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增加貨幣供給就可以刺激投資和凈出口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給你一個億你回去干什麼?買東房,買車,買電腦,買手機?這都會帶動消費,從而刺激生產,需求大了自然會增加投資。更直接一點,把錢給了企業,企業不是自然人他的目標就是掙錢,他會直接用來投資。而出口這個方面,我想是這樣的,我國經濟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各佔一架,那麼做出口生意的也是企業,其次做出口的和做銷售類似,他會想辦法買東西,會做推廣,參加展會……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多生產東西,而他生產的東西都是要出口的,就這么簡單
『貳』 凈資產增加是否意味著就有利潤
不是。
比如當年虧損,但報表凈資產增加,其原因為有非經營成果(未分配利潤)項之外的所有者權益項目增加。
報表凈資產=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實際就是所有者權益總額。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虧損只說明未分配利潤減少了。在所有者權益各項目中,只有盈餘公積是來源於未分配利潤的,實收資本來源於股東投資,資本公積來源於外部資金進入但不計算為經營成果的,例如股本溢價等。
所以凈資產增加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股本溢價、增加投資、接受應計入資本公積的捐贈等。
『叄』 經營營運資本凈增加怎麼理解計算公式是什麼
表示的是本期對經營流動資產的投資。經營營運資本凈增加=經營營運資本增加=經營流動資產增加-經營流動負債增加。
『肆』 凈經營資產長期總投資=凈經營性長期資產增加+折舊和攤銷 中 為什麼又要加折舊和攤銷呢
因為實體現金流量=稅後經營凈利潤+折舊與攤銷-(凈經營性營運資本的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凈增加+折舊與攤銷)。
因為凈經營性營運資本=經營流動資產-經營流動負債,流動資產不存在折舊與攤銷。
而非流動資產原值=資產凈值+折舊與攤銷+殘值,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總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凈增加+折舊與攤銷。
所以實體現金流量=稅後經營凈利潤-凈經營性營運資本的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的凈增加=稅後經營凈利潤-經營資產凈投資(其中包括經營性流動資產和經營性長期資產)。
如果此處的長期資產是新購入的,未計提折舊,則折舊為0,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總增加=凈經營性長期資產凈增加。

攤銷注意點:
常見的攤銷資產如大型軟體、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和開辦費,它們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為公司業務和收入做出貢獻,所以其購置成本也要分攤到各年才合理。
攤銷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與折舊一樣,可以選擇直線法和加速法來攤銷無形資產。
從金額上看,一般情況下,攤銷的費用相對於折舊費用要小很多,大多數公司固定資產要遠遠大於無形資產,因此攤銷和折舊一般會放在一起披露而不加區分。
折舊注意問題:
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注意再計提固定資產這就是應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注意折舊期間跨年度時年折舊額的確定。
『伍』 營運資本的凈增加是怎麼一回事呢怎麼計算啊
營運資本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的解釋。廣義營運資本的意義就是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這個概念主要在研究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周轉狀況時使用。狹義的營運資本是指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減去各類流動負債後的余額,也稱凈營運資本。由於凈營運資本被視為可作為企業非流動資產投資和用於清償非流動負債的資金來源,所以,狹義的流動資本概念主要在研究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時使用。因此,企業營運資本的持有狀況和管理水平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財務風險兩個方面。
廣義營運資本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它包括了企業的流動資產總額,是由企業一定時期內持有的現金和有價證券、應收和預付帳款及各類存貨資產等所構成的。相對而言,狹義營運資本是一個抽象概念,它只是企業一定時期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差額,並不特指某項資產,而此差額的確定,完全要視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而定,它是判斷和分析企業資金運作狀況和財務風險程度的重要依據。」
『陸』 什麼是新增資本存量如何計算與凈投資、總投資的關系如何
一年新增資本存量=sy
s表示儲蓄率
y表示一年gdp
新增資本存量=凈投資
凈投資+折舊=總投資
『柒』 對股東的凈支付中股東新增投資和支付股東股利兩個數額在報表中分別用哪兩個數字代表
資產負債表中,通常來說期末股本減去期初股本是本期增加的股本金額
具體可以看現金流量表,主表籌資活動中 吸收投資 那一項
『捌』 如何增加企業凈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總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
總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所以,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1-所得稅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1、經營環節,企業要考慮提高銷售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利潤/收入
企業應提高產品的銷量,降低成本,但是企業不能盲目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而是要做到可持續增長,這就要比較企業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的大小。
2、稅收方面,通過公式可以看出,所得稅與凈資產收益率成反比,所得稅多了,利潤就會減少,因此企業要做好稅收籌劃,這更有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
3、在資金管理方面,加快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收入/資產總額,這就需要分析企業的銷售收入狀況;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比例是否合理,對於長期投資,要做好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主要的參考指標有投資回報率、平均報酬率、凈現值、獲利指數、內部報酬率等。
4、融資方面,凈資產收益率還與權益乘數這個指標有關,權益乘數就是權益資本占總資產的倒數。這個指標就與企業的籌資決策有關,企業籌資決策的核心就是最優資本結構的決策,而最優資本結構就是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即達到資本成本最小,企業價值最大。

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利潤率的區別和轉換:
凈資產利潤率又稱凈資產收益率,
定義公式: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2/(本年期初凈資產+本年期末凈資產)×100%
杜邦公式(常用):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100%
總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負債總額十平均所有者權益)×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