用市場與財政的調節機制,利用財政杠桿提高農民收入。(四)重視民間社會的慈善和幫扶救助。ZF應該提供平台,合理利用民間資源,積極引導和藉助民間社會,鼓勵企業、富裕及愛心人士對無就業、低收入群體進行慈善和幫扶救助,這也能更加彰顯社會的溫暖和人際的和諧交流互動。並且進一步加大ZF在提高社會福利方面的投資,並在政策上給社會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以利用引導市場資源在增進福利方面的分配。「收入分配問題,從淺層次看是經濟問題;但從深層次看,則主要是體制問題、政策問題。對收入分配問題,一定要從體制運行、發展戰略、政策調整和宏觀決策機制等方面來研究和解決才有成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的確,ZF在利用財政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同時,也應極力創造一個更為適合的經濟體制,財政體制,不斷深化改革,以充分利用市場調節機制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輸入差距。總之,我相信我們的ZF有能力改善這一收入差距拉大的現狀,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致力於公平和正義,構建一個「全民幸福」的和諧社會。

『貳』 第11屆中國投資年會並購峰會的討論熱點有哪些

近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資本主辦的第11屆中國投資年會並購峰會舉辦,本次大會以「中國龍的全球化和產業升級」為主題,匯集了境內外知名上市公司、國內及國際上百家優秀投資機構,以及眾多投行、券商、會計師、律所等投資並購服務機構,共同探討中國領跑新一輪全球化的強國崛起時代,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進程中的並購趨勢和實現路徑。

在本屆中國投資年會並購峰會上,投中信息創始人、CEO陳頡表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強勢崛起的十年,也是技術革命催生產業升級的關鍵期,而並購將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同時,陳頡也總結了未來最有可能發生的並購形態:1、中國資本嫁接境外品牌,整合中國市場實現1到N;2,深耕產業整合,企業與資本攜手走向巨頭之路;3、布局未來,鏈接技術級應用的並購。總之,並購將成為全球產業巨頭進行行業整合,劍指更高全球地位的必經之路。

『叄』 親問你們一個問題,中國有一個美食節,請問這個美食節是在哪一天,如果知道的朋友請告訴我好嗎謝謝!

首屆中國美食節·杭州

時間:2000年11月1—8日

主題:美食天堂 名菜名點大眾化

由國家國內貿易局、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美食節在杭州開幕。首屆中國美食節組委會主任、國家內貿局消費司司長韓明等出席開幕式。杭州副市長葉德范主持開幕式。

作為中國杭州2000年西湖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的首屆中國美食節,是中國烹飪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一次餐飲文化交流活動。全國30餘個城市以及香港、台灣、美國等地的2000餘名代表前來參賽、參展和觀摩,150多萬觀眾參加,營業成交總額達6億元。

美食節持續八天,整個活動將國家級獎項評定活動與地方性獎項評定活動相結合,分散活動與集中展示相結合,餐飲文化與商貿旅遊相結合。其中國家級的獎項評定有兩個,一是美食節名菜名點大賽,另一個是中國頂尖級烹飪大師演示暨中國十佳烹飪大師評定。國家級的展銷活動有兩個,一是在杭州吳山廣場舉行的中華名小吃夜市展銷,有全國近三十城市組團參展,現場製作展銷的名小吃達三百個左右,另一個是為期五天的全國名優菜品大展銷,全國餐飲界名廚分別在杭州二十多家知名酒家、飯店、賓館掌勺,展銷各地特色菜餚。

美食節期間,除中華名小吃外,20餘個各地菜系展點和杭州的餐館營業額普遍也比平時了增加30%至1倍,達到2700萬元左右。廚具、餐具、酒店用品展成交上億元,一天的人流量最高時超過了1萬人次。名菜名點大賽的名師表演觀摩門票雖然是每張50元,但4000張門票還是在短短三分鍾之內即被搶購一空,而實際的參觀人數則達到了1萬人次。

第二屆中國美食節·杭州

時間:2001年11月1—6日

主題:美食創新、綠色健康

由於首屆中國美食節的空前成功,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飯店協會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杭州市貿易局、杭州市商業資產經營公司等單位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美食節繼續在杭州舉辦。

第二屆中國美食節作為2001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的重要活動內容,先後舉行了全國新菜系展示、中國名菜名點大賽、中國烹飪大師演示會、中華名小吃展銷、中華名宴認定、現代餐飲業發展戰略高級研討會、2001中國杭州國際食品博覽會暨浙江省第七屆食品交易會、杭州餐飲名店和杭州餐飲服務名師大師評定等大型活動,吸引了包括西藏拉薩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全國34個城市和地區的148個代表團前來參賽參展,觀摩的代表團中有美國、台灣和香港的餐飲界同行,總共有5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2000多名正式代表參加了美食節的各項活動。

在杭州吳山文化廣場和延安路舉辦的中華名小吃展銷活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30多個城市的500多個中華名小吃品種供應市場,每天吸引著25萬人次的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品嘗,六天的營業銷售額達到1100多萬元,客流量達到133萬人次,成為2001年杭州西湖博覽會期間最聚人氣的活動項目之一。

第三屆中國美食節·杭州

時間:2002年11月1—7日

主題:美食革新 科學消費

由中國飯店協會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美食節在前兩屆美食節基礎上大膽創新,不僅規模更大、檔次更高,而且與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舉辦了首屆國際美食展,構架起中國餐飲業與世界餐飲業的橋梁,使美食節的品牌化、國際化程度有了新突破。

首屆國際美食展包括國際美食精品展、國際餐飲業發展論壇、國際廚藝大師品牌菜演示和美食流行趨勢發布等內容。來自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瑞典、匈牙利、奧地利、韓國、以色列、新加坡、比利時、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展示和演示。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會長、美國餐館協會國際委員會主席等世界10多個國家餐飲行業協會領導全程參與了國際美食展的活動,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三屆中國美食節創下了當年的「全國之最」:

攤位最多。中華名小吃展銷攤位500個,數量大大超過前兩屆,但仍不能滿足各地參展企業的要求,申報參加展銷的企業超過800個;參展城市由上屆的30個提高到今年的73個;參展品種700餘種,比上屆增加了200多個。

展台最多。共有國際美食展台31個,宴席展台97個、中國名菜298個、中國名點162個。

品牌企業最多。中國餐飲業500強的前幾位企業積極參加,如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上海杏花樓、西安飲服、深圳巨邦、武漢小藍鯨、沈陽小土豆、杭州知味觀等都展示了企業的品牌形象。五星級酒店首次參展,如廣州中國大酒店、深圳香格里拉集團、北京建國飯店集團等都展示了美食節的相關活動,美食節成了展示餐飲企業形象和品牌的盛會。

第四屆中國美食節·重慶

時間:2003年10月16—26日

主題: 美食創新 時尚健康

第四屆中國美食節暨第二屆國際美食博覽會由國家商務部支持,中國飯店協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重慶市渝中區、南岸區、大渡口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美食節期間,先後舉行了中國名菜名點名宴認定、中國名火鍋宴展示認定、中華名小吃展銷、國際美食展、國際餐飲業發展論壇、中國十佳酒家十佳川菜館和十佳火鍋店表彰、中華第一火鍋美食品嘗、中外廚藝絕技絕活表演、全國酒店酒家用品展銷和長江新三峽美食游等10項重要活動。來自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墨西哥、義大利、匈牙利、奧地利、韓國、以色列、新加坡、比利時、馬來西亞、日本、香港、澳門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及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代表團的1000多家酒店餐飲企業組團參展參賽。共有國際美食展台41台、宴席展台151台、中國名菜436個、中國名點61個。

本屆中國美食節推出的餐飲業跨國連鎖經營項目洽談共落實招商引資及投資項目77個,合同投資總額達到8657萬元,重慶德庄實業集團等9家品牌餐飲企業在重慶市外發展連鎖經營項目75個,上海等省市的9個企業確定將在重慶投資辦店,投資額1400多萬元。酒店酒家用品展銷批發零售金額4860萬元,達成意向性協議金額9000多萬元。

第五屆中國美食節·重慶

時間:2004年10月15—25日

主題:以人為本 美食健康 服務創新

第五屆中國美食節暨第三屆國際美食博覽由國家商務部支持,中國飯店協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重慶市商業委員會等共同承辦。

美食節期間,先後舉行了中國金牌美食展暨中國名菜名點名宴展示、中華名小吃展銷、第三屆國際美食博覽會暨國際餐飲業大會、首屆重慶國際火鍋文化節、餐飲業跨國采購洽談會暨中國美食調味品展銷、中國西部食品展暨美食原材料展覽會、全國飯店設備用品展銷、廚藝絕技絕活表演、2004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和「觀山城夜景、品重慶小吃」兩江游等10項重要活動。

本屆中國美食節「四名」展共有213家企業報名參展,參展人員為近2000人,共展出名菜360道、名點展出54道、名宴36台、名火鍋宴71台。在此次展出的360道名菜和54道名點中,創新菜品就佔到近30%左右。

第五屆中國美食節中華名小吃展銷活動期間到現場觀光、品嘗小吃的人數達到64.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共計1085萬元。

第五屆中國美食節期間,重慶市主要餐飲企業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11個,比第四屆中國美食節77個項目增加了134個,增加兩倍;項目投資額31014萬元,比上屆美食節的8407萬元增加22607萬元,翻了三番。

國際美食博覽會共有來自法國、義大利、奧地利、西班牙、美國、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以色列等21個國家的數百名廚藝大師參展,國際飯店餐館協會、美國飯店與住宿協會、美國國家餐館協會、法國美食會、日本餐飲協會、韓國料理協會、國際御廚俱樂部、以色列政府勞工部等12個國際組織參加。

本屆美食節期間舉辦的首屆重慶國際火鍋文化節開創了中國火鍋業的新紀元。萬人品嘗火鍋、火鍋文化展、火鍋文化論壇、名火鍋企業形象展等火鍋系列活動,彰顯出重慶火鍋企業的發展優勢,不僅充分展示了重慶火鍋這張城市名片的魅力,而且提升了重慶火鍋的知名度,為重慶火鍋走向全國、邁向世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六屆中國美食節·廣州

時間:2005年12月5—10日

主題:人本、綠色、創新、科學、健康、時尚

第六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四屆國際美食博覽會由中國飯店協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聯合主辦,廣州市旅遊局、中國飯店管理公司、廣州國際美食博覽中心和廣州食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美食節期間,先後舉行了中國名菜名點名宴展示、中國餐飲業工業化產品展、中華名小吃展銷、第四屆國際美食博覽會、2005國際飯店與餐飲業峰會、2005國際名酒博覽會、2005國際食品調味品展銷會、世界御廚絕技絕活表演等十多項重要活動。共有來自全國近30個省市區的1000多家企業參展,參加美食節各項活動的總人數突破了200萬人次,達歷史之最。國際美食博覽會有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泰國、日本、韓國等20個國家的行業組織代表和廚藝大師參加。

本屆中國美食節名菜名點名宴展為期兩天,共有120多家企業報名參展,設有展台108個,參展人員近2000人。「三名」展共展出名菜300多道、名點50多道、名宴78台,其中創新菜品就佔到近40%左右。來自貴州等各個少數民族代表隊將舞蹈與宴席展示相結合,極大地增強了宴席的視覺觀賞性。

中華名小吃展銷品種多人氣旺效益好。本屆美食節設有國際美食展覽中心和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兩個中華名小吃展銷場地。展銷期間到現場觀光、品嘗小吃的人數合計突破了200萬人次,各小吃展銷參展商普遍受益。收到了活躍市場、啟動消費、節日促銷的良好效果。

第七屆中國美食節·西安

時間:2006年10月18—20日

主題: 國際化 品牌化

由中國飯店協會和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美食節暨第五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主要活動有中國名菜名點名宴展示、中國金牌年夜飯(婚宴、壽宴)展、中華名小吃展銷、國際美食展、中華名廚演示、2006年中國餐飲業青工技能大賽、餐飲業發展與創新論壇、中國餐飲業投資論壇等。

本屆美食節成為了世界餐飲界一次大的聚會,包括台灣、香港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台作品參加了本次盛會。還有來自美國、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法國、英國、葡萄牙、丹麥、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南非、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斯里蘭卡、以色列、希臘、新加坡、泰國等26個國家的廚藝大師及一些國家使館的代表和西安友好城市的代表參加這次美食節。中外名廚在現場進行廚藝比拚,使陝西國際展覽中心成為了美食的海洋。本屆美食節通過產品展示和技術交流,充分展示了國際餐飲業和我國餐飲業近年來的成就和各菜系在創新方面的成果,在挖掘餐飲傳統產品和技術的同時,更加註重菜、點、宴席的不斷創新,無論是原材料、口味還是烹飪技藝、飲食文化都能體現時代的要求。

針對我國餐飲市場中的年夜飯、婚宴、壽宴異常火爆的情況,本屆組織了這次中國金牌年夜飯(婚宴、壽宴)展,並評審出了中國金牌年夜飯、中國金牌婚宴和中國金牌壽宴等。所有參展企業的年夜飯、婚宴、壽宴等宴席經場外加工製作後集中對外展示,面向市民百姓展示推介和預訂服務。

在本屆美食節上,三個論壇引起業內外的強烈反響,來自國家有關部委、業內專家、企業界家在論壇上就餐飲業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引起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

第八屆中國美食節·青島

時間:2007年5月1—7日,5月15—18日

主題:人文奧運 美食創新 魅力青島

第八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六屆國際美食博覽會由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青島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國飯店協會、青島市經濟貿易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美食節辦公室、青島時空會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美食節期間,先後舉行了迎奧運中國名菜名點名宴展示、中國金牌婚宴壽宴年夜飯展示、中華名小吃展銷、國際美食周、國際美食展、中國餐飲業熱點論壇、2007中秋月餅品牌展示及項目合作洽談會、陶瓷製品展示及采購訂貨會和中國飯店協會賓館餐飲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等多項重要活動。

本屆美食節作為青島市迎接2008奧帆賽,提升本地區飯店與餐飲業服務接待水平的檢驗平台,特別展出了揚帆奧運、迎奧運金牌宴等近100個迎奧運菜點宴。眾多品牌飯店餐飲企業前來展示,如北京金悅世界餐飲、北京俏江南集團、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哈爾濱友誼宮、南京夫子廟旅遊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飲食集團德發長酒店、西安飲食集團西安飯庄、四川譚氏官府菜餐飲發展有限公司、濟南燕喜堂飯庄、山東翰林大酒店、青島良友集團等,通過展台展示和烹飪比賽的形式展示了其最新的菜品成果,為前來參觀參展的各地專業人士開闊了思路,達到了學習、交流、提高的目的。

第九屆中國美食節·上海

時間:2008年11月27—30日

主題:世博匯賓朋 美食同分享

經國家商務部批准,由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支持,中國飯店協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美食節暨第七屆國際美食博覽會新增了中華老字型大小百年名菜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著名的天津狗不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梅龍鎮酒家、上海老正興菜館、杭州酒家等17家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報名參加,展出菜點均是各企業的傳統名菜,擁有非常高的點菜率。

來自貴州省的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和青海省薩拉族等少數民族餐飲企業前來參加,現場展示各民族的飲食文化和菜點宴小吃,並通過民族歌舞表演、菜點和宴席現場演示製作等表現形式,與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綜合展示,極大地增強了視覺觀賞性和民族特色性,形成了獨特的美食風景線,受到了業內人士和上海普通市民百姓的贊賞和歡迎。

為推動飯店餐飲業的科學發展,培養飯店餐飲業高技能人才,促進飯店餐飲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中國飯店協會在第九屆中國美食節期間舉行了2008全國飯店業面點大賽,大賽分為包子比賽和餃子比賽兩項內容。

為配合美食節的專業展示,提高美食節的專業化水平,為業內的高端人士打造交流平台,在美食節期間舉辦的「總廚創新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人參加。同時,為推動餐飲業技術創新水平,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組委會邀請了國內著名的烹飪藝術大師精心打造了中國「四大廚王」獻藝表演活動,受到了行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第十屆中國美食節·天津

時間:2009年10月19日—10月21日

主題:綠色餐飲、促進消費

據介紹,本屆美食節與前九屆不同,將突出三大亮點:中國十大美食盛宴、中國婚宴和中國名廚大會,主體活動有中國十大美食盛宴展、中華老字型大小百年名菜展、中國婚宴壽宴年夜飯展、國際美食展、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賽、首屆中國名廚大會、中華名小吃展銷、全國餐飲業綠色基地展示推介和中國美食節十周年慶典等活動。

據悉,2009年上半年全國住宿和餐飲業持續增長,零售額達到了8514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有所回落。中國美食節的舉辦將有利於拉動內需、促進消費、豐富百姓生活,同時也為促進業界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台,能夠廣泛地調動餐飲企業、專業人士和市民百姓的參與積極性,共同推動餐飲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美食節自2000年創辦以來,已成功地在杭州、重慶、廣州、西安、青島、上海等城市舉辦了九屆,是全國餐飲行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影響力最廣、企業參與性最強的國際性美食盛會。為國家擴大內需、開拓餐飲消費市場、培育餐飲品牌和提高餐飲企業競爭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展示歷屆中國美食節的精彩瞬間,總結美食節在品牌培育、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表彰為中國美食節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與個人,中國美食節10周年慶典活動將在天津舉行。

慶典活動將邀請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負責人,參加過美食節的國際行業組織與餐飲企業代表,歷屆美食節合作城市與行業協會代表、獲獎企業與個人代表,第十屆中國美食節特邀嘉賓、企業家代表以及新聞媒體代表匯聚一堂,共同品鑒津門盛宴。

慶典活動將分為回顧、展望、總結三個片段,將表彰為中國美食節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與個人,頒發中國美食節10周年慶典活動「特別大獎」、「突出貢獻獎」等。

第十一屆中國美食節·沈陽

時間:2010年8月26日—8月28日

主題:綠色餐飲、低碳消費

第十一屆中國美食節暨第九屆國際美食博覽會在沈陽開幕。這是我國餐飲界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影響最廣、參與性最強的美食盛會首次移師東北地區舉辦。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在開幕式上致辭。沈陽市市長陳海波參加開幕式。

近年來,沈陽餐飲服務業發展迅速。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2.1萬家餐飲服務企業,營業面積達26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逾20萬人,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住宿和餐飲業達310億元,佔17.3%,同比增長27.5%,總量位居全國第八,增幅排名全國第一。

本屆美食節由中國飯店協會、沈陽市政府主辦,採取商業化運作,由沈陽筷道餐飲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活動為期七天,設有兩大會場,其中專業展場設在遼寧大廈,主要舉辦專業活動、專業展會、論壇峰會以及相關配套活動。另一會場設在碧塘公園,以展銷中華名小吃為主。美食節期間,將舉辦國際美食展、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賽、中國餐飲業大會、中國名廚大會等一系列活動,邀請中國全聚德集團等全國知名餐飲企業來沈切磋交流,舉行中國十大文化主題盛宴展,中國首批國家級烹飪大師將登台展露精彩廚藝,中國十大名廚還會集中展示年度創新菜。屆時,全國各地3000多家飯店餐飲企業將來沈參展、參賽、參會、觀摩。

第十一屆中國美食節在突出以上亮點活動的同時,還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餐飲業的創新與發展。

(一)傳承餐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中華老字型大小百年菜點。

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作為傳承餐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平台,已經發展成為歷史的見證、城市的象徵,那些凝聚了中華老字型大小歷史文化的百年菜點,成為人們心中的記憶,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成為現代餐飲企業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本屆美食節將邀請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通過PPT形式或現場加工製作中華老字型大小百年名菜名點名小吃名宴等精品美食,對外集中展示。同時邀請全國品牌餐飲企業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時尚美食、特色菜品、創新菜點、主題宴席、餃子宴席等,經場外製作後在展台上對外展示,促進餐飲業的技術和不同菜系間的文化交流。

(二)聚集中國名牌月餅和新興速食品,促進餐飲食品工業化進程。

月餅作為我國最為著名的節令食品,在百姓消費中具有很高的人氣,也是餐飲食品工業化進程的象徵。近幾年來,中華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利用自身品牌優勢,大力發展餐飲食品工業化,中秋月餅更是成為企業的支柱產品。上海杏花樓集團食品廠、廣州酒家集團食品廠2009年月餅銷售額均達到4億多元,知味觀食品廠第一年投產就實現月餅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這些餐飲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的成功,為餐飲行業持續穩定注入了強心劑。為引導餐飲企業轉變傳統經營模式,推動餐飲業食品工業化發展,本屆美食節特意邀請中國名牌月餅企業、餐飲業工業化食品生產企業前來參展,開展經驗交流、合作洽談。

(三)中外美食融合創新,國際風味「食」不可擋。

本屆中國美食節將聯合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同期舉辦第九屆國際美食博覽會,邀請美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韓國、日本等餐飲業發達國家前來製作和展示精品美食,旨在促進中外餐飲業的融合交流,為中國餐飲業品牌化發展和加快「走出去」步伐奠定基礎。本屆國際美食博覽會將突出國際美食和特色美食,屆時邀請國內外知名品牌餐飲企業和國外餐飲行業組織、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舉辦國外風味美食展銷、國際美食展,還將舉辦國際烹飪藝術大師賽和中華烹飪技能創新賽等活動,增強美食博覽會的互動性、競技性,使廣大業內同行和普通市民百姓能夠近距離接觸到國際流行美食的製作技藝,品嘗最流行的美食菜品。

(四)中國名廚匯集沈陽,演示精湛技藝,揭曉2010創意菜品。

為了更好的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加強各大菜系間的技術交流,將由美食節組委會組織各大菜系當家名廚,選用上等原材料和餐飲業名牌調味品,為國內外餐飲同仁現場演示經典菜餚,分享名廚精湛技藝與代表名菜,領略中華美食的經典文化意境。同時,組委會還將邀請知名飯店餐飲企業的優秀行政總廚、廚師長,將本年度個人最具創意以及市場熱銷創新菜品對外正式發布,並經全國餐飲業主流媒體推薦,揭曉2010年度中國名廚狀元榜,運用多媒體形式展示當代中國名廚風采。

(五)美食聯動,凸顯沈陽中心經濟圈優勢。

本屆美食節的即將舉辦,為沈陽為中心的周邊地級城市帶來了機遇,以美食互動為形式,加強與沈陽中心城市的互動與合作。應鐵嶺市人民政府的申請,美食節組委會將同期在鐵嶺市舉辦第十一屆中國美食節的分會場活動,推進沈鐵同城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第十二屆中國美食節·沈陽

時間:2011年7月22日—24日

主題:健康美食、綠色生活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本屆中國美食節將按照國際化、精品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要求,突出國際餐飲業發展趨勢交流、中華飲食文化精品展示、企業品牌文化展示、中國名廚技藝創新等特點;將邀請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2000多家飯店餐飲企業及餐飲業上下游企業參展、參賽、參會和觀摩,同時將邀請部分具有悠久飲食文化國家的廚藝大師,展示世界各國風味美食和獨特飲食文化。

為抓住世界金融危機後亞洲經濟快速復甦的機遇,帶動亞洲餐飲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亞洲地區餐飲業的交流與合作,加速中餐企業走向亞洲乃至世界,中國飯店協會將聯合韓國飲食業中央會、日本餐飲協會、新加坡餐飲協會、印度餐飲協會、馬來西亞飯店協會、泰國飯店協會以及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澳門飲食業商會、台灣觀光酒店協會等國家和地區的餐飲行業組織共同舉辦亞洲餐飲高峰論壇2011年會。論壇將以「亞洲餐飲新機遇」為主題,介紹亞洲各國餐飲業發展狀況和投資環境,整合亞洲餐飲資源,推進亞洲地區餐飲業交流、發展。

據悉,中國餐飲業從1991年開始連續20年保持高速增長,平均增速達22.1%。2010年全國餐飲收入額17648億元,同比增長18.1%,比2009年增幅提高1.3個百分點。今年1至4月,全國餐飲收入6279.2億元,同比增長15.7%。

第十三屆中國美食節·福州

第十三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十一屆國際美食博覽會將由福州市政府與中國飯店協會聯合主辦,初定於明年10月下旬在福州舉行。

中國美食節暨國際美食博覽會由國家商務部、國際飯店與餐館協會支持,中國飯店協會聯合各地方政府主辦,是我國餐飲行業專業性最強、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群眾參與性最高的國際美食盛會。

近日在沈陽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十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上,福州市派出的行業代表隊獲得佳績。

在此次中國美食節上,福州主打大福建品牌,聚春園集團經過3個月精心籌備,在美食節上搭建「閩都盛宴」美食展台,將壽山石文化、茶文化等地方特色融入美食中,展示了「壽山石雞腿」的「美石宴」奪人眼球。由兩岸名廚組成的海峽團隊也有突出表現,台灣果蔬大師黃銘波的詼諧題材果蔬卡通雕刻及果蔬雕刻美女寶貝時裝秀,轟動美食節。另外,青年西點大師陳大梁、面點大師阮燕珍,用龍蝦製作的「豪華摩托車」、蛋糕製成「LV牌時裝包」,展示了海西全新創意飲食新理念。「閩都盛宴」獲十佳金牌商務宴,幾乎成為美食節參觀者爭相留影的背景台;同利肉燕老鋪榮獲美食節「金鼎獎」。

24日,主辦方舉行隆重儀式,將中國美食節舉辦旗正式移交到福州市代表手中。

閱讀全文

與2014中國投資年會主要關注在哪一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