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眾多的基金經理中,如何選出最厲害的那個
對於我們理財的人來說,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因為基金經理是他掌管基金的靈魂,你的收益最終是由基金經理的操作決定的。
那怎樣才能挑選一名好的基金經理呢?

3、高學歷
金融本身就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但是如果想當基金經理,沒有高學歷很難入這行。就拿上面的任澤松來說,人家是清華大學畢業的碩士。
金融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以及各個行業,如果沒有高學歷和專業知識作為基數,很難對行業和市場行情產生一個正確的認知。更不用說如何看專業的財報和解讀各種報表和信息。
雖然很多時候學歷不等於能力,但是高學歷說明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在瞬息萬變的金融行業里,接受新事物和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
4、豐富的過往經歷
沒有一個剛剛入市的小白一開始就就能當基金經理的。
所以在你挑選基金經理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其過往履歷。
只有經歷過牛熊轉換的人才能領會到市場既是一個造富的場所,但同樣也是讓人夢碎的地方。
穿越過牛熊之人,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才能正真的對這個市場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有了這顆敬畏之心,早基金投資操作中,無形地就為你的財富多增添了一份保障。在基金管理時,也更能理解風控的重要性,也更不會做出急功近利之舉,這也是對投資人的負責。
另外,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的形成,也是通過長期的投資經理中沉澱下來的。甚至可以說,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往往會成為其個人的品牌。
5、聽其言,觀其行
曾國藩識人有三點: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曾國藩的解釋是: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這三者缺一不可。
與其聽一個基金經理在路演、宣傳中說得天花亂墜,倒不如看看其一貫的言行。
好的基金經理必定會有敏捷的思維、縝密的邏輯和卓越的見識。
沒有這幾點,在市場里也就只能是被割韭菜的芸芸眾生,或者說不會做得多出色。
以上幾點都是我們挑選一名好的基金經理必備的條件,如果不滿足,我們投資的朋友們還是謹慎些比較好。
畢竟保住本就,才能保證在行情來時有盈利的機會,投資人的利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㈡ 基金經理年終獎最高上千萬 基金業或迎跳槽高峰
哇 哇
㈢ 從銀行理財經理跳槽的出路都有什麼
銀行客戶經理,基金公司,證劵公司,保險公司
㈣ 基金經理更換後,怎麼判斷這個基金是否應該繼續持有
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表現往往是我們判斷基金好壞的標准。如果我們遇到基金經理更換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先判斷是基金經理跳槽了還是表現太差才導致換人的。
如果基金經理表現優秀,有可能是晉升,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說明基金團隊還是接近的風格,我們可以適當觀察之後再考慮是否接著持有。我們可以先考慮清楚以下問題,再決定是否繼續持有。
一、持有的基金是主動基金還是被動基金。
我們常見的基金分類有主動性基金跟被動型基金兩種。
被動型基金主要是追蹤指數,基金經理的影響會比較小。只要新任的基金經理有相應的管理被動基金的經驗,那麼問題就不會特別大。

所以遇到基金經理更換了,我們需要有一個考察期,觀察這個基金的盈利效果,再決定是否繼續持有。
㈤ 在證劵公司做什麼工作,跳槽到基金公司做行業研究員或基金助理更容易些最好再說一下什麼時候適合跳槽。
最好是券商總部的研究部門,比如券商的研究所做研究員的,就很容易跳巢基金公版司。
如果你在券商下屬的營業部,權那難度就非常大了,因為營業部是沒有研究員的,只有N多分析師
分析師是幹嘛的?就是做預測的,根本不具備行業調研或者行業從業經歷。
你要知道在基金公司中行業研究員是有極大可能升級成為基金經理的
但是你看看基金經理的學歷就知道了,大多數基金經理多數出自著名高校,而且有個統計八成的基金經理來自於13所高校。
㈥ 如何看待基金經理的頻繁跳槽
以銀河基金管理公司舉例:
根據誰牛金融提供的數據,銀河基金管理公司當前基金經理人數為11,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3.45年,團隊穩定性為0.42,處於中等水平。而近一年,該公司新聘3人,有5人離職,基金經理變動率為38.46%。銀河基金旗下的基金產品有48支,這意味著這11名基金經理平均每人要管理4支以上的基金,可見其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
離職頻繁造成的結果
早在2013年以前,銀河基金旗下的產品經常登上年度十強榜單,但在至今,旗下基金多處於同類中等水平。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末該公司資產規模達到617.35億元,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銀河基金管理規模僅為324.59億元,短短三個月驟減47.42%。所以,如果基金經理太多新面孔,說明公司的內部機制和團隊穩定性可能有問題。基金經理這個行業,人偶爾換換可以,但不要太頻繁。
㈦ 基金經理頻繁跳槽,長期來看基金公司會面臨什麼問題
手下人跳槽, 無非就是待遇不好,或者內部沖突。 留不住人才 自然很明顯這個基金公司出了問題, 就很容易出血一拖五這種, 拖6 7的都有。 整個公司的幾只基金就會出現大同小異,沒有差別化,一損俱損。 前景堪憂
㈧ 基金經理為什麼老跳槽啊
從去年開始的牛市,讓基金從業人員一步邁入富裕人群。2006年底,基金普遍給骨幹員工派送了巨額紅包,但人才的緊缺狀況,讓基金經理難以保持忠誠。
春節之後,細心的投資者會在三大證券報發現,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的招聘廣告接連出現。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的人士告訴記者,基金數目和規模的增加,迫使基金公司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感覺到對研究員的渴望。如果在券商做一名研究員,年收入也就幾十萬元,但一旦被基金公司挖走成為基金經理,年薪就可能輕松突破百萬元。
去年股票方向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353.37億元,較2005年幾乎漲了三倍。他們有足夠的管理費收入為吸引人才提供支持。
2007年以來,已有近50隻基金發生經理人變更,而每一個離職、跳槽的消息,都能使聽聞此消息的基金持有人感到「恐慌和壓抑」。(《北京晨報》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