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導演自己投資的電影,假設票房一億,他可以賺多少
1億票房,先要扣掉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即稅後9170萬
然後進行稅後分賬,通常,製片方拿43%,院線拿57%;
製片方可拿到9170x43%=3943萬元;
這里一般還要包括3%-5%的宣傳費用、發行費用等,實際可剩餘 3943*95%=3746萬元。
他可以賺的錢=3746萬元-影片成本。
㈡ 看許家印投資足球的錢經:投資足球1億賺77萬
這只是表面上的經濟效益:我投資一個億,賣門票,廣告贊助等等,賺了一億77萬,,總的了來說賺了77萬,,,實際上,隱形的經濟效益,,它的知名度提升了,它的球迷增加了,買了好的球員,門票價格增加也在情理之中,這樣球迷也能接受,恆大是搞房地產的,這樣賣的房子多了,就更賺錢了,地方政府更加支持了,買地更容易,更便宜,這樣循環,投資一個億,何止只賺77萬,7700萬都不止,許家印 牛
㈢ 一個企業投資1.7億,估值是多少錢
著多
㈣ 公司打算上一個項目,總投資在1億以上,請問辦理的步驟是怎樣的需上報嗎
都一個億以上了肯定要上報的啊,應該先去管委會備案吧,呵呵,具體流程去問問吧
㈤ 電視劇《招搖》投資了1億,賺了多少錢
應該只是回本,想要賺的話挺難的,不過除了影片本身的票房有錢賺以外,其他形式帶來的利潤也是有的,比如影片周邊,人物形象版權,影片給藝人帶來的流量等等。
㈥ 整天看到新聞,一些企業動不動投資幾百億,他們哪來的那麼多錢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實際賬戶投資和契約投資之間的概念差異。前者是真正的投資,而後者是為初步協議准備的投資。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你想借錢,然後請朋友邀請他吃飯。在酒桌上,你告訴他借一百萬美元,他欣然同意了。第二天,當你再次聯系他時,他避開了。一百萬是協議投資,實際投資是0。為了取得政治成就,許多地方簽署了非常大的投資協議。然而,實際收到的錢很少,兩者之間的差異通常是四到五倍,這在某些地方甚至更誇張。政府取得了成就,而企業因其投資承諾而從政府獲得了一些回報。
至於投資資金的來源,可以分為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股權資本是投資者自己的錢,而債權資本是從其他人那裡借來的錢,通常是從銀行和債券那裡借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兩種融資方式都將採用。對於製造業投資項目,債權資本的比例不會特別高,大多數為30%。這是因為,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它們主要依靠債權融資,後期的財務風險將非常大。從債權人一般都是銀行的角度來看,如果投資者不為自己買單,就意味著所有風險都將轉移到銀行,銀行也不會通過對這類貸款的審查。
此外,必須指出,許多協議中的投資額如此之大的原因是該項目被有意擴大。整個投資期可能非常長,達到10年以上。例如,一個地方已經引進了100億英鎊的投資,包括三條生產線。一期投資35億元。這個項目的建設期是兩年。然而,下一個65億美元的投資只能在項目第一階段實現穩定利潤後進行。如果這一階段的項目投資失敗,自然不會有後續行動。其中一些甚至被誇大了。該項目甚至有5個階段和6個階段。整個投資項目將需要大約50年才能完成。雖然總投資很高,但第一階段的比例不大,打擊也很大,主要是為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以XXX房地產項目為例,總投資300億元,集團公司實際投資20億元。在這塊土地上至少花了70億元?這是錯誤的。70億元來自聯合投標,大部分來自政府平台。本質上,它是向開發商預付資金。一段時間後,開發商將以固定回報退出。然後是滾動發展。建材公司首先預付自己的錢,或者通過開發商控制的第三方平台借錢。取得預售許可證後,出售房屋並支付預付款。如果銷售良好,將進行進一步的滾動開發。
㈦ 總投資1億元是大公司嗎私企
對於國企和聯合企業來說不算大,但對於私企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個大公司了!
㈧ 電影公司一年可以掙多少錢,為什麼一個資產1億的公司一年可以投資10億,怎麼個掙錢模式。
《阿凡達》投資5億,單票房收入18億多,一部電影賺13億。
投資多少和電影公司有多少資產沒有必然聯系,投資方也會是第三方,他們看好該公司今年的幾部片子,人為會帶來利潤,所以願意投資,可以說算是一種風險,這就是有錢的人用錢賺錢。
電影靠票房和植入廣告及電影周邊這些東西賺錢。投資方投資10億,拍出好片子的話很定會回報超過10億的價值,電影公司自己也賺錢和名聲。
㈨ 如果我的企業一年賺2個億,哪我的公司上市後,我的財富(股票市值)是不是會有幾十億
一般來說是的 比如說發行股票一億股 發行價10元 你的上市公司市值不就10億了嗎
㈩ 投資人說企業估值1億,投資人投資3千萬,佔30%的股份,這種說法對么
這種說法不對。
這個概念混淆了投前還是投後的估值。投資者說內估值1個億指投資後的估值,容那麼投資前對公司的估值只有7千萬。
如果是單講估值應該指投前估值1億,投資者實際所佔的股份是1.3億中的3千萬,也就是23%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