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是否需要國資委審批
需要的,國企在境外的投資,都需要報告發改委審批的,來自我愛鋪網作答。
Ⅱ 在非洲迦納工作一年了(國企,海外投資,行政工作),回國呢還是繼續呢,畢業兩年了。猶豫
(1)你好!你的問題,我也存在,但目前基本決定要今年春節回國工作,目前在肯亞。
(2)你在非洲迦納工作一年了,對那裡的情況應該熟悉了不少,這是你在那裡的優勢,想必,你們單位總部也希望你繼續留在那裡。但你自己的決定,這就需要從工作和個人等方面來分析。
工作方面:在非洲和在國內,未來幾年,哪裡職位前途好?哪裡待遇好?哪裡更能鍛煉人?等方面,這些你心裡要比較一下;
個人方面:這要考慮你的家庭,你的年齡,你的婚姻等;
非洲方面:迦納的社會安全,你的人身安全,衛生安全等;
其他方面:我所在的地方,很多中國人在這里定居了十幾年了,一般都不願回國了,他們有他們的原因,比如肯亞首都內羅畢四季如春等等。
以上因素,你考慮一下,具體情況還是你自己最清楚,決斷還是需要你自己拿主意。
祝一切順利!
Ⅲ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Ⅳ 國企海外投資失敗的例子有哪些原因又是什麼如何避免
海外投資失敗的很多啊,先不管國企私企,就比如最出名的俏江南大家都知道吧,版海外上市失敗權了,對賭協議讓張蘭輸的很慘。當然這都跟行業有關,本來餐飲業上市就很難。避免的話,還是需要通過律師做一些提前規劃,比如對大股東的身份做改變,對公司的一些股權做處理,通過信託等方式。當然還有很多。。
Ⅳ 怎樣看待國企被外企收購
從全球來說,通過並購的形式實現投資,份額是很大的,但是中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 實際上,利用外資、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多年來,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金額一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而外資並購也給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 有利國企改造經濟發展 「外商採取並購方式到中國投資,對國有企業的改造和中國經濟發展都有利。」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力挺」外資並購,他認為,並購已經成為世界上跨國投資的主流。 據統計,2006年全球的並購總額達到3.79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8%。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80%都是通過並購方式實現的,並購已經成為世界上跨國投資的趨勢和主流。 然而,對於外資並購的「威脅」,商務部顯然有著樂觀的判斷。「目前國內土地非常緊張,並購不需要擴大土地,就可以達到投資的目的,也達到了企業發展的目的。並購對需要外來資金、技術的國有企業改造很有好處。」廖曉淇認為,長期以來,中國利用外資實行的是「綠地投資」。但是,對中國來說,並購方式與過去這種大量採用「綠地投資」相比有很大好處。 有經濟專家分析,外商採取並購方式到中國投資,不僅可以彌補國企資產重組的資金不足,盤活國有資產存量,重組優化企業結構,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也可以幫助國企扭轉低效和虧損局面,還有利於國企實現制度的創新,從而可以更好更快地提升國企的國際競爭力。 規范管理保障經濟安全 維護我國的政治獨立和經濟安全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我國外資並購政策的重點。一方面,對於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和行業要適當限制外資並購;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外資通過並購形式形成市場壟斷,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商務部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將對一些原先鼓勵的行業進行限制,一些國家重點行業將不再允許外資進入,緊縮和加大審查力度的行業將會是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即電網電力、國防軍工、石油石化、重大製造業等行業。 實際上,由於外資並購往往觸及產業和國家安全,嚴控外資並購也正在成為國際趨勢。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強對外國投資進行審查的法案,主張貿易自由化的發達國家也都先後設立了針對外資並購的專門審查部門。 對此,廖曉淇表示,中國政府會和其他國家一樣加強對收購行為的規范和管理,通過現有規定的實施,政府希望的是能夠促進並購在中國的健康發展。 既不妖魔化也不要輕視 有一種輿論認為,外資並購國企會給我國經濟帶來災難,將直接導致我國的經濟環境不安全。 對此,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態,以全球視野看待外資並購。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輕視它。首先要加強對並購的研究,完善並購的法律法規,健全產業安全和反壟斷預警機制。其次,要促進公平競爭、營造有利於並購方式發展的投資環境。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指出,在保持國家對若乾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控制能力和發展主導權的基礎上,引導外資以並購、參股、再投資等多種形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有利於探索盤活國有資產的有效形式。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認為,外資並購只是全球通用的吸收外商投資的一種形式,並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市場手段。並購並不一定構成行業壟斷,並購本身也不會危及行業安全和經濟安全,關鍵是加強審查和監督,而不應該把外資並購視為「洪水猛獸」。
Ⅵ 為什麼一些國企幹部的能力在外企招聘中不受待見
而我覺得更多的是兩種企業的方向不同,我覺得不應該存在對某種企業的偏見,發展的領域不同和方向不同,更適應了如今求職者種類繁多。我們作為求職者應該慶幸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無論是國企還是外企,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工作單位。只要用心的去感受工作,在你的生活中都不會差的。
Ⅶ 如果一個國企的百分之45股份被某個外國公司控股,那麼在這個國企連年虧損時會有什麼結果,外資會控股嗎
如果連續虧損,但是不增加資本的情況下,股權比例是保持不變的。但是,如果外資單方面追加投資,就會增加外資的持股比例,有可能導致外資控股。
中外合資企業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國家不可能理賠外國公司的。
只要公司不破產清算或以外方單方面退出作為重組條件,外資股份一直都是存在的。
Ⅷ 國企投資失敗法人有法律主任嗎
投資有風險,只要不是故意或重大過失都不會追究責任的。
Ⅸ 國企與外企的區別
1、性質不同:
國企就是屬於國家的企業,正式職工的性質屬於全民所有制,企業資產為國資委管理。
外企由中國投資者與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由外國投資者單獨投資的企業。
2、工作環境不同:
國企的話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個人發揮的空間比較小,但是工作穩定,不會有什麼大的起伏,看重經驗,人脈,自願。
外企的公司氛圍,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相對好一些,工作中流程會比較多,效率不是特別高,也是更偏重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3、經營目的
國有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雖然也有營利目的,但也有非營利性目的,或者說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國有企業要執行國家計劃經濟政策,擔負國家經濟管理(調節社會經濟)的職能。
外企企業基本是是營利性目的,企業經營優先保證實現利潤。
Ⅹ 一國企在國外的子公司,利潤都由外國人創造,那麼這利潤是計入本國gnp中嗎
這一部分產值不計入國民生產總值GDP之內,但是這一部分利潤是投資收益,可以計入國民收入總額。GDP計算採用的是「國土原則」,即只要是在本國或本地區范圍內生產或創造的價值,無論是外國人或是本國人創造的價值,均計入本國或本地區的GDP。而GNP計算採用的是「國民原則」,即只要是本國或本地區居民,無論你在本國或本地區內,還是在外國或外地區所生產或創造的價值,均計入本國或本地區的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