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混合基金可以長期持有嗎
混合基金是否能長期持有,要綜合考慮自身的投資目的、資金安排及基金產品本版身的各項特質,是否適權合長期持有。
混合基金同時投資於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沒有明確的投資方向;其風險低於股票基金,預期收益則高於債券基金。它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在不同資產之間進行分散投資的工具,比較適合較為保守的投資者。

(1)混合型基金長期持有中做波段擴展閱讀:
混合基金在形式上與開放式基金非常相似,但它並不以基金份額作為投資載體,而是提供了一個可以按資產凈值進行買賣的基金單位。銀行或保險公司在信託或退休賬戶中提供許多不同的混合基金供選擇。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
根據資產投資比例混合基金和投資策略,然後分為偏股基金(股票分配50%-70%,債券在20%到40%)和部分債券基金(偏股基金相反),平衡基金(股票,債務比率是平均水平,大概在40%到60%)和配置基金(債務規模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等等。
『貳』 長期持有混合型基金10年後果
不論什麼基金,長期持有都是相對的,堅持持有十年,並非明智之舉!因為十年內的股市形專勢屗法准屬確預測。2007年買的基金,至今以近十年,還有一部分被套!
要密切關注股市形勢,判斷漲跌前景。結合自己的盈虧。決定什麼時候贖回,或調倉。
『叄』 指數基金是否就是買了不動長期持有真的不用在經濟周期是做波段嗎
指數型基金在具體的投資運作上具有被動性特徵,導致這類基金具有非常鮮明特點。版
首先股票選權擇「被動」:除了在特定的時點前後按照規定選進、剔除某些必須調換的成份股以外,指數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全都是標的指數的成份股,基金經理不再需耗精費神研究上市公司。其次,指數型基金投資股票的只數和比例也是被動選擇的。每隻指數型基金對於標的指數的成份股票到底買多少,不是由基金經理發揮自己的專業理財素質經過研究、分析、判斷之後決定的,而是根據相關成份股票在指數計算時所佔的權重大小,照搬到相關基金中配置相應的資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指數型基金股票投資倉位同樣不由「選擇」,建倉完成後的運作,指數型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要保持在90%-95%區間內,甚至有些基金倉位要求不低於95%。
這三大特徵就決定了指數型基金鮮明的市場特徵,它只適合有選時能力的投資者進行擇時交易、波段操作。實際上,指數型基金是保險、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最好標的。
『肆』 指數型基金在相同時段情況下 是更適合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獲利更大
可以做大波段,不要聽非得長期持有的話.
基金:波段操作PK長期持有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著「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了合唱隊。
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易基價值成長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5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於是就繼續持有。一年後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為16%,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年底虧損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持有,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捂著不動到現在,已經持有兩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虧損。從目前股市形勢看,到年底也未必扭虧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虧損!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後長期持有不動。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如果已達到預期收益,股市即將進入下降通道,就應該適時清倉,獲利了結。要是買進後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點」贖回,可以避免虧損繼續擴大。如果這時堅持長期持有,只會使收益付諸東流或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對買進後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並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堅持哪一種操作方法不符合辯證法,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靈活運用。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捂著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基金不宜頻率進出,以免既浪費了手續費,還可能喪失了上漲帶來的收益。事實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資經驗的都明白這個道理,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一味僵化教條地強調長期持有,無視趨勢,說什麼「長線是金」,貶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違反了投資基金賺錢的客觀規律,對收益極為不利。
有的理財師說:「股市行情難以預測,專業人士尚且看不準,何況散戶?波段操作說來容做起來難,十之八九會做反。投資考驗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還是長期持有為好。」這又是一種偏面的論調。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誰也難以准確預測,但是中期趨勢還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應該看出弱市格局,如果這時再一味宣傳「長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誤導之嫌。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轉呈明顯弱勢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後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伍』 事實證明,基金不可以長期持有,要做波段操作
不是說基金拿在手裡就完全不管,還是要依據市場情況調整的
買指數基金是可以得內,但是你怎麼判斷波段?如容果能判斷還不如去買股票
有一個事例說明了基金定投中長期的盈利模式;有位先生每月投入1000元購買了指數型基金,並將基金分紅進行再投資,從2004年3月該基金成立開始,截至2007年6月30日,總共投入39000元,而期末總資產則達到113933元,年均收益率超過42%。若是從2003年12月開始定投基金,截至2007年6月30日,總投入42000元,期末總資產已近16萬元,當然該先生正逢去年的股市豐年。
定投的原因,除了看好中國經濟走好之外,還緣於股市是會有波動的,也就是有高低點。定投的成本是這段時間的長期投資成本。假設股市跌得很慘,並且長期在相對的底部,而這時基金定投的平均成本也慢慢接近底部位置,只要有反彈,總會有超過平均成本的時候,那時候,定投就肯定是賺的。定投收益並不在於你什麼時候投入,而在於什麼時候贖回,在於多少點位贖回,這就是懶人投資
『陸』 買基金後進行波段操作好還是長期持有好
基金適合行情穩定的情況下的長期持有,如果像目前這種動盪行情下,即使你進行波段操作也不一定能保證盈利,首先我們無法確定何時是低點,何時是高點,你也許可能低買高賣,但也可能踏空;其次,頻繁的短線操作會大大增加交易費用。所以我還是認為基金應該長期投資,因為以前我也曾嘗試過波段操作,結果收益竟然比不上凈值自然增長,當然,也許個中高手可以跑贏凈值,但多數人還是不好把握的。
『柒』 混合基金適合長期持有嗎
好好今天適合長期的室友,因為長期的是有黃花,積分就會上漲,而且他持有的時間越長,他長的也就越多。
『捌』 基金究竟是長期持有還是做波段好
長期持有和波段操作是抄兩種都可採用的操作方法,應該有機結合,不應偏廢其一個方面.
原則上,基金不宜頻繁進出,白送手續費給基金公司,應該是適度長期持有
但是,長持本身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才算」長期」?
一味強調長持,在什麼情況下都堅持長持,不符合辯證法,對收益不利.例如,如果是07年
9月28日買的基金,持有到09年4月30日,已經一年又七個月,但累計凈值降低了,也就是處在虧損中.應該說,到08年一季度,熊市趨勢已經表現得很明顯,為什麼還要再」長持」而捂著不動?
視股市形勢適當做波段,對收益有利,切不可排斥波段操作.當然,做波段需要一定的判斷後市能力,那就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了.
『玖』 指數基金到底應該是長期持有,還是可以做波段,比
(3-5年)並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