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日本環保投資佔gdp

日本環保投資佔gdp

發布時間:2021-05-08 11:09:29

Ⅰ 請問近三年來安徽省環保投資所佔全省GDP比例

好專業的問題,不清楚比例但是看結果吧,霧霾天氣已經是不可忽視的嚴重版環境污染問題,國權家還需加強管理治理力度人們也要積極配合,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防霧霾時刻進行中呼籲過年少放煙花爆竹最好不放,順祝新年快樂!

Ⅱ 目前我國環保投入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2010年中國環保投入佔gdp 1.7%左右,增長相對較快總體依舊很低,

Ⅲ 日本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狀況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被譽為奇跡: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

Ⅳ 建築業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是多少,估算值.

建築業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
土建工程:0.3%,
市政安裝工程:0.25%,
綠化、裝飾裝修工程:0.2%。

建築工地環境保護措施
一、總體指導思想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止由於建築施工造成的作業污染和擾民,保障建築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必須做好建築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是文明施工的具體體現,也是施工現場管理達標考評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必須採取現代化的管理措施做好這項工作。
我們的指導思想是:我們在此施工,盡最大努力把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干擾降低到最低。
二、環境目標和指標
針對施工現場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內容,確定本項目的環境目標和指標如下:
噪音排放達標:結構施工,晝間﹤70dB,夜間﹤55dB;裝修施工,晝間﹤65dB,夜間﹤55dB。
防大氣污染達標:施工現場揚塵控制達到國家二級排放規定。
減少運輸遺灑:採取清洗、覆蓋等措施,避免或減少運輸遺灑現象;
生活及生產污水排放達標:生產污水經沉澱後排放,污水排放符合《江蘇省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防止光污染:施工現場夜間照明採用定向式燈罩,不影響周圍社區及臨近原病房樓內人員休息。
防止化學危險品、油品泄露對人體造成傷害:對施工現場的油漆、塗料等化學品和含有化學成分的特殊材料、油料等實行封閉儲存,隨取隨用,盡量避免泄漏和遺灑;
有毒有害廢棄物定點排放:對廢棄物分類管理,有毒有害廢棄物聯系回收單位,定點排放,並注意其他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
杜絕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加強消防意識培訓,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和消防設施,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杜絕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現場主體結構施工前組織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消防演習;每月15號由項目經理組織進行現場施工人員(包括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學習。並由安全員負責書面記錄及音像資料的製作及管理。
節約水電能源和紙張:採取切實措施控制水電能源消耗,並逐步擴大無紙化辦公范圍,減少紙張消耗。項目部內部文件一律雙面列印。
確保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防止疫病蔓延。
施工垃圾分類處理,盡量回收利用。

Ⅳ 美國環境投入佔gdp多少

中國在2005年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達到8388億元,佔GDP的1.3%,但是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的環保投資佔GDP的比例都高於2%。我手上的資料顯示一般來講環境投入的增幅不會有顯著的增長,而且美國GDP總量在增長,民眾的環保意識也一直不錯,所以基本來穩定在2%左右。

Ⅵ 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Ⅶ 目前我國環保投入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才對。根據科技部統計,201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達到13400億元,其中企業支出佔76%以上;R&D佔GDP比重預計可達2.1%;全時研發人員總量預計達到380萬人年,位居世界第一。

Ⅷ 當環境治理投入佔gdp比重為多少時

當環境治理投入GDP的話,大概比重要達到10%左右的話,就是比較好玩。

Ⅸ 環保政策對產業升級有何影響

自2018年環保稅正式復開征以後,伴隨著常制態化的環保督查動作,以及從環境部到地方省市的各級制度體系和相關治污措施的紛紛出台,環保領域的執法監管手段已經變得立體化、多樣化。

針對我國當前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近幾年,我國環境治理投資佔GDP的比重在1.7%至2.0%左右。在全國范圍內,該數值存在很大的區域差異,部分經濟發展滯後地區尤其薄弱。「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對一些環境污染重、歷史欠賬多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來源:央廣

Ⅹ 1966年日本GDP為多了美元

說真的,咱就發展自己的吧,別再跟日本比了,根本就不是一檔次!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乎。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於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這實在是無稽之談。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讓我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國的3倍。以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中國近年來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戰後的第一個4/1世紀,日本即輕松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盡管經歷了過去2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並且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中國全部GDP的2.3倍,其製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的GDP相當(唐淳風,2001)。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汗顏!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後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志著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後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志: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2003年,中國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並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約只相當於日本40年前的水平。中國目前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世界工廠」的牽引。據筆者的測算,2003年中國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製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為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顯然,中國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製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資源型產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占輕工業的62.0%,採掘和原料工業占重工業的50.5%。中國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中國的15倍。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中國正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時期。然而,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佔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佔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佔全球的27%,水泥消耗佔全球的40%,煤炭消耗佔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會不會餓死全世界」?事實上,中國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並且要象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應該象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平上支撐中國經濟翻上好幾番。中國勞工多,是中國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可是中國卻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勞力,從而大大抵消了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同樣是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至1975年間,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07%;1980年至2000年間,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只有5.19%,按美元計年均增長2.59%。勞動生產率指標的對比充分表明,中國的高速增長靠的是人海戰術,日本靠的卻是勞動效率的提高。除了靠人海戰術,中國的增長還靠大量投資,可是投資質量又如何呢?都說日本壞帳嚴重,可是在從高速增長走向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日本銀行的壞帳率僅5%,而中國在2000年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8.78%,如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產計算在內,則不良貸款率近45%。顯然,同日本相比,中國的投資效率與效益要猛回頭。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00年,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為896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1個百分點。而同一指標,日本2000年是3.12,不僅遠高於中國,也高於美國的2.65、以及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泄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並非一些中國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才捨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相比之下,中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乃至一般的國民,都顯得是那樣的急功近利和讓人失望。中國人更喜歡喊喊「科技興國」的口號,或者在網上大罵日本人過過嘴癮,卻不願意花時間去補習科學知識。專利發明方面:1995年,中國申請專利數只全世界的1.45%,批准量佔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請專利數佔全世界的13.48%,批准數佔全世界的15.3%。韓國產業銀行日前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若以韓國為基準(100)予以換算,則中國為76.5、日本為110.5。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仍是0。一位偉人說得好:「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做比說要難得多!在企業層面,中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中國企業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並不斷向外企流失。而每萬名勞動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員數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於美國的73.8人、法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中國以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發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日本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並抱攬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12席,而且多是壟斷型國有企業,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你敢想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世界500強中家數最多的國家嗎?你敢想像中國企業占據世界500強頭席,並且包攬前四名的盛景呢?這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會到來。可是,我們的鄰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個誠實的中國人,一個立志全球的中國企業家,是否應對此表示一分敬意?!經濟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只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平。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準的指標。2002年,日本的恩格爾系數是22.3%,而中國目前城市為37.1%,農村為45.6%。也就是說,中國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卻將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國是生存消費,日本是發展消費。然而,最可悲的莫過於,生活水平僅相當於日本「60年代」、消費支出只夠吃喝的中國人往往在感覺中自己很富,並且經常會表現得大手大腳(如有人主張大操大奧運會),而生活水平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卻經常在國際上哭窮,並且處處厲行節約,常常「小氣」得驚人!誰比誰傻?誰是真傻?住房:200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8平方米,日本是25平方米。國土面積極為狹小的日本是中國的1.4倍。百姓生活不僅看人均收入,還要看收入差距。2000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14,已達到國際警戒線水平,中國被公認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相反,又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日本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卻是全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國家之一,基尼系數0.285,可以堪比中國歷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時期。失業率指標:據我國國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截止2003年6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失業人數為795萬人,分別比去年底上升0.2%和25萬人。但這個數據遺漏太多,學者們估計,目前中國城鎮失業率,包括登記失業、下崗職工和其他類型的失業,總計大約在8%至10%(王夢奎,2003)。中國的媒體經常報道日本這些年經濟困難、失業率很高,似乎日本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其實,日本失業率最高時也不過5.5%。2003年,隨著經濟回升,平均失業率很快回落至5.3%。教育:中國人一向自認為最重視教育,並且一再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國的父母也的確是對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於國家教育經費的缺乏,由於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國人中,成人識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數約占人口的15%以上,離教育現代化的起限相差8.5%;大學毛入學率為5%,離教育現代化起限30%相差25%。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視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中日兩國的教育相差多遠呢?據估計,中國的初級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後100年;中等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後90年;高等教育大約相當於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後80年。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教育經費只相當於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再來看與百姓智力開密切相關的信息化指標:2003年底,中國網民數已接近8000萬,一個龐大的「E國」誕生,但全中國上網普及率卻很低,才6.2%。日本的人口比中國少得多,但同一時期上網人數達到7730萬人,普及率突破60%,幾乎所有14—75歲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網。此外,日本的網路更加發達,寬頻通信費用低速度快,寬頻上網費占每個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8%,被評為世界第一。而中國的網路速度慢,服務差,寬頻網使用處於起步階段,走在全國前列的深圳的住宅寬頻普及才超過30%,全國一般地方水平則相當低。中國的個人電腦普及率為27%,行動電話普及率為30%;日本個人電腦普及率為36%,行動電話普及率69%。兩者的差距亦是明顯的。也許有人說了,日本不過是強在經濟和科技,強在物質而已,日本文明卻沒有什麼可誇的。文明的題目是一個大題目,筆者不敢在這里進行比較,但可以通過一些中國人非常關心的社會性指標,來管中窺豹。眾所周知,從社會信用和國民素質看,日本人普遍被認為工作認真、講求效率,守時、重信用、講禮節;日本的企業亦以講究信用、產品質量精良著稱於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無論是走到擁擠的地鐵,還是人頭攢動的商場,地面都光潔如新,地鐵的牆壁上也看不到亂寫亂畫的現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場所抽煙和吃零食,更沒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日本人遵守交通規則,無論是繁華的東京、大阪,還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交警,汽車、人流嚴格按紅綠燈指示行動,一絲不苟。反觀「文明古國」的我國,情況如何呢?如果說,那是因為中國人的物質文明還不夠,「倉稟實而知禮節」。中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強調「客觀原因」的民族了。可是,我來問你,中國人如今的收入水平相當於1960年的日本,文明禮貌卻遠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好幾倍的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更沒有盛唐時期的風雅儒愛,真的是「倉稟實而知禮節」嗎?企業信用:前面已提到中國各商業銀行的呆壞帳記錄舉世無雙,這說明中國企業的信用記錄是很差的。除此之外,企業拖欠亦是世上少有。據統計,2001年,我國國有企業相互拖欠貨款已經超過1.6萬億元,造假經濟的規模高達1270多億元,國家為此每年損失稅收250多億元。另據有關部門調查,2001年全國有283家名優企業的650多種產品被假冒產品侵權偽造,上半年全國工商管理系統共查處各類合同欺詐等違法犯罪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候雲春,2002)。這又說明什麼,說明中國的企業坑蒙拐騙正在嚴重侵蝕這個國家的市場經濟。近年來,又添一個新的現象,就是企業拖欠民工工資愈演愈熾。據全國總工會公布,目前中國民工被拖欠的工資估計有1000億元左右,其中建築業佔70%以上。有些地方,包工頭欠民工的錢,建築商欠包工頭的錢,追到最後,發現竟然是地方政府欠建築商的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國各地政府拖欠工程款佔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信用正在讓中國年輕的市場經濟付出代價。而中國的學者現在終於開始明白,信用問題的解決,光靠外部的法律監管、內部的企業治理結構都是不夠的,還要靠人們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被破壞得差不多了,要構建文化資源,中國人不知從何入手。而日本卻是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完成現代化轉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居然將武士對於主人的忠誠轉變成了企業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進而建立起全社會的工商信用。離婚率:中國人無論想不到,2001年,「後現代化社會」的日本離婚率才0.23%,是亞洲各國中最低的。而傳統上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國社會卻每況愈下:1980年,中國的離婚率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上升了8.25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在過去20年中,離婚率增加了20倍,令全球側目:中國人怎麼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包含兩性之間神聖的關系。日益缺乏穩定的中國家庭生活,會給中國人帶來什麼?是更加不負責任,更加追求私慾還是的心靈自由、的個性解放?腐敗:你可以不喜歡日本,但你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日本還是世界上較為廉潔的國家之一。今年3月25日,著名的反腐敗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發布了《2004年全球反腐敗年度報告》,對世界各地區腐敗形勢進行了評估。在133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清廉指數得分為3.4分,與斯里蘭卡和敘利亞並列第66位,日本卻處於最清廉的前30個國家之列。中國現在正從追求GDP轉向「科學發展觀」。可是,中國已經付出了過多的代價。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森林面積只剩下15.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才16.55%,僅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森林面積0.128公頃,只相當於世界人均0.6公頃的21.3%。而日本的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那布滿綠樹、風光秀麗、詩意盎然、滋養了李白和杜甫的古國,如今已淪為中國人的瞭然殘夢!日益被工業污染的大地、荒漠化佔1/3以上的奄奄一息的國土,斷流的黃河,黃河化的長江,以及春天刮過北京的漫漫沙塵,就像是中華大地母親的嘆息,又像是天地間最嚴厲的一聲聲警告。中國,已經禁不住折騰,已經不堪重負了。與大地一同乾涸的還有中國人的心靈。比荒漠更加荒漠的也是中國人的心靈。日本人何以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依然讓國土保持錦綉,何以不讓GDP蒙蔽了頭腦,何以比中國人早走了半個世紀的科學發展觀之路。中國人,是否應該放下「高貴」的身份,去認真地研究一下,學習一下?中國的人均壽命是比較高的。2000年統計的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69.63歲和73.33歲。在中國人眼裡,日本人是天底不勞動強度最大的國家,工作壓力極大,可是,你想不到的是,日本卻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2003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5.33歲,男性為78.33歲,均創下全球最高紀錄。日本男女平均壽命已連續4年名列世界第一,而女性壽命從1985年以來一直名列第一。顯然,中國人雖然強調「以人為本」,但沒有日本人活得長壽。日本是個什麼國家呢?在許多人眼裡,它似乎是一個野蠻的國家,一個從不知道認錯的國家,一個生活壓力大、國民不幸福的國家??計數據的比較,我們卻發現,日本是個經濟先進、百姓富足、社會公平、吏治良好、教育優秀、家庭穩定、環境優美、預期壽命高,富於遠見,並且對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國家。中國要達到和日本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在許多方面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日本,決非等閑之輩,決非那個「幻覺」中日薄西山的國家,而是一個在許多方面都出類撥萃,值得中國人認真借鑒和學習的國家。而中國,也並非「幻覺」中已經崛起並即將超過周邊這個偉大鄰居的國家。中國,只是一個剛剛恢復元氣,有著遠大前程,同時需要在各方面倍加努力的國家而已。也許,在一些中國憤青朋友的眼裡,從來不恥於與日本人為伍,更別提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不過是仇人而已。就算是這樣罷,但千萬請記住一句話:對於你的仇人,最好的報復是「比他活得更好」,而不是不計代價地讓對方活得更糟。而要做到生活得比人家好,光有滿腔的熱血和喊破了天的口號是不夠的,更加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以及扎扎實實的行動。

閱讀全文

與日本環保投資佔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