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調整,小米國際部總裁周受資辭職,他要去哪裡
根據周受資自己透露,他將回到新加坡擔任位元組跳動公司的CFO職位。最先是小米公司首席財務官周受資發文表示,自己已經從小米離職了,未來將回到自己的家鄉新加坡,同時在新加坡擔任位元組跳動的CFO。隨後小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國際部總裁周受資已經離職,該職位目前由盧偉冰接任。最後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在社交賬號上發文表示,感謝周受資的付出,並且為其離開,而感到不舍。

Ⅱ 小米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小米產抄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2017-09-26在湖北省武漢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一路1號IT服務中心2層03號09室。
小米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00MA4KWLXH3H,企業法人CHEW SHOU ZI,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小米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小米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小米的成績
小米公司自創辦以來,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台,2013年售出手機1870萬台,2014年售出手機6112萬台,2015年售出手機超過7000萬台,2017年Q2季度出貨量2316萬台 ,2017年全年售出手機9240萬台 。2018年售出手機超過1.2億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別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長。相比於小米 2016 年 91 億元的海外市場收入,2017 年達到了 321 億元。
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11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5%,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機銷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創造了97.4%的增長,中國區的增長是57.6%。
IDC 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地區的出貨量為 62.1 萬台,成為西歐地區銷量排名第六的手機品牌。小米在希臘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 24%,超過蘋果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在西班牙的市場份額為 12%,排名第四。
2018年7月2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小米排名第十。
2018年9月20日,小米集團的精準扶貧殘疾人,共圓美麗中國夢項目榮獲2018年第三屆「CSR中國教育獎」CSR China TOP 100以及最佳社會貢獻獎。
2018年10月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8旗艦系列取得了發布4個月出貨量超過600萬台的成績。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2018年1億部手機的全年出貨目標。
2019年1月31日,IDC發布了2018年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2018年出貨量1.2億台以上,佔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逆勢上揚32.2%。
Ⅳ 小米總部有幾個部門啊,寫論文要用
小米增加了兩個新的部門,分別是集團組織部和集團參謀部,從雷軍的內部信來看,這兩個部門是關繫到這次改革的主要點。
除此之外,小米還重新組建了十個業務部門,這十個業務部門直接向雷軍報告,將原有的小米生態鏈、電視、MIUI和互娛等四大業務部分拆為電視部生態鏈部、筆記本電腦部、智能硬體部、IoT平台部、有品電商部、互聯網一部、互聯網二部、互聯網三部、互聯網四部,而這些部門直接由雷軍管理,總體來看。小米這次的組織架構調整更加的傾向於管理的扁平化,公司總部的職能被大大強化。
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小米也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的調整,當時小米成立了貴金屬部、探索產品部和投資部。而這才短短的兩個月,小米又進行了新的調整,從實際情況來看,恐怕小米上一次的調整都還沒經行完,而這次又要面臨新的改動。兩次組織架構調整的小米給我們呈現的就是不穩定,公司整改頻繁。
Ⅳ 小米投資了哪些公司
UC優視、多看科技、瓦力語聊、7K7K、太美、I Speak、YY、一起作業、智谷、卡卡移動、喜訊無限、版迅雷和天網;權電子商務領域的項目有卓越網、尚品網、凡客誠品、樂淘、耶客和我有網。互聯網社區的項目有逍遙網、樂訊社區、多玩游戲網(原「歡聚時代」)、綠人網、Tech Web、長城會、雷鋒網、知乎和大街網。其他領域的投資項目分別有拉卡拉、可牛、好大夫、ZEALER、金山多益,還有此次投資的積木盒子。 http://tech.163.com/14/1120/07/ABFR23MP000915BF.html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JjEFvav
Ⅵ 小米公司有幾個部門
看小米公司信息的話,可以去工商局查,其他的有不同的部門管
Ⅶ 咨詢小米投資部門
你好。
聯系方式:
http://www.mi.com/about/contact
上面鏈接有聯系方式。
Ⅷ 小米公司最主要的投資機構是哪家
小米公司是一家比較大的規模企業,我自己也很關注這家企業的情況,因為我是理財師,對於一些著名企業需要認真研究,因此我對於小米企業的投資機構有一些了解,下面我說一下,個人收集信息,有錯誤的話,希望見諒:
第一、小米公司投資機構很多,其中有HFHG公司的投資,這個投資最早的時候是在2009年初期開始的,當時的投資機構不是很多,對於小米公司來說,這是第一次機構性投資,對其幫助不小。
第二、2010年以後小米企業越來越好,投資的機構逐漸的開始規模化,其中投資方晨興資本和啟明以及IDG為最大,他們的投資金額,估值達三億美元左右,這是小米企業開始做大做強的一個基礎資金。
第三、小米公司在2012年以後開始戰略性的進行投資,本身的融資水平也在增加,這時候小米公司的機構投資人逐漸增加,小米公司本身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此時高通投資開始投資小米公司。
第四、最近兩年小米公司的業務繼續擴大,而且開始向其他的行業有所進展,這種情況下,小米公司的投資人也在繼續增加,最著名的是淡馬錫六家投資機構的進入,這對小米公司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綜合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公司的投資機構,現在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未來的小米企業應該會越來越潛力巨大,我相信中國本國的企業會越做越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歡。
Ⅸ 小米集團新一輪人事變動,成立集團總辦,集團總辦是負責什麼的
12 月 2 日下午消息,新浪科技獨家獲悉,小米今日發布組織調整文件,宣布成立集團總辦,包含集團高管團隊等。原 CEO 辦公室主任魏來出任總辦主任,向 CEO 匯報;原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出任總辦副主任,向總辦主任魏來匯報。
在手機部層面,製造工程部升級為智能製造部,集團副總裁顏克勝兼任智能製造部總經理;原製造工程部總經理許多出任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兩人均向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匯報。
在電視部層面,任命潘俊為電視部總經理,向 CEO 匯報。至於原先的電視部總經理劉耀平,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其因為個人原因,暫時不能行使管理職責。
金融業務方面,集團副總裁、CFO 林世偉兼任天星數科副董事長,相關工作向天星數科董事長洪鋒和集團總裁王翔雙線匯報。
企查查APP顯示,目前魏來共關聯3家公司,目前為天津伍米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資人,該公司間接持股企業多達458家,其中包含遛不丟(紐扣寵物)、塊塊互娛、小沐電子等。
一般來說一個集團或者公司分為:基層管理也就是負責一線管理,負責企業的具體生產執行和企業任務的操作。中層管理負責生產監督、調度、審核、提交建議的權利。高層管理負責人事任免、監督和督促中層管理任務完成、協調外事活動。 集團總辦就是高層管理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