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稅收籌劃在投資活動中的應用有哪些
企業投資主要是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以擴大企業的資產價值,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按投資的客體劃分,企業投資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兩大類。直接投資一般指對經營資產的投資,即通過購買經營資本物、興辦企業,掌握被投資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從而獲取經營利潤。間接投資是指對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投資。
直接投資的稅收籌劃。直接投資最重要的是要考慮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待遇。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規定了很多稅收優惠待遇,包括稅率優惠和稅額扣除等方面的優惠。比如,設在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15%.其他如第三產業,「三廢」利用企業,「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等都存在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待遇問題。投資者應綜合考慮目標投資項目的各種稅收待遇基礎上,進行項目評估和選擇,以期獲得最大的投資稅後收益。
間接投資的稅收籌劃。在間接投資中,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是投資收益的大小和投資風險的高低。間接投資依據具體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及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這些投資有可以依據證券的具體品種作進一步劃分。而各具體投資方式下取得的投資收益的稅收待遇是有所差別的。例如,企業分取的股息收入須按有關規定進行計稅,而國庫券利息收入則可在計算納稅所得時加以扣除。這樣,投資者在進行間接投資時,除要考慮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等因素外,還必須考慮相關的稅收規定,以便全面權衡和合理決策。
B. 談談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在投資理財中的應用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在其風靡全球的經濟學入門教材《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經濟學十大原理,在教材的開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對經濟學門外漢來說看似高深的經濟學理論。這十大經濟學原理從十個方面為我們解釋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經濟現象。下面,僅以個人的理解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看法。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設基礎之上。其中重要的一個假設即是資源是稀缺的。而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當人們面臨的資源是稀缺的而其慾望是無窮的時候,他必然面臨這一定的選擇。中國人常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這樣的道理。人們在做出選擇的同時必定面臨著權衡取捨。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平時的行為中總是表現出這樣的權衡取捨。當你擁有一大筆錢的時候,你會選擇去買一輛車還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車子還是房子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用?因為你擁有的錢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會選擇兩者都購買,但你的預算不允許你這樣做,在有限的金錢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選擇。此乃謂之「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在經濟學的成本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即同樣的資源用在一個用途之後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講,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以前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只考慮看的見的成本的傳統。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人們不僅僅應該考慮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本損失,更應該考慮一些潛在的看不見的機會成本。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考慮機會成本。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後做出是否繼續上研究生的經濟決策。鑒於目前人類本身還沒有分身術,我們去繼續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機會成本即是同樣的時間內我們參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們工作的機會成本即是我們上研究生所能擁有的美好未來。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分析是經濟學理論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學家們相繼提出了很多邊際量的概念,比如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邊際消費傾向等等。邊際即自變數每變化一個單位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基於某些自然或者心理的作用,隨著某些物質的增加,其帶來的作用或者效果增加並不是與其增加量同比例的而是遞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等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兒。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每個人在消費的時候都會考慮他多花的一元錢所得到的好處或者滿足是多少。即商品的邊際效用遞增還是遞減的。人在飢寒交迫的時候的一個饅頭給他帶來的效用要遠遠大於他富足的時候。人在貧窮的時候所擁有的一元錢的意義遠遠大於他富裕的時候。因為邊際量有這樣的性質,所以理性的經濟人在做出經濟決策時會考慮邊際量的大小。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是理性經濟人假設。這一假設就是說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私自利的。經濟人都在試圖以既定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的情況下試圖去使自身成本最小化。因而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會權衡收益與成本,而激勵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經濟行為的成本與收益。這就勢必使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是政府進行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前提。當政府發布一項經濟政策的時候,他應該充分考慮理性的經濟人會對他所發布的政策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理性預期學派就認為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會使政府的經濟政策效果大大減弱。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的過程即是兩個經濟主體進行交換的過程。所謂交換就是互通有無的過程。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成本理論指出,每個人或國家都在生產自己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品來與比人或他國進行交換,這樣的交換使得交換之後的總福利要比自己各自生產各自的東西要大得多。
雖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競爭的,但絕對的競爭對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帶來的只是福利的損失。這也就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個國家所應該遵循的重要法則!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如何有效配置的一種學科。市場和計劃是兩種現存的基本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依靠的是競爭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歷史的實踐經驗表明,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稀缺資源的方式確實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探索經驗表明,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體制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天強大的中國!在市場經濟中,個人及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獨立自主的進行經濟決策,而非計劃經濟中的由政府壟斷了經濟決策權。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為自己的極大利益或極大效用而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激勵作用才使得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指使著人們在追求自己福利最大化的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出現之前,古典主義經濟學佔領了經濟學理論領域的統治地位。古典主義經濟學假設市場可以自動出清並在長期中保持充分就業狀態,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動搖了古典主義的基石,隨之而起的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認為市場不是出清的,並且價格具有剛性。造成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制定合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總需求進而引導經濟走向復甦。由於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陷,市場調節有時候會導致市場失靈。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場調節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難免會導致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在市場不能充分發揮或者有效配置資源的情形下,政府就應該出面替代市場的作用或者改善市場調節的結果。當今世界實際上已經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體,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美國與非洲國家的生活水平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歸根結底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的差異。一國的生產力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他生產產品和勞務的能力。經濟增長指的是一國或一地區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總量長期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的源泉來自於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勞動生產率水平以及制度。但是資源的可用量對於每個國家或個人來說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決定其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因素就落到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和制度之上。
生活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之間的關系也引導著政府如何提出合適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指出通貨膨脹不外乎是一種貨幣現象。當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時,通貨膨脹必然發生。所謂通貨膨脹指的是整個價格水平的長期持續增加。貨幣的發行由中央銀行所決定,當央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時必定會引起貨幣供給的增加,但是生產能力在短期內並不可能上升,這就在經濟中產生了過多的貨幣與相對過少的商品。貨幣就會追逐商品進行套利從而推高商品的價格。近期我國的CPI高漲的背後即是前幾年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實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貨幣超發的後果。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據美國的經驗數據提出了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十年之後的1968年,索洛和薩繆爾森在菲利普斯提出的理論之上進行了發展和創新而得出了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揭示了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短期取捨關系。即當失業率上升的時候,通貨膨脹率會降低,當失業率下降時,通貨膨脹率會上升。政府可以依據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失業率和通脹率的合理區間,當經濟在這一合理區間內運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去干預,一旦經濟運行偏離了這一合理區域,政府即採取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適當干預。
隨著經濟學的發展,這一取捨關系逐漸遭到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質疑。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人所做出的決策都是理性的,對與政府的每一個政策都有理性預期。這樣就抵消了政策的效果。
C. 什麼是投資的軟體條件
1、投資的硬條件就是資金實力與投資項目被市場看好、技術含量高,有國家政策扶持!
2、投資的軟條件就是團隊素質高、技術力量強,有完成項目的天時地埋條件!
D. 金融投資在哪個軟體
可以去錢包金融了解一下
E. 什麼是應用價值投資
[內容簡介]★價值投資必讀,「華爾街聖經」《證券分析》實踐版,格雷厄姆與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全新應用。★第一本可以為投資者及決策者們提供較為高級的指導方法,幫助他們在股票及債券投資之外熟練地運用價值投資方法的著作。小約瑟夫•卡蘭德羅將現代格雷厄姆—多德投資法應用於大量的實際案例中,詳細地闡述了估值的步驟,為價值投資研究者指明了實踐的方向。★本書對格雷厄姆與戴維•多德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中介紹的經實踐檢驗過的方法加以拓展,使其能夠應用於收購與兼並、非傳統投資等方面,更具專業和實踐意義。★《證券分析》(原書第6版)首席編輯、投資經典《安全邊際》作者、有「年輕巴菲特」之稱的投資大師塞思•卡拉曼評價道:「這本發人深思的著作將價值投資提升到了新的層面。」[編輯推薦]★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關於價值投資的著作。作者以「華爾街聖經」《證券分析》中的價值投資方法為基礎,結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結合大量的實際投資案例,詳細地闡述了估值的步驟,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價值投資理念並利用格雷厄姆—多德投資法實現成功投資。★《證券分析》(原書第6版)首席編輯、投資經典《安全邊際》作者塞思•卡拉曼、GAMCO投資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里奧•加貝利、著名投資者、投資經典《價值投資》作者布魯斯•格林沃爾德、創始人資金管理公司主席帕特里克•特倫聯袂權威推薦。★湛廬文化出品。
F. 現在什麼投資軟體最好最安全
建議您選擇正規渠道辦理理財,如銀行網銀,手機銀行等渠道;
若您的風險偏好較為保守可以考慮:存款,國債;貨幣基金等(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品種就決定了其在各類基金中風險是最低的);因個人對理財投資方向不同,建議您可以到銀行網點咨詢理財經理的相關建議。
G. 搞網站,一般都得有投資,有資金,請問投資、資金一般都用於什麼地方
不知你這種說法來自哪裡。
就做網站而言,前期的投資,資金主要用在網站建設,以及建成之後的網路優化推廣方面。如果你主要是做一個官方性的說明展示型網站,那大可不必推廣。
如果做的網站,是想通過提升網站瀏覽量,並從中篩選客戶,找到買家,那需要做一下網站優化,簡稱SEO優化。也可以直接做網路競價,按點擊量來付費,要想有效果的話,投入比較大。
如果你是做平台交易型的網站,這個投入就大了,需要投入資金建網站,做宣傳,吸引商家入駐,買家瀏覽,針對目標客戶進行精準宣傳,那前期投資就會很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H. 大家都用的什麼理財軟體
投資理財要小心,別輕信別人的話,多去了解一下,多去看點專業書籍,不要想著短期賺大錢回;要認識到理財是一生的事情答而不是一時的,投資理財一般是賠錢容易,把賠的錢再賺回來是難上加難,現在金融市場上亂象太多,黑平台圈錢跑路的也不少,你貪圖別人的高利,別人圖你的本金.一定要去合法的平台,最起碼不會把本金給虧完.錢都不是那麼好賺的,任何只有你更專業,才有可能長期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