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幫我分析一下,啤酒行業創業前景如何呢
啤酒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精釀啤酒市場需求樂觀
精釀啤酒市場遇上世界盃「東風」
近一年「來勢洶洶」的精釀啤酒市場遇上世界盃「東風」。日前,精釀啤酒佔比顯著上升。然而,啤酒指數未受惠於世界盃,出現累計下跌。啤酒市場到底有沒有在世界盃經濟中獲利?
啤酒指數累計下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世界盃前四場比賽,用戶場均下單40萬瓶(罐)啤酒,其中精釀啤酒佔比顯著上升,用戶場均要喝掉近60000瓶(罐)。然而,該板塊自5月底以來已經萎靡不振了。6月初至今啤酒指數累計下跌6.74%,7隻成份股無一倖免全部下跌。歷年的「體育大年」都顯示,啤酒行業不但沒有受惠,還不升反降。
這些公開的數據並不可能及時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國內應該沒有企業可以做到終端數據及時匯集,在超市和酒館賣掉多少啤酒,並沒有人知道,只有月底才可能匯總數據。此前啤酒股票走勢相對向下,符合股市規律,除了跟季節、行業有關,還有其他因素,屬於正常的波動。
在世界盃期間,精釀啤酒展示了強而有力的增長勢頭,從產業端到渠道端都有所發展,符合中產崛起、消費升級的特點。他認為,世界盃帶來的消費檔次的提高,以及對客單量的培養,將令精釀啤酒行業發展得更大、更快。也有啤酒企業人士認為,精釀啤酒的全年消費總量只佔整個啤酒消費市場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對啤酒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
精釀酒吧短期,營業額增長不明顯
精釀酒吧也分不同類型,在世界盃期間策略各有不同。除了自主經營的酒吧外,還與其他人合作,其中一種是大型精釀酒吧,當然不會放過世界盃的商機,一般會投入資金購買設備如投影儀,而另一種是面積不太大、甚至主打外賣的小店,只會把觀看世界盃的設備當作「裝飾」,提供給有需要的顧客。
世界盃主要影響的還是我們行業稱為『水啤』的產品,因為這種啤酒味道淡、更適宜於暢飲,所以世界盃期間的銷量比較容易激增。
消費精釀啤酒的世界盃觀看者,大部分對酒沒有太高要求,因為看球時間很長,有時候長達4~5個小時,他們不可能選擇很重的精釀,一般選擇口感清爽的、解渴的啤酒。
精釀啤酒市場樂觀
廣州的精釀啤酒市場在最近一年左右出現爆發式增長,多了不少精釀酒吧,也讓許多「小白」進入精釀圈,成為粉絲。他認為,廣州消費者在餐飲消費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隨著「精釀風」來襲,他們會越來越接受在精釀啤酒上的投入。
消費升級是一個主流的趨勢,越來越多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更加追求消費品質;從業者都在創新別出心裁的經營模式,令行業充滿生機。盡管他認為目前精釀啤酒市場還很小,但發展趨勢令人樂觀,精釀啤酒有可能呈現高速增長,占據中國啤酒市場一個不小的份額。
Ⅱ 啤酒行業發展前景問題
給你一個前輩的回答,寫得挺好,其實這事關鍵還要看自己的心態
http://..com/question/24049948.html
具體一點
中國的啤酒行業競爭很大程度上都體現在銷售上,供應鏈的待遇整體上相對較低,剛進去的收入不會高。我覺得在中國剛畢業的學生去啤酒廠,有兩家是最好的,對技術質量重視的程度高且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完善,,一個是武漢百威、一個是廣東嘉士伯,只要你能進去,都會獲得很好的培養,加上你自己的努力,前途都會比較光明。至於其他廠子,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總之能去效益好的就不要去差的,能去大集團的廠子就不要去獨立的小廠子,能去釀造部就不要去質量部。
Ⅲ 啤酒行業怎麼樣
中高端啤酒需求日益提升
國內啤酒市場不再局限於低端市場,消費者對於中高端產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對此,超級波克集團首席執行官傅勵拿表示,在此情況下,無論是進口啤酒還是本土啤酒,都必然要面對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也要求啤酒企業需更清晰自身定位。而中國市場的廣闊也讓不同區域的啤酒消費口味與習慣存在差異,因此分省逐個進行市場耕耘,要比廣泛撒網的方式更具價值。
中國啤酒進口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5月,我國啤酒進口數量為299451千升,同比增長21.1%。2013-2017年我國啤酒進口量呈持續增長趨勢,在2013年為最低值182297千升,同比增長65.6%;2017年為最高值達716196千升,同比增長10.8%。
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1-5月,我國啤酒進口金額為329.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30.2%。2013-2017年我國啤酒進口金額在2013年最低為231.7百萬美元,同比增長60.6%;2017年為最高值達750.4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2.7%。
高端化隱現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升,擁有眾多中高端啤酒品牌的進口啤酒企業嗅到了新的機遇。這種消費習慣的變化,正是十年來中國市場啤酒文化發展的具體體現。此前中國啤酒市場絕大部分都是面向普通大眾的,缺乏中高端產品,這是市場需求的表現,因為彼時消費者並不講究啤酒產品的質感,啤酒生產廠家對於更高品質也沒有太多要求。
更重要的是,中國啤酒市場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即消費者在選擇同樣優秀的啤酒產品時,正嘗試區分這些產品之間的不同,正追求理解不同啤酒之間的特點,以更知性的心態來對待啤酒,選擇啤酒。
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凸顯
市場的成熟意味著群雄混戰的局面在不斷被打破,目前中國啤酒市場正不斷向品牌集中的方向發展,大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盡管進口啤酒保持著較好的增速,但在中國市場的佔比依然未占據主流,同時不同進口品牌之間的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也日益凸顯。
事實上進口啤酒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其他進口啤酒,本地啤酒帶來的競爭更為顯著。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啤酒企業一定要清楚自身定位。以超級波克啤酒為例,將目標客群定位在25-35歲之間的中青年消費者,這一群體具有龐大的消費空間以及良好的新產品接受度,能夠容納足夠多的競爭對手。
啤酒市場因地制宜發展
中國啤酒市場是廣闊的,不同的地域,啤酒消費的口味和習慣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從品牌長遠發展來看,針對不同區域的消費習慣制定有針對性的舉措比較合理,也正是如此,逐省耕耘要比廣撒網的方式有價值得多。
事實上某一個省份或者說某一個區域不單純是對產品的需求不同,在營銷、業務操作方法等具體內容上也有著很細膩的區分。一些省份聽裝啤酒比較流行,而有一些區域瓶裝啤酒則更受歡迎,我們要做的是對每一個地區的消費習慣都有個全盤了解。在一個比較小的區域獲得認可且做得深入,較面對一個很大的市場而被評價為不怎麼樣,更具有實際意義。
Ⅳ 啤酒市場發展前景好不好
在經過漫長的低迷期後,面對洋啤酒猛烈的攻勢,當前,啤酒行業正面臨的大變革,啤酒企業紛紛開啟轉型之路,力推高端產品成了很多啤酒企業依賴的「御冬」法寶。
不過,國內啤酒行業也逐漸回暖,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形成雪花、嘉士伯等五大巨頭割據的形勢。參考《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2268.6萬千升,同比增長0.8%。其中,2017年6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509.2萬千升,同比增長6.0%。這也是2017年5月,中國啤酒行業產量同比增長0.7%以來連續兩個月出現增長。
雖然啤酒行業的總體量在下降,但行業正朝著中高端邁進,啤酒消費低齡化、高端化的新趨勢明顯,對於國內啤酒企業而言,這是一個良好契機。
Ⅳ 啤酒行業前景如何,是否可以進行創業
前景看好,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產國和消費國。啤酒作為舶來品,在國內面臨本土酒特別是白酒的競爭,目前的人均消費量雖然略低但已比較可觀,未來上升空間有限。在啤酒消費趨向「高端化」和「品質化」背景下,精釀啤酒市場迎來井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啤酒行業在2013年以前保持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持續增長,到2014年,行業首次出現負增長。直到2016年8月,增速首次轉負為正。反觀進口啤酒市場,從2008年的不到3萬千升增長至2016年的65萬千升,8年復合增速48%。但相較於全國每年4500萬千升的總體市場規模,進口啤酒市場佔比僅1%,對整體市場的影響有限。
目前啤酒小部分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質、個性化和特色化,大酒廠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精釀啤酒消費興起也是必然趨勢。當前,精釀啤酒的發展模式是「小酒廠集群化」,未來國內會出現「井噴」式增長。
Ⅵ 啤酒行業的拐點已經到來了嗎
據報道,對於習慣了三五元一瓶啤酒的消費者而言,啤酒行業十年未漲價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包括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啤酒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在1月宣布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漲價消息也讓沉寂多年的啤酒行業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酒業協會負責人表示,我國啤酒行業還處在結構性調整期,該調整期可能長達2~3年,在這個過程中,啤酒企業紛紛進行產品結構的升級,未來啤酒將進入碎片化、個性化消費階段。
Ⅶ 我國啤酒產業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世界領先的跨國酒企業把中國作為增長最快的市場,相比 之下,成熟市場多增長遲滯。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中國人的消費信心,中國人不僅在啤酒消費量上增長顯著,而且開始喝價格更高的啤酒。消費信心的提高還表現在人們外出就餐的機會更多,從而推動即飲渠道的增長速度顯著遠非即飲渠道。 2007年-2011年的5年中,中國啤酒銷量增長了29%,達4898.8萬千升,創歷史最高點。同期,啤酒銷售額增長63%,2011年達4540億人民幣。單升啤酒均價增幅達27%,表明消費者趨向消費價格更高的產品。更有意義的是,2011年銷量同比增幅達12%,明顯高於2010年6%的增幅,表明消費者對啤酒的興趣增加。 全球前五大啤酒消費國中,中國以4898.8萬千升遙遙領先,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後者為2400萬千升;其次是巴西,1400萬千升;俄羅斯和德國並列第四,均為900萬千升。 相比之下,中國的葡萄酒和烈酒消費的增速則出現下降。2010年,葡萄酒銷售額同比增長52%,2011年增幅僅有12%。2010年烈酒消費額增長24%,2011年僅增長了16%。而20文章來源華夏酒報10年啤酒消費額增長了7%,2011年增幅達12%。 「在市場一片繁榮的形勢下,啤酒生產商需要選擇更為明智的競爭方式,爭取那些未來將成為主要購買力量的消費群體,包括年輕人和女性消費者以及青睞高端啤酒的行家消費者。」Crabbe說,「近期葡萄酒與烈酒市場的增速減緩為高端啤酒提供了增長良機。事實上,高端啤酒恰好可以借機搶占市場份額,獲取那些崇尚品牌的消費者。」 就啤酒消費而言,品牌和口感對於中國消費者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認為這兩者是選擇啤酒最重要因素的受訪者均佔25%。將價格列為最重要因素的消費者僅佔8%,而認為廣告最重要的消費者僅佔1%。 就啤酒消費種類來看,生啤酒最為流行,72%的受訪者視其為最受歡迎的啤酒種類。喜愛熟啤酒的佔53%,喜愛鮮啤的佔37%,喜愛白啤酒的佔28%,喜愛果味啤酒和烈性黑啤酒的分別佔23%和21%,喜愛低度啤酒和無醇啤酒的均佔14%。 就啤酒消費的原因來看,約73%的受訪者稱與家人或朋友聚餐時喝啤酒。其次,在宴會或派對消費的佔62%,家中宴客的佔61%,公司聚會的佔44%,業余社交活動的佔43%)。約33%的受訪者稱喝啤酒是為了工作後的放鬆,運動後喝啤酒的佔9%。 據了解,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在葡萄酒和烈酒增速趨緩的同時,啤酒卻借機上位。啤酒市場越來越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給擁有強大地域優勢的國產品牌帶來了增長機會。
--來自網路文庫
Ⅷ 2020年進口啤酒行業前景怎麼樣
五大品牌合計佔70%以上市場份額
目前,我國啤酒市場主要品牌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以及嘉士伯,5大品牌合計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行業集中度較高。數據顯示,2018年,華潤雪花占據了23.2%的市場份額,居首位;其次為青島啤酒和百威亞太,市場份額在16%以上;5大品牌以外的中小品牌瓜分剩下近30%的市場份額。

綜上所述,前瞻認為,目前我國啤酒行業在碎片化消費、潮流啤酒消費需求對接,以及個性化產品研發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企業需要用現代思維來對接消費者需求,提升高端產品研發能力。未來,高端品牌定位將是啤酒行業的機會和紅利,也是國內啤酒企業需要及時跟進的地方。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Ⅸ 中國啤酒行業市場特點
屬於快速消費品,覆蓋面廣,銷售量大,產品比較有針對性(酒店,餐飲,KTV,娛樂等)
容易找到突破口,不過在國外和大中型城市,瓶裝啤酒正在慢慢向扎啤過渡,不過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
主要還是口感要適合一個地域,品質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