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的投資者,特別是有固定職業的業余投資者來說,由於資金有限、缺少股市專業知識、沒有太多的時間,不宜自己直接進入股市,最好選擇投資基金這種間接投資工具,間接分享經濟發展、股市繁榮的成果,獲得個人的投資利益。投資基金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入小、效益大
投資基金的本質是集眾多投資者的小錢成大錢。投資基金是按購買單位算起的,每單位的數額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有的甚至沒有投資額的限制,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決定多買或少買,這解決了那些錢少卻想入市的小額投資者的尷尬。投資基金由於資金整體數額比較大,在買賣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時,容易取得規模效益。通常,買賣股票必須支付給證券商一定傭金,而傭金的數額是隨交易額的增大而遞減的;換言之,投資基金往往能在大額證券交易買賣中獲得優惠折扣。因此,對投資者來說,投資於基金,個人相對地減少了傭金支出,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投資效益。
2.專家管理、省心省事
投資基金是一種間接投資工具。基金募集的資金都是交由專業投資人才去操作的,因此,投資於基金就等於每個投資者花很少的金錢,聘請專業投資顧問幫助自己理財。很顯然,這些專家的投資理論和經驗要比一般投資者豐富得多,他們專門從事研究和分析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和國際動態,能夠隨時掌握各種產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並且與國內外的證券市場、證券商保持密切的聯系。這就為購買投資基金的普通投資者在風雲變幻的證券市場中獲得較為穩定和較為豐厚的投資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因此,投資基金比投資其他金融商品更有保障且省心省事。
3.組合投資、風險小
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投資基金都有一個為分散風險進行投資組合的原則,即將一定數量的資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別投資於各種不同的有價證券和其他多種有利可圖的行業上。這是投資基金有別於其他投資方式的最大特點之一。一般來說,投資基金的有關條款中都明文規定,投資組合最少不得少於多少個品種,即使是單一市場基金也不準只購買某一兩種股票,而且買入某一種股票,都有一定的比例限制。通過組合投資,投資基金的投資風險一方面由所有投資者分攤了;另一方面又由種類不同的證券和其他投資項目分散了。因此投資基金的風險相對來說非常小。
4.變現性強、費用較低
一項投資盡管獲利很高也很安全,但如果流動性差,脫手變現困難,就不算是好投資。與儲蓄、黃金、房地產投資相比,投資基金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變現性強。一般開放型基金每天都會公開進行報價買賣,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要,隨時買賣。而封閉型基金也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進行買賣,最快1天便可完成整個交易和清算過程。投資股票有時可能遭遇手中持股賣不掉的情況,陷入被「套牢」的困境,使資金的流動性發生問題。而投資基金則不會發生這方面的問題,基金公司有義務應投資者的要求買回受益憑證。
5.專門保管、安全性高
為了保證投資基金資產的安全,一般投資基金在「信託契約」中均明確規定,基金資產不能由基金公司掌管,而必須由另外一家獨立的信託人公司持有和保管,這就避免了基金經理人以權謀私現象的發生。而信託人公司往往是銀行或比較大的跨國財團或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其資信好,設備先進,資訊網路發達,基金注冊地通常在海外,可以將基金資產離岸化,即使投資者所在國出現政治或經濟政策的變化,投資者的資金也不會被凍結。
6.品種多、投資靈活
在發達的國外證券市場上,投資基金的數量非常多,涉及一切金融投資領域,而且大多數基金都進行跨國投資或離岸投資,任何一種被市場看好的行業或產品,都可以通過設立和購買基金得以開發和利用。如果你覺得某國債券值得投資但又無法前往該國去購買,那麼你可以通過本國的基金管理公司購買該國債券基金。如果你看好某國股市,也可以通過認購該國基金來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而且還有債券基金、貨幣基金、優先股基金或藍籌股基金等多種基金供你選擇。可見,投資基金種類繁多,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意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基金進行靈活的投資。
7.經營穩定、效益可觀
投資基金與股票類似,股票是按股劃分計算其總資產的;基金資產則劃分為若干「基金單位」,投資者按持有的「基金單位」的份額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而且投資基金由於採取組合投資等措施,因此其風險低於股票,而報酬一般比債券高。
⑵ 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相比有什麼特點
1、投資管理專業化程度不同:機構投資者一般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在投資決策運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資理財方式等方面都配備有專門部門,由證券投資專家進行管理。1997年以來,國內的主要證券經營機構,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研究所。
個人投資者由於資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時絕大部分都是小戶投資者,缺乏足夠時間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斷走勢,也缺少足夠的資料數據去分析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因此,從理論上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相對理性化,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投資周期相對較長,從而有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2、投資結構組合化不同: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越多,承受的風險就越大。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進行合理投資組合。
機構投資者龐大的資金、專業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場研究,也為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可能。個人投資者由於自身的條件所限,難以進行投資組合,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3、投資行為規范化不同:機構投資者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受到多方面的監管,相對來說,也就較為規范。

(2)投資大師特點擴展閱讀:
在證券市場上,凡是以自然人身份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即為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發展初期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一般的股民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從事股票買賣的投資者。相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個人投資者(無論資金的多少)都可以稱為散戶。在選擇個人投資者時,主承銷商應當優先考慮具備較強研究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其投資資金規模與新股申購業務的特性相適應、且與本單位具有長期合作關系並相互了解的自有客戶。
⑶ 自認為懂金融投資的進,國際兩大投資大師巴菲特和索羅斯不同投資理念和成功
1、巴菲特是一個投資高手。索羅斯是一個投機高手。
2、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回是選擇績優價廉答的企業和股票,並且這股票必須是他了解的。索羅斯通過量子基金,主要通過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大宗操作,對沖風險投機獲利。
3、巴菲特手中握有的是真金白銀的財富,他的資產兌換成為現金折價很少。索羅斯通過基金持有金融資產,如果套現必將引起價格波動,他的損失更大。
4、投資方式不同,導致了巴菲特實干,索羅斯投機。
5、巴菲特影響比索羅斯小的一個原因是索羅斯運用金融投資的規律,作為領頭羊他可以用自己的資產帶動數倍甚至數十倍以上自己資產的能量作用於金融市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一個領頭羊帶領群羊狂奔的例子。
⑷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資特點是什麼
彼得林奇在美國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基金經理人。曾經讓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從2000萬增值到140億。他投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僅專注於股票本身,更關心股票背後的公司。他每次都會通過很多公司的市面報道來對公司進行分析,一旦他覺得這個公司可以就會買入股票。並且他經常會去所購買股票的公司總部去拜訪。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後就會做出判斷並且在購買股票後如果發現更有潛力的公司就會轉而把這個公司的股票拋售,把錢用於購買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
對於林奇來說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處,他可以從中發掘有潛力、可以東山再起的公司,並且趁著低價來入手他們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認為預測經濟走勢這種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徒勞的,因為即使你預測出了經濟未來的走勢,它也沒有辦法告訴你未來一年或是兩年後的利潤。
⑸ 投資的四個特徵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迅速擴大,增長速度快速提高 二戰以來,世界范疇的對外直接投資有了空前的增長。據統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1960年為555億美元,1976年增至2872億美元,1981年達到5250億美元。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國直接投資是外來資本的主要來源。根據對9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統計,1981年到1985年期間,外國直接投資在其長期資本流入總額中的比重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間,這一比重增加到74%,而且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國際直接投資市場以發達國家為主,主要在發達國家之間雙向流動 國際直接投資較之間接投資的風險更大,因此投資者除追求盈利外還尋求安全性。相對而言,發達國家的投資環境要優於發展中國家,投資者自然而然地就將發達國家作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市場。 二戰前,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向基本上是單向的,通常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將其資本投向自己的附屬地、附屬國。二戰後,尤其是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直接投資主要轉向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投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在國際直接投資總額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以美國為例,1950年美國私人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中,發展中國家佔48.8%,發達國家佔48.2%,1960年發展中國家佔34%,發達國家佔60.6%,1980年發展中國家佔24.7%,發達國家佔73.5%。據統計,1990年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額佔世界直接投資總額的80%,美、歐、日的對外直接投資額佔世界直接投資總額的83%,其吸收的外來直接投資額佔世界各國吸收直接投資總額的70%。1996年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為2950億美元,占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總額的85%,當年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為2080億美元,占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總額的60%。可見,主要發達國家占據著國際直接投資的壟斷地位。在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直接投資格局中,美國的霸主地位逐漸喪失,歐、日地位不斷上升,形成了美、歐、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盡管如此,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吸收國。 (三)亞太地區和拉美地區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的集中地區。 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不斷相對減少的同時,把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逐步集中在那些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容量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巴西、墨西哥、亞洲「四小龍」等。 拉美地區是吸收外國投資較早、較多的地區。拉美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在1950年為77億美元,到1980年增至625億美元,增長了8.1倍。80年代中期以後,拉美國家吸收外資的速度減慢,主要是墨西哥、巴西等國在利用外資政策上的失誤而造成巨額外債負擔的影響,以及一些國家政局不穩等因素所起的負面作用。但拉美經濟又有所改善,特別是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國的經濟政策的變化,增強了國內、國外投資者的信心,刺激了這一地區外國直接投資的復甦。 亞太地區在1986年取代了拉美地區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國投資的地區。在1988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中,59%是投向亞太地區的。1995年流向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直接投資達到650億美元,約佔全球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總額的2/3。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投資者曾紛紛撤資,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解決亞太地區又成為吸收直接投資的有力競爭地區。 (四)國際直接投資主要流向高新技術產業部門和服務行業 二戰前,國際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採掘業和初級產品加工業。二戰後,隨著發展中國家石油、礦產資源的國有化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外國壟斷資本對採掘業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對製造業部門投資的比重明顯上升。而在占國際投資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之間的直接投資中,雖然投向製造業的比重仍然較大,比如截止1988年底,美國對西歐的直接投資44.6%集中在製造業,西歐對美國的直接投資42.8%也集中在製造業。但隨著各發達國家產業結構高級化,外國直接投資的重點行業從傳統的製造業逐步轉向高新技術產業,如計算機、新能源、精密機械和生物工程等。出此之外,還繼續投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的行業。
⑹ 什麼是投資投資有什麼特點
一.什麼是投資?投資有什麼特點?
投資是經濟主體為了獲得未來收益而墊支資本轉換為資產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結果因為存在風險而呈現不確定性。
特點:1.投資首先要有一定量的貨幣。2.投資是一種延遲的消費,投資者為了未來獲得更多的消費而犧牲當前的消費。3.投資都是將一定的貨幣轉換為資產。4.投資需要一定的時間,且在這段時間內存在風險

⑺ 個人投資者的特點
投資需求受個人所處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和個人境況的影響,呈現較大的差異化特徵。回
可投資的資金量較小。答
風險承受能力較弱。
投資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較少,專業投資能力不足。
常常需要藉助基金銷售服務機構進行投資。
是基金投資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⑻ 股票投資的特點是什麼
股票的投機價值表現為股票在股票的二級市場中博取差價的能力。其具體回表現為股價的絕對值越小,題材越豐答富其投機價值越大。股票市場中的主力主要挖掘的就是個股的投機價值。只有對個股進行投機性炒作,才會在短時間內獲取較大的差價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