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

發布時間:2021-05-11 00:37:03

㈠ 為什麼說投資性支出是社會進步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投資性支出是社會進步,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放在手裡的錢如果你不靈活運用的話,並且說一直放在手裡也不花。就不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只有錢靈活的運用起來。推動消費這樣才會推動社會進步,經濟增長。

㈡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宏觀經濟分析從總供給和總需求兩方面入手。在進行總供給形勢分析時,人們會考慮全國完成工業增加值和這一數值的同比增長情況。進一步細分,人們會區別所有制分析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等不同類型的公司增長情況。重工業增長與輕工業增長的比較也十分重要。在1999年上半年,重工業增長快於輕工業,反映出政府投資拉動的力度和消費低靡的狀況。成品鋼材、銅材、鋁材、水泥、化肥、化學農葯等主要原材料的產量,耐用消費品及信息通信產品生產情況,以及全國發電量、運輸量增長情況均能反映總供給狀況。不過,在分析基礎產品增長的時候,應當意識到基礎產品對經濟增長的決定作用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例如,發電量的多少,在以往一直作為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但現在由於許多行業從高能耗變為低能耗,因此即使發電量增長相對緩慢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同比例推斷經濟增長速度減慢了。這一現象背後,可能隱藏著政策資金護盤和更加復雜的因素……總需求分析一般從投資需求、內需和外貿三方面人手。固定資產投資是增是減,反映出投資需求整體情況。不過對於不同經濟類型的固定資產投資應進行具體分析。如果國有單位固定資產增加較多,那麼可以推斷政府的調控力度較大。技術更新改造投資體現了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預期好,就會在技術更新上投人的資金。外貿需求用出口減去進口的凈出口數值來表示。例如,1999年頭4個月,我國凈出口總額為52.1億美元。如果凈出口出現下降,不僅減弱了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力,更為嚴重的是出口受阻的產品不得不在國內尋找市場,這樣就會出現外需壓迫內需的局面。1999年,這個問題比較突出。內需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表示。1999年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99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有關部門還編制反映消費者對家庭經濟狀況和總體經濟走向預期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值越大,消費信心也越大。例如,1999年4月份消費信心指數為93.5點,較上月份的93.3點微升0.2點。物價是反映消費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使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來反映物價整體水平。如果物價指數持續下跌,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有較大負面影響,大家會認為今天消費不如明天消費,企業也因為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不旺而缺乏資金進行生產。物價指數的漲跌在很大程度t取決於一些基本產品的價格。例如,當糧食和生豬產量大豐收的時候,與糧食和豬肉相關的商品價格均會下調,帶動物價整體下滑。宏觀經濟分析還需要關注財政和金融運行狀況。財政收支情況,尤其是稅收政策變化,主要稅種的徵收情況以及國家的國債政策對宏觀經濟具有很大的影響。貨幣供應量增幅大小反映出國家宏觀金融的調節力度。

㈢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非常緊密。在經濟理論界,即認為經濟增長情況主要是由投資決定,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是經濟增長的必要前提。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從要素投入和資源配置來分析。投資對技術進步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投資是技術進步的載體,任何技術成果應用都必須通過某種投資活動來體現,它是技術與經濟之間聯系的紐帶;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是一種投資的結構,任何一項技術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資本和資源(如試驗設備等)等的產物。技術進步的產生和應用都離不開投資。

如果把投資行為分解,投資取向和投資結構構成了整個投資行為的全部。投資取向以動態變化揭示投資主體的投資意願與投向,而投資結構則以靜態特徵反映投資比例的數量與構成。兩者從不同側面反映經濟增長質和量的變化,對一個經濟體的全面發展和均衡增長具有基礎性的決定作用

㈣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內需,由此投資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尤其在中國前三十年,投資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口是近十年來的重要引擎。有數據顯示在前二十年,我們投資1塊可以帶動3塊的GDP增長,而現在10元投資也許只能帶動3塊的增長(具體數據不詳,請網路)。
你可以參看一些論文或者書籍。

近十年中國居民投資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http://fass.net.cn/fassNews/fass_readnews.asp?NewsID=2578
書籍:《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實證研究》/張軍

㈤ 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

從顯性數據,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消費。事實上,我國仍然是投資拉動型經濟。
商務部近日發布《2017年中國國內貿易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分析,2016年繼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2017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60%以上,達到70%左右,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地位。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消費就逐漸挑起大梁,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連年保持在45%以上。尤其近三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0多個百分點,經濟增長驅動過於依賴投資的局面有所改變。但應該看到,這其中在過去的經濟增長大約有一半是靠出口創匯實現的,而美國僅僅為15%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國民的消費水平是很低的,僅能購買中國生產的一半產品。這個局面可能造成兩個嚴重後果 : 外國對中國產品的湧入深感恐慌,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摩擦將不斷增加;或一旦出現全球性經濟危機,外國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將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要指出的是,消費和投資本身是一種緊密的關系。沒有投資,消費需求是難以產生的。如正是國內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才產生了對鋼鐵、水泥等建材的消費。2016年,單從數據看,國內資本形成對GDP的直接貢獻率為37%,但如果加上投資間接引發的消費,投資的貢獻率仍然超過50%。所以,不難得出實質性結論:中國近10年來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投資,投資都是中國近十年GDP增長的骨幹力量。 此外,相對消費是一個「慢變數」,,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投資是一個「快變數」,在經濟下行時可以力挽狂瀾。也就是說,從政府角度,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手段。

㈥ 如何理解「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拉動經濟增加主要看這個國家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增長。作為農牧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這些項目的啟動、開發還有消費都是靠資金來完成。農牧業靠投資發展生產力、製造業靠資金擴大規模采購物資、服務業靠投資帶動消費,只有資金的投入才能讓產業運行,就像汽車的燃料一樣。

㈦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

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內需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投資是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包括發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

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

在出口方面,盡管名義出口增長額維持正常水平,但剔除出口價格變動的實際出口增長率都在趨勢性的下降之中。毫無疑問,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減速都在影響著中國的出口表現。

(7)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擴展閱讀:

由於傳統三大投資領域全面減速,產能過剩和債務約束問題嚴重;傳統「衣食住行」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趨於飽和,官方說法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全球總需求增長放緩以及國內勞動力成本優勢消退,也使得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減弱。我國的經濟增長逐漸從靠老的三駕馬車拉動,轉向新三駕馬車。新的三駕馬車則是深度城市化、消費升級和「一帶一路」。

㈧ 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動力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一是出口;二是投資;三是消費。

1、要素投入和資源配置來分析,投資可以增加要素投入,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2、技術進步。一方面,投資是技術進步的載體,任何技術成果應用都必須通過某種投資活動來體現,它是技術與經濟之間聯系的紐帶;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是一種投資的結構,任何一項技術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資本和資源(如試驗設備等)等的產物。技術進步的產生和應用都離不開投資。投資可以拉動科技的進步,科技又反饋到投資,從而影響經濟發展。

㈨ 為什麼說投資性支出是社會進步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投資性支出是社會進步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是因為投資性支出是克服市場失靈的必要手段,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手段,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力量。

特定的投資支出意味著所投資金不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國家生產性投資都具有這一性質。廣義的投資支出還包括國家財政用於非生產性領域的基本建設支出,如行政機關辦公樓的興建、國有醫院醫療設備的采買等。



(9)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擴展閱讀:

投資性支出的特點

1、非盈利性:非政府投資是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或個人從事的投資,作為商品生產者,他們的目標是追求盈利,而且,他們的盈利是根據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觀效益和微觀成本計量的,也就是說,追求微觀上的盈利是非政府投資的第一個特點;

由於政府居於宏觀調控主體的地位,它可以從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角度來評價和安排自己的投資,政府投資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資建成的項目,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家經濟的整體效益。

2、長期性:企業或個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積累和社會籌資來為投資提供資金,自身積累規模和社會籌資都受到種種限制,難以成大規模宏大的建設項目,而且要追求盈利,主要從事周期短、見效快的短期性投資;政府財力雄厚,而且資金來源多半是無償的,可以投資於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

3、外部性:企業囿於一行一業,投資不可能顧及非經濟的社會效益;政府由於在國民經濟中居於特殊地位,可以從事社會效益好而經濟效益一般的投資,可以而且應該將自己的投資集中於那些「外部效應」較大的有關國計民生的產業和領域。

閱讀全文

與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對象分 瀏覽:728
凱裕金銀貴金屬 瀏覽:394
展博投資管理 瀏覽:980
壹理財下載 瀏覽:144
貴金屬看盤技術 瀏覽:930
外匯ea三角套利 瀏覽:389
寶盈轉型動力基金今日凈值查詢 瀏覽:311
abl外匯軟體 瀏覽:817
天使投資移動互聯網 瀏覽:315
中翌貴金屬老是系統維護 瀏覽:225
歷史期貨松綁 瀏覽:23
信託借款平台 瀏覽:214
吉林紙業股票 瀏覽:324
貴金屬元素分析儀 瀏覽:30
融資打爆倉 瀏覽:645
分級基金A還能玩嗎 瀏覽:289
網路貸款平台大全 瀏覽:358
13月房地產到位資金 瀏覽:744
姚江濤中航信託 瀏覽:518
coding融資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