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流動性,收益性,風險性三個方面比較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三者區別,聯系
流動性
交易越活躍的地方,流動性越好。
股票的流動性是最好的。買賣股票時,不用找買家賣家,因為它時時刻刻有買家賣家,流動性好。
基金的流動性差,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買家賣家,一筆交易可能要等上好幾分鍾。
債券的流動性最差,可能一天都不成交。
收益性
收益性要從2個角度來分析:1是哲學角度,2是單個角度。
1,從哲學角度看,收益性最好的是債券。玩債券沒有賠錢的。
股票和基金收益性都很差。玩股票、債券幾乎沒有賺錢的。盡管有些股票漲了10倍,但是,從整個玩股票的股民的最終結局來看,玩股票幾乎沒有贏家。但是玩債券沒有賠家。
基金和股票賠的不分上下。
2,從單個角度看,股票收益性最好,第二是基金,第三是債券。
有的股票從2元漲到20元。很難見到有漲10倍的基金的。債券的收益是個死數,是固定的,在你買入以前就知道了,沒有懸念。
從哲學角度看,玩股票幾乎沒有贏家。但是,「單個」也在哲學裡面。如果你是那個「單個」,那麼玩股票最賺錢,收益性最好。如果你是「多數」,那麼玩債券最賺錢,收益性最好。
由此看來,收益性不是由股票、債券、基金決定的,是由投資者自己決定的。
風險性
風險性大的是股票和基金,它倆都存在賠光、賠80%以上。
債券沒有任何風險,只存在獲利。
說到這,要提醒一下,我說的債券,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里買的債券,不是其它的債券。其它的債券說不準。
『貳』 什麼叫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謝謝!!
對沖基金(Hedge Fund)又稱套利基金或避險基金。對沖(Hedge)一詞,原意指在賭博中為防止損失而採用兩方下注的投機方法,因而把在金融市場既買又賣的投機基金稱為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操作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市場趨勢策略。如宏觀策略,主要是基金經理力求預測宏觀環境變化,並據此尋找機會。如預估一個國家宏觀經濟不穩,貨幣可能貶值,則對沖基金通常會賣空該國貨幣,以在未來貨幣實際貶值時獲利。這就是老虎基金1985年預期美元下挫時進行獲利的方法。
二、重大事件驅動策略。利用重大事件,如並購、破產等進行投資,多頭買入被兼並的公司,而空頭則賣出兼並公司等。
三、套利策略。如股票市場中立策略,同時持有股票的空頭和多頭,空頭通過調整貝塔系數來對沖多頭的系統性風險,以使整個投資組合對整個市場變動的風險暴露非常有限,然後通過個股的選擇來獲利。
由於對沖基金的操作方法靈活多變,可以運用市場上大量的衍生工具,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險。同時,對沖基金之間,以及對沖基金與其他傳統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均較低,因此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可以幫助組合有效地分散風險。
對沖基金有這么多好處,那究竟風險大不大呢?對沖基金的風險,主要來自三類:
一是市場風險。賣空和衍生工具是對沖基金最常用的規避風險的方法。但是,對沖基金也經常選擇保留一定的風險暴露倉位,加上杠桿操作,虧損時會放大風險;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風險都能得到對沖。
二是流動性風險。如果基金經理的預期與市場有較大出入,導致投資組合凈資產值大幅下降時,投資人可能出現大量贖回及提供融資杠桿方削減信用額度,對沖基金將不得不在市場上緊急拋售組合,可能遭遇流動性風險。
三是信用風險。這包括所投資的低等級或危機債券的信用風險,也包括對手方的信用風險。除此之外,很多對沖基金都是私募的,其公開性和透明度較低,而費用較高。
比較著名的對沖基金,如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林的老虎基金,都曾有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業績耀眼。當然,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也揭示了這個行業的高風險。國內雖然暫時還沒有相關品種,但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認購和認沽權證,已經用到了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投資人可以相應關注,先人一步。
共同基金其實就是一類投資公司 investmentcompany 。作為公司,每一個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經理、員工、運作方式和目標等等。基金的投資目標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簡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委託人的資金,並代表他們的利益進行有預設目的投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僱傭投資專業人士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稱他們為投資組合管理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組成團隊來經營基金,有些投資公司甚至委託其他公司或自由投資專業人士來幫助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共同基金是把大量投資者和雇員的錢集中在一起,從而購買各個廠商的股票。以一組投資者的名義購買並由專業投資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管理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的組合。
有兩類共同基金:開放式和封閉式。
開放式共同基金隨時可以以凈資產價值(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凈資產價值是所持全部證券的市場價格除以發行股數。開放式基金的發行股數隨著投資者購買新股或贖回舊股而每日變動。
封閉式共同基金不以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封閉式基金的股份和其他普通股一樣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因此它們的價格不同於凈資產價值。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叄』 什麼叫共同基金的投資特點
所謂共同基金是指募集小額投資人的基金,使小錢變成大錢,再把這些錢交給專家拿去投資,收益歸原有的投資人所有,並使資金不斷地累積成長的投資工具。就性質上來說,共同基金投資是:
集資式的就性質上來說,共同基金投資是:
集資式的投資,由基金公司公開發行募集眾多投資大眾的資金,匯整為參與者「共同」擁有的投資「基金」。
間接投資,為達到獲利的目的,將基金交由專人或
專業機構投資於各種投資標的或工具。
由專家或專業機構管理操作,比個人投資更能掌握。投資所需資金甚少(最低投資金額甚低),彈性極大。
隨時可以買賣,資金流動性佳,變現性好。
『肆』 共同基金是什麼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6年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封閉式基金總資產達28億美元.1929年的股市崩潰,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美國基金業。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證券法》(1933年)、《證券交易法》(1934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1940年)。其中,《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通過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戰後,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投資者信心恢復迅速。時至今日,投資基金得到了包括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諸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基金業最發達的國家,基金資產在規模上已超過銀行資產。
在英語中,共同基金 mutualfund 的mutual意為joint(聯合),而fund有holding(控制)之意,即把許多人的錢集中起來進行專業化投資的運作。
共同基金其實就是一類投資公司 investmentcompany 。作為公司,每一個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經理、員工、運作方式和目標等等。基金的投資目標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簡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委託人的資金,並代表他們的利益進行有預設目的投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僱傭投資專業人士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稱他們為投資組合管理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組成團隊來經營基金,有些投資公司甚至委託其他公司或自由投資專業人士來幫助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共同基金是把大量投資者和雇員的錢集中在一起,從而購買各個廠商的股票。以一組投資者的名義購買並由專業投資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管理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的組合。
有兩類基金:開放式和封閉式。
開放式基金(在美國也叫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隨時可以以凈資產價值(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凈資產價值是所持全部證券的市場價格除以發行股數。開放式基金的發行股數隨著投資者購買新股或贖回舊股而每日變動。
封閉式基金不以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封閉式基金的股份和其他普通股一樣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因此它們的價格不同於凈資產價值。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成的。
契約型基金又稱信託型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代表受益人權益的信託人(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而發行受益單位,由經理人依照信託契約從事信託資產管理,由託管人作為基金資產的名義持有人負責保管基金資產。它將受益權證券化,通過發行受益單位,使投資者作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經營成果。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信託契約,沒有基金章程。
契約型基金在具體運作中遵循信託原理,基金管理人、託管人、投資人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通過信託契約加以規范。因此,在國外,這類投資基金在其名稱中一般帶有「信託」字樣,如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稱為證券投資信託,英國和香港地區稱為單位信託等。
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設立的組織架構及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後者也較前者更具靈活性。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最為常見,而契約型基金則在英國較為普遍。
簡單點說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伍』 共有基金(mutual funds)是什麼詳細一點。
我一般在基金買賣網、天天基金網上面看各種基金的排行、持倉啥的,你說的共同基金有點陌生,我幫你查了一下。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
共同基金就是匯集許多小錢湊成大錢,交給專人或專業機構操作管理以獲取利潤的一種集資式的投資工具。這和一般的基金實質一樣,集合管理賺錢。
在國內,共同基金的正式名稱為「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是由投信公司依信託契約的形式發行受益憑證,主要的投資標的為股票、期貨、債券、短期票券等有價證券。
基金的優點
1、分散投資風險
共同基金的資產較一般投資人來得龐大,故足以將資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中,以達到真正的風險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錯誤的選股,而產生重大的虧損。
2、 專業操作管理
共同基金公司聘有專業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從事市場研究,對於國內、外的總體、個體投資環境,及個別公司狀況都有深入了解。而且,只要花少許的基金管理費就可享受到專家的服務,可以說是小額投資人的最佳福音。
主要類別
開放式
開放式共同基金隨時可以以凈資產價值(net asset
value,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凈資產價值是所持全部證券的市場價格除以發行股數。用公式表示:NAV=(組合的市場價值-組合的負債價值)/發行
的份額數。此外,基金的凈值或價格在每次閉市後進行一次清算,所有新申購或贖回的份額都按當天閉市後的凈值計算。
封閉式
不以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封閉式基金的股份和其他普通股一樣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因此它們的價格不同於
凈資產價值。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
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
成的。
『陸』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差異成因
貨幣市場基金獲得了平均在3.5%左右的年化收益,並且在近期不斷提高,甚至出現部分貨幣市場基金獲得超過8%的年化收益的狀況。結合《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下簡稱規定),當前貨幣市場的高收益以及不同基金之間收益率的差異性主要來源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規定》指出: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180天。但
並沒有明確指明是時點限制還是實時限制,進而導致部分基金可能在運作期內持有剩餘期限較長的債券品種,而在定期信息披露的時點上進行短暫的調倉,將組合期限在該時點上符合180天限制。
其二、《規定》並沒有明確組合期限的計算方法,即是採用凈資產加權還是總資產加權。在此情況下,各基金可能採取對自己有利的總資產加權,這勢必掩蓋基金組合的實際剩餘期限(凈資產加權更為合理,因為總資產包含可能的杠桿放大,進而掩蓋實際的風險),使部分基金即使在信息披露時點上也可以持有期限更長、相應收益更高的債券。
其三、對於浮息債券,《規定》稱:以市場利率為基準利率的可變利率或浮動利率債券,利率調整頻率小於一年的債券的剩餘期限等於計算日距下一個利率調整日的剩餘時間。這條規定並沒有明確何為市場利率,並且對於傳統的一年調息一次(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浮息債券的剩餘期限的規定不盡合理。這使得部分貨幣市場基金可以持有距到期日期限較長的債券來提高基金收益。
其四、《規定》對回購交易的剩餘期限計算方法不明確,使得部分基金可以用通過短期回購的滾動操作來實際持有較長期限的債券,進而獲得較高收益。
其五、對於銀行間市場一些交易不連續的債券,《規定》沒有說明其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進而部分貨幣市場基金可能會選取不同的標准來進行估值,或者通過公告時點的異常交易來人為操縱市場價格。這也會造成估值的混亂和較大偏差。
從海外發展來看,DaleL.Domian與WilliamReichenstein(1998)在詳細比較了美國市場貨幣市場基金1990-1994年的收益情況後,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其一、基金費用的不同是導致各貨幣市場基金凈收益出現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其二、對於規模不超過30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存在著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即在30億美元之下,規模越大,費率越低,相應的基金凈收益越高;
其三、規模在30億美元以上的貨幣市場基金,基本不具有規模經濟效應;
其四、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具有相當的持續性。
分析表明:成熟市場的貨幣市場基金只是投資者進行頭寸和流動性管理的工具,依靠杠桿放大和其他一些高風險操作來獲得遠高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續的。規范的貨幣市場基金運作所表現出來的收益差異,僅僅在於其費率的不同,並且在一定的范圍內,存在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來促使基金管理者擴大基金規模、主動降低費率,進而提高基金的凈收益。
隨著貨幣市場的完善、貨幣市場基金的整體規模的擴大以及管理法規的規范,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發展初期的高收益率面臨著降低和趨同的趨勢,與此同時規范化運作後投資人所承擔的風險也將有所降低。認為穩定後的年化收益應該在2.8%左右,貨幣市場基金仍然是投資人一項良好的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柒』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具體指的是什麼 有例子嗎哪家公司是這一類的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Market Mutual Funds,簡稱MMMFs) 共同基金是將眾多的小額投資者的資金集合起來,由專門的經理人進行市場運作,賺取收益後按一定的期限及持有的份額進行分配的一種金融組織形式。而對於主要在貨幣市場上進行運作的共同基金,則稱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共同基金,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投資理財工具。購買者按固定價格(通常為1美元)購入若干個基金股份,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管理者就利用這些資金投資於可獲利的短期貨幣市場工具(例如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等)。此外,購買者還能對其在基金中以股份形式持有的資金簽發支票。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美國第一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作為銀行存款的一個替代物創建於1972年,是在市場變化環境下金融創新的一個最好例子。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對商業銀行與儲蓄銀行提供的大部分存款利率均進行管制出台了《Q項條例》,而貨幣市場工具則是浮動利率,但許多中小投資者無法進入貨幣市場(因有最低交易額規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利用這一事實,將許多投資者的小額資金集合起來,有專家操作,這也表明追求利潤的企業家能夠發現設計不嚴密的政府法規的漏洞。但由於當時市場利率處於存款機構規定能支付的利率上限以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因其收益並不高於銀行存款利率而難以發展,總股份在幾年中非常有限。 1973年僅有4家基金,資產總額只有1億美元。但到了70年代末,由於連續幾年的通貨膨脹導致市場利率劇增,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和商業票據的收益率超過了10%,遠遠高於銀行與儲蓄機構為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支付的5.5%的利率上限。隨著儲蓄機構的客戶不斷地從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中抽出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總資產迅速擴大,從1977年的不足40億美元急增到1982年有200多家基金持有2400億美元的資產,並在總資產上超過了股票和債券共同基金。因此,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迅速發展是市場利率超過銀行和其它存款機構管制利率的產物。同時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能迅速發展並且能保持活力的原因還在於管制較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沒有法定的利率上限,而且對提前取款也沒有罰款。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迅速發展,引起了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的強烈反應,他們要求國會對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附加儲備要求和其它限制,國會最終雖然沒有批准存款機構的要求,但給予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發行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即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S),它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相似,也提供有限的支票簽發而且沒儲備要求,而且收益率幾乎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一樣高。 在銀行和其它存款機構以超級NOW賬戶和MMDAS的反擊下,1982年末和1983年初,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總資產開始下降。商業銀行和存款機構的這些創新金融工具暫時阻止了資金從銀行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流動。但商業銀行與存款機構無法承受提供高收益的成本,不久以後,降低了MMDAS的利率。其結果是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再次迅速發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創造了極大的收益。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潰,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其資產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1989年和1990年的儲蓄和貸款協會危機引起商業銀行突然增加他們的存款保險,來保護他們的存款,同時監管當局更加關注存款機構已經出現的高利率。所有這些變化都有利於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快速發展,其資產在1991年達到5000億美元。1996年大約有650家應稅基金,250家免稅基金,總資產大約為7500億美元,80%以上為納稅的資產。其股份大約占所有金融中介資產的4%,而且在所有共同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總資產中佔25%以上。1997年達到1萬億美元。
[編輯本段]主要特徵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首先是基金中的一種,同時,它又是專門投資貨幣市場工具的基金,與一般的基金相比,除了具有一般基金的專家理財、分散投資等特點外,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還具有如下一些投資特徵: 1、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貨幣市場中高質量的證券組合。 2、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提供一種有限制的存款賬戶。 3、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所受到的法規限制相對較
[編輯本段]貨幣市場基金與傳統基金比較
1、貨幣市場基金[1]與其它投資於股票的基金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基金單位的資產凈值是固定不變的,通常是每個基金單位1元。投資該基金後,投資者可利用收益再投資,投資收益就不斷累積,增加投資者所擁有的基金份額。比如某投資者以100元投資於某貨幣市場基金,可擁有100個基金單位,l年後,若投資報酬是8%,那麼該投資者就多8個基金單位,總共108個基金單位,價值108元。 2、衡量貨幣市場基金錶現好壞的標準是收益率,這與其它基金以凈資產價值增值獲利不同。 3、流動性好、資本安全性高。這些特點主要源於貨幣市場是一個低風險、流動性高的市場。同時,投資者可以不受到期日限制,隨時可根據需要轉讓基金單位。 4、風險性低。貨幣市場工具的到期日通常很短,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期限一般為4~6個月,因此風險較低,其價格通常只受市場利率的影響。 5、投資成本低。貨幣市場基金通常不收取贖回費用,並且其管理費用也較低,貨幣市場基金的年管理費用大約為基金資產凈值的0.25%~1%,比傳統的基金年管理費率1%~2.5%低。 6、貨幣市場基金均為開放式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通常被視為無風險或低風險投資工具,適合資本短期投資生息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在利率高、通貨膨脹率高、證券流動性下降,可信度降低時,可使本金免遭損失。
『捌』 什麼是共同基金
共同基來金亦稱股份不定投資公司。一種自為小額財產所有者提供投資,經銷可隨時兌換成現金的股票的投資信託基金組織。在西方國家,由於有價證券市場發達,投機活動嚴重,人們無法決定購買哪種股票或何時買進和賣出為好。
一些有證券從業經驗的人從追求收益、資本增值甚至投資目的出發,組織「共同基金」,自行籌集資金,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購買各種證券。同時,它們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購買選擇,從中收取傭金。投資者也可以根據需要支付一些費用來交換投資類型。

(8)共同基金流動性擴展閱讀:
投資基金的優勢:共同基金比普通投資者擁有更多的資產,可以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上,實現真正的風險分散,共同基金公司利用專業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進行市場調研,對雙方的整體和個人投資環境有透徹的了解;只要少量的基金管理費能從專家的幫助中受益,可以說這是小投資者最好的福音。
當投資人不想投資時,可隨時選擇退出,贖回國內債券基金的款項,可於申請贖回之次一營業日收到,國內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約一周可拿到款項。不像其他的投資工具,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玖』 什麼是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
1.共同基金的定義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6年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公司」,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到20年代末期,所有封閉式基金總資產達28億美元.1929年的股市崩潰,沉重打擊了新興的美國基金業。危機過後,美國政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證券法》(1933年)、《證券交易法》(1934年)、《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1940年)。其中,《投資公司法》詳細規范了投資基金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通過完整的法律保護,為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戰後,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投資者信心恢復迅速。時至今日,投資基金得到了包括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諸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基金業最發達的國家,基金資產在規模上已超過銀行資產。
在英語中,共同基金 mutualfund 的mutual意為joint(聯合),而fund有holding(控制)之意,即把許多人的錢集中起來進行專業化投資的運作。
共同基金其實就是一類投資公司 investmentcompany 。作為公司,每一個共同基金都有各自的經理、員工、運作方式和目標等等。基金的投資目標反映出它之所以成立和存在的理由。簡而言之,共同基金集合了一部分委託人的資金,並代表他們的利益進行有預設目的投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僱傭投資專業人士來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通常稱他們為投資組合管理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組成團隊來經營基金,有些投資公司甚至委託其他公司或自由投資專業人士來幫助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共同基金是把大量投資者和雇員的錢集中在一起,從而購買各個廠商的股票。以一組投資者的名義購買並由專業投資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管理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的組合。
有兩類共同基金:開放式和封閉式。
開放式共同基金隨時可以以凈資產價值(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凈資產價值是所持全部證券的市場價格除以發行股數。開放式基金的發行股數隨著投資者購買新股或贖回舊股而每日變動。
封閉式共同基金不以NAV贖回或發行股份。封閉式基金的股份和其他普通股一樣通過經紀人進行交易,因此它們的價格不同於凈資產價值。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信託制度對投資基金的巨大影響是深遠的。它並不限於對後者產生的直接影響,還體現在:一方面,使投資基金在組織形式上劃分為公司型基金與契約型基金;另一方面,導致了開放式基金的產生。在歷史上,開放式投資基金是為提高基金的流動性,借鑒現代信託制度允許信託人解除信託存約的制度安排而設計形成的。
契約型基金又稱信託型基金或單位信託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與代表受益人權益的信託人(託管人)之間訂立信託契約而發行受益單位,由經理人依照信託契約從事信託資產管理,由託管人作為基金資產的名義持有人負責保管基金資產。它將受益權證券化,通過發行受益單位,使投資者作為基金受益人,分享基金經營成果。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信託契約,沒有基金章程。
契約型基金在具體運作中遵循信託原理,基金管理人、託管人、投資人三方當事人的行為通過信託契約加以規范。因此,在國外,這類投資基金在其名稱中一般帶有「信託」字樣,如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稱為證券投資信託,英國和香港地區稱為單位信託等。
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的主要區別在於設立的組織架構及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後者也較前者更具靈活性。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最為常見,而契約型基金則在英國較為普遍。
簡單點說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面目出現。它在結構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2.共同基金的優點
①分散投資風險
共同基金的資產較一般投資人來得龐大,故足以將資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中,以達到真正的風險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錯誤的選股,而產生重大的虧損。
②專業操作管理
共同基金公司聘有專業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從事市場研究,對於國內、外的總體、個體投資環境,及個別公司狀況都有深入了解。而且,只要花少許的基金管理費就可享受到專家的服務,可以說是小額投資人的最佳福音。
③最佳節稅管道
(1) 國內基金: 股票型基金買賣價差產生獲利時,依現行法規得以免稅;至於基金配息給投資人時,若此配息的來源是投資標的所產生的,則需納入綜合所得稅,並可依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規定,享有二十七萬元的免稅額。
(2) 海外基金: 我國稅法目前采屬地主義,個人投資海外共同基金,無論是買賣價差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或配息,皆不必納入個人所得中報稅,可以合法節稅。
3.變現性相當靈活
當投資人不想投資時,可隨時選擇退出,贖回國內債券基金的款項,可於申請贖回之次一營業日收到,國內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約一周可拿到款項。不像其他的投資工具,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①小額資金即可投資全球
共同基金是將投資分散於不同之標的,甚至不同的金融市場(區域、國家)。投資人最低只要三仟元(定時定額),就可分享到全球各地區經濟成長的成果。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投資下限小了許多。
②安全性高
共同基金是采保管與經營分開的原則。若基金公司或保管銀行不幸倒閉時,債權人不得對基金資產請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權利,投資人的權益不會因而受到影響。
(Index Fund)指數型基金是指基金的操作按所選定指數(例如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Poor's 500 index)
,日本日經225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等)的成份股在指數所佔的比重,選擇同樣的資產配置模式投資,以獲取和大盤同步的獲利。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以擬合目標指數、跟蹤目標指數變化為原則,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的基金品種。指數基金的投資採取擬合目標指數收益率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於目標指數的成份股,力求股票組合的收益率擬合該目標指數所代表的資本市場的平均收益率。指數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基金,在西方發達國家,它與股票指數期貨、指數期權、指數權證、指數存款和指數票據等其他指數產品一樣,日益受到包括交易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的青睞。
指數型基金是保證證券投資組合與市場指數業績類似的基金。在運作上,它與其他共同基金相同。指數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在於,它跟蹤股票和債券市場業績,所遵循的策略穩定,它在證券市場上的優勢不僅包括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而且還具有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因此,從長期來看,其投資業績優於其他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對於一種純粹的被動管理式指數基金,基金周轉率及交易費用都比較低。管理費也趨於最小。這種基金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證券或行業投入過量資金。它一般會保持全額投資而不進行市場投機。當然,不是所有的指數基金都嚴格符合這些特點。不同具有指數性質的基金也會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發展
美國是指數型基金最發達的西方國家。先鋒集團率先於1976年在美國創造第一隻指數型基金——先鋒500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的產生,造就了美國證券投資業的革命,迫使眾多競爭者設計出低費用的產品迎接挑戰。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市場上已經有超過400種指數型基金,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型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如今在美國,指數型基金類型不僅包括廣泛的美國權益指數型基金、美國行業指數型基金、全球和國際指數型基金、債券指數型基金,還包括成長型、杠桿型和反向指數型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則是最新開發出的一種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該基金特有的上述優勢。2002年6月,在上證所推出上證180指數僅半年的時間,深交所也推出深證100指數。之後,國內第一隻指數型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面市,2003年初,又一隻緊密跟蹤上證180指數走勢的基金——天同上證180指數型基金也上市發行。然而指數型基金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規避系統風險及個股投資風險,我國的優化指數型基金採取了與國外指數型基金不完全相同的操作原則。其差異主要表現為:國內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人可以根據對指數走向的判斷,調整指數化的倉位,並且在主觀選股的過程中,運用調研與財務分析優勢,防止一些風險較大的個股進入投資組合。在指數化投資部分,基金興和、景福跟蹤上證A股綜合指數,基金普豐跟蹤深圳A股綜合指數。從該類基金的實際運作結果看,表現不盡如人意。探究其原因,不僅有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的缺陷,也有基金公司操作上的原因。盡管如此,指數型基金仍然成為眾多投資者喜愛的金融工具。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基金業的蓬勃發展,相信指數型基金在中國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歷史與現狀
指數型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威弗銀行(WELLS FARGO BANK)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逐漸開始吸引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直到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這部分指數基金資產的總額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已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現在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
編輯本段指數型基金的特點
目前指數基金有興和、普豐、天元三隻指數基金,就是有指數基金特點的"優化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
例如,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目標在於獲取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一樣的收益,上證綜合指數基金就按照上證綜合指數的構成和權重購買指數里的股票,相應地,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的表現就會像上證綜合指數一樣波動。
指數基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費用低廉和延遲納稅,這兩方面都會對基金的收益產生很大影響。而且,這種優點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外,簡化的投資組合還會使基金管理人不用頻繁地接觸經紀人,也不用選擇股票或者確定市場時機。
具體來說,指數基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費用低廉。這是指數基金最突出的優勢。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交易成本和銷售費用三個方面。管理費用是指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所產生的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買賣證券時發生的經紀人傭金等交易費用。由於指數基金採取持有策略,不用經常換股,這些費用遠遠低於積極管理的基金,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FONT>;3%,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復利效應的存在,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2、分散和防範風險。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另一個方面,由於指數基金所釘住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
3、延遲納稅。由於指數基金採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只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中,資本利得屬於所得納稅的范圍)很少,再加上復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4、監控較少。由於運作指數基金不用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
『拾』 共同投資基金有哪些特點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共同投資基金的特點有:
1、規模經營效應。共同基金的本質就是積少成多,集小錢成大錢,投資基金是按購買單位計算的,每單位數額大小有的只有幾元、幾十元,有的甚至不限投資額大小,多少都歡迎。這樣,共同基金匯集眾多投資者資金,總額相當龐大,在投資股票和其他有價證券時,數量和金額都占優勢。這樣,由於共同投資基金可以從事大額證券交易,而獲得優惠折扣,從而個人相對地減少了傭金支出,降低了投資成本。小投資者的投資效益就有了很大提高。
2、多元化經營。在證券市場上投資為保險起見,一般不會投資於一種證券或資產,而應實現投資多樣化以分散風險。這樣就需要投資者有大量閑置資金,但一般個人投資者是很難達到這個要求的。共同基金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共同基金集中了大量個人資金,可以同時投資各種不同的有價證券或其他資產形式,可以在保證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具體說來通過多元化經營,共同基金的投資風險一方面由所有投資人分攤,另一方面又由種類不同的證券分散了。
3、專業化管理。個人投資者因為不是專業投資者,要麼沒有時間,要麼沒有專業知識,無法收集信息,因此往往不知如何投資才能收到收益。共同基金的專業管理人員一般都受過專門訓練,在投資領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再加上基金公司與金融市場聯系密切,信息資料齊全,分析手段先進,因此犯錯誤的機會比常人少得多。因此投資於共同基金時,就相當於擁有了知識信息、經驗方面的優勢,從而盡量避免個人投資的盲目性。
4、流動性高,變現性好。投資於共同基金時,個人不論是大額投資還是小額投資,均可購買共同基金的股份或受益憑證。當投資者需要花錢或行情看壞不願再投資時,也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出售其所持股份或受益憑證;或者賣回共同基金本身,因此資金流動性較高。
5、投資靈活多樣。共同基金經過多年發展和完善,目前已經是種類繁多,可以說共同基金的投資對象包羅了金融市場上所有的金融工具,從地區上看,世界上只要有金融投資的地方,都有基金存在的可能。投資公司往往不是提供一個而是一系列的基金形式供投資者選擇。所以投資者選擇的餘地非常廣闊。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債券基金、黃金基金、藍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