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電力增容費
電力增容費是供(配)電貼費的俗稱,它包括供電貼費和配電貼費兩部分。

拓展資料:
一、貼費收取范圍
1、貼費按用戶的受電電壓分380/220伏、10、35、63、110千伏五種標准,各級電壓的用戶,應按本規定第二條和第202款規定的標准交納貼費。
2、如用戶單獨(或共同)自建本級電壓外部供電工程者,應按本規定第202款第4欄執行。
3、380/220伏的居民用戶,凡住統建或機關、工廠、學校、部隊等單位的住宅者,由住宅建設單位統一交納貼費。對零散的居民用戶,電能(電度)表標定電流不超過5安培者可不交納貼費。超過5安培的居民用戶,收費辦法由各電管局、省電力局根據具體情況制訂。
4、臨時用電用戶應預交貼費,其臨時用電設施在六個月內拆除者,貼費退還;拆除時間在六個月至十二個月者,退還百分之七十五;十二個月至二十四個月者,退還一半;二十四個月至三十六個月者,退還百分之二十五,超過三十六個月者貼費不退。如用電單位申請的臨時施工用電與永久性用電為同一外部供電工程,可將預交的貼費沖抵永久性用電應交的全部或部分貼費。
5、對中、小學校的380/220伏用電(不包括校辦工廠用電),縣以下(不含縣)衛生院以及民政部門舉辦的救濟福利事業單位的380/220伏用電,可免交供電貼費,只交納配電貼費。
二、貼費的使用范圍
貼費只能用於增加或改善用戶用電而必須建設和改造的有關工程和有關業務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1、配電貼費應主要用於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路的建設和改造。
2、供電貼費應主要用於10千伏以上供電網路的建設和改造,並按基建或技術改造項目規定的工程管理辦法及概預算標准使用。
3、供電貼費和配電貼費在滿足各自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調劑使用。
4、經過電管局、省電力局批准,貼費可以少量用於供電網發展、業務擴充需要的調度、通訊、自動化、計量、負荷管理等設施和配網、營業管理、專用車輛及其設施的開支。但用於這方面的開支不得超過貼費收取總額的4%。
5、貼費不得用於或墊付行政辦公樓建設、非生產用車購置以及與電網管理、業務擴充無關的其他開支。
三、貼費工程的管理
1、用貼費專項資金建設的工程,均需列入基本建設或技術改造措施計劃。項目的立項和計劃管理,按照基本建設管理程序或技術改造管理程序的審批許可權執行。
2、貼費專項資金建設的工程劃分,按國家有關規定,屬基本建設的按基本建設管理,屬技術改造措施的按技術改造管理;10千伏及以下工程屬維修性質,按維簡費辦法管理,不計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3、關於用貼費專項資金建設的工程統計問題,經商得國家統計局同意,由承擔輸變電工程的建設單位按工程進度統計,屬於基本建設的納入基建統計,屬於更新改造措施的納入技術改造措施統計。交納貼費的用戶,對這筆費用不應計入投資完成額。
4、各地區的貼費資金,原則上在本地區使用。但為了配合國家及地區重點工程的投產用電,電管(省電力)局可在管轄范圍內組織借用,定期歸還。
5、加強貼費的管理,各級供電部門應設立專帳管理、貼費,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各電管(省電力)局、市(地)供電(電業)局應指定一個歸口部門統一管理貼費。建立貼費收支、統計、報告、監督制度,按照各級管理許可權,嚴格按規定徵收,嚴格控制使用范圍,未經批准,不得使用。違反規定的要追究責任。
6、各級供電部門貼費的使用,應接受銀行、財務部門監督,納入審計范圍。
網路-電力增容費
B. 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包括哪些內容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一、基本建設投資
基本建設指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擴大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工作。其綜合范圍為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下同)的基本建設項目。具體包括:
⑴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基本建設計劃的建設項目,以及雖未列入基本建設計中,但使用以前基建計劃內結轉投資(包括利用基建庫存設備材料)在繼續施工的建設項目;
⑵基本建設計劃內投資與更新改造計劃內投資結合安排的新建項目和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擴建項目,以及為改變生產力布局而進行的全廠性遷建項目;
⑶國有單位既未列入基建計劃,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的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新建、擴建、恢復項目和為改變生產力布局而進行的全廠性遷建項目,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增建業務用房和行政單位增建生活福利設施的項目。
二、更新改造投資
更新改造指企業、事業單位對原有設施進行固定資產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相應配套的工程和有關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維護工程)。其綜合范圍為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更新改造項目。具體包括:
⑴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更新改造計劃的投資單位(項目)和雖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但使用更新改造計劃內結轉的投資繼續施工的項目;
⑵更新改造計劃內投資與基本建設計劃內投資結合安排的對企、事業單位原有設施進行技術改造或更新的項目和增建主要生產車間、分廠等其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未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項目,以及由於城市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需要而進行的遷建工程;
⑶國有企、事業單位既未列入基建計劃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總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改建或更新改造性質的項目,以及由於城市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需要而進行的遷建工程。
三、房地產開發投資
指房地產開發公司、商品房建設公司及其他房地產開發法人單位和附屬於其他法人單位實際從事房地產開發或經營的活動單位統一開發的包括統代建、拆遷還建的住宅、廠房、倉庫、飯店、賓館、度假村、寫字樓、辦公樓等房屋建築物和配套的服務設施,土地開發工程(如道路、給水、排水、供電、供熱、通訊、平整場地等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不包括單純的土地交易活動。
C. 2016年南方電網期末資產是多少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英文: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mpany Limited),於2002年12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並開始運作。公司經營范圍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南方區域電網,經營相關的輸配電業務。公司職工總數31.4萬人。2009年,公司完成售電量5239億千瓦時,西電東送電量1156億千瓦時,營業收入3136億元,公司資產總額達4425億元。
2016年7月20日,《財富》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名列第九十五名。[1] 2016年8月,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8。
D. 國家電網基建項目的綜合計劃完成投資金額怎麼算,是項目建設到哪個階段就算投資完成了

一般都是有規格的
E. 電網的發展情況
中國電力裝機容量,1949年:185萬千瓦;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5712萬千瓦;1987年:突破1億千瓦;1995年:實現2億千瓦;2000年:3億千瓦;2002年:3.5億千瓦;2003年:3.9億千瓦;2004年:4.4億千瓦;2005年:5.17億千瓦;2006年:6.22億千瓦;2007年:7.13億千瓦;2002年到2007年五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相當於過去53年的總和。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電力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中國電網也得到迅速發展,電網系統運行電壓等級不斷提高,網路規模也不斷擴大,全國已經形成了東北電網、華北電網、華中電網、華東電網、西北電網和南方電網6個跨省的大型區域電網,並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長距離輸電電網網架。
2006年中國電網建設保持較高規模,全國電網建設完成投資2,10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38%。2006年隨著一批西電東送工程投產,中國西電東送三大通道累計已形成3,400萬千瓦的輸送能力。
2007年,全國電網建設投資2451.40億元,同比增加16.41%。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4.15萬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達到32.71萬公里,同比增長14.20%。
到2008年底,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9253億千瓦,發電量達到34334億千瓦時。
變電容量達到22億千伏安,是2002年的4.2倍,年均增長17.26%。
「十一五」時期,是中國電網建設繼往開來的重要5年,一大批重大輸電工程開工建設。其中,海南聯網、呼遼直流、新疆與西北聯網以及特高壓交、直流等一批高等級、長距離、大容量的輸電工程已建成投產,開啟了中國大電網時代,促進了跨區電力交換能力的增強。2009年底全國跨區電力交換能力超過2500萬千瓦,全年跨區交易電量達到1213億千瓦時,比2005年增長51.1%。中國電網規模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
到2010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總長度達到43萬公里,變電容量19.6億千伏安,分別是「十五」末的1.7倍和2.4倍,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2201億元,電網建設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2817萬千伏安、線路長度22507千米。2011年1-9月,全國跨區送電量完成12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6%;全國跨省輸出電量47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
中國智能電網建設步伐加快,特高壓電網工程進展順利。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特高壓已不再是「試驗」和「示範」階段。2011年10月,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成為繼晉東南—荊門輸電工程後全國第二條獲准建設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項目。2011年中國堅強智能電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在示範工程、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新能源接納、居民智能用電等方面大力推進。
2012年,國家電網對智能電表的招標量達到7588.69萬只,完成了規劃量的138%,同比增長12.17%
目前電網建設已成為中國電力建設的主要方向,電網建設前景誘人。「十二五」期間,中國電網投資規模持續擴張,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初步實現建設世界一流電網的目標。

F. 中國電網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電網按地域劃分如下:
1、華北電網(北京)
北京市電力公司
天津市電力公司
河北省電力公司
山西省電力公司
山東省電力公司:邯鄲東-聊城二回線聯入華北主網
冀北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覆蓋環京津的唐山、張家口、秦皇島、承德、廊坊5個地市)
註:蒙西電網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所有。
2、東北電網(沈陽)
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
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覆蓋內蒙古東四盟),但分別是遼吉黑省網的一部分。
3、華東電網(上海)
上海市電力公司
江蘇省電力公司
安徽省電力公司
浙江省電力公司
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
4、華中電網(武漢)
河南省電力公司
湖北省電力公司
湖南省電力公司
江西省電力公司
5、西北電網(西安)
陝西省電力公司
甘肅省電力公司
寧夏電力公司
青海省電力公司
新疆電力公司
6、西南電網(成都)
四川省電力公司
重慶市電力公司
西藏電力有限公司
7、網際互聯
2001年5月10日華北電網與東北電網通過500千伏姜(家營變電站)綏(中電廠)一回線聯網調試運行,長166km,以60萬千瓦送電潮流,年交換電量30億千瓦時,最大送電能力80萬千瓦。2008年11月25日,東北-華北聯網高嶺背靠背正負125KV換流站投入商業運行,容量2X75萬千瓦。
2005年7月3日西北-華中靈寶背靠背換流站投產。
華北-華中通過邯鄲-新鄉1回線、2009年1月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
華中-川渝通過三峽電廠-萬州2回線
華東-福建通過金華-福州北2回線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是經過中國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主要建設和運營中國電網,供應全國電力。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6年,公司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2,近年開始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由「國家電網公司」變更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近年來,國網公司先後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香港、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完成了多項海外並購。截至2014年6月,國網公司境外投資實際出資近30億美元,股權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資產規模超過23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達13%。
2016年7月4日國家電網以每股25雷亞爾的代價,共斥資58.5億雷亞爾(約140億港元)收購巴西聖保羅工業集團 (Camargo Correa SA)持有的CPFL Energia SA23%股權。截至目前為止,國家電網已經成為巴西第三大輸電營運商,其在巴西營運的輸電線路總長度達7623公里,另有8000公里線路在建設中。
2017年1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卡瑪古集團、普瑞維基金、博內爾基金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完成股權交割,成功以141.9億雷亞爾(約合4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巴西電力巨頭CPFL公司的54.64%股權。
G. 電網行業前景怎麼樣
智能電網是當今世界電力系統發展變革的最新動向,被認為是21世紀電力系統的重大科技創新和發展趨勢。2009年5月,我國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國家電網分階段穩步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其中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第一階段我國電網總投資為551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341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為170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6.2%;第二階段電網總投資預計為15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電網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1.7%;第三階段電網總投資為14000億元,智能化投資為1750億元,年均智能化投資350億元,占總投資的12.5%。
其中,變電、配電和用電三個環節的智能化投入金額最多,未來五年年均投資分別約為70億元、75億元和110億元,比2009-2010年間年均投入增長750%、170%和130%。從投資比例來看,變電、配電和用電也是佔比最大的環節,「十二五」期間預計占整個智能化投資的比例分別為21%、22%和33%。
前瞻網智能電網行業研究小組分析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網將迎來建設黃金期。「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三縱三橫一環網」的特高壓交流線,並建設11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資高達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投資雖略有放緩,投資額度也達到2500億元。
智能變電站將成為新建變電站的主流,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10年,變電領域智能化投資規模達到748億元,占智能化總投資的19.5%:第一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46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8000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改造48 座;第三階段新建智能變電站7700座,在運變電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改造60座。
未來10年,配電領域智能化投資規模達892億元,占智能化總投資的23.2%,到2020年,所有地級城市將全面建成配電自動化和配網調控一體化智能技術支持系統,市場前景廣闊。
用電領域智能化投資將占智能化總投資的第一,佔30.8%。用電信息採集和電動汽車充放電將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將處於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將面臨爆發式增長,預計2015年全國每年新增充電樁有望超過30萬個,年投資約在80億元。
總體來說,智能電網行業市場需求很大,行業前景十分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H. 百年電力發展史
百年電力發展史:
19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800年,伏打發明第一個化學電池1831年,人們開始獲得連續的電流法拉第製造了最早的發電機——法拉第盤1866年,西門子製成第一台使用電磁鐵的自激式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自激發電機供工廠電弧燈用電1875年,巴黎北火車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火電廠。
用直流發電供附近照明1879年,舊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發電廠,兩台發電機共22盞電弧燈。同年先後在法國和美國裝設了試驗性電弧路燈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熾燈1881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電站1882年;
愛迪生在紐約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規發電廠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表演了電壓為1500~2000V的直流發電機組經57km線路驅動電動泵1884年英國人製造了第一台汽輪機1885年製成交流發電機和變壓器1886年3月在馬薩諸塞州的大巴林頓建立了第一個交流送電系統,電源側升壓至3000V,經1.2km到受端降壓至500V。
,顯示了交流輸電的優越性1891年德國在勞芬電廠安裝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發電機,通過第一條三相輸電線路送電至法蘭克福1894年建成利亞加拉大瀑布水電站。1896年採用三相交流輸電送至35km外的布法羅。結束了1880年來交、直流電優越性的爭論。
20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裝設了第一台5000kW汽輪發電機組,標志著通用汽輪機組的開始。1916年,美國建成第一條90km的132kV線路1922年,美國在加州建成第一條220kV線路。
二戰後,美國於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別製成並投運30、50、100、115和1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線路,採用2分裂導線,距離960km,將北極圈內的Harspranget水電站電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73年法國製成120萬kW核反應堆1964年,美國建成第一條500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條765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蘇聯建成第一條±400kV的47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75萬千瓦1970年,美國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144萬千瓦1989年,蘇聯建成第一條最高電壓1150kV的1900km交流輸電線路。

(8)電網投資完成額擴展閱讀:
百年電力的意義:
溶思想性、權威性、文獻性、可視性和科普性於一體,是一部反映中國百年電力發展歷史的文獻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電視教材,同時又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時該片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中國電業及其發展歷史的一扇窗口,是對電力職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理想教材;對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職工凝聚力、鼓舞士氣和激發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I. 淺談電網項目和一般建設項目後評價的異同
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研究
【摘 要】 在電網建設項目評估工作中財務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直接關繫到電網建設項目決策的成敗,採用科學、操作性強的財務評價方法是項目投資評價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簡要介紹了財務評價的涵義,並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與計算,對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進行分析與說明,為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深入探討與實際應用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 電網建設項目; 財務評價; 內部收益率; 凈現值; 投資回收期; 電量加價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廠、網分家以後,電網企業面臨的內外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電網運營成本不斷上升。在這種嚴峻的企業經營環境下,為了全面提高電網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實現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提高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做好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網建設項目的特點
電網是電力供應的重要載體,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對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電力建設項目具有其他建設項目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投資規模大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之一,電網建設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項目造價高的特點。以廣東電網為例,「十二五」期間,廣東電網計劃投資1 960億元進行電網建設改造,力爭在五年內建成現代化大電網,投資額度比「十一五」期間的1515億元增加29%。屆時,將新增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6 996萬千伏安、輸電線路27 246千米。
同時,電網企業生產能力造價十分昂貴,如:500kv送電線路每公里造價在145萬元左右。
(二)建設周期長
電網建設項目的工程量都比較大,一般需要經過若干年的建設。由於建設周期長、投資持續時間長,而資金的回收一般是在建設完成後的經營期內逐步進行的,所以電網建設項目的投資相對見效慢。此外,由於等額資金在不同年份具有不同價值,電網建設項目同時得承受通貨膨脹、資金貶值等風險。
(三)投資替代性差
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是在一定時期內對電網的投資,是在特定地點形成的電網固定資產。這種投資方式和特點決定了電網建設項目不像其他投資活動具有比較靈活的轉移性。一旦發現投資有誤,在短期內調整投資行為的能力比較差,或者說投資替代性差。發現投資有誤就很難用其他方法來彌補,而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與生產能力也很難轉作其他用途。
二、財務評價的定義和原則
(一)財務評價的定義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建設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外匯平衡的財務狀況,據以判定項目可行性。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是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核心工作,它為考察電網建設項目投資的經濟效果、制定合適的資金計劃、協調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內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償能力分析、外匯平衡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
(二)財務評價原則
目前國內外對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清除這種局限性對評價結果帶來的不良影響,在進行項目財務評價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即實事求是的評價思想。電網建設項目存在著其自身的規律和內在的特點,要客觀地分析電網建設項目所面臨的形勢,實事求是地調查和預測項目未來的融資結構、成本構成、供電能力等,避免「拍腦袋」式的主觀判斷。
2.實用性原則
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指標和方法必須具有實用性。指標數據含義明確,可獲取且能夠准確度量,便於對電網投資效益進行分析比較;評價方法便於實踐應用,可操作性強,評價結果能夠科學指導電網建設的投資決策。
3.科學性原則
要用科學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方法對電網建設項目進行分析、論證,而不是用自己的標准去評價項目,這里的科學性包括對電網建設項目要進行科學的風險分析,人們往往在可能獲得巨大收益的項目面前失去理智,忽視了項目內在和外在的風險。
4.效率性原則
對投資者來說,效率就是效益,一旦有好的電網建設項目,就要及時進行分析和論證。因此,對電網建設項目進行財務評價要遵循效率性原則,力求做到及時、准確、快速,以使決策者盡早作出決策,使項目盡早啟動。
三、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及案例分析
(一)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方法
電網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技術性強、內容復雜、難度大。本文在編制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和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表的基礎上,分別計算資本金和全部投資的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等評價指標,並通過對指標的分析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二)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實例
下面以深圳供電局220kv駿康輸變電工程的財務評價為例,計算、分析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及電量加價等財務指標值。
1.基礎數據
駿康輸變電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靜態總投資22638萬元,項目資本金為30%,其餘70%為國內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5.94%。建設期為2007至2009三年,建設期第一、第二年資金均投入30%,建設期第三年資金投入40%。固定資產殘值率為5%,固定資產折舊採用直線折舊法,折舊年限為經營期25年。
2.假設條件
(1)投資條件:每年建設期資金投入資本金與銀行貸款都是按同一比例投入。
(2)借款條件:銀行貸款按照本年貸款逐月等額支付。
(3)經營期:電網建設經營期為25年。
(4)貸款寬限期:以建設期為寬限期,在總投資內計入建設期貸款利息。
(5)貸款償還期限:還貸期等於經營期。
(6)還款條件:全部貸款本息在經營期內均衡還貸,按年等額償還貸款本息。
(7)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平均年限法。
(8)折舊期:折舊期等於經營期。
(9)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原值的5%。
(10)經營成本:取值固定資產原值2%。
3.計算過程
(1)計算建設期各年資金籌措額
根據基礎數據,靜態總投資d=22 638萬元,建設期n=3年,建設期各年投資比例f1=30%,f2=30%,f3=40%,貸款比例g=70%,貸款利率i=5.94%,則:
建設期第一年靜態投資d1=d*f1=22638*30%=6 791(萬元)。以此類推得出第二年和第三年靜態投資分別為6 791萬元、9 056萬元,合計22 638萬元。
建設期第一年貸款本金b1=d1*g=6791*70%=4 754(萬元),第二年貸款本金為4 754萬元,第三年為6 339萬元,合計15 847萬元。
建設期第一年貸款利息l1=b1/2*i=141萬元,第二、三年貸款利息分別為432萬元、787萬元,合計1 360萬元。
建設期當年資本金=當年靜態投資*(1-70%)
建設期當年動態投資=當年靜態投資+當年建設期貸款利息
根據以上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可以得出:
建設期各年資金籌措額=資本金+融資(貸款本金和利息)
即建設期三年的資金籌措額分別為6 932萬元、7 223萬元、9 843萬元,合計23998萬元。
(2)計算經營期各年底所欠利息額以及經營期各年底已歸還的利息與本金
已知:
固定資產原值g=工程靜態總投資d+建設期貸款利息l=22 638+1 360=23 998(萬元)。
經營期第一年的年初負債p1=貸款本金b+利息l =15 847+1 360=17 207(萬元)
則:
第一,經營期各年提取折舊z的計算。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折舊年限=3.8%,各年提取折舊z=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912萬元,固定資產殘值=固定資產原值*殘值率=1 200萬元。
第二,經營期各年年底應等額償還的本利和e的計算如下:
計算期包括建設期3年,經營期25年,合計28年。還貸期限包括建設期3年共28年,實際在經營期25年內歸還貸款。採用本息等額方式還款,利息進入財務費用,折舊用於償還本金,不足部分由稅後利潤償還。
根據等額分付現值公式:年初負債p,要在25年內等額支付本金和利息a,則:
a=p
已知,i=5.94%,n=25,等額還款系數為0.077781,經營期第一年年初負債p=17 207萬元,在25年經營期內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每年等額還本付息金額e=17 207*0.077781=1 338(萬元)。
根據之前計算得知:經營期第一年年初欠本金=15847萬元,年初欠利息為1 360萬元,則該年年初負債合計17207萬元,該年年底欠利息=該年年初負債合計*銀行貸款利率i =17 207*5.94%=1 022萬元。已知每年年底還等額本息1 338萬元,小於該年年初所欠利息1 360萬元,所以該年還款1 338萬元均為歸還利息所用,尚未歸還本金。以此類推,並根據公式第t年當年年初負債=上年年初負債+上年年底欠利息-上年年底還款本息,第t年當年年初欠利息=上年年初欠利息+上年年底欠利息-上年年底還利息,可以計算出經營期各年年底所欠利息額分別為1 022萬元、1 003萬元……76萬元;經營期各年年底歸還的利息分別為1 338萬元、1 044萬元……147萬元;經營期各年年底歸還的本金分別為0、294萬元……1 191萬元。
第三,計算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經營期固定資產每年折舊費=912萬元,財務費用=年底還利息,經營成本=固定資產原值*平均經營成本率=23998*2%=479.96萬元,則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各年固定資產折舊費+各年財務費用 +各年經營成本+攤銷費,各年攤銷費為零,由此可得經營期各年總成本費用分別為2 729.96萬元、2 435.96萬元…… 1 538.96萬元。
(3)編制「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本金)及「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
已知經營期各年的總成本費用ct(t=1,2,3,…,m)
計算過程:
第一,以建設期(n年)初為基期,將經營期各年的總成本費用ct折現成基期的現值cxt,根據一次支付現值公式有:cxt =。
第二,計算經營期(m年)內各年度總成本費用的總現值cxo,cxo=cxt=23 851.92(萬元)。
第三,將各年度總成本費用的總現值cxo在m年經營期內拉平,計算經營期內每年拉平的總成本費用c,根據等額分付資本回收公式:
c=cxo=23 851.92*0.077781 = 1855.24
(萬元)。
第四,根據拉平的總成本費用c及設定的成本利潤率f0(fo=銷售利潤/總成本費用),計算項目在m年經營期每年拉平的銷售利潤f=c×f0。
第五,試算每年所需的銷售收入r。
公式推導:
設:經營期拉平的銷售收入為r,銷售稅金及附加為j,總成本費用為c,銷售利潤為f,增值稅稅率為f1,城市建設維護附加稅稅率為f2,教育附加稅稅率為f3,則:f=r-j-c,又:j=r×f1×(1+f2+f3),於是有:r=×c。
已知f1=17%,f2=7%,f3=3%,c=1855.24(萬元),當設f0為40%時,求得r=3 194.76(萬元)。
根據預計的銷售收入r編制「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並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求得當銷售收入r=3 194.76萬元/年時,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4.5%,小於行業基準收益率8%。
將成本利潤率按50%、70%、80%代入公式,對應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 422.95萬元、3 879.35萬元、4 107.54萬元,按照對應的銷售收入分別編制「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並測算與銷售收入對應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最終求得當成本利潤率f0*=70%時,銷售收入r*=3 879.35萬元,對應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irr=8.09%,接近行業基準收益率8%。
第六,根據計算出的銷售收入r*,可分別編制「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
(4)根據「現金流量表」計算財務評價指標
1)靜態投資回收期
tp=t-1+
2)凈現值npv=表中經營期第m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
3)內部收益率irr
根據經濟學公式,設比較接近的兩個折現率im與in,使 npv(im)>0,npv(in)<0,則線性插值法確定的內部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
irr=im+
根據以上公式及現金流量表(資本金),算得資本金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2.35年,資本金凈現值為2 352.91萬元,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為8.09%。
根據以上公式及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算得全部投資靜態投資回收期為9.93年,全部投資凈現值為3 073.95萬元,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為6.63%。
電量加價(元/千瓦時)=
已知r*=3 879.35萬元,根據深圳供電局近三年的售電量情況,取其平均值560億千瓦時,則電量加價算得0.0007元 /千瓦時。
4.評價結論
從各財務評價指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駿康輸變電工程動態總投資23 998萬元,其中資本金投入6 791萬元,國內銀行貸款15 847萬元。要合理收回建設成本並實現8%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率,25年經營期內每年需要實現銷售收入為3 879.35萬元。在每年實現銷售收入3 879.35萬元情況下,全部投資的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63%,財務凈現值為3 073.95萬元,投資回收期為12.35萬元,而且,在經營期內年銷售電量為560億千瓦時的情況下,該項目建成投產後,銷售電價調整原則是每千瓦時增加0.0007元。
四、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的建議
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對於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宏觀調控,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水平,引導和促進各類資源合理配置,優化投資結構,減少和規避投資風險,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對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對投資效益的預測,減少決策失誤
投資一個電網建設項目,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任何投資決策的盲目性或失誤,都可能導致電網企業的重大損失。因此,應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預測,減少決策失誤,最大可能地提高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正確性。
(二)強化宏觀管理,提高投資效益
電網建設項目具有建設工期長、投資數額大、涉及部門多、影響范圍大等特徵,對區域甚至全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比較大。因此,加強投資宏觀管理,提高具體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有利於引導項目的投資方向,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增加項目的宏觀效益。
(三)充分評估各種因素,適應市場變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相繼出台,使得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因素愈來愈多,如建築材料、設備的價格變化,財政稅收政策的調整等,使項目實際情況可能會與預測情況產生偏差。這就要求在作財務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各項不確定因素,認真分析內外部市場環境,確保財務評價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四)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提供扶持依據
當某些電網建設項目財務評價結論不可行,但項目又為地區發展所急需時,為使項目具有經濟上的生存能力,可向國家申請經濟扶持。此時,項目的財務評價可以為國家扶持方式和優惠幅度的確定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3版)[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2] 鄭琳.電網建設項目投資優化管理方法與應用[j].電力建設,2011(2).
[3] 黃保軍,史京楠.電網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電力建設,2003(2).
[4] 黃生權.項目評價指標——凈現值的擴展[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1(6).
[5] 高俊強.淺談投資項目經濟評價應注意的問題[j].科技創業周刊,2006(2).
J. 什麼是智能電力系統 發展趨勢如何
也叫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已經成為全球電網發展和進步的大趨勢,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電網建設投資完成額460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85億元,增長11.7%。行業總體呈現「總量增長平穩、結構調整利好」的特點。
未來的智能電網是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互聯網+」創新發展模式,能實現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信息共享,促進能源像信息一樣實現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