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事金融行業以來,你所遇到的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
個人覺得從事金融行業以來,遇到的最艱難的事情就是要克服浮躁(或者有時是焦躁)的情緒,做好自己。很多時候的確就是看運氣怎樣,有沒有踩到好時點,但得意時也要時時記住,不要被眼前的成績蒙蔽了雙眼、自以為是,很多人就是栽在了浮躁導致內心膨脹,不敬畏他人,做出很愚蠢的事情,比如近幾年爆出的各種事件;失意時也要學會沉下心來做自己,市場本就有高峰低谷,投資本來就是逆人性的事情。
Ⅱ 耐心對投資者來說有多重要
對投資而言,耐心有多重要?
耐心是股市投資中最為可貴的性格品質之一,耐心在投資中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過份。
何謂耐心呢?耐心,就是你賬戶里有錢放著閑得難受,但你仍能夠堅持啥也不做,等待的是那絕佳的扣動板機的機會;耐心,就是你買入一家企業的股票之後,可能市場一時還「套」你百分之二三十,此時你仍然能夠穩做釣魚台,不僅心態如此淡然,反而是有錢繼續大膽買入;耐心,就是你的持有組合之中,有的股票可能一兩年不漲,甚至還可能下跌,而相比之下,你看好但沒有持有的股票早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你最終仍然堅信自己的選擇,並且不受如此種種外來的誘惑;;耐心,就是你懂得一旦你做出了買入的決定,於是你就已經是這家企業的合夥人,市場的每日漲跌,市場先生焦躁或抑鬱的脾氣,甚至明天股市關門了對你也沒有什麼影響,你需要做的是若干年後再去與合夥人談播種後的收獲;耐心,就是利用那80%的難熬時光,去等待那20%的燦爛收獲時間;耐心,就是當你堅持到快不能堅持,甚至要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投資價值信仰之時,你仍能夠用自己的意志力戰勝心中的這些人性魔鬼,進而讓自己能夠重新回歸到本已堅持的正道上來;耐心,就是當別人賺了百分之幾十、或者一倍、兩倍而受不了這種賺錢之樂之時,你仍然能夠不為一時的浮利而搖動心際,甚至當你在一支股票上賺得十倍、幾十倍之時,你仍然能夠處之泰然,心中明了自己所持企業的價值幾可;耐心,就是你心中明了復利的道理,既深知利滾利的威力,又敬畏其中的艱難,因此而能夠拒絕快速暴利的誘惑,又不為一時的「黑雲壓城」而慌恐,進而在錢生錢的快樂之中達到光輝的頂點;耐心,就是在看似波瀾不驚的一個個平庸的年輪之中,最終享受到不平庸的人生財富結局;耐心,歸結到一句話,就是做市場上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耐心,人人皆知的淺顯道理,但是大多數人卻明明知道就是做不到,而你卻做到了。
投資者必須在生意中學會耐心。大多數人對內在價值的判斷是無知的,而人們的情緒又往往是非理性的。這意味著市場常常會荒唐到讓我們瞠目結舌的地步。在投資市場賺到錢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有耐心。耐心是什麼?是堅韌不拔;是持之以恆;是咬著牙堅持。耐心才是投資市場制勝的「九陽真經」。很多人天生不適合做投資,因為他們缺少耐心。自律和耐心是在殘酷的資本市場中生存的必備法則。投資者們能夠在股票投資上賺到錢,就是因為學會了耐心。
耐心需要信仰。所有喜歡長跑的人都知道,總會有那麼一段艱苦的旅程讓你幾乎無法堅持,支撐你繼續跑下去的是信念。人們只要大腦中有一點點不想堅持的想法,腳步一定會停下來的。但只要我們咬牙挺過去,等待自己的是一張強者的記分牌。投資是一場遠比長跑更艱難的旅程,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市場先生的報價。市場先生昨天還是和顏悅色,今天可能就龍顏大變。面對股市波動的考驗,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無動於衷。人畢竟是分泌腎上腺素的動物。只有少數擁有堅韌性格的人才能戰勝動物本性,而堅韌的性格不光光需要財務數據的護航,更需要強大信念的支撐。
投資者有時候很像茫茫大海中孤帆遠航的水手。埋著頭送走枯燥的一天又迎來枯燥的一天,沒有任何人傾聽投資者們在深夜裡的無奈訴說。我們只能靠足夠的耐心忍受寂寞和孤獨,只能憑借足夠的堅強迎接大海突然的咆哮。對於遠航的水手來說,平靜的內心下擁有著無比堅強的信念,那就是我們一定會到達大洋的彼岸。
或許,這個世界上最難乾的工作之一就是投資。很少有人真正能在投資市場中賺到錢,人們總是夢想一夜暴富,天生缺少耐心。對於真正有耐心的投資者而言,常常會面臨痛苦的煎熬和漫長的等待。看似艱難的投資旅程像馬拉松一樣妙不可言,那是投資者們回憶不完的驕傲
Ⅲ 如何理解價值投資及其難點
簡單的說,價值投資就是找到好價格下的好東西,買入並長期持有,通過時間發酵,在未來進行兌現獲得收益。
這裡面有兩個要點也是兩個難點:一個是找到好價格下的好東西,另一個是長期持有。

很多你所知道的好東西別人也知道它是好東西,大家都知道的好東西常常價格就已經體現其價值了,也就是說不會很便宜讓你撿到漏。
但是有些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往往由某個壞消息作為導火索,通過市場情緒的發酵導致其價格出現大幅下挫,這個時候面對連續的下跌和市場上的一片悲觀,你能不能把握機會,以較低的價格買下就真的是看水平了。
至於長期持有,這個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面對各種誘惑各種不確定你真的能一路堅定持有其實也是非常難的。
比如都知道的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翻了幾百萬倍了,但是真的能一直持有拿到現在的人又有多少?很多人說後悔當初沒買點比特幣,其實,即使你真的買了,你覺得你能拿到現在么?漲了十倍你拋不拋?漲了一百倍你拋不拋?漲了一千倍呢?更不要說眼看著前期漲了幾百幾千倍,突然一天來了個腰斬,你會不會後悔之前沒拋掉,然後等到來個小反彈就趕緊清倉走人?
真實的投資市場怎麼各種外部因素各種情緒交織其中,價格大起大落前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都並不鮮見,面對如此難熬的心理折磨,自問又有多少人能找到好價格下的好東西並堅定持有在未來兌現?
最後,歡迎各位關注「優悠鹿」,獲取更多干貨!我會經常分享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涉及房產投資、理財、旅遊度假等等,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享受生活!也歡迎大家進行點評!
Ⅳ 幫父母炒股,結果20萬養老錢現在賠了7萬,我良心上難受,我該怎麼辦
沒那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現在傻了吧
首先好好工作保證有穩定收入
其次繼續學習解套原理
在他們有生之年把本賺回來
Ⅳ 基金現在虧了,我很難受,很想回本就不玩了,我現在是繼續拿著,還是走呢
其實,基金虧損是很正常的。因為投資就像潮汐,潮起潮落抓摸不透,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在市場上栽了不少跟頭,比如前段時候的航空股,他不也虧了兩千多萬美元。所以說,投資基金想不虧損是不可能的。
造成基金虧損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說市場行情的波動影響、基金某個投資標的出事,甚至是基金經理對風險的把控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導致基金虧損。
那麼,當基金虧損時,投資者應該怎麼做?
1)要保持著「理性」的投資心態
在投資者在面對基金虧損時千萬要保持淡定,要牢記這只是賬面上的浮虧,別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就自亂陣腳,匆忙做出決策賣出基金。
2)「判斷」虧損的基金是否還具有潛力
當基金虧損時,我們要從多個角度去判斷這只虧損基金的發展潛力,倘若你對該基金信心十足,那麼我們不僅不賣出,還可以適當逢低加倉。
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我手頭有10w,想買點黃金。這時若金價下跌,那我這10w就可以買到更多的黃金。待後期金價上漲,我是不是比之前賺的更多?同個道理,逢低加倉也是用低價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降低持倉成本。
持倉成本越低,未來基金上漲我們能賺到的收益就越大,這也是我之前提過的「微笑曲線」。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在微笑曲線的左邊時,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當然,我並不是讓朋友們盲目持有基金,一百年不放手。若你判斷自己持有的虧損基金,並不具備較好的發展潛力,那麼就得適時進行調整,或止損或減倉,而不能佛系的「再看看」,說不定會讓你虧多十幾個點。
最後,再教大家幾招判斷基金潛力的方法。
1、長期無法跑贏基準的基金
每個基金都有業績比較基準。簡單理解,業績比較基準就是基金的及格線。如果一個基金長期都無法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就是說它連同類型基金的及格線都達不到,那就說明這個基金的運作能力一般,發展潛力有限。
2、投資風格和標的不固定的基金
如果一隻基金介紹說它的投資策略在於長期價值投資,但是你卻發現它的換手率很高,而且重倉的投資標的都是熱點股,說明它投資風格很飄逸;
若一隻基金介紹說投資標的是主打消費行業,但是投資了電子、軍工等其他行業,說明它的投資標的不固定;
這兩者都表明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不論是投資風格還是專業能力,都不太能值得信賴。
3、看基金經理的能力水平
一隻基金的好壞,很大程度上由基金經理決定。因為牛市裡虧幾十個點的基金經理很常見,而熊市能賺十幾個點的基金經理很少見。特別是在中國的基金市場,有5年基金管理經驗以上,業績不錯的基金經理簡直屈指可數。
所以判斷該基金的潛力,不妨看看該基金的基金經理,過往操盤基金的水平,比如看他之前是否操盤過同類型的/同行業的基金。如果是,那肯定贏面更大。如果不是,之前做電子的現在讓他做消費,之前做指數基金的,現在讓他做股票基金,那你就得再斟酌斟酌了。
Ⅵ 百萬,資金鏈斷裂難熬到過年,營銷沒做好的後果有多慘
馬上到年關了,被一大堆債務、裁員、股權凍結、供應商停供等傳聞困擾的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個年肯定是不好過!
據「網易科技」報道,金立2017年資金鏈出現重大問題:拖欠金額達到百億元,其中拖欠銀行86億元,拖欠供應商近40億元,其中最多的某供應商達7.5億元。
而之前有小道消息說,金立現在的危機是因為董事長劉立榮在澳門賭博輸了30億導致的。劉立榮所持有的金立通信的41.4%股份,已被東莞、深圳法院雙重凍結。
然而金立現在的資金危機,是單純的一個賭博能夠掩蓋的住的嗎,能用賭博這種傷害個人形象的方式來「圍魏救趙」,可想而知金立如今的處境有多麼嚴峻。
那麼,一家運轉正常、去年還在推出新品的廠商,怎麼突然連供應商的錢都還不上了?
沒有ov的命,得了ov的病
劉立榮出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金立資金鏈問題爆發是因為2016年~2017年兩年營銷和投資費用超限所致:這兩年金立在營銷上開始學習OV,瘋狂的砸廣告、請明星(馮小剛、余文樂、薛之謙、劉濤等)代言、贊助熱播綜藝節目。
僅2016年到2017年一年多的時間,金立就特約贊助了《我們戰斗吧》、獨家冠名《真聲音》、特約贊助《笑傲江湖》、冠名《四大名助》、贊助《跨界歌王》、冠名《今夜百樂門》。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據金立的規劃,2017年將會在S/M兩個系列上投入約19億人民幣用於推廣宣傳,冠名了各檔熱門綜藝節目。
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就投入60多億元之多。
但事實擺在這里,金立不計成本的營銷,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OPPO和vivo對產品的定位很明確,手機作為快消品,最主要的是要打年輕人的市場,要抓住年輕人的心。所以他們對代言人的選擇都是最當紅的流量小生,且有正面積極向上的明星。並且能夠精準的從產品本身特點出發,對某一優勢無限放大。oppo的「充電5分鍾,通話2小時」和vivo的「前後兩百萬,拍照更清晰」就是最好的營銷案例。
從商務到小清新再復歸商務路線,金立的產品定位搖擺不定,過度追逐市場熱點讓金立的精力損耗過大。金立缺乏像vivo那樣的爆款,也依舊改變不了年輕人對於金立是土老闆才用的手機的印象。
金立後知後覺,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在去年花重金請來了當時流量和關注度都在巔峰期的薛之謙代言。然而誰能想到剛過幾個月,薛之謙就被幾條微博「實錘」錘得翻不了身,商業價值也跌至谷底。雖然後來金立臨時請來了劉濤救場,但這筆錢還是徹底打了水漂,甚至對品牌形象起到了負面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線下渠道方面,oppo和vivo線下鋪天蓋地的線下門店和密集的網點組成,用戶能夠在被廣告打動並想去購買手機時能第一時間入手。而金立在線下覆蓋方面相差不要太多。
金立在產品和渠道都沒做好的情況下,盲目模仿OV的套路,最終只能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如今雖然金立處在國產手機出貨量第六的位置,但這個第六跟前五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銷量上不去,還不開源節流,資金跟不上也是註定無法逃脫的結局。
如今金立這種跟供應鏈全面鬧掰,四面楚歌的境遇,跟曾經的樂視和其相似。只是金立的坑挖得沒那麼深,補救起來也相對容易些。最後也祝這家沉浮多年的國產手機廠商,能把更多心思放在產品上,早日走出「尬營銷」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