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量化策略研究員的收入怎樣這一行有前景嗎
這個職位要做好很難.不啻於創新發明,猶如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因為你要發掘可操作的交易模型,要麼從歷史找規律,要麼你統計超牛直接從價格中發現規律.而這只是第一步,有了模型還的有市場來交易,國內目前只有股指期貨和融券可以做空.
目前業內還是主觀判斷為主,公募基金所謂的量化只不過是幌子,無非是選股方面用些模型,就是用了點統計工具,真正的量化交易,無論從發掘交易機會還是資產配置,乃至最後的交易下單和風險控制都是計算機來完成的,國內還差得很遠.只是個噱頭.
定量與定性孰優孰劣難說,就如中醫和西醫一樣,不管怎樣西醫還是主流,計算機量化也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貳』 量化投資研究員這個工作是不是大多都是男生做的有女生做嗎
當然有女士了,公募基金中富國的李笑薇團隊
『叄』 金融專業的碩士畢業一般都做什麼工作
金融碩士專業崗位:銀行不同銀行區別還是很大,主要針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五大行中,尤其在支行,還是挺注重工齡的,按照工齡定等級與薪資)
銷售端:對公客戶經理(2-3年,固定薪資10W左右,全部薪資15-20W左右),理財客戶經理,個貸客戶經理(房地產個貸近幾年都還挺好做的)(後面兩個比對公客戶經理略低一點點嘍)偏銷售類崗位,只要你做得業績高,薪資自然就高,其中行業內平安的提成點偏高。
金融產品經理:對專業能力要求較高一點(2-3年,固定薪資10W左右,全部薪資15-20W左右)
風險管理:主要分布在銀行分行以及總行(2-3年,固定薪資10W左右,全部薪資15-20W左右)
證券(總體來說,銀行就業市場最大,人員最雜,總體學歷要求最低,但總行要求肯定高,對於優秀碩士生還是努力去分行或者總行,在支行很浪費自己的學歷)
投行崗:IPO,新三板項目,壓力很大,全年出差,學歷要求高,211以上碩士是基本,CPAor法律職業資格證至少需要一個(排名前50的證券公司,畢業10W正常,工作5年左右,基本30W以上正常,不過項目做得好,工資很高的,見證過10多年經驗,ED崗或者MD崗,2015年股市最好時期,底薪3W,獎金1000W的)
研究員:應屆生就業大方向,因為很多做過賣方研究員的人都很想轉型,跳槽人員很多,因此為了補充人員,證券公司每年都會招聘應屆生,主要為賣方研究員(除非是證券資管部的研究員則不需要沖擊新財富,不過人員編制很少,而且一般由證券公司內部優秀賣方研究員轉崗)畢業2-3年,薪資20-30W,很辛苦,天天寫文字,賣文字,不過發展前景還是很不錯的,做賣方研究員可以努力做首席研究員,研究院院長等等,所以沖擊新財富是實現這一切目標的唯一方式;另外可以轉買方研究員,之後就努力轉型做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總體發展方向還是不錯的
風控法務部:(比銀行專業,要求更高)2-3年,底薪1.5W以上,年薪20W以上
營業部:開戶,理財經理,渠道經理,機構客戶經理等等,工資平均比銀行的偏低,見證一個B級營業部老總,工作經驗15-20年左右,年級35-45歲,底薪1.5w-2.5w,年薪在50W-100W之間,取決於當年整個營業部的業績水平。

本科生:
大行銀行支行、其他銀行分行與支行、租賃、證券營業部(純銷售類崗位居多),以及一些小型金融機構的崗位(比如排名60之後的證券公司)
碩士生:
1.十大財經院校碩士生以及985政法院校碩士生:從事高端業務類崗位(比如投行、研究員、證券等風險管理崗)
2.其他財經政法碩士生:可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做跳板,或者從事薪資偏高或者平台高大上的銷售崗,比如大型基金機構客戶經理等
『肆』 從事基金量化研究員需什麼專業背景
量化基金研究員
主要負責價量方面的量化模型開發、研究;
緊密跟蹤市場動態和行業發展,捕捉產品投資機會;
撰寫相關策略模型的研究報告
資歷
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
1年以上相關行業工作背景,有基金、券商或第三方理財機構研究經驗者優先;
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統計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能力,善於協調、溝通,責任心、事業心強,有較強的親和力、判斷力、創新能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
『伍』 同濟大學期貨MBA讀完後,可以進上海期貨公司做研究員或分析師嗎起步年薪大概多少
期貨MBA 出來之後針對的是期貨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啊,這根研究員、分析師所需要的能力好像不相干啊,不知道樓主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
想做研究員、分析師,需要的是有相關專業的專業知識,目前期貨公司的規模和水平參差不齊,招聘的要求也不盡一致,不過基本的門檻都是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最好的名牌大學的相關專業,有的要求高的還要有海歸經歷。
沒有金融背景,想做這一行的研究員或分析師,有點難啊
另外告訴樓主一聲:期貨研究員跟分析師,同證券公司的研究員和分析師,待遇可差好多的哦,別亂跟風哦
『陸』 量化投資、量化交易、量化金融,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嗎

其二,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是不理性的。任何一個投資個體的判斷與決策過程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認知、情緒、意志等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基金經理和投資研究員在一段時間跟蹤某隻股票之後,由於時刻關心股價的表現和基本面的變動,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依賴,「和股票談起戀愛」。即使出現了下跌趨勢,也可能因為過度自信、抵制心理等不理性的分析出發點而導致投資、薦股時的行為偏差。而量化投資依靠計算機配置投資組合,克服了人性弱點,使投資決策更科學、更理性。
『柒』 一般私募機構的交易員或者研究員的薪酬體系是怎麼算的呢
本人經驗不多,只能舉抄個自己的樣本。
本科畢業工作半年了,學校算是國內還不錯的水平,在上海的一個私募做量化研究員,因為年後做的模型也要用資金跑起來了,不算是純粹的researcher,也有trading的部分,所以不知道算不算切題。工資稅前7k,bonus估計要看模型到時候實際跑的效果發產品的情況。所以大概目前基本每月到手5k多一點,感覺掙得挺少的,也在自己努力學習中吧。
不能和各位大牛比較,本來工資這東西也挺私密的,所以也就簡單給大家提供個參考。
『捌』 量化研究員招聘的是物理數學博士多還是金融碩士多
量化研究員招聘肯定是物理數學博士多的,
國內的量化研究員基本上專都是理工科背景的屬,量化需要的三類主要知識:數學、編程、金融,金融相對來說是學習成本最低的。
編程有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在工作中再不斷學習,如果不知道學什麼建議先學c++,對數據、演算法、對象、內存、線程等有一定了解,後面學習其它語言也比較容易,另外需要熟悉資料庫,國內感覺目前用matlab的挺多的,python比較有發展前景。
關於這個問題,知乎上有很多精彩回答,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吧
『玖』 證券方面的量化研究員前途好嗎
這個職位要做好很難.不啻抄於創新發明,猶如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因為你要發掘可操作的交易模型,要麼從歷史找規律,要麼你統計超牛直接從價格中發現規律.而這只是第一步,有了模型還的有市場來交易,國內目前只有股指期貨和融券可以做空.
目前業內還是主觀判斷為主,公募基金所謂的量化只不過是幌子,無非是選股方面用些模型,就是用了點統計工具,真正的量化交易,無論從發掘交易機會還是資產配置,乃至最後的交易下單和風險控制都是計算機來完成的,國內還差得很遠.只是個噱頭.
定量與定性孰優孰劣難說,就如中醫和西醫一樣,不管怎樣西醫還是主流,計算機量化也是以後的發展方向.
『拾』 量化程序化交易員程序員 這個是什麼壓力大嗎
量化交易也叫程序化交易,是國內證券交易、期貨交易快速發展的交易方式,歐美市場上60%-70%的證券、期貨交易時通過程序化完成的。程序化交易講究團隊運營,資產管理公司一般設置策略研究員、量化交易程序員、交易員、風控等崗位。量化交易程序員的主要職責就是把策略研究員的交易邏輯、交易思想用計算機語言編程。編程完成以後還要做測試以及參數修改等工作。程序員最基本的要求你要懂得最常見的計算機語言,如C++,Python,最好懂AutoIt、MATLAB、R語言。程序化交易員對計算機語言的要求不太高,但是要有證券交易經驗,會看K線圖,懂得基本的技術分析理論、技術指標,這些是必須的。很多公司的程序化交易也不是完全計算機執行的,你需要懂得在什麼樣的市場行情使用怎樣的交易策略,當一套策略系統一段時間運行表現不佳的時候要會分析市場機構的變化。正規的資產管理公司很少會聘期完全沒有交易經驗的交易員,不會聘請不懂計算機語言的程序員。如果你符合如上說的條件可以去應聘。至於壓力,要比主觀交易的操盤手要輕得多,是否加班主要取決於該公司投資的產品是國內還是境外的市場,如果是國內證券、期貨產品,比較少加班吧,境外市場會有人上夜班。非交易時間外的加班,這得看工作需要與企業文化啦。不知我這樣回答你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