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國防教育基金委員會。有這個組織嗎是合法組織嗎
合不合法不好說,反正看著像騙子,注冊n多公司,騙這種各樣的東西,不給員工發工資,連基本的制度都沒有。可別上當。
Ⅱ 國防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是基金會嗎什麼性質的基金會是軍委下的基金會嗎主管單位是哪個部門其主要
全國有一個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國防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是屬於發展基金會的,遼寧有一個國防教育基金會,是全國首個成立的基金會,2013年成立的
Ⅲ 國防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是什麼性質的基金會是不是國家軍委下的基金會主要業務方向是哪些
網上查了,國家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基金會,別被騙了趕快報警!
Ⅳ 有關感動中國的事情
獲得2007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鍾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 ;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堅守醫德的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嫦娥一號」衛星研製開發團隊表達了特別致敬。
NO 1: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
事跡: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沖勁十足!
【頒獎詞】: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NO 2: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事跡: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李劍英的時候這樣寫到:李劍英說過這樣的話:「老百姓對我們那麼好,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正是軍人的沛然正氣與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對李劍英這樣評價:生為國生,榮為國榮,碧空長劍,英雄不死。永恆的十六秒,他用軍人的生命譜寫了熱愛人民熾烈的壯歌。
【頒獎詞】: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NO 3:鍾期榮 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事跡: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於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並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對鍾期榮、胡鴻烈兩位老人這樣評價:作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作好事,始終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終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們的信仰觀照了許多社會無力的角落,當我們每個人都去彌補社會缺位的時候,其實也彌補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們為百年樹人,更樹仁義於百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在推薦兩位老人的時候這樣寫:我想到了中國的武訓。胡鍾夫婦本為青年才俊,意氣風發,但感於貧困學子,即拋家舍業,投身教育,一座樹仁學院就是一座豐碑,永遠感動中國。
【頒獎詞】: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事跡: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餘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10分鍾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鑽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孟祥斌這樣評價: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而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紀寶成,在推薦孟祥斌的時候這樣寫到:真的仁者視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願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頒獎詞】: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NO 5: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事跡: 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方永剛這樣評價:有人說,理論是灰色的。他作為一個理論工作者,以他的實踐和人生告訴人們,理論是彩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在推薦方永剛是這樣寫到:他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思考中國的今天和未來,他是偉大理論的真誠播火者,他所傳播的理論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贏得了青年一代。
【頒獎詞】: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NO 6:李麗 湖南張海迪
事跡: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症,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後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餘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對李麗這樣評價:我們從李麗的事跡中感到了愛的力量。李麗也證明這樣一點,一個人無論多麼平凡,無論多麼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獻愛心,就一定能夠促成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廣大。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在推薦李麗的時候這樣寫:孱弱的身體,強大的心靈,這個座標對太多健康的軀體是一個提示,讓我們更多自省,看到真誠與善良的心靈力量是無邊的。
【頒獎詞】: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NO 7: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事跡: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製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製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後,他指導開展己內醯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於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並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並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陸小華,對閔恩澤這樣評價:歸國五十多年,奠基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以知識報效國家,一生成果難數,開發生物柴油推動綠色化工,憑貢獻樂享人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在推薦閔恩澤的時候這樣寫:青春投學,愛國有志;耄耋赤子,報國有恆。成就卓著,貢獻卓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頒獎詞】: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NO 8: 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事跡: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目前,上海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葯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彭長城,對陳曉蘭這樣評價: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卻挑起了維護醫療環境純潔的大任,屢遭報復,陷入困窘,依然堅持,無怨無悔,最終推動主管部門出台多個法規性文件。她所作的對得起作為一位醫生的良知。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於丹,在推薦陳曉蘭的時候這樣寫到:一個弱婦女子冒著生命危險揭露行業潛規則,她代表了這個社會核心價值的方向。
【頒獎詞】: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NO 9: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跡: 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對謝延信這樣評價:這個人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謝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在推薦謝延信的時候這樣寫到:家庭是什麼,是人世間最可信賴的社會細胞。謝延信作到的不僅僅是孝,這是對家庭親人的忠誠,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忠誠。
【頒獎詞】: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NO 10:羅映珍 700個日夜喚醒沉睡愛人
事跡: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雲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後,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並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在,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蘇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並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雲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雲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推薦詞集錦: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對羅映珍這樣評價: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羅映珍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羅映珍的時候這樣寫:苦難磨勵愛情的堅強,愛情總因苦難而顯光芒。她不僅喚醒了丈夫,也喚醒了許多人在這紛雜時代中對內心情感最深處的拷問。
【頒獎詞】: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感動中國特別獎: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事跡: 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個重大的跨越。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宏大的系統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嫦娥一號」,是完全的「中國製造」!
•感動中國評委對於嫦娥團隊的評價語: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30歲。副總指揮34歲,副總設計師37歲,總體主任設計師36歲。這是一群航天才俊,為達到「精確變軌,繞月飛行,首飛成功,一年壽命」的探測工程目標,他們針對月球探測衛星的新特點,集思廣益開拓進取,短短三年多來先後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食問題、數傳定向天線研製、衛星熱設計、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設計、測控數傳分系統設計、紫外月球敏感器、數管分系統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是一隻高度團結的隊伍,統一決心、統一意志、統一目標和統一行動。這是一支不負眾望的團隊,11月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當嫦娥一號衛星以超出設計預期的精準度進入環月工作軌道的那一刻,舉國歡慶、全民振奮。中國人千年奔月的願望終於夢想成真。「我們期盼成功,因為你們的衛星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中國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辯地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斷譜寫新的華章。中華民族完全能夠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推薦詞集錦:
最崇敬他們,創造驚天動地的偉業 最熱愛他們,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 大江後浪推前浪, 豐田新穗趕舊穗。 好日月,好社會,崛起振興 靠的就是這新一輩 (閻肅)
少年壯志當拿雲。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十年磨一劍,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從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心中盪漾。輝輝中華,泱泱大國,開始展示一個文明古國應有的大氣與輝煌。(陳章良)
嫦娥是中國美麗的傳說,嫦娥一號是中國強大的現實。神話成真的設計者們飛揚著青春,飛揚著激情,飛揚著智慧,飛揚著報國志,飛揚著強國夢。70後、80後們證明他們已經接過承載著中華復興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劍指未來。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際交接的里程碑。(王曉暉)
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時間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飛起,一個民族的心也一起飛騰。壯哉嫦娥,圓我中華千年飛天夢想;壯哉中華,崛起神州,飛騰世界。(紀寶成)
中國人對於奔月的夢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是,真正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的,是當代的航天功臣們。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國人插上了飛天的翅膀!(劉姝威)
他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團結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強大動力;他們知難而進,百折不撓,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嫦娥的舞姿如此精準完美;他們「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恆地鐫刻在浩瀚無垠的太空。(杜玉波)
Ⅳ 庄河市高級中學的學校概況
庄河高中有著光榮的歷史,涌現出大批各行各業的人才。原國家計量局局長鞠抗捷、原遼寧省委書記周桓、原哈爾濱市長呂其恩、現南京軍區政委陳國令,著名表演藝術家田成仁等均是庄河高中畢業生的典範。1978年至今,每年都有數百名畢業生考入全國重點大學,被90萬庄河人譽為「進了庄河高中門,就是重點大學人」;因此,被庄河市政府譽為招商引資中最靚麗的「名片」。
庄河高中佔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現有42個教學班,共2768名學生,教職員工186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90人。學校始終堅持「做人、責任、卓越」的校訓,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宗旨;堅持「名校、名師、名學生」的「名牌效應」的發展戰略。僅1999年——2008年就有53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其中2004年呂松同學以697分的優異成績榮獲遼寧省狀元,2006年隋晨同學以649分的成績榮獲大連地區北三市文科狀元,2008年宋成儒同學以682分的成績榮獲大連市理科狀元,2011年殷實同學以692分的成績榮獲大連市理科狀元。全國重點大學的錄取率達60%以上,省專以上升學率達100%,名列遼寧省重點中學前茅。2012年
9月,庄河高中動遷新校舍,15棟高樓拔地而起:藝術中心、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宿舍樓、圖書館、食堂樓……位於南城區的佔地317畝、建築面積85000平方米,可容納4000多學子的遼南地區規模最大、信息化技能最強的現代化高中落成。並在2012年秋季新一屆高一學生中擴大招生12個班, 3年內擴招1800人。2012年10月6日~7日,庄河市政府在庄河高中舉行規模盛大的庄河高中百年華誕慶典暨新校區落成典禮。從此,庄河高中這個庄河教育的品牌變得更加閃亮,庄河教育事業的歷史也將為之掀開嶄新的篇章。
學校1996年10月14日發起了以「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為目的的「陽光行動」。全校師生共捐款1.5萬元,學校又拿出4萬元成立了「庄河高中陽光助學基金會」。截止目前,庄河高中共為全校660餘名特困生和貧困生提供了30多萬元的資助,免去各種費用近20萬元。「陽光行動」的「梧桐樹」招來了金鳳凰,2003年庄河高中畢業生黎彥修為母校捐款120萬元成立了「福爾慈光助學獎學基金會」。2005年美籍華人欒尚麟、袁美齡夫婦在庄河高中成立了「尚麟美齡助學獎學基金會」,每年為特困學生捐款10萬元;畢業生孫海峰的「黃海文教基金」每年為學生提供5萬元的資助。
校園文化建設是庄河高中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學校萌芽合唱團曾與李默然、劉濱、姜濤、李帆等藝術家、歌星同台獻藝;畢業生李想曾獲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第二名;學校藝術團曾應邀參加中央教育電視台青春嘉年華欄目;學校每年一屆的藝術節都被庄河電視台向全市人民直播,為全校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平台;學校的美術教育成績斐然,每年都有20餘人考入中央美院和清華大學等八大美院,2007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遼寧省美術教育基地。
庄河高中自1997年以來,連續八年被評為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並榮獲遼寧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大連市模範學校、大連市綠色學校、大連市先進單位及精神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十二五」期間,庄河高中參與並完成國家級及省市級科研課題12個;高考一本進線率已達80%,五年打造了三個高考大連市狀元;2012年成功申報為大連市「責務教育」特色項目學校;自主開發使用了「責務教育」系列校本課程;成立了交響樂團、音樂美術特長班和26個學生社團。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才能使百年名校在新時期煥發新的生機?如何才能在今天讓這所曾經創造過無數佳績的名校再創新的輝煌?如何才能在升學壓力逐漸增大、高考競爭愈加激烈的現實狀況下走出一條新路?又如何在今天人材培養和精英教育以及市場競爭的復雜形勢下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又如何真正實現庄河高中的辦學宗旨——「造就充滿良知、富於創新、身心健康的優秀公民」?這一系列問題都成為庄河高中人不容迴避並積極思索的重要課題。為此,以現任校長林昌奉為核心的庄河高中的領導和老師,在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庄河市教育局領導的親自指導下,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思考和積極有效的探索,決定大膽改革、銳意創新,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突破口,開始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校管理的深度改革,群策群力,為庄河高中的教育教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開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課改的春風一定會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起一股充滿清新活力的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氣息,庄河高中 「盡責務」的校訓將煥發時代的風采,「精心精細、求真務實」的教風、「善學善思,固本創新」的學風、「厚德健行」的校風將繼續發揚光大,全體庄河高中人卓有成效的實際行動,將穩健扎實地踐行以「造就充滿良知、富於創新、身心健康的優秀公民」的教育宗旨,踐行「文化涵育,主體激活」的特色辦學理念,讓庄河高中的未來無限風光,讓庄河高中人的夢想在這里揚帆起航,讓家鄉庄河的建設無比輝煌!
如今的庄河高中有一個以中青年幹部為主體的、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的、團結奉獻的領導班子;有一支以青年教師為主體、朝氣蓬勃、吃苦耐勞、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正以積極進取的高昂意志,齊心協力鑄就庄河高中新的輝煌。 林昌奉 2008.9至今
趙乃慶 2003.8——2008.8
高錫良 1994.8——2003.7
王有山 1984——1994
才榮身 1981——1983副校長主持工作
孫琦琳 1978——1981副校長主持工作
呂世奎 1969——1977革委會主任兼
馬孝中 1960——1966副校長主持工作
於振玲 1954——1960
金 簡 1953——1954
石 英 1952——1953
王 昭 1950——1951縣長兼
張和軒 1948——1949縣長兼
欒崇峰 1947——1949副校長主持工作
王澤霖 1946.10——1947.6
戚景龍 1946.1——1946.10副校長主持工作
王德真 1946.1——1946.10縣長兼
藤琦清輝(日本)1940——1945副校長
隋憲堂 1943——1945
田肇履 1939——1942
東繁人(日本)1937——1939副校長
田星武 1937——1938
宋良忱 1914——1936
王文山 1911——1913監督 劉仁波2012.8——至今
李林濤 2005.8——2012.7
孫孝同 1998.3——2005.7
王俊峰 1995.8——1998.3
孫孝同 1994.8——1995.7副書記主持工作
王有山 1993.8——1994.7
孫孝同 1992.8——1993.7副書記主持工作
才榮身 1984——1992.7
隋景春 1977.12——1984.3
張玉崗 1972——1977.11軍代表兼
方國榮 1960.10——1966
董世凱 1959.9——1960.9
衣成勛 1958——1959(第二副書記)
張天貴 1958.2——1959.8(第一副書記)
呂萬福 1958.3——1958.9
趙永順 1956.9——1958.3
付相鳳 1954——1955
金 簡 1953——1954
石 英 1952——1953 校長:林昌奉,男,出生於1961年8月1日,漢族,中共黨員,畢業於渤海大學(原錦師)物理系;2000年參加東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於2002年結業。自八四年大學畢業以來,十九年任教於庄河市高級中學,曾連續十一年擔任高三班主任、任教高三物理課。此外,還多年擔任計算機活動小組及物理競賽班指導教師、物理組教研組長、高三備課組長。九四年被任命為教導主任兼年級主任;九五年走拔尖系列被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2003年~2004年擔任庄河市第二高級中學副校長,2004年~2008年任庄河市第六高級中學(新建校)副校長,現任庄河市高級中學校長,大連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市中高職評審會評委,庄河市政協委員;先後獲庄河市優秀教師標兵、庄河市優秀黨員、庄河市名教師、庄河市十大傑出青年、大連市物理學科優秀青年教師標兵、大連市優秀青年教師、大連市優秀青年教師標兵、大連市首批骨幹教師、大連市勞動模範、遼寧省優秀教師、遼寧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大連晚報》曾以《男兒的一片天》為題報道過他的事跡。庄河電視台《紅崖方圓》欄目也曾進行過專題報道。
他十分熱愛教育事業,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刻苦努力地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立足家鄉的教育事業,他作為大連市僅有的幾名物理特級教師之一,多次謝絕了沈陽及大連市內幾所條件好、待遇高的重點校的聘請。十幾年來,不論黑白天、節假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幾乎每個晚自習、星期天都在學校陪學生渡過的。由於多年從事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身體狀況較差,經常堅持帶病工作。有一次參加義務獻血後,一天也沒有休息立即投入到高三緊張的教學工作中,最終由於感冒發燒引起肺內感染,因病情較重需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堅持每天上完三個班的課再去醫院掛吊瓶,課堂上時常由於咳嗽不止而中斷講話。有一次高燒近四十度,仍堅持上課,課堂上險些昏倒硬給學生送進了醫院,護送的學生感動的流下了熱淚,醫護人員也贊嘆不已。期間經常把作業本帶到醫院,邊掛吊瓶邊給學生批改作業,有時乾脆把吊瓶帶回學校,掛在辦公室的暖氣管上,邊注射邊備課或批改作業。就這樣,住院期間沒耽誤一節課,沒少批一本作業。在當年的高考中,所帶班級的高考升學率及任課班級的物理總體成績均遙遙領先。九五年以後,他曾多年擔任副教導主任、年級主任,同時兼任班主任和二至三個班的任課教師,工作壓力非常大,但每一項工作都乾的很出色,深受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好評。
在教學中,他努力鑽研教材,虛心向其他教師請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長年採用備課後課,寫課後教案,即根據課上反饋的信息和上課體會,課後重新備課重寫教案並附上自己的體會。 校領導充分肯定了他的做法並在全校推廣。他的課效果好,學生滿意率高,在歷年教學評估學生問卷調查中,他的課的滿意率多次達100%。他在擔任高三物理備課組長期間,本校在高考中物理的總體成績均在大連市名列前茅;他的課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優秀課和在教學大賽中獲獎。
他在多年的高三教學中,積極探索改革物理復習課的教學方法,效果顯著。他嘗試探索的「練導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導向」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程序習題復習法」培養學生判斷理解能力和綜合能力,在高三復習課教學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曾三次代表大連市在省教研會上介紹教改經驗;幾次應邀在省高考研討會上做當年物理高考試題分析及下一年高考展望的中心發言,同時介紹了自己在高三物理課復習中的經驗和體會,得到了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有十餘篇教學論文被評為省級以上優秀論文;多篇論文在省市級以上各類教學雜志上發表;在《中學物理》雜志徵集優秀試題活動中,編送的試題被評為一等優秀試題,試題刊登於《中學物理》;主編、參編了八本教學參考書;多次參與大連市教育學院組織的各類試題及教輔材料的編寫;2000年開始參加省級九五教科研課題《適應素質教育的中學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創造力模式研究》實驗研究,並擔任子課題《貫徹討論式教學,探索創新教育研究》(現已結題)實驗項目負責人。擔任年級主任工作期間,他負責的年級教師責任心強,干勁足,有凝聚力,學生管理水平高,在高考中均取得了好成績,在2000年高考中,有十人考入清華北大,在2003年高考中取得了590餘名考生有350餘人考入重點大學的好成績。
在擔任二高中副校長期間,配合校長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二高中的各項工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04年秋季被調到庄河市新建高中第六高級中學任副校長,在六高中任副校長期間,協助校長打造一個精誠團結,求真務實的校領導班子;主抓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管理及日常事務,在短短的四年把六高中打造成一所社會認可,學生及家長滿意的學校,並被評為省示範高中。
2008年秋季被調到遼寧省首批重點高中——庄河市高級中學任校長,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使庄河高中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校園的文化建設、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理念到學生的管理、學風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徹底的改觀。庄河高中在2008年高考中也取得了從未有過的好成績,共有考生827人,有421人考入一本大學,有730餘人進入二本錄取線。現在林校長正帶領全體教職工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庄河高中這所百年名校正朝著更好的勢頭發展,將以更加輝煌燦爛的風采迎接她的百年華誕。
劉仁波 (前排右三)黨委書記 德育副校長 遼寧省優秀團幹部、大連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大連市優秀教師 人生格言:實在做人,勤懇做事。
張吉敏 (後排左一)高一年部副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 遼寧省優秀教師、大連市優秀班主任、庄河市十佳青年教師、庄河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庄河市師德標兵 人生格言: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王永利 (後排右一)高二年部副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遼寧省骨幹教師、大連市十大優秀農村青年教師、大連市優秀班主任 人生格言:天地人生,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有一日當盡一日之勤。
湯世界 (前排右二)工會主席 中學高級教師 人生格言:一定要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
吳淑榮高三年部副校長 遼寧省特級教師。
范勝利 (後排左二)團委書記 中學高級教師 遼寧省國防先進教育個人、大連市思德先進個人、庄河市優秀團幹部、庄河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人生格言:愛拼才會贏。
劉 偉 (後排右三)常務副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大連市骨幹教師、大連市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大連市優秀班主任 人生格言: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稱,一邊是努力,一邊是快樂,付出的多,收獲的也多。
何 冰 (前排右一)總務副校長 中學高級教師 庄河市先進教育工作者 人生格言: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鄒銀積 (後排右二)教導處主任 中學高級教師 大連市骨幹教師、庄河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人生格言:做事求真,與人為善,人生尋美。 校訓:盡責務
教風:敬業、愛生、求真、務實
校風:團結、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奉獻
學風:自主、堅毅、神入、創新
校歌:《托起明天》
