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債券市場的發行人主要包括哪些呀
1,國際債券發行的當事人主要包括債券發行人、牽頭經理人、承銷團、中介機構、財務代理人與支付代理人、債券投資人等。
1)債券發行人
國際債券的發行人是指發行國際債券並承擔債券上債務的外國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組織。按照多數國際債券市場的要求,國際債券的發行人應當具備較高的信用等級,這通常是指國際主要債券信用評級機構評估的 BBB以上的等級。
2) 牽頭經理人
牽頭經理人又稱「國際協調人」、「主千事經理人」,它是指在國際債券發行中負責組織債券發行准備工作,組織承銷團工作。牽頭經理人在兼任主承銷人的情況下,是承銷協議和分銷協議的當事人,也是債券招募說明書的簽署人。牽頭經理人具有承銷團代表人的地位,它通常由有良好聲譽的國際性投資銀行、證券公司或金融機構擔任,並且可以由兩家以上的機構組成(稱為「聯席牽頭經理人」);在發行規模較大的項目中,牽頭經理人還可以在其下組織由若幹家金融機構組成的經理人集團(稱「聯席經理人」)共同工作。
3) 承銷團
國際債券承銷團由負有主承銷責任和分銷責任的金融中介機構組成,通常為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多數國家允許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承銷業務)和其他金融機構。承銷團成員可分為主承銷人、副主承銷人和分銷人三個層次,其承銷關系由分銷協議(又稱」承銷團協議」)確定。主承銷人可以由兩家以上的金融機構組成,通常兼任牽頭經理人或聯席經理人;副主承銷人也可由兩家以上的金融機構組成;分銷人通常根據承銷規模與承銷要求由許多家金融機構組成。承銷團成員根據債券承銷協議和分銷協議通常負有承銷或包銷債券的責任,並有權收取承銷費用;其中主承銷人或聯席經理人以上的承銷人通常負有主要的承銷責任,一般占總發行額的40%以上,分銷人的承銷份額較少,一般僅取得0.5%一2%的分銷比例。
4) 中介機構
在國際債券發行中,通常需要有債券評級機構對擬發債券進行債信評級。對於初次進入國際債券市場的發行人來說這乃是必要條件,牽頭經理人在決定組織承銷其債券之前往往要求對該債券先行評級;而對於已進入該國際債券市場的發行人來說,獲得高等級債信評級顯然可提高其債券發行條件。目前國際間公認的債信評級機構主要包括美國摩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 Inc.)、美國標准普爾公司(Standard and Poor's Corp.)、加拿大債務級別服務公司、英國艾克斯特爾統計服務公司、日本社團債務研究所等奉行」非利害關系宗旨」的獨立機構,它們的債券評級在債券市場上通常受到投資者的信任和重視。從實踐來看,許多國家債券的發行人往往委託兩家以上的債券評級機構對其債券進行評級。如債券評級機構所作的評級結果不令發行人滿意時,發行人可以要求其不公布評級結果;但如果債券發行人接受該評級結果,債券評級機構將有權向投資者公布其評估結果和資料,並且在所發行的債券得到完全清償前有責任定期或隨時對債券發行人進行審查,如發行人的償債情況發 生變化,債券評級機構將對其債券等級降級或升級,並將向投資人公布。
2,國際債券(international bonds) 國際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家組織為籌措和融通資金,在國外金融市場上發行的,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的債券。 國際債券的重要特徵,是發行者和投資者屬於不同的國家,籌集的資金來源於國外金融市場。 國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既可用來平衡發行國的國際收支,也可用來為發行國政府或企業引入資金從事開發和生產。 依發行債券所用貨幣與發行地點的不同,國際債券又可分為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貳』 國際債券市場和發展特點,急,急,急,急!
國際債券市場(International bond markets)是指由國際債券的發行人和投資人所形成的金融市場。具體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發行市場組織國際債券的發行和認購。流通市場安排國際債券的上市和買賣。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構成統一的國際債券市場。
1、融資者的主體始終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較小 。
2、幣種結構發生變化 。
3、歐洲債券的發行規模遠大於外國債券。
4、國際債券類別結構發生變化 。
5、新興市場國家表現活躍,政府為主要發行主體
『叄』 什麼是債券投資債券分類與國際債券的信譽級別
債券投資指發行少人以債券形式籌集資金,購買人以債券形式投資債券便成為證明其持有人投資和債權的券證。債券的分類: 債券的種類很多,按債券發行人劃分,有政府發行的政府債券,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券。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按債券活動地域劃分,有國內債券、國際債券。國內債券是由本國政府、企業、銀行在國內債券市場上本國貨幣面額發行的債券,其活動地區限於本國國境之內。 國際債券是一個國家的政府、企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國際機構在國際債券市場上以外國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又分為傳統的國際債券(也稱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兩種。外國債券的特點是債券發行人屬於甲國,而債券發行地點和債券面額貨幣則屬於乙國。外國債券的投資者可以是乙國的居民或企業,也可以是乙國的非居民和設在乙國的外國企業。歐洲債券是在本世紀60年代才出現的一種國際債券,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企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或國際機構同時在兩個或更多的外國債券市場上以境外的歐洲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歐洲債券的特點是:如果甲國的政府、企業、銀行發行債券,必須由大的跨國銀行主持,同時在乙、丙等國的市場上,以戊國的貨幣面值發行。購買歐洲證券的,以乙、丙等國的非居民為主。國際債券的信譽級別一般是怎樣劃分的? 目前在西方國家巾,對各種證券的優劣進行評定等級的服務是由一些專門公司提供的。其中較著名的有美國的穆迪公司和標准普耳公司,日本的債券評級研究所和日本投資者服務公司。這些公司對發行債券的企業進行分析後,就各個因素打分並加權平均,然後評定出各沖等級。評級機構對於債券信譽的評定,只對投資負道義上的責任,無法律上的責任。國際債券兩種比較通用的劃分法 日本評級機構的劃分;AAA級安全性最高,基本上沒有風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支付本息均無問題。入氣級安全性很高。與AAA級相比,有一些間題。A級安全性較高,對支付本利無問題,但將來可能出現不利因素。BBB級安全性呈中,目前無安全性收益性問題,但在不景氣時須加以注意。BB級有投機性因素,不能保證將來的安全性,在景氣和不景氣時有波動及不可靠性。B級不適合作為投資對象。本利支付的安全性和履約條約都不可靠,CCC級安全性極低,有不能支付本利的危險,CC級具有極端的投機性,目前已陷入無力償還債務或已出現了重大間題。C級最低級位,安全無希望。 美國標准普耳公司的債券評級劃分AAA最高級。能力極高。AA高級,能力很高。A中上,能力較高,但易受經濟形勢變化影響。BBB中級。具有一定的還本付息能方。但需要一定的保護措施。BB,B,CCC、 CC、中下投機級,這四個等級具有很強的投機因素,盡管伴隨一些保護措施,一旦出現不景氣,隨時有可能被從帳面上勾銷。C投機級,不予支付利息的收益債券。DDD,DD,D不履行債務,為拒絕還本付息的倒閉債券。
『肆』 國際證券投資的主要方式包括哪些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保險、證券、信託、基回金等等都是答國際證券投資的主要方式。還有私募股權、PE、VC、天使投資這種是比較小眾的。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伍』 全球債券的市場現狀
第一筆全球債券發行後,投資銀行為了促進市場的發展,力圖向借款人說明利用全球債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滿足巨額借款需求;同時向投資者保證全球債券將具有充分的流動性。事實也確實如此。
世界銀行已經將全球債券作為其主要的融資手段,到1993 年世界銀行已通過發行全球債券滿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資需求,並期望將來將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銀行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發行全球債券可以降低籌資成本。據估計,發行全球債券可以比發行揚基債券節約10—20 個基點,比發行歐洲美元債券節約近10 個基點。同時在後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沒有擴大,這主要是是因為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進行大筆交易,因而使全球債券的交易量在歐洲清算系統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資者對全球債券也極為歡迎,這不僅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而且因為全球債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國的國債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1 億美元以上的交易的買賣差價僅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債券流動性僅次於美國國債,其買賣成本低於其他類型債券。買賣主權發行者或國際組織的債券,在揚基債券市場上成本為25 美分以上;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為15 美分,而全球債券的成本僅為10 美分。
全球債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託管成本。這是因為在全球債券交易中,歐洲債券和美國國內債券市場的交易、清算網路得以聯通,從而大大縮短了清算和交割時間,節約了佔用資金的利息成本。同時,由於全球債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沒有託管機構,因而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國的託管機構,而不必求助於國外託管機構,這就成倍地降低了託管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具有上述諸多優勢,但在開始的幾年中,只有世行被認為發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其他發行人所發行的全球債券或是大部分迴流到國內市場,或是只在除本國市場外的一個主要金融市場發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要發行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債券,發行人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其借款規模足夠大,因而能大規模發債;二是發行人必須在至少兩個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譽,以便利債券的順利發行。而真正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發行人極少。
為了能夠利用全球債券的優勢,一些不具備上述兩個條件的惜款人採取了一些變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的同時,利用美國的144A 規則在美國國內進行私募發行,從而創造一種類似全球債券的交易。美國發行人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來規避SEC 的登記要求,從而縮短發行的准備時間。根據144A 規則,只要是合格機構投資者(QIBs),就可以購買按144A 規則發行的證券。由於144A 發行只能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其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權發行人為了提高證券流動性,多不採用144A 發行,而是向SEC 登記,以便能向美國的零售投資者發行。
一些借款人雖不具備發行全球債券的條件,但仍利用這一方式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值的全球債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業公司就曾發行過約80 億美元的全球債券,但以加元計值。這些債券發行後大部分流回國內。這類借款人利用全球債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可以滿足其巨額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為對外國投資者來說,全球債券比加拿大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金融市場發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於發行全球債券的傭金明顯低於在國內市場發行債券的傭金,因而仍可以節省大量費用。此外,直接以本國貨幣發行全球債券也避免了同時必須進行互換交易的風險和成本。
全球債券的發行與某些國家的國內規則可能發生沖突,因而必須事先進行協調。如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辛迪加中必須至少有一家日本證券公司,而日本國內證券公司的傭金都是比較高的,因此會增加全球債券的發行成本。為此,世行獲得了日本有關當局的豁免,可以在發行日元全球債券時不必邀請日本證券公司參與。又如在德國,債券都是以無記名形式發行的,而全球債券都是在美國SEC 登記並以記名形式發行的。為了避免發行馬克全球債券時出現沖突, 世界銀行設計了兩個永久性的全球證書( Global Certificate)。這兩個全球證書都不能換成單個的債券。無記名的全球證書由德國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屬機構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記名全球證書則由花旗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國的證券託管公司(DTC)所屬成員代投資者持有的債券。通過這種方式,馬克全球債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並可以通過「歐洲清算系統」或塞德爾(歐洲債券市場)、 DTC(美國市場)及DKV(德國市場)所組成的清算網路進行交易的清算,從而降低了馬克全球債券的交易成本。
盡管全球債券市場從1993 年以來獲得飛速發展,但許多市場參與者仍對此持懷疑態度。歐洲投資銀行(EIB)的官員認為,真正能夠發行全球債券的發行人只有世界銀行集團的三個姊妹組織,而其他的發行人實際上並不是發行真正的全球債券,而只是發行金額較大的歐洲債券,還有人認為只要美國還是一個記名債券市場而歐洲還是一個無記名債券市場,就不能真正形成一個無邊界限制的全球債券市場。
雖然各界人士對全球債券意見不一,但全球債券確實代表著未來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因此其未來發展是很樂觀的。
由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創立。 定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總量進行的調節與控制。是保證社會再生產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職能。在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價格、稅收、信貸、匯率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麼叫宏觀調控?經濟學家理解這個詞就是宏觀經濟政策。但實際應用上,它的含義是模糊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經濟研究部門叫宏觀調節部,表明在當時的經濟形勢下對宏觀調節還有一點敬畏,後來改稱了「宏觀調控」,好像我們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加強了。宏觀調控慢慢又演變為一個長期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任何時候都要存在。這種提法把「宏觀調控」的意思模糊了,因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學上就是短期的。

『陸』 試比較國際證券投資,國際債券投資和國際股票投資的異同點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
由基金託管人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
股票是股份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是公司股份的形式。
投資者通過購買股票成為發行公司的所有者,按持股份額獲得經營收益和參與重大決策表決。
債券是指依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其特點是收益固定,風險較小。
證券投資基金與股票、債券相比,存在以下的區別:
(1)投資者地位不同。
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東,有權對公司的重大決策發表自己的意見;
債券的持有人是債券發行人的債權入,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權利:
基金單位的持有人是基金的受益人。體現的是信託關系。
(2)風險程度不同。
一般情況下,股票的風險大於基金。
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由於受可支配資產總量的限制,只能直接投資於少數幾只股票、這就犯了「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禁忌,
當其所投資的股票因股市下跌或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時,資本金有可能化為烏有:
而基金的基本原則是組合投資,分散風險,把資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別投於個同期限、不同種類的有價證券,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債券在一般情況下,本金得到保證,收益相對固乙風險比基金要小。
(3)收益情況不同。
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確定的,而債券的收益是確定的。一般情況下,基金收益比債券高。
以美國投資基金為例,國際投資者基金等25種基金1976~1981年5年間的收益增長乍,平均為301.6%,
其中最高的20世紀增長投資者基金為465%,最低的晉利特倫德基金為243%;
而1996年國內發行的之種5年期政府債券,利率分別只有13.06%和8.8%。
(4)投資方式不同。
與股票、債券的投資者不同,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的投資者不再直接參與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
不再直接承擔投資風險,而是由專傢具體負責投資方向的確定、投資對象的選擇。
(5)價格取向不同。
在宏觀政治、經濟環境一致的情況下,基金的價格主要決定於資產凈值;
而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股票的價格則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巨大。
(6)投資回收方式不同。
債券投資是有一定期限的,期滿後收回本金;股票投資是無限期的,除非公司破產、進入清算,
投資者不得從公司收回投資,如要收回,只能在證券交易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變現;
投資基金則要視所持有的基金形態不同而有區別:封閉型基金有一定的期限、期滿後,投資者可按待有的份額分得相應的剩餘資產。
在封閉期內還可以在交易市場上變現;開放型基金一般沒有期限,但投資者可隨時向基金管理人要求贖回。
雖然幾種投資工具有以上的不同。但彼此問也存在不少聯系:
基金、股票、債券都是有價證券,對它們的投資均為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的劃分類似於股票:股票是按「股」劃分,計算其總資產;
基金資產則劃分為若干個「基金單位」,投資者按待有基金單位的份額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契約型封閉基金與債券情況相似,在契約期滿後一次收回投資。
另外,股票、債券是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對象,在國外有專門以股票、債券力投資對象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